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呂蒙的故事
1、不計前嫌
呂蒙年輕時,曾因部下的事被江夏太守蔡遺告發,他一點也不怨恨。後來,豫章太守顧邵去世,孫權詢問他應該讓誰接替顧劭,他推薦蔡遺。孫權見他不念前嫌,十分高興,笑著對他說:「君欲為祁奚耶」?於是用之。
2、容忍甘寧
大將甘寧性情粗暴,輕於殺戮,不但經常違背呂蒙的心意,而且不時違犯孫權的命令。孫權對此,頗為惱火,呂蒙卻總是為他說情,他認為,「天下未定,斗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孫權聽了呂蒙的話,厚待甘寧。後來,甘寧果然為東吳出了大力,立了大功。
後甘寧廚房下一小童犯了過失。逃到呂蒙那裡,呂蒙怕他遭甘寧殺害,便將其藏匿起來,沒有馬上將他送回。後甘寧帶著禮物來拜謁呂蒙的母親,要升堂見母時,呂蒙才叫出那小童來還給甘寧,甘寧答應不殺他。
可是,過了一會兒,回到船上,甘寧卻把小童捆在桑樹上,親自挽弓將他射死。然後,下令船上的人加固船的纜繩,自己解下衣服卧在船中。呂蒙聞後大怒,鳴鼓聚兵,准備上船進擊甘寧。甘寧聽到動靜,故意躺著不起來。
呂蒙的母親光著腳跑來勸阻呂蒙:「至尊待汝如骨肉,屬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殺甘寧?寧死之日,縱至尊不問,汝是為臣下非法。」呂蒙平日非常孝敬,聽了母親的話,心裡明白過來。他親自來到甘寧船上。
笑著招呼:「興霸,老母待卿食,急上!」甘寧滿面羞愧,流著淚對呂蒙哽咽著說:「負卿」。於是,便去見呂蒙的母親,並跟呂蒙歡宴竟日。
(1)歷史上有哪些關於呂蒙讀書的事情擴展閱讀:
呂蒙後世地位
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
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張遼、關羽、張飛、周瑜、陸遜、鄧艾、陸抗而已。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呂蒙。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呂蒙亦位列其中。
呂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
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鄧當死後,呂蒙統領其部眾,拜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
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掩護孫權逃生,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不久後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B. 呂蒙的著名事例
吳下阿蒙
起初復,孫權對大將呂制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軍中事務,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鑽研經書成為傳授經書的官嗎!只不過要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要說事務多,誰像我事務多?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十分有收效的地方。」
於是呂蒙開始進行學習。等到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研討論議事,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乾和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吳地的阿蒙了!」
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之後就應重新另眼看待他的才能,大哥知道這件事太遲了啊!」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後告別而去。後以「吳下阿蒙」稱譽別人變化很大,長進明顯。
(2)歷史上有哪些關於呂蒙讀書的事情擴展閱讀:
呂蒙早年果敢有膽,後來折節讀書,識見精博,漸能克己讓人,有國士之風。他孝順母親,舉國皆知,魯肅、甘寧皆敬拜其母,因為他們都佩服呂蒙。他義結同僚,助徐顧等撫育孤兒,又宏量不計較與蔡遺、甘寧間的私怨,反而在主上之前替其作美言。
他於軍務倥傯之際,仍勤於修學讀書,並致諸實用,俾成一代名將之資。勇斬陳就,破黃祖、朱光;智擒郝普、關羽。他忠於孫吳,對孫權盡心力籌謀。
C. 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所長進的故事。
你說的是《孫權復勸學》,這是北宋史制學家、政治家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記載的著名故事。此文既記敘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之後大有長進的故事,也贊揚了孫權、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並告誡人們學習的重要性。
原文是: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白化文翻譯是:最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手握權柄,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辯護說,不是他不讀書,而是軍中事情太多,沒有時間。孫權說:「我豈是要你研究儒家經典,去當教書匠?只不過希望你大略有個印象,知道歷史就夠了。如果說沒有時間,誰能比我更忙,我還常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裨益。」呂蒙才開始求學。
