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知道「崔」姓的來歷,歷史上有過那些人物謝謝
崔姓出自於西周時期的齊國,有將近三千年的歷史,曾經長期是山東望族和中國著姓。根據多種古籍的記載,崔氏出自姜姓。齊國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諸侯國之一,建都於臨淄(今山東淄博市),開國君主是呂尚。呂尚本來姓姜,因為他的先祖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呂尚的兒子丁公佶,是齊國的第二代國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來應該繼承君位,但卻讓位給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則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東章丘縣西北),後來以邑為氏,就是崔氏。
而這位丁公佶,相傳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兒子。由此可見,崔氏中國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後代,追本溯源還是上古時期炎帝神農氏的子孫。他們的得姓,算起來大約有三千年的歷史了。
崔姓源出於姜姓。西周時,齊丁公 亻及 的嫡子季子把君位讓給兄弟叔乙,自己到崔邑(今山東章丘縣西北),從此稱為崔氏。崔氏子孫一直是齊國公卿之一,季子的八世孫崔杼一度執掌國政。後來崔氏在爭權斗爭中失敗,子孫逃往魯國,崔氏十五世孫如意秦代封為東萊侯,他的長子崔業到西漢繼封為東萊侯,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山東臨清一帶)。東漢以後清河崔氏成為山東望族,西晉時講究士族門第,崔氏一向被列為一等大姓「崔盧王謝」之首。唐初官員修訂氏族志,仍將崔氏列為第一,唐太宗看到了以後很生氣,說:「崔氏早已衰微,既無顯官,又無人才,憑什麼列為第一?難道我李氏貴為天子,還比不上崔氏嗎?」下令改以李氏為第一,皇氏族長孫氏第二,崔氏列第三。唐代崔氏仍然顯赫,有23人做過宰相。望族居清河郡(今河北清河縣);《百家姓》注居博陵郡。
崔姓家族專用楹聯
崔姓家族常用以下3位族中名人嵌作楹聯,以事彰揚,並表明為正宗崔姓之後。
世推三虎(崔琳語、崔 王圭 )。
人羨五龍(崔玄暉)。
⑵ 歷史上姓崔的名人都有哪些
【崔】姓歷史名人
崔寔(約103年~約170) 東漢後期政論家。字子真,又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曾任郎、五原太守等職,並曾參與撰述本朝史書《東觀漢記》。敢於抨擊當時的黑暗政治,主張革新。提出國家制度要根據形勢的變化而改變,決不可「背急切而慕所聞」。著有《政論》5卷。全書已散佚,部分內容載於《後漢書·崔□傳》和《群書治要》。另著有《四民月令》,已佚,部分內容保存於《齊民要術》齊民要術一書內。
崔駰(?--92) 東漢文學家。字亭伯,涿郡安平(今屬河北)人。少與班固、傅毅齊名。竇憲為車騎將軍,以駰為府掾,改主簿。憲驕恣,駰屢加勸阻,皆不聽。後命駰為長岑長,不赴任。所著有《達旨》等。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崔亭伯集》。
崔琰:字季珪,東漢末年名士。魏初,拜尚書,官至中尉。
崔林:字德儒,崔琰之弟,魏臣。後年遂為司空,封一子列侯。謚曰孝侯。
崔豳: 唐代武城人,兄弟六人皆官至三品。四世同灶,和睦相處。唐玄宗謂「一門孝友,可為士族法。」
崔靈恩: 南朝梁東武城人,遍讀五經,尤精三《禮》、三《傳》,初為北魏太常博士,後歸梁,累任步兵校尉,兼國子博士,官至貴州刺史。常聚徒講學,著有《毛詩注》、《周禮集注》、《三禮義宗》。
崔廣: 漢初人,字少通,號夏黃公。與東園公、綺里季、甪里先生同隱居商山(今陝西省山縣東),四人須眉皆白,故稱四皓。
崔琳: 唐代武城人。政事開明,開元(公元713-729年)間為中書舍人,累官太子少保。為唐玄宗器重,曾書其名,以金甌覆蓋之。
崔挺: 北魏京師人,字雙根,少好學,孝文帝(公元471-499年在位)時任光州刺史,大行開化之風,累官本州島大中正、北海王司馬。為官清廉,有人曾贈以玉璧,被挺推卻,曰「昔無楊震之金,今豈有崔挺之璧?」
