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遺產保護+論文
世界文化遺產的利用與保護
——關於麗江古城
早就對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麗江古城有所耳聞,而對麗江的興趣卻是從一部或者有些人會認為不知所謂的電視劇《一米陽光》里獲得的。一米陽光源自麗江的一個傳說,那對深情的納西戀人的故事常常縈繞心間,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麗江就是為了分享「在萬丈愛情陽光中,你曾經擁有這一米就夠了」的感動。還有久久不能忘懷的是納西女孩美妙的歌聲,實在是麗江美麗風景的升華,浪漫傳說的點綴。
麗江的自然風光固然美好,而現在我卻想要回到最先聽聞的麗江古城,正如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評價——「古城麗江把經濟和戰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風貌。古城的建築歷經無數朝代的洗禮,飽經滄桑,它融匯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系統,這一系統縱橫交錯、精巧獨特,至今仍在有效地發揮著作用」。她有別於其他古建築群,單純展現自己美的一面,或者實用的一面,它是藝術與經濟的統一體,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完美結合。她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她的建築融入了漢族,白族,藏族,彝族的元素,特別展現了納西族的獨特風采。不似其他地方古建築的拘泥於形式,麗江古城的建築們依山傍水,錯落有致。據說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如果築建城牆就如木字加框而成「困」,所以她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裡面唯一沒有城牆的一座。這也造就了麗江古城獨特的開放形式,讓她與周圍的山水融為一體。
還有她依山勢而建,順水流而設的古街;玉河水繫上每平方公里93座的古橋們;「略備於元,盛於眀」的木府;構建獨特,飛檐恰似五鳳展翅的福國寺五鳳樓;道路南北貫通,東西橫亘的白沙居民建築群;一條青龍河從中穿過,兼有麗江境內最大石拱橋的束河民居建築群。他們一一展示了古城風貌,被選為世界文化遺產也的確是實至名歸。
這樣美好的古城自然不能孤芳自賞,獨居僻靜,如何合理的利用她保護她又是一個難題。
想要為人所知,和其他的風景名勝一樣很好的一個途徑是通過發展旅遊業,這樣還能提高古城當地的經濟,也能為古城的維護與修復提供經濟後盾。而旅遊必將伴隨著一系列問題的產生,環境的污染,建築的破壞,那麼就必須在此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發展旅遊業,但是要控制遊客數量。還可以開展建築專家、歷史文化研究學者等的專團旅遊,讓專家們在參觀的過程中及時提出維護古城的意見和建議,而且對於提高古城的文化層次也會有一定的作用。另外還要合理的利用旅遊業的發展加強商業化的經營模式。開設一些與古城有一定關聯的商鋪一方面可以吸引遊客,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古城所在地的經濟做貢獻。當然商鋪主人們也必須規范經營,不應該把古城改變成城市的縮影,商家們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對古城的形象造成一定的損害。而現在麗江古城內過多過雜的商鋪已經給古城的維護造成了一定的壓力,當然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輿論的壓力會讓當地政府有所作為。另外製定一系列的法規來規范遊人的行為也是十分必要的,不應該讓古城遭受人為的破壞。
社會在發展,可是麗江古城作為難得的古建築群,應盡量保持其原有風貌,不應該在其間修建與建築群整體不和諧的現代建築。對於已經存在的可能對現代生活造成不便的古代建築也不應隨意拆除,保持古城的完整性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和納西文化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雖然是因為電視劇讓我對麗江產生了興趣,可是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手段。因為在拍攝電視劇的過程中必將給古城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絕對不利於古城的保護,神農架和九寨溝在拍攝影視作品的過程中都造成了不小的損害,這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可是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其他的自然人文風光地的工作人員就要引以為戒,是不是應該為了眼前的一點利益而允許相關影視作品的拍攝也該著重思量。所以我想想要保持古城完整性,限制一些商業的拍攝是必要的。對於周圍的景色,也應予以保護,讓其與古城風貌和諧存在。
