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寧姓皇帝是哪個朝代

歷史上寧姓皇帝是哪個朝代

發布時間:2021-02-28 12:31:40

『壹』 古代有姓寧的皇帝

古代沒有姓寧抄的皇帝。

有姓寧的文襲武官員。寧姓濟濟多才,早在先秦時期,其名人便競現史冊。寧戚:衛國人,春秋時齊國大夫。寧喜:(公元?~前546年待考),又稱寧子、寧氏,謚悼子,寧殖之子。著名春秋時期衛國卿大夫。寧澤濤:1993年3月6日出生於河南鄭州,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游泳隊運動員

(1)歷史上寧姓皇帝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寧姓,中國姓氏,寧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位的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五。

今寧姓多為甯(nìng)姓所改,但寧(níng)姓與甯(nìng)姓原為二姓,將甯姓寫作寧姓也是錯誤的,簡化字方案中,只規定「寜」簡化為「寧」,而「甯」作為姓字,並沒有被簡化。

得姓始祖:寧俞。即寧武子,春秋時衛國人,衛文公、成公時大夫。成公無道為晉所攻,失國奔楚、陳,卒為晉侯所執。寧俞不避艱險,周旋其間,卒保其身,而濟其君。孔子曰:「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因寧俞機智果敢,忠心耿耿,故後世寧姓尊寧俞為其得姓始祖。

『貳』 中國古代各朝代的皇帝都姓什麼

夏朝姓姒,商朝姓子,周朝姓姬,秦朝姓贏,漢朝姓劉,玄漢姓劉,曹魏姓曹,東吳姓孫,蜀漢姓劉,晉朝姓司馬,劉宋姓劉,南齊姓蕭,南梁姓蕭,南陳姓陳,北魏姓拓跋,東魏姓元。

北齊姓高,西魏姓元,北周姓宇文,後梁姓朱,後唐姓李,後周姓柴,後漢姓劉,後晉姓石,隋朝姓楊,唐朝姓武,宋朝姓趙,金朝姓完顏,遼朝姓耶律,元朝姓孛兒只斤,明朝姓朱,清朝姓愛新覺羅。

(2)歷史上寧姓皇帝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後世知名開國君主介紹:

1、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

2、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豐邑中陽里(今江蘇豐縣中陽里街道)人。

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公元前195年,討伐英布叛亂時,傷重不起。制定「白馬之盟」後,駕崩於長安,謚號高皇帝,廟號太祖,葬於長陵 。毛主席評價劉邦「封建皇帝里邊最厲害的一個」。

3、楊堅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 -604年8月13日),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

隋朝開國皇帝,開皇元年(581年)到仁壽四年(604年)在位。鮮卑小字那羅延,鮮卑姓氏普六茹,楊堅掌權後恢復楊氏。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漸多疑,殺害功臣,並且聽信文獻皇後之言,廢黜長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埋下了亡國的禍根。

仁壽四年(604年)在仁壽宮離奇去世。終年六十四歲,廟號高祖,謚號文皇帝,葬於泰陵。

4、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鳳陽人,漢族,生於濠州鍾離(明朝建立後改為鳳陽),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改為現名朱元璋。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5、皇太極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譯黃台吉、洪太主。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清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後金第二位大汗、清朝開國皇帝。

皇太極前後在位17年。他在位期間,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不斷對明朝作戰,為下階段清王朝迅速擴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廟號太宗,謚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葬於沈陽昭陵,死後其第九子福臨即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叄』 歷史上有姓宇文的皇帝嗎是哪個朝代的

有,是南北朝時期的北周,皇帝有宇文泰、宇文覺、宇文毓、宇文邕、宇文贇、宇文闡。

一、皇帝

1、宇文泰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獺(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鮮卑宇文部後裔,漢化鮮卑人,南北朝時期西魏傑出的軍事家、改革家、統帥,西魏的實際掌權者,亦是北周政權的奠基者,史稱周文帝。

北魏末年六鎮起義中,宇文泰隨父宇文肱加入鮮於修禮的起義隊伍。起義被爾朱榮鎮壓後,宇文泰成為其部將賀拔岳麾下。永安三年(530年),孝庄帝殺爾朱榮,但軍權仍然操在爾朱氏手中。

