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有哪些姓戴的名人

歷史上有哪些姓戴的名人

發布時間:2021-02-27 18:46:57

① 歷史上姓戴的名人

我就知道個戴名世 清朝大才子戴名世20歲授街養親,27歲所作時文為天下傳育回,清康熙二十二年答(1683)應級試,二十六年,以貢生考補正蘭旗教習,授知縣,因憤於「悠悠斯世,無可與語」,不就;漫遊燕、越、齊、 魯、越之間。 康熙五十年(1711年),左都御史趙申喬,據《南山集·致餘生書》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跡,參戴名世 「倒置是非,語多狂悖」,「祈敕部嚴加議處,以為狂妄不敬之戒」——由是,《南山集》案發,被錄下獄。五十三年三月六日被殺於市,史稱「南山案」,戴名世後歸葬故里,立墓碑文曰「戴南山墓」。

② 求姓戴的名人

戴笠
戴姓-三、歷史名人
戴 嵩:唐朝畫家,擅畫田家、山原之景,寫山澤水牛尤為著名,與韓 畫馬齊名,世稱「韓馬戴牛」。
戴 震:安徽省休寧人,思想家,學者。他博聞強記,對天文、數學、歷史、地理都有研究。他精通古音,立韻類正轉旁轉之例,創古音九類二十五部之說及陰、陽、入對轉的理論,對經學、語言學有重大貢獻,為一代考據大師。後人編有《戴氏遺書》。
戴 進:著名畫家,錢塘(今杭州)人,善畫山水,境界深遠妙處,多出己意。兼工人物、佛像,運筆頓挫有力,設色純熟有神采,人推明代院體中第一手,有「浙派」之稱。
戴 逵:東晉學者、畫家、雕塑家,譙郡銍縣(今安徽省宿縣)人。他反對佛教的因果報應說,著有《釋疑論》。他曾為會稽山靈寶寺作木雕無量佛及脅侍菩薩,又為瓦棺寺塑《五世佛》,和顧愷之的壁畫《維摩詰像》、獅子國(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在當時並稱「三絕」。所畫人物、山水也別具一格。
戴 德、戴聖:戴德系戴公(子撝)的二十二世孫。戴聖是戴德之弟戴仁之子,戴德、戴聖二人為西漢時梁(今河南省商丘)人,家族顯赫。戴德、戴聖是今文禮學的「大戴學」和「小戴學」的開創者。由於二人在禮學上的重大貢獻,也被後人尊稱為儒宗。戴德、戴聖同學《禮》於後蒼,選集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的論述,分別編成《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金壇、句容戴氏為戴聖之後。戴德,字延君,曾任信都王(劉囂)太傅,宣帝時,立為博士,稱「大戴」,也叫「太傅《禮》」。戴聖{次君}曾任九江太守,宣帝時,立為博士,參加石渠閣議,世稱「小戴」。
戴 笠:浙江省江山人,黃埔軍校肄業,軍統特務頭子,1946年3月因飛機失事而亡,時人有「雨農(戴笠字)亡在雨中,戴笠死在戴山」之說。
戴名世:安徽省桐城人,清代史學家曾任翰林院編修。他刊行有《南山集》,其中有許多明朝正史以外的史事,觸怒了清王朝,以「大逆」罪被殺,為清朝四大文字獄之一。
戴復古:南宋詩人,字式之,號石屏,台州黃岩(今屬浙江省)人。他長期浪遊江湖,曾向陸游學詩,也受晚唐詩的影響,語言自然,是「江湖派」中較有成就的作家。部分作品指責當時統治者苟且偷安,表達了收復中原的願望。也能詞,風格雄放。有《石屏詩集》、《石屏詞》。
戴錶元:奉化(今屬浙江省)人,元代文學家,其文章高雅,時稱「東南文章,首推表元」,有《郯源戴先生文集》。
戴第元:大庾(今江西省大余)人,乾隆進士,與弟均元、長子心亨、次子衢亨相繼入翰林,時稱「西江四戴」。
戴望舒:浙江杭縣人,現代詩人,「現代派」詩歌的重要代表人物,詩集有《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等。
戴季陶:浙江省吳興人,出生於四川廣漢,曾任國民黨宣傳部長,反對孫中山的三大政策。
戴安瀾:號海鷗,安徽省人,抗日名將,曾任國民黨旅長、師長。先後參加過台兒庄、武漢、昆侖關等戰役。1942年隨中國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同固一役,戴師抗擊五倍於己之敵,以傷亡八百勇士的代價,殲敵五千有餘,書寫了抗戰史上光輝的一頁,連日寇也不得不承認,同固之戰是緬戰中「最艱苦的戰斗之一」。受傷殉國,時年38歲。1943年4月1日,在廣西省全州香山寺,隆重舉行國葬儀式,由國府特派代表李濟深主持,國共兩黨領導人紛紛書贈輓詩、輓詞和輓聯。
戴克敏:湖北省黃安人。紅軍高級將領,黃麻起義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革命烈士。曾任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黨代表、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黨代表、中國工農革命第七軍第11軍31師黨代表、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75師政治委員等職。

