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有哪些半途而廢的人

歷史上有哪些半途而廢的人

發布時間:2021-03-01 12:00:23

① 歷史上半途而廢和堅持不懈的例子

1、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導師馬克思為著《資本論》化了40多年的時間,在大英博物館翻閱了大量的資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層水泥。通過他不懈的努力,馬克思終於著成了全世界無產者所需的《資本論》。

2、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家境貧寒,沒有文憑、沒有導師,地處窮鄉僻壤,但他卻成功了。他靠的是什麼?正是鍥而不舍這一精神!他卧床三月翻書不止就可以作證。

3、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義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

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4、李存勖。

李存勖,是五代時後唐的開國皇帝。他的父親李克用在彌留之際,給李存勖留下三支箭:這三支箭是用來消滅李家的三個敵人。你要牢記仇人為咱家報仇。二十四歲的李存勖不負父親的遺願,馬不卸鞍,浴血奮戰,先後破燕、滅梁、亡蜀、敗契丹,最後使內憂外患交集的國家再度天下一統。

但是,李存勖並沒有守住報仇之後開辟的一番鴻圖事業。登上皇位的他,整日尋歡作樂,放任後宮,又親信宦官、伶官,致使眾叛親離,怨聲四起。登基三年後,一名普通的軍士振臂一呼,天下即分崩離析,李存勖最後落得身死國滅的悲劇下場。

5、荊軻。

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首級及燕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是一塊肥沃的土地)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刺秦王不中,被殺。

② 歷史上面對挫折,半途而廢的人有哪些

1、項羽:

一代霸王項羽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但是由於糧草不足,軍士常年作戰,勞累不堪,被劉邦圍於安徽靈壁縣東南數月,就沒有斗氣了,最後突圍到了烏江邊,知道虞姬也死了,更加沒有戰鬥力了,最後自殺了,自刎烏江。

2、吳王夫差:

春秋末年吳越戰爭中,吳王夫差為替父闔閭報仇,富國強兵,終於一戰敗越,本來已經要滅了越國了。卻半途而廢,後來放虎歸山,自己則貪圖享樂,不再勵精圖治。而越王勾踐知恥後勇,卧薪嘗膽,堅持不懈,終於20年一舉滅吳,夫差身死國滅。

3、李存勖:

李存勖沒有守住報仇之後開辟的一番鴻圖事業。登上皇位的他,整日尋歡作樂,放任後宮,又親信宦官、伶官,致使眾叛親離,怨聲四起。登基三年後,一名普通的軍士振臂一呼,天下即分崩離析,李存勖最後落得身死國滅的悲劇下場。



4、屈原:

屈原受奸佞小人陷害,被君主兩次放逐,面對秦軍破城,救國無望的巨大挫折,在絕望和憤怒中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

5、魏無忌:

信陵君魏無忌知道魏王疑心日增後,就託病不再入宮,將印信兵符等都交還魏王,以美女醇酒為伴,日夜享樂,過了四年就鬱郁而死。六國中唯一能與秦抗衡的政治家死後,秦統一全國就成為必然。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因為不堅守半途而廢眾所周知的人物

有個化學家復李比希。故制事如下:

李比希曾經試著把海藻燒成灰,用熱水浸泡,再往裡面通氯氣,這樣就能提取出海藻裡面的碘。但是他發現,在剩餘的殘渣底部,沉澱著一層褐色的液體,收集起這些液體,會聞到一股刺鼻的臭味。他重復做這個實驗,都得到了同樣的結果。這種液體是什麼呢?