崔玄暐: 唐代博陵人。長安初(公元701年)為天官侍郎,歷任鳳閣侍郎、中書令,封博陵郡王。其弟崔升,官至尚書左丞;其子崔琚,頗以文學知名,歷官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其孫崔渙,官至御史大夫;曾孫崔郢,自商州防禦史兼殿中侍御史,升監察於史。後人稱五龍。
崔顥:(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開元十一年(七二三)進士,曾為太僕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
【崔】姓當代名人
崔始源:韓娛樂明星(SJ成員)
崔永元: 央視主持人
崔健:娛樂明星
崔智友: 娛樂明星
崔志剛: 央視主持人
崔 雨 :目前不知道
崔秀英: 女子跳傘運動員。
崔秀英:韓娛樂明星(少女時代成員)
⑶ 崔姓在歷史上有多厲害
作品目錄編輯
⑷ 古代有什麼姓崔的歷史人物嗎
姓源出於姜姓。西來周時,齊丁源公 亻及 的嫡子季子把君位讓給兄弟叔乙,自己到崔邑(今山東章丘縣西北),從此稱為崔氏。崔氏子孫一直是齊國公卿之一,季子的八世孫崔杼一度執掌國政。後來崔氏在爭權斗爭中失敗,子孫逃往魯國,崔氏十五世孫如意秦代封為東萊侯,他的長子崔業到西漢繼封為東萊侯,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山東臨清一帶)。東漢以後清河崔氏成為山東望族,西晉時講究士族門第,崔氏一向被列為一等大姓「崔盧王謝」之首。唐初官員修訂氏族志,仍將崔氏列為第一,唐太宗看到了以後很生氣,說:「崔氏早已衰微,既無顯官,又無人才,憑什麼列為第一?難道我李氏貴為天子,還比不上崔氏嗎?」下令改以李氏為第一,皇氏族長孫氏第二,崔氏列第三。唐代崔氏仍然顯赫,有23人做過宰相。望族居清河郡(今河北清河縣);《百家姓》注居博陵郡。
崔姓家族專用楹聯
崔姓家族常用以下3位族中名人嵌作楹聯,以事彰揚,並表明為正宗崔姓之後。
世推三虎(崔琳語、崔 王圭 )。
人羨五龍(崔玄暉)。
⑸ 古代有什麼姓崔的名人
宰相之姓——崔姓 崔姓源出於姜姓。西周時,齊丁公 亻及 的嫡子季子把君位讓給兄弟叔乙,自己到崔邑(今山東章丘縣西北),從此稱為崔氏。崔氏子孫一直是齊國公卿之一,季子的八世孫崔杼一度執掌國政。後來崔氏在爭權斗爭中失敗,子孫逃往魯國,崔氏十五世孫如意秦代封為東萊侯,他的長子崔業到西漢繼封為東萊侯,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山東臨清一帶)。東漢以後清河崔氏成為山東望族,西晉時講究士族門第,崔氏一向被列為一等大姓「崔盧王謝」之首。唐初官員修訂氏族志,仍將崔氏列為第一,唐太宗看到了以後很生氣,說:「崔氏早已衰微,既無顯官,又無人才,憑什麼列為第一?難道我李氏貴為天子,還比不上崔氏嗎?」下令改以李氏為第一,皇氏族長孫氏第二,崔氏列第三。唐代崔氏仍然顯赫,有23人做過宰相。望族居清河郡(今河北清河縣);《百家姓》注居博陵郡。 崔姓家族專用楹聯 崔姓家族常用以下3位族中名人嵌作楹聯,以事彰揚,並表明為正宗崔姓之後。 世推三虎(崔琳語、崔 王圭 )。 人羨五龍(崔玄暉)。 崔姓家族名人之最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政治評論家是崔 宀是 。東漢涿郡(今河北)人。官至尚書,曾對當時腐敗的政治風氣大膽抨擊,著有《政論》一書,流傳甚廣。 最敢用「直筆」修史的古代政治家是崔浩。北魏清河(山東)人,官至司徒,明元帝時參與軍國重事,後因在修史中暴露「國惡」被遭滅族之災。 崔姓名人中的壽星是崔述,清學者,大名(今河北)人,乾隆舉人,曾做過知縣,後潛心於經書的辯偽,考信的研究,對近代史學界懷疑古書古事的風氣有很大影響,他生於1740年,卒於1816年,享年76歲。 崔姓家族中最沒有廉恥的人是明薊州(今天津薊縣)人崔呈秀,萬曆進士,天啟初求附東林,被拒。四年(1624年)以貪污被革職議罪,乃見魏忠賢,求為養子,相與密謀陷害東林黨人。從此為閹黨魁首,官至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崇禎帝即位後,下令革職逮治,他自縊而死。 崔姓家族中才高八斗的大詩人是唐代的崔顥,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進士,官司勛員外郎。早期詩多寫閨情,流於浮艷,後歷邊塞,詩風變為雄渾奔放。相傳大詩人李白游黃鶴樓時,見崔顥所寫的《黃鶴樓》詩後,傾服至極,贊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⑹ 百家姓里有崔嗎崔從何而來最早的崔姓是誰歷史上有幾個姓崔的名人
