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誰有以"面對歷史"為話題的作文材料 謝謝
項羽:
公元前 208 年,秦將章邯指揮秦軍主力合圍巨鹿,項羽率兵前往解救。為了表現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項羽帶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項羽率軍斷秦軍糧道,與秦軍進行了九次激烈的較量,「楚戰士無不以一當十」 。秦損兵折將,項羽乘勝追擊,迫使章邯率其殘部投降。
曹操:
官渡之戰乃是漢末乃至中國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是曹操與袁紹爭奪北方霸權的轉折點,官渡一戰之後,曹操終於一反之前對袁紹的劣勢,為自己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曹操在戰事初期處於劣勢,當中全賴三人為曹操扭轉困局——劉曄、荀攸、許攸。
1. 袁紹與曹操在白馬相持時,袁紹下令築起箭塔,連日向曹操營寨射箭,使曹 操軍心動搖。 其後,劉曄獻上霹靂車之計,大破袁紹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據守之地。
2. 曹操於黎陽與袁紹杷持,本欲還兵再作打算,荀攸獻計:「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禽也。」大破袁軍。
3. 建安五年八月始,兩軍再次相持於官渡,雙方互有勝負。其後曹操軍中缺糧,適逢袁紹謀士許攸與營中將士不和,投奔曹操。許攸獻計燒袁紹軍糧,使袁紹不戰自敗。
② 面對歷史 作文
項羽:
公元前 208 年,秦將章邯指揮秦軍主力合圍巨鹿,項羽率兵前往解救。為了表現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項羽帶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項羽率軍斷秦軍糧道,與秦軍進行了九次激烈的較量,「楚戰士無不以一當十」 。秦損兵折將,項羽乘勝追擊,迫使章邯率其殘部投降。
曹操:
官渡之戰乃是漢末乃至中國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是曹操與袁紹爭奪北方霸權的轉折點,官渡一戰之後,曹操終於一反之前對袁紹的劣勢,為自己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曹操在戰事初期處於劣勢,當中全賴三人為曹操扭轉困局——劉曄、荀攸、許攸。
1. 袁紹與曹操在白馬相持時,袁紹下令築起箭塔,連日向曹操營寨射箭,使曹 操軍心動搖。 其後,劉曄獻上霹靂車之計,大破袁紹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據守之地。
2. 曹操於黎陽與袁紹杷持,本欲還兵再作打算,荀攸獻計:「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禽也。」大破袁軍。
3. 建安五年八月始,兩軍再次相持於官渡,雙方互有勝負。其後曹操軍中缺糧,適逢袁紹謀士許攸與營中將士不和,投奔曹操。許攸獻計燒袁紹軍糧,使袁紹不戰自敗。
③ 高中作文800字以正確的對待歷史為題
詩宋詞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歷史的見證。 每一次重大歷史事件都是全部愛國主義精神充實起來的,不同的人士對自己的豪情的表達方式也是不同的,其中詩人的表達方式頗為高雅、豪邁,喜、憂、愛、恨層層包裹著食詩詞中的每一個字…… 憂,憂得讓人無奈。 詩仙李白游覽越中時,想起在春秋時代,吳越兩國爭霸南方,成為世仇。越王勾踐於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吳王夫差打敗,回到國內,卧薪嘗膽,誓報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吳國滅了;有感而發,寫下《越中覽古》。詩寫的就是這件事: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喜,喜得讓人發狂。 在廣德元年(763),杜甫喜聞薊北光復,留下千古名作《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詩人想到可以挈眷還鄉,喜極而涕,這種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我們可以想像作者當時對著妻兒侃侃講述捷報,手舞足蹈,驚喜欲狂的神態。 愛,愛的讓人激情澎湃。 正所謂「多情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曾記得,安史之亂發生後,皇帝率兵馬倉皇逃入西南,在這一動亂中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遭到毀滅,白居易親歷這一歷史變故,感嘆不已,便寫下了名篇《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之恨,「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之情,都被作者寫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 恨,恨得讓人入骨。 眾所周知,奸臣昏君是「人人得而誅之的」。歷史上有名的奸臣中,陷害忠良的秦檜便是代表。岳飛抗金班師,而秦檜卻連發十二道金牌令岳飛回去,並向金國求和。岳飛滿腔悲憤,卻無人理會,留下《滿江紅》之豪句: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只可恨秦檜竟然不放過岳飛,在他寫下《滿江紅》之後不久,便夥同宋高宗趙構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陷害致死。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讓我們多讀唐詩宋詞,以史為鑒。
④ 如何看待歷史作文
讀史使人明智。所以尤其要學習商君書和韓非子都是極好的教材。如今主流教材遵孔,百無一用。
⑤ 怎樣看待對歷史不尊重的行為一篇作文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專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屬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對於歷史上的是非對錯我們要以一個,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在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觀始終都是成者王侯敗者寇.歷史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無論勝利之前做過什麼只要它他最後獲得了勝利那麼他所做過的一切都對的,都是正確的他所代表的永遠是正義的一方.而失敗者無論之前他做過什麼好事或是有益的事情.在勝利者看來那都是為了一己之私所做的,失敗者永遠代表者非正義的一方.正是由於這種狹隘和偏激的歷史觀點使我們不能正確的看待歷史上許多人物和事件的真實一面.無論任何人或是事只有在他結束或死亡若干年後人們對於他蓋棺論那才是真實的也是可信的.一個人或是一件事物的好壞要以實踐來證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這絕對不是用嘴巴或是書能夠真實評價的.