不久,爾朱氏敗滅,高歡位居丞相,並由此掌權。宇文泰跟從賀拔岳入定關隴。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孝武帝因為與高歡關系失和而西奔長安,投靠宇文泰。宇文泰被授為大丞相。

同年十二月宇文泰殺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是為西魏,都長安。從此宇文泰專制西魏朝局長達二十二年,宇文泰掌權期間,對內團結各方,澄清政治,建立府兵制,以擴大兵源。

形式上採取鮮卑舊八部制,立八柱國。對外立足關隴,征戰東魏,蠶食南梁。奠定了其身後關隴政權一統天下及隋唐王朝強盛的基礎。

大定二年(556年),宇文泰去世。後追尊為文王,廟號太祖,武成元年(559年)追尊為文帝,號其墓為成陵。宇文泰死後次年,其侄宇文護迫西魏恭帝禪讓,由宇文泰子宇文覺即位天王,建立北周。

2、宇文覺

宇文覺(542年―557年),即北周孝閔帝(557年在位),字陀羅尼,代郡武川(今屬內蒙古)人,周文帝宇文泰第三子,母為元皇後(北魏孝武帝元修之妹馮翊公主),南北朝時期北周第一位君主(當時稱天王),但實際上是權臣宇文護擁立的傀儡。

宇文覺七歲(一說九歲)時,被封為略陽郡公。西魏恭帝三年(556年)三月,拓跋廓命宇文覺為安定公世子;四月,拜為大司馬。十月,宇文泰過世,由宇文覺繼承太師、安定公等官爵。十二月,拓跋廓又下詔以岐陽之地封宇文覺為周公。

周孝閔帝元年(557年),拓跋廓派濟北公元迪將皇帝的玉璽和綬帶送給宇文覺,二月十五日,在其堂兄宇文護的扶持下,宇文覺正式即位稱天王,國號大周,史稱北周。

宇文覺稱帝後為了親自執政,與大冢宰宇文護發生沖突。宇文護於是與尉遲綱合謀廢立之事,先設計誅殺乙弗鳳,並使宇文覺身邊沒有侍衛;接著派賀蘭祥逼迫宇文覺遜位,將他貶為略陽公並幽禁。

不久宇文覺被宇文護殺害,年僅十六歲。天和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誅殺宇文護,派遣蜀國公尉遲迥在南郊上謚宇文覺為孝閔皇帝,稱其陵墓為靜陵。

3、宇文毓

宇文毓(534年—560年5月30日),即北周明帝,字統萬突,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縣)人。南北朝時期北周第二位皇帝(556~560年在位)。北周文帝宇文泰庶長子,母為姚夫人 。

大統十四年(548年),封寧都郡公,累授大將軍,鎮守隴右。556年,孝閔帝宇文覺踐祚,進位柱國、岐州刺史等,地方治理很有政績,深受百姓感激。

次年九月,宇文護廢黜孝閔帝,迎立宇文毓繼位天王。武成元年(559年),宇文毓以稱王不足以威行天下,自稱皇帝,建元武成。

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毓被宇文護派人毒死,時年二十七歲,謚號明皇帝,廟號世宗,葬於昭陵。

4、宇文邕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小字禰羅突,漢化的鮮卑族,祖籍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生於同州武鄉(今陝西大荔)。

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周孝閔帝宇文覺和周明帝宇文毓異母弟,母文宣皇後叱奴氏(叱奴太後),南北朝時期北周第三位皇帝,武成二年(560年)至宣政元年(578年)在位。

宇文邕十二歲時被封為西魏輔城郡公。周閔帝宇文覺繼位時拜大將軍,出鎮同州(今陝西大荔)。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官任大司空,封魯國公。

宇文邕聰明有遠識,性果決,有智謀,能斷大事。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在宇文護的擁立下,即帝位。建德元年(572年)終於誅殺權相宇文護,獨掌朝政。

後繼續推行均田制,改進和發展府兵制度,將府兵指揮權從中外都督諸軍事府收回由皇帝掌握,並開始招募均田戶農民充當府兵,擴大兵源,充實軍事力量,准備兼並北齊。

建德五年(576年)十月,復領兵七路攻齊。建德六年(577年)正月,率軍乘勝圍鄴,一舉攻陷,俘北齊後主父子,滅北齊。

宇文邕在位期間,擺脫鮮卑舊俗。整頓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國勢強盛。宇文邕生活儉朴,能夠及時關心民間疾苦。