③ 請問姓戴的由來以及歷代姓戴的名人

http://www.21wing.com/sehui/show.asp?id=11666

http://www..com/s?wd=%B4%F7%D0%D5%C0%B4%D4%B4&cl=3

④ 近代史上百姓級戴姓名人

戴熙(1801—1860):
清代畫家、官員。字醇士,號榆庵、松屏、鹿床居士、井東居士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一年(1831)進士,十二年(1832)翰林,官至兵部右侍郎,後引疾致仕歸。曾在崇文書院任主講。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克杭州時,投水死,謚號文節。工詩書,善繪事。四王以後的山水畫大家,被譽為「四王後勁」,與清代畫家湯貽汾齊名。山水早年師法王翚,進而摹擬宋元諸大家,對於王蒙、吳鎮兩家筆意更有所得。晚年觀摩巨然真跡,在用墨方面有深切的領會。道光時宮廷書畫多出於其手。又能畫花鳥、人物,以及梅竹石,筆墨皆雋妙。秦祖永的評論是:「臨古之作形神兼備,微嫌落墨稍板,無靈警渾脫之致,蓋限於資也。所寫竹石小品停勻妥帖,尚為蹊徑所縛,未能另立門庭也。」有《習苦齋集》、《習苦齋畫絮》等。
戴煦(1805—1860):
清代數學家。字鄂士,號鶴墅,又號仲乙。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與項名達同時研究三角函數的冪級數展開式和橢圓求周等問題,並代項氏續成遺著。他的代表作有《對數簡法》等四種九卷,合刊成《求表捷術》。得出了指數為任意實數的二項展開式、對數展開式及三角函數對數展開式,並用來計算對數表。還著有《四元玉鑒細草》等。戴煦在研究無窮級數時發現了「開方求對數」的簡便方法,並在此基礎上補充了「定理級對數」和「自然對數級數術」兩項定理,比當時世界上的先進演算法要簡單實用得多。
戴修瓚(1887—1957):
中國法學家。字君亮。湖南常德人。日本中央大學畢業。著名法學教授。歷任國立北京法政大學法律系主任兼教務長,京師地方檢察廳檢察長,河南省司法廳長,國民政府最高法院首席檢察官,上海法學院法律系主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法律系主任。建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參事等。主要著作有《民法債編總論》、《票據法》、《刑事訴訟法釋義》等。
戴芳瀾(1893—1973):
中國真菌學家和植物病理學家。號觀亭。湖北江陵(今荊州)人。歷任廣東農業專科學校、東南大學、金陵大學、清華大學等校教授。建國後,任北京農業大學教授,中科院應用真菌研究所和微生物研究所所長。中科院生物學部委員。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早期從事水稻、果樹等作物病害及其防治的研究,以後從事真菌的分類、形態、遺傳等方面的研究。在真菌分類學、真菌形態學、真菌遺傳學以及植物病理學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建立起以遺傳為中心的真菌分類體系,確立了中國植物病理學科研系統;對近代真菌學和植物病理學在中國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開創和奠基的作用。著有《真菌》、《中國經濟植物病原目錄》、《中國真菌總匯》等。
戴季陶(1890—1949):
名傳賢,字季陶,筆名天仇。原籍浙江湖州,生於四川廣漢。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早期幹部和理論家。早年留學日本,參加過同盟會。辛亥革命後追隨孫中山,參加了二次革命和護法戰爭。五四期間,思想激進。曾先後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考試院院長等職。有蔣介石的「國師」之稱。
戴笠(1897—1946):
字雨農,原名戴春風,浙江江山人,中華民國情報機關將領。曾就讀浙江省第一師范學校,黃埔軍校第六期。早年曾在浙軍周鳳岐部當兵,後脫離部隊到上海,在交易所結識蔣介石、戴季陶等人。因得到蔣介石的信任,長期從事特務與間諜工作,負責國民政府情報機關,擔任軍統局負責人,號稱蔣介石佩劍、中國的蓋世太保、中國的希姆萊、中國最神秘的人。1946年因飛機失事而身亡,死後被追任為陸軍中將。時人有「雨農亡在雨中,戴笠死在戴山」之說。
戴安瀾(1904—1942):
抗日名將。又名炳陽,字衍功,號海鷗。安徽省無為縣練溪鄉旗桿戴村人。曾任國民黨旅長、師長。先後參加過台兒庄、武漢、昆侖關等戰役。1942年隨中國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同固一役,戴師抗擊五倍於己之敵,以傷亡八百勇士的代價,殲敵五千有餘,書寫了抗戰史上光輝的一頁。連日寇也不得不承認,同固之戰是緬戰中「最艱苦的戰斗之一」。受傷殉國,時年38歲。1943年4月1日,在廣西省全州香山寺,隆重地舉行了國葬儀式,國共兩黨領導人紛紛書贈輓詩、輓詞和輓聯。
戴望舒(1905—1950):
中國現代詩人。原名朝寀,字丞。浙江餘杭人。「現代派」詩歌的重要代表人物。詩集有《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等。
戴克敏(1906—1932):
湖北省黃安人。紅軍高級將領,黃麻起義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革命烈士。曾任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黨代表、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黨代表、中國工農革命第七軍第11軍31師黨代表、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75師政治委員等職。
戴松恩(1907—1987):
