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安徽歷史有哪些古驛站

安徽歷史有哪些古驛站

發布時間:2021-03-01 11:00:31

⑴ 古代驛站名稱

古代物流話驛站
本站作者:進言 編輯:關山

物流始終伴隨著人類的歷史由古至今,談到古代的物流不免要提及到驛站。驛站簡單講是古代接待傳遞公文的差役和來訪官員途中休息、換馬的處所,以後功能逐步有所擴展,最後被新生事物取代。遼寧地區出現文字記載的驛站是在唐朝。宋代人著的《五經總要》中曾提到過唐代的營州道上所設的驛站:「因受(今朝陽市)東百八十里,九遞至燕郡城(今義縣),自燕郡城東行,經汝羅守捉(今北鎮),渡遼河十七驛至安東都護府(今遼陽市)約五百里」。這里所說的九遞十七驛雖無具體站名,但可以知道唐代驛站的設置已經達到了遼東。到了遼代,中京大定府至東京遼陽府之間設置了驛站,有十四處驛館。到金代時,則在上京會寧府至燕京之間,沿遼西傍海道設置了驛站。為了適應軍事需要,加強通信聯絡,金效仿宋王朝在遼寧地區建有的遞鋪。遞鋪一般建在有駐軍的主要交通線附近,好像一個方形的小堡,四角插著黑旗。鋪與鋪之間的距離一般在十里左右,每部有四人,管理非常嚴密,具有軍事性質。這時的遞鋪和驛站歸朝廷統屬兵部領導。驛站按照朝廷所規定的標准供應給過往官員的食宿和車馬。
到了元王朝,由於疆域遼闊,發展交通,強化了驛站制度,這也成為它鞏固政權的重要手段,這時驛站也叫「站赤」,實際「站赤」是蒙古語驛站的譯音。
到了明代除開通沈陽至旅順的驛站外,在其它干線道路上均設置了驛站。這與元代只在兩條大幹線上設驛站是不同的。在明代還設立了遞運所,這些獨立與驛站,專門從事貨物運輸的組織,其主要任務是預付國家的軍需、貢賦和賞賜之物。由各地衛所管理。遞運所開始設於洪武元年(公元1376年),它的設置,是明代運輸的一大進步,使貨物運輸有了專門的組織。明代陸路運輸,基本上是採取定點和接力的方法。因此,遞運所除擔負駐地指定運輸路線的任務外,還要做好海、河運輸的集散工作。
清順治帝入關後,建都於北京,稱原來的都城盛京為留都。盛京在全國仍然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盛京驛站也與其他省不同。驛站分驛、站、鋪三部分。驛站是官府接待賓客和安排官府物資的運輸組織。站是傳遞重要文書和軍事情報的組織,為軍事系統所專用。鋪由地方廳、州、縣政府領導,負責公文、信函的傳遞。盛京驛站基本上是沿襲明代驛站設置,,不受行政區劃的限制,而是根據交通狀況而定。鋪遞用以傳遞公文。凡州縣往來公文,都由鋪遞傳送。盛京的鋪遞遍布全區。
驛站使用的憑證是勘合和火牌。凡需要向驛站要車、馬、人夫運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郵符」,官府使用時憑勘合;兵部使用時憑火牌。使用「郵符」有極為嚴格的規定。對過境有特定任務的,派兵保護。馬遞公文,都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驛站的接遞如果要從外到達京城或者外部之間相互傳遞的,就要填寫連排單。公文限「馬上飛遞」的需要日行三百里。緊急公文則標明四百里、或者五百里、六百里字樣,按要求時限送到。但不得濫填這種字樣。驛站管理至清代已臻於完善,並且管理極嚴,違反規定,均要治罪。到了清代末期由於有文報局的設立開始與驛站相輔而行,繼而廢除了驛站,同時有文報局專司其事,以後又設郵政,而文報局也逐漸廢止。
驛站在我國古代運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通訊手段十分原始的情況下,驛站擔負著各種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信息傳遞任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物流信息的一部分,也是一種特定的網路傳遞與網路運輸。我國古代驛站各朝代雖形式有別,名稱有異,但是組織嚴密,等級分明,手續完備是相近的。封建君主是依靠這些驛站維持著信息採集、指令發布與反饋,以達到封建統治控制目標的實現。由於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局限,其速度與數量與今無法相比,但就其組織的嚴密程度,運輸信息系統的覆蓋水平也不亞於現代通訊運輸。可以說那時的成就也是我們現代文明的基礎的一部分。驛站與當今的郵政系統、高速公路的服務區、貨物中轉站、物流中心等等,是否有異曲同工之美?
從沈陽市的歷史發展來看,它就是由古代驛站起家,逐步進化到當代這樣一個大都市,我們不能忘記千餘年的歷史,在我們的身里身外到處有著古人的印記,要善於發現和挖掘古代的優秀遺產,傳承文明,揚長避短,為弘揚優良歷史,開拓新世紀,多下苦功夫,贏得社會的新的與日冰雪進步。