宣政元年(578年)五月,周武帝率諸軍伐突厥,五道俱進。因病詔停進軍。六月,疾甚,還軍長安,當月病逝,年僅36歲。謚號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孝陵,傳位長子宇文贇。

5、宇文贇

周宣帝宇文贇(559年-580年),字乾伯,鮮卑族,周武帝宇文邕長子,母李娥姿,南北朝時期北周第四位皇帝,宣政元年(578年)到大象元年(579年)在位。

宇文贇即位前,其父周武帝對他管教極為嚴格,曾派人監視他的言行舉止,甚至只要犯錯就會嚴厲懲罰。宇文贇初封魯國公,建德元年(572年)成為皇太子,曾率軍西征吐谷渾。

宣政元年(578年)即位,年號大成。宇文贇即位後沉湎酒色,暴虐荒淫,大肆裝飾宮殿,且濫施刑罰,經常派親信監視大臣言行。並殺皇叔齊王宇文憲,北周國勢日漸衰落。

大象元年(579年)禪位於長子宇文衍,自稱天元皇帝,但仍掌控朝權。於全國大選美女,以充實後宮,大將軍陳山提的第八女陳月儀,儀同元晟的第二女元樂尚最受寵愛。

由於縱欲過度,嬉遊無度,宇文贇的健康惡化。次年病逝,時年二十二歲,謚號宣皇帝,葬於定陵。次年,楊堅廢靜帝(宇文衍)自立,改國號為隋,北周滅亡。

6、宇文闡

宇文闡(573年-581年7月10日),即周靜帝(579年―581年在位),原名宇文衍,鮮卑族,周宣帝宇文贇長子,母天大皇後朱滿月,南北朝時期北周最後一位皇帝。

大成元年(579年)正月,被立為皇太子。二月受父傳位登基,改元大象。劉昉、鄭譯決定以楊堅為輔政大臣(後在李德林提議下成為大丞相)。

大定元年(581年),被迫禪位於丞相楊堅,北周滅亡。宇文闡被楊堅降封為介國公。開皇元年(581年),楊堅派人害死宇文闡。宇文闡終年九歲,謚號靜皇帝,葬於恭陵。

二、朝代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稱後周(唐宋以後鮮用),宇文周。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奠定國基,由其子宇文覺在其侄子宇文護的擁立下正式建立。歷五帝,共二十四年。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實際掌握西魏政權的宇文泰死後,第三子宇文覺正式即位稱天王,自稱周公。次年初,他廢西魏恭帝自立,國號周,建都於長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史稱北周。

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年幼,大權掌握在堂兄宇文護手中。九月,宇文護殺孝閔帝,立宇文毓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護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為帝,史稱北周武帝。

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誅權臣宇文護,親掌朝政,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581年,楊堅受禪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北周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皇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周

『肆』 中國各個朝代皇帝都姓什麼

泱泱中華,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秦朝、西漢、東漢、三國(曹魏、蜀漢、東吳)、西晉、 東晉、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 ;北朝(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朝、 唐朝、 五代 十國(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南吳、前蜀、吳越、楚、閩、南漢、荊南、後蜀、南唐、北漢 ) 、宋(北宋、南宋)、遼、金、元朝、 明朝、清朝這么多朝朝代代,那各位皇帝陛下都姓什麼呢?

首先夏朝,起止約前2070年 — 約前1600年,根據司馬遷《史記·夏本紀》的記載,大禹因治水有功成 為天子,開啟了夏朝的歷史,原姓姒,為上古八大姓之一,但從啟開始改用國名“夏”為姓。

其次則是商朝,起止約前1600年 —約前1046年,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商湯 即成湯,子姓,名履。子姓,上古八大姓之一,據《古今姓氏書辯證》和《通志 氏族略》:“商始祖偰 ,為舜之司徒,受封於商,賜姓子。”

元朝,1271年—1368年,統治者為蒙古孛兒只斤氏,孛兒只斤氏來源於蒙古語,元朝滅亡及清末民初之 際,大量蒙古人選擇了使用漢姓。相當一部分孛爾只斤氏選擇了“包氏”,蒙古族包氏也成為了蒙古族 的第一大姓,也有為避難改姓王、余、雲、羅、伍、他、李、干、屈、金、月等姓氏。

