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如何有效的歷史教學

如何有效的歷史教學

發布時間:2021-02-28 11:08:36

❶ 怎樣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永恆的主題,如何在有限的45分鍾內,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愉悅情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和每課三維目標,精心備好每一課。
有效教學是教師為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以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為基礎,在師生互動中通過教師的常規教學行為影響學生,以促使學生獲得滿意的學習結果、學會學習的過程。特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的教學過程。簡言之,有效教學即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歷史有效教學是教師遵循個體發展和歷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律,促進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的教學活動。
歷史的考試緊扣課標出題,所以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歷史課程標准不同於其他學科課程標准,它非常具體,內容標准詳細地規定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六本書每個單元每一課的內容標准共44個學習主題,分布在每一冊書共有37個單元。因此,我們在講課之前必須參照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來備課,這樣,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新課程是一標多本,圍繞一個課程標准,使用多個版本的歷史教科書,有北師大版,人教版,不管是哪一版本的教科書,我們都要熟悉教材內容,做好:(1)教材內容分析,了解現行教科書的結構(2)了解課時教學內容與前後課之間的聯系及其在全冊教科書中的地位(3)了解本課教學內容中各子目的內在聯系明確每一課的課標要求以及三維目標對本課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教學目標是判斷歷史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准確全面地理解教學目標的真正含義,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保證。「知識與技能」是三維目標中的主線,貫穿於學科教學的始終。它既是學生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堅強基石。「知識與技能」以「過程與方法」作為生成保障。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作為培育的憑借與途徑。
備課要以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為依據,教學活動設計要全面落實「三維目標」,教師還須轉變角色,在備課過程中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教材,以一個學生的眼光去閱讀教材,分析教材,審視教材,作好學情分析:(1)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2)了解學生已經具有的與本課有關的知識;(3)了解學生在思維、情感等年齡心理上的差異,使備課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知道要學什麼。
寫文章講求有好的開頭叫「風頭」,課堂教學也是一樣,需要創設新、活、美、樂、自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總的原則是要注意啟發性,知識性、靈活性、趣味性。讓學生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學習活動中,這就是需要做好成功的導入教學。
一個成功的導入,可以馬上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如同徐徐拉開的帷幕,讓同學們一眼看到精美的景緻,又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們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首先要把握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歷史課堂的導入,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技巧性,以達到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的功效性,這樣的導入才具有藝術性。因此在設計課堂導入的時候,應該注重把握一定的原則性。中學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主要有以下四點:(1)貼近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原則。(2)導入內容的篇幅要適中、恰當原則。(3)從新課程內容標准找導入語的突破口的原則。新課程內容標准,是本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精髓核心所在,也是該課的重點與難點,同時也是高考命題趨勢的重要出發點,在講授課程的同時,如果能夠滲透對考點的加強,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有著重要的幫助,而這一類的導入的方法一般建議是復習式的導入為主。(4)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歷史學習素材,理清學習脈絡為準的原則。
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因此歷史課堂不應該為上歷史課而上,在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發展脈絡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的感化。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這一種教育的感化可以貫穿整個課堂,但是,如果能夠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來一個先聲奪人的效果,奠定整一節課的基調的話,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導入教學的方法有多種:問題導入法、舉例導入法、討論導入法、圖示導入法等在教學中自己的具體做法是:
(1)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過渡。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便於學生鞏固已學知識,便於將就舊知識邏輯地,有機地聯系起來,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通常通過提問、練習,講述,誦讀等方式進行。使學生「溫故」的基礎上知新,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引發探索問題奧妙的興趣。我在教學《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一課時這樣導入: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歷代帝王為了鞏固統治採取了各種措施,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唐太宗完善科舉制,重視人才,虛心納諫,社會歷史發展到明清時期,明清時期統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呢?這些措施又造成了什麼影響呢?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通過這一導入,學生既回顧了舊知識: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的措施,又明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點內容是明清時期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及影響。
(2)注意歷史與現實的對比,從而融入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我是這樣導入的:播放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我接著說,2008年8月,我國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是一次全世界人民體育的盛會,團結的盛會,一首《我和你》拉近了全世界人民心靈的距離,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熱愛和平、嚮往和平的心聲,但是,在20世紀先後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不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損耗,也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最殘酷的、規模最大的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與災難,並且戰爭的傷痛至今仍在延續,為了避免世界大戰的悲劇再次發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
(3)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我在教學《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一課時,我說,今天老師想送給大家一首歌,你聽聽唱的是哪個地區?於是,我就唱;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母親!同學們一聽就知道是澳門,我接著說,是的,這是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澳門,那麼澳門曾被哪個國家佔領,又在什麼時候回歸了祖國的呢?這一地區實行什麼制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

