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宜興的歷史
宜興
目錄·城市概況
·文化教育
·旅遊資源
·今日宜興
城市概況
宜興市是一座擁有2100餘年城建史和7000多年制陶史的名城,素有中國「環保之鄉」、「著名陶都」、「教授之鄉」的美譽。宜興位於太湖西岸,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長三角腹地、滬寧杭三角幾何中心,是江蘇省確定重點發展的三級I類新興中心城市。全市總面積2038.7平方公里,人口105.73萬,下轄21個鎮和1個國家級環保科技工業園。近年來,宜興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005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63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43萬元,財政總收入43億元。綜合實力、基本競爭力分列全國百強縣(市)第22位和第9位。宜興市創模3年,將工作重點放在建材、化工行業結構調整和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上,形成了鮮明的宜興創模工作特色。
宜興已有5000多年歷史。古稱荊邑,春秋時屬吳。周元王四年(前472)屬越。周顯五三十六年(前333)屬楚。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荊邑司會稽郡,次年改荊邑為陽羨縣。西晉懷帝永嘉四年(310),置義興郡。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廢義興郡,改稱義興縣,屬常州。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改為宜興縣。清雍正四年(1726),分為宜興、荊溪二縣。民國元年荊溪撤消,並入宜興縣。1949年6月屬常州專區。1953年1月屬蘇州專區。1956年2月屬鎮江專區。1983年3月起,屬無錫市。1988年1月,撤銷宜興縣,建立宜興市。
2003年,宜興有21個鎮、1個環保科技工業園,95個居委會,430個行政村;總面積20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41萬公頃,山林4萬公頃,總人口1062363人。
文化教育
煮酒論英雄,才子贏天下。英雄輩出的陽羨山水不僅賦予了宜興人忠愛的精神,更給了這里的人們聰慧的靈氣。
「父子兄妹皆教授」,「一門七博士」,耕讀傳家,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從古到今,宜興走出了4位狀元,10位宰相,385名進士,21位兩院院士,60多位大學校長,8000餘位教授副教授,「教授之鄉」名揚天下。
新中國第一次科技大會主席台上就座的10人中,就有4位宜興人。中國高教部部長、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和台灣教育部次長、台灣大學校長虞兆中,出生於小鎮的同一條街……這些神奇的巧合,令世人對這片土地驚嘆不已。
宜興人聰慧的靈氣,更源於敢為天下先,開拓創新的勇氣。在繪畫、科學、社會等眾多領域,無不閃耀著宜興人高舉創新大旗的身影,成為領袖人物和開創者,為中國的進步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旅遊資源
別有洞天的陶都宜興,物產豐富,風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獨特旅遊勝地。
宜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隸屬無錫市,距太湖西64公里,與浙江、安徽兩省接壤,是江蘇省最南邊的一個縣級市;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產大米、毛竹、茶葉、溪蟹和太湖魚蝦,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古稱荊溪,淵遠流長,文物古跡眾多,境內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麗。
宜興紫砂工藝始於北宋,盛於明清,繁榮於當今。集書畫、詩文、篆刻、雕塑於一體,成為獨步世界的藝術品。
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質遺產名錄,雄踞傳統手工技藝首位的,就是宜興紫砂。古往今來的工藝大師和民間藝人薪火相傳,見證著中華文明發展的源泉和永恆的魅力。
中國是茶的故鄉,世界給了宜興一把紫砂壺,並沒有忘記在裡面放一片茶葉。
宜興是江蘇省最大的茶葉產區,地處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生長著被茶聖陸羽稱為「芳香冠世產,可以上供朝廷」的陽羨茶。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宜興陽羨紫筍茶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三國時代以「國山舜茶」稱雄江南,唐朝以「陽羨唐貢茶」名揚天下。
在宜興山區,茶園依山就坡,一望無際,人稱「茶的綠洲」。
在紫砂壺的天地乾坤里,清雅的茶香,滋潤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文脈。
太華山區,是江蘇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積達18萬畝。翠竹連崗接坡,挺拔茂密,層巒疊翠。山風過處,竹影婆娑,綠浪起伏,有「竹海」美稱。