明朝,1368年―1644年,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國號意在大中, 既而祈天,乃得大明,朱姓是一個典型的 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祁姓、子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朱襄氏被尊為朱姓始祖。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愛新覺羅,歷史上清朝皇室姓氏。“愛新”是滿 語“黃金”的意思,16世紀80年代,愛新覺羅氏還只是一個人數很少的家族,包括努爾哈赤的六祖以及他 們22個兒子所組成的家庭,現如今,姓愛新覺羅的人已經高達30~40萬。

『伍』 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皇帝都姓什麼

1、夏:姒

2、商:子

3、周:姬

4、秦:贏

5、西漢:劉

6、新:王

7、東漢:劉

8、魏:曹

9、蜀漢:劉

10、東吳:孫

11、西晉:司馬

12、前漢:李

13、前趙:劉

14、後趙:石

15、前燕:慕容

16、前涼:張

17、前秦:苻

18、後秦:姚

19、後燕:慕容

20、西秦:乞伏

21、後涼:呂

22、北涼:沮渠

23、南涼:禿發

24、南燕:慕容

25、西涼:李

26、夏:赫連 (後改劉)

27、北燕:馮

28、東晉:司馬

29、宋:劉

30、齊:蕭

31、梁:蕭

32、陳:陳

33、北魏:拓拔

34、東魏:元

35、西魏::元

36、北齊:高

37、北周:宇文

38、隋:楊

39、唐:李

40、武周:武

41、後梁:朱

42、後唐:李

43、後晉:石

44、後漢:劉

45、後周:郭(後該柴)

46、前蜀:王

47、後蜀:孟

48、吳:楊

49、南唐:李

50、閩:王

51、楚:馬

52、南漢:劉

53、南平:高

54、北漢:劉

56、吳越:錢

57、遼:耶律

58、金:完顏

59、北宋:趙

60、西夏:李

61、大理:段

62、南宋:趙

63、元(蒙古):孛兒只斤

64、明:朱

65、清(後金):愛新覺羅

(5)歷史上寧姓皇帝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1、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王朝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2、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3、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陸』 歷史上哪個朝代的皇帝姓元

是北魏,北魏皇帝本姓拓跋,自孝文帝拓跋宏改革之後,實行漢姓,北魏皇室改成了元姓,第一位姓元的皇帝為元宏(拓跋宏),之後有元恪、元詡、元子攸、元修等。

1、元宏(拓跋宏)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漢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是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生母李夫人。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

按照北魏子貴母死制度,拓跋宏成為太子時,生母慘遭賜死,由祖母文明太後撫養成人。拓跋宏五歲即位,年號延興,由祖母文明太後臨朝執政,對鮮卑化的朝廷進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權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響。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親政後,進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頓吏治,立三長制,實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為名,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

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為漢姓,自己也改姓「元」。

並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士族聯姻,參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並嚴厲鎮壓反對改革的守舊貴族,處死太子元恂。

一系列舉動推動北魏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大力發展,緩解了民族隔閡,史稱「太和改革」,對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崩於谷塘原之行宮,享年三十三,謚號孝文皇帝,廟號高祖,葬於長陵。然而孝文帝去世以後僅僅過了25年,北魏邊鎮鮮卑軍事集團就發動反漢化運動六鎮起義。

2、元恪

北魏宣武帝元恪(483—515年),河南洛陽人。北魏王朝第八位皇帝(499—515年在位),孝文帝元宏次子,母為文昭皇後高照容。

太和七年(483年),出生於平城宮。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冊立為皇太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去世後,即位於魯陽,由「六輔」秉政。

在位期間,擴建洛陽城,鞏固漢化基礎;向南朝發動一系列戰爭,攻取益州之地。向北攻打柔然,使得領土疆域大大拓展,國勢盛極一時。

一生篤信佛教,取消「子貴母死」制度。在位後半期,外戚高肇專權,朝政日趨黑暗,國力逐漸衰弱。

延昌四年(515年),駕崩於式乾殿,終年三十三歲,廟號世宗,謚號宣武皇帝,葬於景陵。

3、元詡

北魏孝明帝元詡(510年4月8日―528年3月31日),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北魏王朝第九位皇帝(515年—528年在位),宣武帝元恪次子,母為宣武靈皇後胡氏。

