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初中歷史課本提到的戰役有哪些

初中歷史課本提到的戰役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2-28 19:10:56

1. 七年級中國歷史書的戰役及戰役的詳細內容

戰爭資料
戰爭日期:公元208年七月~公元208年十二月
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敗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
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作玄武池訓練水兵,並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採取措施,隨即於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萬南征荊州(約今湖北、湖南),欲一統南北。時孫權已自江東統軍攻克夏口(今武漢境),打開了西入荊州的門戶,正相機吞並荊、益州(治成都),再向北發展;而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亮為謀士,以其隆中對策,制定先佔荊、益,聯合孫權,進圖中原的策略,並在樊城大練水陸軍。曹操軍勞師、水土不服、短於水戰、戰馬無糧等弱點,堅定了孫權抗曹決心。孫權不顧主降派張昭等反對,命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率3萬精銳水兵,與劉備合軍共約5萬,溯江水而上,進駐夏口。
曹操乘勝取江陵後,又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仍統本部兵,鎮守漢川(今江漢平原)。益州牧劉璋也遣兵給曹操補軍,開始向朝廷交納貢賦。曹操更加驕傲輕敵,不聽謀臣賈詡暫緩東下的勸告,送信恐嚇孫權,聲稱要決戰吳地。冬,親統軍順長江水陸並進。
孫劉聯軍在夏口部署後,溯江迎擊曹軍,遇於赤壁。曹軍步騎面對大江,失去威勢,新改編及荊州新附水兵,戰鬥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戰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烏林(今湖北洪湖境),與聯軍隔江對峙。
曹操下令將戰船相連,減弱了風浪顛簸,利於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緊演練,待機攻戰。周瑜鑒於敵眾己寡,久持不利,決意尋機速戰。部將黃蓋針對曹軍「連環船」的弱點,建議火攻,得到贊許。黃蓋立即遣人送偽降書給曹操,隨後帶船數十艘出發,前面10艘滿載浸油的乾柴草,以布遮掩,插上與曹操約定的旗號,並系輕快小艇於船後,順東南風駛向烏林。接近對岸時,戒備鬆懈的曹軍皆爭相觀看黃蓋來降。此時,黃蓋下令點燃柴草,各自換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風闖入曹軍船陣,頓時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邊營屯。聯軍乘勢攻擊,曹軍傷亡慘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敗局,下令燒余船,引軍退走。
赤壁之戰遺址 聯軍水陸並進,追擊曹軍。曹操引軍離開江岸,取捷徑往江陵,經華容道(今潛江南)遇泥濘,墊草過騎,得以脫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滿寵屯當陽,自還北方。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並遣甘寧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圍甘寧。周瑜率軍往救,大破曹軍,後還軍渡江屯北岸,繼續與曹仁對峙。劉備自江陵回師夏口後,溯漢水欲迂迴曹仁後方。曹仁自知再難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戰後,劉備乘勝取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荊州牧,奠定了壯大發展、進據益州的基礎。曹操吸取失敗教訓,大興水軍,進控江淮,與孫權對峙。孫權為抗曹,繼續與劉備聯盟,任其在荊州發展。三國鼎立格局逐漸形成。
赤壁之戰,曹操自負輕敵,指揮失誤,加之水軍不強,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面前,冷靜分析形勢,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編輯本段曹操南征和長阪追擊戰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開始南征,他向荀彧問計,荀彧說:「現在您一統華夏(黃河流域),南方已經震動,您應該趁勢速出葉、宛,則荊襄恐懼,可以平定荊州。」(注二)
八月,劉表病死,果然劉備聽說曹操到宛城棄新野,走襄陽,劉琮投降曹操。此時一切太過順利,曹操已經基本達成此次南下戰略。
只剩下一個夙敵劉備而已,此刻他正帶著「十萬百姓」逃到當陽,即將前往軍事重鎮江陵。於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銳部隊「虎豹騎」五千人,「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在長阪追上劉備,並擊潰劉軍主力,「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注三)
《三國志·劉備傳》說:「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
《三國志·張飛傳》記載:「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三國志·趙雲傳》記載:「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總之其形式與《三國演義》描寫有很多相似之處,只是曹操沒有八十三萬大軍而已。應該說這次追擊戰顯示了曹軍精銳騎兵強大的戰鬥力,也說明劉備此人戎馬一生的經驗,從實力對比來看,雙方可以說不勝不敗。