⑵ 古代驛站有哪些人員結構

古代驛站人員結構有驛站驛長和驛卒。

驛站驛長和驛卒都負有責任,各朝在法律中都有明文規定,稍有差錯,便要受到嚴厲的處置。

唐朝規定,驛長負有的職責中必須每年呈報驛馬的死損肥瘠,以及經費支出等帳目明細表。對驛卒他們的身份低下,但是最重要的郵遞人員,不論烈日,寒風,大雨,冰雪都身背公文袋,日日夜夜奔跑在驛道上。

規定抵驛必須換馬更行,若不換馬則杖打八十。唐朝還規定,凡文書在途中耽誤行期,晚到一天杖八十,兩天加倍,最重可處徒刑兩年。若耽誤是重要軍事文書,則罪加三等,如因文書耽誤而導致軍事上嚴重後果者,判處絞刑。

(2)安徽歷史有哪些古驛站擴展閱讀

驛站的配置:

驛站最重要的用途就是供往來官差休息,房間自然是少不了的,比如高郵的盂城驛,就配有100餘間廳屋供來客休息。

當然,這是地理位置比較顯要的驛站,小規模的驛站自然沒有那麼多屋子,但也絕不會缺少這個配置。至於房間內部的布置,沒有太過具體的記載,不過,《馬可波羅游記》里描述過元朝驛站房間的大體情況。

由於驛站的房間有可能提供給顯貴暫住,所以驛丞不敢讓其有失整潔,必要的時候,甚至還會好好裝飾一番。

除了給來客住的房間,驛站的工作人員,包括驛丞、侍者、轎夫、馬夫、獸醫等人的住所也都在驛站當中。

⑶ 安徽有哪些文化遺產

皖南古村落


西遞、宏村古民居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西遞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

西遞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築多為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和建築的設計布局協調。村落空間變化靈活,建築色調樸素淡雅,是中國徽派建築藝術的典型代表。

宏村始建於南宋紹熙年間(公元1190—1194年),原為汪姓聚居之地,綿延至今已有800餘年。它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經常雲蒸霞蔚,有時如濃墨重彩,有時似潑墨寫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長卷,因此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

黃山


黃山,中國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中國十大名山之一,在「中華十大名山」排名中居第四位,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景區由市直轄),是安徽旅遊的標志。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曾對黃山的秀麗這樣贊嘆:「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後被當地人引申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大運河


中國大運河是中國東部平原上的偉大工程,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為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大運河始建於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大運河三部分,全長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

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大平原上,通達海河、黃河、淮河、長江、曹娥江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至今大運河歷史延續已2500餘年。

⑷ 安徽有哪些文化古鎮那種感覺的景點,門票價格怎樣

免費
西遞
西遞是安抄徽省南部黟縣東襲南西遞鎮的一個村莊。西遞始建於公元11世紀的宋朝的元祐(宋哲宗)年間,由於河水向西流經這個村莊,原來稱為「西川」。因在村西古有驛站,稱「鋪遞所」,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宏村
宏村位於中國安徽省南部的黃山腳下,是一座有著大量明清時期歷史建築的古村落。村中還構建了完善的水系和頗具特色的「牛」形布局,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
該村始建於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最初叫作弘村,是汪氏家族的聚居地。明永樂年間,汪氏族長請風水先生勘定環境,重新布局了建築,並引水入村。清代中期,村中再次進行大規模的興建,並為避乾隆帝「弘歷」之諱,而更名為「宏村」。村內現在依然留存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其中明代建築1幢,清代建築102幢,民國時期建築34幢,大都保存完好,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

