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宜興歷史文物有哪些

宜興歷史文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3-01 04:51:46

① 宜興市龍背山的歷史博物館的資料有什麼

宜興市博物館全館建築面積二萬五千平方米,規模在內地縣級城市中回名列前茅,包括通史館、現答代名人館、風土館、尹瘦石收藏館、茗茶名壺館等七個獨立展廳及兩個臨展廳。藏品序列完整,器類豐富,更以陶瓷、銅鏡,法藏寺出土佛教窖藏文物為亮點精品,全面表現宜興歷史厚重、人傑地靈、崇文厚德的地方特色。該博物館在通史館用豐富的館藏文物和地方文獻資料,不僅展示了宜興歷史發展脈絡,還以新石器時代的地方典型陶器、兩漢時期的陶器、六朝時期的宜興青瓷、宋代的佛教窖藏、明清時期的紫砂、均陶、瓷器,展示了宜興的七千年陶業史。

部分宜興收藏家珍藏的佳品

② 宜興著名景點,特產,人文

宜興善卷洞風景區 4A 2001
宜興竹海風景區 4A 2006
宜興龍背山森林公園 4A 2006
宜興團氿風景區 4A 2006
宜興市陶祖聖境景區 4A 2008
陶的古都別有洞天的陶都宜興,物產豐富,風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獨特旅遊勝地。
宜興紫砂工藝始於北宋,盛於明清,繁榮於當今。集書畫、詩文、篆刻、雕塑於一體,成為獨步世界的藝術品。
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質遺產名錄,雄踞傳統手工技藝首位的,就是宜興紫砂。古往今來的工藝大師和民間藝人薪火相傳,見證著中華文明發展的源泉和永恆的魅力。
中國是茶的故鄉,世界給了宜興一把紫砂壺,並沒有忘記在裡面放一片茶葉。
茶的綠洲宜興是江蘇省最大的茶葉產區,地處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生長著被茶聖陸羽稱為「芳香冠世產,可以上供朝廷」的陽羨茶。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宜興陽羨紫筍茶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三國時代以「國山舜茶」稱雄江南,唐朝以「陽羨唐貢茶」名揚天下。
在宜興山區,茶園依山就坡,一望無際,人稱「茶的綠洲」。
竹的海洋太華山區,是江蘇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積達18萬畝。翠竹連崗接坡,挺拔茂密,層巒疊翠。山風過處,竹影婆娑,綠浪起伏,有「竹海」美稱。
宜興雅稱「洞天世界」,80多個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態,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跡」暨「海內奇觀」善卷洞與張公洞及絢麗多彩氣勢宏偉的靈谷洞名揚天下。 洞的世界
宜興旅遊
宜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隸屬無錫市,距太湖西64公里,與浙江、安徽兩省接壤,是江蘇省最南邊的一個縣級市;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產大米、毛竹、茶葉、溪蟹和太湖魚蝦,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古稱荊溪,源遠流長,文物古跡眾多,境內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麗。
宜興百合
宜興百合與蘭州百合、龍牙百合一起,為我國現時三種食用型百合,然而能入《本草綱目》者當數宜興百合。宜興百合含有多種生物鹼及澱粉、蛋白質、脂肪等成分,具有滋補強壯、潤肺止咳、清熱利尿、理脾健胃、寧心安神等功效,能起到人參的部分作用。鮮百合、百合粉、糖水百合罐頭、百合羹等都很暢銷。
宜興紫砂陶
宜興陶瓷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其中紫砂陶最具特色。其別致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古樸的色澤和優良的實用功能,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紫砂陶有壺、杯、瓶、盆等上千個品種,其中紫砂茶壺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還具有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夏不易餿等獨特優點。1984年,竹簡紫砂茶具在萊比錫國際博覽會上贏得金獎。除紫砂陶外,還有被譽為「東方的綠寶石」的宜興青瓷,以及均陶、精陶、彩陶和工藝美術陶。
在紫砂壺的天地乾坤里,清雅的茶香,滋潤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文脈。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坐落在中國著名的「陶都」--宜興丁蜀鎮丁山北路50號,內有10個展廳,薈萃了三萬余件宜興生產的古今名陶精品,其中「五朵金花」--紫砂、青瓷、均陶、彩陶和精陶早就飲譽海內外,五千餘年的陶藝風貌,在此一覽無遺。自1988年以來,宜興市每兩年舉辦一屆「中國宜興陶瓷藝術節」。
宜興陶瓷博物館交通
乘5、6、45、46路公交及宜興旅遊一線可達
省庄竹海
省庄滿山遍野都是竹林,竹林面積約有兩萬余畝。山中曲徑通幽,溪水潺潺,登高遠眺,綠浪起伏,滿眼生機。當春天來臨,嫩竹拔節,破土而出,讓人充分體驗重歸自然的樂趣。