中國作物遺傳育種學家。江蘇常熟人。1931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農藝系。1936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中央農業實驗所技正、麥作系主任,湖北省農業改進所所長,中央農業實驗所北平農事試驗場場長,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副秘書長、研究生院副院長、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民主同盟第四、五屆中央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著有《小麥赤霉病抗病性研究》、《試論中國作物育種工作的發展問題》、《充分發揮作物良種的增產作用》和《為什麼研究小麥非整倍體》等。
戴曙光(1911-1944):
江蘇射陽人,出生於封建地主家庭。他自幼聰明好學,幼讀私塾,後在阜寧讀小學,鹽城中學讀初中。畢業後,去上海浦東高中、同文書院(日本人辦的學校)、復旦大學讀書。為尋求真理,救國救民,他經常讀些馬列主義書籍,思想進步,要求革命,很早在上海就參加了我黨地下工作。1944年05月30日被內奸出賣,在去射陽河南和蔣信富面談中遭伏擊,胸口中彈,壯烈犧牲。1940年,新四軍開赴鹽阜地區,他不辭勞苦,找到行署主任宋乃德和秘書長劉丹等,並經新四軍三師師長黃克誠愛人唐棣華介紹,參加了革命工作,其妻顧乃湘也參加了革命工作。他開始任我阜寧幹校大隊長、阜寧縣政府第三科科長,1941年9月,又調任縣政府第二科科長。10月,由於革命形勢的需要,又劃出射陽縣,他們夫妻二人都調到射陽縣做敵工工作。1943年初,射陽縣政府為開辟對敵斗爭,決定在通洋、陳洋、小河東、射陽河南、黃沙港北至濱海一帶地區,成立第七區,由他任區長兼武裝大隊長。同年7月7日,射陽縣人民政府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為了悼念他,上級決定將他犧牲地仁水鄉改為曙光鄉,以示紀念。
戴伯勛:
1930年7月生,湖南湘鄉人。1956年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專業研究生畢業。俄語可讀、譯。曾任遼寧大學經濟系系主 任、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業經濟研究與開發促進會副會長。享 受政府特殊津貼。主編、自編、參編教材專著30多部。發表論文80多篇,其中《中國工業經 濟管理》1992年獲國家「光明杯」榮譽獎;《經濟聯合·企業集團·企業兼並》1992年獲遼 寧省政府社科成果一等獎,1995年獲全國普通高校首屆人文科學科研成果二等獎。《老工業 基地的新生——中國老工業基地改造與振興研究》,1997年獲遼寧省政府社科成果一等獎, 1998年全國普通高校第二屆人文科學科研成果一等獎。
戴 亮:
1934年12月出生,福建仙遊人。1957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化學系。現 任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副研究員。曾任福建省計量測試學會常務理事。從事石油 、高能燃料的紅外光譜和質譜分析。在色譜一質譜聯用技術研究和過渡金屬配合物和簇合物 的質譜研究等方面有精深研究。其中「SZJ—1型色譜—質譜—計算機聯用儀」獲1978年全國 科學大會獎,「柬埔寨梯克油評價加工利用」獲1978年中國科學院、遼寧科學大會獎;發表 《陸森(Roussin)鹽陰離子質譜及其斷裂過程》等論文40餘篇。
戴白夜:1935年生。四川璧山人。1953年入北京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學習, 1958年畢業於河北大學中文系。曾任張家口市作協副主席、電影觀眾學研究會副會長、河北 省廣播電視廳《電視文學》雜志編輯部副主任。現任河北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河北電影制 片廠)藝委會秘書長。一級編劇。河北省影視家協會理事。發表作品近300篇(部)。拍攝的電 視劇有《舞會皇後》、《最後一次報告》、《OK!暑期「小小虎隊」》、《神州之戀》等。1 981年在國內倡導「電視觀眾學」研究,發表論文《電影觀眾學初探》、《關於電影與觀眾 的幾點思考》(獲1985年河北省首屆文學振興獎)。
戴文彬(1909-1982)
湖南省瀏陽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湘東獨立師3團排長、連指導員,紅8軍27師64團代政治委員,湘贛軍區第2兵站政治委員,紅2軍團6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獨立第1支隊政治委員,獨立2旅政治部副主任,獨立1旅政治部副主任,第120師衛生部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後方衛生部部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民主聯軍總衛生部政治部主任,東北軍區衛生部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東北軍區衛生部政治委員,沈陽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2年11月28日因病在長沙逝世,終年73歲。
戴正華(1901-1966)
安徽省肥東縣湖濱鄉六家畈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東北軍區後勤部部長,為支持抗美援朝戰爭,曾多次率領醫務人員志願入朝,及時研究解決了志願軍後勤衛生部門工作中的許多困難,為保障志願軍將士的健康作出貢獻。1952年12月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1960年因病離休。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66年6月22日因患直腸癌在北京逝世,終年65歲。