宜興雅稱「洞天世界」,80多個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態,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跡」暨「海內奇觀」善卷洞與張公洞及絢麗多彩氣勢宏偉的靈谷洞名揚天下。
今日宜興
2002年,列為中國六大考古發現之首的宜興駱駝墩遺址的發現,證明了早在 7000年前,宜興就已經成為太湖西部地區的中心部落。宜興從晉朝設置義興郡,作為太湖西線最大的城市,曾歷時千年之久。
今天的宜興,作為江蘇省重點發展的三級一類新興中心城市,名列2005年中國百強縣市競爭力第9位,長三角37個縣級市綜合競爭力第7位,在長三角浪潮的澎湃中,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環保產業科技園,以及省級宜興經濟開發區、省級陶瓷工業園和官林、高塍等5個工業集中區的建立;電線電纜、環保設備、精細化工等八大優勢產業集群的形成;繪就了宜興產業發展的燦爛星空,奠定了騰飛發展的堅實基礎。2006年,宜興市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隨著國際資本產業正向長三角加快轉移,國家對長三角城市群建設的規劃啟動,杭寧城市帶崛起戰略構想的形成,宜興,將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顯示出不可限量的發展前景。
打造富裕宜興、活力宜興、生態宜興、文化宜興、和諧宜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太湖西線第一城的宏偉藍圖已經全面鋪開。一個更加富裕、和諧、秀美的新宜興正在崛起。
宜興,熱切召喚著天下有識之士,共創人生的光榮與夢想!
2. 江蘇宜興有哪些名人
丁俊暉,周處
3. 宜興有哪些名人他們有哪些故事偶有急用!!
徐悲鴻 ,1895--1953,江蘇宜興屺亭橋人。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徐悲鴻出身貧寒,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2年17歲時便在宜興女子初級師范等學校任圖畫教員。1916年入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並自修素描。1917年留學日本學習美術,不久回國,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1919年赴法國留學,1923年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油畫、素描,並游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年起,先後在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英國、德國、蘇聯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抗日戰爭爆發後,在香港、新加坡、印度舉辦義賣畫展,宣傳支援抗日。後重返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現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為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
徐悲鴻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於一爐,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搏的藝術修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後》、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嚮往。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他的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志。
徐悲鴻長期致力於美術教育工作。他發現和團結了眾多的美術界著名人士。他培養的學生中人材輩出,許多已成為著名藝術家,成為中國美術界的中堅骨幹。他對中國美術隊伍的建設和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無與倫比,影響深遠。
1953年9月26日,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按照徐悲鴻的願望,夫人廖靜文女士將他的作品1200餘件,他一生節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餘件,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余件,全部捐獻給國家。次年,徐悲鴻故居被辟為徐悲鴻紀念館,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周恩來總理親自題寫「悲鴻故居」扁額。
潘漢年 (1906—1977),宜興歸徑人。1925年入黨。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機關報《國民軍日報》總編輯。1928年被調到中共中央宣傳部,負責文化界的統戰工作,先後任「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左冀文化總同盟」黨組書記。1933年任中央局宣傳部長。1934年參加長征,任總政治部宣傳部長兼地方工作部長。
