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華夏是指什麼地方
「中原」一詞有狹義與廣義之分。一般指狹義的中原,即專指河南省。廣義的「中原」是以河南為中心,向河南臨近省份的部分地區滲透的一個廣闊區域。《辭源》解釋「中原」雲:「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主要是河南省。」中原自古以來就是主導整個中華文明發展的核心地域,是中國歷史上絕大部分時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所在地。
江南,字面義為江之南面。江南本意指長江以南的地區
西域:狹義上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印度半島的地區。
嶺南:是指中國南方的五嶺之南的地區,相當於現在廣東、廣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區。
塞外:指河北、山西北部,長城以外。狹義上講塞外,是指西域的東部、河套地區、寧夏一帶。主要有隴西、榆林。內蒙古、東北應該不在范圍
河東:代指山西。因黃河流經山西省的西南境,則山西在黃河以東,故這塊地方古稱河東。
河西:河西泛指黃河以西之地,春秋戰國時,把黃河南段之西今山西、陝西兩省交界處。漢、唐時多指甘肅、青海兩省黃河以西的地區。
遼東:指遼河以東地區,今遼寧省的東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東南部地區。
唐宋以後,在中原再擴大,西到青海寧夏,東到海邊,北達遼東,南至南嶺。以後基本固定下來。商朝建立之前,山東西部曾是商部落的活動中心,也是商王朝統治的中心區域之一;對山東東部未華夏化的東夷人,商王朝通過盟國奄國、薄姑國等對其進行統治。可以說山東人的祖先就是華夏人。
山東簡稱「魯」,古為齊魯之地,因在太行山之東,故稱山東。
㈡ 華夏在哪裡啊》
中國和漢族的古稱,較多見的是分稱「華」和「夏」,「華」意為「榮」,「夏版」意為「中國之人權」,即中原之人。春秋以後,又稱諸夏。古人將華夏與蠻夷或裔對稱,以文化和族類作為區分的標准。遠古時期中國境內分布許多氏族部落。距今四、五千年時西北部的黃帝打敗九黎和炎帝,進入中原。黃帝及其後代堯、舜、禹統一融合了苗、黎、夷、蠻等許多氏族部落,與炎帝、夷族組成了聯盟,在黃河中游兩岸繁衍。
公元前2100
㈢ 華夏是哪裡
1、名稱來源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相傳在大約五千年前,黃河流域中上遊河、湟地區分布著許多部落,「華」部落和「夏」部落,「夏」是古代羌語「特別強大」、「非常」的意思,《左傳》「裔不謀夏 夷不亂華」,可見,華夏民族的來源的多樣性,比較重要有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5000年來,不斷東進南下,炎、黃兩部落經阪泉之戰後融合成的炎黃聯盟,炎黃部落又在涿鹿之戰後兼並東夷集團形成了華夏部落聯盟,此時華夏族源基本固定,經過夏商周三代的融合,華夏族正式形成了。從漢朝開始逐漸出現「漢」的自稱,華夏族有了另一個名字:「漢」。偽孔傳將其解釋為「冕服采裝曰華,大國曰夏」。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意即因中國是禮儀之邦,故稱「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國人的服飾很美,華麗麗的,故作「華」。
2、華夏文明
華夏文明亦稱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之一。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華文明是這兩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黃河文明的代表則為大地灣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繁華的文明
3、一般華夏指的就是中國
㈣ 華夏民族的起源在那裡
華夏民族的起源是黃河流域。
從約公元前5000年起,當今漢族的主體華夏族在黃河流域起源並開始逐漸發展,進入了新石器時期,並先後經歷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階段。
公元前2700年,活動於陝西中部地區的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其南面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之後兩個部落結為聯盟,並攻佔了周邊各個部落,華夏族的前身由此產生。
華夏族的歷史,從炎黃二帝開始,之後是顓頊、帝嚳、堯、舜和夏商周三代。在周朝之前便有「華」或者「夏」的單稱。從西周開始出現華夏的連稱。
(4)歷史上的華夏在哪裡擴展閱讀
華夏族在經歷秦亂,馬上又建立華夏王朝——大漢王朝,劉邦為天子。
這時北方的匈奴等部族已經逐漸強大,在經過休養生息的幾代人後,大漢開始向這些日夜騷擾的游牧族群發動了反攻,匈奴游牧聯合被擊潰,逃亡歐洲,至此沒有再回中土半步,至此漢王朝的名聲逐漸被東西方世界國家所敬仰和贊譽,漢族成為華夏族一個榮譽稱呼,延續至今。
《說文解字》說:「夏,中國之人也。」這里的「中國」指古代河洛地區。更深一層講,「夏」實際上應是源於山雞。山雞古稱夏翟,簡稱夏。《尚書·禹貢》有「羽畎夏翟」之語。孔穎達《正義》曰:「《釋鳥》雲:『翟、山雉』。此言夏翟,則夏、翟共為雉名。」古人以山雞羽作舞具,稱為「舞夏」。
《周禮》有一種官職叫染人,其職責是染絲帛,稱「染夏」。原因是經染色後,絲帛五色斑斕,色似山雞。古人認為,河洛地區為山雞聚集地,《爾雅·釋鳥》說:「伊洛而南,素質五采皆備成章曰翚。」翚即一種羽毛鮮艷的山雞。山雞稱為夏,又稱鶇(音洛)。郭璞在對《山海經·西山經》的注釋中提出過這種觀點。