(4)採用多媒體手段
教學歷史學科有很多影視資料可供使用,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發生的大事,重要人物都被拍攝成電視、電影作品,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使用。
總之,通過導入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
三、打造教學特色,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首先,應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打造教學特色。中國有句教育古訓是「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教學的教學藝術是讓學生喜歡歷史課的首要因素。看看易中天吧!看看紀連海吧!看看王立群吧!他們的講解多麼生動,多麼睿智,善於設疑,調足了聽眾的胃口!教師的情緒感染著每個同學。
其次,應以學生為主體。「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學生風華正茂,他們富有理想,富有激情,我們為何不能給他們一個機會,給他們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呢?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合作、探究,去解決一個一個問題。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減少課堂的講授時間,降低教的富營養,增強學生的飢餓感,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
第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驚奇和問題開始」。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問題中心教學法,即教師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緊緊抓住歷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造思維情境,將教學復習的知識以問題組的形式呈現,把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心,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習歷史知識的動機和情趣,有效掌握歷史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教會學生怎樣學習的教學方法。
注意以下幾點:1、問題的內容,即問什麼? 一是問題內容要緊扣課標和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要求,有較強的針對性。
二是問題要體現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 三是問題要有層次性、次序性。四
是立足課本,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准則,以課文的重難點知識文獻資料思考題等為主要內容。五是不能過於膚淺。
2、要問的對象,即問誰?(1)多關注學習中等及以下的學生 (
2)問題難度較大、靈活性較強的最好問優學(3)回答問題的同學不能總集中在幾個人身上,應關注全班同學。3、提問的方式,即怎麼問?
一是問題的表述要簡明、准確、深入淺出、循序漸進。 二是問題要有啟發性。 三是教師要善於鼓勵、引導。
4、解決問題的方式(1)注重學生獨立的閱讀和思維,以自主學習為主,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提升精神的重要途徑,無論什麼學科的教學,都應該把學生的閱讀置於中心位置,要讓學生通過獨立閱讀解決較為簡單的問題,並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著力解決識記層次的問題。(2)較難的問題,可先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試著解決,答案還不夠完整或學生的理解海不是很到位,教師可指導學生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名言、地圖、圖片等材料幫助理解。(3)把歷史知識的學習放在本單元、本冊書或世界歷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問題之間的銜接過渡,融會貫通。(5)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路,做好板書設計。
四、做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
學習歷史並不僅是單純地知道歷史事件的情況,更重要的是以史為鑒,指導我們今天的行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逐漸了解中國國情,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了解科學技術給人類歷史發展帶來巨大物質進步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了解歷史上專制與民主、人治與法治的演變過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

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五、做好練習鞏固與背誦教學

我認為:就歷史學科而言,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練習和背誦是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
練習題的設置:1、要緊扣課標要求,體現識記、理解、運用層次的不同要求,注意對基礎知識的鞏固。2、題要適量,力求少而精,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3、教師精心設置每課的練習題,當堂練習當堂訂正,及時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4、要求學生在明確題的答案之後把題寫到作業本上,同時作為本課背誦的主要內容。
背誦環節:1、力求讓學生達到理解記憶,注意背誦的准確性。2、注意對知識的系統記憶。3、多提問檢查,關注全體同學,人人過關,只佔用課堂時間,教師問學生時可變換問題的角度,創設問題的情境。4、多激勵,形成競爭的氣氛。

此外,還應進行教學反思。成長=經驗+反思。耐心進行課後反思是打造高效優質歷史課堂的階梯。教學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項技術,精心設計的一堂課,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突發事件,需要自己隨機應變,也可能會有靈感閃現,為自己的課堂增加亮色。課後反思就應該把這些散落在課堂記憶中的碎片拾起記錄下來,作為自己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養分,這也會成為構建高效歷史課堂的階梯,我們會繼續攀登,高效優質歷史課堂永遠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著名課改專家、福建師大教授余文森認為: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低效問題。我們不能只會紙上談兵,要把有效教學的理論運用到我們歷史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切實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教師發揮個人的智慧,把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學生具體的學情相結合,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教改之路。