1935年起在香港、廣州、武漢、上海等地領導對敵斗爭和統一戰線工作。1949年任上海市委副書記、副市長。1955年因「內奸」問題被逮捕判刑。1977年含冤病逝。
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關於潘漢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復名譽的通知》指出:"他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久經考驗的優秀共產黨員。政治上對黨忠誠,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蔣南翔 (1913——1988),宜興高塍鎮人。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中文系。1933年入黨。曾任清華黨支部書記,領導了「一二。九」學生運動。1936年後長期從事青委領導工作。1949年籌備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1952年任清華大學校長、黨委書記。
1960年至1965年任教育部副部長、高教部副部長、部長,主持起草了《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簡稱「高教60條」)等,為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建立作出了貢獻。「文革」期間被批鬥、下車間勞動。1977年任天津市委書記。1978年任國家科委常務副主任。1979年任教育部長兼黨組書記。1982年任中央黨校第一副校長,1982年9月當選為十二屆中央委員。1985年任中顧委委員。1988年在北京逝世。
4. 宜興有哪些名人
宜興的著名歷史名人有:周處、陳慶之、蔣捷、盧象升、徐溥、周延儒。近現代名人有:徐悲鴻、吳冠中、周培源、顧景舟。
著名歷史人物的簡介:
1、周處,生卒年為236年~297年,是晉朝周處是婦孺皆知的「周處除三害」的主角,是棄惡從善、改過自新、發憤勵志、盡忠報國的典型;所撰《陽羨風土記》是中國最早記述地方習俗和風土民情的著作之一。
2、陳慶之,生卒年為484年~539年,是南北朝時將軍,為一代名將。
3、蔣捷,生卒年為1245年-1301年,是宋末元初詞人,宋末四大家之一。
4、盧象升,生卒年為1600年~1639年,是明代末著名抗清將領。
5、徐溥,生卒年為1428年~1499年,是入閣為相12年,政績卓著,為一代賢相。
6、周延儒,生卒年為1593年~1644年,是1613年(明萬曆四十一年)連中兩元(會元、狀元),後二度為相。
近現代人物的簡介:
1、徐悲鴻,生卒年為1895年~1953年,是當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2、吳冠中,生卒年為1919年~2010年,是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
3、周培源,生卒年為1902年~1993年,是著名流體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4、顧景舟,生卒年為1915年~1996年,宜興紫砂名藝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被海內外譽為「壺藝泰斗」。
(4)宜興歷史上有哪些狀元擴展閱讀:
1、宜興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古代曾出進士548人,其中狀元4人、榜眼5人、探花1人;任宰相(或相當職務)的10人。
2、現代更是人文薈萃。宜興被譽為「教授之鄉」,有宜興籍大學校長100多位。其中,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著名物理學家、北京大學原校長周培源,有被稱為「一街雙星」的原高教部部長、清華大學原校長蔣南翔和台灣大學原校長虞兆中,有被譽為「雙子星座」的孿生兄弟——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天津大學原校長史紹熙(原名史紹華)和著名教育家史紹熙。
5. 江蘇在歷史上出過多少狀元具體是誰
江蘇在歷史上歷朝歷代中狀元總共有六十人。
張損之,江蘇人,隋朝狀元。
歸仁澤,江蘇吳縣人,874年(唐懿宗咸通十五年)狀元。
陸 扆,江蘇蘇州人,886年(唐僖宗光啟二年)狀元。進士9人。拜相,封吳郡公。後被朱全忠貶為濮州。
歸 黯,江蘇吳縣人,892年(唐昭宗景福元年)狀元。
蘇 檢,江蘇武功人,894年(唐昭宗乾寧元年)狀元。進士韋庄等28人。拜工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後為崔允、朱全忠所害,遭流放環州,隨之被賜死。
歸 佾,江蘇蘇州人,901年(唐昭宗光化四年即天復元年)狀元。進士26人。
歸 系,江蘇蘇州人,905年(唐哀帝天佑二年)狀元。進士23人。
盧 郢,江蘇南京人,966年(十國南唐後主保大元年)狀元。充任後主近侍。 入宋後,任全州知州。
呂 溱,江蘇楊州人,1038年(宋仁宗寶元元年)狀元。進士310人。通判亳州。值集賢院,同修起居注。知池州,江寧府,復集賢院學士,加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改樞密直學士,提舉醴泉觀後,病逝於任。追贈禮部侍郎。
李 易,江蘇揚州人,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狀元。進士554人。授左宣義郎。
邵世矩,江蘇徐州人,偽齊劉豫(1130-1137)年間狀元。
施 盤,江蘇吳縣人,1439年(明英宗正統四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吳 寬,江蘇蘇州人,1472年(明憲宗成化八年)狀元。累官至禮部尚書。