元詡幼年繼位,權臣元叉、母後胡氏相繼擅權亂政,大失人心,北方爆發六鎮起義,國勢日衰。武泰元年(528年),元詡不滿胡太後專權,密詔晉陽軍閥爾朱榮進京勤王。密詔外泄,胡氏閱後大怒,元詡遂被其毒殺,時年十九歲,謚號孝明皇帝,廟號肅宗,葬於定陵。

爾朱榮聞訊後,追查孝明帝的死因,擁立長樂王元子攸為帝,興兵攻入洛陽,殺死胡太後、小皇帝和宗室大臣,史稱河陰之變,成為北魏崩潰的開端。

4、元子攸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507年—531年1月26日),字彥達,河南洛陽人。北魏王朝第十位皇帝(528年—530年在位),獻文帝拓跋弘之孫,孝文帝元宏之侄,彭城武宣王元勰第三子,母為文穆皇後李媛華。

姿貌俊美,身有勇力。少為孝明帝元詡伴讀,頗為友愛。初以父勛,封武城縣公,拜中書侍郎,領城門校尉,遷散騎常侍、御史中尉。孝昌二年(526年),進封長樂王,拜侍中、中軍將軍。

孝昌三年(527年),拜衛將軍、左光祿大夫、中書監。武泰元年(528年),孝明帝元詡遇鴆而崩。

爾朱榮進軍洛陽,以元勰家族為忠勛民望,擁立為帝,年號建義。 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討平葛榮、邢杲和元顥叛亂。

永安三年(530年),誘殺權臣爾朱榮和元天穆,被爾朱兆俘虜北上,縊殺於晉陽三級佛寺,時年二十四。太昌元年(532年),謚號孝庄皇帝,廟號敬宗,葬於靜陵。

5、元修

北魏孝武帝元修(510年—535年2月3日),字孝則,河南洛陽人。北魏王朝末代皇帝(532~534年在位),孝文帝元宏之孫,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

生性沉厚,遍體鱗紋,頗好武事。永安三年(530年),封平陽王。普泰初年,拜侍中、鎮東將軍、儀同三司、尚書僕射。中興二年(532年),在高歡擁立下,登基為帝,年號太昌。

永熙三年(534年),元修與高歡決裂,率眾西入關中,投奔宇文泰。同年十月,高歡擁立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城。

十二月,元修與宇文泰政見不和,為宇文泰所毒殺,時年二十五,改立元寶炬為帝。北魏王朝從此正式分裂成為東魏和西魏。

元修死後,宇文泰下令埋葬於草堂佛寺。十餘年後,葬於雲陵。西魏追謚為孝武皇帝,東魏追謚為出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拓跋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元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元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元子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元修

『柒』 中國歷史上出過60多位帝王的姓氏,其中有姓寧的帝王嗎

我國古代出了很多的帝王,其中一些姓氏就成為了帝王專業戶,其中一個姓氏就是劉姓。劉氏家族非常強大,他們在帝王時代一共出了60多位帝王,管理過8個王朝。
劉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它在堯舜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經過劉氏子孫的努力,劉姓成為了帝王之姓,劉氏後裔掌管過好幾個王朝,其中漢朝最為奪目。
漢朝是一個非常輝煌的朝代,它從劉邦開始興起,統治中原幾百年,期間出了漢武帝、漢景帝、漢文帝等英明的帝王,這些帝王都將國家治理得非常好,漢朝也出現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後來的人們,都自稱漢人,說漢語,現代社會還興起了漢服熱。可見,漢朝是一個非常有存在感的朝代。漢朝在劉氏後裔的治理下,延續了幾百年的時間,維持了幾百年的政治穩定,足以證明劉氏家族的出色管理能力。
經過時間的推移和漢朝的輝煌,劉氏後裔越來越多,一些劉氏子孫甚至跑到了匈奴等地區生活。中原地區的劉氏後裔就更多了,劉氏家族一代代遷移,目前劉姓已經遍布了全國各地。
如今,劉氏後裔依然活躍在我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各個行業,既有劉伯承等軍事家,也有劉翔等運動員,還有千千萬萬在自己崗位上辛勤工作的劉氏子孫,他們不斷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為國家添磚加瓦。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劉氏家族一直都在社會中扮演者重要角色。