⑸ 安徽名勝西山驛有什麼歷史

西山驛鎮的歷史變遷和五福的生產來歷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17日 22:13

相傳西山驛鎮北約2公里處有一名城,在春秋時,西起五崗村,東到桑元村,長約十華里,是當年宋國的宋襄王居住地,約公元前650年,叫天街城,又叫十里長銜,居住數萬民眾,街市繁華,車水馬龍,店鋪相連,商賈往返,熱鬧非凡,由於街市地處崗壠,夜晚燈火輝煌,遠遠看去,就象一座天街,在天街南約兩華里,宋襄王建一宮,宮名曰:三寶殿,位於我鎮紅山村。大約在公元前430年間,由於宋國被滅,天街城被戰火燒毀,從東到西,相傳火光沖天,煙火迷漫,人叫馬嘶,余火燒約一月有餘,民眾死亡無數,餘生民眾四散潰逃,在天街東有一自然村曰燈籠廟,約有兩千多年歷史,由於當時做各種燈籠,供市民選購,逢年過節,燈籠廟熱鬧非繁,一面展示燈籠的多樣性、藝術性、文化性、娛樂性,一面供遊客觀賞,同時吸引人們的購買率,燈籠廟燈會場面積約百餘畝,在南側現留下一井名曰響井,約兩千多年歷史,井深約180米,打一擔水約20分鍾,沒力氣的人難以打上來,井壇是青石圈的,四圍被長年打水,繩痕磨跡,約幾十條,深約5至10公分不等。一旦吊桶下井聲響聲不絕於耳,如銀鈴碰撞,桶水上來後,仍有餘音陣陣約半分鍾(因得名響井),井水清若燒酒,甘甜醇美,一旦燒開沏茶,香氣陣陣,茶客難以舍杯。此井於1975年農業學大寨時,被平整土地所毀壞,現整個天街地下藏物較多,古磚瓦礫,到處可見,一米深以下,常見古瓶古罐,多為碎物。井水原是王室專用水,後宋國滅,此井水才被民眾所用,當時用水者,一是貴客來用於燒茶;二是逢年過節;三是力氣大的人用多;四是乾旱年群眾來用水,井從未乾過。普通百姓寧願到兩華里外挑水,也吃不了打水之苦。天街城毀壞後,一些極少數餘生故土難離,搬到古郵驛。西山驛居住,西山驛春秋時屬古郵驛,後來成為馬站、驛站,供郵信、皇家送緊急公文,地方有緊急要務需稟報皇上;晌糧晌錢護送的專用線;專供傳遞信息物件的人歇息、換馬。相傳孔子周遊列國,從巢縣西走,一路崇山峻嶺,人困馬乏,到西山驛東邊山上,日已墜地,天已漸黑,聽說山下有驛站,叫從人直至山下歇息,到山下店門口,孔子累得一口氣說:"人到西山,馬到驛,落日巧遇棧歇息。"從此而得名西山驛。西山驛兩千多年,飽經滄桑,幾多輝煌,幾多戰火淪喪,由於西山驛是古驛站,戰略地位高,相傳只要改朝換代,西山驛都要遭一次戰火劫難。多少年來,西山驛地腴物阜,人傑地靈,工賈無數,名人薈萃。宋朝出了個宋狀元,明朝出了個殷進士,康熙6年,也出過昂氏父子雙進士,明末清初,有一大財主,名叫楊連鎖,他家有萬畝良田,西起店埠,東到拓臬,田塘相連60華里,無二家良田相隔。他家有一樣撥塘大約300畝,一桂花倉約200多間,房屋約幾百間,長短工、傭人約幾百號。但戶萬人。我們地方一歌謠"楊連鎖,楊連鎖,驢駝鑰匙,馬駝鎖,鍋巴蓋牆頭,樣撥翻鮮肉,啥時窮掉楊連鎖,梅山崩掉大半個。"最後也遭戰火,家破人亡。

西山驛人們記憶猶新的是抗日戰爭前,東西四里,南北兩里,東到土山腳下程墩,西到回馬橋,東西各一出入門樓,為防強盜入侵,兩門關閉,四周圍牆高丈余,閑人難入,白天兩門大開,集市繁榮,

商賈雲集,百貨齊全,店棧相連,煙館戲院,歌妓雜耍,雜坊四起,品種齊全,剪花貼紙,鐵器名揚百里,五福方圓數百里聞名,當時一名秀才對客商來西山驛購物題了這樣一道詩:"西山驛站西,回馬橋過田,貨購驢難馱,客嫌貨力微。"1937年日本的侵華戰爭暴發,侵佔西山驛地區後,在土山修築碉堡工事,由於新四軍在西山驛地區活動頻繁,炸鐵路,剪電話線,拆電桿,日本鬼採取強烈報復,於1940年土山頭日軍用炮火、飛機對西山驛集鎮狂轟濫炸,然後糾集日偽隊對西山驛實行"三光"政策,繁華的西山驛半月內變成廢墟,圍牆、門樓、街市、客棧、雜坊化為灰燼,舊時的鬧市一去不復返了。

新中國建立後,西山驛雖只剩下幾十戶人家,但名聲在外,合浦路橫穿而過,當時成立過西山驛區,轄6個鄉鎮,56年西山驛區改撮鎮區,62年成立西山驛人民公社,75年西山驛進行一次城鎮規劃,尤其改革開放後,西山驛鎮進行三次規劃,三次改建,把一個破爛不堪的街道建成初具繁榮的小城鎮,原來西山驛地區的很多聞名遐爾的特產,唯獨只剩西山驛大鍬和西山驛五福在方圓百里產生影響。