毛 澄,江蘇崑山人,1493年(明孝宗弘治六年)狀元。
朱希周,江蘇崑山人,1496年(明孝宗弘治九年)狀元。
顧鼎臣,江蘇崑山人,1505年(明孝宗弘治十八年)狀元。
李春芳,江蘇興化人,1547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狀元。
丁士美,江蘇淮陰人,1559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狀元。
申時行,江蘇蘇州人,1562年(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狀元。
孫繼皋,江蘇無錫人,1574年(明神宗萬曆二年)狀元。
焦 竑,江蘇江寧人,1589年(明神宗萬曆十七年)狀元。
周延儒,江蘇宜興人,1613年(明神宗萬曆四十一年)狀元。
文震孟,江蘇蘇州人,1622年(明熹宗天啟二年)狀元。
陳於泰,江蘇宜興人,1631年(明思宗崇禎四年)狀元。
楊廷鑒,江蘇武進人,1643年(明思宗崇禎十六年)狀元。
呂 宮,江蘇武進人,1647年(清順治四年)狀元,授秘書院修撰。後為弘文院大學士,官至一品。加授太子太保。不久,歸家養病。
鄒忠倚,江蘇無錫人,1652年(清順治九年)漢榜狀元,授秘書院修撰。清朝第一個"補考狀元"。因該科效元朝制,分設漢滿兩榜,故為漢榜狀元。登第兩年後病重,不久去世。
孫承恩,江蘇常熟人,1658年(清順治十五年)狀元。 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
徐元文,江蘇崑山人,1659年(清順治十六年)狀元。 授翰林院修撰。
馬世俊,江蘇溧陽人,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因去世早,僅仕至侍讀學士。
繆 彤,江蘇吳縣人,1667年(清康熙六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任侍講學士。後以家喪回歸故里,以教書為業,創辦"三畏書院"。
韓 菼,江蘇蘇州人,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講起居注官。官至禮部尚書、經筵講官。後卒於任上。
彭定求,江蘇蘇州人,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國子監司業、纂修兩朝聖訓,晉升翰林院侍講。不久,便託病辭職,回歸故里,潛心學問。
歸允肅,江蘇常熟人,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講官。歷任中允、侍讀、侍講學士,官至少詹事。曾典試順天鄉試。
陸肯堂,江蘇蘇州人,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讀學士。
胡任與,江蘇南京人,1694年(清康熙三十三年)狀元。
李 蟠,江蘇徐州人,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狀元。
汪 繹,江蘇常熟人,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狀元。
王式丹,江蘇寶應人,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狀元。
王雲錦,江蘇無錫人,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狀元。
趙熊詔,江蘇武進人,1709年( 清康熙四十八年)狀元。
王世琛,江蘇蘇州人,1712年(清康熙五十一年)狀元。
徐陶璋,江蘇蘇州人,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狀元。
汪應銓,江蘇常熟人,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官至左春坊贊善。後謝職離京,返歸故鄉。
於 振,江蘇金壇人 ,1723年(清雍正元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入值南書房。曾任河南鄉試主考官、湖廣學政。後因事遭貶,降為行人司司副。
彭啟豐,江蘇蘇州人,1727年(清雍正五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充南書房行走。累遷至右中允。
陳 倓,江蘇儀徵人,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
於敏中,江蘇金壇人,1737年(清乾隆二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兵部、刑部侍郎、戶部尚書,內閣學士,軍機大臣,官至協辦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封為太子太保。
生前把持朝政,交結內侍,廣收賄賂,貪污資財,死後敗露,撤祠祀、奪世職。
錢維城,江蘇常州人,1745年(清乾隆十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右中允,入值南書房,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內閣學士,禮、工、刑部侍郎。
秦大士,江蘇江寧人,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
庄培因,江蘇武進人,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病死於任上。
畢 沅,江蘇太倉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累任陝西布政使、陝西巡撫、河南巡撫、湖廣總督、山東巡撫、湖廣總督。