『捌』 中國古代所有朝代主要皇帝名稱

一、秦朝

1、秦始皇帝嬴政

2、二世皇帝嬴胡亥

3、秦王嬴子嬰

二、西漢

1、太祖劉邦

2、孝惠皇帝劉盈

3、前少帝劉恭

4、後少帝劉弘

5、太宗劉恆

6、孝景皇帝劉啟

7、世宗劉徹

8、孝昭皇帝劉弗陵

9、漢廢帝劉賀

10、中宗劉詢

11、高宗劉奭

12、統宗劉驁

13、孝哀皇帝劉欣

14、元宗劉衎

三、新朝

1、新皇帝王莽

四、玄漢

1、更始帝劉玄

五、赤眉漢

1、建世帝劉盆子

六、趙漢

1、漢嗣帝王郎

2、成家公孫述

七、東漢

1、世祖劉秀

2、顯宗劉庄

3、肅宗劉炟

4、穆宗劉肇

5、孝殤皇帝劉隆

6、恭宗劉祜

7、前少帝劉懿

8、敬宗劉保

9、孝沖皇帝劉炳

10、孝質皇帝劉纘

11、威宗劉志

12、孝靈皇帝劉宏

13、後少帝劉辯

14、孝獻帝劉協

八、三國魏

1、高皇帝曹騰

2、太皇帝曹嵩

3、太祖武皇帝曹操

4、高祖/文皇帝曹丕

5、烈祖/明皇帝曹睿

6、齊王曹芳

7、高貴鄉公曹髦

8、元皇帝/陳留王曹奐

九、三國蜀

1、漢烈祖劉備

2、後主劉禪

十、三國吳

1、始祖孫堅

2、太祖孫權

3、廢帝孫亮

4、太宗孫休

5、末帝孫晧

十一、西晉

1、高祖司馬懿

2、世宗司馬師

3、太祖司馬昭

4、世祖司馬炎

5、孝惠皇帝司馬衷

6、趙王司馬倫(篡位)