古城對於很多民族文化和古代建築的研究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組織專家團的基礎上還可以派遣相關專家前往研究,不僅對文化的傳承有好處,還可以對古建築的保護做出規劃。
納西老人們還在古城裡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古城的建築屹立於山水之間,一派融於自然的人文景觀是否能夠長期存在下去,我們的後代們是否還有機會見到這些讓我們嘆為觀止的古人創造,這都有賴於今人的作為。「可持續發展」,政治色彩濃厚的一個詞,而對於麗江古城,這是多麼的必要。
2. 怎樣保護文化古跡
1、在闡述立法的基本原則後,從管理體系設置、民事責任、公眾參與制度和私人所有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制度以及配套的資金保障制度、程序化管理制度等方面就文物古跡保護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議。
2、在保護文化古跡過程中,要堅決摒棄這種落後觀念,形成保護文化古跡要用心去疼的新理念。樹立文化古跡是我們祖先留下的歷史創造,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實為無價之寶。文化古跡是每個人的財富,每個人都應成為保護文化古跡的使者。
3、在明確文物古跡保護的主體、對象、任務、目的及意義等內容的基礎上,以環境價值觀與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觀為內容論述了文物古跡法律保護的理論基礎。
然後,考察國際與國外文化遺產保護法律制度,並從立法模式、管理機構、保護主體等方面進行比較、總結。
(2)如何保護歷史遺跡論文擴展閱讀:
文物保護單位為中國大陸對確定納入保護對象的「不可移動文物」的統稱,並對文物保護單位本體及周圍一定范圍實施重點保護的區域。
文物保護單位根據其級別分別由國務院、省級政府、市/縣級政府劃定保護范圍,設立文物保護標志及說明,建立記錄檔案,並區別情況分別設置專門機構或者專人負責管理。
文物古跡都是國家保護物件。大多文物價值連城,有個別國家一級文物、那都是無價之寶。愛護、保護國家文物,人人有責!
3. 如何保護歷史文物古跡
保護是抄指為保存文物古跡襲實物遺存及其歷史環境進行的全部活動。保護的目的是真實、全面地保存並延續其歷史信息及全部價值。保護的任務是通過技術的和管理的措施,修繕自然力和人為造成的損傷,制止新的破壞。所有保護措施都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
保護必須按程序進行,文物古跡的保護工作總體上分為六步,依次是文物調查、評估、確定各級保護單位、制訂保護規劃、實施保護規劃、定期檢查規劃。所有程序都應符合相關的法律規定和專業規則,並且廣泛徵求社會有關方面的意見。
保護的原則:必須原址保護。盡可能減少干預。定期實施日常保養。保護現存實物原狀與歷史信息。按照保護要求使用保護技術。正確把握審美標准。必須保護文物環境。已不存在的建築不應重建。預防災害侵襲。
4. 怎麼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長期形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傑作,毀之不再生,催之不可成。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讓她們在今天現代化中繼續發光,正是一種現代文明的象徵。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化建設似乎是一對矛盾,但實踐證明兩者完全可以共存共榮,互相促進。-二百年前,歐洲人在產業革命初期也曾大肆破壞古建築古城堡,不過他們很快覺醒,從法律制度和市民意識上著手,嚴加保護。今天,一批批中國人去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國,看到的是古與今、舊與新之間的和諧生輝,古城區的原汁原味,幾乎看不到拆房擴路的"舊城改造",然而那裡照樣遊人如織,環境優美,經濟發達。可是,我們不少人考察回來後只記住高樓大廈,忘記了保護歷史。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些年文物保護成績是顯著的,同時對文物"建設性破壞"的情況也令人吃驚。中國現有21處世界遺產中,浙江還是空白。其實浙江是文物大省,杭州、紹興、定海、塘棲等地的古城區,原先足以與平遙、麗江媲美,甚至更有優勢。她們躲過了自然災害、政治運動,卻倒在現代化建設的誤區中,真是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子孫後代,實在令人遺憾。搶救歷史文化遺產確實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最近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頒布了《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從法律上築起了又一道保護的"屏障"。只要我們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歷史文化遺產就會得到很好的保護。
