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當代大學生如何在意識形態領域弘揚正能量
牢牢掌握意抄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重大要求,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共同思想基礎的堅強保障。文化是大學之魂,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內容。一所高校,校園文化引領整合大學的價值理念,形成基本的校園規范、行為准則和價值認同。只有增強與確保學校文化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話語權,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入學習者、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範踐行者,努力把大學生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何才能掌握意識形態工作在高校的話語權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加強學校文化建設著手。
❷ 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意識形態工作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全球思想文化不斷交流、交融、交鋒;當代中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社會思想意識日益多元、多樣、多變。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對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加強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劃清「四個重大界限」。做好新形勢下的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為此,應正確認識和處理以下三個重要關系。
一元化與多樣性的關系
所謂一元化,是就指導思想而言的;所謂多樣性,是就現實社會中存在多種思想觀念而言的。做好新形勢下的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堅持用一元化的指導思想引領多樣性的社會思潮。
既鞏固思想基礎,又豐富文化內涵。鞏固思想基礎,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豐富文化內涵,就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富有活力。這兩個方面都不可或缺。沒有基本思想共識,社會就會成為一盤散沙;沒有文化多樣性,社會就會成為一潭死水。在當代中國,堅持指導思想一元化和推動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繁榮發展是實現科學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
糾正關於一元化與多樣性的兩種錯誤認識。有人認為,指導思想一元化必定扼殺社會思潮的多樣性。歷史經驗表明,雜亂無序的思想是不利於社會穩定和發展的,社會思潮的多樣性必須以有序化為前提,因而必須有一個核心的指導思想。正是有了一元化指導思想的引導和規范,多樣性社會思潮才能保持正確的方向並得到質的提升。因此,指導思想一元化不僅不會扼殺社會思潮的多樣性,而且有利於多樣性社會思潮的發展和完善。也有人認為,社會思潮的多樣性必然妨礙指導思想一元化。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社會思潮的多樣性是一種正常的狀態。社會思潮多種多樣,有利於促進思想解放,推動理論創新,激發社會活力。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在吸收和借鑒前人思想認識成果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並且始終堅持不斷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來豐富和發展自己。可以說,沒有思想文化的多樣性,一元化的指導思想就失去了源泉和活力。
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在我們國家,各種思想文化不論其內容和形式如何,都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如果離開這一根本價值取向,思想文化就不可能健康發展。在堅持這一根本方向的同時,還必須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允許、鼓勵、支持思想文化工作者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文化的生命力、創造力、吸引力。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原則性與包容性的關系
所謂原則性,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所謂包容性,就是尊重差異,包容和吸納多樣性的社會思想文化。處理好原則性與包容性的關系,要求我們既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錯誤思潮,又堅定不移地鼓勵和支持一切積極有益的探索。
認清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與歪曲、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區別。馬克思主義是客觀反映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發展一般規律和趨勢的科學理論,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並沒有終結真理,而是開辟了認識真理的道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我們應當根據時代的發展和實踐的要求,不斷為馬克思主義增添新的內容,使之始終保持生機和活力。為此,必須堅決反對教條主義,反對那種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個別論斷為依據而拒斥時代發展要求的觀念和做法。與此同時,必須敏銳辨別和堅決反對一切以探索創新的名義歪曲、否定、抹黑馬克思主義的行為。
認清積極探索社會主義道路與否定、偏離社會主義的根本區別。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歷史上嶄新的制度形態,是我們國家的根本制度。是否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是檢驗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試金石。然而,由於不同國家、民族的情況不同,社會主義的表現形態必然存在差異,每個國家都應當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經過艱辛探索,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證明,這條道路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是一條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正確道路。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應當看到,我們在前進的過程中還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因而需要不斷進行新的探索,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這條道路。但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不能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方向不能變。為此,必須堅決抵制和有力批判民主社會主義等打著社會主義旗號、實則否定和偏離科學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的錯誤思潮。