西山驛五福歷史悠久,唐朝以後的五代十國,後蜀皇帝為改變過年桃木板上刻畫的繁鎖,親自用紅紙寫上一對「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貼在桃木板上,這第一幅春聯貼出後,逐漸影響帶動民間習俗,改桃木畫為春聯。延續了1300多年歷史。據說五福受春聯影響,從宋代開始,人們就用紅紙剪條貼在牆上、門頭上,圖一新鮮吉利,後來改用方紅紙寫大福字貼在門頭,意曰:四方紅紙為一年四季,福字為一年四季合家有福。後來一些文人墨客認為單福不能代表家庭幸福,後又增添福、祿、壽。就是合家人有福,有官做,吃皇上奉祿,還要長命百歲,後來又幾經周折,認為做官畢竟少數人,不是百姓每個家庭的願望,也難以實現,在我們西山驛地區一老秀才提出五福才是百姓的追求:一曰壽,二曰福,三曰康寧,四曰好德,五曰考終命。就是講家庭成員:一要有高壽;二要心想事成,一切順利;三要一年

四季健康安寧;四要有好的品德教育影響人,好行施善;五要家庭所有成員自然而生,自然而死,不要在生命的中途受夭折。這一祝願影響較深,傳播較遠,到明朝就影響全國,原來的五福是剪五張紅紙條貼在大門頭上。後來因紅紙條不美觀,就在紅紙條上剪洞,據說西山驛有一姓盛的老人他把紅紙裁成一長方條,一次下來,能保幾個家庭用春節用福,省時,省工,又好看,過年貼出後,左鄰右舍爭相觀看,第二年,好多家庭都要他做,使他年都未過安,第三年好多家庭提前把紙買好送他家,後來一些人乾脆給錢給他,從他家買,就這樣,盛老第四年教兒子學剔花五福,臘月20到集市上賣,誰知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從此,盛家就做此剔五福專業,很快富起來,辦家業買田地。因此,成了當地有名的財主,他家裡定了一條規矩,傳男不傳女,傳宗不傳親。因此,西山驛的盛姓家家會剔剌五福,成了家庭產業,幾百年來,遠近幾百里都到西山驛買五福。有一民間順口溜:「臘月一到盼西山,不到西山是一憾,五福剪花年年掛,唯獨西山福花燦」。相傳明朝馬氏娘娘串親回南京,路過西山驛,恰逢春節將近,從東到西,賣五福的地攤擺成一條街,到處紅花燦爛,金光閃閃,人頭攢動,人山人海。馬氏娘娘看得眼花繚亂,贊不絕口,叫從人買一車帶到南京,過年整個皇宮到處貼的是五福,朱元璋有過年看春聯的嗜好,這次看到皇宮五福,感到新奇意深,要求南京城百姓過年,今後要家家貼五福,由於南京離西山驛有三百多里,路遠貨少,不夠民用,百姓又怕不貼五福受皇上責怪降罪,第二年就派一些能人來以買五福為名,偷學剔五福是真。就這樣沒過多少年,全國貼五福就傳開了,它的起源應是我們西山驛的傳播。

西山驛的五福從我們記事以來,就有幾次變化,50年代,一到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買幾堂五福,一堂五張,每家大門、後門、房門、廚房。只要安門的都要貼五福,堂福掛在堂匾上或堂屋的第二根桁條上,由於堂福大,一般長2尺5寸至3尺,寬1.5尺至2尺。所以,上面能剔各種圖案:「二龍戲珠」、「龍鳳呈祥」、「福祿壽星」、「仙桃謝壽」等,另剔各種吉祥文字和古詩文。由於堂福大,精緻,花錢多,有的

家庭買來後,用羊油或牛油熬化後,把五福放油中,浸泡後,涼干張貼,這樣,五福貼上後,不掉色,風吹不被撕裂,能保幾年。

春節貼五福根據每家的經濟狀況,經濟條件好的家庭買上10堂至20堂,而且選購大五福,花色多的,不僅貼前後門,各個門窗,都貼上五福,連門前大樹和豬圈,牛棚都貼,經濟條件差的戶,買小一點,最多把大門後門貼上就行,其他門都不貼。五福隨著政治形勢的發展變化,上面的文字也不斷更新,解放後,五福上字「社會主義好」、「新中國好」、「江山多錦綉」、「公社萬年春」,文化大革命後,五福受掃四舊的影響,上面文字全部是政治口號「文化大革命萬歲」、「文化革命風雷動」、「牛鬼蛇無處藏」、「毛主席萬歲」、「共產黨萬歲」、「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等等。三中全會後的改革開放,給五福生產帶來生機和活力,不僅品種繁多,樣式不斷翻新,內容豐富多彩,花色五彩繽紛,樣式由原來的一堂五張,改為一堂一張,大小從原有二、三