關羽率領的水軍在漢津接應劉備,才使其沒有遭受滅頂之災,劉備逃到夏口。占據江陵對抗曹操的企圖失敗。
曹操率領部隊占據江陵,取得大批戰船的戰略物資,使曹操決定進一步南下,徹底消滅劉備和孫權。
早在曹操南征時,孫權就把部隊調往柴桑,並派遣魯肅前往荊州探勘虛實(注四),結果劉表死了,卻見到了劉備,雙方決定結成同盟,劉備派諸葛亮為使前往東吳。
編輯本段曹操的繼續南下和孫權決計破敵
曹操占據江陵後南下烏林,要渡江滅劉備,同時向江東送信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肅為廣漢太守。
B這個時期劉備的兵力可以參考《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語:「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
但這個說法明顯是為了同盟提高自己的身份,獲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小。
《三國志·魯肅傳引吳書》記載魯肅語:始與豫州觀於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
連「一校」兵都不夠,可見當時劉備確實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江表傳》記載:劉備「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是因為自建安十三年以來損失不小,使曹操不得不在十二月撤軍,沒能繼續南下。
那麼可見,雖然在赤壁的損失不小,但曹軍的總體實力仍然遠大於孫劉,只是暫時不足以繼續渡江作戰而已。要知道在兩年後曹操還大敗了西涼人馬。
所以,盡管周瑜的一把火燒垮了曹操的水軍戰艦,但曹操的陸軍仍然保持了相當多的數量,其精銳部隊基本沒有損失,只是由於水軍的失敗導致曹操無法渡江登陸,再加上瘟疫,才使曹操不得不放棄從赤壁一線登陸的企圖。
這些損失的戰艦絕大多數原荊州留下的,其水軍也都是原荊州籍士兵,赤壁之戰曹操的直接損失來自此處,而由於瘟疫間接損失的兵力雖然也不小(注十),但與荊州水軍比還不算多,可見什麼時候都是「嫡系」好呀!
B這一時期劉備軍的兵力開始增加,《江表傳》記載: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
可見劉備在荊州的數年肯定沒閑著。
緊接著劉備收取荊南諸郡,進一步擴充實力。僅僅在兩年後,劉備就可以兩線作戰。 《三國志·劉備傳》記載:「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先主並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
劉備這個人的確不簡單,只是得志晚了點。《三國志·魯肅傳》記載: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
C至於吳軍起兵力變化不大,雖然收編了一些北方降兵,在攻擊曹仁時又獲得不少戰馬(注十一),但自己也有傷亡。
應該還是保持原實力。
編輯本段赤壁之戰曹操的部署和失誤小結
1曹操的部署:
曹操從建安十三年十月之前曹操取得江陵,擁眾數十萬。他一面命文聘為大將,「使典北兵」,鎮守江夏邊境。一面親率大軍繼續南下烏林,准備登陸赤壁。
那麼曹操是不是將絕對主力安排在了烏林一線呢?答案是肯定的。
《三國志·曹仁傳》記載:從平荊州,以仁行征南將軍,留屯江陵,拒吳將周瑜。
《三國志·曹純傳》記載:從征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進降江陵。
《三國志·樂進傳》記載: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
《三國志·徐晃傳》記載:從征荊州,別屯樊。
《三國志·滿寵傳》記載:建安十三年,從太祖征荊州。大軍還,留寵行奮威將軍,屯當陽。
《三國志·趙儼傳》記載:太祖征荊州,以儼領章陵太守,徙都督護軍,護於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昭、馮楷七軍。
可見曹操的大將幾乎到齊,是不是這些大將沒有到達烏林,留在荊州各地?答案是否定的。
所謂「留屯」,說明不是烏林之戰前的部署,而是之後。
要知道《三國志》是以魏為正統,赤壁之戰乃是曹軍的污點,自然不會多寫,也就沒有他們的具體事跡了,比如曹軍外姓第一將於禁,他的本傳連「從平荊州」的字樣都沒有,如果不是《趙儼傳》提到他,我們也就沒有他到達荊州的證據了。
又比如張遼,在庾信的《哀江南賦》中提到:「張遼臨於赤壁,王浚下於巴丘」。
可見,曹操的主力部隊是悉數開赴赤壁了。他希望以荊州水軍為主力,進而利用絕對的兵力優勢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荊州水軍,低估了吳軍和長江。
2曹操的失誤:
其實這個問題周瑜已經有很精闢的論述,他分析的四點應該說正是曹操的致命傷。
(1)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關西軍一直是曹操的威脅。
(2)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
曹操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荊州水軍對抗吳軍,可惜他錯了,赤壁之戰前那場接觸戰證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會鎖戰船,只不過正是因為這樣才被敵人火攻。說到底還是水軍不濟造成的。
(3)又今盛寒,馬無藁草;
《三國志·孫權傳》記載: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可見戰馬沒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飢餓與瘟疫是困擾曹軍的兩大難題。這樣的部隊即使數量多也很難取勝。
(4)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三國志·曹操傳》: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江表傳》記載:(曹操)後書與權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瘟疫成了左右戰局的關鍵因素。
(5 )新收劉表之眾,尚未歸心。

