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如何提高歷史教學效果

如何提高歷史教學效果

發布時間:2021-02-28 20:45:52

Ⅰ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之我見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對教師的喜愛遷移到對教師所教內容上,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筆者一直認為,教師不僅是學生的師長,更是學生的朋友。教師要以人格的魅力去感化學生、影響學生。教師和學生建立了親密的感情後,在教學時就能在自己原有的能力基礎上將課堂效率發揮到最大,教學效果就更加顯著。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指師生關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人際關系。課堂上,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者,學生也不再是唯命是從的士兵。師生之間可以平等對話、共同探究、合作討論、彼此爭辯、暢所欲言,師生都將成為共同學習、共同探究的合作夥伴。師生之間應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不但有語言的溝通,還滲透著心靈的交融,教師與學生同時探討、反思、進步,從而和諧共進。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融洽,有利於激發課堂教學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因此,教師要真正做到發揚民主,與學生平等對話;主動接觸學生,深入了解學生,求得師生心靈上的溝通,讓學生感到教師既可敬又可親,是他們的良師益友,使得學生更加積極認真地參與到課堂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潛能。否則,就算你上課上得再精彩,說得天花亂墜,效果也不會很明顯。更重要的是應該傾聽學生的聲音,採納學生的建議,因為接受教育服務的對象是學生,學生的要求是最重要、最直接的,推動教學改革的主要動力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而我們只是猜測他們需要什麼。就像主持人一樣,要滿足觀眾的需求,就要了解觀眾的口味,才知道如何提高自身的水平,不斷突破。服務對象參與服務項目建設,有利於服務水平的提高和服務質量的保障,這是商業領域成功的秘訣,也是今後學校成功辦學的策略。學生對教學提出建議,教師進行演繹,或指導學生自己為自己上課(通過角色的交換,學生能力提高更快),要求教師適應學生而不是學生適應教師,這樣有利於加快教改步伐,推動教改的進步和發展。
二、備好教材,備好學生
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吃透知識,更應該先准確地把握《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實驗稿)》的方向,掌握學生思維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把握學生的思維起點,面向全體學生分層次教學、分類指導。教師在平常備課時,一定要非常熟悉課本,明確重難點,並要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備課時,不僅備教材,還需要備學生。要時時想到學生,處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如何輕鬆快捷地熟記知識點、如何解題又快又准。例如:對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教學,由於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上發生的一次產業革命,本身的重大變化就是以電力代替了蒸汽力,使工業動力結構發生了重大改進,使工業發展的動力更強大、持久和穩定,所以,學習本課主題可從電力的廣泛應用為切入點,使學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再概括出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具有哪些特點。對這些特點的了解是深入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意義的先決條件。因此,可以讓學生結合已經學過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進行兩次工業革命的對比,了解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進一步加深對工業革命的認識。
因此,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精心設計,先易後難,先慢後快,這樣才能做到好學生能吃飽,後進生能吃到。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這樣才會增加學生的成就感。而且針對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盡量鼓勵學生參與目標的設計,這樣有利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確每堂課的學習目標,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有利於學生的自我反饋和評價。例如,在學習巴黎和會的性質時,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目標就是通過學生對巴黎和會簽定的一系列條約內容的分析、探討的活動認識到《凡爾賽和約》是在犧牲戰敗國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礎上簽定的掠奪性條約,從而得出巴黎和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的協約國集團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贓會議這一重要結論。
