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中共產生了哪些理論成果!並闡明各理論之間的關系
中國共產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兩大理論版成果。一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權思想,另一大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之間既有不同點,也有共同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它們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堅持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歷史過程。
(1)馬克思歷史存在論針對了哪些學說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意義為: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和體現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貳』 馬克思歷史學說的具體內容
簡單來說,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說,即人的解放學。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十分嚴整而徹底的世界觀,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科學表現。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形成、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日益尖銳化的時期,國際無產階級領袖和革命導師卡爾·亨利希·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創立的思想體系,無產階級政黨的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
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他們同時指出,無產階級必須通過暴力革命,粉碎資產階級專政,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並在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整個歷史時期中鞏固和加強無產階級專政。為了建立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必須有共產主義政黨的領導。馬克思主義是在各式各樣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反動思潮、同國際工人運動中各種機會主義、修正主義的反復斗爭中發展和壯大起來的。在第一國際時期,馬克思、恩格斯同蒲魯東派、巴枯寧派、工聯派、拉薩爾派進行了毫不妥協的原則斗爭。
通過這些斗爭,馬克思主義在國際工人運動中確立了統治地位。另外,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還對其哲學分別做了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的角度的解讀。由於馬克思學說涉及領域之廣,使得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分別都在自己的領域內對其進行闡釋,因此還可以根據學科分工考察其內容。「馬克思主義」一詞作為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學說的總稱在馬克思在世時已經出現,在19世紀70年代末法國社會主義者的著作中曾廣泛使用,但內容受到歪曲,馬克思對此提出尖銳批評。恩格斯在80年代初開始使用「馬克思主義」一詞,並在1886年專門作了說明。
『叄』 馬克思主義為史學研究提供了哪些理論,觀點.方法
「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產生,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創立為前提的。這種歷史觀為歷史學提供了一種科學的理論指導,使它顯示出區別於以往其他史學的頑強特徵,顯示出它的鮮明的科學性。」
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在思想方法上的重要特徵,是它僅僅從歷史本身去認識歷史,而不是從天上的雲霧中或是從人們的心靈、頭腦中去認識歷史。換言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首先確定了史學研究對象的客觀性質,把人類社會的一切歷史都當成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去研究,從而在歷史研究的出發點上實現了深刻的變革。「它堅信,只要從頑強的事實出發,才能如實地揭示歷史的真相。」其次,「馬克思主義史學對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實際應用,獲得了研究歷史現象之間必然聯系的方法論指導,從而使歷史學真正成為研究事物規律性並依其規律描述真實歷史過程的實證科學。」「使歷史學成為科學的最重要的根據,是對人類社會歷史運動規律的探討。然而,至今的哲學發展史表明,到目前為止,還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具體說是唯物主義歷史觀)真正揭示了人類歷史運動的基本規律。於是,問題就簡化成這樣,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歷史觀作指導,歷史學才能成為真正的科學。
『肆』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哪些重要理論
鄧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版.」其中,鄧論是中國特色社權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拓和奠基之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理論成果.它們之間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既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共同主題,又科學地回答了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所面臨的新矛盾和新問題,是一個相互銜接、相互貫通的科學理論體系
『伍』 論文:如何理解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800字
歷史唯物主義為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立。他們稱它為「唯物主義歷史理論」或「唯物主義歷史觀」。恩格斯1892年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書英文版導言中用「歷史唯物主義」這個名詞來表述這一科學的社會歷史觀。 列寧稱歷史唯物主義為 「科學的社會學」,「唯一的科學的歷史觀」和「社會科學的唯一科學方法即唯物主義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則把它歪曲為經濟唯物論。
歷史觀是人們對於社會歷史的根本見解。在歷史唯物主義誕生以前,人們總是從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種隱秘的理性,即從某種精神因素出發去解釋歷史事件,說明歷史的發展。其結果不是曲解人類史,就是完全撇開人類史。資產階級歷史觀用「人」的觀點解釋歷史,比起中世紀用神的意志說明歷史的神學觀點是一個重大進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種抽象的人,即脫離歷史發展條件和具體社會關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學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虛的「自我意識」。從這種抽象的人出發,必然把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動力歸結為人類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這仍然是用非歷史因素、人們想像和思考出來的東西去解釋歷史,因而不可能正確地認識歷史以及歷史研究的對象。
歷史唯物主義用以觀察社會歷史的方法與以前一切歷史理論不同。它承認歷史的主體是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但歷史唯物主義所說的人不是處在某種幻想的與世隔絕和離群索居狀態的抽象的人,而是處於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發展過程中的現實的活生生的人。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現實的人無非是一定社會關系的人格化,他們所有的性質和活動始終取決於自己所處的物質生活條件。只有從那些使人們成為現在這種樣子的周圍物質生活條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動,才能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描繪出人類發展的真實過程。歷史唯物主義考察問題的方法明確規定,它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以社會生活某一局部領域、某一個別方面為對象的各門具體社會科學不同,它著眼於從總體上、全局上研究社會的一般的結構和一般的發展規律。它的任務就是為各門具體的社會科學提供歷史觀和方法論的理論基礎。
主要內容
歷史唯物主義者認為歷史發展是有其特定規律的,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社會。歷史唯物主義者認為人類已經經歷了前三個階段,目前正處於第四階段(越南、古巴、朝鮮等自稱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1987年的中國共產黨十三大上,中國稱自己在1950年代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唯物史觀的基本框架:
1.社會的本質、結構和社會形態
勞動發展史是理解全部社會歷史的鑰匙。
自然環境和人口是人類歷史的自然前提,使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環境、人口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人類社會是一個由社會物質經濟結構、社會政治結構、社會意識結構構成的復雜的有機整體。
社會經濟結構即一定社會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方面。生產力的要素和構成。生產關系的構成和類型。
所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生產關系與階級關系。
社會政治結構是指一定社會的政治上層建築及其結合方式。
國家政權是社會政治結構的核心。國家的起源、本質和職能。國體和政體及其相互關系。資本主義國家的本質和基本職能。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實質及其兩重性。
社會意識結構是是由各種意識要素和觀念形態按一定關系和方式組成的有機系統。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形態屬於思想上層建築,在階級社會中具有鮮明的階級性。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歷史進步性和階級局限性。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社會的物質關系和思想關系。社會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社會形態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體。社會形態是具體的、歷史的。社會形態范疇的方法論意義。
社會形態的發展是自然歷史過程。社會形態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2.社會發展的動力與規律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一切社會的基本矛盾。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及其意義。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辯證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及其意義。
社會基本矛盾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決定著社會歷史的一般進程。
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生產力標准及其意義。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代新科技革命對社會發展的深刻影響和巨大的推動作用。
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
社會革命是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是階級社會形態更替的決定性環節。
改革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徑,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
3.人與社會發展
社會歷史是由人的活動構成的,社會歷史規律是人們自己的社會行動的規律。社會規律的客觀性。社會規律實現的特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是客觀規律性同人的自覺活動的統一。社會歷史觀上的唯意志論和宿命論。
人民群眾是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變革社會制度、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和作用總是受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條件的制約。
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傑出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社會性是具體的、歷史的。在階級社會中,階級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的重要表現。
人的價值及其實現。衡量人的價值的尺度。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群眾、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樹立集體主義觀點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發展。
『陸』 從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中學到了什麼
三民主義。德先生和賽先生。自強求富。關愛人民。
『柒』 馬克思舊的歷史理論有哪些缺陷
呵呵,我天朝以馬教為國教,字字璣珠,樓上此問,當誅心爾。
馬教之歷史觀,內無非容強調一個規則原始,奴隸,封建,資本,社會,共產,我馬教之理論就是共檔統大統之天道基石,汝敢質疑?錦衣衛拿下!
以天朝之歷史為例:
原始OK,史料很少,
奴隸社會:希臘羅馬社會的確是奴隸社會,奴隸在人口大多數,平民和奴隸主一起參與對奴隸的剝削,但是中國呢,中國自古就是以自農為主。
封建社會:羅馬帝國完蛋後,歐洲由為封建,何為封建,分封建制,各個封建小國有自古權,帝國下面的王國,王國之下的公國,公國之下的侯國,伯國,再下面的騎士,都是領主,對自已的一畝三分地,有主權。與上級領主是契約關系,上級不得無故撤銷下級領主的職務。呵呵,這到是象中國的先秦時代,夏王無權完全控制商王,周王尊商王為主,但有很大的自主權(司法,行政,軍事,都是獨立的)
天朝的所謂的封建社會,自秦到清,事實上是大一統的君主專制帝國制。
馬教的理歷史理論套不上,但因為馬教是國教,所以戰略以後就是叫封建社會。老子高興,
『捌』 馬克思還提出了哪些學說
馬克思還與恩格斯一道,提出並創立了關於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經濟學說。主版要包括:關於共產主義權社會發展兩個階段的學說;關於社會主義所有制及其形式的學說;關於按勞分配的學說;關於社會主義條件下自覺利用經濟規律和計劃管理的學說。
『玖』 馬克思批判繼承了哪些理論學說從而建立了馬克思主義
人類的優秀思想文化成果,為馬克思主義的創立提供了思想理論材料。版
1、自然權科學基礎(三大發現)
19世紀自然科學的重大成果是馬克思主義產生的自然科學基礎。
2、直接理論來源(三大思潮)
①德國古典哲學的精華是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和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
②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積極成果是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
③空想社會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國的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他們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並設計了人類理想社會的藍圖。
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這些優秀的哲學和社會科學成果,使馬克思主義建立在人類優秀文化的基礎之上。
『拾』 馬克思主義中有歷史和認識局限性的理論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稱,其前身是德國古典哲學。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物質是世界所發生的一切變化的基礎。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物質不是精神的產物,精神只是運動著的物質的最高形式。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人們能夠認識並正確運用客觀規律。辯證法的規律是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歷史中抽引出來的,實質上可以歸結為以下 3個規律:從量轉化為質和質轉化為量的規律;對立的相互滲透的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辯證法是關於一切運動最普遍的規律的科學。運動的根源在於矛盾。矛盾雙方只存在於它們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系之中。人們要認識物質世界的運動規律,必須通過實踐,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個別人的認識又是有限的,這個矛盾要在無窮無盡的、連綿不斷的世代中解決。
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始終是生產的因素,兩者的結合構成生產力。人們在發展生產力時也發展著一定的相互關系,即生產關系,生產關系總合起來就構成為社會關系。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的性質隨著生產力的改變而改變。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等等;所以每一個歷史時代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礎。從原始公社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他們是在現實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個人在歷史上有一定作用,每個時代都需要而且能夠創造出自己時代的偉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