宜興南部盛產毛竹,約有20多萬畝竹林,素有「竹海」之稱,尤以省庄村的竹海為最著名。
省庄竹海交通
宜興旅遊1線可達,票價7元。
景區內游覽車票5元。
省庄竹海門票/開放時間
成人60元,兒童30元。
玉女潭
玉女山莊位於宜興市蓮子山上,距城區23公里。唐李幼卿於此建別墅「玉潭庄」。明嘉靖間,名士史恭甫在這里構「玉潭院」和「玉光閣」,吳中才子文徵明為此寫下文采飛揚的《玉潭仙居記》。1984年,於舊址重新開發,越二年而成。面積16公頃,因潭命名,總稱「玉女山莊」。
玉女山莊游路婉蜒,奇石顯現,依山構築的門頭、碑亭、芙蓉亭、超然宇、大觀廓、玉光閣等十多處建築,錯落在山水、綠樹之間。其景觀有以石見長的「玉陽洞天」和以水取勝的「玉潭凝碧」兩部分。
玉陽洞天奇異的石景系地表石灰岩風化而成。自「期仙塹」上「芙蓉城」,穴竅穿透,延綿百餘米。盤旋而下,有瑤台、三珠洞、飛雲洞、普賢峰;曲折而上,則為集靈谷、會仙壇等。過此繞竹林,便到「石峽」,於此仰望,俗謂「一線天」。
由石峽穿「環玉崗」,即達「玉潭凝碧」景區。玉女潭在半山絕彎中,廣8米、深64米,旱不竭、雨不盈,水色瑩潔,光可照人。潭水清流漱石,緩緩下泄。
玉女潭交通
在宜興市區有旅遊1線專線旅遊車可到達玉女潭。旅遊1線走向:市車站--貝斯特大酒店--國際飯店--宜興賓館--宜興大酒店--分路口--川埠--陶瓷博物館--張公洞--玉女潭--靈谷洞--陶祖聖境風景區--竹海風景區。5:40—17:30,每25分鍾一班。
門票/開放時間
20元
開放時間:7:30—15:30。
蘭山旅遊度假區
蘭山旅遊度假區,位於宜興市東南、太湖之濱,因盛產蘭花,晉周處斬蛟聞名於世。
1983年開發為太湖旅遊度假區,現有黑龍江農墾療養院、國家氣象局太湖療養院、青海石油管理局太湖療養院等,共設有床位600多個。
張公洞
張公洞,又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興「三奇」之一。位於宜興城西南約22公里的孟峰山麓,距東北的無錫市60多公里。該洞具大小洞穴達72個,各洞的溫度又不相同,素有「海內奇觀」之稱。相傳漢代張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張果老在此隱居,故稱張公洞。
溶洞面積約3200平方米,遊程1000餘米。自下洞入,為「海屋大場」,怪石崢嶸,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滿目。拾級而上,即煙霧繚繞的海王廳,又稱天蓬大場,為洞之精華所在。周圍還有地道洞、七巧洞、棋盤洞、一線曙光洞等。
張公洞洞中有洞,洞內套洞,大洞包小洞,一洞復一洞,洞洞不同,洞洞有奇。從海王廳經「雲梯」、「天橋」而上,由「天洞」出,即達孟峰山頂。岩壁有元代楊維校的題刻。洞頂有「望湖亭」,可遠眺太湖風帆。
交通
宜興旅遊一線直達。
門票/開放時間
35元
開放時間:7:00--17:00
西施洞
洞庭洞內景色壯麗奇特,曲折跌宕,在洞天世界中別具一格。
坐落於慕蠡洞邊,洞內直徑300米,有西施浣紗、西施橋、胭脂溪等50多處景觀。
交通
宜興旅遊一線可達。
門票/開放時間
22元
開放時間:8:00—16:30。
靈谷洞
全洞面積8160平方米,遊程1113米,有上、下兩個洞口,洞內有大小高低與鍾乳、石筍各有異趣的石廳七個,分隔貫穿,脈絡相承。洞中有石鍾乳、石筍、石花、石柱、石幔等,形狀奇異,色彩絢麗。其中高26米、寬7米的大石幔,如銀河直瀉,瑰麗奇特,為陽羨諸洞所僅見。洞外,群山四合,茶園翠綠,可領略山林風光。
靈谷洞當年為唐代詩人陸龜蒙探茶發現。陸曾僱人開挖,因工程力不能及而作罷,留下「龜蒙先生志未酬,唐宋至今未穿心」的遺憾。然宋以後陸續有人入洞探幽,今石壁上尚存宋、元、明、清遊人的遺墨。該洞開發工程始於1979年,1982年7月1日正式開放。
導游
靈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奇洞、宜興「三奇」之一。位於宜興城西南28公里的王家塢靈谷山(石牛山)南麓,今陽羨茶場內。距張公洞僅6公里。
交通
宜興旅遊一線可達
門票/開放時間
40元
開放時間:7:30-16:30 [編輯本段]旅遊交通旅遊一線
市車站--貝斯特大酒店--國際飯店--宜興賓館--宜興大酒店--分路口--川埠--陶瓷博物館--張公洞--玉女潭--靈谷洞--陶祖聖境風景區--竹海風景區
車站至竹海風景區票價:柒元
5:40—17:30 25分鍾一班
旅遊二線
市車站--貝斯特大酒店--國際飯店--宜興賓館--宜興大酒店--分路口--川埠--靜樂山莊--芙蓉寺--善卷風景區--張渚鎮政府--黃墅村--玉山--林場--龍池山風景區
車站至龍池山風景區票價:柒元五角
5:30—17:30 平均25分鍾一班
上海-宜興
2:00小時可達
杭州-宜興
1:30小時可達
南京-宜興
1: 00小時可達
蘇州-宜興
1.5小時可達
無錫-宜興
1:00小時可達
常州-宜興
1:00小時可達 [編輯本段]城市特色△ 中國陶都和江南水城。
△ 聞名全國的「環保之鄉」和「教授搖籃」。
△ 江蘇省重點發展的三級I類新興中心城市。江蘇省重要的工業、旅遊城市,蘇浙皖三省接壤地區的商貿服務中心。
△ 長江三角洲輻射內地的門戶之一,滬寧杭三大都市圈的重要結點。
△ 太湖西線一流的工商城市、一流的生態城市、一流的人居城市。
△ 第八屆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列全國第7位。
△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國家園林城市。
△ 國家衛生城市。
△ 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 全國科普示範市、社會治安安全市。
△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