崔(Cuī)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以邑名為氏。據《唐書·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資料所載,炎帝神農氏後裔,西周時齊國國君丁公伋的嫡長子季子曾食采於崔邑(今山東省章丘縣),子孫以邑為氏,是為山東崔姓。根據多種古籍的記載,崔氏出自姜姓。崔姓出自於西周時期的齊國,有將近三千年的歷史,曾經長期是山東望族和中國著姓。齊國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諸侯國之一,建都於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開國君主是呂尚。呂尚本來姓姜,因為他的先祖被封於呂(今河南省南陽),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呂尚的兒子丁公佶,是齊國的第二代國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來應該繼承君位,但卻讓位給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則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東省章丘縣西北),後來以邑為氏,就是崔氏。而這位丁公佶,相傳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兒子。由此可見,崔氏中國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後代,追本溯源還是上古時期炎帝神農氏的子孫。他們的得姓,算起來大約有3000餘千年的歷史了。
2、據《新唐書》所載,唐時新羅國有崔姓。
3、出自少數民族崔姓:
① 清代高麗人、滿洲人姓氏中有崔姓。
② 今彝、回、蒙、土等族均有崔姓。
二、遷徙分布
崔姓崔姓發源於山東境內。季子後人一直仕齊國卿大夫。秦漢時,季子後裔崔意如任秦國(都今陝西咸陽)大夫,封東萊侯。長子崔伯基為西漢東萊侯,居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清河縣東北,一說今山東武城縣西),後分衍出鄢陵(今屬河南)、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等支派。次子崔仲牟,居博陵安平(今屬河北),後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崔姓一族可謂門庭顯赫,人丁興旺,故有「清河」、「博陵」兩大郡望。另東漢末年,軍閥爭戰,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避居朝鮮,後發展為朝鮮大戶。魏晉南北朝時,崔姓依舊以門第高貴、族大人眾而著。史載,西晉時,崔姓位居北方士族之首,遂被列一等大姓「崔盧王謝」之首。《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有:「崔殷(崔伯基八世孫)有七子,長子崔雙為東祖,次子崔邯為西祖,三子崔寓為南祖,亦號中祖。崔寓四世孫崔林,魏司空、安陽孝侯,曾孫崔悅,前趙司徒、左長安、關內侯,有三子:渾、潛、湛。崔湛之孫崔蔚,北魏郢州刺史,居滎陽(今屬河南),號鄭州崔氏。」唐代崔姓官仕宰相者多達二十七人(《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列二十三人,該書《校勘記》又增補四人),由此可見唐代崔姓地位顯赫之一斑。此期,崔姓繁衍之地以北方為主,山東、河北、河南、陝西、山西、甘肅遍布崔姓。宋元時期,有較多崔姓南遷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等地。明朝初年,有山西大槐樹崔姓移民於人跡稀疏之地。明清之際又有大批崔姓族人遷往遼東一帶,多與朝鮮族雜居。清末又有入居東南亞國家者。總之,唐代以後,崔姓雖陸續有遷徙之舉,但仍不失為一北方姓氏。今日崔姓尤以山東、河南、黑龍江、遼寧、江蘇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崔姓約佔全國漢族崔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崔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八。
