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有哪些關於蔣介石的歷史常識

有哪些關於蔣介石的歷史常識

發布時間:2021-03-01 09:12:03

① 蔣介石的歷史

蔣介石(1887.10.31—1975.4.5)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
蔣介石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當政以前,蔣內介石早年留學日容本,參加過辛亥革命,曾經在上海督軍陳其美手下任職,經過商,最後面投奔孫中山,深的器重。後擔任革命政府要職,黃埔軍校校長,第一軍軍長,軍人部長,北伐軍總司令等職務。
2,當政後,1947年4.12日,蔣介石反叛革命,4.18日建立南京政府,後兩次下野但不久就又上台。期間打敗了大小軍閥基本統一了中國,1937年領導抗日戰爭,為抗戰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1946年爆發解放戰爭,1948年當選總統,1949年敗退台灣。
3,台灣期間,1950年再次就任總統,一直想要反攻大陸,但反對台獨。對台灣發展有一定貢獻,晚年開始扶植兒子蔣經國,1975年逝世。
蔣介石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他有一定的歷史貢獻,也曾是一個民主鬥士,也對此做過一些努力,但最後還是徒勞。

② 關於蔣介石的歷史問題

外戰內行,內戰外行……

③ 關於蔣介石的介紹

網路的。蔣介石(1887—1975) 浙江奉化人。名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回清。1907年入保定全國陸軍速答成學堂。1908年留學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會。1910年日本振武學校畢業後,入日本陸軍第十三師團第十九聯隊為士官候補生,辛亥革命後追隨孫中山,曾參加反對袁世凱的活動。1923年赴蘇聯考察軍事政治。1924年回國後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1926年先後製造「中山艦事件」、「整理黨務案」,打擊共產黨和革命勢力。後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率師北伐途中,於 1927年發動了「4·12」政變,在各地清黨,第一次國共合作公開破裂。1928年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不斷進行新軍閥混戰。1931年 「9·18」事變後,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圍攻紅軍革命根據地。1936年「西安事變」後,被迫接受抗日主張,實行第二次國共合作。1938年任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

④ 關於蔣介石資料

【蔣介石】(1887-1975),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軍事家、教育家、思想家、書法家、詩人。1906年,在中學讀書時即向家裡提出要求到日本學習軍事。赴日後,因非公費派遣,不能入軍校,只能就讀於東京清華學校。1907年考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學習炮兵。1908年春被保送日本東京振武學校,不久加入中國同盟會參與反清革命活動。1910年入日本陸軍第13師野炮兵第19團為士官候補生。辛亥革命時歸國,自「二次革命」後追隨孫中山。1924年國民政府成立黃埔軍校,蔣介石出任校長。黃埔軍校是近代培養中國軍事人才的搖籃。蔣介石兩次指揮東征,避免中國走向分裂,凝聚中華,初步完成中國統一。抗日戰爭前期,蔣介石主持制定了對日軍持久消耗的戰略方針,在軍事委員會下劃分若干戰區,中國陸海空軍大元帥,並一度兼任第一、第三、第五、第八戰區司令長官,指揮國民黨軍在正面及敵後戰場抗擊日軍進攻,先後進行了平津、淞滬、太原、徐州以及保衛武漢等戰役,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妄圖3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1943年1月被同盟軍推舉為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全面負責主持指揮東方戰場的軍力,牽制抵禦抗擊日本法西斯。

蔣介石學留日本時就對日本國民性有認識,認為中日必戰。一次日本教官在上生物課,指著桌上的一塊泥說裡面有3萬萬寄生蟲就象中國人一樣多,當時激怒了正年輕氣盛的老蔣,蔣隨即走上講台將那塊泥分成若干,並只著最小一塊說,這裡面的寄生蟲就象日本人一多…… 留學日本22歲時所做一首詩表達了他當時的雄心壯志: 「騰騰殺氣滿全球,力不如人肯且休?光我神州完我責,東來志豈在封侯?」蔣介石曾在日記中表示他不喜歡政治,他寫道:「政治使人過狗一般的生活……道德何在?友誼何在?」,但他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不得不參與政治,並成為高手。1927年秋,蔣介石赴日時曾回答記者說,他最佩服的歷史人物是岳飛、文天祥,最崇拜的偉大人物是孫中山。蔣介石上台就已經著手准備對日戰爭。西方評價蔣介石是遠東地區骨頭最硬的領導人。