❷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構建有效的歷史教學

在歷史新課程教學中如何實施有效教學?本人以為:設計多樣的教學活動,提供實踐、實驗、討論等多樣的學習機會,特別是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高級思維活動的機會;鼓勵學生親歷活動,參與實踐,獲得對歷史知識的理解。鼓勵創造實踐活動,通過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辯論會、歷史短劇、小品等方法讓學生的創造思維活躍起來,激活學生主動操作的潛質,使學生真正成為駕馭歷史學科的主人,這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渠道。
第一,讓學生充當教師角色,品嘗傳道、授業、解惑的創造勞動之滋味。
組織學生參與教學,採取「人人都上,課課到位」的上課責任制,教學內容分配到人,全班共成立4個「歷史教研組」。「教研組」職責是課前互相商討教法、操作程序、反饋群眾學生的意見;課後評價上課效果,及時總結。每個主持教學的學生在任務完成後,要寫一篇500~1000字的教學札記。教師在全過程充當資料員,提供材料、教參,適時參與指導一定的教法。如果學生選擇的教法優於教師的指導教法,教師應充分讓學生施展自己的創造才華。在教學中,對於一些疑難復雜問題,教師應作專題補充。這種讓學生充當教師的「小先生制」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科學素養,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掘了他們自身的特徵。在知識的重組和交流中,學生改造著自己的情感和行為,同時學會了對材料進行整理和重組,提高了對知識的概括能力,構建了一個有序、開放、靈活的認知結構,促進了學習能力的發展。
第二,讓學生充當教材中的歷史人物角色,體驗歷史情境,形成歷史表象,掌握歷史知識,並通過具體場景的體驗,激起積極的情感,進而達到培養歷史思維和科學創新能力的目的。
角色決定著人的思維、情感和語言的活動,因此利用角色效應,讓學生扮演、擔當特定的又與教材相關的角色,是很有意義的。讓學生以特定的角色去學習教材內容或扮演角色新鮮感與情感體驗使學生興奮不已。學生在情感驅動下,主動注入的那種「力」,幾乎是無法遏制的。如我執教的活動課——歷史短劇《文成公主入藏》,我讓學生分別扮演唐太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等人,使學生彷彿回到一千多年的歷史情境,整堂課教學分成三幕:第一幕——吐蓄使者求婚;第二幕——文成公主西行入吐蕃;第三幕——文成公主在吐蕃。三大幕對比鮮明,重點突出。每一幕都有學生唱主角,既有小組代表的介紹發言,也有各小組之間不同觀點的辯論,最後還有學生評委當堂評分和點評,並評出一、二、三等獎和最佳表演獎以及團體獎。角色活動為學生開拓了寬闊的創造空間,隨著活動的日趨增多,學生的整體素質也日趨完善和健全。
第三,讓學生充當歷史與當今社會密切聯系的「新聞記者」角色,使學生明白歷史課堂與學生現實生活之間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創造慾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將課本知識和學生所在地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讓學生扮演社會生活的「新聞記者」角色,不但能讓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還能激發學生創造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在講述高三歷史隋唐文化,介紹著名唐朝大詩人李白時,設計了「李太白與馬鞍山、當塗」的活動課。讓學生扮演社會生活的「新聞記者」角色自己去收集一些與李白有關的資料,並進一步設計問題:「李白詩人的遺跡對馬鞍山、當塗現今的發展有什麼影響?我們現今該如何進一步開發我市的旅遊資源?」通過這些扮演社會生活「新聞記者」角色的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把課堂延伸到了社會,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❸ 如何有效的進行歷史課堂教學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祁縣教育局教研室 武曉慧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永恆的主題,如何在有限的45分鍾內,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愉悅情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和每課三維目標,精心備好每一課。
有效教學是教師為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以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為基礎,在師生互動中通過教師的常規教學行為影響學生,以促使學生獲得滿意的學習結果、學會學習的過程。特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的教學過程。簡言之,有效教學即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歷史有效教學是教師遵循個體發展和歷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律,促進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的教學活動。
歷史的考試緊扣課標出題,所以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歷史課程標准不同於其他學科課程標准,它非常具體,內容標准詳細地規定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六本書每個單元每一課的內容標准共44個學習主題,分布在每一冊書共有37個單元。因此,我們在講課之前必須參照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來備課,這樣,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新課程是一標多本,圍繞一個課程標准,使用多個版本的歷史教科書,有北師大版,人教版,不管是哪一版本的教科書,我們都要熟悉教材內容,做好:(1)教材內容分析,了解現行教科書的結構(2)了解課時教學內容與前後課之間的聯系及其在全冊教科書中的地位(3)了解本課教學內容中各子目的內在聯系明確每一課的課標要求以及三維目標對本課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教學目標是判斷歷史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准確全面地理解教學目標的真正含義,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保證。「知識與技能」是三維目標中的主線,貫穿於學科教學的始終。它既是學生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堅強基石。「知識與技能」以「過程與方法」作為生成保障。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作為培育的憑借與途徑。
備課要以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為依據,教學活動設計要全面落實「三維目標」,教師還須轉變角色,在備課過程中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教材,以一個學生的眼光去閱讀教材,分析教材,審視教材,作好學情分析:(1)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2)了解學生已經具有的與本課有關的知識;(3)了解學生在思維、情感等年齡心理上的差異,使備課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知道要學什麼。
寫文章講求有好的開頭叫「風頭」,課堂教學也是一樣,需要創設新、活、美、樂、自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總的原則是要注意啟發性,知識性、靈活性、趣味性。讓學生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學習活動中,這就是需要做好成功的導入教學。
一個成功的導入,可以馬上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如同徐徐拉開的帷幕,讓同學們一眼看到精美的景緻,又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們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首先要把握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歷史課堂的導入,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技巧性,以達到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的功效性,這樣的導入才具有藝術性。因此在設計課堂導入的時候,應該注重把握一定的原則性。中學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主要有以下四點:(1)貼近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原則。(2)導入內容的篇幅要適中、恰當原則。(3)從新課程內容標准找導入語的突破口的原則。新課程內容標准,是本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精髓核心所在,也是該課的重點與難點,同時也是高考命題趨勢的重要出發點,在講授課程的同時,如果能夠滲透對考點的加強,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有著重要的幫助,而這一類的導入的方法一般建議是復習式的導入為主。(4)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歷史學習素材,理清學習脈絡為準的原則。 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因此歷史課堂不應該為上歷史課而上,在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發展脈絡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的感化。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這一種教育的感化可以貫穿整個課堂,但是,如果能夠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來一個先聲奪人的效果,奠定整一節課的基調的話,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導入教學的方法有多種:問題導入法、舉例導入法、討論導入法、圖示導入法等在教學中自己的具體做法是:
(1)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過渡。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便於學生鞏固已學知識,便於將就舊知識邏輯地,有機地聯系起來,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通常通過提問、練習,講述,誦讀等方式進行。使學生「溫故」的基礎上知新,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引發探索問題奧妙的興趣。我在教學《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一課時這樣導入: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歷代帝王為了鞏固統治採取了各種措施,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唐太宗完善科舉制,重視人才,虛心納諫,社會歷史發展到明清時期,明清時期統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呢?這些措施又造成了什麼影響呢?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通過這一導入,學生既回顧了舊知識: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的措施,又明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點內容是明清時期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及影響。
(2)注意歷史與現實的對比,從而融入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我是這樣導入的:播放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我接著說,2008年8月,我國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是一次全世界人民體育的盛會,團結的盛會,一首《我和你》拉近了全世界人民心靈的距離,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熱愛和平、嚮往和平的心聲,但是,在20世紀先後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不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損耗,也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最殘酷的、規模最大的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與災難,並且戰爭的傷痛至今仍在延續,為了避免世界大戰的悲劇再次發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
(3)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我在教學《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一課時,我說,今天老師想送給大家一首歌,你聽聽唱的是哪個地區?於是,我就唱;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母親!同學們一聽就知道是澳門,我接著說,是的,這是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澳門,那麼澳門曾被哪個國家佔領,又在什麼時候回歸了祖國的呢?這一地區實行什麼制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
(4)採用多媒體手段
教學歷史學科有很多影視資料可供使用,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發生的大事,重要人物都被拍攝成電視、電影作品,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使用。
總之,通過導入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
三、打造教學特色,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首先,應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打造教學特色。中國有句教育古訓是「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教學的教學藝術是讓學生喜歡歷史課的首要因素。看看易中天吧!看看紀連海吧!看看王立群吧!他們的講解多麼生動,多麼睿智,善於設疑,調足了聽眾的胃口!教師的情緒感染著每個同學。
其次,應以學生為主體。「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學生風華正茂,他們富有理想,富有激情,我們為何不能給他們一個機會,給他們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呢?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合作、探究,去解決一個一個問題。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減少課堂的講授時間,降低教的富營養,增強學生的飢餓感,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
第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驚奇和問題開始」。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問題中心教學法,即教師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緊緊抓住歷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造思維情境,將教學復習的知識以問題組的形式呈現,把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心,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習歷史知識的動機和情趣,有效掌握歷史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教會學生怎樣學習的教學方法。
注意以下幾點:1、問題的內容,即問什麼? 一是問題內容要緊扣課標和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要求,有較強的針對性。 二是問題要體現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 三是問題要有層次性、次序性。四 是立足課本,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准則,以課文的重難點知識文獻資料思考題等為主要內容。五是不能過於膚淺。
2、要問的對象,即問誰?(1)多關注學習中等及以下的學生 ( 2)問題難度較大、靈活性較強的最好問優學(3)回答問題的同學不能總集中在幾個人身上,應關注全班同學。3、提問的方式,即怎麼問? 一是問題的表述要簡明、准確、深入淺出、循序漸進。 二是問題要有啟發性。 三是教師要善於鼓勵、引導。
4、解決問題的方式(1)注重學生獨立的閱讀和思維,以自主學習為主,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提升精神的重要途徑,無論什麼學科的教學,都應該把學生的閱讀置於中心位置,要讓學生通過獨立閱讀解決較為簡單的問題,並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著力解決識記層次的問題。(2)較難的問題,可先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試著解決,答案還不夠完整或學生的理解海不是很到位,教師可指導學生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名言、地圖、圖片等材料幫助理解。(3)把歷史知識的學習放在本單元、本冊書或世界歷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問題之間的銜接過渡,融會貫通。(5)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路,做好板書設計。
四、做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
學習歷史並不僅是單純地知道歷史事件的情況,更重要的是以史為鑒,指導我們今天的行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逐漸了解中國國情,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了解科學技術給人類歷史發展帶來巨大物質進步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了解歷史上專制與民主、人治與法治的演變過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
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五、做好練習鞏固與背誦教學
我認為:就歷史學科而言,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練習和背誦是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
練習題的設置:1、要緊扣課標要求,體現識記、理解、運用層次的不同要求,注意對基礎知識的鞏固。2、題要適量,力求少而精,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3、教師精心設置每課的練習題,當堂練習當堂訂正,及時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4、要求學生在明確題的答案之後把題寫到作業本上,同時作為本課背誦的主要內容。
背誦環節:1、力求讓學生達到理解記憶,注意背誦的准確性。2、注意對知識的系統記憶。3、多提問檢查,關注全體同學,人人過關,只佔用課堂時間,教師問學生時可變換問題的角度,創設問題的情境。4、多激勵,形成競爭的氣氛。
此外,還應進行教學反思。成長=經驗+反思。耐心進行課後反思是打造高效優質歷史課堂的階梯。教學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項技術,精心設計的一堂課,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突發事件,需要自己隨機應變,也可能會有靈感閃現,為自己的課堂增加亮色。課後反思就應該把這些散落在課堂記憶中的碎片拾起記錄下來,作為自己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養分,這也會成為構建高效歷史課堂的階梯,我們會繼續攀登,高效優質歷史課堂永遠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著名課改專家、福建師大教授余文森認為: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低效問題。我們不能只會紙上談兵,要把有效教學的理論運用到我們歷史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切實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教師發揮個人的智慧,把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學生具體的學情相結合,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教改之路。