⑥ 如何看待歷史 作文
歷史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對於歷史上的是非對錯我們要以一個,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在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觀始終都是成者王侯敗者寇。歷史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無論勝利之前做過什麼只要它他最後獲得了勝利那麼他所做過的一切都對的,都是正確的他所代表的永遠是正義的一方。而失敗者無論之前他做過什麼好事或是有益的事情。在勝利者看來那都是為了一己之私所做的,失敗者永遠代表者非正義的一方。正是由於這種狹隘和偏激的歷史觀點使我們不能正確的看待歷史上許多人物和事件的真實一面。無論任何人或是事只有在他結束或死亡若干年後人們對於他蓋棺論那才是真實的也是可信的。一個人或是一件事物的好壞要以實踐來證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這絕對不是用嘴巴或是書能夠真實評價的。
⑦ 以面對歷史的態度 為話題寫作文
個人建議,你可以從三個方面下手
第一: 從你的個人經歷出發,比如你所了解專的書籍、文獻,資料,典故等等去屬回憶一個時代
第二: 思維發散,結合你自己的經歷去談談你對歷史的看法
第三: 升華。 結合看法,上升到精神境界,形成一種文化意識。
⑧ 如何破關於學會面對歷史的作文
學會勇敢面對
災難,不幸,常 與我們不期而遇,困難,挫折,也總是相伴我 們左右。懦弱的人想方設法逃避,無法逃 脫也只會怨天尤人。而強者,他們不會奢 求災難不幸離他們遠去,也不會祈盼困難 挫折繞他們而行,更不會退縮逃避,他們會 選擇勇敢面對。學會勇敢面對,將不幸變 為幸運。張海迪是不幸的,她過早地失去 了自由,她體會不到奔跑在田野里的快樂, 她能體會到的是病痛的折磨,是在死亡邊 緣掙扎的恐懼。但她沒有因此放棄生的權 力,她努力讓自己活下來,並且要好好地活, 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活出自己的精彩人 生。命運的不公平使她不幸,而她的勇敢 面對讓她變得幸運,展示了她人生的輝 煌。同樣不幸的桑蘭,原本在木馬上跳躍 的桑蘭,因為一次意外,永遠地告別了體操, 與輪椅過上了相依為命的生活,她是多麼 的不甘心。盡管命運之神如此捉弄她,她 仍勇敢面對,在不幸中尋找幸運,開辟出一 條不同於體操之路的人生路。學會勇敢面 對,將困難變為動力。鄧亞萍勇敢面對自 己身材矮小的缺陷,將這個困難轉化為動 力,實現了乒乓球界的大滿貫。而當她幸 運地成為國際奧組委成員時,巨大的困難 又擺在了她面前,她的英文基礎幾乎為零, 就連26個英文字母她都寫不會。但她沒 有滿足於每天有翻譯幫助的生活,在進入 清華大學讀書時,她是最差的學生
,而四年後她成為最優秀的學生,並出國深 造。人生路上有喜悅也有坎坷,面對困難 時,退縮不是最好的辦法,勇敢面對才是將 困難變為動力的法寶。學會勇敢面對,將 挫折變為機遇。愛迪生一次次地更換燈 絲,一次次地由希望到失望,很少有人能承 受這么大的挫折,而他樂此不疲,這就是他 的機遇所在,因此他成功了。勾踐在倍受 侮辱之後,勇敢面對,卧薪嘗膽,終於積聚能 量奮力反抗,將這次挫折轉變成了另一次 爆發的機遇,因此他成功了。每個人都會 遇到荊棘小路,在路程中發現升華自己的 機遇才更可貴。只要我們勇敢面對,挫折 定能變為機遇。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無 論未來怎樣,只要學會勇敢面對,就沒有什 么可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就像那個軍 人並不奢求一條新腿,他只希望自己可以 學會勇敢面對一樣。