後來,魯肅路過潯陽,跟呂蒙談論,不由大吃一驚,說:「你今天的才識智略,已不是當年吳郡時代的呂蒙。」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發現得未免太遲!」魯肅遂拜見呂蒙的娘親,結交成為好友,然後告辭。
D. 呂蒙讀書的過程
孫權勸學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yé)!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
起初,孫權對大將呂蒙說:「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鑽研經書當傳授經書的官嗎!只不過要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要說事務多,誰能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很大的益處。」於是呂蒙開始學習。直到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研討論說天下事,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幹、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東吳的呂蒙了!」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之後就應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後告別而去。
出處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及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的有關文字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劃五策。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魏晉南北朝以《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復(單復,猶奇正,古代戰術之一),以卿(卿,當為「鄉」。從盧弼說)待之。』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權常嘆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
吳下阿蒙
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日:『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唯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稻》、《左傳》、《國語》及三史。』……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說解:吳下,指東吳。阿蒙指呂蒙,東吳大將。他學識不足,孫權勸他和蔣欽,要多讀兵書、史書。呂蒙勤奮學習,大有長益。魯肅和他交談,常彼呂蒙駁倒。魯肅贊許地說:你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阿蒙了。後以「吳下阿蒙」稱譽別人變化很大,長進明顯;或反其意而用之,謙指自己毫無長進,也作「阿蒙吳下」。金元敏之《讀裕之弟詩稿》:「吳下阿蒙非向日,新篇爭遣九泉知。」清黃景仁《聞稚存丁母優》:「阿蒙吳下還依舊,他日登堂欲拜難。」
E. 小說中關於呂蒙的事跡
呂蒙擊蒙敗關羽
上九:擊蒙,不利為完,利禦寇。
爻解:
這是蒙卦的第六爻。擊蒙,是指攻擊蒙昧以去無知。寇,敵人,人丟棄蒙昧無知,就能更好地對付敵人,敵人就不易於因你的蒙昧而攻擊你了。所以說:「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呂蒙在孫權勸告下,勤奮讀書去其蒙昧無知,成為吳國大軍統帥,還一舉打敗了蜀國名將關羽的故事,可解此爻爻義。
故事:
三國時,吳國有位將領,名叫呂蒙。他一直跟隨孫權南征北戰,為東吳的建國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位呂蒙不愧為英勇的戰將,然而,自小未曾讀書,所以,文墨沒有,行事粗魯,又全不懂禮儀文飾。大家都呢稱他為「吳下阿蒙」。
一次,孫權與呂蒙在一起時,孫權說:「呂將軍,你現在與我一起執掌國家大政,應該多讀點書,學點歷史和文化知識,這樣才好。」
呂蒙一聽,馬上說:「我一天軍務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讀書?以前,我不讀書,不是照樣帶兵打仗嗎?」
孫權笑著回答:「要說忙,你不會比我忙吧?我自渡江以來,就抽空讀了《史記》、《漢書》和各種兵書。
「你更不比曹操忙吧?曹操帶兵打仗經常都忘不了讀書,越老越喜歡看書。東漢的開國之君劉秀,時常手不離書,這些都是人所皆知的。」
「要說讀書與不讀書,那可大不一樣。書中有很多道理,可以使人聰明;書中的歷史經驗教訓,可給人啟示警惕。我治國理政,許多都是從書中受到教育啟發的。」
聽了孫權的這一番話,呂蒙才知讀書的重要,從此以後,每天軍務再忙,他都要抽一些時間來讀書。他還聘請了二位文士,來指導他讀書。
開始讀書時,呂蒙倒沒什麼特別感受。漸漸地,呂蒙讀出味來,眼界不斷開闊,思路日益活泛,才發覺自己以前的許多愚昧無知。於是,越讀越有味,後來竟成為一位飽學之士。