❹ 如何進行有效的歷史教學

隨著中學歷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一直在困繞著一線的中學歷史教師。國家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組核心成員、福建師大余文森教授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主編任鵬傑老師也曾說過:「教育的效用,從根本上說,是服務於我們的人生。」筆者想結合自己多年的高中歷史教學實踐,就如何實現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教師教學理念和業務素質的優劣,對課堂教學效果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參加各種培訓活動,努力成為一個業務素質好、基本功扎實、教改意識強、課堂教學最優化的研究者和實踐者。要把課堂教學的立足點放到學生身上,使學生樂於學、主動學、學會學。蘇聯著名教育心理學家贊可夫曾經說過:「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最有價值的本錢。」
二、緊扣教學目標
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是國家新課程基本理念的重要體現之一,是課程標準的細化、具體化,體現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本規律,體現了時代對基礎性學習能力、發展性學習能力和創新性學習能力培養的整體要求。既有指導教學實踐的導向功能,又是教學評價的客觀依據。歷史教師的教學行為能否體現新課程關於教學目標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歷史教學的成敗。所以備課要以課程標准為依據,教學活動設計要全面落實「三維目標」,應該多從學生的角度去閱讀教材、分析教材、審視教材,使備課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備課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只有好的「劇本」,才能有精彩的表演。
三、培養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和歷史思維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覺地去觀察、研究某種事物。因此,教師應該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這是實現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條件。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呢?筆者認為,關鍵在於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成就感與自信心。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在他的效果律中認為,人們對工作或學習如得到滿意的結果,能增強自我效能感,樹立自信心,從而會增強動機,激發興趣。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新穎益智的導入,豐富多彩的活動設計,啟迪思維的問題設計,創新性的練習題設計,教師思維過程的示範及對學生思維過程的展示、評價、剖析,歷史與現實的聯系,精彩的課堂小結,正確的學法指導等途徑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實現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四、激發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倡導新的學習方式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以學生自身原有的知識與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離開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習就不可能發生,新知識便是孤立的,無法被理解,並迅速被遺忘,自然也就談不上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歷史新知識的教學必須激發學生原有的知識或經驗。另外,接受式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學習方式不能讓學生用已知說明未知,不能以史為鑒,一見到新情境、新材料、新問題就茫然不知所措。為此,應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中應有明確的責任分工,使學生之間能有效地溝通。在探究性學習中,可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
五、營造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
心理學家羅傑斯曾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教育學研究也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像,才會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因此,歷史課堂教學要實現有效教學,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必不可少。而要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就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並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解除他們的思想顧慮,讓他們敢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還要學會贊賞他們。
六、提高歷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歷史課堂提問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繫到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歷史教師要想方設法提高歷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具體要求有:第一、問題設計不宜過難或過易。多設計些不會使學生「坐在地上摘桃子」或「搭梯子也摘不到桃子」,而能夠讓學生「跳起來摘桃子」的問題。第二、准確表達問題。第三、做到因人施問。根據問題難易程度和學生表情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答,使各層次、各類型的學生在課堂上各盡所能,各有所得。第四、變換提問方式。可以採用疏導式提問,即把一個比較復雜而困難的歷史問題分解為一系列比較容易理解的小問題,逐一引導學生作答,或者採用迂迴式提問,也可以採用學生互相提問,學生向老師提問等。第五、留出等待時間。等待時間要視問題類型和學生反應而定。第六、注意傾聽學生的回答和反應。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回答,打斷學生的回答不利於創造學生積極參與的氣氛。即便學生朝向一個錯誤的答案方向,也不要立即打斷。有時候其他學生可能從這一錯誤中得到借鑒。第七、及時作出評價。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回答的內容,對學生回答的表述方式及態度也要作出評價。
七、合理利用教材
第一、合理利用好教材中的「資料回放」、「歷史縱橫」等內容。這樣做,一方面輕松解決了教學過程中的疑難問題,讓學生輕松地掌握知識;同時還減輕了教師負擔,省去了教師費盡心思地到處找材料的痛苦;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這些書上的材料往往在很多考試題中就有出現,這對提高學生考試成績也有很大幫助。
第二、課本知識材料化、問題化。即老師根據課本知識的重要線索提出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把教材內容當成教學材料自行閱讀並進行探究分析。這樣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把老師從繁瑣冗長的講述中解放了出來,同時也解救了學生,把學生從枯燥無味的被動接受中解放了出來,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學生的思維含量,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不斷提高。
八、關注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應該關注身邊的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並藉此達到教師的有效的教和學生有效的學。第一、開發社區資源,加強歷史直觀感。社區教學資源分為人力、物力、信息、組織等有形資源和社區文化、社區認同感及歸屬感等無形資源;第二、多角度挖掘物質資源(圖片、視頻、實物、報刊、文學作品等),體現歷史多樣性;第三、全方位開發人力資源(教師、學生),展現歷史的鮮活性。
綜上所述,實現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是歷史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種教學理念,更是一種教學實踐模式,一種價值追求,歷史教師應在正確的教育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通過師生在課堂上的有效行為,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❺ 如何開展有效的歷史教學

新課程下如何開展有效的歷史教學
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終身教育――這些都是新課程標准所提倡的。新課程標准既要求我們要做好基礎教學,又要求我們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那麼,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我們該如何貫徹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思想,如何開展有效的歷史教學呢?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擺正自己的角色
新課程標准下,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宰。我們教師應成為教學的引導者、促進者。教師要擺脫舊的教學習慣的影響,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一切以學生的需求為主,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我們歷史教師雖然掌握了大量的歷史知識,能夠靈活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但這些都是為學生來服務的。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總是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但是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教師會給學生一種壓抑感,嚴重影響學生的發展。因此,歷史教師一定要從單一的傳授者轉變為教學的綜合體。古語有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幾點一個都不能少。
教師一定要做一個引導者、促進者,在教學的同時,與學生一起學習相關的文化知識。而且隨著網路的普及,學生吸取知識已不僅僅局限於課堂上,許多知識也許我們還沒有搞懂,學生已經知道了。所以傳統教學一定要向引導型教學轉變。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新課程標准強調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一種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終身適用的學習能力。在歷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利用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教學內容中的許多具有創新能力的歷史人物:創立「日心說」的哥白尼、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還有我們中國的祖沖之,他把圓周率精確到了小數點後7位……這些偉大的人物都有著強烈的創新意識。他們敢於質疑前人的結論,敢於思考。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歷史人物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大膽提問。

❻ 如何有效的做好歷史教學

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好朋友,老師與學生是平等和民主的關系。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都關心他們,從而激起對老師的愛