為保證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到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面向實際的、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充分利用歷史的學習特點對學生實施探究性教學。如在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這部分內容時,可以採用小組「合作自主」的學習方式,通過查閱報紙、報刊雜志、書籍以及利用網上資源收集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資料,針對學生收集的信息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學習到了相關知識,開闊了視野,認識到了法西斯的殘暴本性,理解全世界人民團結戰斗的重要性,正義的力量只有加強聯合,才能有效地戰勝邪惡勢力,確立起為人類的解放事業作貢獻的人生理想,還培養了關注社會、參與社會的強烈責任感。
三、避免盲目趕進度
歷史學科教學內容較多,古今中外,錯綜復雜。許多教師為了在中考前贏得更多的備考時間,在平時上課的時候拚命趕進度,也不管學生有沒有真正掌握知識要點。以後復習時,學生不明白又重新上一遍課。筆者個人認為這種做法並不可取,一來並沒有真正贏得時間,反而很被動。還不如一步一個腳印,平時上課就把知識落實到位,穩扎穩打。二來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歷史科與其他學科一樣,知識之間是有連貫性的,前面的知識沒有掌握好(特別是事件的背景),直接影響後面知識的理解。不懂的內容越來越多,學不懂就不想學;不想學就更不懂,形成了惡性循環。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堂內容,內容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而不應該盲目地趕進度。
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並不是對教材作大的調整,而是指一個單元需要多少課時完成,每課時內容分配,先講什麼,後講什麼,每節課講多少內容,講到什麼程度。這些都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不可強求一定要完成多少任務。例如我們在學習《法西斯勢力的猖獗》時,由於初中生缺乏對經濟危機方面知識的積累,使之對濟濟危機導致政治危機,加速法西斯政權建立的理解較為困難,所以在本課學習過程中嘗試製作了一張「德、意、日法西斯政權建立」的簡表,使學生在鞏固本課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學會總結、歸納歷史知識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適當引導學生理解德、意、日法西斯政權的建立,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既承接前一課「經濟危機」,又誘使學生思考下一課有關二戰的內容,逐步掌握知識間的聯系及課程編排的意圖,形成階段性的知識系統。
科學地安排好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尋求更有效、更靈活的方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能力提高得更快。
四、有選擇地採用多媒體教學
每節課都採用多媒體教學,這在教學過程中是不太切合實際的,並且耗時較多。我們只能有選擇地將一些難理解的、抽象的、有危險的、知識量大的課題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大直觀視野,充實直觀內容,強化直觀效果,為多種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個興奮點,有利於學生注意力的保持。如講「新航路的開辟」內容時,對於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學生往往難以聽明白且容易混淆。筆者在課堂上使用自製的多媒體課件,先用地圖演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地理位置,接著分別用四種不同顏色的動畫箭頭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過程。在路經重要地點時,能自動、醒目地顯示所經地點的名稱,並配以聲音講解,然後將各知識點歸納成對比表,展示給學生,接著顯示相關練習題進行測試。學生學習後,效果很好,大多能講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但有的教師嘗到多媒體的甜頭後,便在一些課上從頭至尾都運用多媒體教學,忽視了其他常規媒體的運用。事實上,任何教學媒體都有所長,也有所短。盡管多媒體有其他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其他常規媒體的一些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視。如直觀教具、教學模型的空間結構功能等等。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多媒體與其他常規媒體有機結合,優化教學。
五、課堂練習要有針對性
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內容和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課堂練習。現在學生手裡都有多本練習冊,有些習題多次重復,還有些題超綱過難,重復的習題學生厭倦,過難的習題給學生增加負擔,喪失信心。這就要求教師認真篩精選習題,避免學生浪費時間,做無用功。並且講評時,要根據大部分學生的要求,沒必要逐一講解。大部分學生明白的可以不講,個別不明白的同學可以課後單獨輔導。學生平時測試或考試時,教師也應該一起考。這樣教師才能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講解時才更有針對性。
要想切實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這要求我們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境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總結,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筆者相信,只要我們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運用得當,我們的課堂效率一定事半功倍。