張書勛,江蘇吳縣人,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狀元。任順天鄉試考官、會試同考官、會試同考官。後官至右中允,入值上書房。
陳初哲,江蘇吳縣人,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錢 棨,江蘇蘇州人,1781年(清乾隆四十六年)狀元。
胡長齡,江蘇南通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狀元。
石韞玉,江蘇吳縣人,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狀元。
潘世恩,江蘇吳縣人,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狀元。
顧 皋,江蘇無錫人,1801年(清嘉慶六年)狀元。
吳廷琛,江蘇吳縣人,1802年(清嘉慶七年)狀元。
吳信中,祖籍安徽休寧人,寄籍江蘇吳縣, 1808年(清嘉慶十三年)狀元。
吳鍾駿,江蘇吳縣人,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恩科狀元。
李承霖,江蘇丹徒人,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狀元。
陸增祥,江蘇太倉人,1849年(清道光三十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
翁同龢,江蘇常熟人,1856年(清咸豐六年)狀元。歷任陝甘學政、內閣學士、工部、刑部尚書、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是同治、光緒兩朝皇帝的老師。 歷代狀元中,對中國政治局勢起過重大影響和作用。
翁曾源,江蘇常熟人,1863年(清同治二年)狀元。
洪 鈞,江蘇吳縣人,1868年(清同治七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湖北學政。歷代狀元中,唯一出使過東歐國家的外交使臣。他於光緒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奧諸國,任外交使臣三年。
陸潤庠,江蘇吳縣人,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
黃思永,江蘇江寧人,1880年(清光緒六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曾任會試同考官,後累遷,官至侍讀學士。
張 謇,江蘇南通人,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歷代狀元中,最早開始從事實業活動並取得巨大成就。及第後次年(1895 年) 即從事實業活動,先後辦起數十個企業及大批社會事業,影響遍及全國,被譽為「中國之大教育家、大實業家」。
傅善祥,江蘇南京人,1853年(太平天國三年)女試狀元。亦為癸好(丑)東試狀元。任東王府東殿女簿書,仕至丞相。 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
(5)宜興歷史上有哪些狀元擴展閱讀
狀元制度的由來。
唐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因稱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從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以來,從中經歷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緒31年(1905年)廢除,歷經近1300年。
在「學而優則仕」的年代,封建社會的文人都把考狀元作為躋身仕途的唯一途徑。「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勵多少學子卧薪嘗膽、懸梁刺股、死鑽八股、勇跳龍門。中狀元者號為「大魁天下」,為科名中最高榮譽。
因其為殿試第一甲第一名,亦別稱殿元。又因居三鼎甲之首,亦別稱鼎元。但古時的狀元也不是全部是殿試第一名。唐鄭谷及第後,作《宿平康里》詩「好是五更殘酒醒,耳邊聞喚狀元聲。」但是鄭谷當年是第八名,而不是第一。
五代時南漢《十國春秋》雲「劉龑(yǎn)定例,作狀元者,必先受宮刑。故羅履先《南漢宮詞》曰:「莫怪宮人誇對食,尚衣多半狀元郎。」
6. 古代宜興四位狀元的生活歷程
11111111
7. 宜興有哪些名人
1、周延儒(1593年—1643年),字玉繩,號挹齋,明代宜興人(今宜興宜城鎮人)專。明朝大臣,崇禎屬帝朱由檢在位時任內閣首輔。
2、徐悲鴻(1895-1953年),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
3、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小鳥天堂》《黃山松》《魯迅的故鄉》等。個人文集有《吳冠中談藝集》《吳冠中散文選》《美醜緣》等十餘種 。
4、朱啟禎(1927.12.19~2014.04.23),江蘇宜興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原副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前駐美國大使,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5、蔣南翔(1913.9.7-1988.5.3),江蘇宜興人,馬克思主義教育家、中國青年運動的著名領導者、中共中央黨校第一副校長、中共中央整黨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 。
8. 江蘇在歷史上出過多少狀元詳細的介紹一些都有誰
江蘇在歷史上歷朝歷代中狀元總共有六十人。