❼ 如何開展有效的高中歷史教學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科技的成果逐漸的走進大家的生活,逐漸的走進教學課堂,教育模式也在逐一改變。我國的教育制度一直不夠完善,大部分的學校和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和方法還處於應試教育的階段,尤其體現在高中教學方面,教師上課的內容大多數圍繞著高考的內容,課堂乏味枯燥,模式單一,特別是高中歷史這種事實性的學科上,學生普遍認為歷史只需要背背記記就足以應付考試,上課沒有積極性,甚至會出現里心理上厭煩歷史,但是由於高考的分數,還是硬著頭皮勉強學習歷史的現象,從而導致教師在課堂上效率低下,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我們要積極的主動的探索新的實際的教學模式,響應時代的潮流和順應課改的要求,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掌握大部分的知識,享受課堂,愛上課堂,做課堂上的主人。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課堂;策略
現如今,《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通過歷史必修課,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揚名族精神,進一步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新課改的內容,可以看出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老師為中心、單純的講授知識等等單一枯燥的教師方式已然不適合也不能滿足現如今的教學需求和教學效果,所以教師也要結合學科的內容和客觀事實探索出適合學科教學的教學模式。高中歷史,作為一門必修性的學科,有著認識歷史、中華名族精神的特點,教師可以結合其特點,從自身班級的學習情況出發,制定出有效的教學方法。本文將從高中歷史教學實際事實出發,以課堂學習為中心,探索高中歷史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一、 創建情景式引導性的教學課堂
情景式的教學即充分利用形象和實際知識點相結合,盡量創造出經典的教學場景、知識場景和歷史場景,激發出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最終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糅合成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上,教師可以有型的具體的物體或者形象來表示出抽象的歷史史實,也可以通過具體的場景觀看和體驗在不知不覺中把涉及到的知識點掌握住,促進學生學習歷史的信心和積極性。同時,教師在講課時也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要一味的採用灌輸性學習,應當採用引導性的方式誘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教師採用引導式學習方式時,可以先講授重要的歷史知識,然後提出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或者語句,讓學生在自己的想像中還原歷史情景,不僅能不促進學生理解歷史,也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想像力和理解力。例如,教師在講解《偉大的抗日戰爭》一課時,教師可以說出這一歷史的背景和大概過程,然後給學生分鍾思考和想像當時的歷史情形,過了幾分鍾後就會發現學生變得積極參加課堂,並且非常認真的聽課,就是因為教師採用引導性的教學,讓學生深感其受,就會對課堂的內容非常感興趣,參與度自然就高,隨之,教師的課堂質量就會升高。
二、參與式的歷史課堂
傳統的歷史課堂是以教師為主,並不在意學生的接受情況和課堂問題,這種方式就會導致學生和教師課堂氣氛不活躍,課堂效果不佳,自然課堂效率底下。而新課標明確指出「以人為本」,意思為在課堂不僅要以學生的需求和參與為主,也要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歷史素養為主,為國家教出綜合性的人才。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積極的讓學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來探究歷史問題和史實,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協作能力,讓學生在學習到歷史知識的同時,也學習到團結合作的意識。其實,教師可以在備課時,抽出一段時間來專門讓學生討論教師設計好的問題,注意小組配合,課堂發言,教師在旁指導、評價即可。例如,教師在講解《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一課時,可以先進行講解歷史知識,背景等等,讓學生大概了解歷史過程,接著讓同學討論本節課最重要的問題,可以把全班同學分為六個小組,每個小組八個人,自主討論問題,可藉助書本和課外歷史書,教師在旁邊引導,最後每個組選出一個代表來發表意見,教師和學生一起評論,也可以採用評分制度,激起學生的好勝心和積極性,從而達到活躍的課堂氣氛,促使學生在課堂上留下深刻的映像,鞏固學生歷史知識,促進班級團結。
三、豐富教學手段
在21世紀,科技逐漸走進千家萬戶,方便了大家的生活也豐富了大家的視野。現如今,我國的大部分教室都引進了多媒體的教學,教師也要積極作用多媒體的優勢,去除傳統的教學手段:粉筆、板書的單一的乏味的手段,結合多媒體的優勢讓學生的課堂更加豐富多彩。畢竟,有的歷史事實比較特殊,就算教師採用引導性和合作性的教學,學生畢竟年齡比較小,不能體會到那時的歷史氣息。這時,教師就要學會使用現代科技多媒體來讓學生感受事實感受歷史。再者,有的學校經費有限,並不是所有的教室都有多媒體,教師也可以查找些當時圖片,歷史故事或者人物故事多角度多層次向學生體現出歷史史實,激發出學生的想像力。當然,更好的方法是教師可以把課本的幾節相關的內容做成專題性的課堂,讓學生在課下自主的查找資料,這樣就更加促進學生的創造性和自主性,培養成綜合素質的學生。例如,在講解《新民主主義革命》一課時,沒有大的歷史事件和歷史氛圍,學生是感受不到當時的歷史性的革命的,這時,教師就要從網上提前找好下好有關此類的視頻,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理解革命是怎麼爆發的,為什麼爆發,也可以讓學生切身體會當時人民的需求,給學生留下深刻映像,促進教師課堂進行的順利性和高效性,達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效果。
四、結語
當然,高中歷史教學的方式還有很多:合作性策略、問題式策略等等,教師在作用的過程中要結合自己班級的學習情況和學生接受的意見,再者結合本節課學習的內容,運用一定的正確的教學方式,盡量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大部分的歷史知識點,掌握更多的歷史史實。教師也可以自主探究一節課上採用多種方式來進行歷史教學,最好的是把幾種方式糅合在一起,更加新穎獨特的方法來講授歷史知識,讓學生在歷史中學習到做人的方法、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❽ 如何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

什麼樣的歷史課堂教學是有效的?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是我從教以來一直在努力思考,實踐和探索的兩個問題。目前新課程已經在我省實施,越來越多的老師不約而同地產生這樣一個困惑:「現在歷史該怎麼教,怎麼教才能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一)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植學生熱心求知心向 興趣是學習的原因、動力,又是學習的結果。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成功教學不可缺少的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明確教學目標,科學實施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目的的細化,具體化,既有指導教學的實踐的導向功能,又是教學評價的客觀依據。歷史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為能否體現新課程關於教學目標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決定教學的成敗。只有充分正確認識有效教學的教學目標定位,當教學目標發生深刻、實質的變化,才能在充滿確定和不確定性的課堂教學中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滿足不同學生的的個性需要,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創設有效學習歷史的條件 所謂有效學習是學會學習,發現學習,是知識的構建。構建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自身原有的知識與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離開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習就不可能發生,新知識便是孤立的,無法被理解了,並迅速被遺忘。所以新知識的教學必須深入到學生原有的知識或經驗中去,當然原有知識或經驗貯存於學生的長時記憶中,不會自動與新知識相連,需要一個激發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情境或條件,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學習過程中其他人(如老師、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和個人的經驗世界相對照,對學習材料給出合理的「假設」或「解釋」,從而構建出客觀對象的個人意義。 一堂歷史課要重視師生互動,在教學中要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達到「學會歷史」。歷史教師應優化課堂教學,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如要有新穎益智的導入,縮短學生與教材的距離,教學過程中要有豐富多彩的活動設計和啟迪思維的問題設計,創新性的練習題設計,注意歷史與現實的聯系,有精彩的課堂小結。這些都是一堂好課所具備的,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效率。歷史教師在學法指導上,應側重兩個方面:一是學習習慣的培養,如預習、聽講、復習、作業等方面的習慣;二是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切實幫助學生高效率地學好歷史。 此外,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直觀、形象,使學生用較短的時間獲得清晰准確的認識,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縮短了教學時間,如在歷史教學中合理利用歷史圖片,歷史視頻等媒體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加大課堂教學密度,增強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作用。