周瑜去世後,孫權任命魯肅為大都督。這位魯肅是吳國一位名士,學問淵博,讀書破萬卷。他與呂蒙都在周瑜手下做過事,常戲謔呂蒙,「吳下阿蒙」就是由他叫出名的。
一次,魯肅到呂蒙的駐軍去巡視。空閑時,呂蒙主動與他談起學問來,魯肅大感意外。開初,呂蒙是以請教者的身份與魯肅交談;不一會,呂蒙提了幾個問題,魯肅都答不上來;後來,魯肅只有聽呂蒙一個人講的份了。」
聽完呂蒙高談闊論,引經據典,魯肅十分驚嘆地說:「想不到你這位昔日阿蒙,今日竟學富五車了!本人敬服萬分!」
魯肅去世前,推薦呂蒙接替了他的職務,深受孫權的器重。
東吳自立國後,一直想奪回關羽鎮守的荊州,但一直沒有成功。而荊州一日不奪回,就對東吳有一天威脅。
呂蒙當上統帥後,一面採取各種軍事步驟,一面聯合魏國,終於使一代名將關羽敗走麥城,奪回了荊州。
人生啟示:
任何人都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因而,都有蒙昧無知的地方,都需要「擊蒙」。若不能消除蒙昧無知,就會被「寇」乘虛而人;若能「擊蒙」,有害的「寇」就不會有機可乘了。呂蒙能自覺地「擊蒙」,通過讀書提高自己的素養,消除蒙昧無知,由阿蒙變為飽學之士,實現吳國多年奪取荊州的理想,被傳為千古佳話。我們也應從呂蒙的故事中得到啟迪,時時注意發現自己的「蒙」,並努力去消除它。一個人的「蒙」越少,作為就越大。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國時東吳名將。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並於濡須數御曹軍,屢獻奇計,累功拜廬江太守。在軍旅之時,亦發憤讀書,深為孫權、魯肅所倚賴。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於合淝戰奮勇抵抗魏軍追襲,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又後上代魯肅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然而旋即得病,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歲。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國時東吳名將。於孫權廣納人才時投到東吳麾下,從破黃祖,呂蒙奮勇先登,親斬敵將陳就。後於濡須口從拒曹操,呂蒙獨具戰略眼光,力排眾論,卒破取皖城太守朱光。後來呂蒙接任魯肅之職,鎮守陸口,其名聲之響,連向來驕矜的關羽也不敢有所輕忽。為了成功襲取荊州,呂蒙連同孫權、陸遜一起籌略,設伏用奇,擊敗關羽,擒其父子,立下大功。但在君臣慶功之時,呂蒙卻因被關羽陰魂索命而死。魯肅曰:「呂子明(呂蒙字),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三國志 吳書九 呂蒙傳》
魯肅曰:「吾謂大弟(呂蒙)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三國志 吳書九 呂蒙傳裴注引江表傳》
孫權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三國志 吳書九 呂蒙傳裴注引江表傳》
孫權曰:「子明(呂蒙字)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周瑜字),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魯肅字)。」《三國志 吳書九 呂蒙傳》
陳壽評曰:「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三國志 吳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
F. 呂蒙的相關歷史有那些
呂蒙(178—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東南)人,三國時期吳國著名軍事家。受孫權之勸,多讀史書、兵書,學識英博。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呂蒙少時,南渡長江,依附姐夫鄧當。時鄧當為孫策的部將,數次征伐山越。呂蒙年僅十五、六歲,也私自隨鄧當作戰。後為鄧當發現,大驚,厲聲喝叱也無法阻止。作戰歸來,鄧當將此事告呂母。呂母生氣,欲責罰呂蒙,呂蒙說:「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呂母聞後,「哀而舍之」(《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時鄧當手下有一個官員,見呂蒙年幼,很輕視他,說:「彼堅子何能為?此欲以肉喂虎耳」(《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後來,又當面恥笑羞辱呂蒙。呂蒙大怒,舉刀而殺之,逃到同鄉鄭長家中。後通過校尉袁雄出來自首,袁雄為呂蒙從中說情,並將他推薦給孫策。孫策見呂蒙確有過人之處,便把他安排在身邊作事。幾年後,鄧當去世。張昭推薦呂蒙接替鄧當職務,任別部司馬。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死,孫權接掌聲大權,想把那些統兵較少又發揮不了多少作用的年輕將領檢選出來,把他們的部下加以調整合並。呂蒙聞後,知部隊合並後,自己想有所作為,就更困難了。於是,他想辦法賒來物品,為部下趕制了絳色的服裝和綁腿,並加緊操練。孫權檢閱時,呂蒙兵馬「陳列赫然,兵人練習」(《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孫權見後大悅,認為他治軍有方。不但沒有削減其部,反而增加了他的兵員。 建安九年(204年),孫權討伐黃祖,擊破黃祖水軍,獲悉丹陽、豫章、廬陵三郡的山越少數民族起事。孫權引軍返回,呂蒙隨軍征討。