張損之,江蘇人,隋朝狀元。
歸仁澤,江蘇吳縣人,874年(唐懿宗咸通十五年)狀元。
陸 扆,江蘇蘇州人,886年(唐僖宗光啟二年)狀元。進士9人。拜相,封吳郡公。後被朱全忠貶為濮州。
歸 黯,江蘇吳縣人,892年(唐昭宗景福元年)狀元。
蘇 檢,江蘇武功人,894年(唐昭宗乾寧元年)狀元。進士韋庄等28人。拜工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後為崔允、朱全忠所害,遭流放環州,隨之被賜死。
歸 佾,江蘇蘇州人,901年(唐昭宗光化四年即天復元年)狀元。進士26人。
歸 系,江蘇蘇州人,905年(唐哀帝天佑二年)狀元。進士23人。
盧 郢,江蘇南京人,966年(十國南唐後主保大元年)狀元。充任後主近侍。 入宋後,任全州知州。
呂 溱,江蘇楊州人,1038年(宋仁宗寶元元年)狀元。進士310人。通判亳州。值集賢院,同修起居注。知池州,江寧府,復集賢院學士,加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改樞密直學士,提舉醴泉觀後,病逝於任。追贈禮部侍郎。
李 易,江蘇揚州人,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狀元。進士554人。授左宣義郎。
邵世矩,江蘇徐州人,偽齊劉豫(1130-1137)年間狀元。
施 盤,江蘇吳縣人,1439年(明英宗正統四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吳 寬,江蘇蘇州人,1472年(明憲宗成化八年)狀元。累官至禮部尚書。
毛 澄,江蘇崑山人,1493年(明孝宗弘治六年)狀元。
朱希周,江蘇崑山人,1496年(明孝宗弘治九年)狀元。
顧鼎臣,江蘇崑山人,1505年(明孝宗弘治十八年)狀元。
李春芳,江蘇興化人,1547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狀元。
丁士美,江蘇淮陰人,1559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狀元。
申時行,江蘇蘇州人,1562年(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狀元。
孫繼皋,江蘇無錫人,1574年(明神宗萬曆二年)狀元。
焦 竑,江蘇江寧人,1589年(明神宗萬曆十七年)狀元。
周延儒,江蘇宜興人,1613年(明神宗萬曆四十一年)狀元。
文震孟,江蘇蘇州人,1622年(明熹宗天啟二年)狀元。
陳於泰,江蘇宜興人,1631年(明思宗崇禎四年)狀元。
楊廷鑒,江蘇武進人,1643年(明思宗崇禎十六年)狀元。
呂 宮,江蘇武進人,1647年(清順治四年)狀元,授秘書院修撰。後為弘文院大學士,官至一品。加授太子太保。不久,歸家養病。
鄒忠倚,江蘇無錫人,1652年(清順治九年)漢榜狀元,授秘書院修撰。清朝第一個"補考狀元"。因該科效元朝制,分設漢滿兩榜,故為漢榜狀元。登第兩年後病重,不久去世。
孫承恩,江蘇常熟人,1658年(清順治十五年)狀元。 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
徐元文,江蘇崑山人,1659年(清順治十六年)狀元。 授翰林院修撰。
馬世俊,江蘇溧陽人,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因去世早,僅仕至侍讀學士。
繆 彤,江蘇吳縣人,1667年(清康熙六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任侍講學士。後以家喪回歸故里,以教書為業,創辦"三畏書院"。
韓 菼,江蘇蘇州人,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講起居注官。官至禮部尚書、經筵講官。後卒於任上。
彭定求,江蘇蘇州人,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國子監司業、纂修兩朝聖訓,晉升翰林院侍講。不久,便託病辭職,回歸故里,潛心學問。
歸允肅,江蘇常熟人,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講官。歷任中允、侍讀、侍講學士,官至少詹事。曾典試順天鄉試。
陸肯堂,江蘇蘇州人,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讀學士。
胡任與,江蘇南京人,1694年(清康熙三十三年)狀元。
李 蟠,江蘇徐州人,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狀元。
汪 繹,江蘇常熟人,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狀元。
王式丹,江蘇寶應人,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狀元。
王雲錦,江蘇無錫人,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狀元。
趙熊詔,江蘇武進人,1709年( 清康熙四十八年)狀元。
王世琛,江蘇蘇州人,1712年(清康熙五十一年)狀元。
徐陶璋,江蘇蘇州人,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狀元。
汪應銓,江蘇常熟人,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官至左春坊贊善。後謝職離京,返歸故鄉。
於 振,江蘇金壇人 ,1723年(清雍正元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入值南書房。曾任河南鄉試主考官、湖廣學政。後因事遭貶,降為行人司司副。