三、歷史名人 崔 浩:清河東武城(今山東省武城西)人,後魏時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筆,因暴露「國惡」,而遭滅門之災。
崔 宏:南北朝時清河東武城人,官至吏部尚書,曾執掌機要,參與草創過各種制度。
崔 鴻:今山東平原人,著名史學家,初仕魏中散大夫一職,後遷黃門侍郎,加散騎常侍、齊州大中正。撰《十六國春秋》一書。
崔 顥: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唐代大詩人,官至司勛員外郎。早期多閨情詩,詩風浮艷,晚期詩風慷慨豪邁,後人輯其詩成《崔顥集》。
崔 護:博陵安平(今屬河北)人,唐代詩人,官至嶺南節度使。其詩《題都城南庄》,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紅」千古傳誦。
崔 白:濠梁(今安徽省鳳陽)人,北宋名畫家,擅畫花竹、禽鳥,尤工秋荷鳧雁。其筆法勁利如鐵絲,設色較淡,改變了宋初以來畫院流行的濃艷細密之畫風。
崔 立:將陵(今山東省德州)人,金末自稱太師、軍馬都元帥、尚書令、鄭王。
崔 斌:元朝名臣,官至中書左丞(副丞相)。其人才思敏捷,性情剛直,為官清廉,深受元世祖信任。
崔 述:大名(今屬河北省)人,清代歷史學家,考據學者。字承武(1740-1816),號東壁,河北大名人。乾隆舉人。曾任福建羅源、上杭知縣。任職期間,興利除弊,為人稱道。30歲後,因見群經的傳記、註疏多與原經文有出入,由懷疑而進行考據,辨別真偽。他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於經。對戰國以下的書,都以為不可全信,因而專攻古史。對近代史學界懷疑古書古事的風氣,頗有影響。所著書以《考信錄》為主,包括《三代考信錄》、《豐鎬考信錄》、《洙泗考信錄》等,近人匯印為《崔東壁遺書》。
崔駰 :東漢涿郡安平(今屬河北省)人。少與班固、傅毅齊名,曾為府掾,後改主簿,著有《達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稱。其子崔瑗,官至濟北相。為著名書法家,工章草,其書「點畫精微,神變無礙」,人稱「草賢」,著有《草書勢》。
崔善為:唐代貝州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人。善天文算歷和斷獄。曾隨李淵起兵,後封清河縣公。
崔敦禮、崔敦詩:南宋通州靜海(今江蘇南通)人,二人均為紹興進士。敦禮著有《宮教集》、《芻言》。其弟敦詩文才敏贍,著有《玉棠類稿》、《西坦類稿》等。
崔子忠:北海(今山東省萊陽)人,明代著名畫家。擅畫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畫。與陳洪綬並稱「南陳北崔」。
⑺ 古代有什麼姓崔的歷史人物嗎
姓源出於姜姓。西周時,齊丁公 亻及 的嫡子季子把君位讓給兄弟叔乙,自己回到崔邑(今山東答章丘縣西北),從此稱為崔氏。崔氏子孫一直是齊國公卿之一,季子的八世孫崔杼一度執掌國政。後來崔氏在爭權斗爭中失敗,子孫逃往魯國,崔氏十五世孫如意秦代封為東萊侯,他的長子崔業到西漢繼封為東萊侯,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山東臨清一帶)。東漢以後清河崔氏成為山東望族,西晉時講究士族門第,崔氏一向被列為一等大姓「崔盧王謝」之首。唐初官員修訂氏族志,仍將崔氏列為第一,唐太宗看到了以後很生氣,說:「崔氏早已衰微,既無顯官,又無人才,憑什麼列為第一?難道我李氏貴為天子,還比不上崔氏嗎?」下令改以李氏為第一,皇氏族長孫氏第二,崔氏列第三。唐代崔氏仍然顯赫,有23人做過宰相。望族居清河郡(今河北清河縣);《百家姓》注居博陵郡。
崔姓家族專用楹聯
崔姓家族常用以下3位族中名人嵌作楹聯,以事彰揚,並表明為正宗崔姓之後。
世推三虎(崔琳語、崔 王圭 )。
人羨五龍(崔玄暉)。
⑻ 歷史上的崔姓名人有哪些
崔氏在中國百家大姓中排行第七十四位
崔浩:清河東武城(今山東省武城西)人,後魏時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筆,因暴露「國惡」,而遭滅門之災。
崔宏:南北朝時清河東武城人,官至吏部尚書,曾執掌機要,參與草創過各種制度。
崔鴻:今山東平原人,著名史學家,初仕魏中散大夫一職,後遷黃門侍郎,加散騎常侍、齊州大中正。撰《十六國春秋》一書。
崔顥: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唐代大詩人,官至司勛員外郎。早期多閨情詩,詩風浮艷,晚期詩風慷慨豪邁,後人輯其詩成《崔顥集》。
