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契丹是現在的哪裡 契丹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契丹是大體位置在今天的遼寧、吉林和內蒙古三省相鄰的西部地區。
契丹人是中國古代北方地區的一個游牧民族。「契丹」這個名字最早出現於公元554年編寫的《魏書》。當時的契丹只不過是從鮮卑眾多部落中分裂出來的一個小部落。
在經過幾百年的艱難發展後,直到唐朝末期,契丹才從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轉變成為北方草原的新一代霸主。之後,在契丹傳奇領袖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下,契丹人在中國北方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政權——遼國(也稱「遼朝」)。
(1)歷史的契丹是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遼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 )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零九年。
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公元916年始建年號,建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
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今河南開封),耶律德光於汴京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遼」,改年號為「大同」[5-8]。983年復更名「大契丹」。1007年遼聖宗遷都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復國號「遼」。公元1125年被金國所滅。
契丹的歷史
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里,契丹人作為一個比較弱小的部落聯盟,先後隸屬於北魏、突厥、唐朝、回鶻等勢力。在唐朝時期,契丹人首領窟哥被任命為第一任松漠都督。松漠都督府管轄的區域為今天的赤峰、通遼一帶,位置跟契丹人的傳統發源地相吻合。
到了唐朝末年,北方的回鶻滅亡,南方的唐朝又陷入了內亂,這為契丹人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這一時期,契丹人迅速征服了奚、室韋等部落,牢牢地控制住了長城以外的廣袤地區。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被推舉為契丹可汗。在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下,契丹迅速發展壯大,不斷開疆拓土。由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在全盛時期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
由於契丹人的疆域橫跨了整個中國北方,隔斷了中國與中亞、西亞的直接聯系,因此西方許多人誤以為在這一時期,契丹人統治了整個中國。即便到了今天,在斯拉夫語世界中還用Kitaia、Cathaia、Cathay等稱呼來稱中國,而這幾個詞翻譯過來的意思其實就是「契丹」。
公元1125年,遼國被金國所滅。遼國貴族耶律大石率契丹余部西逃,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東部一帶,建立了西遼政權。到了十三世紀,蒙古人迅速崛起,並於公元1218年攻滅了西遼。
此後,又有少部分契丹人在西遼貴族八剌黑的帶領下,在今伊朗南部臨近波斯灣的克爾曼地區建立了起兒漫王朝,史稱「後西遼」,這也是契丹人在歷史上建立的最後一個政權,於1306年被伊爾汗國所兼並。
因此,當年隨耶律大石西逃的契丹人後裔最後都融合於蒙古、中亞的眾多民族之中了。而那些沒有出逃的契丹人則成為了金國的臣民,他們中的大部分依然留在故地,即今天的內蒙古赤峰市、通遼市和遼寧、吉林一帶。
後來蒙古攻滅金國和南宋,許多契丹人紛紛加入到了蒙古軍隊中,隨軍征戰各地,其中有不少契丹人被安排留在被征服地區駐防,因此就在這些地方定居了下來。到了元朝時期,元朝統治者將北方的契丹人劃歸為金人,將南方的契丹人劃歸為宋人,所以契丹這個民族就逐漸從歷史舞台上消失了。
『貳』 古代的契丹是現在的那裡
契丹族已經消失,現在的達斡爾族和契丹族淵源很深,把契丹人視為祖先,詳情請看下文:
在新版《天龍八部》電視劇中,胡軍扮演的蕭峰高大勇武,留著落拓不羈的長發,雙目炯炯,胸口刺青狼頭圖案,為人光明磊落,慷慨豪邁,其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讓人對古老的契丹族和遼國生出無限的好奇。在楊家將鎮邊抗遼的民間傳說里,契丹人剽悍勇猛,好戰兇狠,中原王朝不堪其擾。
歷史上真實的契丹人到底是何等模樣?曾在中華文明史上煊赫一時的大遼國經歷了怎樣的盛衰歷程?這個創造燦爛文明的游牧民族,在王朝鼎革動盪的旋渦中,最終又流向何處?