認清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與否定、反對黨的領導的根本區別。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先進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當前,我國改革發展已進入關鍵階段,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不斷涌現。適應這一新形勢的需要,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而絕不能否定和反對黨的領導。在當代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一致的。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的一個根本錯誤就在於割裂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權與社會主義的內在關系,一方面聲稱堅持社會主義,另一方面又鼓吹多黨輪流執政,否定共產黨的領導。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離不開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堅強領導核心。鄧小平同志曾經深刻指出:「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必然四分五裂,一事無成。」一些人打著民主自由的旗號,主張在我國實行多黨制,其實質就是要取消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如果那樣,人民的政權就要喪失,社會主義制度就要被顛覆,國家就要分裂,人民就要遭殃。
「破」與「立」的關系
所謂「破」,就是批駁和反對錯誤思想與腐朽文化;所謂「立」,就是建設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只「破」不「立」或者只「立」不「破」,既不利於一元化指導思想的鞏固,也不利於社會思想文化的繁榮發展。做好新形勢下的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堅持「破」與「立」的有機統一。
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積極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一方面,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大力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用通俗易懂、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使黨的科學理論更好地走進幹部群眾,使幹部群眾進一步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道路和理論體系的認識,進一步堅定對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另一方面,積極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持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主體,以外來健康有益文化為補充,不斷增強我國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時代性,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繁榮發展。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決批駁和反對各種錯誤思想與腐朽文化。激濁才能揚清。只有對錯誤的思想、觀點和社會思潮進行堅決批判,與其從根本上劃清界限,才能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繁榮發展營造良好氛圍,才能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必須看到,錯誤思想與腐朽文化混淆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誤導人們的認知,腐蝕人們的心靈,阻礙社會的健康發展。對於錯誤思想與腐朽文化,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予以批駁和反對。特別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剖析其錯誤本質,明確其實踐危害,引導廣大幹部群眾不斷提高判斷能力,自覺踐行真善美,堅決拒斥假惡丑。
(作者為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院長)
❸ 人民日報刊文談「高校需不需要做好意識形態工作」
9月1日出版的《求是》雜志上,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山大學從不同專角度,就新的歷史條件下如屬何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進行了探討。這一話題卻在網上引起爭論,高校需不需要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這個問題很有辨析的必要。
曾幾何時,「意識形態」在有些人那裡成了「敏感詞」。一說做意識形態工作,就好像是自己本不需要,卻要被強加什麼、灌輸什麼。很多人可能並未意識到,不管是否願意,人總是生活在意識形態之中,總會受到意識形態支配。意識形態是什麼?通俗點說,意識形態就是社會共同的價值認同。要想在一個社會中自如生存發展,怎麼會不需要這種共同價值的濡染呢?
❹ 怎樣做好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重大要求,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共同思想基礎的堅強保障。文化是大學之魂,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內容。一所高校,校園文化引領整合大學的價值理念,形成基本的校園規范、行為准則和價值認同。只有增強與確保學校文化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話語權,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入學習者、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範踐行者,努力把大學生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何才能掌握意識形態工作在高校的話語權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加強學校文化建設著手。
一、弘揚核心價值,創新育人文化
1.認知核心價值,把握抽象與具體的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分為四個方面,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主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基礎。馬克思關於思維的邏輯運動存在兩條相反的道路,第一條是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第二條是抽象的規定在思維行程中導致具體的再現。這兩條道路首尾相接,否定之否定,是人對事物本質的完整認知過程。在高校教學中可以運用案例教學,利用新媒體手段,用事例詮釋核心價值,讓抽象規定還原為感性具體的認知。運用研究式教學,透過現象看本質,「知其所以然」,將感性具體上升到抽象規定,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四個方面融為一個有機整體。