崔護:博陵安平(今屬河北)人,唐代詩人,官至嶺南節度使。其詩《題都城南庄》,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紅」千古傳誦。
崔白:濠梁(今安徽省鳳陽)人,北宋名畫家,擅畫花竹、禽鳥,尤工秋荷鳧雁。其筆法勁利如鐵絲,設色較淡,改變了宋初以來畫院流行的濃艷細密之畫風。
崔立:將陵(今山東省德州)人,金末自稱太師、軍馬都元帥、尚書令、鄭王。
崔斌:元朝名臣,官至中書左丞(副丞相)。其人才思敏捷,性情剛直,為官清廉,深受元世祖信任。
崔述:大名(今屬河北省)人,清代歷史學家,考據學者。字承武(1740-1816),號東壁,河北大名人。乾隆舉人。曾任福建羅源、上杭知縣。任職期間,興利除弊,為人稱道。30歲後,因見群經的傳記、註疏多與原經文有出入,由懷疑而進行考據,辨別真偽。他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於經。對戰國以下的書,都以為不可全信,因而專攻古史。對近代史學界懷疑古書古事的風氣,頗有影響。所著書以《考信錄》為主,包括《三代考信錄》、《豐鎬考信錄》、《洙泗考信錄》等,近人匯印為《崔東壁遺書》。
崔馬因:東漢涿郡安平(今屬河北省)人。少與班固、傅毅齊名,曾為府掾,後改主簿,著有《達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稱。其子崔瑗,官至濟北相。為著名書法家,工章草,其書「點畫精微,神變無礙」,人稱「草賢」,著有《草書勢》。
崔善為:唐代貝州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人。善天文算歷和斷獄。曾隨李淵起兵,後封清河縣公。
崔敦禮、崔敦詩:南宋通州靜海(今江蘇南通)人,二人均為紹興進士。敦禮著有《宮教集》、《芻言》。其弟敦詩文才敏贍,著有《玉棠類稿》、《西坦類稿》等。
崔子忠:北海(今山東省萊陽)人,明代著名畫家。擅畫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畫。與陳洪綬並稱「南陳北崔」。
⑼ 崔姓的歷史名人
崔廣,漢初人,字少通,號夏黃公。與東園公、綺里季、甪里先生同隱居商山(今陝西省山縣東),四人須眉皆白,故稱四皓。
崔琰,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東漢末年曹操部下。太祖破袁氏,辟琰為別駕從事。曹操征並州,留琰傅曹丕於鄴。魏初,拜尚書。主曹丕為太子。操貴其公亮,遷中尉。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加魏王,以為意指不遜。罰琰為隸,後賜琰死。
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東武城(今山東諸城)人,三國時曹魏大臣。曹操平定冀州,任命崔林為塢長,後改任御史中丞。魏文帝時,為幽州刺史、大鴻臚、司隸校尉。明帝時,升任司空,封安陽亭侯,後進封安陽鄉侯。正始五年(244年)卒,謚孝侯。其家族即著名北方大族「清河崔氏」。
崔篆(?~?),西漢安平人。王莽時建新大尹(太守),臨終作《慰志賦》。
崔駰,東漢文史學家,涿郡安平(今屬河北省安平縣)人。少與班固、傅毅齊名,曾為府掾,後改主簿,著有《達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稱。其子崔瑗,官至濟北相。為著名書法家,工章草,其書「點畫精微,神變無礙」,人稱「草賢」,著有《草書勢》
崔瑗,字子玉,涿郡安平人,是漢代著名書法家,尤善草書,師法杜度,時稱「崔杜」。後來張芝取法崔、杜,其書大進,成為漢代草書之集大成者,被譽為「草聖」。對於崔瑗的草書,後世評價很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尊稱「草聖」的書法家。唐張懷瓘《玉堂禁經》:「八法(書法的基本筆法)起於隸字(今楷書)之始,後漢崔子玉歷鍾(鍾繇)、王(王羲之)以下,傳授所用八體該於萬字。「草聖」張芝自雲「上比崔杜不足」。三國時魏人韋誕稱其「書體甚濃,結字工巧」,即書體非常濃密,結字精緻美妙。
崔寔(?—170年),字子真,東漢政論家,安平人,著述頗豐。
崔烈(?~192年),東漢安平人,崔寔堂兄,官至司徒。