2003年11月24日,幾張貌似普通的電腦合成圖吸引了全國公眾關注的目光。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根據內蒙古吐爾基山遼墓出土的契丹女貴族的顱骨,利用電腦三維技術,成功復原了她的顱像,並展示了逼真的復原像效果圖,一度沉寂的契丹歷史民族研究再獲重大突破。透過閃動的屏幕,一位面容鮮活、服飾精美的契丹女子從遙遠的歷史深處向我們款款走來……契丹族建立大遼帝國統治北方二百一十年
契丹原是先秦時期古老民族東胡的一支,居住在遼河上游的潢水流域。「契丹」一詞源自本民族自稱,含義一直眾說紛紜,有「鑌鐵」、「刀劍」、「寒冷」等數種說法。
隋以前契丹各部一直以游牧為生,隋唐之際,契丹人組建了比較穩定的大賀氏八部聯盟,有兵員4.3萬人,總人口達到20餘萬。唐朝開元年間,契丹遣使入朝,玄宗封契丹首領李失活為松漠郡王。此後契丹勢力迅速崛起,在同室韋、烏古等少數民族的戰爭中不斷獲勝。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正式建國稱帝,國號即是契丹。契丹國在太宗大同元年(公元947年)改國號為遼,從此統治我國白溝河(在今河北北部)以北的廣袤土地長達210年。
遼朝廣闊領土上既有契丹等游牧和漁獵民族,也有漢人和渤海人。遼朝統治者實行「一國兩制」,設立北南面官,南面官仿照唐代制度,管理漢人州縣。北面官則按照游牧民族的習俗治理契丹和奚族人口。契丹建國後還創制了「大」、「小」兩種契丹文字,不斷吸收漢文化的先進因素。遼朝歷代帝王皆通漢文,契丹貴族中也涌現出一大批文學家、詩人和畫家。
公元1125年,遼朝滅亡。此前一年,遼朝宗室耶律大石帶領部分契丹人北走。公元1134年,輾轉遷移到中亞的耶律大石帶領部分契丹人重建遼政權,史稱西遼,逐漸淡出中華各族,融合為中亞各族的一部分。遼滅後,一部分契丹人融入蒙古、高麗等少數民族,其餘則進入河北和山西,本民族的特點漸漸褪盡。蒙古滅金時,他們和女真人一起被蒙古統治者視作漢人。契丹作為一個完整的民族在元代已不復存在。DNA測序證明達斡爾人、雲南「本人」是契丹後裔
契丹族的消失讓許多學者困惑,難道他們沒有直系後裔繁衍至今嗎?一直將契丹人視為祖先的達斡爾人和雲南「本人」果真是他們的嫡系子孫嗎?帶者種種疑惑,記者專程采訪了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劉鳳翥先生,在劉老師的娓娓敘述中,歷史迷霧逐漸散開……
達斡爾族是我國北方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達斡爾,本意為「耕耘者」,最早見於元末明初的文獻中。乾隆年間,清廷修《欽定三史國語解》時就提出,在《遼史》中出現的「大賀氏」就是達斡爾人的祖先。在現代達斡爾語中,雖然許多詞彙出自蒙語和滿語,但有些詞彙卻為其所獨有。達斡爾人稱鐵為「曷數」,這與《遼史》中契丹人對鐵的稱謂驚人的一致。
而生活在滇西的阿、莽、蔣三姓十餘萬「本人」,雖散居保山、大理等地,分屬漢、彝、布朗、佤等民族,卻都自稱是契丹後裔。保山市有諸多遺跡保存著契丹族的歷史記憶,下屬的施甸縣木瓜榔村蔣氏祠堂的門楹上刻著這樣一副對聯:「耶律庭前千樹綠,莽蔣祠內一堂春」。「耶律」恰恰是遼代契丹族第一大姓。在昌寧縣本人墓地里發現的一塊石刻記載墓主:「原籍乃遼東人氏,後遭逢變遷,保機後裔四散奔走,……移民滇西順寧而覓其食。」
上世紀90年代初,著名蒙古族研究專家陳乃雄先生曾親臨保山,詳細考察了當地家譜、地方誌和傳說,並將326個「本人」的語詞與多民族詞語進行比較,發現其中100多個屬於阿爾泰語系,驗證了「本人」語言與達斡爾族語言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聯系。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新興的分子考古學為最終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切實有效的幫助。分子考古通過提取古代各種生物的DNA,並將其測序結果進行比較研究,可找出其內在的遺傳聯系,結論具有較高的科學性。社科院民族學研究所劉鳳翥、陳智超研究員和中國醫學科學院楊煥明、劉春芸教授等專家合作進行「分子考古學」課題研究時,將契丹人後裔的研究列為重要內容。課題組先從達斡爾、鄂溫克、蒙古和漢族等人群中收集血樣,然後南下雲南保山,從「本人」中提取100份血樣,又取道四川樂山,從正在那裡展出的內蒙古耶律羽家族墓中出土的契丹女屍上提取了小塊標本。課題組完成對契丹遺骨、達斡爾人、蒙古人、鄂倫春人、漢人和雲南「本人」的DNA測序後,進行了嚴格的比較檢測,最終得出結論,在達斡爾、鄂溫克、蒙古族和漢人群體中,達斡爾人與契丹人擁有最近的遺傳關系,而雲南保山施甸的「本人」與達斡爾人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均為契丹人的後裔。追隨女真蒙古四處征戰契丹後裔流散至全國各地