2. 人教版初中歷史書上所提到的大事,時間列個表,謝謝

中國的還是世界的?

中國歷史(詳):
一 、原始社會(約170萬年前到約公元前21世紀) 二、 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雲南元謀一帶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約70-2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公元前2070年 禹傳予啟,夏朝建立
約1.8萬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約0.5-0.7萬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1600年 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約0.4-0.5萬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盤庚遷都殷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禹時期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西周結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三、 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32年 張衡發明地動儀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避之戰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230年 吳派衛溫等率軍隊到台灣 263年 魏滅蜀
265年 西晉建立,魏亡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東晉滅吳 316年 匈奴攻佔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317年 東晉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戰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爆發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後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 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南宋開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結束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後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73年 三藩叛亂開始 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愛琿條約》《天津條約》的簽訂
1860年 《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四、 近代史
民國(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華民國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 1928年 井岡山會師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4年 紅軍長征開始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屠殺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1年 皖南事變
1947年 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世界史與中國史混合

14-17世紀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明朝(1368-1644年)
1405-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487-1488年 迪亞士航行到達非洲
1492年 哥倫布航行到達美洲
1497-1498年 達伽馬遠航到達印度
1519-1522年 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16世紀早期 印度莫卧兒帝國建立
1553年 葡萄牙租佔澳門 倭寇大舉登陸
16世紀 西歐宗教改革
1565年 倭寇基本肅清
1566-1581年 尼德蘭革命
1600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紀初 荷蘭侵入印度尼西亞
法、英、荷開始在北美殖民擴張
德川幕府開始統治日本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4年 明朝滅亡;清軍入關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8年 英國「光榮革命」
1689年 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世紀後半期 牛頓力學體系確立
1727年 清朝派駐藏大臣
1757年 清朝粉碎准噶爾割據勢力,統一天山北路
18世紀60年代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62年 清朝設伊犁將軍
1775-1783年 北美獨立戰爭
1776年 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
1785年 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
1789年7月 法國大革命開始
1792年9月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3.6-94.7 法國雅各賓專政
1794年 法國熱月政變
1799年 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1804年 海地宣布獨立,拿破崙稱帝
1810-1826年 西屬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1831、1834年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836-1848年 英國憲章運動
1840-1842年 鴉片戰爭
1844年 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望夏條約》《黃埔條約》簽訂
1848年2月 《共產黨宣言》發表
1851-1864年 太平天國運動
1853-1856年 克里米亞戰爭
1856-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大起義