彭啟豐,江蘇蘇州人,1727年(清雍正五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充南書房行走。累遷至右中允。
陳 倓,江蘇儀徵人,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
於敏中,江蘇金壇人,1737年(清乾隆二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兵部、刑部侍郎、戶部尚書,內閣學士,軍機大臣,官至協辦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封為太子太保。
生前把持朝政,交結內侍,廣收賄賂,貪污資財,死後敗露,撤祠祀、奪世職。
錢維城,江蘇常州人,1745年(清乾隆十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右中允,入值南書房,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內閣學士,禮、工、刑部侍郎。
秦大士,江蘇江寧人,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
庄培因,江蘇武進人,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病死於任上。
畢 沅,江蘇太倉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累任陝西布政使、陝西巡撫、河南巡撫、湖廣總督、山東巡撫、湖廣總督。
張書勛,江蘇吳縣人,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狀元。任順天鄉試考官、會試同考官、會試同考官。後官至右中允,入值上書房。
陳初哲,江蘇吳縣人,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錢 棨,江蘇蘇州人,1781年(清乾隆四十六年)狀元。
胡長齡,江蘇南通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狀元。
石韞玉,江蘇吳縣人,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狀元。
潘世恩,江蘇吳縣人,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狀元。
顧 皋,江蘇無錫人,1801年(清嘉慶六年)狀元。
吳廷琛,江蘇吳縣人,1802年(清嘉慶七年)狀元。
吳信中,祖籍安徽休寧人,寄籍江蘇吳縣, 1808年(清嘉慶十三年)狀元。
吳鍾駿,江蘇吳縣人,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恩科狀元。
李承霖,江蘇丹徒人,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狀元。
陸增祥,江蘇太倉人,1849年(清道光三十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
翁同龢,江蘇常熟人,1856年(清咸豐六年)狀元。歷任陝甘學政、內閣學士、工部、刑部尚書、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是同治、光緒兩朝皇帝的老師。 歷代狀元中,對中國政治局勢起過重大影響和作用。
翁曾源,江蘇常熟人,1863年(清同治二年)狀元。
洪 鈞,江蘇吳縣人,1868年(清同治七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湖北學政。歷代狀元中,唯一出使過東歐國家的外交使臣。他於光緒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奧諸國,任外交使臣三年。
陸潤庠,江蘇吳縣人,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
黃思永,江蘇江寧人,1880年(清光緒六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曾任會試同考官,後累遷,官至侍讀學士。
張 謇,江蘇南通人,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歷代狀元中,最早開始從事實業活動並取得巨大成就。及第後次年(1895 年) 即從事實業活動,先後辦起數十個企業及大批社會事業,影響遍及全國,被譽為「中國之大教育家、大實業家」。
傅善祥,江蘇南京人,1853年(太平天國三年)女試狀元。亦為癸好(丑)東試狀元。任東王府東殿女簿書,仕至丞相。 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
9. 宜興縣從明朝到清朝一共有多少進士
宜興歷史上一共出過4位狀元,十位宰相,548位進士,明清時期出過多少我也不清楚,但內絕對不止樓上說的兩個,容因為明清僅武進士、博學鴻詞科進士、通榜進士就有十幾個,而且我能報出名字的也不止兩個,有萬士和、萬士亨、盧象升、盧象觀、吳炳、堵允錫等等。
10. 宜興的歷史簡介
在宜興湖洑鎮靈谷洞發現的古人類化石表明,早在一萬年前,就有宜興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生活。7000年前左右,宜興地區原始農業和手工業已發展到一定水平,並創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駱駝墩類型文化」。
5000年前,以制玉和原始宗教為特徵的良渚文化在本地獲得了較大發展。商代時期,以幾何印紋陶和原始青瓷為代表的「廣富林文化」在此流傳。
西周時代至春秋末期,宜興屬吳國。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出兵滅吳,宜興改屬越國,周顯王三十年(公元前355年),楚國興兵滅越,宜興改屬楚國。