金滅遼後,許多契丹人被女真人派到北部邊疆,修築抵禦蒙古進攻的防禦工事「金界濠」,隨後就駐防在那裡。金滅後,部分駐防的契丹人在戰亂中向北遷移,保持了相對大而完整的族群,這一部分契丹人就是如今達斡爾人的祖先。而雲南「本人」源自元代被蒙古人派遣到雲南征戰的契丹族人的後裔。遼亡後,一部分契丹人在遼皇室耶律禿花的統領下歸附了成吉思汗。公元1254年,其孫耶律忙古代隨忽必烈滅大理,並受命率部留守雲南。《明史·雲南土司二》中記載的施甸長官司阿蘇魯,鳳溪長官司阿鳳即是忙古代的第三代孫,阿蘇魯也被當代「本人」視作祖先。經過740多年的歷史滄桑,如今契丹後裔在滇西不下15萬人。在繁衍過程中他們和當地民族不斷通婚,所以同達斡爾人相比,「本人」同契丹人的親緣關系要稍遠。
參考資料:《北京科技報》試刊第二期
『叄』 歷史上的遼國契丹族是現在的哪個民族
歷史上的來遼國契丹族是現在的源牧民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統一的大賀氏聯盟。唐太宗以後,唐置松漠都督府,賜姓李。
大賀氏聯盟瓦解後,契丹人又建立了遙輦氏部落聯盟,依附於後突厥汗國。天寶四年(745年),後突厥為回紇所滅,此後百年間,契丹人一直為回紇所統治。
唐末,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於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冊元年(916年)稱帝,國號契丹。大同元年(947年)遼太宗改國號為遼,統和二年(984年)又改稱大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復號遼。
(3)歷史的契丹是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蒙元時期,元朝為統一中國,開疆辟壤,動員契丹兵馬參加滅金、滅南宋的戰爭。契丹人也對女真亡其國十分不滿,遂積極參戰,而且屢建戰功。從地域來看,蒙元時期的契丹人主要部分仍分布在故地,即今內蒙古的赤峰市、通遼市和遼寧、吉林一帶。
但隨著蒙古人破西夏、滅金、降高麗、平大理、亡宋、西征等戰爭的進行,部分契丹人被征調出征,離開了上述地區,開始遍布整個中國,甚至遠至朝鮮、中亞和西亞地區,他們有的被安排在各地駐防,有的留在當地做官並定居下來。
『肆』 歷史上面的遼,宋,西夏,契丹分別是現在哪些地方
西夏: 西夏是黨項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統治范圍大致在今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內蒙古以及陝西的部分地區,其疆域方圓數千里,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界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員遼闊。
契丹: 中古出現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民族,亦指這個民族所建立的政權。自北魏開始,契丹族就開始在阜新活動,至唐末強大,五代時(公元916年)建立契丹國,後改稱遼,統治中國北部,遼朝先與北宋交戰,「澶淵之盟」後,雙方長期維持平穩關系。遼中葉後,統治集團日益腐朽,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各民族起義風起雲涌。當女真族展開強大攻勢之後,遼帝國迅速走向滅亡,1125年為金所滅。