❾ 如何有效地教好歷史課

一堂成功的歷史課,應該是課文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統一,是歷史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的結合。
第一、歷史課堂教學要注重關聯,講清發展,突出結構,理清條理。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歷史的發展。在課堂上,教師除了講清塊狀的知識點外,還要注意縱向(或橫 向)的聯系,突出關聯,講出「發展」來。所謂關聯,應該有三個方面:1.兩堂歷史課之間的關聯。2.一堂課 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系。3.歷史與現實的關聯。前兩點教參上多有說明,而後一種聯系,教師一般不夠重視。如 目前國內外重大新聞、古今中外科學文化知識等,都可作為聯系課文的好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章, 課文中提到的首次用於戰爭的簡陋的飛機、笨拙的坦克、遠程大炮等武器,教學時可聯系現在先進的水陸兩用 坦克、隱形飛機、海灣戰爭中的「飛毛腿」和「愛國者」導彈。教師略加講解,學生即可饒有興趣地了解到武 器發展的粗略歷史,明白現代技術的巨大進步給未來戰爭帶來的殘酷性。
第二,要有較好的課堂檢測形式。
不少歷史課缺乏檢測,即使檢測,也是一背了事。事實上,好的課堂檢測對課堂教學有補充、深化作用。 在實踐中,我者嘗試了兩種形式的檢測:一種是巧妙利用板書,檢測基礎知識。在板書時,教師可對簡單而學 起來又易錯的地方,以填空題的形式列出,讓學生練習。另一種是設問答疑方式。可以採用教師提問題讓學生 解答,或學生提問題讓教師解答的方式進行。
第三、歷史教學要突出形象性與情感性特點。
初中教師面對的是12~16歲的青少年。歷史課堂上,他們願意聽、樂於記形象性強的人物事跡和故事。教 師授課時就應緊緊抓住這一特點,因勢利導。講歷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氣氛,要講得有聲有色,要把簡單枯燥 的文字變成生動具體的場面;講歷史人物,則應突出人物鮮明而富有特色的個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鮮明 、突出。如講《火燒圓明園》一節,可這樣敘述:「侵略者焚燒圓明園的大火,延續了三天。黑色的雲團長達 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飄盪在整個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滿了大街小巷,到處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發 生了日食一樣……圓明園,這座被稱為『萬園之園』的藝術傑作,這座中國歷史上最宏偉、最精美的皇家園林 ,就這樣被這群野蠻的侵略者燒毀了。」這里,有對具體情景的描述,有對精美無比的圓明園被燒毀的嘆惜, 更有對侵略強盜野蠻行徑的控訴。像這樣有聲有色的敘述,學生怎能不受到強烈的感染呢?