19世紀中期 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學說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9世紀60-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1年 俄國農奴制改革 總理衙門建立
1861-1865年 美國內戰
1864年 第一國際成立
1868年 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0-1871年 普法戰爭
1870年 義大利統一最終完成
1871年 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
巴黎公社
19世紀70年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1881-1899年 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年 三國同盟形成
19世紀80年代 法國最終確立對越南的統治
19世末20世初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
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 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1889年 第二國際建立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20世紀初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1903年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二大」
列寧主義形成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05-1908年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07年 三國協約最後形成
1910年 日本正式吞並朝鮮
1911年 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5年 袁接受「二十一條」、護國運動、新文化運動開始
1917.11.7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9年 巴黎和會;第三國際成立 五四運動爆發
1921年底 華盛頓會議召開 中國共產黨「一大」
1922年 墨索里尼在意上台;蘇聯成立 中共「二大」
1924-1927年 國民革命
1929-1933年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3年
希特勒在德國上台
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收復多倫;
福建事變
1935年 共產國際「七大」 一二九運動;瓦窯堡會議
1935-1936年 意埃戰爭
1936-1939年 西班牙內戰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七七事變,中國全面抗戰開始
1938年 德國吞並奧地利;慕尼黑會議 台兒庄戰役;廣州、武漢淪陷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
1940年 敦克爾克撤退;法國投降;不列顛之戰 棗宜會戰;百團大戰
1941年 蘇德戰爭爆發;太平洋戰爭爆發 皖南事變;民盟建立
1942年 中途島海戰;阿拉曼戰役 延安整風運動開始
1942.7-43.2 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3年 義大利投降;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
1944年 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豫湘桂戰役
1945年 雅爾塔、波茨坦會議,德國投降 中共七大,日本投降
10月 聯合國建立
20世紀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6年 全面內戰爆發
1947年 杜魯門主義提出,冷戰開始 解放軍轉入反攻
1948年 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三大戰役開始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七屆二中全會;渡江戰役;新中國成立
1950-1953年 朝鮮戰爭
1951年 歐洲煤鋼共同體建立 西藏和平解放
1953年 過渡時期總路線和一五計劃
1954年 日內瓦會議 一屆人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55年 亞非萬隆會議;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956年 蘇共20大;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中共八大;三大改造完成
1957年 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
1958年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廬山會議和反右傾斗爭
1967年 歐洲共同體成立 「一月革命」和「二月逆流」
1968年 布拉格之春
1971年 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得到恢復 九一三事件
1972年 尼克松訪華,上海聯合公報發表
1976年 「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中美建交聯合公報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79年 中美建交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20世紀80年代末 東歐劇變
1991年 蘇聯解體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1997年 香港回歸,中共十五大
1999年 澳門回歸

3. 初中歷史涉及的戰爭包括中國和外國的

初中歷史書上涉及的戰爭是很多的,我給你簡單的列舉幾個比較主要的我最感興趣能記得住的吧。按照歷史事件發展的順序應該如下:
上古時期,在我的記憶里發生了兩次比較著名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戰爭(或許根據當時的規模和涉及范圍還不能稱作戰爭,勉強算著械鬥吧)炎黃倆部族間的殲滅於統一之戰,歷史上確實有炎帝與黃帝兩個神話般的人物,可是他們並不是生活在同一個時期,據史書記載炎黃原始同族,但是倆者的勢力范圍不同,而且炎帝似乎比黃帝提前4 5百年前就統一了自己的勢力范圍,我們歷史書上的記載的炎帝黃帝大戰於阪泉就有點不切實際了,兩者相差4 5個世紀又怎麼會陰差陽錯的聚到一起爭地盤,所以我前面是說的炎黃兩部族間的統一戰爭,根據我的理解和一些文章上的記載應該有炎帝存在過的部落和之前有皇帝治理過的部落之間發生過的一次武裝械鬥最終同意了華夏民族;第二次表較著名的戰役就是同意以後的黃帝部(早已統一的有炎黃子孫之稱的華夏族)與南方蠻夷蚩尤之間的武裝械鬥,發生在逐鹿的戰役,有些史學家認為與我們歷史書上相悖的是黃帝並沒有招來各路神仙,蚩尤也沒有眾叛親離,事實上這或許是倆個村間的村民鬧事而已。結局大家都很清楚,黃帝所在的村莊實力比較硬戰勝了蚩尤,此時的華夏族正式統一。