1932年在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1932年1月29日在南京召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後蔣介石向報界發表談話說「余決心遷移政府。與日本長期作戰,將來結果不良,必歸罪於一人。然而兩害相權,當取其輕,政府倘不遷移,隨時受威脅,將來必做城下之盟。此害之大,遠非一人獲罪之比。余早有志犧牲個人,以救國家,他復向所惜哉! 」隨後蔣介石通電全國 「同胞慘遭蹂躪,國亡即在目前,凡有血氣,寧能再忍? 我十九路軍將士即起為忠勇之自衛,我全軍革命將士處此國亡種滅,患迫燃眉之時,皆應為國家爭人格,為民族求生存,為革命盡責任,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決心,以與此破壞和平,蔑棄信心之暴日相周旋 !中正與諸同志久共患難,今日雖在野,猶願與諸將士誓同生死,盡我天職。」在蔣公的感召下第十九軍、第五軍(第五軍是後來蔣介石暗中派遣的,參戰也是打的十九路軍旗號)將士與上海民眾同仇敵愾、奮勇抵抗、浴血奮戰迫使日軍在30多天的攻勢中屢戰屢敗,迫使東京四易其帥,數次增兵,死傷逾萬,受到沉重打擊。1932年3月3日在國聯的緊急要求下,中日雙方同意停戰。「一·二八」抗戰,是中國自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第一次與世界強國打成了平手,震動了日本。此後,國內外對國民政府領導的抵抗都一致肯定。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反對孤注一擲的作戰方法,強調對日作戰是一場長時期持久的戰斗,必須「以時間為基礎, 與敵相持,在久而不在一時」。他反對「一線配備」與「一次決戰」,認為那樣做,一敗之後,將永無復興之望。他說:「我們現在對於日本,只有一個法子,就是作長期不斷的抵抗,他把我們第一線部隊打敗之後,我們再有第二、第三等線的部隊去補充,把我們第一線陣地突破以後,我們還有第二、第三各線陣地來抵抗」,「越能持久,越是有利」。1936年6月,蔣介石對英國人李滋羅斯說:「對日抗戰是不能避免的。由於中國的力量尚不足擊退日本的進攻,我將盡量使之拖延。」他還說:「當戰爭來臨時,我將在沿海地區做可能的最強烈的抵抗,然後逐步向內陸撤退,繼續抵抗。最後,我們將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維持一個自由中國,以待英美的參戰,共同抵抗侵略者。」可見蔣介石早已經料出後來戰事的發展進程並為此作了准備。中國國民政府自1935年起前後在上海附近修築了吳福線、錫澄線、乍平嘉線三道國防工事年1937就已竣工。

⑤ 蔣介石的社會歷史觀

強者通吃

⑥ 蔣介石的歷史

蔣作為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作為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中國戰區統帥和以及國民黨領袖,在抗日戰爭中尤其是全面抗戰爆發後起的作用不容低估,是正面的,是總體積極的。我們在紀念抗戰勝利之際,評價各方面的功績作用,仍要保持客觀和理性,好的要肯定和褒揚,非的也要指出。所以,對蔣個人的事跡,不能抹殺,但也不必拔高。

反思現代史,蔣的幾個重大失誤也是客觀存在的,有些是本可避免的,完全是個人選擇的問題。可惜,最終在這些問題上沒有避免失誤和錯誤。也造成了他的瑕疵和污點。

第一,懼日心理濃重。14年抗戰中的前六年,他懼怕惹惱日本,捅了馬蜂窩,而選擇以以為退讓謙和對待日本的狼子野心,如,對待東北淪陷以及後來的一系列妥協事變(反而是國民黨軍隊中一些所謂「雜牌部隊」中的愛國將領奮起抗擊),同時沒有放鬆對共產黨的打壓。事實證明這是錯誤和失敗的,日本人根本沒有領情,反而步步緊逼,得寸進尺。如果蔣一開始就強硬和專注於對付日本,時局發展可能不至於後來那樣艱苦。

第二,抗戰期間團結抗日的政策和立場沒有得到連續徹底的貫徹。對共產黨方面的壓制和摩擦有害於抗日戰爭,造成了親者痛,仇者快,削弱了抗日團結陣線和力量;國民黨內部派系斗爭從來停止,非嫡系被排斥的現象導致令人痛心的局面;在艱苦的相持階段有私下聯系妥協的苗頭。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團結堅定抗敵的態度和言行連貫而堅決。這一點人民看得清楚,共產黨戰後的威望和壯大不是偶然的,是得到了廣大人民包括國統區和淪陷區民眾擁護的。

