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朗的歷史,是不是比中國更悠久
比中國來更悠久談不上,自但是其文明成熟得比中國早:波斯第一帝國形成於公元前550年,正是中國的春秋時期。中國尚未統一,而波斯已經接近成熟了。
在相當多的歷史階段,東亞的文明不如西亞和南亞發達,因為西亞和南亞氣候和地理自然條件優厚。中國要到南北朝一統於隋朝時才發展到和西亞南亞持平的水平。經過隋唐的發展,中國開始超越,至宋代,特別是南宋時,東亞已經超過西亞和南亞了。
B. 伊朗與中國交往的人文歷史是怎樣的
據中國「史書」記載,漢武帝時,張騫派其副使訪問安息(即波斯),安息王令兩萬騎兵迎候,禮儀極為隆重。
東漢末年,安息王的太子、佛教高僧安世高也曾來漢訪問,並在中國呆了多年。
在戰亂的宋朝,陸上的「絲綢之路」幾度中斷。這時,造船業開始發達,羅盤針相繼使用,許多波斯人經由海路來到中國廣州、揚州和泉州等地經商,有的還在那裡安家落戶。這就是後人稱之為的海上「陶瓷之路」。據記載,中國發行鈔票的方法在元朝傳到了波斯,後來,波斯鈔票上的圖案還保留了中國文字。當時,兩國的史學家還合編史書「史集」。波斯等國的西域樂舞也盛行於長安。
在明代,明成祖和中亞的沙哈魯王子曾先後互派300人和500人的大型代表團互訪;鄭和七次航海訪問亞非各國時,其中3次訪問了波斯灣的忽魯謨斯(即今霍爾木茲)。當時,隨同鄭和訪問的費信曾寫紀行詩句描寫當地的風俗及特產。1516年,波斯旅行家阿里·阿克巴爾撰寫的《中國紀行》一書,後來,成為中、伊友好交往的珍貴史料和重要見證。據考證,多年來,兩國植物的傳播和移植就達幾十種。波斯的拜火教和摩尼教還曾在中國流行。
伊中兩國在經貿合作上, 中國是伊朗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夥伴。
伊中兩國在文化上,中國同伊朗成立文化聯合委員會並定期舉辦會議。
C. 伊朗與中國關系如何
歷經變革
從1971年中伊建交起,到1995年筆者結束在伊朗的外交使命,筆者從事的外交工作幾乎都與伊朗有關,參與了兩國關系中的所有重大事件。筆者曾親歷伊朗***革命,擔任駐伊朗大使期間曾有幸兩次陪同伊朗總統訪華,兩次在伊朗接待我國領導人訪問。兩個迥然相異的文化和意識形態能夠和平共處友好合作數十年,堪稱中國奉行獨立自主與和平外交政策的範例。
中伊建交38年。在這38年中,伊朗由王國變為***共和國,由親美變為反美,經歷了兩伊戰爭和外交孤立。國際風雲變幻,中國也經歷了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國力和國際地位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始終不變的是雙邊的友好關系。這是中伊兩國均應引以為豪的。
不知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命運的安排,197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與1979年伊朗的***革命幾乎同時發生。當時,筆者正在德黑蘭工作,從北京不斷傳來的消息是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討論,中國黨和政府的工作中心從革命轉向經濟建設,中國的大門開了。而伊朗當時正在發生一場改朝換代的革命,筆者曾親眼目睹1979年1月26日巴列維國王被迫出走和2月1日***革命領袖霍梅尼從巴黎返回德黑蘭時,那萬人空巷、數百萬群眾在街頭載歌載舞的慶祝場面。從此,伊朗由一個親美的君主制國家變為一個反美的政教合一的國家,革命稻宗教高於一切。
中國的改革開放與伊朗的***革命性質和內涵完全不同,甚至還多少有點逆向,但卻同時成為上個世紀70年代末改變世界地緣政治的兩件大事,對日後的中伊關系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逐步發展
伊朗新政權建立之初,中伊關系開局並不順利。1978年8月,當時的中國領導人結束對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的訪問,回國途中順訪了伊朗,受到當時在國內已經四面楚歌的巴列維國王的隆重接待。事過不到半年,巴列維政權垮台,***共和國誕生。此次訪問被解讀為「中國對巴列維的支持」,伊朗新政權的領導人和公眾對中國頗多怨詞,雙邊關系在一段時間里相當冷淡。
1980年,薩達姆乘伊朗新政權立足未穩大舉入侵,兩伊戰爭爆發。當時的國際輿論受美國和西方的引導並不同情伊朗,伊朗成了「國際孤兒」。而此時的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沒有冷落伊朗,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對兩伊持中立立場的國家。為此伊朗感激中國至今。