崔州平,名不詳,字州平,博陵 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東漢末年隱士,太尉崔烈之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與荊襄一帶的名士徐庶元直、石韜廣元、孟建公威、龐統士元、諸葛亮孔明等人常有來往。 漢太尉崔烈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與徐庶、石韜、孟建皆與亮友善,謂為信然。荊州名士、諸葛亮之友。亮與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與徐元直四人為密友。此四人務於精純,惟孔明獨觀其大略。先主來隆中見亮,忽見州平容貌軒昂,豐姿俊爽,頭戴逍遙巾,身穿皂布袍,杖藜從山僻小路而來。先主與語大悅,即請同歸,州平以己無意功名,長揖而去。後先主二次往隆中,州平已與亮相約,出外閑游去矣。 崔洪(?~291),字伯良,西晉安平人,官至司農、吏部尚書。
崔悅,字道儒,清河人。崔林曾孫,崔宏的祖父。劉琨的內侄,劉群、盧諶、溫嶠的舅表兄弟。盧諶法鍾繇,崔悅法衛瓘而俱習索靖之草,皆盡其妙。與盧諶俱為劉琨司空從事中郎,後為段末波佐史。沒石氏,仕石虎,官至司徒左長史、關內侯。石虎末崔悅為新平相,為新平郡人所殺。
崔浩,清河東武城人,後魏時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筆,因暴露「國惡」,而遭滅門之災。 崔宏,南北朝時清河東武城(今德州武城)人,官至吏部尚書,曾執掌機要,參與草創過各種制度。
崔靈恩,南朝梁東武城人,遍讀五經,尤精三《禮》、三《傳》,初為北魏太常博士,後歸梁,累任步兵校尉,兼國子博士,官至貴州刺史。常聚徒講學,著有《毛詩注》、《周禮集注》、《三禮義宗》。
崔鴻,字彥鸞,南北朝時期東清河鄃(夏津縣古時稱鄃縣)人。著名史學家,撰《十六國春秋》。約生於北魏孝文帝(471~499)初,卒於北魏孝昌年間(525—527年)。
崔挺,北魏京師(今河南洛陽)人,字雙根,少好學,孝文帝(471-499在位)時任光州刺史,大行開化之風,累官本州島大中正、北海王司馬。為官清廉,有人曾贈以玉璧,被挺推卻,曰昔無楊震之金,今豈有崔挺之璧? 崔立,將陵(今山東德州)人,金末自稱太師、軍馬都元帥、尚書令、鄭王。
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詩人。自號東甌散人。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乾寧二年(895年)前後,任永嘉(今浙江省溫州市)縣令,早年曾游歷陝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後入朝為右補闕,不久因避戰亂入閩。《全唐詩》錄存其詩近八十首。
崔致遠,字孤雲, 是韓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了個人文集的大學者、詩人,一向被韓國學術界尊奉為韓國漢文學的開山鼻祖,有「東國儒宗」、「東國文學之祖」的稱譽。晚年歸隱,不知所終, 有詩文集《桂苑筆耕集》。
崔顥,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唐代大詩人,官至司勛員外郎。早期多閨情詩,詩風浮艷,晚期詩風慷慨豪邁,後人輯其詩成《崔顥集》。
崔護,博陵安平(今屬河北)人,唐代詩人,官至嶺南節度使。其詩《題都城南庄》,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紅」千古傳誦。
崔安潛,生卒年不詳,字進之,河南人。唐朝末年為忠武軍節度使,著名大臣。
崔琳,唐代武城人。政事開明,開元(公元713-729年)間為中書舍人,累官太子少保。為唐玄宗器重,曾書其名,以金甌覆蓋之。
崔玄暐,唐代博陵人。長安初(公元701年)為天官侍郎,歷任鳳閣侍郎、中書令,封博陵郡王。其弟崔升,官至尚書左丞;其子崔琚,頗以文學知名,歷官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其孫崔渙,官至御史大夫;曾孫崔郢,自商州防禦史兼殿中侍御史,升監察於史。後人稱五龍。
崔善為,唐代貝州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人。善天文算歷和斷獄。曾隨李淵起兵,後封清河縣公。
崔日用,滑州靈昌人。舉進士。大足元年,為宗楚客稱薦,擢新豐尉。神龍中,附楚客、三思,驟遷兵部侍郎,兼修文館學士。復預討韋庶人謀,授黃門侍郎,參知機務。開元中,拜吏部尚書,終並州大都督長史。史稱崔日用「每朝廷有事,轉禍為福,以取富貴」。封齊國公。