2.認同核心價值,把握理想與現實的統一。首先,教師要尊重大學生的價值選擇,做到包容多樣。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決定價值觀念多樣性、差異性、選擇性和堅持核心價值的先進性、統一性。其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以人為本,學校要尊重師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師生利益訴求和價值願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尊重首創、保障權益、成果共享、幫助貧困和解決就業。第三,價值形成的基礎源於主體需要,不從大學生需求入手進行價值觀說教必然是空中樓閣。教師要抓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價值意識,做到價值自覺,在學生中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著力鑄牢青年大學生的精神支柱。
3.踐行核心價值,把握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於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實踐,指導並服務於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的需要,在推進的建設進程中不斷發展完善。彰顯出植根實踐、指導實踐、發展於實踐的特質,呈現出鮮明的實踐品格。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知行合一」是中國傳統哲學的一個典型命題,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資源。中國古代的哲學家認為,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知行合一」,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鮮明特色,也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實踐論的內在要求。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踐的歷史性與理論的超越性的辯證統一。實踐是人所特有的對象性活動,是人類的存在方式,正是在人類實踐過程中世界被對象化了,成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的統一。
二、利用網路平台,引導主流文化
社會性網路媒體的成熟和自媒體的迅猛發展,對傳統媒體傳播格局產生了巨大沖擊,輿論生態格局也因此發生根本性改變。互聯網已成為一種在現代條件下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成為繼廣播、電視、報紙之後的第四大媒體。當前文化傳播已進入新媒體時代。網路成為各種社會輿論生成的最重要載體,甚至影響著現實社會事件的發展和走向。互聯網應用水平穩步上升,參與性更強。信息網路正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和角落,其影響的深度、廣度和速度都是令人驚嘆的。「帶著體溫的媒體」(手機媒體)、「自媒體」(微博等)和傳統媒體等一起成為輿論生成的力量。網路傳播快捷,方式多樣分散,覆蓋地域廣,且融合了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的特徵,這些因素都增加了引導輿論、傳播主流價值文化的難度。當下的互聯網世界已經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載體和社會輿論的「加速器和放大器」。在這種情況下,提升全媒體傳播下的網路輿論引導能力和網路輿論引導的主動性,就成為學校引導主流文化的重要內容。
新媒體時代的特徵是內容多樣化、參與平等性、主體交互性、信息共享性和潛在風險性。這種新媒體成為了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亞文化」,容易誤導學生的價值取向;沖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果;弱化了教師傳統的主體地位。那麼,如何改變傳統文化產生的消極影響呢?最有效的方法是揚長避短,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利用網路的時效性、便捷性優勢和網路文化的開放性、豐富性等特徵,抵制「亞文化」的消極影響,建立引導校園健康的主流文化。筆者認為主要做好以下四點:一是加大投入。硬體設備捨得更新,軟體開發捨得花錢,網路人才捨得培養。二是全員建網。學校網、院系網、部門網、專題網,教師和學生網頁互聯構成校園網。建網要有責任擔當,要抵制低俗,貼近學校生活和師生。三是引導主流。要做到精英文化大眾化,大眾文化精英化;集中權威,傳播正能量;主導每天,發出最強音。四是加強監管。對學校網路要安排專人負責,加大監督、監控與監管力度。
三、凝練學校資源,提升形象文化
高校形象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又包括校園環境、校道廣場、園區建築、雕塑、校史館、博物館、古籍館、圖書館、藝術館、展覽館、形象識別系統、房屋道路名稱等。精神文化包括校風、教風、學風、班風、作風、校旗、校歌、校徽、校訓等。物質文化要有文化特色,精神文化要有學校個性。這些形象文化凝練的是歷史、是傳統、是特色、是理念、是形象、是自信。這樣由小及大,讓學生真正熱愛學校,尊重文化,尊重我們的民族與國家。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把握高校意識形態主導權的內在要求,我們黨在方針策略上也始終給予了高度重視。創設學校環境文化,凝練學校歷史文化,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把握高校意識形態主導權的著力點,取決於兩者一致的價值訴求,在理論上有著內在機理式的關聯。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引領師生樹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構建和諧、健康、向上的大學校園文化。當代中國的社會環境的影響因素與大學校園文化的特徵結合,共同作用於大學生個體,與當代大學生對待意識形態問題的心理反應特點相互聯結形成一個復雜的合力體,從而產生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
文化是大學之魂,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內容。一所高校,校園文化引領整合大學的價值理念,形成基本的校園規范、行為准則和價值認同。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鑒而豐富。文化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只有增強與確保學校文化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話語權,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入學習者、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範踐行者,努力把大學生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❺ 人民日報:高校需不需要做好意識形態工作
人民日報:高校需不需要做好意識形態工作
2014-09-06 08:43:24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記者
9月1日出版的《求是》雜志上,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山大學從不同角度,就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進行了探討。這一話題卻在網上引起爭論,高校需不需要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這個問題很有辨析的必要。
曾幾何時,「意識形態」在有些人那裡成了「敏感詞」。一說做意識形態工作,就好像是自己本不需要,卻要被強加什麼、灌輸什麼。很多人可能並未意識到,不管是否願意,人總是生活在意識形態之中,總會受到意識形態支配。意識形態是什麼?通俗點說,意識形態就是社會共同的價值認同。要想在一個社會中自如生存發展,怎麼會不需要這種共同價值的濡染呢?