1984年,時任中國外長的吳學謙正式訪問伊朗,徹底掃清了籠罩在中伊關繫上空的陰霾,為兩國關系掀開了新的一頁。
1985年,時任伊朗議長的拉夫桑賈尼訪華,開啟了兩國領導人之間的高層接觸。伊朗在人權、台灣等問題上給中國以寶貴的支持,中國也尊重伊朗人民的選擇,在伊朗遭遇國際孤立時,中國與伊朗保持了正常的友好交往。兩國的政治關系完全走上了正軌。
但是,兩國的經貿關系卻嚴重滯後。伊朗遭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需從中國進口大量商品,而中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還是石油出口國,從伊朗進口的少量原油也都轉口到第三國。當時的伊朗正處在兩伊戰爭之中,外匯嚴重短缺,雙邊貿易額長期徘徊在一兩億美元之間。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首次遭遇能源短缺。自1993年起,中國由石油出口國轉變為石油純進口國。伊朗願以原油代替現匯支付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這本是兩國經濟互補雙贏的最佳出路。但是,一個技術問題卻成了中國進口伊朗原油的障礙。當時中國的絕大多數煉油廠只能煉制中國自產的低硫油,吃不了伊朗的高硫由,要解決這個問題。中國的煉油廠必須增建脫硫裝置,需要大量投資,更需要時間。筆者在伊朗任職的最後兩年,幾乎將全部精力投入折沖於兩國的石油公司之間,但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直至1995年筆者離任,雙邊貿易額為超過4億美元。這可以說是筆者任駐伊朗大使期間的一大遺憾。
令人欣慰的是,1997年之後,中國國內帶脫硫裝置的煉油廠如雨後春筍般建起,伊朗的原油滾滾流入中國市場。如今,伊朗每年向中國出口原油2700萬噸,成為中國第三大能源供應國。中國的機電產品和成套設備源源不斷輸入伊朗,中國在伊朗建造的德黑蘭地鐵、發電廠、有色金屬冶煉廠、石油化工廠像一座座豐碑記載著兩國的友好合作。
前景廣闊
中伊關系今非昔比,當筆者近幾年重訪伊朗時,也由衷地感到對兩國關系的未來充滿希望。中伊兩國的友好關系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必將造福於兩國的子孫後代。
30多年來,中伊關系之所以能經受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而發展到今天的規模,關鍵是有牢固的政治基礎。兩國同屬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問題相似;兩國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但都尊重對方的選擇,不幹涉對方內政,而且都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都不願受其它大國擺布。伊朗豐富的能源支援了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中國的技術和商品也幫助了伊朗的經濟發展。這正是典型的互利共贏的關系。因此,中伊關系的前景也必將更加廣闊。
D. 中國與伊朗的歷史戰績是怎樣的
中伊九十年代後A級賽抄交鋒史
時間 比分 地點 比賽性質
1994-10-07 中國1-0伊朗 廣島 亞運會
1997-04-27 中國0-0伊朗 北京 友誼賽
1997-09-13 中國2-4伊朗 大連 世界盃預選賽
1997-10-17 中國1-4伊朗 德黑蘭 世界盃預選賽
1998-12-12 中國1-2伊朗 曼谷 亞運會
1998-12-16 中國0-1伊朗 曼谷 亞運會
2001-01-19 中國0-4伊朗 德黑蘭 友誼賽
2004-08-03 中國1-1(4-3)伊朗 北京 亞洲杯
伊朗亞洲杯歷史戰績:
屆次 戰績
第二屆(1960) 八強
第四屆(1968) 冠軍
第五屆(1972) 冠軍
第六屆(1976) 冠軍
第七屆(1980) 季軍
第八屆(1984) 殿軍
第九屆(1988) 季軍
第十屆(1992) 小組未出線
第十一屆(1996) 季軍
第十二屆(2000) 八強(4/1決賽中1-2負於韓國)
第十三屆(2004) 季軍(半決賽點球負於中國)
E. 伊朗的歷史長還是中國的歷史長
波斯和大食不抄是一個概襲念,波斯帝國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大食是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及追隨者建立的阿拉伯帝國,波斯早於大食。波斯國教是拜火教,大食國教是伊斯蘭教(回教)。今天的伊朗是當年波斯帝國和大食版圖的一部分。
F. 中國、埃及和伊朗,哪個歷史更古老哪個最晚
最早的是埃及(這一說存在爭議)
最晚的是中國
古埃及:公元專前3500年
