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歷史最悠久的茶葉有哪些啊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版為「茶葉網路權全書」,由中國茶藝的奠基人陸羽所著。此書是一部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一部劃時代的茶學專著。它不僅是一部精闢的農學著作又是一本闡述茶文化的書。它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它是中國古代專門論述茶葉的一類重要著作,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常識文化篇。
Ⅱ 中國茶的歷史文化是什麼啊
歷史淵源
據可查的大量實物證據和文史資料顯示,世界其他國家的飲茶習慣和茶樹種植都傳自中國。茶的發源地在中國中西部山區,唐.陸羽《茶經》雲:「茶者,發乎神農氏,起於魯周公」。「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現今重慶西和湖北西,正是當今之神農架地區,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故茶的發源地在中國是無可爭議的。在英國,有人說飲茶習慣不是中國人發明的,而是印度。事實是這樣的:1823年,一支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所謂的野生的茶樹,有人開始認為茶的發源地在印度。但是這些茶樹種其實是英國人從中國偷過去種植的——在幾千年的茶歷史中印度從未發現過有野生茶樹,也沒有人在當地制茶。他們都犯了一個最基本的邏輯錯誤,包括茶樹植物在內的其它植物是一直都存在的,甚至比人類的歷史都要長,不能說哪裡有茶樹,哪裡就是制茶、飲茶的發源地。人類制茶、飲茶的最早記錄都在中國,最早的茶葉成品實物也在中國。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而且年代更為久遠。在浙江餘姚田螺山遺址就出土了六千年前的古茶樹。現在中國的野生大茶樹集中在雲南等地,其中也包含甘肅、湖南,湖北的一些地區。
茶樹起源地總述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
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
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著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等山區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起源及原產地
茶樹起源於何時?必是遠遠早於有文字記載的3000多年前。 茶樹原產於中國,自古以來,一向為世界所公認。只是在1824年之後,印度發現有野生茶樹,國外學者中有人對中國是茶樹原產地提出異議,在國際學術界引發了爭論。這些持異議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樹為依據,同時認為中國沒有野生茶樹。其實中國在公元200年左右,《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且現今的資料表明,全國有10個省區198處發現野生大茶樹,其中雲南的一株,樹齡已達1700年左右,僅是雲南省內樹干直徑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區,甚至野生茶樹群落大至數千畝。所以自古至今,我國已發現的野生大茶樹,時間之早,樹體之大,數量之多,分布之廣,性狀之異,堪稱世界之最。此外,又經考證,印度發現的野生茶樹與從中國引入印度的茶樹同屬中國茶樹之變種。由此,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遂成定論。
近幾十年來,茶學和植物學研究相結合,從樹種及地質變遷氣候變化等不同角度出發,對茶樹原產地作了更加細致深入的分析和論證,進一步證明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
發源時間
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源於上古神農氏,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三國的說法也都有,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體字為「荼」,唐代茶經的作者陸羽,在文中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人說茶起源於唐代。但實際上這只是文字的簡化,而且在漢代就已經有人用茶字了。陸羽只是把先人飲茶的歷史和文化進行總結,茶的歷史要早於唐代很多年。
Ⅲ 中國茶的文化和種類有哪些
