㈠ 馬致遠是哪個朝代的 元朝戲劇家馬致遠的簡介
馬致遠來(1250—1324),字千里,號東自籬,被譽為「馬神仙」,大都(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貫滿梨園」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貞書會」的重要人物,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元代散曲家、戲曲作家。被尊稱為「曲狀元」,在元代的文學史上具有極高的聲譽。馬致遠著有雜劇十五種,存世的有《江州司馬青衫淚》、《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半夜雷轟薦福碑》、《馬丹陽三度任風子》、《開壇闡教黃粱夢》、《西華山陳摶高卧》七種。馬致遠的散曲作品也負盛名,現存輯本《東籬樂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數17套。其雜劇內容以神化道士為主,劇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賈仲明在詩中說:「萬花叢中馬神仙,百世集中說致遠」「姓名香貫滿梨園」。
㈡ 曹操,王灣,馬致遠分別是什麼朝代的
曹操是三國春秋時期
春秋
王灣是開元
但她是唐
馬致遠是元
元
㈢ 馬致遠是哪個朝代的人
馬致遠,漢族,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東光縣志和東光馬氏族譜都有內記載。馬致遠以字「千里容」,晚年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㈣ 誰知道馬致遠是什麼朝代人啊
馬致遠是元朝人。
馬致遠(約1250-約1321至1324間),一說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名不詳,字致遠,晚號「東籬」),被後人譽為「馬神仙」,漢族,元代著名雜劇家、散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約在公元1250年,卒年約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後,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
馬致遠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大都(現今北京)人。因《天凈沙·秋思》而被稱為秋思之祖(已選入7年級上人教版語文4課古代詩歌四首之一)(8年級下蘇教版語文書詩詞曲三首之一)(8年級下上教版語文書第十六課)。所作雜劇今知有15種,《漢宮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輯本《東籬樂府》。青年時期仕途坎坷,中年中進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後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馬致遠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死後葬於祖塋。
馬致遠早年即參加了雜劇創作,是「元貞書會」的主要成員,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當時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四大家包括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馬致遠從事雜劇創作的時間很長,名氣也很大,有「曲狀元」之譽。他的作品見於著錄的有16種,今存《漢宮秋》、《薦福碑》、《岳陽樓》、《青衫淚》、《陳摶高卧》、《任風子》6種,另有《黃粱夢》,是他和李時中、紅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以《漢宮秋》最著名。散曲有《東籬樂府》。
㈤ 詩人馬致遠是什麼朝代的
馬致遠 : 中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
馬致遠(1250—1324),字千里,號東籬,被回譽為「馬神仙答」,大都(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貫滿梨園」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貞書會」的重要人物,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元代散曲家、戲曲作家。被尊稱為「曲狀元」,在元代的文學史上具有極高的聲譽。馬致遠著有雜劇十五種,存世的有《江州司馬青衫淚》、《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半夜雷轟薦福碑》、《馬丹陽三度任風子》、《開壇闡教黃粱夢》、《西華山陳摶高卧》七種。馬致遠的散曲作品也負盛名,現存輯本《東籬樂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數17套。其雜劇內容以神化道士為主,劇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賈仲明在詩中說:「萬花叢中馬神仙,百世集中說致遠」「姓名香貫滿梨園」。
