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國時期出現了哪些軍閥
北洋軍閥
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范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歷史上把長江吳淞口以北的軍閥也稱北洋軍閥。
皖系軍閥
皖系軍閥,北洋軍閥派系之一。以其首領段祺瑞為安徽(簡稱皖)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等。
奉系軍閥
奉系軍閥是北洋軍閥主要派系之一。因首領張作霖是奉天人,故稱奉系。奉天即現的遼寧省,省會沈陽亦稱奉天。
滇系軍閥
滇軍,特指民國時期雲南的軍隊,源於清末新軍第十九鎮。辛亥革命後轉為維護共和的力量,從「辛亥革命」到「護國運動」,有「滇軍精銳,冠於全國」之說,抗日戰爭時期亦有「滇軍素質已成為全國之冠」的贊譽,被蔣介石稱之為「國之勁旅」,勢力范圍為雲南及部分貴州、四川地區,歷經了軍閥混戰、護國起義、護法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戰中,滇軍中出現了盧漢、孫渡、張沖、魯道源、范石生這樣的抗日名將;也出現了唐淮源、寸性奇、王甲本這樣的抗日烈士,卻沒有出過投降的將軍,更沒有出現過偽軍。「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種崇高的民族情操,是滇軍的驕傲,也是雲南人民的光榮,這就是「滇軍精神」,也是「雲南精神」。
5.桂系軍閥
桂系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先後以廣西為統治基地,以廣西籍軍政人物為主要代表的軍政集團。按代表人物來分,可以分為以陸榮廷為代表的「舊桂系」,以及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新桂系」。
6.晉系軍閥
晉系軍閥是民國時期以山西為主要活動場所的軍閥的統稱,活動時間38年。主要代表人物有:閻錫山(後隨國民黨敗退台灣)、徐永昌、商震,等。
Ⅱ 民國時期,很多軍閥的那時候一共有哪些軍閥
1、北洋軍抄閥--袁世凱。北洋軍閥的創始人是清末權臣李鴻章,袁世凱於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並成為清廷的精銳武裝力量。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擔任大總統,民國實現第一次形式上的統一。袁世凱死後,旗下的北洋軍閥分裂,但北洋軍閥派系仍控制著中央政府直到1927年。
2、皖系軍閥--段祺瑞。從北洋軍閥中分裂而出。
3、直系軍閥--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從北洋軍閥分裂而出。
4、奉系軍閥--張作霖,張宗昌(山東軍閥)。由北洋軍閥分裂而出。
5、晉系軍閥--閻錫山。
6、浙系軍閥--孫傳芳。由直系軍閥分裂而出。
7、江蘇軍閥--齊燮元。由直系軍閥分裂而出。
8、桂系軍閥--陸榮廷,沈鴻英。
9、粵系軍閥--胡漢民,陳炯明,龍濟光等。
10、湘系軍閥--譚延闓,程潛,趙恆錫,湯薌銘。
11、黔系軍閥--劉顯世,王文華,袁祖銘,周西成,王家烈。
12、滇系軍閥--蔡鍔,唐繼堯。
13、川康軍閥--尹昌衡,胡景伊,劉存厚,熊克武,劉湘,劉文輝,楊森等。
14、新疆軍閥--楊增新。
Ⅲ 民國時期有幾大軍閥
有6大軍閥。
民國時期大大小小的軍閥數量眾多,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有以下幾個軍閥派系: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軍閥、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桂系軍閥、以閻錫山為首的晉系軍閥以及以劉湘為首的川系軍閥等。
1、皖系軍閥的頭領是段祺瑞、孫傳芳。