李比希想,這些液體是通了氯氣後得到的,說明氯氣和海藻中的碘起了化學反應,生成了氯化碘。於是,他在盛著這些液體的瓶子上貼了一個標簽,上面寫著「氯化碘」。

幾年後,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論文——《海藻中的新元素》,他屏著呼吸,細細地閱讀,讀完懊悔莫及。原來,論文的作者,法國的青年波拉德也做了和李比希同樣的實驗,也發現了那種褐色的液體。和李比希不同的是,波拉德沒有中止實驗,他繼續深入研究這褐色的液體有什麼樣的性質,與當時已經發現的元素有什麼異同。最後,他判斷,這是一種還未發現的新元素。波拉德為它起名「鹽水」。波拉德把自己的發現通知了巴黎科學院,科學院把這個新元素改名為「溴」。《海藻中的新元素》就是關於溴的論文

④ 半途而廢的名人例子

做事永不放棄的反面例子(做事半途而廢)
要反面的 也就是做事半途而廢的名人例子 不是反面的別找我要分 還有一定要是名人的 什麼改革失敗的也行
1、樂羊子妻 的故事中的樂羊子.
這個成語來源於《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塗(即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東漢時,河南郡有一位賢慧的女子,人們都不知她叫什麼名字,只知道是樂羊子的妻子.
一天,樂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回家後把它交給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志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因為它的名字令人厭惡;也不吃別人施捨而呼喚過來吃的食物,寧可餓死.更何況拾取別人失去的樂西.這樣會玷污品行.」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非常慚愧,就把那塊金子扔到野外,然後到遠方去尋師求學.
一年後,樂羊子歸來.妻子跪著問他為何回家,樂羊子說:「出門時間長了想家,沒有其他緣故.」妻子聽罷,操起一把刀走到織布機前說:「這機上織的絹帛產自蠶繭,成於織機.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有一寸長;一寸寸地積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從前的時間也就白白浪費掉.」
妻子接著又說:「讀書也是這樣,你積累學問,應該每天獲得新的知識,從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歸,和割斷織絲有什麼兩樣呢?」
樂羊子被妻子說的話深深感動,於是又去完成學業,一連七年沒有回過家.
2、春秋末年吳越戰爭中,吳王夫差為替父闔閭報仇,富國強兵,終於一戰敗越,本來已經要滅了越國了.卻半途而廢,後來放虎歸山,自己則貪圖享樂,不再勵精圖治.而越王勾踐知恥後勇,卧薪嘗膽,堅持不懈,終於20年一舉滅吳,夫差身死國滅.
3、洋務運動,戊戌變法都是半途而廢.
篇二:半途而廢的名人事例
歷史上半途而廢和堅持不懈的例子【半途而廢的名人事例】
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
春秋末年吳越戰爭中,吳王夫差為替父闔閭報仇,富國強兵,終於一戰敗越,本來已經要滅了越國了.卻半途而廢,後來放虎歸山,自己則貪圖享樂,不再勵精圖治.而越王勾踐知恥後勇,卧薪嘗膽,堅持不懈,終於20年一舉滅吳,夫差身死國滅.
篇三:半途而廢的名人事例
關於半途而廢的事例50字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蜀軍包圍祁山,魏軍統帥司馬懿迎擊,諸葛亮准備決戰.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後主劉禪聽信讒言,下旨令武侯退兵,諸葛亮只得班師,北伐半途而廢.
篇四:半途而廢的名人事例
半途而廢的故事?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知了不會飛.一天它看見一隻大雁在天空自由飛翔,很羨慕,於是就請大雁教它學飛.大雁答應了.
大雁一步一步地教它,說:「你把翅膀抬起,用力扇動來練習力氣,等你翅膀有力了,自然就會飛了.」過了幾天,知了對這單一的動作不耐煩了,心不在焉.大雁看出了它的心思說:「想要學習某樣本領就要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恆,不要半途而廢.」但知了對這些話一點都聽不進去.大雁用了很多激將法一會給一顆糖一會兒給一塊樹皮,但這只是暫時的,過了幾天知了又開始不耐煩了,大雁看了,搖了搖頭,飛走了.
知了艱難地爬到了樹上,氣喘吁吁,滿頭大汗.大樹對知了說:「你學會飛的本領,來我這就不費吹灰之力.而且可以飛遍整個森林,從這棵樹飛到那棵樹.」知了聽了這話,不好意思地再去找到了大雁.
大雁原諒了它.又開始教它了.知了起早貪黑,不辭辛苦,一心想學會飛,它持之以恆,不怕苦不怕累,努力的學著.過了幾天,它不費吹灰之力飛到樹上,它能從這棵樹飛到那棵樹了.真的,它能飛遍整個森林.它非常高興.不停地發出尖銳的叫聲,這就是世界上第一隻會飛的知了.從此以後,它的家庭也有飛的本領了.
篇五:半途而廢的名人事例
生活中半途而廢的事跡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樂原的人,離家到別國去尋師求學,只留下他的妻子一個人在家裡.一年後的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裡織布,樂原興沖沖地回到家裡.妻子看到他回來了,非常奇怪,就問:「你只去了一年,學業就完成了嗎?」樂原答道:「別說一年,就是三年也不能學好學成.我已經離家一年,很想念你,就拜別師父特地回來看望你.」妻子聽了樂原的回答,十分生氣,轉身取了一把剪刀,把織機上的絲線剪斷了.樂原看到妻子的行為,很詫異,連忙上前拾起已經織了一半的布說:「你在干什麼!好端端的一匹布,織這么多一定花了很長時間,你為什麼要把它剪斷呢?」妻子不慌不忙的解釋說:「這布是一根絲一根絲織成的,現在把它從中間剪斷,前面的功夫就算白費了.你在外邊求學若是中途就放棄,不是一樣的道理嗎?」樂原這才恍然大悟,明白妻子的用心.於是,再次告別妻子,離家走了.樂原這一去,就是七年,直到學成後才回來.想一想:如果樂原一年後回家,不再去求學,結果會怎樣呢?