遼 其疆域東臨北海、東海、黃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爾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龍堆沙漠),北至克魯倫河、鄂爾昆河、色楞格河流域,東北迄外興安嶺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溝河及今甘肅北界。
宋 中原地區。宋朝與遼國的疆界長期穩定在雁門山-大茂山-白溝一線。在與西夏的作戰方面,宋神宗力圖開擴疆土,取得了綏、熙、河、洮、岷、蘭等州。哲宗時又進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與貴德一帶的土地。崇寧三年(1104年)收復失地,置隴右都護府。建炎南渡之後,宋朝領土僅限於秦嶺淮河以南、岷山以東地區。宣和三年(1121年)西安州、懷德軍又被西夏所取。
『伍』 唐朝的契丹和突厥,分別是現在的哪裡
一定要說血統最近的估計就只有契丹後裔達斡爾人和中東的土耳其人了(北塞普勒斯人其實專就是土耳其族人)屬
達斡爾人是契丹人派遣到大興安嶺附近戍衛的邊防軍及其家屬。女真滅遼,這支邊防軍最晚得到消息的時候,遼天祚帝已經被俘了。他們只好退到更北的外興安嶺地區,漸漸的將自己稱為「達斡爾」人了。
唐代的契丹控制區域大約在現在的內蒙錫林郭勒盟以南、河北張家口以東和以北、內蒙赤峰以西這一片地區,奚族是他們的友族和他們生活的很接近。
土耳其族就不好說了,是西突厥滅亡加上回紇崛起之後才逐步西遷的,混雜了不少其他突厥語系的民族。他們先後臣服於大唐、大食,並最終竊取了巴格達哈里發的大權。1453年土耳其人攻佔君士坦丁堡,奧斯曼帝國崛起於小亞細亞,才有了突厥後人的落腳之地。
唐代突厥人的控制區域就太大了,長城以外的除了東三省都是突厥人的地盤,不過一點點被我們搶回來了而已。
『陸』 歷史上面的遼,宋,西夏,契丹分別是現在哪些地方。
1、遼朝(907年—1125年)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
2、宋宋朝(960年—1279年)領土范圍秦嶺淮河以南、岷山以東地區。
3、西夏(1038年—1227年)疆域范圍在今寧夏,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內蒙古以及陝西北部地區。
4、契丹族為中國古代游牧民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地區。
(6)歷史的契丹是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遼朝初期的疆域在今遼河流域上游一帶,在遼太祖及遼太宗時期不斷對外擴張,遼太祖時征服奚(今河北北部)、烏古、黑車子室韋(今內蒙古東部呼倫湖東南)、韃靼、回鶻與渤海國。938年遼太宗時取得燕雲十六州,並一度佔有中原。1005年遼聖宗與北宋簽定澶淵之盟,最後確定了與宋的邊界。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鎮割據的教訓,一級行政區劃改為「路」。至道三年(997年)始定為十五路,包括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廣南東、廣南西五路。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為利州、益州二路,分峽路為夔州、梓州二路。
西夏是黨項族建立的王朝,黨項族原本定居四川松潘高原一帶。唐高宗時期受吐蕃壓迫,最後在唐廷協助下遷移到河套陜北一帶,分為平夏部與東山部,至此建立西夏的龍興之地。
對於契丹族的起源,相傳北方大草原流淌著兩條河,一條從大興安嶺南端奔騰而下,契丹人稱其為西拉木倫河,亦稱「黃水」,文獻上寫作「潢河」;另一條河自醫巫閭山西端而來,名為老哈河,亦稱「土河」。契丹民族就興起於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這一地區民族的遷徙、融合呈現出十分頻繁復雜的狀態。
『柒』 歷史上匈奴,契丹等等現在是什麼地方
歷史上匈奴是現在的內蒙古自治區、寧夏自治區、蒙古國、新疆自治區等地區。大部分融入漢族,以劉性最多,分布於中國北方。其餘向西方發展。
歷史上契丹是現在居住在今蒙古國及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