4. 初中歷史書提到的中國6古代著名戰爭有哪些

長平之戰:公元前262年 成語:紙上談兵
巨鹿之戰:公元前207年 成語:破釜沉舟
官渡之戰:公元內200年 典故:曹操赤腳迎許攸
赤壁之戰:公元208年 成語:草船借箭,典故:關羽義釋曹操
淝水之戰:公元383年成容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5. 列舉曾在中小學課本中出現過的一些抗戰著名戰役

樓主啊
飛奪瀘定橋也不是發生在抗戰啊
出現在課本里的有「狼牙山五壯士」、「台兒庄戰役」、「平型關大捷」,與抗戰有關的,但不是具體戰役的還有「一個粗瓷大碗」、「楊靖宇」,還有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戰場的內容等等

6. 初中歷史課本上的所有戰役的有關信息

抗日,解放,拿破崙。

7. 人教版初中歷史全部重要戰爭事件及時間

公元前5世紀雅典伯利克里當政


羅馬共和國建立
公元前221年

嬴政滅掉六國建立秦朝

公元前
2
世紀

羅馬取得地中海地區的霸權

公元前
138


張騫出使西域

公元前
119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
60


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

1487-1488
葡萄牙人迪亞士到達好望角

1492

義大利人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

1497-1498
葡萄牙人達伽馬到達印度

1519-1522

葡萄牙人麥哲倫環球航行

1640
查理一世召開會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642

查理一世討伐議會,內戰爆發

1649
查理一世被壓上了斷頭台

1688
資產階級發動政變

1689

通過《權利法案》

18
世紀
60
年代至
19
世紀
40
年代

第一次工業革命

1775

來客星頓的槍聲,拉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

1776.7.4

通過《獨立宣言》

1777

薩拉托加大捷

1781

取得獨立戰爭勝利

1783

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1789.7.14

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1792

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

1793

巴黎人民第三次起義,羅伯斯庇爾掌握政權

1814


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火車)

