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廣東人歷史上從哪裡遷移

廣東人歷史上從哪裡遷移

發布時間:2021-02-28 05:42:26

① 廣州人從哪裡遷徙而來

廣州人自古就在廣州這一帶生活的了,就是古代所謂的南蠻。
根據南越王墓的挖掘情況也能印證這一點

② 潮汕人最早大多是從哪遷移過來的什麼時候

唐末五代,從閩贛地區。

1、唐末五代時期開始從閩贛「舉室南遷」。比如潮汕回地區的黃姓就是這個時答期移民而來的,黃峭山公「上馬詩」就是例證。

2、宋末有大量軍民隨宋帝南逃,在閩粵交界地區和元軍進行最後的抗爭,最後失敗時,部分軍民就留在潮汕地區,另外一部分則繼續逃至崖門等地。

3、元末明初是最後一次「舉室南遷」移民潮,主要來自福建莆田、寧化、邵武、泉州、漳州等地。

(2)廣東人歷史上從哪裡遷移擴展閱讀:

潮汕地區最早的土著居民是古越人,1974年發現的饒平「浮濱文化」文化遺址距今約3400—2900年。秦末趙佗建立南越國,潮汕地區屬於南越國管轄范圍,漢武帝滅南越國時,大批南越人逃入江海,浮家泛宅,這就是今天疍族的祖先。

秦漢時期,第一批中原漢人開始南遷進入潮汕,但數量不多,一直到唐代,潮汕地區仍是蠻荒之地,韓愈刺潮後,潮州逐漸成為「海濱鄒魯」。

潮汕人的體貌特徵普遍與北方漢人相似性大,相貌與百越民族差異較大,很多人的腳小趾甲分瓣現象。

③ 廣東人是在那裡搬來的

古越族系廣東人最早的先祖,廣東韶關的馬壩人遺址,距今12.95萬年至距今13.5萬年,由此看出,在專廣東的大地屬上很早就已經有人類的居住了。晉室南渡,嶺南成了中原人避難的後方,大批「衣冠望族」向南遷徙,這「持續300年的移民高潮餘波一次又一次在嶺南盪漾,從多方面改變著南越文化的結構和面貌」。五代和兩宋時期為避戰亂,中原人又開始了第二次大規模的南遷,「這兩次移民人數多,規模大,時間長,素質高,分布廣,對嶺南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影響最為直接和深遠」。
據史載,兩宋移民中多來自江南,如一部分取道大庚嶺下珠璣巷(在韶關南雄,和江西交界,有大庚山中國天然屏障)後分布於珠江三角州各地的移民與當地土著從雜居,到漢俚同化,大抵在宋元時期形成了具有漢俚文化雜交特質的廣府文化。廣東客家先民多來自中原,如客家人多分布在韶關和今梅州,廣東梅州地區的民居門上常書有「河南世澤,渭水家聲」的對聯,這反映了今日客家人之性格與中原先祖性格一脈相承的歷史關系。

④ 廣東祖先來自哪裡

廣東的原始居民是古代百越後裔粵海族群,根據考古發現,廣東的人類歷專史可以遠溯到距今十萬年前。屬 距今十萬年的粵北「馬壩人」頭骨化石1958年在粵北韶關的曲江縣馬壩鄉獅子岩洞穴里發現的「馬壩人」
頭骨化石,是目前廣東境內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馬壩人化石」的發現,揭示了舊石器時代廣東地區人類的歷史。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遺址遍布全境,數以百
計,其中以曲江石峽,鯰魚轉和韶關走馬崗遺址為代表,所出土的大批石奔、石斧、石鑿、石刀、石鏃等製作精美的石制工具,以及魚網墜、陶紡輪、各種石制和骨制的裝飾品,人工栽培稻的穀粒等遺物、遺跡,勾勒了一幅四、五千年以前粵北先民勞動生息的風情畫;展示了「馬壩人」開戶的粵北地區的遠古文明。
粵北韶關歷史上稱為韶州。相傳舜帝巡奏「韶樂」於城北30公里處的石峰群中,該處的36石後來統稱為韶石山。
自秦朝以後,粵海族群由於逃避戰亂,不少人遷徙到越南、柬埔寨、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諸國,亦有部分人來到海南島、西沙群島和現在的廣東沿海各地以及香港、澳門、珠江三角洲,靠近海邊,以漁為業。
歷代移民
第一批:秦漢
第二批:東晉時期
第三批:北宋時期
第四批:南宋時期