袁世凱死後段任國務總理和陸軍總長,掌握了北洋政府大權,皖系軍閥占據了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五省,實力雄厚。直皖戰爭爆發後,皖系軍閥被直、奉聯軍擊敗,段遂匆匆下野。皖系最強大時有6個整編師,20個加強旅,擁兵30餘萬。
2、直系軍閥的首領依次是馮國璋、曹錕、吳佩孚。
該軍主要盤踞在京漢鐵路沿線的河北南部、河南、湖北、湖南等地,最強盛時有18個師,轄18個獨立旅,總兵力達60萬人。到北伐戰爭爆發時,直系軍閥總兵力已銳減至20萬左右。
3、奉系軍閥的頭腦是張作霖。
他控制著東三省以及津浦鐵路之北段和津、京、翼之廣大地區,奉軍編有4師16旅,總兵力約40萬 ,該軍器械精良,訓練有素,是民國五大軍閥中唯一一個擁有自己的兵工廠,並有200餘架飛機的地方武裝割據勢力。至北伐時,奉系擁兵約30萬。
4、桂系軍閥(舊桂系),西南地方軍事實力派,其前身為清末廣西邊境巡防隊和廣西新軍,首領陸榮廷,擁眾10餘萬。
新桂系,首領李宗仁,總兵力約14個團,抗戰時擴編至4個軍48個團20餘萬人。新桂系軍隊參加過北伐、抗戰,該軍紀律嚴明,戰力強悍,屢立戰功。
5、川系軍閥是由7、8個小軍閥整合而成,早期他們在四川境內混戰不休,弄得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
後來,劉湘部川軍崛起,並逐一擊敗各路小軍閥,成為獨霸四川的大軍閥 。川軍總兵力大約40萬。抗戰爆發後,川軍誓師出川抗日,立功無數,犧牲甚大。(滇系軍閥首領是龍雲,有3個軍約10萬人馬)
6、晉系軍閥,主要佔據山西地盤,代表人物閻錫山、徐永昌、楊愛源、商震、傅作義等,晉系軍閥集團統治山西38年之久。
閻錫山是晉系軍閥的領袖。北伐戰爭時期,閻錫山把晉軍編為三個軍團,共轄12個軍,17個師,12個騎兵師,7個獨立旅,共擁眾20餘萬人。
晉軍的編制微近奉軍,其軍隊組織和調動都非常秘密,閻錫山的統御術自有一套,保密防諜工作都做得很好,所以他能保持山西一省的完整。晉綏軍的戰鬥力就是以傅作義的三十五師及其後來發展為三十五軍為典型代表。
(3)民國歷史上的廣西都有哪些軍閥擴展閱讀:
民國時期的軍閥混戰,兩條主線:袁世凱身死後留下的北洋政府控制權之爭;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新軍閥爭奪國民政府領導權之爭。
一、經歷十多次大型起義才贏得辛亥革命的成功。然而革命黨人根基薄弱,並未完全的解放全國,北方政權依然被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守舊勢力所盤踞。最終為了實現民主共和,孫中山提出將大總統位置讓位袁世凱。
條件就是廢除滿清政府,實現民主。然北洋政府也僅僅遵守短短幾年時間,又夢想復辟皇權,所以又激起全國各地的革命黨起義。
袁世凱依託強大的20萬北洋軍,在基本打服或收服各路軍閥後,鬼使神差非要稱帝 ,導致輿論嘩然和雲南蔡鍔護法,全國一片討伐中袁世凱憂憤而死。袁世凱死後,北洋軍實力未損,仍然控制著北京政權。
內部分裂為段琪瑞的皖系和馮國璋的直系,原本對袁世凱恭順的關外奉系張作霖部也有了問鼎北京政府的野心,先是聯合直系搞垮皖希,段琪瑞下野;然後再跟直系爆發兩次直奉戰爭,最終張作霖1924年擊敗玉帥奪得北京政府控制權。
二、孫中山1925年逝世於北京後,國民黨內也沒有一個眾望所歸的接班人,文有汪精衛武有蔣中正,經過一段時間較量,蔣介石系勝出,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務誓師北伐,同時起兵的包括新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也加入國民革命軍陣營。
北伐軍首先在兩湖擊潰直系殘留部隊,吳佩孚下野;隨之消滅盤踞在長江中下游的五省聯軍孫傳芳部隊,一統江南。
隨後蔣介石部,李宗仁部,馮玉祥部和閻錫山部會攻北方最後一個勁敵張作霖的安國軍,張大帥惡虎不敵群狼准備逃回奉天老家,被日本人炸死,少帥接班。
張學良易幟後,天下名義上都歸順了國民黨,但蔣介石系獨裁的效果沒有達到,於是四個新軍閥1930年再起中原大戰,蔣介石最後在張學良的幫助下勝出。
Ⅳ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各個地方,省份分別被哪些軍閥佔領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各個省份分別被哪些軍閥佔領?
