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人口南遷到哪裡

歷史上人口南遷到哪裡

發布時間:2021-02-27 21:08:44

中國歷史上有哪幾次北方人南遷

北方人南遷

晉室南渡,西晉滅亡,史稱「永嘉之亂」。中原人民在階級和民族的雙重壓迫下,紛紛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隨著東晉政權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遷移的規模更大。截至南朝劉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近30萬戶,達到90多萬,占當時南方總人口的1/6。大量流民湧入巴蜀地區,巴蜀的土著居民又大批流亡到荊、湘地區,「時流人在荊州十萬余戶」,給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江南「火耕水耨」的粗放型農業生產方式向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提高了糧食產量和土地利用率。

中原人口南遷的第二次高潮發生在唐安史之亂以後。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但天寶十四年(755年),身兼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與同夥史思明發動叛亂,黃河流域又一次遭到嚴重破壞,少數民族馳騁中原,並趁唐朝邊備空虛而大量內遷;唐末五代時期,少數民族與地方割據勢力爭權奪利,百姓生靈塗炭,家園被毀,只好背井離鄉,到遠離政治中心、相對安定的南方尋找安居之所。這是我國歷史上又一次大規模的人口南遷時期,根據我國地理學家胡煥庸教授估計,由安史之亂引發的中國第二次人口大遷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地里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了北方地區,中國人口地理分區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1127年北宋的靖康之變及宋室南渡導致了中國第三次人口南遷高潮。北宋重文輕武的政策使社會一直潛伏著「積貧積弱」的危機,遼、夏、金等少數民族政權對中原虎視眈眈。欽宗靖康二年(1127),在金軍的強勢攻擊下,徽、欽二宗被俘,北宋覆亡,這就是「靖康之變」。康王趙構逃到臨安(今杭州)宣布即位,建立南宋。北方廣大淪陷區的人民不堪忍受金朝貴族的統治和民族壓迫,被迫舉族遷移,南方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和大量尚未墾種的可耕地吸引了渴望安居樂業的各地人民,大批王族、官員、士民湧向南方荊湖、兩浙等地,歸於南宋。「中原士民,扶攜南渡,不知幾千萬人」,以至於「建炎(1127-1130)之後,江浙湘湖閩廣西北流寓之人遍滿」。到這時,隨著北方大量勞動力和先進墾殖技術的南遷,原先的「蠻荒之地」大都變成了「魚米之鄉」,在風俗習慣上南北方互相融合,經濟上南強於北的局面完全確立。

經濟發展是建立在政治穩定的基礎上的,如果政局動盪,那麼經濟也不可能得到發展。

❷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人口大遷移

歷史上我國的人口遷移
1.「永嘉喪亂」時期

發生在西晉永嘉年間,腐朽的統治者對各族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從而使黃河流域廣大人民流離失所,被迫大規模遷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地)。這次南遷人口約90萬,使秦漢以來人口分布顯著的北多南少格局開始發生變化,南方人口得到較快增加,促進南方經濟的迅速發展,這是中國人口分布中心向長江流域轉移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2.「安史之亂」時期

發生在唐代,約有100萬人南遷,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分布以黃河流域為重心的格局,我國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達到均衡。
3.「靖康之亂」時期

發生在北宋,1125年金滅遼開始南下攻打北宋,黃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每次大的戰爭都造成黃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長江流域遷移,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北、四川,這是北宋末年人口遷移規模最大的階段。
4.「金完顏亮」時期

1161年金撕毀了與宋的合約,大舉南侵,淮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遷到長江流域,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時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後,於1273年出動大批蒙古兵南侵,發動了消滅南宋的戰爭,主要戰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為躲避戰亂大量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遷入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6.「走西口、闖關東」時期

19世紀後期的舊中國,俄國和日本帝國主義侵入後,兩國競相在東北擴張勢力,修築鐵路、掠奪資源,需大批勞動力,迫使華北破產,農民移入東北,尤以山東、河北兩省農民最多.1923年-1930年間移入東北達300萬人,1937年一年就達到70萬人。此外,西北地區的甘肅、青海、新疆等地,也有很多來自河南、陝西等省的農民。
7.「東南沿海下南洋」時期
歐美資本主義侵入東南亞後,為掠奪東南亞資源,招收中國破產農民作為開發殖民地的勞動力資源,並販賣中國勞工,致使東南亞人口激增。