崔宗之 , 歷左司郎中、侍御史,謫官金陵。與李白詩酒唱和,常月夜乘舟,自採石達金陵。詩一首。新唐書《李白傳》載,崔宗之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 李琎、李白、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酒中八仙)。其中崔宗之稱為四仙:「四仙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
崔胤(853—904):唐清河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人,字昌遐,一說字垂休。乾寧二年(公元895年)進士及第,累遷御史中丞。景福二年(893),為宰相。與朱溫相結,欲倚之除宦官。屢罷政事,均以朱溫的支持再起,先後四拜宰相,時號「崔四人」。
崔國輔,唐詩人。吳郡(今蘇州)人,一說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開元十四年(726)登進士第,歷官山陰尉、許昌令、集賢院直學士、禮部員外郎等職。 崔與之(1158~1239),南宋名臣。字正子,一字正之,號菊坡,謚清獻,原籍寧都白鹿營 (今江西省寧都縣黃石鎮營底村),幼年隨父移居廣東增城,故《宋史》載其人著有《崔清獻公集》。
崔白,濠梁(今安徽鳳陽)人,北宋名畫家,擅畫花竹、禽鳥,尤工秋荷鳧雁。其筆法勁利如鐵絲,設色較淡,改變了宋初以來畫院流行的濃艷細密之畫風。
崔旭(1767-1847),字曉林,號念堂,清代直隸天津府慶雲縣(今山東省慶雲縣)人。道光六年(1826),崔旭出任山西省蒲縣知縣,後兼理大寧縣事,政聲卓著,深受鄉民愛戴。道光十三年(1833),因病引退歸里,潛心著述,作品有《念堂詩話》四卷、《念堂詩草》一卷(收入《晚香唱和集》第五冊)、《津門百詠》(即《津門竹枝詞》)、《津門雜記》,選輯《滄州詩抄》、《慶雲詩抄》,編纂《慶雲縣志》、《慶雲崔氏族譜》等。崔旭與梅成棟、姚元之皆出自乾嘉著名詩人張問陶(號船山)門下,合稱「張門三才子」。
崔斌,元朝名臣,官至中書左丞(副丞相)。其人才思敏捷,性情剛直,為官清廉,深受元世祖信任。
崔述,大名(今屬河北)人,清代歷史學家,考據學者。字承武(1740-1816),號東壁,河北大名人。乾隆舉人。曾任福建羅源、上杭知縣。任職期間,興利除弊,為人稱道。30歲後,因見群經的傳記、註疏多與原經文有出入,由懷疑而進行考據,辨別真偽。他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於經。對戰國以下的書,都以為不可全信,因而專攻古史。對近代史學界懷疑古書古事的風氣,頗有影響。所著書以《考信錄》為主,包括《三代考信錄》、《豐鎬考信錄》、《洙泗考信錄》等,近人匯印為《崔東壁遺書》。
崔子忠,北海(今山東萊陽)人,明代著名畫家。擅畫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畫。與陳洪綬並稱「南陳北崔」。
崔紀,康熙末年進士。歷官國子監祭酒、陝西巡撫、湖北巡撫。先後督順天學政、江蘇學政,治理學。乾隆二年(1737),在陝西提倡鑿井灌田,興修水利。乾隆十五年卒。
崔乃鏞,(1681-1754),字伯璈,號餐霞,陝西同官縣陳爐人,清康熙辛丑(1721)年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 崔田民(1912-1991),陝西省綏德縣人。第二炮兵原顧問。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崔文斌(1917-1998),陝西省綏德縣人。北京軍區空軍原副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崔建功(1915-2004),原名崔日發,河北省大名縣人。昆明軍區司令部原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崔嵬(1912年-1979年2月7日),山東諸城人,中國電影導演、演員。第一屆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
崔適,(1852—1924) 浙江吳興人,字懷瑾,一字觶甫。初受學於俞樾,與章太炎同門,治校勘訓詁之學。後受康有為《新學偽經考》的影響,專治今文經學,成為近代今文經學的代表之一。曾任教於北京大學。所著《春秋復始》,以《春秋穀梁傳》為古文;《史記探源》,以《史記》本是今文學,為劉歆所竄亂,及雜有古文說。其他著作有《五經釋要》、《論語足徵記》等。 崔琦(1939年— ),河南平頂山寶豐人,美國國籍。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世界著名物理學家。