1831


英國法拉第完成磁鐵生電實驗

1840-1842

鴉片戰爭

1842
《南京條約》

1856-1860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
火燒圓明園

《北京條約》

19
世紀
60
年代
-90
年代

洋務運動

1894-1895
甲午中日戰爭

1866

德國西門子發明發電機

1870

比利時格拉姆發明電動機

1879

愛迪生發明點燈

19
世紀
80
年代

巴黎出現電力鐵路

1876

貝爾發明電話

1885

卡爾本茨設計早期汽車

1895
《馬關條約》

1898
戊戌變法運動

20
世紀初

福特採用流水線大批量生產汽車

1900-1901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1
《辛丑條約》

1903
萊特兄弟製造飛機

1905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10.10
武昌起義、辛亥革命

1912.1.1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

1915
《新青年》
、新文化運動

1919.5.4
五四運動

1921.7.23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

1922.7
中共二大在上海召開

1924-1927
國共第一次合作

1927.8.1
南昌起義

1927.9
秋收起義

1931.9.18
九一八事變

1935.12.9
北平愛國學生舉行反日救國示威遊行

1936.12.12
西安事變、國共第二次合作

1937.7.7
七七事變

1937.12.13
南京大屠殺

1938
台兒庄保衛戰

1945.10.10
重慶談判

1946.6
蔣介石發動內戰

20
世紀中葉

第三次工業革命

8. 九年級上冊歷史所提到的重大戰役

課本提到的少得可憐。。。以下是能沾上邊的

馬拉松戰役(希臘vs波斯)
伊蘇斯版戰權役(馬其頓vs波斯,亞歷山大征服波斯中的重要一役)
君士坦丁堡戰役(奧斯曼vs拜占庭,西方學者將其作為中世紀的結束標志)
無敵艦隊的覆滅(英國vs西班牙,標志著西班牙的衰弱和英國的崛起)
納西比戰役(英國議會軍vs英國王軍,此役之後英王大勢已去)
列克辛頓槍聲(美國vs英國,美國獨立戰爭的開始)
葛底斯堡會戰(美國北軍vs美國南軍)
凡爾登戰役(德國vs英法)

就是這些,其實除了最後一個其他基本不考。

另外……如果你發現混淆了「戰爭」和「戰役」的概念的話,歡迎追問

9. 初一歷史書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哪些

1、官渡之戰

戰爭介紹: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參戰兵力:袁紹軍約11W人,曹操軍約2W人。

傷亡情況:袁軍約十萬,曹軍約八千。

2、淝水之戰

戰爭介紹: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實則僅二十多萬)前秦軍。

參戰兵力:東晉北府兵8萬人,前秦兵力25萬左右(到達戰場)。

傷亡情況:東晉五千人,前秦嫡系部隊幾乎全滅,其他兵力叛亡。

3、巨鹿之戰

戰爭介紹: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加之劉邦西路大軍攻破武關、藍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參戰兵力:秦軍四十萬,楚軍五萬,諸侯聯軍數十萬。

傷亡情況:秦軍陣亡二十萬以上。

4、牧野之戰

戰爭介紹:牧野之戰,是武王伐紂的決勝戰,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市附近)進行的決戰。由於帝辛(商紂王)先征西北的黎,後平東南夷,雖取得勝利,但窮兵黷武,加劇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最後兵敗自焚,商朝滅亡。

參戰兵力:周聯軍4.5萬人,商朝約17萬人。

傷亡情況:現代估計約兩萬人。

5、赤壁之戰

戰爭介紹: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

參戰兵力:聯軍5萬,曹軍20餘萬(號稱80萬)。

傷亡情況:曹軍戰死數萬,病死十餘萬。

10. 中國歷史上的所有重要戰役,初中歷史書上的戰役匯到一起...