茶葉是勞動生產物,是一種飲料。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 ,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形式有兩種: 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嘗鑒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為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
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余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
【茶文化的內涵】
茶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科技 教育、文化藝術、醫學保健、歷史考古、經濟貿易、餐飲旅遊和新聞 出版等學科與行業,包含茶葉專著、茶葉期刊、茶與詩詞、茶與歌舞 、茶與小說、茶與美術、茶與婚禮、茶與祭祀、茶與禪教、茶與楹聯 、茶與諺語、茶事掌故、茶與故事、飲茶習俗、茶藝表演、陶瓷茶具 、茶館茶樓、沖泡技藝、茶食茶療、茶事博覽和茶事旅遊等廿一個方面。
茶史學:茶的起源,發現和利用,茶文化形成、 發展、演變、特點及表現形式;
茶文化社會學:茶文化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社會發展與進步對茶文化的作用和社會各階層與茶文化關系 ;
飲茶民俗學:歷史和現代,各個地區和民族,城市和農村飲茶習俗 ;
茶的美學:成品茶外形設計、名茶取名、茶包裝設計及宣傳廣告等 ;
茶文化交流學:國際國內研討、茶文化展示、茶藝表演、少兒茶藝 、茶葉歷史文化博覽及茶事旅遊;茶文化功能學:茶文化資源、特性 、歷史茶文化和新時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對現代社會及精 神文明建設作用等。
茶文學:通過詩詞歌賦、散文、小說等形式表現出來的茶文化的文學形式;
Ⅳ 茶葉的歷史文化是什麼
茶文化抄是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有關茶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茶文化以物質為載體,反映出明確的精神內容,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高度和諧統一的產物。茶文化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如茶的歷史發展、茶區人文環境、茶業科技、茶類、茶具、飲茶習俗、茶道茶藝、茶書茶畫茶詩詞等文化藝術形式,以及茶道精神與茶德、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等諸多方面。
茶文化體系包含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次:
①茶文化的物質形態表現為茶的歷史文物、遺跡、茶書、茶畫、各種名優茶、茶館、茶具、茶歌舞、飲茶技藝和茶藝表演等。
②茶文化的精神形態表現為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養廉、以茶養性、茶禪一味等。
③茶文化的制度文化層麵包括茶政、茶法、禮規、習俗等內容。
茶文化對個體的完善乃至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Ⅳ 歷史上五大著名茶人 我國有哪些著名茶人
茶人,原是指直接從事茶葉採制生產的人,繼而又發展為從事茶葉產制貿易教育科研事業的人。「茶人」兩字,最早見之於唐代詩人皮日休、陸龜蒙《茶中雜詠》詩中。隨著社會的發展,茶的傳播和茶文化的弘揚,茶人隊伍不斷擴展,茶人的內涵也在擴大。
漢唐茶人
王 褒、左 思、杜 育、王 蒙、王 肅釋、皎然、陸 羽、常伯熊、裴 汶、劉禹錫、白居易、李 約、盧 仝 、溫庭筠、皮日休、陸龜蒙、 釋齊己 。
宋元茶人
丁渭、 葉清臣 、文彥博、 梅堯臣 、歐陽修、 范仲淹、 蔡襄 、曾幾 、蘇軾 、蘇轍、耶律楚材、 黃庭堅、 趙佶 、陸游、 楊萬里、 馬鈺、 周必大、 薩都剌、 倪瓚。
明清茶人
朱權、 文徵明 、錢椿年 、顧元慶 、徐獻忠、田藝蘅、張源 、許次紓 、屠隆 、屠本畯、 羅廩、 聞龍 、龍膺、徐勃、 陳繼儒 、文震亨、 張大復、 高濂 、周高起、釋超全 、李漁 、杜睿 、冒辟疆 、馮可賓、 查慎行 、袁枚 、乾隆 、汪士慎 、鄭板橋 、施閏章。
現代茶人
吳覺農、柯永濤、王澤農 、陳椽、陳學、庄晚芳 、張天福、 王鎮恆 、詹羅九、 童啟慶、 程啟坤、 姚國坤 、朱自振、劉勤晉、阮浩耕、陳文華、余悅 、滕軍 、蔡榮章、 范增平 、羅慶江、 施兆鵬 、曹席賓、徐金華、吳賾宇(墩台茶人)、王順明、
外國茶人
忠談禪師 、崔致遠 、李奎報 、鄭夢周、 丁若鏞 、金正喜 、崔圭用、 朴權欽、 榮西禪師 、村田珠光、 武野紹鷗、 千利休 、古田織部、 千宗旦、 小崛遠州 、片桐石洲、 井伊賀弼、 隱元禪師、 賣炭翁 、大枝流芳 、上田秋成、 木村蒹葭堂、 賴山陽 、青木木米 、小川可進 、田中鶴翁、 千宗室 、丹下明月 。
Ⅵ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茶文化)
春聯,武術,茶,風箏,剪紙
Ⅶ 我國除了茶文化 酒文化 還有什麼文化
民間文化、傳統文化、歷史文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