秦統一中國後推廣郡縣制,公元前221年,宜興正式立縣,定名為陽羨縣。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陽羨縣令尹靈常因功於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被封為陽羨侯,陽羨縣改稱為陽羨侯國,至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復稱陽羨縣。東漢漢順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陽羨縣城一度南遷荊南山下(今銅官山風景區附近)。
三國·吳赤烏六年(公元243年)在荊溪河(今蛟河)畔重建陽羨縣城,從此奠定了後來宜興縣城的空間位臵和發展格局。
西晉惠帝永興元年(公元304年),陽羨人周玘(周處之子)三興「義兵」,平定叛亂,因功封威武將軍、吳興太守、烏程侯,朝廷又特為之設「義興郡」,郡治在原陽羨縣城,下轄義鄉、國山、臨津、陽羨、平陵、永世六縣。
到南朝劉宋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又增臵綏安縣歸義興郡管轄,至此,宜興達到了歷史上行政管轄范圍最為廣大的時期,地跨約包括今常州、無錫、湖州、宣城等地的部分地區。
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撤義興郡,將陽羨、國山、臨津三縣合並為義興縣,屬常州。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義興縣被分臵為陽羨、臨津二縣,並在此臵鵝州,縣城改為州府,至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鵝州又改稱南興州,次年撤州復稱義興縣。
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因避太宗名諱,改義興縣為宜興縣,屬常州。南宋恭帝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宜興一度改稱南興軍。
元代,宜興縣幾度改設州府,直至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復改宜興縣。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析宜興縣為宜興、荊溪二縣。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兩縣重新合並為宜興縣。
1949年4月,宜興縣屬華東軍政委員會蘇南行政公署政區。1949年6月至1953年1月屬常州專區,1953年1月至1956年2月屬蘇州專區,1956年2月至1983年3月屬鎮江專區(1967年3月改稱鎮江地區)。
1983年起屬於無錫市。
1988年1月9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撤銷宜興縣,設宜興市(縣級市)。
(10)宜興歷史上有哪些狀元擴展閱讀
旅遊資源
別有洞天的陶都宜興,物產豐富,風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獨特旅遊勝地。
宜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隸屬無錫市,距太湖西64公里,與浙江、安徽兩省接壤,是江蘇省最南邊的一個縣級市;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產大米、毛竹、茶葉、溪蟹和太湖魚蝦,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
古稱荊溪,淵遠流長,文物古跡眾多,境內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麗。宜興紫砂工藝始於北宋,盛於明清,繁榮於當今。集書畫、詩文、篆刻、雕塑於一體,成為獨步世界的藝術品。
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質遺產名錄,雄踞傳統手工技藝首位的,就是宜興紫砂。古往今來的工藝大師和民間藝人薪火相傳,見證著中華文明發展的源泉和永恆的魅力。中國是茶的故鄉,世界給了宜興一把紫砂壺,並沒有忘記在裡面放一片茶葉。
宜興是江蘇省最大的茶葉產區,地處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生長著被茶聖陸羽稱為「芳香冠世產,可以上供朝廷」的陽羨茶。
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宜興陽羨紫筍茶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三國時代以「國山舜茶」稱雄江南,唐朝以「陽羨唐貢茶」名揚天下。
在宜興山區,茶園依山就坡,一望無際,人稱「茶的綠洲」。在紫砂壺的天地乾坤里,清雅的茶香,滋潤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文脈。
太華山區,是江蘇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積達18萬畝。翠竹連崗接坡,挺拔茂密,層巒疊翠。山風過處,竹影婆娑,綠浪起伏,有「竹海」美稱。
宜興雅稱「洞天世界」,80多個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態,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跡」暨「海內奇觀」善卷洞與張公洞及絢麗多彩氣勢宏偉的靈谷洞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