個型號,改成幾十種型號,由於一堂一張便於花色的設計,上面有吉祥圖案,有花鳥龍獸,有五色彩圖,有貼金鑲彩,文字有歌頌改革開放,承包責任制,歌頌共產黨,歌頌社會主義,歌頌祖國,歌頌富民政策,吉祥文字,應有盡有,有幹部福、老年福、青年福、婚姻福,有激勵學習福、賺錢福、生利福、祝願福、言志福、道德福、頌揚福...

西山驛的五福雖遭多次挫折,但是發展的速度飛快,由原來盛姓一家,現已發展數姓,輻射數里,全鎮幾百人家全部會做,男女老幼人人動手,不少農戶在家務農也好,出外打工也好,只要到農歷十一月都回家剔剌五福,一戶人家少則賺一、二千,多則賺七、八千元,做好的五福,有周邊集鎮來人訂購,勞力多的外出去賣,五福生產競爭較強,只要技術高、設計新穎,賣的快,價格高。現在的五福生產材料,有紅紙,紅蠟紙、金紙、紅塑紙、五色紙,越來越考究。現在的春節,春聯仍老一套,唯獨五福,七彩紛呈,農戶也不像從前那麼小氣,每戶過春節,貼五福都要共上數十元,房屋多的上百元。貼五福是春節的重要內容,只要貼上五福,才都有生氣,才有歡樂,才有吉祥,才有辭舊迎新的感覺,因為五福透花、透光,有色彩,有內容,加上現在的電器音響、燈光調配,一到晚上,家裡家外,燈光閃爍,從五福中透出光彩更是五光十色,暖意融融,三十晚上喝著賀歲酒,聽著音樂,看著五福字,更能增進家庭團結、和睦,激人奮進,增加喜慶和歡樂。

(編輯:梁鵬舉 來源:CCTV.com)

⑹ 中國有名的古代驛站有幾處是在什麼地方它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物流始終伴隨著人類的歷史由古至今,談到古代的物流不免要提及到驛站。驛站簡單講是古代接待傳遞公文的差役和來訪官員途中休息、換馬的處所,以後功能逐步有所擴展,最後被新生事物取代。遼寧地區出現文字記載的驛站是在唐朝。宋代人著的《五經總要》中曾提到過唐代的營州道上所設的驛站:「因受(今朝陽市)東百八十里,九遞至燕郡城(今義縣),自燕郡城東行,經汝羅守捉(今北鎮),渡遼河十七驛至安東都護府(今遼陽市)約五百里」。這里所說的九遞十七驛雖無具體站名,但可以知道唐代驛站的設置已經達到了遼東。到了遼代,中京大定府至東京遼陽府之間設置了驛站,有十四處驛館。到金代時,則在上京會寧府至燕京之間,沿遼西傍海道設置了驛站。為了適應軍事需要,加強通信聯絡,金效仿宋王朝在遼寧地區建有的遞鋪。遞鋪一般建在有駐軍的主要交通線附近,好像一個方形的小堡,四角插著黑旗。鋪與鋪之間的距離一般在十里左右,每部有四人,管理非常嚴密,具有軍事性質。這時的遞鋪和驛站歸朝廷統屬兵部領導。驛站按照朝廷所規定的標准供應給過往官員的食宿和車馬。
到了元王朝,由於疆域遼闊,發展交通,強化了驛站制度,這也成為它鞏固政權的重要手段,這時驛站也叫「站赤」,實際「站赤」是蒙古語驛站的譯音。
到了明代除開通沈陽至旅順的驛站外,在其它干線道路上均設置了驛站。這與元代只在兩條大幹線上設驛站是不同的。在明代還設立了遞運所,這些獨立與驛站,專門從事貨物運輸的組織,其主要任務是預付國家的軍需、貢賦和賞賜之物。由各地衛所管理。遞運所開始設於洪武元年(公元1376年),它的設置,是明代運輸的一大進步,使貨物運輸有了專門的組織。明代陸路運輸,基本上是採取定點和接力的方法。因此,遞運所除擔負駐地指定運輸路線的任務外,還要做好海、河運輸的集散工作。
清順治帝入關後,建都於北京,稱原來的都城盛京為留都。盛京在全國仍然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盛京驛站也與其他省不同。驛站分驛、站、鋪三部分。驛站是官府接待賓客和安排官府物資的運輸組織。站是傳遞重要文書和軍事情報的組織,為軍事系統所專用。鋪由地方廳、州、縣政府領導,負責公文、信函的傳遞。盛京驛站基本上是沿襲明代驛站設置,,不受行政區劃的限制,而是根據交通狀況而定。鋪遞用以傳遞公文。凡州縣往來公文,都由鋪遞傳送。盛京的鋪遞遍布全區。
驛站使用的憑證是勘合和火牌。凡需要向驛站要車、馬、人夫運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郵符」,官府使用時憑勘合;兵部使用時憑火牌。使用「郵符」有極為嚴格的規定。對過境有特定任務的,派兵保護。馬遞公文,都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驛站的接遞如果要從外到達京城或者外部之間相互傳遞的,就要填寫連排單。公文限「馬上飛遞」的需要日行三百里。緊急公文則標明四百里、或者五百里、六百里字樣,按要求時限送到。但不得濫填這種字樣。驛站管理至清代已臻於完善,並且管理極嚴,違反規定,均要治罪。到了清代末期由於有文報局的設立開始與驛站相輔而行,繼而廢除了驛站,同時有文報局專司其事,以後又設郵政,而文報局也逐漸廢止。
驛站在我國古代運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通訊手段十分原始的情況下,驛站擔負著各種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信息傳遞任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物流信息的一部分,也是一種特定的網路傳遞與網路運輸。我國古代驛站各朝代雖形式有別,名稱有異,但是組織嚴密,等級分明,手續完備是相近的。封建君主是依靠這些驛站維持著信息採集、指令發布與反饋,以達到封建統治控制目標的實現。由於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局限,其速度與數量與今無法相比,但就其組織的嚴密程度,運輸信息系統的覆蓋水平也不亞於現代通訊運輸。可以說那時的成就也是我們現代文明的基礎的一部分。驛站與當今的郵政系統、高速公路的服務區、貨物中轉站、物流中心等等,是否有異曲同工之美?
從沈陽市的歷史發展來看,它就是由古代驛站起家,逐步進化到當代這樣一個大都市,我們不能忘記千餘年的歷史,在我們的身里身外到處有著古人的印記,要善於發現和挖掘古代的優秀遺產,傳承文明,揚長避短,為弘揚優良歷史,開拓新世紀,多下苦功夫,贏得社會的新的與日冰雪進步。