Ⅱ 如何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歷史講好很吸引人,講不好好空洞。我認為要挑起學生的興趣,不要照本宣科,要像講故事似的。

Ⅲ 如何提高歷史教學的課堂效率

歷史課,作為一門有著自身特色的學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想要做到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與數學、外語等其他學科比起來,的確有著自身的特點。下面,就結合我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來說說我的一些觀點,好壞與否,還請各位專家和同仁批評指正!
首先,一切知識的良好接受與吸收,都需要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對其擁有「濃厚的興趣」。有了這種濃厚的興趣作為前提,那麼接下來的一切學習過程,都是事半功倍的。這就涉及到如何讓學生對課堂的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歷史,並不僅僅是教科書一樣,用乾巴巴的文字描述著和讀者毫無關系的陳年舊事,它的精彩和精華之處,早就通過各種各樣的故事、小說、演義、戲曲、評書、電影電視的形式,把過去發生過的故事生動的展現在我們面前,而這些形式,恰恰是最吸引人,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所以教師在講解當堂內容的一開始的部分,完全可以找一段與本節課的主要教材相關的歷史故事、小說片段對同學們進行講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慢慢將話題,引入到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中來,讓他們對本節課的教材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本節課的課堂效率。
其次,充分的利用現在教育教學技術。圖片、視頻等的表現形式,相對於文字而言,更加容易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從而促使他們仔細觀看、觀察和聯想。所以,在歷史教學的過程當中,更需要教師在平日里努力練習製作多媒體課件,將一堂課當中所能涉及到的圖片、視頻資料(紀錄片、電影等的精彩片段)提前製作在所需課件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應用,相信可以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三,多閱讀,增加學生們的人生閱歷。歷史,有時候是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閱歷和生命體驗,才能更好的理解其內在的原因和邏輯關系。而這一點,恰恰是所有初中學生的短板,他們大多處在13-16歲的年齡,收到年齡的限制,其很難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去對歷史課本中的一些事件、知識點進行理解和思考,這一點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當然這一因素想要得到改善,是需要學生、家長、教師,以及社會方方面面共同努力的。我自身的感受是,自己在中學時代所理解不了和無法認同的一些知識點,隨著自身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再回過頭來思考當時的問題,很多就都自然而然的變得理解和認同了。所以,閱歷也很重要。
當然除了以上三點之外,還有很多很多的因素影響著歷史課堂的效率,比如教師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講課語言的生動和形象程度,教師本身在學生們心中的威信和受歡迎程度等等方方面面。這就需要每一個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細心、用心、耐心,鑽研出自己的一套有效的方法,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歷史的課堂效率。

Ⅳ 怎樣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初中歷史的教學是整個中學歷史教學的重要環節,
要提高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就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
探索和創造多種教學方法,因材施
教的開展歷史教學工作。

Ⅳ 淺議有效: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

論文摘要:長期以來, 歷史科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印象就是簡單「背多分」,認為平時不用學習,到考試前加班加點背幾下就可以了,再加上每周課時較少,確實也不易引起學生的重視,所以「歷史悲劇」不斷重演。在這樣的形勢下,歷史成績的提高就成為很多歷史教師頭疼的問題。 對於歷史教學,每位教師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獨門秘笈,有的教師注重於知識體系的梳理,給學生完整的歷史概念,幫助學生在理解中掌握歷史知識;有的教師把著力點放在練習上,強調熟能生巧;也有的老師側重於課堂或課後檢查,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這些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我主要把著力點放在課堂上,想方設法打造高效課堂,提高課堂的效率。具體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操作:一、提高歷史課堂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歷史課堂在提高趣味性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那深藏於歷史長河中一個個雋永綿長的益智故事,一幅幅驚心動魄的軍旅畫卷,哪一點不能引發學生對浩瀚歷史的探尋與思索?藉助故事軼聞、影像圖片、時事焦點一上來就抓住學生的眼球。比如,在帶領學生復習「中國古代文化科技」這一知識點時,我使用了2008~京奧運會開幕式的部分場景圖片,使學生直觀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科技的絢麗多彩、大氣磅礴。不經意問就把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葯和傳統儒學文化串連起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保證了教學的順利進行。歷史課程資源的核心——歷史教材中的插圖,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民族關系等各個領域,這些資料可以從各方面多角度來反映當時歷史發展的概況,可以幫助學生更客觀、全面地了解歷史。如《南京大屠殺》展現了日軍對中華民族犯下的滔天罪惡;《毛澤東在延安》則勾勒出偉人的豐采……這些插圖提供了直觀的、確切的地域空間圖像,表達了文字難以表達的效果,這種形象生動的插圖,學生不但感興趣,而且也容易接受。 二、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由於班級的學生太多,即使我們再會調動學生,也會出現眾口難調的局面,總會有極個別學生不配合教學,甚至出現違反課堂紀律的情況。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我往往這樣來處理:保證學生在課堂學習精力的高度集中,歷史課一般都安排在下午,從生物學角度看正是人體精神狀態最差的時候,此時的學生精神睏倦、精力消退。這時就必須想方設法給學生以種種刺激,保證學生集中精力,認真聽講。我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通過各種手段增加趣味性之外,還通過增強教學過程的連貫性、緊湊性,增加提問題的方式;使學生的大腦緊張起來,不給其放鬆走神的機會。或者提高課堂練習的挑戰性,激發他們強烈的鬥志;或補充歷史知識的笑話,運用一些幽默的語言來活躍課堂的氣氛。把預習和作業引入課堂。 三、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地方,課堂的主體是學生。一堂課不是老師的獨角戲,而是師生互動的過程。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角,老師只要做好導演就行了,把課堂的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體味到做主人的樂趣,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調動起來,老師來做個參謀,加以引導,把握好方向,何樂不為?以學生為中心來安排教學,這樣的課堂一定是學生喜歡的,課堂效率一定會很高的。 把課堂還給學生還要解放學生的需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就要求學生要有思想性,學生應知道自己學習的重要性、必要性,課堂才會成為享受知識、追求知識、進發思維火花的場所。課堂要成為學生發現問題、創造思維的空間,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當然,提高課堂效率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完成這項工程,首先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領域、提高新能力。只有教師具備了較高的能力水平和知識儲備,才能對各類教材融會貫通,駕馭自如;才能把課講得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富有吸引力,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整體效率的最終目的才能實現。只要我們時刻留心,及時總結 ,在尋求提高學科成績的過程中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就會取得成績。通過我和同學們的努力我所教的歷史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了優異的成績——全縣第一名。