一些人之所以對中國存在偏見,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價值認知有偏差。有的人先入為主,好像中國什麼都不對;有的人迷信外國,總覺得西方什麼都好;有的人崇尚精緻利己,反感主流、躲避崇高。比如,說到食品安全,美國曾有總統因在閱讀時看到毒死的老鼠被一同鏟進香腸攪拌機的句子,而憤怒地把正在吃的香腸「扔出窗外」;講到環境污染,英國泰晤士河也曾一度成為「死河」,但一些人卻把這些現代化進程中難以避免的問題,視為中國的「制度專利」。試想,在這樣的價值觀主導下,怎麼會看清一個真實的中國?
在有些人那裡,讓他們占據高校講台向學生灌輸西方意識形態才是自由,中國的大學加強中國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就是「鉗制自由」。他們總是以西方大學「思想自由」為理據,可真實情況又如何呢?去年3月,美國教育部下屬機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在其網站的兒童專區「每日語錄」一欄,用英文引用了毛澤東關於學習的名言「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結果國家教育統計中心因此受到批評,網站刪除了有關內容,先是改成了「今日無警句」,後又換成林肯的名言。但依然被一些議員斥責「為什麼要引用『共產主義者』的話?」教育部官員趕緊出來宣布暫停了這一欄目,並聲稱正在核查資料庫中的內容。
一個鼓勵學生學習的警句,僅僅因為出自中國領導人,就引發如此軒然大波,從中不難看出美國意識形態情結之濃。他們的意識形態教育可真是「從娃娃抓起」。今年暑期美國上映的電影《少年時代》中,就有小學生上學前唱國歌、背誓詞的場景。那些認為一個國家可以不講意識形態教育的人,真是如網友所說,「不是因為天真,就是別有所圖」。
價值觀決定人的行為取向,青年是價值觀形塑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正確的價值觀不去主導,錯誤的價值觀就會去主導。主流價值觀不去生根,非主流價值觀就會野蠻生長。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學術與思想無禁區,但國民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事實上,在西方,知識和學校從來都不是價值中立的,高等教育和新聞傳播體制被視為「現代意識形態建設和傳播最重要的機制」。今年初,俗稱「美國高考」的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AT)修改大綱,在閱讀題中加入《獨立宣言》、美國憲法等內容,以期用考試系統性地塑造學生的觀念、信仰和意識形態。確如有網友所寫:「看看美國的意識形態教育是如何無孔不入的吧,再討論要不要的問題就真是落後了」。
「世界上只有兩種強大的力量,即刀槍和思想;從長遠看,刀槍總是被思想戰勝的。」拿破崙的這句話,很大程度上道出了人類歷史的一個秘密——忽視了意識形態的力量,很難實現國家的獨立自主和繁榮富強。意識形態工作是面向精神和心靈的工作,需要的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結合青年特點,講好中國故事,讓青年真正懂中國、愛中國,青年一代才會在中國主流價值觀的燭照下自信地「接棒」,堅定地走向未來。
❻ 請就新時代學校如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
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主要是加強主流思想的宣傳教育,我國的主流思想是集體主義價值觀。
❼ 如何認識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
應該說,這些年我們各個高校對意識形態工作是重視的,都做了許多事,也取得了不少成績。高校多年來一直保持穩定,這是很重要的因素。當然,高校和社會是密不可分的,當前社會在意識形態方面存在著太多問題,甚至很突出、很尖銳,高校不可能置身事外。這些年一些高校意識形態問題時有發生,在座的高校幾乎都發生過,有的還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挑戰隨時都在面對。有些是來自社會的挑戰,有些是來自校內的挑戰,在政治信仰方面有些情況並不樂觀。抓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我們高校責任和任務很重。
要進一步深化對意識形態工作的認識。意識形態關系方向、道路、思想、制度。在和平環境,作為執政者,反腐放鬆會鑄成大錯,意識形態失管同樣會鑄成大錯。前蘇聯就是慘痛教訓。回顧分析蘇聯解體,很大程度上是意識形態混亂,造成人們思想混亂,全面否定,最後政權垮台。我們抓意識形態工作一定要看到意識形態在方向、道路、思想、制度上的影響,切實把我們的思想統一到中央、省委的要求上來。要在深化認識中,加強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這應表現在領導責任的落實上。在對重點人、重點事的處置上。我們要求,在處理重點人、重點事上,學校黨政主要領導一定要靠前指揮,積極參與,亮明態度,提出辦法。