⑤ 與半途而廢相關的歷史人物

項羽。

楚國滅亡後,項羽就一直跟著叔叔項梁,項梁對這個侄子可是寄予厚望的,希望將他培養成一個傑出人才。

剛開始,項梁讓他學點文化,多讀點書,但從寫字開始,項羽就沒有堅持到底,學了一點點,就不情願了,半途而廢。後來又學習劍術,結果又感覺難度大,最後只學了皮毛,還是放棄了。叔叔當然很生氣了,對他的表現不甚滿意,這般不上進的侄子如何能成大器?

哪知項羽這時卻對叔叔說了一番豪言壯語:「識字有何用?最多隻能記住別人的姓名。劍術,不過只能殺死幾個人,我要學習能與上萬人對敵的本事。」

這話聽起來倒是有板有眼的,似乎項羽志向遠大,項梁還真讓他忽悠住了,真以為這個侄兒是個可造之材。就決定教他兵法,項羽那是心花怒放,終於可以學習萬人敵的絕技了。

哪知他剛學一點,又開始煩躁,不願意堅持下去,又一個半途而廢,所以他的兵法也只能叫做略知一二。

項羽少年時代經歷完全可以證明他是個優柔寡斷,做事不能專一,缺少深厚兵家修養的人,是個典型的半吊子,志大才疏。雖說他有些蠻力,頗有膽色,但若不是家族顯赫,還有叔叔項梁這棵大樹罩著,起點高,哪有將來西楚霸王的高位呢?

項羽這一致命的性格體現在他一生所做的很多關鍵事件之中。

最有名的當是鴻門宴了,項羽只要堅持一下,就可以殺掉劉邦,但他竟然讓劉邦在眼皮子底下溜掉,失去了解決對手的最佳機遇。

當時的謀士范增再三建議,都沒有讓項羽相信劉邦將是他最大的敵人,而設宴的目的就是要幹掉劉邦,項羽再次半途而廢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難道這一切不是命中註定。

(5)歷史上有哪些半途而廢的人擴展閱讀:

項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區)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傑出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

勇猛好武,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率軍渡河援救趙王歇。巨鹿之戰,擊破章邯和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領軍滅亡秦國。自稱西楚霸王,定都於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大封滅秦功臣將領,擁立六國貴族後代為王。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掀起歷時四年的楚漢之爭。