⑺ 古代驛站的歷史發展

中國古代公文傳遞靠的是驛站, 驛站是古代供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 盂城驛始建於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位於江蘇省高郵市南門大街東,是中國郵驛「活化石」、全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驛站、明代遺留下來的一處驛傳建築。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孟城驛是全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驛站之一 雞鳴驛,中國目前現存唯一格局整的古代驛站遺跡驛站分驛、站、鋪三部分。驛站是官府接待賓客和安排官府物資的運輸組織。站是傳遞重要文書和軍事情報的組織,為軍事系統所專用。鋪由地方廳、州、縣政府領導,負責公文、信函的傳遞。遞鋪用以傳遞公文。凡州縣往來公文,都由遞鋪傳送。 物流始終伴隨著人類的歷史由古至今,談到古代的物流不免要提及到驛站。驛站簡單講是古代接待傳遞公文的差役和來訪官員途中休息、換馬的處所,以後功能逐步有所擴展,最後被新生事物取代。遼寧地區出現文字記載的驛站是在唐朝。宋代人著的《五經總要》中曾提到過唐代的營州道上所設的驛站:「因受(今朝陽市)東百八十里,九遞至燕郡城(今義縣),自燕郡城東行,經汝羅守捉(今北鎮),渡遼河十七驛至安東都護府(今遼陽市)約五百里」。這里所說的九遞十七驛雖無具體站名,但可以知道唐代驛站的設置已經達到了遼東。到了遼代,中京大定府至東京遼陽府之間設置了驛站,有十四處驛館。到金代時,則在上京會寧府至燕京之間,沿遼西傍海道設置了驛站。為了適應軍事需要,加強通信聯絡,金效仿宋王朝在遼寧地區建有的遞鋪。遞鋪一般建在有駐軍的主要交通線附近,好像一個方形的小堡,四角插著黑旗。鋪與鋪之間的距離一般在十里左右,每部有四人,管理非常嚴密,具有軍事性質。這時的遞鋪和驛站歸朝廷統屬兵部領導。驛站按照朝廷所規定的標准供應給過往官員的食宿和車馬。
到了元王朝,由於疆域遼闊,發展交通,強化了驛站制度,這也成為它鞏固政權的重要手段,這時驛站也叫「站赤」,實際「站赤」是蒙古語驛站的譯音。
到了明代除開通沈陽至旅順的驛站外,在其它干線道路上均設置了驛站。這與元代只在兩條大幹線上設驛站是不同的。在明代還設立了遞運所,這些獨立與驛站,專門從事貨物運輸的組織,其主要任務是預付國家的軍需、貢賦和賞賜之物。由各地衛所管理。遞運所開始設於洪武元年(公元1376年),它的設置,是明代運輸的一大進步,使貨物運輸有了專門的組織。明代陸路運輸,基本上是採取定點和接力的方法。因此,遞運所除擔負駐地指定運輸路線的任務外,還要做好海、河運輸的集散工作。
清順治帝入關後,建都於北京,稱原來的都城盛京為留都。盛京在全國仍然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盛京驛站也與其他省不同。驛站分驛、站、鋪三部分。驛站是官府接待賓客和安排官府物資的運輸組織。站是傳遞重要文書和軍事情報的組織,為軍事系統所專用。鋪由地方廳、州、縣政府領導,負責公文、信函的傳遞。盛京驛站基本上是沿襲明代驛站設置,不受行政區劃的限制,而是根據交通狀況而定。鋪遞用以傳遞公文。凡州縣往來公文,都由鋪遞傳送。盛京的鋪遞遍布全區。
驛站使用的憑證是勘合和火牌。凡需要向驛站要車、馬、人夫運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郵符」,官府使用時憑勘合;兵部使用時憑火牌。使用「郵符」有極為嚴格的規定。對過境有特定任務的,派兵保護。馬遞公文,都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驛站的接遞如果要從外到達京城或者外部之間相互傳遞的,就要填寫連排單。公文限「馬上飛遞」的需要日行三百里。緊急公文則標明四百里、或者五百里、六百里字樣,按要求時限送到。但不得濫填這種字樣。驛站管理至清代已臻於完善,並且管理極嚴,違反規定,均要治罪。到了清代末期由於有文報局的設立開始與驛站相輔而行,繼而廢除了驛站,同時有文報局專司其事,以後又設郵政,而文報局也逐漸廢止。