至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孫權命征虜將軍呂范平鄱陽(今江西波陽東北),盪寇將軍程普進擊樂安(今江西德興東北),建昌都尉太史慈撫治海昏(今江西永修東),同時,令呂蒙與別部司馬黃蓋、韓當、周泰等率兵鎮守險要,擔任山越最為活躍地區的縣令或縣長。呂蒙與諸將遵照孫權的部署,各自以武力平定了本地區起事的山越族人。呂蒙因功被任命為平北都尉,兼任廣德長。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採納將軍甘寧建議,發兵進攻夏口(今湖北武漢境),呂蒙隨軍出征。江夏郡太守黃祖下令用蒙沖戰艦封鎖沔口(漢水入長江口),用大棕繩系巨石為錐以固定艦位,上有千餘人用弓弩交射,封鎖江面,吳軍進攻受阻。孫權命偏將軍董襲、司馬凌統各率百人敢死隊,身穿重鎧,乘大船沖抵蒙沖艦旁,董襲揮刀砍斷棕繩,戰艦順水飄流,孫權軍遂溯流而進。黃祖見孫權兵來,黃祖急派水軍都督陳就率兵反擊,呂蒙統率前鋒部隊,身先戰陣,親自斬殺陳就。孫軍乘勝水陸並進,包圍夏口城。孫權督軍猛攻,克其城,並屠之。黃祖隻身逃竄,被騎士馮則追斬。此戰,孫權大獲全勝,一舉殲滅宿敵黃祖,佔領江夏地區。戰後論功,孫權認為:「事之克,由陳就先獲也」(《三國志·吳書·呂蒙傳》)。任命呂蒙為橫野中郎將,並賜錢千萬。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呂蒙還跟隨周瑜、程普等人在赤壁大破曹操,曹操引軍北歸,留曹仁等駐守江陵(今湖北江陵)。孫權命周瑜、程普統兵數萬,與曹仁隔江相持。 時益州將領襲肅率軍投誠,周瑜上表,請孫權把襲肅所部撥給呂蒙管轄。呂蒙卻有不同的見解。他從全局考慮,認為周瑜的意見欠妥。他極力稱揚襲肅有膽識,有才能,並說襲肅向慕教化遠道前來投誠,只該增加他的兵力,而不該褫奪他的兵權。孫權覺得呂蒙說得有理,便依照他的意思,歸還了襲肅的部隊。 不久,周瑜欲奪取江陵,先派甘寧襲取上游的夷陵城(今湖北宜昌),對江陵形成側背威脅。於是,曹仁分兵圍攻甘寧,欲奪回夷陵。甘寧向周瑜求援,諸將擔心兵少,如救援夷陵,則造成江陵空虛。呂蒙對周瑜、程普說:「留凌公績,蒙與君行,解圍釋急,勢亦不久,蒙保公績能十日守也」(《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接著又獻策,勸周瑜派三百人用木柴把本來險峻的山路截斷,當敵人逃跑時,我方就可獲得他們的馬匹。周瑜採納了他的建議,親率主力馳援夷陵,大破曹軍於夷陵城下,所殺過半。曹軍乘夜逃走,途經木柴堵塞的險路,無奈,騎馬者皆棄馬徒行。周瑜、呂蒙驅兵追趕截擊,獲得戰馬300匹,軍威大振。隨即回師渡江,進軍北岸,構築營壘,向江陵發起進攻。此時,孫權為策應周瑜攻勢,派兵包圍合肥(今安徽合肥)。曹仁由於孤軍無援,在近一年的交戰中屢戰失利,損失甚重,遂被迫放棄江陵城,退往荊州(今湖北襄樊)。周瑜佔領江陵,被孫權任命為南郡太守,控制了長江中游地帶。呂蒙因功被任命為偏將軍,兼任尋陽令。 一次,孫權對呂蒙說:「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呂蒙推脫軍務繁多,沒有時間。孫權說:「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資治通鑒·卷第六十六》)。呂蒙乃悟,開始學習,日積月累,他讀的書,超過了宿儒耆舊。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病死,魯肅接任。魯肅到陸口,途經呂蒙駐地。魯肅為一代儒將,認為呂蒙是武夫出身,有些輕視他。有對魯肅:「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三國志·吳書·呂蒙傳》),魯肅遂見呂蒙。酒到酣處,呂蒙問魯肅:「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魯肅倉猝回答說:「臨時施宜。」呂蒙說:「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於是,呂蒙詳盡地分析當時的利害。魯肅聞後,大驚,越席而起,靠近呂蒙,親切地拍著他的背,贊嘆道:「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三國志·吳書·呂蒙傳》)。還說:「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呂蒙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資治通鑒·卷第六十六》)!從此,二人結為好友,過從甚密。
G. 孫權勸呂蒙讀書的故事主要講的是什麼
孫權勸學把
[編輯本段]一、原文
初,權謂 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 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yé)!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編輯本段]二、譯文
起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進一步去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鑽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而不必去深鑽精通。你說要處理許多事務,哪一個比得上我處理的事務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等到東吳名將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研討論說天下大事,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為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么晚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後告別而去。