項羽在正面戰場屢破劉邦。彭越不斷後方破壞楚軍補給。韓信統一了黃河以北,揮師南下。項羽剛愎自用,猜疑亞父范增,終為劉邦所敗。公元前202年,項羽退守垓下(今安徽靈璧縣),突圍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最後霸王別姬,自刎於烏江旁。

⑥ 歷史上半途而廢的例子

東漢時,河南郡有一位賢慧的女子,人們都不知她叫什麼名字,只知道是樂羊子的妻子回。 一天,樂羊答子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回家後把它交給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志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因為它的名字令人厭惡;也不吃別人施捨而呼喚過來吃的食物,寧可餓死。更何況拾取別人失去的樂西。這樣會玷污品行。」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非常慚愧,就把那塊金子扔到野外,然後到遠方去尋師求學。 一年後,樂羊子歸來。妻子跪著問他為何回家,樂羊子說:「出門時間長了想家,沒有其他緣故。」妻子聽罷,操起一把刀走到織布機前說:「這機上織的絹帛產自蠶繭,成於織機。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有一寸長;一寸寸地積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從前的時間也就白白浪費掉。」 妻子接著又說:「讀書也是這樣,你積累學問,應該每天獲得新的知識,從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歸,和割斷織絲有什麼兩樣呢?」 樂羊子被妻子說的話深深感動,於是又去完成學業,一連七年沒有回過家。

⑦ 誰告訴我,歷史上有誰是半途而廢的名人

有個化學家李比希。故事如下:

李比希曾經試著把海藻燒成灰,用熱水浸泡,再往裡面通氯版氣,這樣就能提取出權海藻裡面的碘。但是他發現,在剩餘的殘渣底部,沉澱著一層褐色的液體,收集起這些液體,會聞到一股刺鼻的臭味。他重復做這個實驗,都得到了同樣的結果。這種液體是什麼呢?

李比希想,這些液體是通了氯氣後得到的,說明氯氣和海藻中的碘起了化學反應,生成了氯化碘。於是,他在盛著這些液體的瓶子上貼了一個標簽,上面寫著「氯化碘」。

幾年後,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論文——《海藻中的新元素》,他屏著呼吸,細細地閱讀,讀完懊悔莫及。原來,論文的作者,法國的青年波拉德也做了和李比希同樣的實驗,也發現了那種褐色的液體。和李比希不同的是,波拉德沒有中止實驗,他繼續深入研究這褐色的液體有什麼樣的性質,與當時已經發現的元素有什麼異同。最後,他判斷,這是一種還未發現的新元素。波拉德為它起名「鹽水」。波拉德把自己的發現通知了巴黎科學院,科學院把這個新元素改名為「溴」。《海藻中的新元素》就是關於溴的論文

⑧ 史上有雄心壯志卻半途而廢的人物及故事

一、吳王夫差。

春秋末年吳越戰爭中,吳王夫差為替父闔閭報仇,富國強兵,終於一戰敗越,本來已經要滅了越國了。卻半途而廢,後來放虎歸山,自己則貪圖享樂,不再勵精圖治。而越王勾踐知恥後勇,卧薪嘗膽,堅持不懈,終於20年一舉滅吳,夫差身死國滅。

二、李存勖。

李存勖,是五代時後唐的開國皇帝。他的父親李克用在彌留之際,給李存勖留下三支箭:這三支箭是用來消滅李家的三個敵人。你要牢記仇人為咱家報仇。二十四歲的李存勖不負父親的遺願,馬不卸鞍,浴血奮戰,先後破燕、滅梁、亡蜀、敗契丹,最後使內憂外患交集的國家再度天下一統。