Ⅵ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初中歷史談古論今,從人類的起源一直追溯到近現代社會,將人類歷史經歷最精彩的篇章都囊括其中,使中華民族的智慧、榮辱以及興衰等都講述地淋漓盡致。因此,歷史課程被認定為是培養我國青少年愛國情懷的重要學科。學習歷史,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還能增長智慧,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但是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還未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基礎教育的全面推進仍存在許多困難,從而導致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對歷史課的重視程度欠缺
現如今,由於我國的應試教育,已把歷史課程歸為小三門一類之中。在教學過程中,只是重視主課的教學,對於歷史教學只是在表面做文章,怕歷史教學會分散學生的精力,為此並沒有將其作為一門重點課程來教學。
(二)教學管理過程比較隨意
通過調查和了解發現,有的學校對於初中歷史的教學管理比較隨意,具體體現在設置課程和課時上,對於初三的課程安排,有的學校並未安排歷史課,抑或是將其安排在課表中,但是實際教學中並未上歷史課,或者將課時進行了刪減,歷史課通常要為主課讓道。這樣的教學管理過程根本無法完成歷史課的教學任務。在考試形式過程中,也是比較隨意,有時開卷,有時閉卷,有時組織統一考試,有時自行安排等等,這都是影響歷史課程教學質量的因素。
(三)歷史教學師資隊伍穩定性較差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師資隊伍的穩定性較差,專任教師往往難以保證。現在歷史教師中,有一部分都不是專科教師,都是一些學校內部轉行的教師,比如一些年齡較大、身體暫時不適的,或者是不能勝任主課程教學的教師領導等等,甚至還有兼職教師。這樣組成的歷史教學師資隊伍,很難保證歷史教學的質量。
(四)初中歷史教研氛圍欠缺
對於初中歷史的教學研究存在很大誤區,對於市級以上的科研人員很少過問初中歷史教學,而是注重高中歷史。在各個學校組織的教學教研活動中,初中歷史遠不及主課的教研活動,從而使得歷史教師缺少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導致教師教學水平難以提高,從而直接影響了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五)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較差
這主要是教師教學水平引起的,因為許多歷史教師都是非本專業的,那麼往往他們自己心裡就會認為不會教歷史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敷衍了事,難以把握歷史課中的重點和難點,不能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少教師都很少使用多媒體教學,在備課中也是草草了事,對課堂教學不認真,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較差。
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方法
(一)增加初中歷史教師的培訓機會
首先,在歷史教師的選擇上,應該選擇本專業的教師,且應該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和寬闊的知識面。
其次,應增加初中歷史教師的培訓機會,使其及時充電,從而避免教師隊伍的落伍。與此同時,還應該在培訓過程中,豐富培訓的內容和形式,並及時地對培訓的效果進行評價和考核。培訓內容不應該過於枯燥乏味和深奧,應採取快樂教學的方式,使教學在培訓過程中可以很好地掌握相關知識。此外培訓形式也要豐富多彩,不要僅僅拘泥於講座培訓,令教師在培訓中受到啟發,從而將其應用到實際的歷史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二)提高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重視程度
首先,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該注重課堂導入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內容方面,應使其盡可能豐富多彩,借鑒一些歷史中的著名事件和小故事,來使學生喜歡上歷史課,還應該注重其與一些其他教學科目的結合,可以幫助學生記憶知識點。
歷史並不是一門孤立的課程,它往往可以和語文、地理很好地進行結合,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廣泛收集相關契合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良好地調動。
其次,在歷史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一是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教學影響力和課堂魅力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採用適當的方法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其主動地參加到教學過程中來。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作為學生學習歷史的引導者,幫助其掌握相關知識點,並總結一些重要的歷史規律。如對秦始皇、武則天等人物的評價,一般都會從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在軍事、農業等方面的突出表現進行評論,同時結合影響社會進步的阻礙進行綜合評價。
(三)平時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
初中歷史課是一門極具趣味的科目,其內容豐富多彩,深受一些學生的喜愛。但是,如前所述,我國的應試教育,使得一些學生對歷史課產生了偏見,從而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對於歷史課程的學習。為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消除學生對該學科的偏見,避免偏科的出現,同時,應時刻總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並幫助其進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將歷史課的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三、結語