崔毅(1930—),山東省蓬萊縣人,國防科學工業委員會政治部原主任、副政治委員兼紀委書記。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晉升為中將軍銜。
崔漢,1935年8月生。高級工程師。曾任廣西柳州電視台副總工程師。1958年在核工業部從事核武器研製工作,中國爆炸物理電子學科創始人之一。
崔大林(1949年——)男,遼寧沈陽人。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2007-2009),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主席。曾主管中國足協工作。
崔藝華,廣東龍川人,循環集團董事長。
崔健,1961年出生於一個朝鮮族家庭,著名搖滾音樂人。成名曲為1986年的《一無所有》。
崔永元,著名央視主持人,主持欄目《小崔說事》、《小崔說立波秀》、《實話實說》《謝天謝地,你來啦》等,紀錄片《我的抗戰》總策劃、主持人。
崔天凱,1952年10月生於上海,籍貫浙江,第十任中國駐美大使。
崔保安,1948年12月生,中國共產黨黨員。1982年元月畢業於河南農學院畜牧獸醫系,現任河南農業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崔林,河北人。評論員、財經作家、資深媒體人
崔亞東,1954年12月出生,河北蠡縣人。副總警監警銜。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並於2014年1月23日,當選為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崔世昌,1954年2月生,廣東新會人,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澳門中華總商會副會長、崔世昌核數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第十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崔世安,祖籍廣東新會,1957年出生於澳門,第三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崔世平,崔世安的堂弟。
崔華,中國科學院分析化學教研室主任,1962年11月出生,四川安縣人。
崔朝,1961年5月生,河北滄縣人,天津市監察局副局長。
崔亞楠,中央電視台文藝中心導演
崔志剛,1949年生於北京,書法家,作家,編輯、學者。
崔愷,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建築師,國家工程設計大師。
崔麗,女,1958年出生於遼寧,籍貫遼寧,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
崔楓林,男,漢族,遼寧沈陽人,1960年10月出生,1979年9月參加工作,1981年4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經濟師,現任遼寧省審計廳黨組書記、廳長。
崔亮,(1986年3月24日-),籍貫遼寧瀋陽,中國短道速滑項目,男子運動員。2003年的短道速滑加拿大分站世界盃的男子5000米接力賽贏得冠軍。
崔文,雲南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崔文華,男,江蘇人,1974年1月28日出生,改變歐美選手壟斷舉重大級別項目的中國乃至亞洲第一人。在三屆世錦賽上五奪冠軍,填補了中國舉重在超大級別上與世界冠軍無緣的歷史。
崔玉華,女,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1942年2月出生。曾任北大六院院長。現為《中華醫學雜志》編委會特聘審稿專家、中華精神科學會婦女精神醫學學組副主任、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森田療法應用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女醫生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