其他如:吐蕃,是現在藏族的祖先,一直占據青藏高原。回紇,原在蒙古草原,後被突厥驅除至現在的新疆,為我國維吾爾人祖先。
(7)歷史的契丹是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1、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游牧民族。在強盛的時侯,東破東胡,南並樓蘭、河南王地,西擊月氏與西域各國,北服丁零與西北的堅昆。范圍以蒙古高原為中心,東至內蒙古東部一帶。
南沿長城與秦漢相鄰,並一度控有河套及鄂爾多斯一帶。向西跨過阿爾泰山,直到蔥嶺和費爾干納盆地,北達貝加爾湖周邊。被稱之為「百蠻大國」。
2、契丹族為中國古代游牧民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統一的大賀氏聯盟。對於契丹族的起源,相傳北方大草原流淌著兩條河:
一條從大興安嶺南端奔騰而下,契丹人稱其為西拉木倫河,亦稱「黃水」,文獻上寫作「潢河」;另一條河自醫巫閭山西端而來,名為老哈河,亦稱「土河」。契丹民族就興起於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這一地區民族的遷徙、融合呈現出十分頻繁復雜的狀態。
『捌』 契丹人是現在中國哪個地方的人他們的起源是哪個省屬於哪個民族
現在的達斡爾族是契丹族後裔,另外居住在雲南的「本人」也有契丹人的血統。
契丹族起源於我國東北地區、內蒙古的西拉木倫河流域。
早期分契丹八部, 後來形成部落聯盟,先後依附於突厥、回紇。唐朝末年,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稱帝,國號契丹。947年改國號為遼。遼國後來被金朝所滅,之後耶律大石又建西遼,一度成為中亞強國。西遼最終在1218年被蒙古所滅。
隨著遼國的滅亡,契丹人逐漸融入了其他各民族,還有少部分演變為今日的達斡爾族和雲南的本人。本人,生活在雲南省保山地區,有10餘萬人,,為阿、莽、蔣姓,現在分屬10多個民族。
(8)歷史的契丹是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服飾:契丹與周邊各族各國的交往甚為密切,經濟文化各方面都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因素,尤其與漢文化的交融最為深入。以服飾為例,契丹人傳統的服裝為長袍左衽,圓領窄袖,腰間束帶,下穿長褲,褲在靴筒之內。
發型:契丹人男女皆佩戴耳環,並同烏桓、鮮卑人一樣,也有髡發的習慣。其發式不一,有的只剃去顱頂發,顱四周發下垂並向後披;有的在顱兩側留兩綹長發,自然或結辮下垂;有的留雙鬢上兩綹,自然或結辮下垂,或使其從耳環中穿過再下垂,即沈括所說的,「其人剪發,妥其兩髦」。 遼墓壁畫提供了髡發的形象資料,內蒙古烏蘭察布盟豪欠營出土女屍又提供了不見於文獻記載的契丹女性髡發樣式。
『玖』 古代歷朝歷代的契丹,西涼,大理的地理位置在今天的哪裡
1.契丹
①契丹興起時,契丹國疆域包括現在中國東北大部、蒙古東部部分區域。
②遼朝全盛時,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疆域包含今天的中國東北全境、內蒙古東部、河北北部;以及蒙古國全部、俄羅斯遠東部分區域。
③西遼疆域主要包括今天中國新疆和中亞部分地區。
2.西涼
西涼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意思,一個指的是漢代的涼州,正式名稱是「涼州刺史部」,是漢代十三刺史部 之一,因為地處西部,所以習慣上被稱為「西涼」。范圍相當涵蓋現代甘肅省全境、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東部和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是甘肅省作為行政區前身,治所姑臧(今甘肅武威)。三國時期馬超就自稱「西涼馬超」,就是源自這里。
還有一個意思是西涼國。五胡十六國時期,涼州一帶(河西走廊)曾先後產生過五個號稱為「涼」的政權,史家為區別其他的4個,將中心位於涼州西部酒泉的李氏政權稱為西涼。歷三主,共二十二年。後來的唐朝皇室就自稱是西涼國主後代。疆域包括今中國甘肅西部及新疆部分。
3.大理