第三,關於東部沿海島嶼與海域主權上的重大失誤。抗戰尾聲時期,羅斯福總統曾2次提出把琉球群島包括釣魚島主權從日本歸還中國,據記載,蔣出於擔心日本再度發展後糾纏不清等因素考慮,沉默不語,羅斯福感到困惑不解,後來蔣頓悟時已晚,不自覺地和客觀上帶來今日之東部外交的被動和國土主權損失。聯繫到今天的海洋權益維護和國家利益維護難題,不能不說這是重大失誤,歷史越發展越發顯示出被動。

第四,沒有理直氣壯駐扎日本,維護國家權益。戰後蔣沒有強烈要求和主張主動與美軍一道,駐扎日本監督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徹底瓦解和改造,以施行中國作為戰勝國的權利,維護國際正義和國家利益。日本今日的右翼橫行難道與當初的決定沒有關聯嗎?實際上,據說當時原定派往日本的國民黨精銳部隊很快被命令投入內戰,令人扼腕慨嘆。

第五,錯失國共聯合治理發展國家的良機。沒有借戰後國共會談之機會,推行國共聯合執政,共同處理分歧,在抗戰勝利後乘國民士氣高漲的機會,團結建設一個新的中國,聯合政府,反而選擇了發動大規模內戰,企圖獨自控制全國,使全國陷入新的火海,使抗戰勝利的短暫寶貴機會和時光失去,令人沉痛。

⑦ 哪些是蔣介石生平和重要事件

在國共第一次合作前期,蔣介石大耍兩面手法,形左實右,以左的面目出現,掩蓋其右的圖謀。

1925年8月24日,蔣當上了廣州衛戍司令。26日,把黃埔學生組成國民革命第一軍,蔣自任軍長。至此,蔣成了廣東的實力派。蔣介石自感羽翼豐滿後,即於次年3月和4月,運用「賊喊捉賊」和「公事公辦」的辦法,先後製造了「中山艦事件」,推出了「整理黨務案」,嚴重破壞了國共的第一次合作,並於5月份當上了國民黨組織部長和軍人部長以及國民軍軍事委員會主席。至此,蔣全面控制了黨政軍大權,不擇手段,削藩滅「王」。1928年7月6日,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在北京開會,到西山碧雲寺孫中山靈前舉行「北伐完成報告祭」。8月9日,蔣派特使到奉天,勸張學良把五色旗換成青天白日旗。至此,蔣宣布「統一告成」。然而,蔣深感國民軍中派系林立,難以駕馭。不久,他在蚌埠召集他的嫡系黃埔軍校出身的軍官訓話,當場發給每人一張小方格白紙,要眾將官填寫軍閥是否「打倒了」或「未打倒」三個字。大家填「打倒了」,蔣看後大不以為然,說:「舊的軍閥固然是打倒了,但是新的軍閥又產生了,只有連新的軍閥一齊打倒,你們才有出路。」於是,於1929年爆發了中原戰爭。以蔣介石勝利而告終。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後,蔣介石被迫抗日,抗日戰爭勝利後又發動內戰,想消滅共產黨。1949年敗走台灣。

⑧ 對蔣介石的歷史評價

在台灣,對他的評價經歷了從「神化」到「醜化」的過程,甚至掀起過一些政潮內;容在大陸,對他的評價則經歷著從「漫畫」到「寫實」的過程。現實政治的演變與檔案材料(尤其是「蔣中正總統檔案」與「蔣介石日記」)的不斷開放,使得有關蔣介石的研究成為持續的「熱點」。

蔣介石不是大獨裁者,他缺乏作獨裁者的工具。他也不可能成為民主鬥士,他縱有此宏願,也無此機會。(著名的史學家黃仁宇先生在《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評價)

(8)有哪些關於蔣介石的歷史常識擴展閱讀:

蔣介石介紹:

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及軍事家,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

蔣中正受孫中山賞識而崛起於民國政壇,在孫去世後長期領導中國國民黨達半世紀;其於國民政府時代一直居於軍政核心,領導中國渡過對日抗戰與二次大戰,但其政治手腕與獨裁統治亦遭受批評。

其從政生涯橫跨北伐、訓政、國共內戰、對日抗戰、行憲、民國政府退守台灣及東西方冷戰,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關於蔣介石的歷史常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