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歷史怎麼記載的
歷史上抄的紀錄大概可以分為三類,官史(既史官所作的官方紀錄),私史(即民間有史學影響力的大家所著的私本,另部分可信度極高的散文詩歌也算),野史(三國演義之流的文學作品)另外勉強可以再加上一類:民間傳說。另外官史中又分為經(既官方現行的年表,大概歸各部或各地書吏管轄,另有歸於司天司查等官的,大概不作為史料所用,但是現在看來應該是最准確的史料了。)史(史官作品,大概都是後朝記前朝的,少有當朝紀錄的。)所以一般來說歷史學講究三證制度:物證史(這個簡單拉,有物證的最准確。),經證史(一般來說如果史書與經書對應,那麼可信程度當然也很高了),左(左傳:這里通指私史類著作。)證史。這個左證史比較麻煩:一般情況下,當官史和私史不同時,一般認為兩部無關(指作者無學術交叉)的私史等予一部官史。也就是說,當有兩部私史都有同一於官史不同時,則認定私史為正。當然這個限定並不科學也不是一定的,具體事例當然要具體分析了。最後野史也可為證,但比重最輕。
⑵ 古代人是怎麼知道要記載他們的歷史的呢拜託各位大神
歷史在古代中國所起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等同於對神的崇拜和對某種宗教的信仰。由於普回遍都害怕答不良的歷史記錄會給自己的餘生或後代帶來惡報,客觀上也增加了古人對歷史的敬畏。新建朝代都會將為前朝修史作為國家政治的大事,其主要目的是通過修史掌握解釋天命的主動權。 1/歷史在古代中國所起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等同於對神的崇拜和對某種宗教的信仰 2/由於普遍都害怕不良的歷史記錄會給自己的餘生或後代帶來「惡報」,客觀上也增加了古人對歷史的敬畏 3/新建立的朝代都會將為前朝修史作為國家政治的大事,其主要目的是通過修史掌握解釋天命的主動權
希望採納
⑶ 現代人是怎麼知道古人的活動,知道他們的歷史的
現代人知道古人的活動、歷史,可以有以下途徑:
1、古址遺跡:例如古墓、歷史專名跡等,還有遺屬物。
2、古人遺留的古書、圖畫:像《史書》、《晉書》,好多寫歷史的,還有雜史(野史)。
3、遺留的文獻:如小說,可以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和社會變遷,曹雪芹的《紅樓夢》至今很多人研究。
⑷ 如何全面了解古代歷史
學歷史其實很枯燥,如果是一時興起就算了。一定要有強大的耐心和興趣,如專果是新手就從基礎來,了屬解古代科舉體制,官員體制等等。然後再記年表,期間歷史事件。再從通俗歷史書籍入手到古書,由簡到深,循序漸進。如果是為應付考試,就單單記書上老師說的重點就可以了。推薦幾本書。通俗歷史: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口碑最好,幽默不失嚴肅,還原史實)《中國通史》。古書:司馬遷《史記》,陳壽《三國志》,司馬光《資治通鑒》等。對歷史人物事件要有自己的見解,不能盲從史書。祝學業進步,春節快樂!
⑸ 古代歷史是怎麼記錄下來的
中國歷代均設置來專門記錄和源編撰歷史的官職,統稱史官。各朝對史官的稱謂與分類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類記錄類和編纂類兩者。史官剛剛出現的時候以及發展過程中的很長時間,這兩者是不大分別的,後來演化出專門負責記錄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館史官,前者隨侍皇帝左右,記錄皇帝的言行與政務得失,皇帝不能閱讀這些記錄內容,後者專門編纂前代王朝的官方歷史。
上古時期:口耳相傳,結繩記事,岩畫,竹簡等
商周時期:出現史官,甲骨文中有"作冊"、"史"、"尹"等字。金文有"作冊內史"、"作冊尹"的記錄。據王國維在《觀堂集林》中考證,"作冊"和"內史"是同樣的官職,其長官稱"尹",都是掌管文書、記錄時事的史官。
春秋時期,史官,"君舉必書",有大史、小史、內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大史掌國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內史掌書王命,外史掌書使乎四方,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劉知幾:《史通·史官建置》)。《禮記·玉藻》說是"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可見,史官的分工和職責是十分細致、明確的。
封建王朝時期歷史的記錄同時包括對中央事務的記載和對地方事務的記載(例:各地地方誌,縣志等) ,同時歷史細節還來源於歷代文學作品和各行政機關的記錄。
⑹ 人們是怎樣知道歷史所發生的詳細事情的呢
首先,有很多很多的歷史書籍流傳下來,首先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二十四史,主要是記傳體,也就是記錄人物制度等等,也有類似<資治通鑒>這樣的編年體,按照時間順序紀錄.當中的確記載了相當多的歷史細節.