大理國(937年-1253年)是中國歷史上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疆域覆蓋今中國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寮國、越南北部部分地區。
遼朝(907年—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年。
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916年始建年號,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
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滅後晉,耶律德光於開封登基改汗稱帝,並改國號為遼,改年號為「大同」。983年復更名「大契丹」。1007年遼聖宗遷都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復國號「遼」。1125年為金國所滅。
遼末,遼貴族耶律淳建立北遼,與西夏共同抗金,後被金滅 。遼朝宗室後代耶律留哥與其弟耶律廝不分別建立了東遼與後遼,最後東遼滅後遼,東遼被蒙古所滅。遼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建立西遼,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滅。1222年西遼貴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權後西遼,後又被蒙古所滅 。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展,為了保持民族性將游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制,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
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有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國號作為國家或王朝的標志,通常具有命名的鮮明性與使用的穩定性。有遼一代則不然,曾多次反復用「遼」、「契丹」為國號。
史學界公論,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國,國號契丹;太宗大同元年(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開封滅後晉,耶律德光在開封登基改汗稱帝,並改國號為大遼 ;聖宗統和元年(983年),又改稱大契丹;道宗咸雍二年(1066年),復號大遼 。
關於契丹首次改國號為「遼」的時間,一般有937、938和947年三種說法 。關於遼改國號的次數,一般學者都認同這樣的見解,即遼太宗時改國號為遼,遼聖宗時復號契丹,至遼道宗時復改國號為遼。
從眾多遼代墓誌中在契丹或遼的國號前都有「大中央」或「南瞻部洲」的字樣來看,到遼道宗時,已經儼然以中國自居了。
也有持不同意見者,認為遼曾九改九復國號,也就是說,遼曾改國號達18次之多。
「遼」、「契丹」二號的本義,「契丹」可解為「鑌鐵」,乃民族之號;「遼」則國號,得名於遼水。也有學者認為「遼國」一號得名於「遼遠」之意。有學者研究「遼」與契丹語「遼」的內涵,強調遼「雙國號制」的意義。也有學者主張主張契丹是改「晉」為「大遼」,而非改「契丹」為「大遼」。
『拾』 歷史上的契丹指哪裡,具體是哪個地方
契丹族(英語:Khitay)常年生活在東北,他們建立的政權遼國也是在東北地區。契丹為中國古代游牧民族,採取半農半牧生活,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但受到通古斯語族的強烈影響。而目前居住中國東北的達斡爾族可認定為契丹人直系後裔。
古契丹有八部: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吐六於部。涅里是遼的始祖。契丹人有三年選一次夷里堇的習慣,早期夷里堇都在大賀氏家族中產生,中期在遙輦氏中產生。