為什麼歷史文化遺產的破壞屢禁不止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處理好如何看待"政績"的問題。客觀上,"父母官"有壓力,總想在任期內改善群眾生活條件和市容市貌。這當然是好事。我們不但不反對,而且要盡力支持,問題是怎樣正確認識並把握"政績"。我認為,建設新城是政績,保護古城、留住中華民族的優秀遺產也是政績,後者做起來更不容易,更需要有遠見。紐約、香港歷史很短,是在海島、沙灘上建成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倫敦、巴黎、羅馬歷史悠久,精心呵護古城,同樣可以成為著名的國際大都市。周庄、西塘等江南6個古鎮,今天名聲大振,成為旅遊熱點,其實浙江原來條件更好的古鎮有不少,但都被以"破舊"、"落後"等借口一一拆毀掉了。這些古鎮雖然面貌一新,但沒有特色和知名度,也沒有遊人和吸引力。城市化進程中必須注意保護歷史,堅持特色,而百城一面、千街一面正是現代化的一忌。杭州是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有層層疊疊的歷史積淀,不能將精華與糟粕一起扔掉,在古城區內不宜採用深圳、上海浦東等新興城市的辦法。仇保興同志到杭州上任不久,就與其他市領導在記者來信中批示緊急保護河坊街及其附近地區,保古城建新區,進而將西湖申報世界遺產提上議程,邀請國內外專家獻計獻策,這適合時代潮流,符合民心,我看這就是一大政績。
對外開放使我們意識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和艱巨性,然而,我們不少人在觀念、行為上仍處於一種蒙昧或自然滿足的狀態中。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和西湖申報世界遺產,是杭州在21世紀進一步對外開放,成為國際性的風景旅遊城市的關鍵性步驟。因此,從現在起,有關的各項工作就應當按世界遺產的標准來衡量,與世界接軌。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努力,再大的困難也會變小,再小的希望也會增大,直至成功。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http://www.zjol.com.cn/node2/node2352/node2354/node15917/userobject12ai146874.html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TR-c/17392.htm
http://www.xkdesig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4&id=114
5. 關於保護歷史遺跡的論文300字
文物是反映歷代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專的重要的屬有代表性的實物,是歷史和文明的承載物。
具有2500年歷史的太原,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文物史跡,古晉陽城、純陽宮、文廟、督軍府、寧化府、拱極門遺址等,每每說起這些遺產,太原人都津津樂道。
但是,我市的文物現狀不容樂觀,古關帝廟、城隍廟等很多文物年久失修、面貌破舊;有的被工廠、學校、民居佔用,保護工作不落實,重點保護不突出;基本建設對地上和地下文物破壞嚴重;有的開山造田等對文物也有一定的危害;有部分古建築與周圍建築環境不協調,對傳統文化構成了損害,影響到城市的地方特色;文物保護與開發沒有很好結合,有的文物被拆除,有的文物保護點孤立地存在,失去了其傳統的風采和內涵。
失去這些歷史遺存,2500年歷史的古城也就難符其實了。消失的,無法挽回,樹立和加強文物保護意識,做到建設和保護和諧發展,為歷史、為後代保留一份寶貴的遺產,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所在。
6. 保護文物古跡的論文
文物古跡保護與旅遊事業的發展 摘要: 文物古跡與旅遊的發展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和十分密切的關系。旅遊離不開文物古跡,文物古跡借旅遊發揮其作用,流傳其歷史,傳播其信息。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關鍵字: 古建築 古跡保護 旅遊業 有一部名叫《穆天子傳》的古書上,記載了公元前10世紀周穆王駕八駿西遊的故事。其中所記載的穆王與西王母在瑤池相會,傳說其地點就在新疆的天池,留下了古老的佳話。周穆王可算得上是中國最早的大旅行家。其後春秋時期的孔子周遊列國,又是一位大學者的旅行家。司馬遷寫《史記》除了利用大量文獻檔案簡牘文書之外,還親自到許多地方做考察旅遊。西漢時期打通歐亞交通大道「絲綢之路」的先行者張騫,更算是最早的中外旅行家了。此後從楊之、酈道元、唐玄奘、蘇東坡……直到徐霞客、顧炎武等等,莫不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游覽名山大川,文物古跡,留下了不朽的詩章。與此同時,他們所游覽的勝景名區,所留下的史跡、文章、詩詞、書畫、題刻也成了歷代的文物古跡,被保存下來,成了我們今天旅遊參觀的景點。 公元前2世紀,西頓城有一位名叫安蒂伯特爾的著名詩人、很有學問的旅行家,把他在旅途中所見到的最好、最奇麗的文物古跡,經過對比排列,選出了七個,編排出了第一個「世…… http://www.51papers.com/lw/32/wz32651.htm
7. 為什麼要保護歷史古跡如何保護