這些都說明,洛河、洛邑的得名與山雞(夏)有不可忽視的聯系。後來建都偃師二里頭的夏王朝以「夏」為號就應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㈤ 華夏是什麼地方
中國和漢族的來古稱,較多源見的是分稱「華」和「夏」,「華」意為「榮」,「夏」意為「中國之人」,即中原之人。春秋以後,又稱諸夏。古人將華夏與蠻夷或裔對稱,以文化和族類作為區分的標准。遠古時期中國境內分布許多氏族部落。距今四、五千年時西北部的黃帝打敗九黎和炎帝,進入中原。黃帝及其後代堯、舜、禹統一融合了苗、黎、夷、蠻等許多氏族部落,與炎帝、夷族組成了聯盟,在黃河中游兩岸繁衍。
公元前2100
㈥ 古代華夏指哪裡
華夏也稱「夏」、「諸夏」,又稱為「華」或「諸華」。是古代居住於中原地區的漢民族的自稱,以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記載姜戎子駒支說:「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語言不達。」華夏起源於華胥,伏羲即為華胥氏。在周朝時,凡遵周禮、守禮義之族人,稱為華人、華族、夏人、夏族,通稱為諸華、諸夏。古籍中將「華」、「夏」作為中原,「夷」與「裔」作為四方。華夏又稱中華、中夏、中土、中國。華與夏曾相互通用,兩字同義反復,華即是夏。「中華」又稱「中夏」。如《左傳》定公十年載孔子語雲:「裔不謀夏,夷不亂華。」這里的「華」亦即「夏」。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在甲骨文中,華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約從春秋時代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族「。漢族的祖先黃帝和炎帝在中原為爭奪部落聯盟首領而爆發了阪泉之戰,炎帝部落戰敗,並入黃帝部落,炎黃聯盟初具雛形。後來他們在涿鹿之戰中打敗了東夷集團的九黎族首領蚩尤,把聯盟勢力擴大至今日的山東境內。後又以黃帝部和炎帝部為主體,與山東境內的部分東夷部落組成了更龐大的華夏聯盟,華夏族源基本固定。前2100~前770年黃河中下游黃帝部落的後裔先後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漢族於先秦時自稱華夏,從漢朝開始又逐漸出現「漢」的自稱。因此,華夏族有了另一個名字:漢。原先的稱謂「華夏」並沒有消失,而是與「漢」這個稱謂一起使用至今。
㈦ 華夏民族在哪裡誕生
想了解華夏民族在哪裡誕生的最新玩法及新聞信息么,下面跟著小骨內來一起學習關於華夏民族在哪容里誕生的知識吧,希望各位玩家了解後能夠對該游戲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夢幻西遊手游中有很多小夥伴因為科舉問答中的一些問題而煩惱不已,那麼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問:
華夏民族在哪裡誕生?
答:
黃河流域
在「三皇」時代晚期,氏族逐步發展成部落,最後,出現了鬆散地管理一群農耕部落的首領炎帝。史載炎帝凡傳七世,是從「三皇」到「五帝」時代的過渡時期。 炎帝時代末期,軒轅氏在北方興起,打敗了炎帝,並以武力統一黃河流域諸部落,建立部落聯盟的權力機構,稱為黃帝。這時,中國遠古歷史進入「五帝」時期。「五帝」時代屬於原始社會的晚期,至最後一帝虞帝舜時,開始有了「華」這個族稱。
以後,經過夏、商、周三代的發展,中華文化模式逐漸定型。歷史上把代表這一文化模式的族群,稱為「華夏民族」。
㈧ 華夏文明的起源地在哪
黃河復流域,如果確切的找一個點應制該是齊魯,也就是今天的山東。
有書為證:
《春秋》孔子 魯國
《左傳》左丘明 魯國
《公羊傳》公羊高 齊國
《穀梁傳》穀梁赤 魯國
《論語》孔子 魯國
《孟子》趙岐 魯國
《大學》曾子 魯國
《中庸》孔伋 魯國
同一時期出現的《詩經》不知道作者是誰,是由孔子編寫的。本人覺的這不是一個人的作品,應該來源於民間。
200年後才出現了《離騷》
400年後才出現了《史記》《漢書》,要知道三皇五帝的傳說出自《史記》,所以說不可信。他僅僅是個傳說,是炎黃子孫對華夏文明的推崇。《黃帝內經》也一樣,出自《漢書》。
親,手寫的別忘了給個贊哦
㈨ 華夏民族是在哪誕生的
華夏民族是在黃河流域誕生的。
華夏族,即漢族,華夏也稱「夏」、「諸夏」,又稱「華」或「諸華」。古代居住於中原地區的漢民族的先人以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又稱中華。華與夏曾相互通用,「中華」又稱「中夏」。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在甲骨文中,華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
華夏族是黃河流域的最早居民,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黃河流域的大地灣文明和裴李崗文明,其文明傳承脈絡是:大地灣文明和裴李崗文明——仰韶文明——龍山文明——二里頭文明。
漢朝以後該族又稱為漢人,但是華夏這個稱謂並沒有因此消失,而是延續至今。二十世紀之前使用得最多的稱謂是」華夏人「。比如漢朝多以」華夏人「自居。而明朝即以漢自居也以華夏自居,兩個詞為同義詞。總之,漢族和華夏族作為整體族稱是自從漢朝到現在最普遍的。
古代漢族往海外移民時自稱華夏人,由此產生「華人」一詞。「華人」一詞最初指漢族,但隨著華夏文明擴展到全國各地,「華人」的概念漸漸由當初單指漢族,擴展到中華大地受中華文明影響的少數民族,成了全體中華民族的代稱。
華夏族是黃河流域的最早居民,華夏先民分為許多部落,活躍於黃河中下游,自黃帝時統一為華夏部落聯盟。其中比較著名的首領有太昊(伏羲)、少昊(白帝)、顓頊(黑帝)、黃帝、炎帝(赤帝)、帝嚳(高辛氏)、祝融、伯益、舜帝、堯帝。其中炎帝和黃帝為共主。華夏族在黃河流域留下眾多的文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