契丹族原為唐朝臣屬(松漠都督府),唐朝末年,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並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
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游牧民族(契丹人)與農業民族(漢人)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
(10)歷史的契丹是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中國宋金遼三國演義作為五代和宋時期和漢民族對峙的最著名的少數民族政權。遼國,其全盛時期也是當時的東北亞霸主,領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南到河北省南部,也算是盛極一時。
替代契丹就不能不提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書中最著名的英雄任務喬峰就是契丹人出生,可惜在書中契丹和宋朝估計是百年世仇,雖然有一個持續百年的有好合約,但是互相的稱呼還是充滿了鄙夷,比如宋朝稱呼契丹為「契丹狗賊」,契丹稱呼宋朝為「南朝蠻子」。
鼎盛時期和宋王朝南北對峙,並將傳統的絲綢之路壟斷,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很多亞洲歐洲其他國家甚至以為中國就是契丹,也因此才有了現在斯拉夫語言中契丹翻譯為中國的因果。
契丹原本意思為「鑌鐵」,這樣的一個民族,已經深入東西方文化之中,卻在明朝之後幾乎消失的無影無蹤。
據史料記載:公元1125年,契丹建立的遼國被女真滅亡,之後的契丹殘余勢力分化成了兩部分,其中一部分數目大約有十萬多,在契丹族英雄耶律大石領導之下。繼續西行,遠征西域之後,建立了哈喇契丹即「西遼」。剩下的另外一部分,則繼續生活在原有的契丹故地,被金國統治。
時間過了一百多年,崛起的蒙古開始征伐之路,命途多舛的契丹人建立的西遼也被蒙古人滅絕, 但是頑強的契丹人還是在貴族八剌黑率領下,遠走今天伊朗南部克爾曼地區,並建立了心的王朝,名叫起兒漫王朝,只不過受制於蒙古伊兒汗國。就連王位都需要蒙古人承認。
高傲的契丹人不甘心如此,於斯開始反抗,最後被伊兒汗國吞並,這個國家史稱「後西遼」。他們的後裔子孫在起兒漫王朝後西遼被蒙古伊爾汗國吞並之後,幾乎就銷聲斂跡,從此不見蹤影最大的可能就是被蒙古人、回鶻人同化了。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開始接受女真人金國的統治,因為國仇家恨,他們可以說備受欺壓,在金國日子過的那是很不好,也因為在蒙古族崛起之後,本著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傳統,契丹人最後和蒙古人聯合,共同抗擊女真人。
也因此原本居住於契丹故地的契丹人在蒙古人獲得統治權之後,受到了優待,生長於漢族聚集地區的契丹人,被視作漢人,但是卻比普通漢族人待遇更好,被稱呼為「漢人八種」之首位。而生活在靠近蒙古人地區的契丹人,則被視作蒙古人。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蒙古統治,恢復漢家江山之後,這部分人的命運也是二級分化。和蒙古人一樣的契丹人,最後跟蒙古人一起北遷,並最終成為了蒙古人。
而原本生存在漢地和漢族交融深厚的契丹人,則在洪武元年詔令禁止「胡姓」後,紛紛改漢姓,融入漢族。
就此之後,契丹人的命運,就此完結。西征西域的契丹人,建立西遼之後被蒙古滅掉,頑強的又建立了起兒漫王朝(後西遼)也被蒙古伊爾汗國滅掉,最後融合進蒙古人中亞人之中。
而居住遼國故地的契丹人,則在明朝初年,部分隨蒙古北逃,最後融入蒙古。部分改漢姓最後融入漢族。
從那以後,史書中再也找不到描寫「契丹人」的文字和語言了,一個曾經輝煌一時的民族就此消失無蹤,成為史書上的一段段文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契丹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遼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