③ 宜興人文古跡周王廟的歷史簡介

周王廟,今位於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宜城鎮東廟巷東端,門票免費,停車免費。

周處,《晉書·卷五十八·列傳第二十八》有傳;《元史·卷三十九·本紀第三十九·順帝二》記載,至元三年三月,追封周處為王,「癸亥,加封晉周處為英義武惠正應王。」(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宏約深美)

周王廟,歷史上是紀念晉平西將軍周處而為其所建的專祠。1982年3月25日,「周王廟及碑刻」被江蘇省人民政府調整公布為第一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宜興市政府拆遷周王廟北側民居,建成下沉式廣場,新建一座石質四柱三間沖天式牌坊,沈鵬、吳冠中分題正、背額,歐陽中石、李鐸題聯。廣場北端為紫砂工藝師徐秀湯制「周處除三害」大型浮雕照壁。

廟內陳設
廣場的南端牌坊的南面,又是一座牌坊式大門。門口現掛有兩塊牌子,即「宜興周王廟文物保護管理所」和「宜興碑刻博物館」, 旁邊還嵌有省保碑。大門的兩端,分置一對門獅舊物。進門後,是第一進院落,正對戲台背面。在東側廊檐下,陳列了部分石刻,其中有一尊高大的武士像。年代、用途,都說不好,還請方家正之。
該廟始建於西晉元康九年(公元299年),原名「周孝侯祠」,南宋紹興年間賜名「英烈廟」,元代封王,故稱「周王廟」,亦稱「周侯古祠」,歷代均有修建。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至五十五年、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均有修建。
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重建,至抗戰初期還保存尚好。 1966年,廟前牌坊被拆毀,廟則作為宜興制葯廠辦公室。1983年,制葯廠將正殿移交縣文管會。1994年4月30日,周王廟修繕一期工程竣工並開放,總投資近84萬元人民幣。總佔地面積2000多平米,建築面積1000多平米,復建戲樓600多平米。大殿內重塑周處坐像,大殿東西廂房陳列有周處生平事跡。趙朴初題寫匾額「周孝侯廟」。
穿過戲台門洞,進入第二進院落。院子的北面為戲台正面,南面為大殿,東面為「周培源生平史料陳列館」,西面為「宜興民俗文物陳列館」。相比起周王廟的碑刻而言,這兩處小展館並無太多看點。大殿,始建於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建築立柱用花崗岩、陽山石和青石製作。
大殿牌匾「孝侯殿」,楊仁愷題;殿內牌匾「陽羨第一人物」,尹瘦石題;「浩氣凌雲」,尉天池題。大殿正中塑周處坐像,殿內兩壁山牆上分別繪有射虎、斬蛟圖。殿內還有唐、宋、元、明、清歷代碑刻18通。大殿內碑刻中,最著名的自然是大殿正堂西壁下並列的兩通石碑,即《周孝侯碑》和《宜興周孝公廟記》。委託陸機撰、王羲之書《周孝侯碑》。
大殿後為第三進院落,南面為世澤堂,始建於明代。該堂左右兩廂,分設「周處生平事跡陳列館」和「周墓墩史料陳列館」。展覽以圖文為主,少有件把件出土墓磚或文物復製品。周王廟大殿的東西兩側碑廊,為2000年新建,陳列唐至清碑刻80餘方。其中著名的有唐貞義女碑(詳見前文《史貞女墓》)、宋蘇東坡楚頌碑、宋李曾柏生平碑、明凈雲枝法帖等。

④ 宜興市著名景點介紹到底有哪些

善卷風景區
善卷洞與比利時之漢人洞、法蘭西之里昂洞稱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竹海風景區
宜興竹海風
景區位於太湖西岸的宜興市。宜興盛產竹,自古便有「竹的海洋」之稱。
龍背山森林公園
龍背山森林公園位於宜興城區南側,佔地550公頃。
宜園
宜園是一個以小橋流水為基調、古典形式的現代江南園林,是團氿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籌建於2003年初,建成於2004年10月。
玉女潭
玉女潭坐落在宜興市西南23公里湖滏鎮的蓮子山上,景區面積16公頃,遊程約2000米長。
陶瓷博物館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專業性陶瓷博物館,前身是江蘇省宜興陶瓷公司陳列室和宜興陶瓷陳列館,已有近五十年的歷史。館區20000多平方米,展館3000多平方米。
周培源故居
周培源祖居位於宜興芳橋鎮後村,原有兩處。一處在後村河南,為周培源祖父所建,是周培源的誕生地,80被大火焚毀。現存的一處為周培源父親周文伯於民國初所建。
東坡書院
東坡書院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宜興丁山買田講學之地。書院歷經滄桑,多次被毀,多次重建,現今留下的建築是明代重建的。
徐悲鴻故居
徐悲鴻故居位於屺亭橋塘河西側,為磚木結構3開間閣樓房屋,佔地518平方米,建築面積115平方米。故居包括徐悲鴻原生活起居間、弟妹生活間、徐父授書房及一個天井。2000年經重新修建後已正式開放。
太平天國王府
太平天國王府位於宜城通貞觀路,始建於清代,原為史姓宅第,1860年(清咸豐十年)太平軍攻克宜興後,成為輔王楊輔清的府第,後又曾作為忠王李秀成的行轅,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池山風景區
位於宜興城西南三十五公里的龍池山。1982年被列為省級森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一千八百多畝。
張公洞風景區
張公洞,又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興「三奇」之一。位於宜興城西南約22公里的孟峰山麓,距東北的無錫市60多公里。