黃河中下游平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從秦漢時期開始,我國人口就由黃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擴散,重點是向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擴散。由「安史之亂」而引發的人口大遷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了北方人口,中國人口地區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引起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如我國歷史上,每發生一場戰亂或者災荒,就會引起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❸ 中國歷史上四次人口大遷移

早在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前221年),秦人移民巴蜀,楚人開發西南,燕國開拓遼河流域,都曾作過一定數量的移民。

1、秦漢(公元前221--220)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匈奴常來侵犯,每值匈奴戰敗,常把他們的俘虜移居內地。西晉(公元281—318年)時,匈奴、鮮卑以及氏、羌等族人民移居內地更多。在此時期大量胡人南下,在華北地區曾先後建立了許多小國,大量漢族居民從黃河流域遷移到了長江以南。當時政府更把北方原有州郡地方政府遷到南方,稱為僑置州郡。例如有所謂南徐州、南袞州、南豫州等。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最大的人口遷移。

2、在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07—960年),北方有契丹族南進;隨後又有女真族的金人南下。在南宋時期(公元1133—1279年),華北各地由金人統治,南宋政府遷到臨安(今杭州)。這樣就有大量女真族人遷人黃河流域,原住黃河流域的漢人又一次大批被迫移居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最大的人口遷移。

由蒙古族人建立的元朝政府(公元1279—1368年)統治了全中國,蒙族人民大量移入內地。

3、1659年滿洲人建立清朝統治中國。滿族居民大部進入內地,編為八旗,他們生活在廣大漢人之中,逐漸採用漢語;同時滿、漢之間也互相通婚。清代末期,滿人絕大部分留在內地生活。另一方面,東北的滿洲地方早期原禁止漢人前去,但因內地人口眾多,而且水旱災害也常發生,黃河下游山東、河北、河南各省人民開始私下到東北移墾,以後由於俄、日帝國主義妄圖霸佔滿洲,清政府也獎勵漢人前往,用以充實邊疆。

4、清代末年(公元1911年),東北三省人口又增至2,900萬。在短短的一百餘年中,東北總人口從不到100萬增加到2,900萬,增長近30倍。這雖然僅是國內地區性的人口遷移,但就其人數之多,增長之快,也可算是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❹ 中國歷史上人口第二次大規模南遷是在什麼時期南遷的好處有哪些

北宋末到南宋初復是中國歷史上人口第二制次大規模南遷的時代。當時的史書記載:「中原士民,扶攜南渡,不知其幾千萬人?」這些被迫南渡的北方士民,大多數是掌握先進農業技術的農民和掌握先進文化思想的士族名門。他們定居江南後,把北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和文化傳播到南方,促進了江南和嶺南地區的開發。從南宋時期起,中國的經濟重心從北方移到南方。根據歷史學家的考證,漢族的一個民系——客家人也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

❺ 中國近代歷史上三次人口遷徙分別是什麼

走西口(山西省居民遷到今內蒙古西部)、闖關東(山東省河北省居民遷到東北地區)、下南洋(東南沿海居民遷到東南亞一帶)