㈥ 「馬致遠」是哪個朝代的
馬致遠是元代的人。
馬致遠(約1251年-約1321年至1324年間),字千里,晚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著名戲曲家、雜劇家,被後人譽為「馬神仙」,還有「曲狀元」之稱,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作品《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他在年輕時寫詩曾獻上龍樓,熱衷過進取功名,但未能實現。馬致遠與關漢卿、白樸相近而稍晚,青年時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病逝於泰定元年(1321年)以後,死後葬於祖塋。
馬致遠所作雜劇今知有15種,《漢宮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輯本《東籬樂府》。
(6)馬致遠是哪個時期的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馬致遠(1250年—1321至1324年間)字千里,號東籬。他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合稱「元曲四大家」。馬致遠的作品多寫神仙道化,故有「馬神仙」之稱。其曲詞豪放灑脫,散曲成就尤為世人推崇。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萬中無一」之作。這首婦孺皆知的小令全文僅僅28個字:「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在短短的篇幅里,馬致遠描寫了一個天涯過客的愁思,意境蕭瑟悲涼。
時已深秋又臨黃昏,藤是枯藤,樹是老樹,吹著颯颯西風。道是古道,馬是瘦馬。飄零在天涯的遊子,面對如此蕭瑟的景色怎能不斷腸呢?看那小橋、流水、人家是那麼安詳,那麼靜謐溫馨,而家鄉、親人卻又離得那麼遙遠。
天氣漸冷,家中的一切的一切讓人牽掛。可作為遊子,卻還要騎著疲憊的瘦馬,一顛一簸地漂泊天涯。此情此景,怎不叫人肝腸寸斷啊。
馬致遠塑造的這幕晚秋意境,到底取材於哪裡呢?近年就馬致遠故里引發的京冀之爭,使我們從側面了解了北京門頭溝區王平鎮韭園村的別樣風景,村中的境象與馬致遠所寫的《天凈沙·秋思》的意境頗為相似,並且村後有京西古道。
有關專家分析,馬致遠故里在韭園村只是傳說而無史料,極可能是馬致遠曾在此流寓,並著有《天凈沙·秋思》。而河北東光縣馬祠堂村,有馬致遠的家譜、史料等記載,馬致遠應為東光人氏。
據載,馬致遠早年在京都附近追求功名,但未找到出路。後約在元大德年間,出任江浙行省務官,在杭州時經常與散曲作家盧摯(疏齋)唱和。
馬致遠寫《天凈沙·秋思》時,應在北京韭園村,但仕途求索上並不得意,面對秋景他觸景生情,運用巧妙的形象思維,把自己對功名不辭辛苦的不懈追求但依然無所獲的故事———借秋思小令表達得委婉曲折而又淋漓盡致。王國維《人間詞話》評曰:寥寥數語,妙境自出。
㈦ 馬致遠是什麼朝代的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專北京)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㈧ 元曲大師馬致遠是哪個朝代的,馬致遠的作品及生平簡介
元朝人。
馬致遠(1250—1324),字千里,號東籬,被譽為「馬神仙」,大都(今北京)人。他是一內位「姓名香貫滿梨容園」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貞書會」的重要人物,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元代散曲家、戲曲作家。被尊稱為「曲狀元」,在元代的文學史上具有極高的聲譽。馬致遠著有雜劇十五種,存世的有《江州司馬青衫淚》、《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半夜雷轟薦福碑》、《馬丹陽三度任風子》、《開壇闡教黃粱夢》、《西華山陳摶高卧》七種。馬致遠的散曲作品也負盛名,現存輯本《東籬樂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數17套。其雜劇內容以神化道士為主,劇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賈仲明在詩中說:「萬花叢中馬神仙,百世集中說致遠」「姓名香貫滿梨園」。
㈨ 馬致遠是什麼時期的作家
馬致遠生卒年不詳。號東籬,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戲曲作家版,「元曲四大家」之一。他權年輕時曾熱衷進取功名,然而仕途並不顯達。元成宗元貞年間,他參加了元貞書會,與書會才人合編過雜劇《黃粱夢》。後來曾擔任過江浙省務提舉的職務,晚年退隱山林,以詩酒自娛。馬致遠一生從事雜劇和散曲創作,頗負盛名,人稱「曲狀元」。他的雜劇結構緊湊,文詞典雅清麗,灑落激揚,具有濃烈的抒情色彩,為歷來曲家所稱賞。今存雜劇《漢宮秋》、《青衫淚》、《陳摶高卧》、《岳陽樓》、《任風子》、《薦福碑》等,其中以《漢宮秋》最有影響。馬致遠的散曲吸取了詩、詞以及民間歌曲的養分,開辟了與詩、詞不同的曲的真率醇厚的意境,提高了曲的格調,聲調和諧優美,語言清新豪爽,並且善於捕捉形象以熔鑄詩的境界,為元代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