隸屬於宜興市陽羨生態旅遊區管理委員會,1919年,宜興紳士儲南強修整張公洞,1934年11月11日對外開放。
景區面積0.36平方公里,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湖風景名勝區的陽羨風景區主要景點之一,古代荊溪十景之一,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靈谷風景區
有「靈谷天府」之稱的靈谷風景區位於市區西南25公里的湖滏鎮境內,風景區面積0.13平方公里,相傳象徵五穀豐登的田道仙姑靈姑娘在此隱居,故稱之為「靈谷洞」。
西晉周王廟
周王廟,又稱「英烈廟」、「周孝侯廟」,位於宜城鎮東廟巷內,始建於晉元康九年(229),是為祭祀晉平將軍周處而建的專祠,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⑤ 宜興市有哪些特產

宜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隸屬無錫市,距太湖西64公里,與浙江、安徽兩省接壤,是江蘇省最南邊的一個縣級市;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產大米、毛竹、茶葉、溪蟹和太湖魚蝦,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古稱荊溪,源遠流長,文物古跡眾多,境內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麗。 宜興盛產眾多的傳統工藝品,其中以陶瓷工藝品最為著名,且極具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那古樸的紫砂陶、端莊的均陶、淡雅的青瓷、絢麗的精陶、別致的美彩陶,無不令人愛不釋手。工藝精巧的宜興竹製品,也是遊人必購的旅遊紀念品。除此之外,傳統的徐舍小酥糖、和橋豆腐乾、陽羨茶葉,則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宜興特產陽羨唐貢茶、金沙泉水、紫砂提梁壺,並稱「宜興三絕」。宜興茶葉早在唐代就被列為貢品。近年來,「陽羨雪芽」、「荊溪雲片」等在全國名茶評比中榮獲殊榮。宜興山區還有許多極具開發價值的特種果品。山鮮果品——板栗、毛筍和燕來蕈合稱「宜興三珍」。青梅、楊梅、柑橘等也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宜興百合有「太湖之參」美譽。 宜興毛筍 宜興十八萬畝毛竹,每年都要產幾百萬擔毛筍。比起江西、福建的筍,宜興毛筍更鮮嫩可口,且澀味少。毛筍含多種營養,且多纖維質、易消化、益腸胃。毛筍除鮮食外,還可曬成筍干,製成筒筍、罐頭。 宜興板栗 富含澱粉、脂肪、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木本糧食,也是多種菜餚和點心的優質原料。既可生吃,又可煮炒合食,也可磨成粉做栗子糕點、栗子羹,還可做成蜜餞。 玉女青梅酒 「玉女牌」青梅酒是優質米酒和日本引種的優質青梅,依託科技,改革製作工藝釀造的一種新型果酒,具有生津止渴、斂肺澀腸等功能,是男女老幼皆宜的飲料。 太湖珍珠 太湖珍珠以其色澤純凈、自然亮麗、晶瑩剔透而聞名。珍珠項鏈是有識女士的專利,珍珠粉是上好的保健品,更有珍珠做成的各種工藝恭候您的賞玩。 太湖白魚 為太湖地區優質經濟魚類。其肉質潔白細嫩,味鮮美。食法當以清燉為佳,也可煎食。 太湖銀魚 因其通體無鱗、晶瑩透明、潔白如銀而得名。其肉質細嫩、潔白、鮮美,富含蛋白質和鈣、鐵、磷等元素,食用方便多樣。芙蓉銀魚、香酥銀魚、銀魚炒蛋等均為筵席佳餚 還有高塍豬婆肉 宜興百合 宜興百合與蘭州百合、龍牙百合一起,為我國現時三種食用型百合,然而能入《本草綱目》者當數宜興百合。宜興百合含有多種生物鹼及澱粉、蛋白質、脂肪等成分,具有滋補強壯、潤肺止咳、清熱利尿、理脾健胃、寧心安神等功效,能起到人參的部分作用。鮮百合、百合粉、糖水百合罐頭、百合羹等都很暢銷。 宜興紫砂陶 宜興陶瓷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其中紫砂陶最具特色。其別致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古樸的色澤和優良的實用功能,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紫砂陶有壺、杯、瓶、盆等上千個品種,其中紫砂茶壺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還具有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夏不易餿等獨特優點。1984年,竹簡紫砂茶具在萊比錫國際博覽會上贏得金獎。除紫砂陶外,還有被譽為「東方的綠寶石」的宜興青瓷,以及均陶、精陶、彩陶和工藝美術陶。 在紫砂壺的天地乾坤里,清雅的茶香,滋潤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文脈。