⑤ 廣東人的歷代移民

第一批:秦漢
秦朝時期,秦始皇派下50萬大軍南攻百越。攻畢後,50萬大軍留守嶺南。後來又遷入居民50萬,總數為一百萬。當時百越地區人口稀少,但分布廣泛。中原人移民所到之處,與百越民族互相融合。元鼎六年,漢武帝派軍攻打南越國,降番禺城。西江中游的居民得以遷入珠三角。漢武以後,效法之前的皇帝把嶺南當作流放之地,西北有不少流民遷入。
第二批:東晉時期
東晉時期,由於北方五胡亂華,導致北方漢人大批南遷。而北方雖有五胡亂華,卻又未導致嚴重地干預到政治文化的地步。不過這時候的南遷漢人並非全是廣府(珠璣粵海族群),較多的是閩語族群,所以主支並非廣府民系,而且這時尚未有珠璣巷,更多史料記載,珠璣巷這一名稱的得來,與唐敬宗的珠璣賞賜有關,珠璣巷在唐代之前時還叫「敬宗巷」.因有巷內族人張興七世同常,唐帝李湛聞聽後,賞賜給他們家族珠璣絛環,不久李湛駕崩被賜廟號唐敬宗,「敬宗巷」為避諱改名珠璣巷,沿用至今 。
第三批:北宋時期
至北宋時期,北宋末年,北宋被滅,都城開封大批不少士大夫以及百姓隨後南遷嶺南,而皇帝則遷都杭州。途經敬宗巷時候,因懷念故里,故改敬宗巷為珠璣巷。此時數量龐大的南遷漢人與早期粵海族群融合成為新時期的廣府人。而這也是為何廣府人都以珠璣巷作為民系認同的緣故。
第四批:南宋時期
南宋末,南遷漢人共分三支,一支從陸路經江西、珠璣巷南下嶺南,應為客家民系,另兩支由海路往嶺南,其中一支為江東移民,最後融入廣府,另一支應為福州地區的移民,最後融入閩南語族群。
據2004年末統計;廣東籍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人數近3000萬人,其中華僑華人約2000萬人,港澳同胞約600萬人,台灣同胞約400萬人,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清朝末期,清政府實施「鎖國」、「海禁」政策,人們出海受到限制。在這期間,荷蘭、英國殖民者看到在印尼、馬來西亞的華僑吃苦耐勞,而且心靈手巧,善於經營。於是就想徵用中國勞力,但因清政府的「鎖國」政策,無法招到勞工,便勾海盜,擄掠、綁架壯丁到印尼、馬來西亞,充當殖民資源開發的苦力,俗稱「賣豬仔」、「賣番豬」,殖民者用「契約」束縛他們,並美其名稱為「合約華工」。也有人是受環境所逼無可奈何而充當「華工」的,當時,廣東的華人、華僑大多數是以「華工」的身份離開家鄉的。
最早的外來移民據香港電視鳳凰台影視資料,最早大批移民到廣東來的是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遠古「戰神」蚩尤族裔,據說,當時蚩尤勇猛無敵,兵多勢眾。炎、黃二帝率領部下合力將蚩尤打敗,並把他的族人趕出黃河流域。兵敗如山倒,其族人一路向南遷徙,宛轉來到如今的廣東粵西、雷州半島、海南島一帶繁衍生息。