民國一共38年的時間,誕生了無數軍閥,而各個地方更是城頭變幻大王旗,很少有軍閥能夠始終占據一地,所以每個地方和省份也被不同的軍閥佔領過多次。總的來說,民國期間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北洋軍閥時期和新軍閥時期。
北洋軍閥時期,北洋軍閥創始於李鴻章,而真正成型則是袁世凱將清廷推翻後。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分為了直系、皖系、奉繫到多個軍閥。
其中,直系的軍閥,先以馮國璋為首,馮國璋之後,則以曹錕和吳佩孚為領袖,直系軍閥的主要地盤為直隸省、湖北省、江西省、江蘇省。
皖系軍閥,他的領袖為段祺瑞,主要將領包括徐樹錚,倪嗣沖,段芝貴等人。而地盤包括北京、甘肅、陝西、山東、安徽、浙江、福建等省市。
1920年軍閥割據圖
奉系軍閥,奉系軍閥可以算作北洋軍閥的分支,並非北洋嫡系出身。他的領袖是張作霖,地盤主要是東北三省及熱河、察哈爾等。
而與此同時,南方有占據雲南、貴州的滇系軍閥,首領為唐繼堯;占據廣西、廣東的桂系軍閥,領袖為陸榮廷;占據湖南的湘系軍閥;占據四川的四川軍閥,還有馮玉祥的西北軍,占據新疆的楊增新等等,其他小軍閥則不勝枚舉。
1926年至1928年兩次北伐成功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新軍閥代替了北洋軍閥,成為中國新的統治者。尤其在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後,國民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而北洋軍閥也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東北易幟
國民黨新軍閥主要分為四個,蔣介石的中央軍,閻錫山的晉系,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系和馮玉祥的西北軍。
即蔣介石的中央軍,它的地盤主要為浙江、上海、江蘇、江西等省,蔣介石占據著中央政府的大義,又有著江浙財團做後盾,因此實力最為雄厚。
閻錫山的晉系,在巔峰時曾占據山西、綏遠、河北及平津地區。而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新桂系,在中原大戰前則占據著廣西、湖南、安徽等數個省份。而馮玉祥的西北軍則地盤最大,在中原大戰前,他占據著甘肅、陝西、寧夏、河南等省。
除了最大的四個新軍閥,其他各省依然有許多軍閥存在。如此時占據新疆的盛世才,占據雲南的龍雲,占據貴州的王家烈,占據青海的馬步芳,和依然占據著東北三省及熱河省的東北軍領袖張學良,此外,四川等多個省份依然軍閥混戰不斷。
另外,在民國期間,最值得一提的軍閥就是大名鼎鼎的閻錫山了。從1911年辛亥革命以來,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閻錫山始終在山西屹立不倒,整個民國38年間始終佔領著山西省,堪稱軍閥的巔峰,真正的民國政壇不倒翁。
Ⅳ 民國時期的各地軍閥派系有哪一些啊
有直系、皖系、奉系、桂系、滇系等軍閥。
1、直系(英美)
直系軍閥是民國軍閥中北洋軍閥派系之一,直系軍閥領袖大多出身直隸省,在許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鳴,故稱為「直系」,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出以直隸(今河北)人馮國璋為首領的一派,政治上親英美,代表舊地主。
主要代表人物有馮國璋、曹錕、吳佩孚、齊燮元、孫傳芳等。馮死後,曹錕、吳佩孚繼其首領之位。
主要人物有李純、王占元、蕭耀南、陳光遠、蔡成勛、孫傳芳等。主要割據在江蘇、江西、湖北三省。馮國璋原是袁世凱的親信將領。
2、皖系(無帝國撐腰)
皖系軍閥,北洋軍閥派系之一。以其首領段祺瑞為安徽(簡稱皖)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等。
袁世凱死後,皖系以北洋正統自居,操縱政局,聲勢顯赫。但好景不長,1920年7月直皖戰爭,皖系一敗塗地,一蹶不振,盡管後來段祺瑞又曾出山擔任「執政」,不過是有職無權。
在北洋三大派系中,皖系最先興盛,亦最早衰敗。作為段祺瑞的心腹謀士,皖系的核心人物,徐樹錚的所作所為與皖系的興衰有著直接的極大的關聯。從某種意義上說,皖系興則在徐,敗亦在徐。
3、奉系(日本)
奉系軍閥是北洋軍閥主要派系之一。因首領張作霖出生在奉天故稱奉系。
1907年,清政府將東北地區改建奉天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三個行省,稱「東三省」。
駐奉天省新軍為第二混成旅,1909年奉天軍隊改為中、前、左、右、後五路,統由巡防營務處節制,張作霖任中、前兩路統領。後巡防營中、前兩路改編為第二十七師,張作霖師長。
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北洋政府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