⑥ 宜興有哪些名勝地區

旅遊宜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隸屬無錫市,距太湖西公里,與浙江、安徽兩省接壤,是江蘇省最南邊的一個縣級市;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產大米、毛竹、茶葉、溪蟹和太湖魚蝦,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古稱荊溪,源遠流長,文物古跡眾多,境內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麗。風景名勝4A級景區宜興善卷洞風景區 4A 2001 宜興竹海風景區4A 2006 宜興龍背山森林公園4A 2006 宜興團氿風景區 4A 2006 宜興市陶祖聖境景區 4A 2008陶祖聖境 陶的古都別有洞天的陶都宜興,物產豐富,風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獨特旅遊勝地。 宜興紫砂工藝始於北宋,盛於明清,繁榮於當今。集書畫、詩文、篆刻、雕塑於一體,成為獨步世界的藝術品。 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質遺產名錄,雄踞傳統手工技藝首位的,就是宜興紫砂。古往今來的工藝大師和民間藝人薪火相傳,見證著中華文明發展的源泉和永恆的魅力。 中國是茶的故鄉,世界給了宜興一把紫砂壺,並沒有忘記在裡面放一片茶葉。 茶的綠洲宜興是江蘇省最大的茶葉產區,地處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生長著被茶聖陸羽稱為「芳香冠世產,可以上供朝廷」的陽羨茶。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宜興陽羨紫筍茶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三國時代以「國山舜茶」稱雄江南,唐朝以「陽羨唐貢茶」名揚天下。 在宜興山區,茶園依山就坡,一望無際,人稱「茶的綠洲」。 竹的海洋太華山區,是江蘇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積達18萬畝。翠竹連崗接坡,挺拔茂密,層巒疊翠。山風過處,竹影婆娑,綠浪起伏,有「竹海」美稱。 宜興雅稱「洞天世界」,80多個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態,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跡」暨「海內奇觀」善卷洞與張公洞及絢麗多彩氣勢宏偉的靈谷洞名揚天下。 洞的世界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坐落在中國著名的「陶都」--宜興丁蜀鎮丁山北路50號,內有10個展廳,薈萃了三萬余件宜興生產的古今名陶精品,其中「五朵金花」--紫砂、青瓷、均陶、彩陶和精陶早就飲譽海內外,五千餘年的陶藝風貌,在此一覽無遺。自1988年以來,宜興市每兩年舉辦一屆「中國宜興陶瓷藝術節」。 宜興陶瓷博物館交通 乘5、6、45、46路公交及宜興旅遊一線可達省庄竹海省庄滿山遍野都是竹林,竹林面積約有兩萬余畝。山中曲徑通幽,溪水潺潺,登高遠眺,綠浪起伏,滿眼生機。當春天來臨,嫩竹拔節,破土而出,讓人充分體驗重歸自然的樂趣。 宜興南部盛產毛竹,約有20多萬畝竹林,素有「竹海」之稱,尤以省庄村的竹海為最著名。 省庄竹海交通 宜興旅遊1線可達,票價7元。 景區內游覽車票5元。 省庄竹海門票/開放時間 成人60元,兒童30元。 玉女潭玉女山莊位於宜興市蓮子山上,距城區23公里。唐李幼卿於此建別墅「玉潭庄」。明嘉靖間,名士史恭甫在這里構「玉潭院」和「玉光閣」,吳中才子文徵明為此寫下文采飛揚的《玉潭仙居記》。1984年,於舊址重新開發,越二年而成。面積16公頃,因潭命名,總稱「玉女山莊」。 玉女山莊游路婉蜒,奇石顯現,依山構築的門頭、碑亭、芙蓉亭、超然宇、大觀廓、玉光閣等十多處建築,錯落在山水、綠樹之間。其景觀有以石見長的「玉陽洞天」和以水取勝的「玉潭凝碧」兩部分。 玉陽洞天奇異的石景系地表石灰岩風化而成。自「期仙塹」上「芙蓉城」,穴竅穿透,延綿百餘米。盤旋而下,有瑤台、三珠洞、飛雲洞、普賢峰;曲折而上,則為集靈谷、會仙壇等。過此繞竹林,便到「石峽」,於此仰望,俗謂「一線天」。 由石峽穿「環玉崗」,即達「玉潭凝碧」景區。玉女潭在半山絕彎中,廣8米、深64米,旱不竭、雨不盈,水色瑩潔,光可照人。潭水清流漱石,緩緩下泄。 玉女潭交通 在宜興市區有旅遊1線專線旅遊車可到達玉女潭。旅遊1線走向:市車站--貝斯特大酒店--國際飯店--宜興賓館--宜興大酒店--分路口--川埠--陶瓷博物館--張公洞--玉女潭--靈谷洞--陶祖聖境風景區--竹海風景區。5:40—17:30,每25分鍾一班。 門票/開放時間 20元 開放時間:7:30—15:30。蘭山旅遊度假區蘭山旅遊度假區,位於宜興市東南、太湖之濱,因盛產蘭花,晉周處斬蛟聞名於世。 1983年開發為太湖旅遊度假區,現有黑龍江農墾療養院、國家氣象局太湖療養院、青海石油管理局太湖療養院等,共設有床位600多個。張公洞張公洞,又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興「三奇」之一。位於宜興城西南約22公里的孟峰山麓,距東北的無錫市60多公里。該洞具大小洞穴達72個,各洞的溫度又不相同,素有「海內奇觀」之稱。相傳漢代張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張果老在此隱居,故稱張公洞。 溶洞面積約3200平方米,遊程1000餘米。自下洞入,為「海屋大場」,怪石崢嶸,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滿目。拾級而上,即煙霧繚繞的海王廳,又稱天蓬大場,為洞之精華所在。周圍還有地道洞、七巧洞、棋盤洞、一線曙光洞等。 張公洞洞中有洞,洞內套洞,大洞包小洞,一洞復一洞,洞洞不同,洞洞有奇。從海王廳經「雲梯」、「天橋」而上,由「天洞」出,即達孟峰山頂。岩壁有元代楊維校的題刻。洞頂有「望湖亭」,可遠眺太湖風帆。 交通 宜興旅遊一線直達。 門票/開放時間 35元 開放時間:7:00--17:00西施洞洞庭洞內景色壯麗奇特,曲折跌宕,在洞天世界中別具一格。 坐落於慕蠡洞邊,洞內直徑300米,有西施浣紗、西施橋、胭脂溪等50多處景觀。 交通 宜興旅遊一線可達。 門票/開放時間 22元 開放時間:8:00—16:30。靈谷洞全洞面積8160平方米,遊程1113米,有上、下兩個洞口,洞內有大小高低與鍾乳、石筍各有異趣的石廳七個,分隔貫穿,脈絡相承。洞中有石鍾乳、石筍、石花、石柱、石幔等,形狀奇異,色彩絢麗。其中高26米、寬7米的大石幔,如銀河直瀉,瑰麗奇特,為陽羨諸洞所僅見。洞外,群山四合,茶園翠綠,可領略山林風光。 靈谷洞當年為唐代詩人陸龜蒙探茶發現。陸曾僱人開挖,因工程力不能及而作罷,留下「龜蒙先生志未酬,唐宋至今未穿心」的遺憾。然宋以後陸續有人入洞探幽,今石壁上尚存宋、元、明、清遊人的遺墨。該洞開發工程始於1979年,1982年7月1日正式開放。 導游 靈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奇洞、宜興「三奇」之一。位於宜興城西南28公里的王家塢靈谷山(石牛山)南麓,今陽羨茶場內。距張公洞僅6公里。 交通:宜興旅遊一線可達 門票/開放時間:40元 開放時間:7:30-16:30 特產宜興百合 宜興百合與蘭州百合、龍牙百合一起,為我國現時三種食用型百合,然而能入《本草綱目》者當數宜興百合。宜興百合含有多種生物鹼及澱粉、蛋白質、脂肪等成分,具有滋補強壯、潤肺止咳、清熱利尿、理脾健胃、寧心安神等功效,能起到人參的部分作用。鮮百合、百合粉、糖水百合罐頭、百合羹等都很暢銷。宜興紫砂陶宜興陶瓷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其中紫砂陶最具特色。其別致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古樸的色澤和優良的實用功能,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紫砂陶有壺、杯、瓶、盆等上千個品種,其中紫砂茶壺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還具有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夏不易餿等獨特優點。1984年,竹簡紫砂茶具在萊比錫國際博覽會上贏得金獎。除紫砂陶外,還有被譽為「東方的綠寶石」的宜興青瓷,以及均陶、精陶、彩陶和工藝美術陶。 在紫砂壺的天地乾坤里,清雅的茶香,滋潤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文脈。

