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理解恩格斯說的:沒有那一次大的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多難興邦——災難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獨特性格和頑強意志。面對新的挑戰,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歷史災難必將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
那是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緊緊盯著黑板,飽含著求知的渴望。
9月1日,開學的日子。在位於蘭州的甘肅省銀行學校,異地安置的舟曲一中高三藏族學生高幹讓卓曼在教室里上新學期第一課。她專注的眼神,讓每一個見到此景的人滿懷欣慰和希望。
隨著那令人心碎的時刻在時間的長河裡漸漸遠去,留在人們心中的悲傷化作了希望,化作了力量,化作繼續前行的帆和槳。
「多難興邦者,涉庶事之艱而知敕慎也。」唐代陸贄《論敘遷幸之由狀》中的這句話,對多難興邦作出了令人警醒的闡釋。
然而,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興邦還是衰邦,取決一個民族血液里流淌的堅強,取決於她在災難面前顯示的智慧,取決於她在逆境中迸發的力量。
站在歷史的路口回望,你會看到,大禹在洪水滔天中「身執耒臿,以為民先」的身影;沉寂月光下,張衡地動儀前緊鎖的眉頭……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與自然災害的無數次周旋中,從不缺乏智慧和力量。
戰國時期,有了李冰父子的引江分流,鑿岩築壩,成就了都江堰造福百姓的不朽之作;
北宋年間,有了劉彝的潛心規劃,精心布局,創造了贛州「福壽溝」澤被後世的千年傳奇。
而今天的三峽工程便是這不朽與傳奇的延續。1998年長江大洪水最大每秒6.3萬立方米,700萬人參加抗洪;而今年長江雖然遭遇最大每秒7萬立方米的洪峰,由於三峽工程適時調蓄削減,大壩下游居民處之泰然。
……
中國人正是在自然災害的磨難中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站在歷史的路口回望,你會看到,漫漫黃沙將幾大古老文明淹沒的過程,而中華文明卻始終一脈相承,生生不息。
多難興邦,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我們文化的特質,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造就了特殊的民族文明、性格和信念。
多難興邦,災難磨礪人的意志,更迸發人間大愛。那一次次照亮我們的人性光輝,一個個感天動地的感人故事不都是在災難中發生的嗎?
站在時代的窗口眺望,你還能看到,1998年大洪水中扛著沙袋的身影,2008年汶川大地震廢墟上高高舉起的拳頭,聽到那「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的黃鍾大呂……
在每一次災難來臨時,中央領導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救災現場。不惜代價,搶救每一個生命,不放棄、不拋棄。以人為本,不但成為執政黨堅定的理念,也成為全社會共同的追求。
在現代化加速推進的今天,在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頻發的災害考驗著我們應對的能力,考驗著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也考驗著我們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決心。
「無論是歷史教訓,還是現實之需,在設計中國未來道路時,都需要把防災減災上升到國家戰略,全面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胡鞍鋼說:「『十二五』規劃,應該是一個『安全發展』的規劃、『綠色發展』的規劃,是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納入科學發展軌道的規劃。」
面對多災的國情,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建立一個更高水平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今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全面啟動自然災害風險普查,摸清災情家底,繪制出一張張中國自然災害風險圖;
——根據災害風險格局,科學布局生產力,合理確定城鎮化發展規模;
——樹立科學防災減災的新觀念,從被動抗災到主動防災,在強化救災能力的同時,將更多的力量轉移到防災減災工作中;
——開展災害知識培訓和應急方案演練,組建專業救援力量,完善災害風險管理方案,大力提高公眾災害風險防範意識和避災自救技能;
——培育和扶持減災產業,更多運用金融、保險等市場手段,轉移災害風險,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然災害特別是巨災風險防範體系;
——建立科學安全的GDP觀念,切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
全國政協常委、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說,經歷了嚴重的自然災害,進一步深化了科學發展觀內涵的認識,進一步堅定了我們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決心。一系列的自然災害啟示我們——
發展,本質就是要堅持科學發展。沒有發展,就不能解決中國的貧困問題,就不能實現現代化,就不能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是,如果不堅持科學發展,就會付出巨大的成本,發展就無法持續。
堅持科學發展,就要堅持以人為本,既要造福當代人民,也要造福子孫後代;既要考慮今天的需求,又要前瞻未來。要讓我們今天的奮斗,化為後代「乘涼的綠陰」。
堅持科學發展,就必須統籌人與自然的關系,我們要變得更聰明一些,更懂得按照自然規律辦事,決不能為了盲目的「政績」犧牲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堅持科學發展,就要以科技創新為內在動力。只有充分利用和發展現代科技,才能使我們在改造山河中,把黃沙變為綠原,把水害變水利,把人類的每一分努力變為幸福生活。
堅持科學發展,不僅要解放個人的力量,還要解放集體的力量。只要把一個個人變為有戰鬥力、有凝聚力的集體,就能在任何災難面前顯示無窮的力量。災害面前,我們深刻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
恩格斯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多難興邦,給了我們飽含憂患的意識、悲壯奮進的力量;
多難興邦,給了我們不屈不撓的精神、聰慧睿智的思想。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中華文明在一次又一次災難的洗禮中,生生不息,永遠向前,必將在迎接一次又一次挑戰中創造新的輝煌。
這,就是歷史辯證法給予我們的啟迪!
2. 恩格斯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抗日戰爭和
(1)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激化了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從此中國開始了民主革命的歷程。農民階級首先掀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國運動。鴉片戰爭也使中華民族開始覺醒,先進的中國人開始放眼世界.向西方學習。鴉片戰爭使自然經濟走向解體,客觀上有利於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2)甲午戰爭的失敗刺激了資產階級.從而加速了民主革命的進程。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和領導了戊戌變法。革命派開始了武裝推翻清王朝的斗爭。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君主制度,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3)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空前團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包括了各個階層的愛國力量及海外華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的力量空前壯大,為最終實現真正的民族獨立.完成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礎。(4)「文化大革命」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充分認識到「左」傾錯誤的危害。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汲取深刻教訓,打破了長期以來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束縛,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地停止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改革開放推動了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歷史從此進入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3. 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恩格斯的這句話蘊含的真理是什麼
先理解這句話的正面表達,意思是世界上每一次歷史災難都會以歷史的進步來作為補償,換句說,災難之後世界在一定程度上變得進步了。上升到哲學高度,體現的真理是 歷史是的不斷前進的發展的 4. >恩格斯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 這個是今年的國考申論最後的考題第一次中日戰爭,即中日甲午戰爭,其首要意義專就是精神意義,屬鄧世昌以身殉國,顯示出中華民族不畏懼犧牲的堅強意義,使得中華民族上下都眾志成城,發奮圖強,激發了潛力,帶動了發展,第二,在側面推動了中國的歷史潮流發展,加快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滅亡,加快了新革命的發展,第三,在技術上使得當時的中國有一定的進步,甲午戰爭後,中國引進了列強的先進技術,帶動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5. 恩格斯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比 抗日戰爭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結果是中國取得了近代以來第一次對外戰爭的徹底勝利,對推動民主革命具有重大促進作用。 6. 恩格斯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挨了打之後就會有一個新的發現 文化大革命後··不就開放了嘛··· 7. 如何理解恩格斯說的:沒有那一次大的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從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抗日戰爭說起
1、鴉片戰爭雖然標志著中國近代喪權辱國的開始,但是同時也是中國從回古代封建社會走向答近代化的開始,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先進的近現代思想和科學技術開始流入中國。 8. 恩格斯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比較近代以來,兩次中
答案B 與如何理解恩格斯說的沒有哪一次的歷史災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