粵西地區在先秦時期是駱越、甌越的活動區域,在南朝至隋唐間則是俚人的活動區域。而廣東其他地區在先秦時期是南越的活動區域,大批原住廣東人遺存近期陸續出土。洛湛鐵路沿線發現的南朝至唐遺址對廣東民族史、嶺南開發史和粵西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批系統的實物資料。洛湛鐵路粵境段所經地段主要為茂名所屬的高州和信宜。2006年六七月間進行的沿線文物勘查中,廣東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專家共發現13個遺址和遺物點,這些遺址在年代上都集中在南朝到唐這階段,在地域上位於鑒江兩岸。考古專家又進行了進一步的勘探,進一步明確了想法——專家認為:他們發現了新的文化類型俚人最傑出的代表是六世紀活躍於嶺南政治舞台的冼夫人,當時還主政廣東,被尊為「嶺南聖母冼夫人」 高州人,公元589年,嶺南數郡共舉冼太夫人為主,尊為「聖母」。但多年來無論是民族史研究還是冼夫人研究,由於缺乏記載和實物,對俚人的文化知之甚少。洛湛鐵路調查得到了一批完全不同於以往發現的鐵器、陶瓷器等,展現了一個新的文化類型的風貌,這在廣東歷史時期的考古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填補了空白。
駱越、甌越後裔俚人是使用高州語系的,至於屬廣東什麼民系,那就有待專家去考證了。
珠璣巷移民史概說珠璣巷移民,可以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狹義指珠璣巷本身及附近居民的遷徙;廣義則泛指經由珠璣巷遷徙,包括取道珠璣遷徙者和狹義的珠璣巷移民。珠璣巷的居民,又可分入遷和出徙兩種。入遷,是又外地遷入珠璣巷及附近地區,出徙則指離開珠璣巷遷入別的地區 。在移民史上,主要內容有:一、周末至宋代珠璣移民的入遷過程,指出珠璣巷居民的主要來源是嶺北移民(粵海族群) 。二、珠璣巷移民南遷的主要原因是官府逼迫、自然災害、社會動亂和宋元之際的戰爭。南遷的移民主要是珠璣巷和南雄盆地的居民,珠璣巷是南遷移民真正的故鄉,而並非象一些論著所說的「中轉站」,或「僅僅路過而已」。三、對元明清珠璣巷移民,進行了初步的探討,指出明初和清初珠璣巷曾有過兩次較大規模的移民南遷 四、提出了珠璣巷移民後裔的海外拓殖與分布課題,並進行了初步的探討。五、通過珠璣巷移民遷徒路線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和可能的移民後裔分布區,並對移民後裔的數量作出大致的估計 。我們認為,真正的珠璣巷移民,應該自唐代有了珠璣巷以後才開始,而大規模的珠璣居民南遷,則在宋代才開始。有宋一代,珠璣巷一帶環境優越,經濟發達,吸引南北居民來歸。只是因為動亂與戰爭,才產生了被迫的遷徙。因為處在交通要道上,兵家必爭之地,每逢戰亂,必定造成遷徙,而稍為長期的戰亂,就可以造成較大規模的移民。所以有宋一代曾發生過幾次較大規模的移民,到宋元之交,則幾乎全體居民傾巢南下。交通要道帶來了經濟的繁榮,交通要道又戰亂頻仍,這就是珠璣巷人的幸與不幸了。 珠璣巷的興旺,由於交通。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人口大遷移