其次是各個朝代都有自己史官,這些史官會紀錄帝王將相的言行,然後會根據這些匯總成實錄或者起居注.基本上會詳細到每天發生的事情。
再次,還有民間的筆記、雜記等等,這些書不一定全部流傳下來,但是中國古代很注意圖書的整理和保存,所以有類書,例如古今圖書集注、永樂大典等等,會把散落的書籍匯編保存。
最後,就是考古發現了,類似於墓誌銘、陪葬品等等,還有壁畫、出土文物等等。現在考古手段有些很先進,可以利用科學手段檢測出年代等等
⑺ 古代歷史是怎麼記錄下來的
是通過史官記錄的。
中國歷代均設置專門記錄和編撰歷史的官職,統稱史官。各朝對史官的稱謂與分類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類記錄類和編纂類兩者。
史官剛剛出現的時候以及發展過程中的很長時間,這兩者是不大分別的,後來演化出專門負責記錄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館史官,前者隨侍皇帝左右,記錄皇帝的言行與政務得失,皇帝不能閱讀這些記錄內容,後者專門編纂前代王朝的歷史。
(7)人們如何知曉古代的歷史擴展閱讀:
歷史上的幾位史官:
1、司馬遷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
2、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 ,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主持編寫《資治通鑒》。宋神宗熙寧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上疏請求外任。
熙寧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這段悠遊的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近4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
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貫古今,上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末年趙匡胤(宋太祖)滅後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
作者把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實,依時代先後,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順序記寫;對於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與各方面的關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讀者對史實的發展能夠一目瞭然。
3、紀曉嵐
紀昀(1724.7.26-1805.3.14),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
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紀昀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任官50餘年,年輕時才華橫溢、血氣方剛,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其《閱微草堂筆記》正是這一心境的產物。
他的詩文,經後人搜集編為《紀文達公遺集》。由紀曉嵐負責編撰的《四庫全書》是一部研究中國文史的重要工具書。
4、劉向
劉向(約前77-前6)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蘇沛縣)人。漢初楚元王(劉交)四世孫。
治《春秋穀梁傳》。曾任諫大夫、宗正等。成帝時,任光祿大夫,終中壘校尉。曾校閱皇家藏書,撰成《別錄》,為我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著有《新序》、《說苑》、《列女傳》等。
劉向校錄群書時在皇家藏書中發現了六種記錄縱橫家的寫本,但是內容混亂,文字殘缺。於是劉向按照國別編訂了《戰國策》。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
全書按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滅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約12萬字。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5、陳壽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陳壽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
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史官
⑻ 現代人是如何知道遠古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的
主要通過以下途來徑:
1、古址遺自跡,例如古墓、歷史名跡等,還有遺物。
2、古人遺留的古書、圖畫,像《史書》、《晉書》,好多寫歷史的,還有雜史(野史)。
3、遺留的文獻,如小說,可以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和社會變遷,曹雪芹的《紅樓夢》至今很多人研究。
(8)人們如何知曉古代的歷史擴展閱讀
歷史作為反映過去事實的工具,其本身必須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從而為人類整個階段的發展進程奠定基礎。因此,合情合理的歷史應具有以下特點:
1、有一定的史籍史料為依據。人們了解古代的歷史主要通過對歷史文獻的研究和分析,內容翔實的古書大大提高了歷史的透析性,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2、有古物或遺址可以做比較。從古墓中發掘的古物同樣具有參考價值,可以使人們了解古物所屬年代的風土人情。而對於遺址而言,科學家通過化學元素分析法,或對地質層進行研究,就可以對歷史有一段明晰的了解。
3、符合人們的普遍意願。即使是神話傳說,也絕不是胡編亂造,而是經過長期的生產過程中,被廣大勞動人們一直接受的故事。而對於童話而言,是人全憑自己的思想編造的故事,並非歷史。
⑼ 人們怎麼知道古人類的歷史的
根據民間傳說,根據早期人類留下的遺物,文物進行推測的。
⑽ 人們是怎樣知道古代歷史的
史書、口頭傳承、野史、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