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古代那個朝代地域面積最大
元朝的時候中國的國土最大,到達西歐了。當然是成吉思汗打出來的元朝.元朝(公元1206年回--1368年)時期,隨著對外答擴張,其疆域曾一度橫跨歐亞大陸:東北到日本海,北到今天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北極圈內,西北接窩闊台(成吉恩汗三子)汗國(在今天的新疆)、察合台(成吉思汗二子)汗國(在今天的新疆)、欽察汗國(成吉思汗孫拔都所建,在今天的俄羅斯)和伊利汗國(成吉思汗孫旭烈兀所建,在今天的伊朗),西南接尼波羅、印度、緬甸、越南,東南至海。
而清朝最終完成了中國疆域奠定的歷史使命。最著名的康熙皇帝統治時的疆域,已經達到東起大海,西至蔥嶺,南到曾母暗沙,北達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總面積為1300萬平方公里。
2. 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土地面積最大
元朝。
疆域
1279年,元世祖攻滅南宋一統中國,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的記載,漢地、漠南、漠北、東北(包括外東北和庫頁島)、新疆東部(元初據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蔥嶺)、青藏高原、澎湖群島、濟州島及南海諸島皆在元朝統治范圍內。
自滅南宋後雖然多次對日本、緬甸、安南、爪哇等國有所沖突,然而疆域大體趨於穩定,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與察合台汗國瓜分窩闊台汗國,元朝取得窩闊台汗國的漠西領土,國土面積達1372萬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緯55°為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則有2267萬平方公里。
(2)歷史上哪個朝代地域面積最大擴展閱讀
元朝歷史
蒙古擴張元太祖成吉思汗元太祖成吉思汗蒙古人的直系祖先是和鮮卑、契丹人屬同一語系的室韋各部落。
隋唐時,他們分布在契丹之北、韃靼之西、突厥之東(洮兒河以北,東起嫩江,西至呼倫貝爾)的廣大地域。
曾受突厥的統治,突厥人多稱之為達怛(韃靼),唐朝貞觀年間,突厥勢衰,後室韋人臣服於唐,繼突厥而起的回鶻政權崩潰後,室韋—達怛人大批進入大漠南北。
大約在9至11世紀,其中的一支蒙兀室韋,從望建河下游之東逐漸西遷,到了斡難河、克魯倫河和土剌河三河的上源一帶,分成尼魯溫蒙古和迭兒列斤蒙古兩大支,合稱為合木黑蒙古,其中包括許多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
合木黑蒙古之外,當時在蒙古高原活動的,還有蔑兒乞、塔塔兒、克烈、乃蠻、斡亦剌等部,所有這些氏族部落,先後都受到遼和金的統治,蒙古部落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到12世紀時,大部分從事狩獵游牧,只有少數部落經營農業。
不過這時,他們通過同中原的貿易獲得了大量鐵器,從而推動了生產的發展,階級的分化更加明顯,為了掠奪更多的財富,各個部落的奴隸主互相展開戰爭,蒙古高原地區的眾多蒙古部落原為金朝的臣屬。
隨著金的衰落,蒙古部落也開始壯大起來,逐漸脫離金政權的統治,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諸部領袖鐵木真通過戰爭統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
金泰和六年(1206年),鐵木真被各部落推舉為「成吉思汗」,建立政權於漠北,蒙古帝國成立,國號大蒙古國,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蒙古汗國成立後,不斷發動侵略戰爭擴張其疆域。
元世祖忽必烈人物生平
潛邸歲月忽必烈生於金貞祐三年(1215年)9月23日,是鐵木真之孫,拖雷的第四子,母親為唆魯禾帖尼。
忽必烈還在潛邸時,就已結識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漢地的情況,在他的王府中,聚集了一大批以漢族為主的知識分子,成為忽必烈的幕僚,早在窩闊台大汗時期就已投靠蒙古貴族的漢族知識分子竇默和姚樞等先後被忽必烈招聘重用。
竇默為忽必烈講解三綱五常、正心誠意之說;姚樞為忽必烈講解儒家治國平天下之道,忽必烈在和林結識的僧人子聰(後賜名劉秉忠),是一個於書無所不讀、論天下事如指掌的人,由於他博學多能,善於出謀劃策,深受忽必烈重視。
南宋淳佑十年(1250年),他向忽必烈上萬言策,提出:治亂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馬上取天下,不可以馬上治,主張改革當時的弊政,減賦稅差役,勸農桑,興學校等。
3. 歷史上哪個朝代,國土面積最大
元朝時蒙來古族的蒙古帝國面積源最大。打到了北歐地區。面積廣達2300萬平方千米,(也有一說3000萬平方千米)這都是世界歷史上少見的國土面積。元朝只是蒙古帝國的大汗國,是成吉思汗的小兒子拖雷的,他是蒙古汗國中的老大。我國古代朝代種最大的。
4. 中國歷史上地域最大的是哪個朝代
、答:中國歷史上地域最大的是元朝。
2、具體疆域:
1279年元世祖在建立元朝後南滅南宋,一統南宋地區,當時的疆域是:北到西伯利亞南部,越過貝加爾湖,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雲南,西北至今新疆東部,東北至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包括庫頁島,總面積超過1300多萬平方千米。自滅亡南宋後雖然多次對日本、緬甸與爪哇等國有所沖突,然而疆域大體趨於穩定。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和察合台汗國先後攻滅窩闊台汗國,元朝取得窩闊台汗國東部部分領土,領土達1400萬平方公里。
蒙元統一後的疆域是:北到北冰洋沿岸(包括西伯利亞大部),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雲南,西北至今新疆東部、中西伯利亞,東北至外興安嶺(包括庫頁島)、鄂霍次克海,全國劃分為由中書省所直接管轄的首都附近的腹里地區(即河北、山東、山西及內蒙古部分地區)、由宣政院(初名總制院)所管轄的吐蕃地區今西藏自治區,及青海、四川部分地區,以及10個行中書省(分別為嶺北、遼陽、甘肅、陝西、河南江北、湖廣、四川、雲南、江浙、江西行中書省)。
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所寫的。當時邊境的具體情形有限,大概是,今天的內地、滿洲、新疆、西藏、內蒙古、外蒙古、澎湖,濟州島及南海諸島,都在蒙元統治范圍之內,還包括東西伯利亞大部分,中西伯利亞,東到白令海、錫金、不丹、庫頁島,克什米爾東半部、東南亞印度支那半島、朝鮮半島北部。
3、附:元朝的藩屬國
元朝的藩屬國有高麗、緬甸、安南、占城及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與伊兒汗國等國。北有漠北諸部、南有南洋諸國、西有四大汗國。其中有兩個直屬的藩屬國,即高麗王朝與緬甸蒲甘王朝,分別建立征東行省與緬中行省。西北方面,1268年窩闊台汗國的海都意圖奪回汗位而聯合欽察汗國與察合台汗國反元,史稱海都之亂。直到1304年元成宗時期,元廷與這三大汗國達成和議,並與伊兒汗國一同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成為元朝的藩屬國,而元朝設立的行政機構(如行中書省和宣政院)也未包括這些領土。而且元成宗並賜伊兒汗國君主刻有「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等漢文印璽,實質上也承認其獨立性。到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和察合台汗國先後攻滅窩闊台汗國,於元文宗年間編纂《經世大典》時,將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與伊兒汗國作為元朝的藩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