歷史上我國的人口遷移
1.「永嘉喪亂」時期

發生在西晉永嘉年間,腐朽的統治者對各族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從而使黃河流域廣大人民流離失所,被迫大規模遷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地)。這次南遷人口約90萬,使秦漢以來人口分布顯著的北多南少格局開始發生變化,南方人口得到較快增加,促進南方經濟的迅速發展,這是中國人口分布中心向長江流域轉移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2.「安史之亂」時期

發生在唐代,約有100萬人南遷,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分布以黃河流域為重心的格局,我國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達到均衡。
3.「靖康之亂」時期

發生在北宋,1125年金滅遼開始南下攻打北宋,黃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每次大的戰爭都造成黃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長江流域遷移,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北、四川,這是北宋末年人口遷移規模最大的階段。
4.「金完顏亮」時期

1161年金撕毀了與宋的合約,大舉南侵,淮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遷到長江流域,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時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後,於1273年出動大批蒙古兵南侵,發動了消滅南宋的戰爭,主要戰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為躲避戰亂大量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遷入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6.「走西口、闖關東」時期

19世紀後期的舊中國,俄國和日本帝國主義侵入後,兩國競相在東北擴張勢力,修築鐵路、掠奪資源,需大批勞動力,迫使華北破產,農民移入東北,尤以山東、河北兩省農民最多.1923年-1930年間移入東北達300萬人,1937年一年就達到70萬人。此外,西北地區的甘肅、青海、新疆等地,也有很多來自河南、陝西等省的農民。
7.「東南沿海下南洋」時期
歐美資本主義侵入東南亞後,為掠奪東南亞資源,招收中國破產農民作為開發殖民地的勞動力資源,並販賣中國勞工,致使東南亞人口激增。

黃河中下游平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從秦漢時期開始,我國人口就由黃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擴散,重點是向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擴散。由「安史之亂」而引發的人口大遷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了北方人口,中國人口地區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引起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如我國歷史上,每發生一場戰亂或者災荒,就會引起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⑦ 歷史上大遷徙都有哪些

1、西晉「永嘉之亂」時期

西晉在惠帝時爆發了八王之亂,政權衰弱,經濟殘破,社會矛盾尖銳,內遷各族趁機起兵反晉。永興元年(304),南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起兵,國號為漢。永嘉四年(310),劉淵之子劉聰繼位,次年遣石勒、王彌、劉曜等率軍攻晉,在寧平城之戰中殲滅十萬晉軍 ,殺晉太尉王衍及諸王公。隨即攻破晉都洛陽,俘獲懷帝,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建興四年(316), 劉曜又攻入長安,俘晉愍帝,西晉滅亡。

「永嘉之亂」是使中國在短暫的統一後再次由統一走向分裂的重大事件。永嘉之亂後,晉朝統治集團南遷,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史稱衣冠南渡。

2、唐朝「安史之亂」時期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自兩晉南北朝是就已經開始,在安史之亂後,北民南遷的狀況越來越明顯,致使經濟中心進一步南移。安史之亂對北方生產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大量北方人士南渡。南方相對較為穩定,北方人口的南遷,帶去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南方經濟日益超過北方,南北經濟趨於平衡。

3、兩宋末年時期

靖康之變導致宋室南遷、北宋滅亡,深沉刺痛漢人的內心。押解至東北的趙宋宗室上千。

南宋末年,忽必烈出動大批蒙古兵南侵,發動宋元戰爭,主要戰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為躲避戰亂大量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遷入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南宋時期,全國經濟重心完成了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的歷史性轉移,這是中國傳統社會發展中具有路標性意義的重大轉折。

4、明初大移民

元末戰亂之後,歷經20餘年,朱元璋統一了天下,但是,此時的江山已是遍地瘡痍,布滿了戰爭的創傷;山東、河南、河北一帶多是無人之地。 為了恢復農業生產、發展經濟,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鞏固明王朝的統治,明洪武年間,朱元璋採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遷移。

明初經洪洞縣大槐樹處遷往全國各地的移民曾達百萬人之多,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影響之深,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見的。這對於當時的明王朝以及後來的社會發展,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5、湖廣填四川

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經過戰亂,導致人口急劇減少。因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廣行省人口最多。以成都為例,清末《成都通覽》曾描述「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東5%,陝西10%,雲南、貴州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山西、甘肅5%。

6、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

闖關東:在19世紀,中國黃河下游連年遭災,黃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闖入東北,數量規模歷史最高。

走西口: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四百餘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山西人、陝西人、河北人背井離鄉,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

下南洋:

小規模時期:鄭和下西洋(前期是下南洋)之前,官員和老百姓走南洋是小規模活動。元朝時期有過元爪戰爭。

洪流時期:歐洲列強統治南洋各區域時期希望引華人去開發,加之中國幾次大亂,討生活的移民出現了洪流。明末、清朝和民國時期,中國人去東南亞經商(海上絲綢之路)、打工、乃至遷徙到東南亞(起初的主要動因是建立和統治印尼的荷蘭當局來華南招工),規模巨大,納土納群島就是華人建國的。