但是,李存勖並沒有守住報仇之後開辟的一番鴻圖事業。登上皇位的他,整日尋歡作樂,放任後宮,又親信宦官、伶官,致使眾叛親離,怨聲四起。登基三年後,一名普通的軍士振臂一呼,天下即分崩離析,李存勖最後落得身死國滅的悲劇下場。

三、荊軻。

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首級及燕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是一塊肥沃的土地)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刺秦王不中,被殺。

四、楊靖宇。

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1939年秋冬季,組織東南滿反日偽軍「討伐」作戰,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濛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濛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五、項羽及烏江自刎。

項羽,第一次見到始皇帝時,和平常人一樣跪在路旁兩邊的人群中,等始皇帝的車駕過去,但是他嘴中卻說出了,總有一天我要代替他,這是何等的雄心壯志,的確,項羽當上了西楚霸王,但是依然沒喲統一天先,與劉幫較量很多年。

最後亥下被圍,本來突圍可以成功,只少項羽本人可以跑出去,老鄉撐船過講來接項羽,可這時曾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已經心灰意冷,跳下烏講,自刎了,半途而廢。

原文: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美人舞劍興酒,抹劍自盡。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

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

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

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白話譯文:

項羽的軍隊在垓下安營紮寨,士兵越來越少,糧食也吃沒了,劉邦的漢軍和韓信、彭越的軍隊又層層包圍上來。夜晚,聽到漢軍的四周都在唱著楚地的歌謠,項羽大驚失色地說:「漢軍把楚地都佔領了嗎?不然,為什麼漢軍中楚人這么多呢?」項羽連夜起來,到軍帳中喝酒。

回想過去,有美麗的虞姬,受寵愛,常陪在身邊,有寶馬騅,常騎在胯下。而今……於是項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力能拔山啊豪氣壓倒一世,天時不利啊騅馬不馳。騅馬不馳啊怎麼辦,虞姬啊虞姬你怎麼辦!」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

項羽淚流數行,身邊侍衛也都哭了,誰也不能抬頭看項羽了。於是項羽跨上戰馬,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馬跟隨,當晚從南面突出重圍,縱馬奔逃。天亮的時候,漢軍才察覺,就命令騎兵將領灌嬰率領五千騎兵追擊項羽。項羽渡過淮河,能跟上項羽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項羽走到陰陵時,迷路了,向一農夫問路,老農騙他說:「往左拐。」項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窪地里,所以又被漢軍追上了。項羽又率兵向東走,到了東城的時候,只剩下二十八個騎兵了,而追擊的漢軍騎兵有幾千人。

項羽自己估計這回不能逃脫了,對手下騎兵說:「我從起兵打仗到現在已經八年了,親身經歷七十餘次戰斗,從沒有失敗過,所以才稱霸天下。但是今天卻終於被困在這里,這是上天要我滅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啊。

我今天當然是要決一死戰,願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勝三次,為各位突出重圍,斬殺漢將,砍倒帥旗,讓各位知道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於是就把他的隨從分為四隊,朝著四個方向。

漢軍層層包圍他們,項羽對他的騎兵說:「我再為你們斬他一將。」命令四隊騎兵一起向下沖擊,約定在山的東面分三處集合。於是項羽大聲呼喝向下直沖,漢軍都潰敗逃散,果然斬殺了漢軍一員大將。

這時赤泉侯楊喜擔任騎兵將領,負責追擊項羽,項羽瞪眼對他大喝,赤泉侯楊喜連人帶馬驚慌失措,倒退了好幾里。項羽同他的騎兵在約定的三處會合。漢軍不知道項羽在哪一處,便把軍隊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圍上來。

項羽就沖出來,又斬了漢軍的一個都尉,殺死百餘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騎兵,發現只不過損失了兩個人,便問他的隨騎道:「怎麼樣?」騎兵們都佩服地說:「真像您說的那樣!」於是項羽就想東渡烏江。

烏江的亭長撐船靠岸等待項羽,他對項羽說:「江東雖小,也還有方圓千里的土地,幾十萬的民眾,也足夠稱王的了,請大王急速過江。現在只有我有船,漢軍即使追到這,也沒有船隻可渡。」