[編輯本段]詞語解釋
1,選自《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資治通鑒》是司馬光(1019~1086)主持編寫的一部編年通體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
2,權:指孫權,字仲謀。
3,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你。
4,當塗掌事:當塗,當道。塗,通「途」。掌事,掌管政事。
5,辭:推辭。
6,務:事務。
7,孤:古時諸侯王的自稱。
8,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易》《書》《春秋》《禮》等書。
9,博士:古代研究經學的最高官位職稱。
10,邪(Yé):通「耶」,語氣詞
11,涉獵:粗略地閱讀。
12,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13,乃:於是,就。
14,及:到了…的時候。
15,過:到。
16,尋陽:縣名,現在湖北黃梅西南。
17,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乾和謀略。
18,非復:不再是。
19,更:重新。
20,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21,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22,見事:認清事物。
23,但:只,僅。
24,孰若:哪個像。
25,謂:對……說。
26,就:從事。
27,遂:於是,就
28,士別三日:有抱負的人離別幾日。三,代詞,指一些日子。
29,何:為什麼。
30, 即 :重新
31.初:原來,本來。
32,呂蒙:三國時吳國名將。
[編輯本段]三、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夏縣人)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寶元進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他立志編撰《通志》,作為封建統治的借鑒。治平三年(1066)撰成戰國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設局續修。神宗時賜書名《資治通鑒》。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對,與王安石在帝前爭論,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被命為樞密副使,堅辭不就,於熙寧三年(1070)出知永興軍(現在陝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陽,以書局自隨,繼續編撰《通鑒》,至元豐七年(1084)成書。他從發凡起例至刪削定稿,都親自動筆。元豐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後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次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數月間盡廢新法,罷黜新黨。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編輯本段]四、人教版教參
一、整體把握
本文是根據先前的史書改寫的。因先前的史書已有較詳細的記載,而又無新的史料可以補充,所以本文是根據從略的原則對先前史書的有關記載進行改寫的。與《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的文字相比,本文僅區區129字,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原文的精華,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練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寫之作。
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可分兩層: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後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
本文記事簡練。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表現出來。寫孫權勸學,著重以孫權的勸說之言,來表現他的善勸,而略去呂蒙的對話,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寫呂蒙的反應,並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寫呂蒙接受了勸說;寫魯肅「與蒙論議」,著重以二人富有風趣的一問一答,來表現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而略去二人「論議」的內容,並僅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一句作結。
二、問題研究