⑦ 宜興的歷史簡介

在宜興湖洑鎮靈谷洞發現的古人類化石表明,早在一萬年前,就有宜興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生活。7000年前左右,宜興地區原始農業和手工業已發展到一定水平,並創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駱駝墩類型文化」。

5000年前,以制玉和原始宗教為特徵的良渚文化在本地獲得了較大發展。商代時期,以幾何印紋陶和原始青瓷為代表的「廣富林文化」在此流傳。

西周時代至春秋末期,宜興屬吳國。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出兵滅吳,宜興改屬越國,周顯王三十年(公元前355年),楚國興兵滅越,宜興改屬楚國。

秦統一中國後推廣郡縣制,公元前221年,宜興正式立縣,定名為陽羨縣。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陽羨縣令尹靈常因功於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被封為陽羨侯,陽羨縣改稱為陽羨侯國,至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復稱陽羨縣。東漢漢順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陽羨縣城一度南遷荊南山下(今銅官山風景區附近)。

三國·吳赤烏六年(公元243年)在荊溪河(今蛟河)畔重建陽羨縣城,從此奠定了後來宜興縣城的空間位臵和發展格局。

西晉惠帝永興元年(公元304年),陽羨人周玘(周處之子)三興「義兵」,平定叛亂,因功封威武將軍、吳興太守、烏程侯,朝廷又特為之設「義興郡」,郡治在原陽羨縣城,下轄義鄉、國山、臨津、陽羨、平陵、永世六縣。

到南朝劉宋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又增臵綏安縣歸義興郡管轄,至此,宜興達到了歷史上行政管轄范圍最為廣大的時期,地跨約包括今常州、無錫、湖州、宣城等地的部分地區。

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撤義興郡,將陽羨、國山、臨津三縣合並為義興縣,屬常州。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義興縣被分臵為陽羨、臨津二縣,並在此臵鵝州,縣城改為州府,至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鵝州又改稱南興州,次年撤州復稱義興縣。

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因避太宗名諱,改義興縣為宜興縣,屬常州。南宋恭帝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宜興一度改稱南興軍。

元代,宜興縣幾度改設州府,直至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復改宜興縣。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析宜興縣為宜興、荊溪二縣。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兩縣重新合並為宜興縣。

1949年4月,宜興縣屬華東軍政委員會蘇南行政公署政區。1949年6月至1953年1月屬常州專區,1953年1月至1956年2月屬蘇州專區,1956年2月至1983年3月屬鎮江專區(1967年3月改稱鎮江地區)。

1983年起屬於無錫市。

1988年1月9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撤銷宜興縣,設宜興市(縣級市)。

(7)宜興歷史文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旅遊資源

別有洞天的陶都宜興,物產豐富,風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獨特旅遊勝地。

宜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隸屬無錫市,距太湖西64公里,與浙江、安徽兩省接壤,是江蘇省最南邊的一個縣級市;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產大米、毛竹、茶葉、溪蟹和太湖魚蝦,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

古稱荊溪,淵遠流長,文物古跡眾多,境內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麗。宜興紫砂工藝始於北宋,盛於明清,繁榮於當今。集書畫、詩文、篆刻、雕塑於一體,成為獨步世界的藝術品。

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質遺產名錄,雄踞傳統手工技藝首位的,就是宜興紫砂。古往今來的工藝大師和民間藝人薪火相傳,見證著中華文明發展的源泉和永恆的魅力。中國是茶的故鄉,世界給了宜興一把紫砂壺,並沒有忘記在裡面放一片茶葉。

宜興是江蘇省最大的茶葉產區,地處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生長著被茶聖陸羽稱為「芳香冠世產,可以上供朝廷」的陽羨茶。

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宜興陽羨紫筍茶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三國時代以「國山舜茶」稱雄江南,唐朝以「陽羨唐貢茶」名揚天下。

在宜興山區,茶園依山就坡,一望無際,人稱「茶的綠洲」。在紫砂壺的天地乾坤里,清雅的茶香,滋潤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文脈。

太華山區,是江蘇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積達18萬畝。翠竹連崗接坡,挺拔茂密,層巒疊翠。山風過處,竹影婆娑,綠浪起伏,有「竹海」美稱。