項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還渡江干什麼?況且我項羽當初帶領江東的子弟八千人渡過烏江向西挺進,現在無一人生還,即使江東的父老兄弟憐愛我而擁我為王,我又有什麼臉見他們呢?或者即使他們不說,我項羽難道不感到內心有愧嗎?」

接著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長者,我騎這匹馬五年了,所向無敵,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掉它,把它賞給你吧!」於是命令騎馬的都下馬步行,手拿短小輕便的刀劍交戰。僅項羽一人就殺死漢軍幾百人。項羽自己也負傷十多處。

忽然回頭看見了漢軍騎兵司馬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呂馬童背向項羽,指項羽給王翳看,說道:「這個人就是項羽。」項羽便說道:「我聽說漢王懸賞千兩黃金要買我的腦袋,並封為萬戶侯,我就送你這點好處吧!」說完就自殺身亡了。

此文出自春秋·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8)歷史上有哪些半途而廢的人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

可是項羽卻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於是拔劍自刎而死。

前203年(漢四年)楚漢鴻溝劃界後,項羽領兵東歸,劉邦也欲西還。這時張良、陳平對漢王說:「漢有天下大半,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盡,這正是天亡楚國之時。今若勿擊,真所謂『養虎遺患』。」劉邦聽從。

作者簡介:

司馬遷,字子長,陽夏龍門(今陝西韓城縣北)人,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其父司馬談,漢武帝時作太史令。司馬遷10歲時,就在父親的指導下誦讀古文,曾向儒學大師董仲舒、孔安國學習。

青年時代曾兩次漫遊祖國,走遍大江南北、黃河上下,足跡幾遍全國。他飽覽名山大川,收集傳說史跡,考察風土人情,接觸下層人民,積累了珍貴的史料。

⑨ 關於半途而廢失敗的名人事例

一、吳王夫差。
春秋末年吳越戰爭中,吳王夫差為替父闔閭報仇,富國強兵,終於一戰敗越,本來已經要滅了越國了。卻半途而廢,後來放虎歸山,自己則貪圖享樂,不再勵精圖治。而越王勾踐知恥後勇,卧薪嘗膽,堅持不懈,終於20年一舉滅吳,夫差身死國滅。
二、李存勖。
李存勖,是五代時後唐的開國皇帝。他的父親李克用在彌留之際,給李存勖留下三支箭:這三支箭是用來消滅李家的三個敵人。你要牢記仇人為咱家報仇。二十四歲的李存勖不負父親的遺願,馬不卸鞍,浴血奮戰,先後破燕、滅梁、亡蜀、敗契丹,最後使內憂外患交集的國家再度天下一統。
但是,李存勖並沒有守住報仇之後開辟的一番鴻圖事業。登上皇位的他,整日尋歡作樂,放任後宮,又親信宦官、伶官,致使眾叛親離,怨聲四起。登基三年後,一名普通的軍士振臂一呼,天下即分崩離析,李存勖最後落得身死國滅的悲劇下場。
三、荊軻。
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首級及燕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是一塊肥沃的土地)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刺秦王不中,被殺。
四、楊靖宇。
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1939年秋冬季,組織東南滿反日偽軍「討伐」作戰,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濛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濛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五、項羽及烏江自刎。
項羽,第一次見到始皇帝時,和平常人一樣跪在路旁兩邊的人群中,等始皇帝的車駕過去,但是他嘴中卻說出了,總有一天我要代替他,這是何等的雄心壯志,的確,項羽當上了西楚霸王,但是依然沒喲統一天先,與劉幫較量很多年。
最後亥下被圍,本來突圍可以成功,只少項羽本人可以跑出去,老鄉撐船過講來接項羽,可這時曾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已經心灰意冷,跳下烏講,自刎了,半途而廢。

⑩ 世界上有哪些人是半途而廢的

失敗的人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有哪些半途而廢的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