7、孝懷皇帝司馬熾

8、孝愍皇帝司馬鄴

十二、東晉

1、中宗司馬睿

2、肅宗司馬紹

3、顯宗司馬衍

4、康皇帝司馬岳

5、孝宗司馬聃

6、哀皇帝司馬丕

7、廢帝司馬奕

8、太宗司馬昱

9、烈宗司馬曜

10、安皇帝司馬德宗

11、恭皇帝司馬德文

十三、前涼

1、恆王張重華

2、哀王張曜靈

3、威王張祚

4、沖王張玄靚

5、悼王張天錫

十四、後涼

1、太祖呂光

2、隱王呂紹

3、靈帝呂纂

4、末主呂隆

十五、南涼

1、烈祖禿發烏孤

2、康王禿發利鹿孤

3、景王禿發傉檀

十六、西涼

1、太祖李暠

十七、北涼

1、文王段業

2、太祖渠蒙遜

3、哀王沮渠牧犍

十八、前趙

1、高祖劉淵

2、廢帝劉和

3、烈宗劉聰

4、隱帝劉璨

5、襄宗劉曜

十九、後趙

1、高祖石勒

2、太祖石弘

3、正帝石虎

4、成帝石世

5、仁武帝石遵

6、興武帝石鑒

7、末帝石袛

二十、前秦

1、高祖苻健

2、越厲王苻生

3、世祖苻堅

4、哀平帝苻丕

5、太宗苻登

6、越厲王苻生

二十一、後秦

1、太祖姚萇

2、高祖姚興

3、末主姚泓

二十二、西秦

1、高祖乞伏乾歸

2、太祖乞伏熾磐

3、厲武王乞伏暮末

二十三、前燕

1、高祖慕容皝

2、烈祖慕容雋

3、隱宗慕容暐

二十四、後燕

1、世祖慕容垂

2、烈宗慕容寶

3、開封公慕容詳

4、趙王慕容麟

5、中宗慕容盛

6、高宗慕容熙

7、景宗慕容雲

二十五、南燕

1、世宗慕容德

2、太祖慕容納

3、文帝慕容超

二十六、北燕

1、太祖馮跋

2、昭成皇帝馮弘

二十七、成漢

1、太宗/李雄

2、哀帝李班

3、幽公李期

4、昭文帝李壽

5、歸義侯李勢

二十八、南朝宋

1、高祖劉裕

2、少帝劉義符

3、太祖劉義隆

4、廢帝劉劭

5、世祖劉駿

6、前廢帝劉子業

7、太宗劉彧

8、後廢帝劉昱

9、順皇帝劉准

二十九、南朝齊

1、太祖蕭道成

2、世祖蕭賾

3、前廢帝蕭昭業

4、後廢帝蕭昭文

5、高宗蕭鸞

6、煬皇帝蕭寶卷

7、和皇帝蕭寶融

三十、南朝梁

1、高祖蕭衍

2、臨賀王蕭正德

3、太宗蕭綱

4、豫章王蕭棟

5、武陵王蕭紀

6、世祖蕭繹

7、閔皇帝蕭淵明

8、敬皇帝蕭方智

9、廢帝蕭庄

三十一、西梁

1、中宗蕭詧

2、世宗蕭巋

3、惠宗蕭琮

4、蕭銑

三十二、南朝陳

1、高祖陳霸先

2、世祖陳蒨

3、廢帝陳伯宗

4、高宗陳頊

5、後主陳叔寶

三十三、北朝北魏

1、太祖拓跋珪

2、太宗拓跋嗣

3、世祖拓跋燾

4、南安隱王拓跋余

5、高宗拓跋濬

6、顯祖拓跋弘

7、高祖元宏

8、世宗元恪

9、肅宗元詡

10、殤皇帝元姑娘

11、幼主元釗

12、敬宗元子攸

13、廢帝元曄

14、烈宗元恭

15、安定王元朗

16、顯宗元修

三十四、北朝東魏

1、孝靜皇帝元善見

三十五、北朝西魏

1、文皇帝元寶炬

2、廢帝元欽

3、恭皇帝元廓(拓跋廓)

三十六、北朝齊

1、高祖高歡

2、世宗高澄

3、顯祖高洋

4、廢帝高殷

5、孝昭皇帝高演

6、世祖高湛

7、後主高緯

8、安德王高延宗

9、幼主高恆

三十七、北朝周

1、太祖宇文泰

2、孝閔皇帝宇文覺

3、世宗宇文毓

4、高祖宇文邕

5、宣皇帝宇文贇

6、靜皇帝宇文闡

三十八、隋朝

1、高祖楊堅

2、世祖楊廣

3、恭皇帝楊侑

4、皇泰帝楊侗

5、秦王楊浩

三十九、唐朝

1、高祖李淵

2、太宗李世民

3、高宗李治

4、則天順聖皇後武則天(武周代唐)

5、中宗李顯

6、殤皇帝李重茂

7、睿宗李旦

8、玄宗李隆基

9、肅宗李亨

10、代宗李豫

11、德宗李適[kuo]

12、順宗李誦

13、憲宗李純

14、穆宗李恆

15、敬宗李湛

16、文宗李昂

17、武宗李炎

18、宣宗李忱

19、懿宗李漼

20、僖宗李儇

21、昭宗李曄

22、景宗李柷[zhù]

四十、大齊

1、宣武皇帝黃巢

四十一、五代後梁

1、太祖朱溫

2、廢帝朱友圭

3、末帝朱友貞

四十二、五代後唐

1、太祖李克用

2、庄宗李存勖

3、明宗李亶(李嗣源)

4、閔皇帝李從厚

5、末帝李從珂(本名王從珂)

四十三、五代後晉

1、高祖石敬瑭

2、出皇帝石重貴

四十四、五代後漢

1、高祖劉暠(劉知遠)

2、隱皇帝劉承佑

四十五、五代後周

1、太祖郭威

2、世宗柴榮

3、恭皇帝柴宗訓

四十六、遼朝

1、太祖耶律億(耶律阿保機)

2、太宗耶律德光

3、世宗耶律阮

4、穆宗耶律璟

5、景宗耶律賢

6、聖宗耶律隆緒

7、興宗耶律宗真

8、道宗耶律洪基

9、恭宗耶律延禧

四十七、北遼

1、宣宗耶律淳

2、神宗(梁王)耶律雅里

3、英宗耶律術烈

四十八、西遼

1、德宗耶律大石

2、感天皇後蕭塔不煙

3、仁宗耶律夷列

4、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

5、末帝耶律直魯古

6、恭帝屈出律

四十九、北宋

1、太祖趙匡胤

2、太宗趙炅(趙匡義、趙光義)