1.本文是怎樣以對話表現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趣。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贊嘆,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於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並且,他還很愛才。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系,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2.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
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後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從另一方面,我們有不難看出一點——為什麼在呂蒙「非復吳下阿蒙」的時候,魯肅才和呂蒙「結友」,這裡面難道沒有一層社會原因嗎?當呂蒙有了才華,有了見識,魯肅看出來,這小子,以後肯定有大作為,現在何不早早交友,以後大家相互之間有個照應。看來,一個人有沒有很多朋友,你有沒有「利用價值」還是很重要的!
[編輯本段]練習說明
一、仔細閱讀課文,想想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啟示。
設題目的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並從中受到啟發。
二、朗讀課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所表示的語氣。
設題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課文中的幾個語氣詞所表示的語氣。文言文中的語氣詞有重要的表情達意作用,並且數量多,用法靈活,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要注意隨時積累。文言語氣詞的用法,要通過朗讀來體會。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表反問語氣,相當於「嗎」。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乎: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
[編輯本段]五、有關資料
《資治通鑒》簡介
《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撰。294卷,有考異、目錄各30卷,約300多萬字。編年體通史。司馬光初成戰國至秦二世八卷,名為《通志》,進於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設書局繼續編撰,至神宗元豐七年(1084)完成,歷時19年。神宗以其「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給君王,先輩的錯誤為借鑒,不在犯相同的錯誤,所以命名為《資治通鑒》。全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傳狀、文集、譜錄等222種。幫助編撰者有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各就所長,分段負責,先排比材料為「叢目」,再編成「長編」,然後由司馬光總其成,刪訂定稿。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於經濟、文化。記載了從戰國時期到五代十國時期共1362年間的史事。 有「考異」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錄」以備查閱之用,為歷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較系統而完備的資料。注釋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資治通鑒音注》。清初嚴衍著《資治通鑒補正》,為《通鑒》拾遺補缺,刊正錯誤,也做了一些工作。 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詩事。
關於呂蒙
呂蒙(178—219),三國汝南富陂(現在安徽省阜南縣東南)人,字子明。少依孫策部將鄧當,當死,代領其部屬。從孫權攻戰各地,任橫野中郎將。後隨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於赤壁。初不習文,後聽從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魯肅稱其「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蜀將關羽,佔領荊州。不久病死。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劇,艱難、困苦)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
(摘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關於魯肅
魯肅(172~217年),字子敬,身高約合現今1.8米,臨淮東城(今江蘇泗洪臨淮鎮)人漢族,三國時期東吳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家。他不但治軍有方,聞名遐邇,而且慮深思遠,見解超人。《三國演義》將其塑造成一個忠厚老實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這是錯誤的。