宜興雅稱「洞天世界」,80多個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態,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跡」暨「海內奇觀」善卷洞與張公洞及絢麗多彩氣勢宏偉的靈谷洞名揚天下。

⑧ 宜興的歷史

宜興
目錄·城市概況
·文化教育
·旅遊資源
·今日宜興

城市概況

宜興市是一座擁有2100餘年城建史和7000多年制陶史的名城,素有中國「環保之鄉」、「著名陶都」、「教授之鄉」的美譽。宜興位於太湖西岸,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長三角腹地、滬寧杭三角幾何中心,是江蘇省確定重點發展的三級I類新興中心城市。全市總面積2038.7平方公里,人口105.73萬,下轄21個鎮和1個國家級環保科技工業園。近年來,宜興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005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63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43萬元,財政總收入43億元。綜合實力、基本競爭力分列全國百強縣(市)第22位和第9位。宜興市創模3年,將工作重點放在建材、化工行業結構調整和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上,形成了鮮明的宜興創模工作特色。

宜興已有5000多年歷史。古稱荊邑,春秋時屬吳。周元王四年(前472)屬越。周顯五三十六年(前333)屬楚。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荊邑司會稽郡,次年改荊邑為陽羨縣。西晉懷帝永嘉四年(310),置義興郡。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廢義興郡,改稱義興縣,屬常州。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改為宜興縣。清雍正四年(1726),分為宜興、荊溪二縣。民國元年荊溪撤消,並入宜興縣。1949年6月屬常州專區。1953年1月屬蘇州專區。1956年2月屬鎮江專區。1983年3月起,屬無錫市。1988年1月,撤銷宜興縣,建立宜興市。

2003年,宜興有21個鎮、1個環保科技工業園,95個居委會,430個行政村;總面積20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41萬公頃,山林4萬公頃,總人口1062363人。

文化教育
煮酒論英雄,才子贏天下。英雄輩出的陽羨山水不僅賦予了宜興人忠愛的精神,更給了這里的人們聰慧的靈氣。

「父子兄妹皆教授」,「一門七博士」,耕讀傳家,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從古到今,宜興走出了4位狀元,10位宰相,385名進士,21位兩院院士,60多位大學校長,8000餘位教授副教授,「教授之鄉」名揚天下。

新中國第一次科技大會主席台上就座的10人中,就有4位宜興人。中國高教部部長、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和台灣教育部次長、台灣大學校長虞兆中,出生於小鎮的同一條街……這些神奇的巧合,令世人對這片土地驚嘆不已。

宜興人聰慧的靈氣,更源於敢為天下先,開拓創新的勇氣。在繪畫、科學、社會等眾多領域,無不閃耀著宜興人高舉創新大旗的身影,成為領袖人物和開創者,為中國的進步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旅遊資源
別有洞天的陶都宜興,物產豐富,風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獨特旅遊勝地。

宜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隸屬無錫市,距太湖西64公里,與浙江、安徽兩省接壤,是江蘇省最南邊的一個縣級市;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產大米、毛竹、茶葉、溪蟹和太湖魚蝦,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古稱荊溪,淵遠流長,文物古跡眾多,境內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麗。

宜興紫砂工藝始於北宋,盛於明清,繁榮於當今。集書畫、詩文、篆刻、雕塑於一體,成為獨步世界的藝術品。
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質遺產名錄,雄踞傳統手工技藝首位的,就是宜興紫砂。古往今來的工藝大師和民間藝人薪火相傳,見證著中華文明發展的源泉和永恆的魅力。

中國是茶的故鄉,世界給了宜興一把紫砂壺,並沒有忘記在裡面放一片茶葉。

宜興是江蘇省最大的茶葉產區,地處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生長著被茶聖陸羽稱為「芳香冠世產,可以上供朝廷」的陽羨茶。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宜興陽羨紫筍茶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三國時代以「國山舜茶」稱雄江南,唐朝以「陽羨唐貢茶」名揚天下。
在宜興山區,茶園依山就坡,一望無際,人稱「茶的綠洲」。

在紫砂壺的天地乾坤里,清雅的茶香,滋潤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文脈。

太華山區,是江蘇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積達18萬畝。翠竹連崗接坡,挺拔茂密,層巒疊翠。山風過處,竹影婆娑,綠浪起伏,有「竹海」美稱。

宜興雅稱「洞天世界」,80多個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態,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跡」暨「海內奇觀」善卷洞與張公洞及絢麗多彩氣勢宏偉的靈谷洞名揚天下。

今日宜興
2002年,列為中國六大考古發現之首的宜興駱駝墩遺址的發現,證明了早在 7000年前,宜興就已經成為太湖西部地區的中心部落。宜興從晉朝設置義興郡,作為太湖西線最大的城市,曾歷時千年之久。

今天的宜興,作為江蘇省重點發展的三級一類新興中心城市,名列2005年中國百強縣市競爭力第9位,長三角37個縣級市綜合競爭力第7位,在長三角浪潮的澎湃中,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環保產業科技園,以及省級宜興經濟開發區、省級陶瓷工業園和官林、高塍等5個工業集中區的建立;電線電纜、環保設備、精細化工等八大優勢產業集群的形成;繪就了宜興產業發展的燦爛星空,奠定了騰飛發展的堅實基礎。2006年,宜興市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隨著國際資本產業正向長三角加快轉移,國家對長三角城市群建設的規劃啟動,杭寧城市帶崛起戰略構想的形成,宜興,將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顯示出不可限量的發展前景。

打造富裕宜興、活力宜興、生態宜興、文化宜興、和諧宜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太湖西線第一城的宏偉藍圖已經全面鋪開。一個更加富裕、和諧、秀美的新宜興正在崛起。

宜興,熱切召喚著天下有識之士,共創人生的光榮與夢想!