⑻ 古代驛站的歷史地位

驛站抄在我國古代運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通訊手段十分原始的情況下,驛站擔負著各種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信息傳遞任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物流信息的一部分,也是一種特定的網路傳遞與網路運輸。我國古代驛站各朝代雖形式有別,名稱有異,但是組織嚴密,等級分明,手續完備是相近的。封建君主是依靠這些驛站維持著信息採集、指令發布與反饋,以達到封建統治控制目標的實現。由於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局限,其速度與數量與今無法相比,但就其組織的嚴密程度,運輸信息系統的覆蓋水平也不亞於現代通訊運輸。可以說那時的成就也是我們現代文明的基礎的一部分。

⑼ 安徽省三大世界文化遺產是什麼

第一,安徽黃山(1990.12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遊的標志,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四絕三瀑」,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徵,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9)安徽歷史有哪些古驛站擴展閱讀:

世界文化遺產,概念上分為有形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文化遺產日。

文化景觀遺產

由人類有意設計和建築的景觀:包括出於美學原因建造的園林和公園景觀,它們經常(但並不總是)與宗教或其它紀念性建築物或建築群有聯系;有機進化的景觀:它產生於最初始的一種社會、經濟、行政以及宗教需要,並通過與周圍自然環境的相聯系或相適應而發展到如今的形式;

關聯性文化景觀:這類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與自然因素、強烈的宗教、藝術或文化相聯系為特徵,而不是以文化物證為特徵。廬山、五台山、杭州西湖、哈尼梯田和花山岩畫是中國53項「世界遺產」中僅有的五項文化景觀。

自然遺產

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年來積極開展的一項國際合作活動。1972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舉行的第17屆大會上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自然界的特有景觀和生物。

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態區;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地帶。

世界農業遺產

從2002年起,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全球環境基金開始啟動設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按照糧農組織的解釋,世界農業遺產屬於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於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農業遺產保護項目將對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脅的傳統農業文化與技術遺產進行保護。

國際濕地遺產

國際濕地是世界遺產的一部分,2009年,濕地國際聯盟組織正式開展了對國際濕地納入世界遺產保護戰略的范疇,已經在中國計劃開展濕地世界遺產評估的項目有青海湖、洞庭湖、瀘沽湖等濕地。

中國於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99年10月29日,中國當選為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中國於1986年開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自1987年至2018年7月,中國先後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3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6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3項。