魯肅出生時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魯肅家中異常富有,但由於祖輩無人出仕為官,魯肅的家庭雖然資財豐足,但並不屬於士族階層,只是那種在地方上有些勢力的豪族。據考,魯肅體魁貌奇,少時就胸有壯志,好出奇計,且愛擊劍騎射。魯肅性格好施捨別人。由於家道殷富,他常招聚少年,一起講兵習武。晴天,偕眾往南山(今江蘇盱眙山的古稱)射獵,陰雨,則聚眾講習兵法,以此練習武藝。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及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的有關文字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劃五策。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魏晉南北朝以《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復(單復,猶奇正,古代戰術之一),以卿(卿,當為「鄉」。從盧弼說)待之。』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權常嘆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
吳下阿蒙
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日:『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唯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稻》、《左傳》、《國語》及三史。』……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說解:吳下,指東吳。阿蒙指呂蒙,東吳大將。他學識不足,孫權勸他和蔣欽,要多讀兵書、史書。呂蒙勤奮學習,大有長益。魯肅和他交談,常彼呂蒙駁倒。魯肅贊許地說:你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阿蒙了。後以「吳下阿蒙」稱譽別人變化很大,長進明顯;或反其意而用之,謙指自己毫無長進,也作「阿蒙吳下」。金元敏之《讀裕之弟詩稿》:「吳下阿蒙非向日,新篇爭遣九泉知。」清黃景仁《聞稚存丁母優》:「阿蒙吳下還依舊,他日登堂欲拜難。」
告訴我們的道理
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2)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4)要善於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
5)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就會學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學好,還要催動附近的人也要學習,讓社會也一起進步。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68775.html?wtp=tt
H. 關於呂蒙的故事
呂蒙年輕時,曾因部下的事被江夏太守蔡遺告發,他一點也不怨恨。後來,豫章太守顧邵去世,孫權詢問他應該讓誰接替顧劭,他推薦蔡遺。孫權見他不念前嫌,十分高興,笑著對他說:「君欲為祁奚耶」?於是用之。
大將甘寧性情粗暴,輕於殺戮,不但經常違背呂蒙的心意,而且不時違犯孫權的命令。孫權對此,頗為惱火,呂蒙卻總是為他說情,他認為,「天下未定,斗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孫權聽了呂蒙的話,厚待甘寧。後來,甘寧果然為東吳出了大力,立了大功。
(8)歷史上有哪些關於呂蒙讀書的事情擴展閱讀:
後世影響
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張遼、關羽、張飛、周瑜、陸遜、鄧艾、陸抗而已。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呂蒙。
人物評價
呂蒙早年果敢有膽,後來折節讀書,識見精博,漸能克己讓人,有國士之風。他孝順母親,舉國皆知,魯肅、甘寧皆敬拜其母,因為他們都佩服呂蒙。他義結同僚,助徐顧等撫育孤兒,又宏量不計較與蔡遺、甘寧間的私怨,反而在主上之前替其作美言。他於軍務倥傯之際,仍勤於修學讀書,並致諸實用,俾成一代名將之資。
I. 呂蒙讀書的例子,寫作文要用,急急急!!!!!
於是呂蒙便潛心抄博覽群書襲,而以《易經》為主要學習對象。呂蒙經常因酒醉而坐在已逝世的孫策的舊座位上,有時更沉沉睡去。一次在他沉睡中,竟然將《易經》誦讀了一遍,然後驚醒。眾人問他驚醒的原因,他便說:「我剛才夢見伏羲、周文王、周公,與我談論世代治亂興衰之事,與及日月宇宙變化之理,無一不是精妙之極;他們不是只談空話,純粹誦讀文章而已。」於是大家都知道呂蒙曾經在睡夢中誦讀《易經》之事[7]。
J. 呂蒙讀書的事例20字
出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劃五策。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魏晉南北朝以《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復(單復,猶奇正,古代戰術之一),以卿(卿,當為「鄉」。從盧弼說)待之。』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權常嘆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
有成語「士別三日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