⑨ 以面對歷史為話題作文
打開歷史的塵封,走進歷史的長廊,撥開歷史的畫卷,拉開歷史的帷幕,讓我們去發現歷史、面對歷史、感受歷史、探索歷史。—題記唐宋元明清,王朝至此完。讓我們回顧曾經的往事,感受令人深邃的歷史吧!以身殉國。屈原吃粽子,劃龍舟,這都是因為你呀!當戰火吞噬您的國家時,您的嘆息之聲震撼大地,無法改變,無能無力。您的《離騷》使楚辭光大千秋萬代。裡面也深深包含了您對國家的熱愛,您對和平的嚮往,只好投身於江河之中,帶著滿身的感慨、氣憤。踏馬遠征。文成樹葉靜靜隨風飄落,沙沙的聲響,似乎在為你送別,全城的人都為此傷感。
人們看著你一步一步離開長安的背影,也無濟於事,任其漸行漸遠。你明白,這是光榮的,雖然離開了自己的故土,但這是為了團結漢藏,是保家衛國,離去了,帶著滿身的思念與牽掛。不朽戰歌。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一位文人竟還擔起這救國救民的重擔,那昏庸的朝廷根本就沒有把你放在心裡呀。直到在惶恐灘戰敗,被敵捉去。你還不投降,在零丁洋上嘆息自己的孤苦伶仃,終於,自己看破塵世。降,只可苟活;死,還可得千古芳名,於是,你高呼一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便默默離去。回顧歷史,有的歡愉,有的悲傷,我們已無法改變。但一定要繼續去探索歷史,發現歷史,更要能面對歷史……
⑩ 作文,我是怎樣看待歷史的
通常人們認為,歷史是過去的事情,只能說明過去,所以沒有必要糾纏於歷史,把歷史問題看得太嚴重了.這十分不妥.
歷史所載都是舊
東西,但怎樣記載、怎樣看待舊問題,卻反映著當代人們的思想與立場.不同的人,將運用不同的手段,選取不同的題材去述說歷史、編寫歷史.歷史影響著我們的
思想活動,也影響著我們對歷史的看法.同時,必須正視,正如那位影響深遠的義大利史學家、哲學家克羅齊所言:「只有現實生活中的興趣才能使人類研究過去的
事實」(轉引自《人心中的歷史》第143頁).所以,他指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有三層含義:「一、研究歷史總是現實現刻的思想活動;二、歷
史研究是由現時的興趣引起的;三、歷史是按現時的興趣來思考和理解的」(見《人心中的歷史》第144頁).既然如此,就不難認識問題的嚴重性了.
我們是從歷史中走來.歷史影響著我們,也在某種程度上支配著我們.當前,為什麼日本國內會從上至下颳起一股歷史的「翻案風」呢?為什麼政府同意修改歷史
教科書、公然同意篡改歷史呢?為什麼極右勢力瘋狂叫囂,要為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鳴不平呢?為什麼不少人熱衷於參拜,熱衷於「戰敗日」的祭鬼活動呢?說穿
了,他們不只想改寫歷史,立足點是要改變現實.怎樣對待歷史,將決定其未來的走向.弄得不好,歷史將在現實中重演,日本很有可能走上歷史的老路.這並非危
言聳聽.
應當承認:很多日本人參與以上活動是出於無知,出於湊熱鬧,出於認識不清,甚至是懷有善良的意願,或是僅僅出於對親人的緬懷.這次日
本政府為了體現善意,花費巨資邀請千名中國學生去日參觀,從青少年一代抓起,以改善日中關系,這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必須指出:若沒有正確的歷史觀,日
本政府的所作所為仍將誤導國民,不可能從根本上改善中日關系,改變日本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對歷史認識的不一致,只能導致人們現實活動的不一致,並很可
能促使矛盾向對立和沖突的方向發展.