(7)廣東人歷史上從哪裡遷移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遷移」

這一時期,由於實行計劃經濟和嚴格的戶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許農村居民遷入城市,我國的人口遷移和流動數量較少。

從規模上看,一般認為這一時期我國人口遷移規模較小,頻率比較低。據統計,從1954年到1984年,跨越鄉鎮及城市辦理遷移手續的遷移人口為5.94億人,平均每年在1900萬人以上。

1954至1984年我國省際人口遷移情況:

(1)凈遷出地區:遼寧、山東、上海和四川

(2)遷出、遷入平衡地區:西藏

(3)凈遷入地區:內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吉林、黑龍江、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雲南、貴州、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河南、廣西

從遷移方向上看,這一時期我國人口凈遷出地區主要是遼寧、山東、上海和四川等省市,西藏為遷出和遷入持平的地區,其餘地區為人口凈遷入地區。

人口遷移主要有以下幾種:

(1)安置失業人員和閑散勞動力的人口遷移

(2)支援新開發工業基地建設的人口遷移

(3)移民墾荒支援邊疆建設農林牧業新基地的人口遷移

(4)高等學校搬遷、招生和分配的人口遷移

(5)新修水利和水庫庫區移民而引起的人口遷移

(6)壓縮城市人口規模而引起有人口遷移

(7)少量的自發遷移。總的來說,這一時期人口遷移受國家政策和戶籍管理制度的控制較多,而自發人口遷移和流動相對較少。

⑧ 中國歷史上的幾次大遷移是什麼

今天就與大家一起簡單回顧中國歷史上的六次人口大遷移,看看當年我們的家族祖先的遷徙軌跡。

第一次:西晉「永嘉之亂」時期

抗戰期間,僅在滇緬公路服務的華僑就多達3000人,其中三分之一犧牲在那裡。

中國歷史上這六次大規模人口遷移,對促進民族融合、調整人口分布、發展文化交流、推動經濟發展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對姓氏源流、譜志文化的發展影響巨大,也為中華民族這一概念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⑨ 客家人遷移史簡要

客家人 又稱為河洛郎。客家人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的歷史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因為身在異鄉,對於故鄉河洛(以洛陽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區的眷戀,自稱「河洛郎」。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徵,另一方面又容納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華。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兒為榜樣,啟發教育兒孫,向功勛事業有成的前輩們學習。有人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還有人說: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客家人;哪裡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裡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後代。由於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東方猶太人」之稱。 據統計,現在生活在中國大陸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廣東、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貴州、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總人口達5000萬以上,占漢族人口的5%。在國外,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東亞的日本、朝鮮,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巴西,歐洲的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和奧地利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1000萬之眾。 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後來搬遷到江南,分住贛、粵、閩、湘、台、瓊諸省,並逐漸散及國外,漫布全球。贛南是客家先民南遷的第一站,也是客家人數最多居住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客家」這一稱謂的來歷是與客家先民的遷徙相關聯的。對其居住地而言,這些人是從別處搬遷過來的「客」,可以說,離開了遷徙就不會有「客家」這一稱謂。 人們常常贊嘆客家人的勤勞、勇敢、堅毅和機智。客家作為一個民系群體,由於先民數代屢次長途的遷徙,它自然比其他群體更多樣更深層次地體驗了社會實際和生產實際,它也就必然受到了更多的錘煉和滋養,積累了更多的處理與自然界關系及社會人際關系的經驗。因此,客家群體中出現過大批的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企業家

⑩ 最早的客家人主要遷移到了哪裡

"五胡亂華"以後,中原地區(主要是河南)的漢人大量南遷,聚居在今天的梅州、河源和揭陽、汕尾的部分地區,講客家話。

閱讀全文

與廣東人歷史上從哪裡遷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