歷史不僅僅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智慧。歷史是傳承和紀錄我國歷史的載體,教學內容極其廣泛,因此,在初中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教師應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豐富教學技巧和方法,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Ⅶ 如何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歷史課堂教學低效或無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課堂教學枯燥乏味。那麼如何通過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來進行有效教學呢?以下是我根據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膚淺的認識。
一、精心設計導語,創設情境。例:用「千年第一思想家」視頻讓學生感悟學習馬克思的偉大思想;通過播放《七子之歌》感受「七子」之思痛。觀看《南京大屠殺》電影激發學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民族責任、感使命感。這種導入方式,把教學內容情景化了,學生的動機也被激發了。「學習動機的激發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形成的學習需要由潛在狀態變為活動狀態,形成學習的積極性。」 因此,教師應該設法激發學生心中求知的慾望,從而使學生很好地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體作用。
二、增強趣味性,激發興趣。「在歷史教學中,還應該注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所謂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那些不直接參與認識過程,但又對認識過程起直接制約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氣質、性格等等。首先,教學過程中適時補充史料,可以增強趣味性。在講《鴉片戰爭》時,分析中英貿易狀況時,我講到外國商品最初在中國沒有被各個消費階層所接受,引用了學生非常熟悉的《紅樓夢》中劉姥姥進賈府這個情節,學生興趣盎然。
三、測試鞏固,反饋提高。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設計習題反饋是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面。我在實踐中是這樣做的:1.設計有層次的習題當堂鞏固,使不同學生都能嘗試成功以樹立其自信;2.布置作業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能力。3.設計單元、期中期末檢測彌補教學中的不足,做好試題講評分析,並要求學生自我反思,寫答卷分析和改進目標、計劃,以提高學習效率。
四、授人以漁,豐富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走向自學和學會學習是我們教學的目標。我們必須創新教法以實現教學有效性。下面是我常採用的教法:1.小組合作法:它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這種「開放型」、「交往型」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創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情境,人人參與,人人發言,人人做主人,是一種極富創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實施中應注意: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原則科學結組;精心設計適宜於小組合作的問題;堅持先自主學習後合作交流相結合;教師在合作中做好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引導學生友善互助,創設良好的合作對話關系,規范同學的合作行為;做到科學評價激勵合作更成功。2.史政結合法:例在復習三次科技革命時,我讓學生對「科技是一把雙刃劍」舉例說明,有關科技的負面影響,學生就提出了地球溫室效應、生態環境惡化、日本海嘯、核泄漏等事例,關於怎樣解決,還很自然地說出應該趨利避害,也認識到了自己的歷史責任,突出了學以致用。3.競賽法:例布置預習問題課堂上小組競賽;單元復習時,令各組准備題目,進行對抗比拼;學到《西安事變》時組織學生針對「殺、放蔣」的辯論賽等。實踐表明:競爭狀態時的學習效果要比平時的學習效果好得多。4.文史融合法。人說文史不分家,我也嘗試把一些語文教法運用於歷史教學。例:單元大意、學習主題歸納,使學生迅速把握單元特徵、教材重點;撰寫論文,指導學生辯證分析、評價歷史事件、人物,明確論點,找出論據、指導論證,一片小論文水到渠成。5.參觀調查法:帶學生去參觀歷史的遺跡、遺址和各類博物館、紀念館以及歷史悠久的人文景點――滿城漢墓、清西陵、狼牙山、冉庄地道、保定總督署等可將課堂教育的范圍擴大化,寓教於樂,使學生在游歷中學習歷史、了解歷史、感悟歷史,生成濃濃的歷史情感。6.巧記法:如朝代順序歌――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秦統兩漢,三分魏蜀吳,貳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了學生記憶效率。
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是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魂。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歷史教師把握好課堂教學的這塊主陣地,以自身精湛的教學素養感染學生,以現代媒體為手段吸引學生,以創設情境營造和諧環境,以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令學生快樂輕松學習