作為國家政府,應當想方設法凝聚人心、保護積極因素、振奮民族精神、發揚優秀的民族傳統.然而,這一切,必須建立在正確的歷史觀上去做,才站得住腳,才是對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日本人有許多優點和長處.這些優點和長處,值得他國人民、當然包括中國人民去學習和借鑒.一個彈丸之地的島國,為什麼能在二戰中發揮出那麼巨大的威力與
能量?為什麼在歷史上能外拒強敵入侵,並在近代多次打敗中國甚至打敗俄國等大國?為什麼二戰之後不長時間,就能在一座廢墟之上創造出經濟奇跡?主要原因之
一就是在於日本人的優點與長處.但是,日本人最突出的短處是:講團結而忽視理智,頑強奮斗有餘但容易走上極端.從而使得日本人成於斯亦困於斯,命乖運蹇.
其實,不管對一個人,一個集團,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來說,最重要的一點,不是別的,而是要有理智.而有無理智的第一要素,不是聰明與否,而是懂不懂事.
所謂懂事,就是要明辨是非曲直,能以變應變.筆者看過不少日本小說和電視劇,發現一個問題,不少日本人就顯得不夠懂事.只要是上級說的,就盲目服從、不折
不扣地照辦;只要對集體有利,就不管是否正確、是否合乎情理,去堅決維護;只要自己認定了目標,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力以赴而奮斗;甚至於只聽親友等「圈
內人」的意見,對外一概排斥,管它是黑是白,有理無理……這怎麼行呢?即使有時應該這樣,但效果值得懷疑.中國人為人處事的特點是注重講理,以理服人.古
人就強調,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從.即使是上級的指示,若有不當之處,也應善意指出;當時應該服從,但事後應該提出.這樣的話,效率可能差些,但效果可能好
些.更重要的是,如此才能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促使人人具有理智,按理智行事,防止犯大的錯誤,避免走向錯誤的深淵.
聯想到日方的那些做法,人們不得不認真思考:那是在尊重事實,尊重歷史嗎?那是理智的做法還是在一意孤行?對歷史都敢肆意捏造,那怎能培育正確的民族意識?在此情況下,日本政府想凝聚人心,振奮民族精神,其結果怎能防止再次形成一種令人生畏的邪惡力量?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歷史是一門展示當代人們所想、所做、所求的心理活動的學問,也是一門揭示人們將會做什麼、怎樣做的行為科學的學問.
日本人必須明白:理智比什麼都重要,唯有理智地對待歷史,才能理智地對待現實;唯有推崇理智,才能完善國民的個性,避免由頑強轉向頑固,再轉向野蠻;唯有弘揚理智,正視歷史,才能寬慰周邊國家,並使世界人民放心.
各人都有各人心中的歷史.但誰的認識正確,這不能由各人自己去決定.真理只有一個,事實勝於雄辯.大家都接受真理,直面事實,才能統一認識,避免矛盾的
對立與沖突,營造出寬松和諧的現實.所以,強調要正確地認識歷史、對待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認識現實、對待現實,也是為了更好地認識未來、把握未來.
人類已進入一個和平與發展為主旋律的時代,一切都在改變.經濟利益只應也只能用經濟辦法去獲取,爭奪世界霸權或區域霸權將被世界人民反對.是堅決跳出「老一套」的時候了,是改變傳統思維、實行政策轉型的時候了!
有人說,歷史是一門科學,有些牽強.然而,不能不說歷史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歷史不是陳年舊事的簡單堆砌,時間相連的重大歷史事件之間往往具有很強的
內在聯系,甚至是因果關系.歷史規律不像自然規律那樣清晰而反復地出現,但人類的歷史,是一部人性不斷完善與提升的歷史.事實上,歷史過程充滿了辯證法,
受到對立統一規律的支配.因為已有兩次世界大戰的惡性事件,不少人據此認為人性的發展是個變數,難以預測.然而,那是辯證法在起作用:有了兩次大戰的沉痛
教訓,物極必反,矛盾轉化,才為人性的完善與提升打造起堅實的基礎,提供了充要條件.人性的完善與提升,最終將促使人類脫離野蠻,促使人民的意志充分發揮
主導作用.
人民創造了歷史,最終將是歷史的主人.歷史的進程充滿了偶然性,由此為各種各樣的精英人物大顯身手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但是,歷史的
進程最終要受必然性的支配,這種必然性,就是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當然要注意,這里的人民,非指某團體或某民族,而是指全人類.唯有重視世界人心的走
向,才能順應時代潮流;唯有崇尚理智,才能深刻而清晰地洞察此點,從而在國際舞台上演出有聲有色的話劇.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