古中國:公元前2050年夏朝建國)
上面之所屬以說存在爭議,是關於伊朗的歷史考證問題人們人為的時間跨度很大,從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300年。
G. 伊朗有多少年歷史
4700年
簡史
[編輯本段]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史稱波斯,有記載的歷史和文化始於公元前2700年,我國漢史稱安息。公元前2000年後出現印歐血統的伊朗人。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曾盛極一時。該朝第三代國王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前521—前485),帝國版圖東至阿姆河和印度河兩岸,西到尼羅河中下游,北至黑海、裏海一帶,南達波斯灣。公元前330年古波斯帝國被馬其頓·亞歷山大所滅。後建立了安息、薩珊王朝。從公元前二世紀與中國有友好交往,著名的「絲綢之路」便橫貫伊朗北部。公元7—18世紀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後入侵。18世紀末,伊東北部的土庫曼人愷加部落統一了伊朗,建立了愷加王朝。19世紀初淪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1年禮薩·汗推翻愷加王朝,於1925年建立了巴列維王朝。1941年禮薩·汗被盟軍逐出伊朗,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即位。1935年3月21日,改國名為伊朗。1978年爆發了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迫使巴列維國王於1979年1月16日流亡國外。同年2月,宗教領袖霍梅尼結束14年流亡生活從巴黎返回伊朗接管政權,4月1日宣布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1981年10月哈梅內伊就任總統,穆薩維就任總理並受命組閣。霍梅尼逐步建立起政教合一的伊斯蘭體系。伊朗和伊拉克長期存在著邊界、教派和民族爭端。進入80年代兩國關系惡化。1980年9月兩伊戰爭爆發。經國際上多方調解於1988年8月宣布接受停火。1989年6月3日霍梅尼病逝,專家會議於第二天推舉總統哈梅內伊為新領袖。7月28日,議長拉夫桑賈尼當選總統。1993年6月11日,拉夫桑賈尼連任總統。1997年5月23日,哈塔米當選總統,8月4日宣誓就職,2001年連選連任。
公元前的伊朗
史前伊朗:據考古發現,早在距今約1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中期,便有人類居住在伊朗西部高原地區。
埃蘭王國(公元前3千紀上半期至公元前639年):埃蘭人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卡倫河流域,他們是伊朗高原的土著人。公元前第3千紀上半期,埃蘭人建立了國家。公元前1176年,埃蘭國攻陷巴比倫。公元前639年,埃蘭國被亞述人所滅。
米底王國(公元前639年至公元前550年):公元前2千紀,中亞的雅利安人的一支南遷至伊朗高原,並逐漸與土著居民融合、同化,形成了伊朗人的主體。公元前7世紀中葉,米底部落擊敗周圍其它部落,建立了伊朗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雅利安人國家。公元前6世紀初,米底部落征服伊朗西南部的波斯部落,並滅亞述帝國,其疆域擴至現土耳其安納托利亞東部、現伊朗西部、東部和西南部。公元前550年,米底國被波斯帝國居魯士二世所滅。
波斯帝國(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0年):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後經過數十年擴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魯士二世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統治,建立了波斯帝國。在國王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統治時期,波斯帝國達到鼎盛時期,其疆土東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爾干半島,北起亞美尼亞,南至衣索比亞。包括70個民族,5000萬人口,近700萬平方公里土地,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在公元前492年希(臘)波(斯)戰爭後逐漸由鼎盛走向衰落。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東侵,征服波斯全境。