❿ 如何有效地開展初中歷史教學

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什麼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教學論專家余文森教授作過很通俗地解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簡而言之,就是最大限度的達到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怎樣在有限的45分鍾內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呢?一是要轉變教學觀念,這是前提;二是要對教學策略進行研究,這是主體。下面就是我對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所做的初步探索。
一、培養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葯的導火索。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
1、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開端引趣」的方式除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
2、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們為什麼會「迷」呢?因為這里有競爭。如果直接參與競爭更能入迷,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可以是學生分組競賽,也可以評選課堂最佳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刻意求新,同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徵。我們的學生最煩教師教得千篇一律,課堂每次是一樣的,讓學生感覺到沒有變化。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結合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活動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多樣的方式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4、聯系生活實際,拓寬知識,發展學習興趣。人的興趣是推動人們去尋找知識和從事活動的心理因素。學生一旦發現學過的知識能解決許許多多的實際問題,學習的慾望便會愈來愈強烈。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通過適當拓寬知識來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5、精心設疑,激發學習興趣。好奇心是學生的天性,在教學中要以設疑巧妙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產生興趣,又帶著疑問探究知識,樂在其中,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為後續課程打下了埋伏,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6、創設優化的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歷史教學的情境環境是歷史課堂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舉例來說,中國近現代史主要講述的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落後和所受到的屈辱以及中國人民是如何抗爭並一步步走向近代化走向繁榮的。整段歷史的學習是要通過社會發展進程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激勵學生為國奮斗的精神。所以,在上《鴉片戰爭》這一課時通過課件的展示、電影《林則徐》《鴉片戰爭》的經典片段、再加上簡短的語言渲染。很快就將學生帶到了一個清政府腐敗落後,列強恃強凌弱的情境中,很快,通過對史實的認識分析後學生自己就認識到了「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運用多樣的課堂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
1、與實踐結合。歷史學習由於學科和時代的特點往往讓我們現在的學生產生一種歷史無用論的思想,從而影響了歷史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我們還要講究歷史教學與實踐的結合。例如,在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這一學習內容時,事先布置學生因地制宜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一些文革史料,在此基礎上再上課。課下,學生們有的上網查詢文革的史實和各方對文革的認識,有的從親戚朋友那找到了文革期間的傳單,徽章、紅衛兵證等,有的在圖書館查詢資料,有的還觀看了有關的電影電視,有的向自己的爺爺奶奶詢問他們在文革期間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課堂上學生代表展示著自己的所獲非常興奮,同學們聽的也非常專注,最後教師將這些史實結合書上的內容進行了條理化,整個文革的面貌、原因、評價等就呈現在了同學們面前並且引起了他們的思考。這堂課就做到了歷史與實踐的結合,不僅拉近了歷史與同學們的距離,提高了興趣,更加鍛煉了學生的各項能力,教學效果自然好。
2、教學手段多樣。在一堂課的教學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內容出發,多角度多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拿鴉片戰爭這節課來說,根據課程標准和學生特點採取資料介紹、觀看影片片段,課本劇、辯論賽等多種手段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但這里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手段運用要適當不可過多過濫,本末倒置。
3、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策略。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這就要求教學過程應當成為師生共同建構知識和人生的生活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把師生的生活、經驗、智慧、理解、問題、困惑、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因素能夠真實地引入教學過程,教師才會充滿激情地組織教學活動,學生才會充滿智慧地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才有可能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積極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確保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提問和討論,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4、針對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新課程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為此,從課程目標到教材都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化,允許學生發展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評估標准,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面對有差異的學生,應當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有差異的教學,進行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布置作業分層、教學評估分層。讓全體學生都可以體驗成功感,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能力的發展。
5、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的策略。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利於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師生間、學生間探究式的合作性交流主要形式。尤其是新教材給合作學習提供了最好的舞台。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給學生提供了積極主動參與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自尊、自信、集體榮譽感、責任感,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合作協調能力。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課題都要進行合作交流學習。在不需要合作交流時也進行合作交流,既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對學生的合作教學起著一個反作用。
6、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教師要進行開放式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時間、空間和學習方法上體現一個「放」字,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更多,自主選擇學習方法。
7、加強學法指導,提高學生學習效益。學生掌握了科學方法將終身受益,而且科學方法還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和紐帶。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教師的學法指導滲透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各種思維活動里,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學法,且「會學」。
(1)學會讀書,這是任何一門學科知識的學習都應具備的一種能力,是培養學生自我獲取信息能力的起點。魏書生老師在教學中即把對學生的讀書訓練納入教學過程。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其中關鍵的詞語,然後理解並歸納其中的主要內容,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教師提出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去解決教師提出的思考題,訓練學生的閱讀方法,如標準式、批註式、摘錄式、概要式、選讀式、速讀式等。
(2)指導學生學會觀察。要求學生集中精力觀察,力爭做到看準、看細,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時還要善於帶著問題去觀察,抓重點,抓本質,
(3)指導學生學會思考。思考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一是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質疑的思維時空,鼓勵學生勇於發問,敢於求異;二是培養學生掩卷而思,富於聯想的習慣;三是要學生形成先思後問,問後多思的思維習慣。實踐表明,只有經過學生獨立思考而獲取的知識,才是最深刻的,才是容易轉化為學生的能力。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多思考。
(4)指導學生學會探究。在教學過程中,不宜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應合理創設情景,指導學生自己去參與,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尋找問題,解決一些疑難。通過探究活動,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要深入實踐,綜合運用各方面的知識。要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動手實踐和分析思考。探究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了集體主義和團隊精神,錘煉了戰勝困難的意志。探究活動的開展,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到了新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擴大了視野和知識面。
(5)指導學生學會創新。在教學實踐中,應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學會創新。首先,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創新機會,即在思維上為學生留有「空白」,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勇於發現,特別在進行一項探索性的活動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實踐,去思考,去創新;其次應指導學生掌握創造思維的方法,它包括發現規律的系統思維,反面分析的逆向思維,由點到面的概念思維,全面考慮的辯證思維,直覺思考和頓悟思維和求異尋同的斂散思維等。
8、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通過計算機進行多媒體教學,使文字、圖形、動畫、影片等多種信息來幫助教師呈現教學內容,提供輔助信息,充分發揮聽、視覺感知活動的作用,激發並強化學生的各種心理活動,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在教學中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常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三、 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教師的素質是一個關鍵。因此,也應該努力提高我們自身的素質。
1、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現代教學思想。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理論和教育教學水平,這樣才能在教學中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進行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掌握創造性的教育教學方法。作為教師,自己不光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還應具備較高的創新能力。只有創新型的教師進行創新型的教學活動,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學生。
3、自我反思,提高教學能力,促進課堂教學的效益。
(1)教學目標的反思。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學習實際來制定和修正,以免目標過高不能實現或目標過低不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或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效率低下,不能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在上課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實際中出現的情況及時的進行反思和修正。
(2)對教學內容的反思。在教學中對教學內容進行兩方面的反思。其一是對教學內容的深度反思。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的一些內容,有些知識可以涉及或拓寬,使學生能人人都吃飽,同時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二是對教學內容廣度的反思。根據課改的要求,學生除了課本內容外,還有拓展型、探究型的學習內容,以及校本教材,教師選用教學內容的餘地進一步擴大。對於課本中的教學內容,教師也可根據實際情況,挖掘教材的教育內涵,或對教材順序做適當的調整。
(3)對教學方法的反思。「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說明了沒有適合所有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的方法,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訓、自己的教學水平、學生的基礎對教學方法作適當的調整。教師只有善於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並做出適當的調整,才能不斷提高教學的效率。
(4)教師反思的方式:
① 寫教後記。在每一節課結束後,及時記錄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學生中存在的誤解或難點,並努力尋找解決的辦法;對自己比較成功的做法也記錄下來,及時反饋,不斷完善。
② 觀摩與分析。可採用微格教學,把自己的教學過程拍攝下來,反復揣摩。積極參加校內或區、市舉行的公開課、示範課,評價別人,反省自己。也可以與其他教師互相觀摩彼此的教學並交換意見,以求共同進步。
③ 行動研究。利用行動研究進行反思性教學,其具體步驟為調查研究、明確問題、建立假說、驗證假說、解決問題、再反思。行動研究與教學同步進行,不僅能改善教學,而且能在教師中間形成調查研究的氛圍,提高教學能力,促進課堂教學效益。
總之,自我反思在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個教師都應積極展開自我反思,進行反思性教學,使教學質量上一個台階。
4、開展「教師合作」,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通過合作備課,協同施教,加強集體備課,並常聽課評課,使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識結構、認知風格的成員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實現思維智慧上的交流與碰撞。而「資源共享」使全體歷史教師不斷進步,共同提高,特別是促進了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提高。

閱讀全文

與如何有效的歷史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