先秦時期:
牧野之戰:姜尚、周武王 不足10萬——17萬,一說70萬 全軍覆沒
柏舉之戰:孫伍、伍員、磕閭 3萬——20萬 千里破楚,五戰入郢
陰晉之戰:吳起 5萬——50萬 大敗秦軍
伊闕之戰:白起 12萬——24萬 全殲
即墨之戰:田單 不詳 將燕軍逐出齊國
代之戰:廉頗、樂乘 20萬——60萬 大敗燕軍
秦漢時期:
巨鹿之戰:項羽 2萬——40萬 殲滅
彭城之戰:項羽 3萬——56萬 殲20萬
井陘之戰:韓信 3萬——20萬 滅趙,俘趙王歇
濰水之戰:韓信 數萬——20萬 滅齊,
昆陽之戰:劉秀 不足2萬——42萬 王邑僅率數千人逃回洛陽
祝阿、臨淄之戰:耿弇 數萬——20多萬 滅張步,平齊
赤亭之戰:虞詡 3千——數萬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兗州之戰:曹操 數萬——數10萬 迫降30萬
官渡之戰:曹操 2萬——10餘萬 殲7萬餘人
赤壁之戰:周瑜 5萬——20餘萬 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合肥之戰:張遼 7千——10萬 大敗吳軍
夷陵之戰:陸遜 5萬——數10萬 蜀國從此衰落
涼州之戰:馬隆 3500——數萬 平定涼州
前秦滅前燕之戰:王猛 6萬——30萬 殲敵近20萬
淝水之戰:謝玄 8萬——97萬 苻堅至洛陽,僅剩10餘萬
沙苑之戰:宇文泰 數萬——20萬 伏擊戰,殲8萬餘人
玉壁之戰:韋孝寬 不詳——15萬左右 城邑保衛戰,殲7萬餘人
金鄉之戰:於仲文 8千——10萬 全殲敵軍
隋唐五代時期:
淺水原之戰:李世民 不詳——10餘萬 消滅薛仁杲
虎牢之戰:李世民 3500——10餘萬 殲滅竇建德
唐平蕭銑之戰:李靖 不詳——40餘萬 平蕭銑
磧口之戰:李靖 3千——不詳 殲數萬
蔡州之戰:李靖愬 9千——不詳 平淮西叛軍
奉天、靈台之戰:郭子儀 不詳——30餘萬(一說數十萬) 殲敵近10萬
太原之戰:李光弼 不滿萬人——10萬 城邑保衛戰,殲敵7萬餘人
雍丘之戰:張巡 3千——數萬 城邑保衛戰,不詳
睢陽之戰:張巡 6800——13萬 城邑保衛戰,殲12萬人
嘉山之戰:郭子儀、李光弼 不詳——5萬余 殲敵4萬
象牙潭之戰:周本 7千——數萬 俘5千
六合之戰:趙匡胤 2千——2萬 殲5千
宋遼金夏蒙元時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戰:劉舜卿 不詳——20多萬 擊退夏蕃聯軍
達魯古城之戰:完顏阿骨打 不詳——27萬 大敗遼軍
護步達岡之戰:完顏阿骨打 2萬——70萬 大敗遼軍主力
和尚原之戰:吳絳?、吳璘 數千——10餘萬 俘萬余,大敗金軍
順昌之戰:劉錡 1.8萬——10餘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郾城之戰:岳飛 數千——1.5 大敗金軍精銳
陳家島海戰:李寶 3千——10萬 海戰,全殲金軍
採石之戰:虞允文 1.8萬——17萬 水戰,大敗金軍
海州之戰:魏勝 不詳——30萬 大敗金軍
六合之戰:畢再遇 不詳——10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廬州之戰:杜杲 不詳——號80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邊堡寨之戰:成吉思汗 不詳——30萬 大敗金軍
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成吉思汗 4萬——8萬 全殲
迦勒迦河之戰:哲別、速不台 不足3萬——8萬 全殲
賽約河之戰:拔都、速不台 不足5萬——10萬 全殲
鄂州之戰:伯顏 20萬——60萬 大敗宋軍
丁家洲之戰:伯顏 10萬——13萬 大敗宋軍精銳
山海戰:張弘范、李恆 數萬——20萬 海戰,全殲
虎嘯山之戰:張庭瑞、焦德裕 5千——數萬 大敗宋軍
鄱陽湖之戰:朱元璋 20萬——60萬 水戰,全殲
明清時期:
白溝河之戰:朱棣 1O余萬——60萬 死傷10多萬
上峰嶺之戰:戚繼光 1500——2千 殲敵倭寇300餘人
台州之戰:戚繼光 不詳 9戰9捷
渾河之戰:努爾哈赤 4人——800 奇跡
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 4.5萬——約11萬 殲敵約5萬人
寧遠之戰:袁崇煥 不滿2萬—13萬(或五六萬,或10餘萬)
貴陽之戰:王三善 2萬——10萬 扭轉了平叛戰局
清征達瓦齊之戰:阿五錫、巴圖濟爾噶勒 22——2千餘人 奇跡
渾河之戰:長齡 4萬——10多萬 收復南疆西四城
還有平津.淮海.遼沈三大戰役。

閱讀全文

與初中歷史課本提到的戰役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