亞歷山大帝國和塞琉西王國的統治(公元前330年至公元前247年):亞歷山大三世在波斯積極推行「希臘化」的殖民統治。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三世死後,他所建的帝國分裂,其部將塞琉古(馬其頓人)奪得帝國東部廣大地區,並於公元前312年稱王,以敘利亞為中心建立塞琉西王國,中國古稱條枝。塞琉西王國全盛時,疆域包括小亞細亞、敘利亞、兩河流域、波斯和中亞的部分地區。
安息王朝(公元前247年至公元224年):公元前247年,波斯的帕爾尼部族打敗塞琉西王國軍隊,在波斯土地上建立了阿薩希斯王朝。中國史稱安息王朝,西方史學家稱之為帕提亞王朝。安息王朝由於同羅馬的長期戰爭和朝廷的內訌,從公元1世紀以後逐漸衰落。
公元後至20世紀初的伊朗
薩珊王朝(224年至651年):公元224年,安息王朝被薩珊王朝推翻。薩珊王朝建立後又向東擴張至印度河中上游,曾一度成為古代伊朗最輝煌的時期。隨著同羅馬帝國的戰爭、封建割據、人民起義、中亞游牧部落及阿拉伯人入侵而逐漸衰落。
阿拉伯帝國統治下的伊朗(651年至11世紀初):公元651年,阿拉伯帝國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依本·阿凡推翻薩珊王朝,佔領波斯全境。伊斯蘭教取代祆教(拜火教),成為伊朗居民的主要信仰。伊朗被征服後,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個行省。自公元661年至11世紀初,阿拉伯帝國先後經歷了倭瑪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伊朗成為這兩個王朝的一部分。從9世紀起,阿拔斯王朝日漸衰落,在伊朗境內及其鄰近地區,相繼出現一些獨立或半獨立的地方封建王朝,與其分庭抗禮。
塞爾柱突厥人的統治(11世紀初至12世紀末):11世紀初,塞爾柱突厥人由中亞興起,先後征服巴格達、敘利亞、拜占庭帝國,建立起一個東起中亞、西至博斯普魯斯海峽,包括伊朗在內的塞爾柱帝國,但帝國不久即告分裂。12世紀末,花剌子模王國(今烏茲別克境內)奪取伊朗東北部,13世紀初佔領伊朗全境。它統治的疆域還包括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區。
蒙古的侵略和伊兒汗國:成吉思汗與1219年率軍西侵,先後征服了花剌子模、中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等地,殺死花剌子模國王,掠奪大量財物後撤回蒙古本土。1229年成吉思汗的兒子窩闊台二次討伐花剌子模,殺死國王後返朝。1260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再次率兵占據伊朗並建立以伊朗為中心的伊兒汗王朝。此後,蒙古人逐漸接受了伊斯蘭教,並任用伊朗人為行政官吏。
帖木兒的侵略(1380年至1405年):隨著伊兒汗國的逐漸衰落,當時的伊朗又陷入地方封建王朝割據之中。西察合台汗國(今烏茲別克境內)的國王帖木兒(1336年至1405年在位)在奪取中亞地區後於1380年至1393年征服伊朗全境,繼而侵佔美索不達米亞,並入侵印度。1405年帖木兒死後,他的帝國迅速瓦解,統治范圍只限於河中地區和伊朗東部。
薩法維王朝(1502年至1722年):帖木兒死後的近一百年中,伊朗再次陷入各地方封建王朝的紛爭割據之中。其中,薩法維王朝建於1502年,此後一直向外擴張,極盛時版圖包括阿富汗的坎大哈、赫拉特。薩法維王朝與奧斯曼帝國曾長期進行戰爭。薩法維王朝是伊朗歷史上第一個以什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朝代,對什葉派在伊朗的發揮壯大起了重要作用。17世紀末,薩法維王朝日漸衰落。1722年,阿富汗的吉爾扎部落在馬赫穆德的領導下,攻佔薩法維王朝國都伊斯法罕,並自立為伊朗國王。
阿夫沙爾王朝和贊德王朝(1736年至1796年):1736年,來自伊朗霍拉桑地區的部落首領納迪爾率軍把阿富汗人逐出伊朗,並以馬什哈德為中心建立阿夫沙爾王朝。經過數年戰爭,阿夫沙爾王朝版圖一度東至阿富汗和印度北部,西至巴格達,北接裏海,南瀕波斯灣。1747年,納迪爾國王死後,其兒孫為爭奪王位而爆發內戰,各路諸侯紛紛稱王,其中凱歷姆汗(1749年至1779年在位)以設拉子為首都建立了贊德王朝。經過多年戰爭,贊德王朝占據了除霍拉桑及以東地區以外的阿夫沙爾王朝的土地。1779年凱歷姆汗死後,贊德王朝分裂。1792年和1796年,贊德王朝和阿夫沙爾王朝先後被愷加王朝所滅。
愷加王朝(1779年至1921年):愷加王朝建於1779年,首次定都德黑蘭。愷加王朝初期,西方列強加緊在伊朗的爭奪。1801年俄國兼並喬治亞;英國同伊朗三次戰爭導致伊朗割地賠款及承認阿富汗獨立。此後法國、奧地利、美國等相繼強迫伊朗訂立了不平等條約。19世紀下半葉,英、俄攫取了在伊采礦、築路、設立銀行、訓練軍隊等特權。1907年,英、俄兩國相互勾結劃分了在伊的勢力范圍:北部屬俄國,南部屬英國,中部為緩沖區。