❻ 中國歷史上有哪兩次人口大遷徙

中國古代歷史上三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
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浪潮是從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被稱為五胡亂華時期。
從東漢末年以來,中國西部和北部周邊地區的少數民族,開始不斷地向內地遷徙,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漢王朝的軍事征服以及他們為彌補中原兵力和勞動力的不足而對少數民族的招誘。與此同時,周邊各少數民族勢力的消長變化也引起一些民族內遷。在這一過程中,內遷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歷史上泛稱「五胡」。大量人口遷移到南方,給南方地區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江南地區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為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礎。
發生在唐天寶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亂」造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二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這次戰亂雖然僅僅持續了七年(755——763年),但是,中原地區人民南遷並沒有因為戰亂的結束而終止。直至唐末和五代十國時期,南遷的中原地區人民仍相望於道。經過「安史之亂」後,中原人民的南遷,南、北方的人口比例首次出現均衡狀況。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進一步開發,特別是江淮、太湖地區荒地被大量開墾,成為我國新的財富地區,到五代時南方經濟開始逐漸超過北方。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第三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是從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難」至南宋末年。1161年金撕毀了與宋的和約,大舉南侵。淮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迫使淮河流域的人民南遷到長江流域,主要遷移到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忽必烈繼承汗位以後,於1273年出動大批蒙古兵南侵,發動了消滅南宋的戰爭,主要戰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為躲避戰亂,大量地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進入今天的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兩宋時期,北民的進一步南遷,南方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已經超過了北方,對朝廷的財政收入起著重要作用,表明: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進程最終完成。

❼ 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在哪年

漢族的祖先生活在中原,他們因為諸侯的封地而獲得姓氏,然後遷移到四面內八方。按照一般的容說法,中國古代歷史上,有過三次大規模從北向南的人口遷徙浪潮。
第一次被稱為「衣冠南渡」。東漢末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游牧民族遷入內地,與漢族混雜而居,到西晉末年北方大亂,北方的漢族先後南下,遷移到長江中下游一帶。據史學家考證,當時遷居到南方的中原人有70 多萬;
第二次發生在公元8世紀的安史之亂時,大批北方居民南下逃避戰亂;
第三次,是公元12世紀,北宋末年到南宋時期,隨著女真民族建立的金國占據中國大陸中北部,大批人口隨著敗退的統治者,遷居偏安江南。
三次北人南遷使得江南地區取代中原,成為中國經濟和文化最發達地區。
與此同時發生的,則是北方民族以歸化者或者征服者的姿態,不斷進入華北、華中,甚至江南。而漢民族國家的統治者,則不斷調動士兵、居民,遷移到值得開發的土地,或者需要守衛的邊疆。在中國的史籍中,移、發、遷、徙、實、屯,這些字不絕如縷,每出現一次,就意味著一次規模或大或小的、由官方發起的移民。

❽ 歷史上三次人口大遷徙分別是什麼

准確的說應該是北人南遷(方向性)第一次:西晉的永嘉之亂第二次:唐後期的安史之亂第三次;北宋的靖康之變

❾ 中國歷史上三次人口南遷的起因、意義

1、永嘉之亂:包括五胡亂華、八王之亂、五代十六國。北方地區連年戰亂造成這期間造成大量漢人南遷。

意義:這次南遷使北方的漢文化和南方的少數民族融合,也促進南方經濟發展。

2、唐末藩鎮割據:地方勢力過大,造成了北方的連年征戰,北方為各少數民族政權所控制,漢人不堪忍受,又紛紛南逃。

意義:這次人口大遷徙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地里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了北方地區,中國人口地理分區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3、靖康之難:靖康二年金攻陷卞京,徽、欽二宗被俘,北宋覆亡,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變。北方廣大淪陷區的人民不堪忍受金的統治被迫舉族遷移。

意義:南方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和大量尚未墾種的可耕地,吸引了各地人民,南方經濟發展迅猛,經濟發展水平,空前提高。

(9)歷史上人口南遷到哪裡擴展閱讀:

宏觀的講,經濟重心的南移是中國古代史跨越幾個朝代,持續數百年的重要歷史現象。當然,這個發展過程主要分幾個階段。

秦漢以前,經濟重心在北方黃河流域;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唐代安史之亂後到五代十國時期,北方戰亂頻繁,南方經濟得到穩定發展。

到了兩宋時期,南方最終成為全國經濟重心。到了兩宋之際,經濟重心南移全面實現。南宋能夠在臨安建都,說明南方經濟重心地位已經確立。

實際上南方經濟重心的確立,取決於由北方遷徙而來的掌握比較先進生產技術的勞動者的大量增加、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南方自然條件的相對優越性。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人口南遷到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