抓高校意識形態,重點應做好教師的思想工作,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思想工作。一方面要研究加強改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有的老師講,現在領導會很多,一般教師會很少 ,基本上上完課就走人,在學校接觸到的來自正面的教育太少。即使是很少的集中,也是講業務比較多,很少講思想政治要增加老師的社會實踐。不僅是思政課老師,所有的老師,都應增加社會實踐。多與社會接觸,對國情就會更了解,對老百姓的願望就會更了解,對黨和政府的政策也會更了解,就會切實增強身為教師的社會責任感。中國社會需要團結穩定,需要改革開放,在課堂上該講什麼,不該講什麼,我們應該用社會責任這桿稱多稱稱。
要有效加強對學生的積極引導。在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一定要落到學生。學校最大的責任就是育人,在我們國家的學校就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育人要關注課程,關注課堂。要抓校園文化。潤物無聲,在學校關鍵是在於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最近,宣傳部、教育工委在推高校文化建設,我們要把這件事切實抓好。打造校園文化,應切忌形式主義,應緊緊圍繞著學生老師的學習、工作、生活來進行。
要抓網路。現在的世界,有一個現實世界,有一個網路世界。在生活中,我們許多學生接觸社會,主要靠網路。要引導學生走向社會,參與社會實踐。學生經常參與社會實踐,精神狀態就好,就能夠更腳踏實地。做學生工作,我們還要重視主動回應學生關切。凡是學生關切的事我們都不要忽略。
要嚴格學校管理。現在,我們高校在管理上總體還是失之於軟,失之於松。學校管理一定要進一步加強。尤其是在意識形態上,管理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
❽ 如何搞好高校意識形態領域工作
應該說,這些年我們各個高校對意識形態工作是重視的,都做了許多事,也取得了不少成績。高校多年來一直保持穩定,這是很重要的因素。當然,高校和社會是密不可分的,當前社會在意識形態方面存在著太多問題,甚至很突出、很尖銳,高校不可能置身事外。這些年一些高校意識形態問題時有發生,在座的高校幾乎都發生過,有的還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挑戰隨時都在面對。有些是來自社會的挑戰,有些是來自校內的挑戰,在政治信仰方面有些情況並不樂觀。抓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我們高校責任和任務很重。
要進一步深化對意識形態工作的認識。意識形態關系方向、道路、思想、制度。在和平環境,作為執政者,反腐放鬆會鑄成大錯,意識形態失管同樣會鑄成大錯。前蘇聯就是慘痛教訓。回顧分析蘇聯解體,很大程度上是意識形態混亂,造成人們思想混亂,全面否定,最後政權垮台。我們抓意識形態工作一定要看到意識形態在方向、道路、思想、制度上的影響,切實把我們的思想統一到中央、省委的要求上來。要在深化認識中,加強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這應表現在領導責任的落實上。在對重點人、重點事的處置上。我們要求,在處理重點人、重點事上,學校黨政主要領導一定要靠前指揮,積極參與,亮明態度,提出辦法。
抓高校意識形態,重點應做好教師的思想工作,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思想工作。一方面要研究加強改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有的老師講,現在領導會很多,一般教師會很少 ,基本上上完課就走人,在學校接觸到的來自正面的教育太少。即使是很少的集中,也是講業務比較多,很少講思想政治要增加老師的社會實踐。不僅是思政課老師,所有的老師,都應增加社會實踐。多與社會接觸,對國情就會更了解,對老百姓的願望就會更了解,對黨和的政策也會更了解,就會切實增強身為教師的社會責任感。中國社會需要團結穩定,需要改革開放,在課堂上該講什麼,不該講什麼,我們應該用社會責任這桿稱多稱稱。
要有效加強對學生的積極引導。在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一定要落到學生。學校最大的責任就是育人,在我們國家的學校就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育人要關注課程,關注課堂。要抓校園文化。潤物無聲,在學校關鍵是在於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最近,宣傳部、教育工委在推高校文化建設,我們要把這件事切實抓好。打造校園文化,應切忌形式主義,應緊緊圍繞著學生老師的學習、工作、生活來進行。
要抓網路。現在的世界,有一個現實世界,有一個網路世界。在生活中,我們許多學生接觸社會,主要靠網路。要引導學生走向社會,參與社會實踐。學生經常參與社會實踐,精神狀態就好,就能夠更腳踏實地。做學生工作,我們還要重視主動回應學生關切。凡是學生關切的事我們都不要忽略。
要嚴格學校管理。現在,我們高校在管理上總體還是失之於軟,失之於松。學校管理一定要進一步加強。尤其是在意識形態上,管理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