⑽ 誰有古代驛站的資料

古代物流話驛站
本站作者:進言 編輯:關山

物流始終伴隨著人類的歷史由古至今,談到古代的物流不免要提及到驛站。驛站簡單講是古代接待傳遞公文的差役和來訪官員途中休息、換馬的處所,以後功能逐步有所擴展,最後被新生事物取代。遼寧地區出現文字記載的驛站是在唐朝。宋代人著的《五經總要》中曾提到過唐代的營州道上所設的驛站:「因受(今朝陽市)東百八十里,九遞至燕郡城(今義縣),自燕郡城東行,經汝羅守捉(今北鎮),渡遼河十七驛至安東都護府(今遼陽市)約五百里」。這里所說的九遞十七驛雖無具體站名,但可以知道唐代驛站的設置已經達到了遼東。到了遼代,中京大定府至東京遼陽府之間設置了驛站,有十四處驛館。到金代時,則在上京會寧府至燕京之間,沿遼西傍海道設置了驛站。為了適應軍事需要,加強通信聯絡,金效仿宋王朝在遼寧地區建有的遞鋪。遞鋪一般建在有駐軍的主要交通線附近,好像一個方形的小堡,四角插著黑旗。鋪與鋪之間的距離一般在十里左右,每部有四人,管理非常嚴密,具有軍事性質。這時的遞鋪和驛站歸朝廷統屬兵部領導。驛站按照朝廷所規定的標准供應給過往官員的食宿和車馬。
到了元王朝,由於疆域遼闊,發展交通,強化了驛站制度,這也成為它鞏固政權的重要手段,這時驛站也叫「站赤」,實際「站赤」是蒙古語驛站的譯音。
到了明代除開通沈陽至旅順的驛站外,在其它干線道路上均設置了驛站。這與元代只在兩條大幹線上設驛站是不同的。在明代還設立了遞運所,這些獨立與驛站,專門從事貨物運輸的組織,其主要任務是預付國家的軍需、貢賦和賞賜之物。由各地衛所管理。遞運所開始設於洪武元年(公元1376年),它的設置,是明代運輸的一大進步,使貨物運輸有了專門的組織。明代陸路運輸,基本上是採取定點和接力的方法。因此,遞運所除擔負駐地指定運輸路線的任務外,還要做好海、河運輸的集散工作。
清順治帝入關後,建都於北京,稱原來的都城盛京為留都。盛京在全國仍然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盛京驛站也與其他省不同。驛站分驛、站、鋪三部分。驛站是官府接待賓客和安排官府物資的運輸組織。站是傳遞重要文書和軍事情報的組織,為軍事系統所專用。鋪由地方廳、州、縣政府領導,負責公文、信函的傳遞。盛京驛站基本上是沿襲明代驛站設置,,不受行政區劃的限制,而是根據交通狀況而定。鋪遞用以傳遞公文。凡州縣往來公文,都由鋪遞傳送。盛京的鋪遞遍布全區。
驛站使用的憑證是勘合和火牌。凡需要向驛站要車、馬、人夫運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郵符」,官府使用時憑勘合;兵部使用時憑火牌。使用「郵符」有極為嚴格的規定。對過境有特定任務的,派兵保護。馬遞公文,都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驛站的接遞如果要從外到達京城或者外部之間相互傳遞的,就要填寫連排單。公文限「馬上飛遞」的需要日行三百里。緊急公文則標明四百里、或者五百里、六百里字樣,按要求時限送到。但不得濫填這種字樣。驛站管理至清代已臻於完善,並且管理極嚴,違反規定,均要治罪。到了清代末期由於有文報局的設立開始與驛站相輔而行,繼而廢除了驛站,同時有文報局專司其事,以後又設郵政,而文報局也逐漸廢止。
驛站在我國古代運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通訊手段十分原始的情況下,驛站擔負著各種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信息傳遞任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物流信息的一部分,也是一種特定的網路傳遞與網路運輸。我國古代驛站各朝代雖形式有別,名稱有異,但是組織嚴密,等級分明,手續完備是相近的。封建君主是依靠這些驛站維持著信息採集、指令發布與反饋,以達到封建統治控制目標的實現。由於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局限,其速度與數量與今無法相比,但就其組織的嚴密程度,運輸信息系統的覆蓋水平也不亞於現代通訊運輸。可以說那時的成就也是我們現代文明的基礎的一部分。驛站與當今的郵政系統、高速公路的服務區、貨物中轉站、物流中心等等,是否有異曲同工之美?
從沈陽市的歷史發展來看,它就是由古代驛站起家,逐步進化到當代這樣一個大都市,我們不能忘記千餘年的歷史,在我們的身里身外到處有著古人的印記,要善於發現和挖掘古代的優秀遺產,傳承文明,揚長避短,為弘揚優良歷史,開拓新世紀,多下苦功夫,贏得社會的新的與日冰雪進步。

閱讀全文

與安徽歷史有哪些古驛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