1928年6月4日,當張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專列駛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滿兩鐵路交匯處橋洞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好的炸彈炸毀,張作霖身受重傷,當日逝世,享年53歲。
4、桂系(無帝國撐腰)
桂系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先後以廣西為統治基地,以廣西籍軍政人物為主要代表的軍政集團。
按代表人物來分,可以分為以陸榮廷為代表的「舊桂系」,以及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新桂系」。
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原清政府廣西提督陸榮廷,宣布廣西獨立,投向革命,實際上卻逐步排斥同盟會人員而逐漸走向軍政集團統治。其勢力在史學界通常稱之為舊桂系。
5、滇系(無帝國撐腰)
滇系軍閥為西南軍閥派系之一。辛亥革命後,唐繼堯及其部下顧品珍等統治雲南,不斷派兵進占貴州、四川等省,被稱為「滇系軍閥」。
滇系軍閥早期以唐繼堯為首,主要轄滇、黔兩省,後向四川擴張。1927年2月6日,滇系內部發生政變,雲南四鎮守使倒唐,龍雲成為滇系軍閥首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國軍閥
Ⅵ 民國時代有哪些軍閥
東北張作霖
山西閻錫山
雲南蔡鍔-唐繼堯-龍雲-盧漢
四川劉湘
西北馬步芳
山東韓馥渠
廣西陳炳焜-李宗仁、白崇喜
安徽張熏
廣東陸榮廷
此外還有:馮玉祥、唐生智、馮國璋
Ⅶ 民國初年的各地著名軍閥都有哪些
北洋軍閥
奉系的張作霖
山西的閻錫山
桂系的李宗仁,白崇喜
山東馮玉祥
廣西民團
當然還有個蔣介石咯
Ⅷ 民國時期一共有多少個軍閥
共有8個。
民國軍閥分兩大階段,分北洋軍閥混戰階段和國民黨新軍閥階段,其中北洋軍閥有直系軍閥、皖系軍閥、奉系軍閥;國民黨新軍閥有五個軍事集團,為蔣介石第一集團軍、馮玉祥第二集團軍、閻錫山第三集團軍、李宗仁第四集團軍、張學良東北邊防軍。
部分軍閥介紹:
1、直系軍閥是民國軍閥中北洋軍閥派系之一,直系軍閥領袖大多出身直隸省,在許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鳴,故稱為「直系」,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出以直隸(今河北)人馮國璋為首領的一派,政治上親英美,代表舊地主。
主要代表人物有馮國璋、曹錕、吳佩孚、齊燮元、孫傳芳等。馮死後,曹錕、吳佩孚繼其首領之位。
2、奉系軍閥是北洋軍閥主要派系之一。因首領張作霖是奉天人,故稱奉系。奉天即現在的遼寧省,省會沈陽亦稱奉天。
1907年,沒落的清政府將東北地區改建奉天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三個行省,稱「東三省」,徐世昌為總督,調北洋新軍一部分分駐各省。駐奉天省新軍為第二混成旅,奉天省原有舊軍八路四十營。
3、蔣介石第一集團軍,以原蔣介石第一軍基礎建立,名義地盤包括長江中下游及東南地區的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五省;
(8)民國歷史上的廣西都有哪些軍閥擴展閱讀:
軍閥出現的背景:
民國軍閥的地域性最早來自於清朝末年,其中央軍隊八旗和綠營戰鬥力低下,在征討太平天國等勢力時,不得不依靠地方團練,比較著名的有湘軍和淮軍。隨著清廷的衰落及日益腐敗,地方團練的勢力也日趨擴大,已經可以影響到中央的政策決定。民國軍閥無不於這些地方團練有千絲萬縷的瓜葛。
清朝末年,由於義和團事件清廷受到嚴重打擊,慈禧太後體認到面對西方勢力的沖擊訴諸傳統武力乃毫無作用,因此開始主導新政執行。其中一環乃新軍建立,此新軍之核心部隊由袁世凱建立,史稱「小站練兵」,乃日後的北洋六鎮。此新軍計劃原先預定擴展至全國建立36鎮約五十萬正規軍,並成為全國主要武力核心。
新軍的計劃本身就有極大的問題。由於當時中央為了庚子賠款之財源籌措已經阮囊羞澀,除了北洋六鎮之新軍之外清廷根本拿不出經費來建設各地新軍,因此各地新軍之經費籌措基本上是各省自行辦理;這種方式雖然可以減少中央財政負擔,但顯而立見的負面影響就是這些新軍基本上都是地方自籌自招自練,中央根本無法掌握其控制權,在這種情況下已經註定了各地軍閥出現之必然定局。
Ⅸ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各個省份分別被哪些軍閥佔領
民國一共38年的時間,誕生了無數軍閥,而各個地方更是城頭變幻大王旗,很少有軍閥能夠始終占據一地,所以每個地方和省份也被不同的軍閥佔領過多次。總的來說,民國期間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北洋軍閥時期和新軍閥時期。
北洋軍閥時期,北洋軍閥創始於李鴻章,而真正成型則是袁世凱將清廷推翻後。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分為了直系、皖系、奉繫到多個軍閥。
山西王閻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