從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隨著歐洲列強的侵入,伊朗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社會經濟衰落,封建統治專橫殘暴,多次發生人民起義。1921年2月,軍官禮薩汗·巴列維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建立巴列維王朝。
20世紀後的伊朗
巴列維王朝及其覆滅:禮薩汗·巴列維(1925年至1941年在位)對內採取了一些發展社會經濟的措施,但同時實行個人獨裁。1921年,伊與蘇聯簽訂協議,廢除了沙俄與伊簽訂的不平等條約。1927年,伊宣布廢除所有與外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及外國在伊的領事裁判權,並實行關稅自主。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伊朗與納粹德國關系較密切。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後,英國和蘇聯出兵伊朗。禮薩汗·巴列維被迫退位,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繼位(1941年至1979年在位)。1942年1月,英國、蘇聯和伊朗訂立同盟條約。1943年9月,伊朗對德宣戰。
二戰結束後,伊與英、美關系趨於密切,英、美對伊在政治、軍事上給予大量支持和幫助,同時也趁機控制了伊的經濟命脈。60年代初,巴列維為鞏固其統治,緩和國內各階層間日益尖銳的矛盾,提出以土改、工人入股分紅、出售工廠股票、在農村開展衛生和掃盲運動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改革計劃」。這一以世俗化和現代化為核心的改革計劃又稱「白色革命」。但由於脫離國情、觸及宗教人士利益,造成經濟嚴重失調,貧富懸殊加劇,各種社會、宗教矛盾激化,各地動亂不斷升級。1979年1月,國王被迫出走海外。2月1日,因領導反國王運動而流亡國外的宗教領袖霍梅尼返回伊朗。2月11日,忠於國王的軍隊倒戈,巴列維王朝覆滅。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H. 介紹一下伊朗的歷史
伊朗是文明古國。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
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帝國,7世紀後遭不同異族先後入侵。18世紀前期,納迪爾沙推翻外族統治建立阿夫沙爾王朝。
19世紀後期起,英國和俄羅斯勢力不斷侵入。1925年建立巴列維王朝。1979年成立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制度,改名為伊朗。官方語言為波斯語。
伊朗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不結盟運動(NAM)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
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
(8)中國和伊朗哪裡歷史長擴展閱讀:
伊朗氣候四季分明。北部春夏秋季較為涼爽,冬季較為寒冷,南部夏季炎熱、冬季溫暖。伊朗大部分地區的冬季溫暖和濕潤,降水也往往形成於此,這和北下的冷空氣有關系。這就是伊朗1-4月(即冬季)降水較多的原因。
而夏天的時候,伊朗由於處於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氣溫很高,且降水不多。德黑蘭最高的氣溫是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氣溫分別是22℃和37℃,最低氣溫是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溫度是3℃和7℃。
I. 伊朗和中國相比哪個國家更古老啊
幼兒園的小朋友也知道 中國領土面積世界第三。伊朗彈丸之地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歷史的文版明古權國,史稱波斯,有記載的歷史和文化始於公元前2700年,我國漢史稱安息。公元前2000年後出現印歐血統的伊朗人。
伊朗是兩河文明的衍生文明,比中國至少早一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