Ⅷ 如何提高中學歷史教學效果

當前,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要提高教學質量,切實實施素質教育,就要大膽進行課改。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踐行課改新理念,有以下幾點體會,以供參考。
一、更新教學理念
理念是教學的主導,支配著一切教學活動,是教學工作的指導思想。只有理念的更新,才有真正的課改,只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才有課改的成功。時代需要我們把教育教學觀念轉向注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學生的一生發展奠基。教育工作者要著眼於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課堂效率。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新課改的構建,應該回歸「教學生學」的本質,引導學生解決「學什麼」與「怎麼學」的問題。
二、充分的課前准備
要讓課堂高效,充分的課前准備非常重要。我們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精心備課,認真研究課程標准、教學大綱、教材、考綱,和近幾年高考試題,明確學生的興趣點和需要、學生認知水平、發展方向以及教學方法與策略,並能對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教學問題、教學效果進行預測。要求學生每節課前按照老師布置的預習方案認真預習,學生的預習不能流於形式,教師必須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做到心中有數,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三、注重課首,激發學生樂趣和求知慾望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往往需要興趣的指導。
每節課可否有個好的開首,直接關繫到這節課的成敗。因此必須講究開首藝術,精心設計好每節課的開講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盡可能一開始就使人著迷,把學生吸引住。新課標人教版歷史教材每課前都有一段短小精闢的「導入框」,要善於利用各種形式(講故事、學生自讀、學生引讀、多媒體手段等)有效使用導入框,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促使學生探究新知。也可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情況自己設計精闢的課前引言,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慾望和興趣,為新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高效的課堂教學
1.體現學生主體性與探究性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激情,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孔子曰:「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由淺入深,精心設計問題,培養學生去尋求答案與探索規律的熱情。

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是課堂高效的關鍵。只有讓學生投身其中,才會激發動機,引起興趣,才能培養各種能力。因此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讓他們敢想,敢於懷疑,敢於發揮自己的獨特見解。
2.體現主導,精講、點撥。
當前課改倡導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但教師的作用仍很重要,他要像導演一樣,要對教學進行引導、組織、控制,並隨時診斷教學,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語言精煉,組織嚴謹,激情四射,少講精講。所謂精講,即講難點、講疑點、講規律方法,學生已學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學不會的不講。需要時及時點撥,點出知識點、易錯點、重點,分析思路,總結規律方法。
3.精彩、到位的師生互動
要提高課堂效率必須加強師生交流,高效的課堂應該是活潑的、互動的。師生互動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質量,拓寬學生思維含量,而不在於形式的熱鬧,它應該是師生情感的一種交流,心靈的碰撞。互動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好辦法。教師要善於傾聽,通過傾聽,實現學生價值,培養表達勇氣,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要合理運用肢體語言,用眼神、手勢、面部表情等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暗示,對學生的活動及時進行恰當的贊揚和點評。
五、注重學習鞏固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復習鞏固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一是課堂鞏固,一是課後鞏固。課堂上及時復習、鞏固,達到對所學內容的當堂掌握,實現堂堂清。教師要依據實際情況進行各種形式的課堂檢測,檢驗和鞏固學習效果。除此之外,要布置適量的有價值的思考題以備有興趣的學生探索。
總之,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合理地踐行課改新理念,不斷進行探索,提高歷史教學效率,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使他們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成為社會真正主人。

Ⅸ 如何更好提高歷史教學的課堂效率

一、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情境教學
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的開展具有更多的便利性條件。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創設有利於自主學習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內容,創設相關度較高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使課堂教學效果能夠更大的提高。通過情境教學的應用,使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得到鍛煉,激發其愛國主義的同時也使其獲得自身的全面發展。新形勢下的高中歷史教學,要結合學科教學自身的特點,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設計並完善其教學方法,保證教學效果的同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其良好的歷史思維習慣,為其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巧設問題牽引,啟發學生探究
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認知情況,將教學內容的關鍵節點通過問題的形式來牽引學生思考,讓同學們通過討論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掌握知識、遷移技能。例如,一教師在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相關內容時,先用新聞視頻和材料的形式將該段歷史的信息展現給學生,讓同學們對該時期的背景知識有一定的了解,然後適時地提出了幾個相關問題:(1)什麼是經濟特區?「特」在什麼地方?(2)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怎樣的積極意義?(3)改革開放與清朝末年列強通過條約讓中國開放通商口岸有怎樣的本質區別等等。這些問題選在學生容易疑惑或者難以承接的認知節點,這樣才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和思考積極性,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效率。
三、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式