3、真宗趙恆

4、仁宗趙禎

5、英宗趙曙

6、神宗趙頊

7、哲宗趙煦

8、徽宗趙佶

9、欽宗趙桓

五十、南宋

1、高宗趙構

2、簡宗趙旉

3、孝宗趙昚

4、光宗趙惇

5、寧宗趙擴

6、理宗趙昀

7、度宗趙禥

8、恭宗趙顯

9、端宗趙昰

10、懷宗趙昺

五十一、西夏

1、太祖李繼遷

2、太宗李德明

3、景宗李元昊

4、毅宗李諒祚

5、惠宗李秉常

6、崇宗李乾順

7、仁宗李仁孝

8、桓宗李純佑

9、襄宗李安全

10、神宗李遵頊

11、獻宗李德旺

12、末帝李睍

五十二、大理

1、太祖段思平

2、文經帝段思英

3、聖慈文武帝段思良

4、至道廣慈帝段思聰

5、應道帝段素順

6、昭明帝段素英

7、宣肅帝段素廉

8、秉義帝段素隆

9、聖德帝段素真

10、天明帝段素興

11、興宗段思廉

12、上德帝段廉義

13、廣安帝楊義貞

14、上明帝段壽輝

15、保定帝段正明

16、大中帝高升泰

17、中宗文安帝段正淳

18、憲宗段正嚴

19、景宗段正興

20、宣宗段智興

21、享天帝段智廉

22、神宗天開帝段智祥

23、孝義帝段祥興

24、天定賢王段興智

五十三、金朝

1、太祖完顏旻(完顏阿骨打)

2、太宗完顏晟

3、熙宗完顏亶

4、廢帝完顏亮

5、世宗完顏雍

6、章宗完顏璟

7、衛紹王完顏允濟

8、宣宗完顏珣

9、哀宗完顏守緒

10、昭宗完顏承麟

五十四、元朝

1、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2、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

3、武宗孛兒只斤·海山

4、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

5、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6、晉宗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

7、興宗孛兒只斤·阿刺吉八

8、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

9、明宗孛兒只斤·和世琜

10、寧宗孛兒只斤·懿璘質班

11、惠宗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12、昭宗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

五十五、明朝

1、太祖朱元璋

2、惠宗朱允炆

3、成祖朱棣

4、仁宗朱高熾

5、宣宗朱瞻基

6、英宗朱祁鎮

7、代宗朱祁鈺

8、憲宗朱見深

9、孝宗朱祐樘

10、武宗朱厚照

11、世宗朱厚熜

12、穆宗朱載垕

13、神宗朱翊鈞

14、光宗朱常洛

15、熹宗朱由校

16、思宗朱由檢

五十六、南明

1、安宗朱由崧

2、紹宗朱聿鍵

3、文宗朱聿鐭

4、昭宗朱由榔

五十七、清朝

1、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2、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3、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4、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5、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6、高宗愛新覺羅·弘歷

7、仁宗 愛新覺羅·顒琰

8、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

9、文宗愛新覺羅·奕詝

10、穆宗愛新覺羅·載淳

11、德宗愛新覺羅·載湉

12、廢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8)歷史上寧姓皇帝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中國歷代皇帝從秦始皇到溥儀有確切生卒年月可考者總共有302位皇帝,而這302位平均壽命為44歲。翻閱中國封建王朝歷史資料,皇帝活過80歲的只有五位。

分別是清朝乾隆皇帝弘歷89歲(公元1711——1799年)、南北朝梁武帝蕭衍86歲(公元464——549年)、南宋高宗趙構81歲(公元1107——1187年)、元朝世祖忽必烈80歲(公元1215——1294年)、唐周武則天82歲(公元624——705年)。

在70歲以上的僅有12位,分別是:

十國楚武穆王馬殷79歲(公元852——930年)、十國前蜀高祖王建72歲(公元847——918年)、五代南平高季興71歲(公元858——928年)、十六國後燕高祖慕容垂71歲(公元326——396年)、十六國南燕高祖慕容德70(公元336——405年)。

漢武帝劉徹70歲(公元前156——前87年)、三國東吳孫權71歲(公元182——252年)、唐高宗李淵70歲(公元566——635年)、唐玄宗李隆基78歲(公元685——762年)、遼道宗耶律洪基70歲(公元1032——1101年)。

『玖』 歷史上,哪些朝代的皇帝是復姓﹖

1、晉朝-司馬氏

公元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

晉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晉朝

網路——北魏

網路——北周

網路——遼朝

網路——金朝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寧姓皇帝是哪個朝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