⑨ 關於江蘇宜興的歷史

宜興市是一座擁有2100餘年城建史和多年制陶史的名城,素有中國「環保之鄉」、「著名陶都」、「教授之鄉」的美譽。宜興位於太湖西岸,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長三角腹地、滬寧杭三角幾何中心,是江蘇省確定重點發展的三級I類新興中心城市。全市總面積2038.7平方公里,人口105.73萬,下轄21個鎮和1個國家級環保科技工業園。近年來,宜興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005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63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43萬元,財政總收入43億元。綜合實力、基本競爭力分列全國百強縣(市)第22位和第9位。宜興市創模3年,將工作重點放在建材、化工行業結構調整和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上,形成了鮮明的宜興創模工作特色。 宜興已有5000多年歷史。古稱荊邑,春秋時屬吳。周元王四年(前472)屬越。周顯五三十六年(前333)屬楚。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荊邑司會稽郡,次年改荊邑為陽羨縣。西晉懷帝永嘉四年(310),置義興郡。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廢義興郡,改稱義興縣,屬常州。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改為宜興縣。清雍正四年(1726),分為宜興、荊溪二縣。民國元年荊溪撤消,並入宜興縣。1949年6月屬常州專區。1953年1月屬蘇州專區。1956年2月屬鎮江專區。1983年3月起,屬無錫市。1988年1月,撤銷宜興縣,建立宜興市。 2003年,宜興有21個鎮、1個環保科技工業園,95個居委會,430個行政村;總面積20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41萬公頃,山林4萬公頃,總人口1062363人。 文化教育 煮酒論英雄,才子贏天下。英雄輩出的陽羨山水不僅賦予了宜興人忠愛的精神,更給了這里的人們聰慧的靈氣。 「父子兄妹皆教授」,「一門七博士」,耕讀傳家,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從古到今,宜興走出了4位狀元,10位宰相,385名進士,21位兩院院士,60多位大學校長,8000餘位教授副教授,「教授之鄉」名揚天下。 新中國第一次科技大會主席台上就座的10人中,就有4位宜興人。中國高教部部長、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和台灣教育部次長、台灣大學校長虞兆中,出生於小鎮的同一條街……這些神奇的巧合,令世人對這片土地驚嘆不已。 宜興人聰慧的靈氣,更源於敢為天下先,開拓創新的勇氣。在繪畫、科學、社會等眾多領域,無不閃耀著宜興人高舉創新大旗的身影,成為領袖人物和開創者,為中國的進步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旅遊資源 別有洞天的陶都宜興,物產豐富,風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獨特旅遊勝地。 宜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隸屬無錫市,距太湖西64公里,與浙江、安徽兩省接壤,是江蘇省最南邊的一個縣級市;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產大米、毛竹、茶葉、溪蟹和太湖魚蝦,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古稱荊溪,淵遠流長,文物古跡眾多,境內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麗。 宜興紫砂工藝始於北宋,盛於明清,繁榮於當今。集書畫、詩文、篆刻、雕塑於一體,成為獨步世界的藝術品。 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質遺產名錄,雄踞傳統手工技藝首位的,就是宜興紫砂。古往今來的工藝大師和民間藝人薪火相傳,見證著中華文明發展的源泉和永恆的魅力。 中國是茶的故鄉,世界給了宜興一把紫砂壺,並沒有忘記在裡面放一片茶葉。 宜興是江蘇省最大的茶葉產區,地處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生長著被茶聖陸羽稱為「芳香冠世產,可以上供朝廷」的陽羨茶。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宜興陽羨紫筍茶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三國時代以「國山舜茶」稱雄江南,唐朝以「陽羨唐貢茶」名揚天下。 在宜興山區,茶園依山就坡,一望無際,人稱「茶的綠洲」。 在紫砂壺的天地乾坤里,清雅的茶香,滋潤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文脈。 太華山區,是江蘇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積達18萬畝。翠竹連崗接坡,挺拔茂密,層巒疊翠。山風過處,竹影婆娑,綠浪起伏,有「竹海」美稱。 宜興雅稱「洞天世界」,80多個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態,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跡」暨「海內奇觀」善卷洞與張公洞及絢麗多彩氣勢宏偉的靈谷洞名揚天下。 今日宜興 2002年,列為中國六大考古發現之首的宜興駱駝墩遺址的發現,證明了早在 7000年前,宜興就已經成為太湖西部地區的中心部落。宜興從晉朝設置義興郡,作為太湖西線最大的城市,曾歷時千年之久。 今天的宜興,作為江蘇省重點發展的三級一類新興中心城市,名列2005年中國百強縣市競爭力第9位,長三角37個縣級市綜合競爭力第7位,在長三角浪潮的澎湃中,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環保產業科技園,以及省級宜興經濟開發區、省級陶瓷工業園和官林、高塍等5個工業集中區的建立;電線電纜、環保設備、精細化工等八大優勢產業集群的形成;繪就了宜興產業發展的燦爛星空,奠定了騰飛發展的堅實基礎。2006年,宜興市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隨著國際資本產業正向長三角加快轉移,國家對長三角城市群建設的規劃啟動,杭寧城市帶崛起戰略構想的形成,宜興,將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顯示出不可限量的發展前景。 打造富裕宜興、活力宜興、生態宜興、文化宜興、和諧宜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太湖西線第一城的宏偉藍圖已經全面鋪開。一個更加富裕、和諧、秀美的新宜興正在崛起。 宜興,熱切召喚著天下有識之士,共創人生的光榮與夢想!

閱讀全文

與宜興歷史文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