在新課標下,高中歷史分為若干個模塊,每一模塊是一特定的主題,該模塊內容以該主題為核心展開。在模塊的設計上,都有著鮮明的指向性和目標性,這些都為教師教學提供了一定的指導。高中歷史教學中,以模塊設計作為教學的基礎,通過教師的引導,使模塊教學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教師將模塊的主題內容不斷地豐富,通過獨立模塊的學習及其不同模塊之間內在聯系的講解,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歷史脈絡,便於其更好地了解歷史,提高其歷史學習和應用的能力。新課標的貫徹執行,使得教師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在新的教學理念引導下,教師應用多種教學方式來推進其課堂教學,使得高中歷史模塊教學呈現出多種開端、多系列和多層級的特點。以模塊教學內容為基礎,根據教學需求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並完善其教學方式,使得歷史教學更具開放性。此外,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教學資源更為豐富、可以使用的教學方式也更為多樣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式將各種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這種多手段和多種資源綜合應用的教學過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從而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實現高中歷史教學的目標~

Ⅹ 如何提高歷史教學課堂質量

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簡單地照本宣科,空洞說教或機械地進行理論灌輸,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產生厭煩情緒,不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那麼,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活躍的氛圍中愉快地接受知識,完成歷史學習呢? 一、導課要新穎
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慾望,參與教學的程度及學習的效果,都與教師的導課有很大關系。經過課間十分鍾重新回到課堂上的學生還處於一種比較興奮的狀態,教師用一種什麼樣的導課方式抓住學生的心,把他們真正引入新課的學習之中至關重要。新穎的導課形式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的思維能夠順勢進入新課的軌道。常用的導課方式是復習舊知識,然後過渡到新知識,這樣缺乏新意。我認為在上課的時候要因材施教地選擇材料,精心設計導言,並使之新穎。 二、設問要巧妙
歷史本身看不見、摸不著,光憑簡單的講述,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能把一些較為枯燥的文字變成有趣的提問,那麼既可以激發同學們的想像力,又可以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講到「西安事變」蔣介石被張學良、楊虎城二位將軍扣押時,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蔣介石該殺還是不該殺?為什麼?」引導學生展開一場辯論。在辯論發言的過程中,既回顧了蔣介石在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以來的十年間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所欠下的累累血債,也對共產黨人寬廣的胸懷、事事從國家和民族利益考慮的優秀品質有了更深的理解。
另外,提出的問題還應根據難易程度的不同面向每一個學生。如果一堂課中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的只是極少數學生,那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無從談起。要讓每一個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教師必須要在課前下功夫,精心設計課堂上要問的每一個問題。 三、創設情境,重溫歷史
歷史是對過去事實的記載,具有「過去性」的特點,因此它不可能再現也不會重演,而且有些歷史與現在的距離比較遙遠,內容也比較刻板,所以很多東西對學生來說太陌生、太抽象,以致難以激發起他們的興趣。我們可以充分運用電視、投影、錄音、電影錄像剪輯、網上文字和圖片資源、FLASH 動畫、PowerPoint課件以及電視錄像技術由無聲變有聲,由無色變有色,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給學生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使教學內容充實,資料豐富,把抽象的內容直觀化,把本來不能再現的歷史現象真實或近似真實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他們在頭腦中形成歷史形象和情景,增進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的印象,從而調動起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愛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完成教學目標。
歷史上發生的一切不存在於今天,會給人以陌生感,而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還處於感性認識階段。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教學的趣味性,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增強知識點對學生大腦的「刺激度」,使其加深印象,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善於表揚學生

人們常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無論什麼人,受到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到責罵而改過,則不太容易,而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惡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對學生的優點、努力、進步、成績進行肯定,採取以表揚為主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必須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後就願意去學、去求知、去探索,從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牢固掌握知識,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高歷史教學效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