保護是指為保存文物古跡實物遺存及其歷史環境進行的全部活動。保護的目版的是真實、全面地保存並延續權其歷史信息及全部價值。保護的任務是通過技術的和管理的措施,修繕自然力和人為造成的損傷,制止新的破壞。所有保護措施都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
保護必須按程序進行,文物古跡的保護工作總體上分為六步,依次是文物調查、評估、確定各級保護單位、制訂保護規劃、實施保護規劃、定期檢查規劃。所有程序都應符合相關的法律規定和專業規則,並且廣泛徵求社會有關方面的意見。
保護的原則:必須原址保護。盡可能減少干預。定期實施日常保養。保護現存實物原狀與歷史信息。按照保護要求使用保護技術。正確把握審美標准。必須保護文物環境。已不存在的建築不應重建。預防災害侵襲。
8. 如何保護歷史文化遺址
國家出台法律,政府出政策並主導保護性的旅遊資源開發,是歷史文化遺址能夠「自給自足」地保護自己。
9. 如何保護文物論文
保護文物,人人有責
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是金錢買不到的。經過多少年的風風雨雨和戰亂,流傳至今的文物相對來說已經不多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留傳於世的文物會越來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貴,我們也應該愛護文物。
文物是指具體的物質遺存。文物有這樣兩個基本特徵,一是由人類創造,或者是與人類活動有關的;二是成為歷史的遺存,不可能再重新創造的。 按照國際上的一般慣例,文物是指一百年以前製作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物質遺存。
在中國古代文物中,有大量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 各種傳統的藝術形式,盡管有文獻記載的描述,但是因為缺乏具體的形象,人們不可能真切地了解其歷史特徵。只有文物,才能將不同歷史時期的傳統藝術形式生動地展示出來。
在中國古代文物中,有大量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 各種傳統的藝術形式,盡管有文獻記載的描述,但是因為缺乏具體的形象,人們不可能真切地了解其歷史特徵。只有文物,才能將不同歷史時期的傳統藝術形式生動地展示出來。
通過對文物的鑒賞,不僅可以體味文物本身的藝術價值,還可以聯想到文物製作者生活的歷史時期的文化風貌和時代精神。魯迅有一篇《看鏡有感》,寫到自己在鑒賞古鏡時的感想,其中「遙想漢人多少閎放」,「漢唐雖然也有邊患,但魄力究竟雄大」等認識,都體現出十分透徹的歷史眼光。他由一件文物而涉及歷史,涉及時代風格的變遷,涉及近代化,涉及國民性,進行了十分深刻的文化分析。不過,他說「海馬葡萄鏡」是「漢代的鏡子」,卻是一種誤會。現在考古學者已經明確知道,這種鏡是唐代製作。「海馬葡萄鏡」又稱「海獸葡萄鏡」,也有「禽獸葡萄鏡」、「天馬葡萄鏡」和「瑞獸葡萄鏡」等稱呼。
各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這種文化傳統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成為人們自立和進取的精神支柱。文物體現了不同國家和民族長期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傾向、意識風格、生活習俗等。因此,從某種角度可以說,文物是民族文化的一種象徵。另外,文物又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見證。也就是說,文物不僅是各個國家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而且也是全人類的共同的文化財富。 現代社會工業化、城市化的迅速發展,人為的和自然的破壞和損壞文物的因素顯著增長,文物保護成為世界各國所面臨的共同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64年6月發起了歷時6個月的保護文物古跡的國際運動,要求各成員國充實和改進保護文物的技術和法制措施,同時要求各成員國加強文物保護的宣傳,使文物的價值觀念家喻戶曉。1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1972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會議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78年11月,第20屆會議又通過了《關於保護可移動文化財產的建議》。
中國原本就有保護文物的傳統。秦始皇曾經派千人打撈沉沒在泗水的周鼎。漢武帝得到出土的銅鼎,將年號改為「元鼎」。據《宋書?五行志》記載,西晉的武庫中收藏有孔子穿過的鞋子和漢高帝斬白蛇劍。 《呂氏春秋?節喪》中寫道,對於盜墓行為,要「以嚴威重罪禁之」。《淮南子?論》說,當時法律有「發墓者誅」的條文。唐代法律包括制裁盜墓行為的內容,《唐律疏議》卷一九有關於對「發冢」者處以刑罰的明確規定。 明代法律還規定,不論是國有土地還是私有土地,凡地下發掘得到的古物,限期上繳國家,否則予以懲處。
不管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文物都是十分珍貴的,我們應該保護文物,保護中華上下五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