戴克林(1913-1990)
原名戴道駒,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少先隊大隊長,紅四方面軍第9軍27師8團宣傳隊隊長,第27師衛生隊隊長,第80團連政治指導員、連長,第81團副營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3支隊6團連長,第3支隊司令部偵察參謀,挺進縱隊第1支隊支隊長,新四軍第1師1旅4科科長,江都獨立團參謀長,第1旅2團團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2旅5團團長,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2師6團團長,師參謀長,第三野戰軍20軍59師副師長、師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59師師長,參加了第二、五次戰役和朝鮮東海岸反登陸防禦。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59師師長,第20軍副軍長,安徽省軍區參謀長,工程縱隊司令員。1961年畢業於高等軍事學院,任浙江省軍區副司令員。是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1990年1月18日因病逝世,終年77歲。
戴克明(1915-1986)
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29年參加黃安縣赤衛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少共黃岡縣區委書記,黃安縣特務大隊大隊長,中共光山縣委書記。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和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四支隊電台警衛隊隊長、支隊供給處會計科科長、支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中共伊川縣委書記兼獨立團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1縱8團政治委員。中原突圍時,指揮8團搶渡襄河,為主力部隊打開通道。8團被國民黨軍兩個整編師包圍,他身先士卒,率全團殺出重圍,到豫西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受到縱隊通電表揚。後任鄂豫軍區潢川軍分區4團政治委員,河南軍區潢川軍分區副司令員,洛陽軍分區副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江西軍區寧都分區副政治委員。1955年畢業於軍事學院政治系。歷任第5步兵學校政治委員,信陽步兵學校校長,湖北省軍區副司令員。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6年1月21日因病逝世,終年71歲。
戴金川(1918-——)
河北省高陽縣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參加八路軍。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司令部隊列科科長、研究室主任,山西朔縣武工大隊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團政治委員,西北野戰軍第3軍9師副政治委員,第一野戰軍第1軍7師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北軍區第1軍7師政治委員,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軍7師政治委員、第1軍政治部主任,志願軍後勤部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院副政治委員,總後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後勤學院院長,總後勤部政治部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二級自由獨立勛章。「文化大革命」中犯有錯誤,未能獲得功勛榮譽章。
戴潤生(1916-——)
江西省吉水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學校政治營青年幹事,公略步兵學校政治指導員,軍委幹部團俱樂部主任、連政治指導員,紅1軍團保衛局政治指導員、巡視員,第4師10團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343旅686團營政治教導員、政治處副主任,獨立旅第一團政治委員,黃河支隊、教導第4旅團政治委員、旅政治部主任,冀魯豫軍區第11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軍分區副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2旅政治委員、旅長,第二野戰軍第16軍、17軍副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部長,軍政治委員,國防部第七研究院政治委員,軍事電訊工程學院院長,海軍東海艦隊政治委員、顧問組組長。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戴學江(1930.2-—)
江蘇省靖江市人。1946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東野戰軍第4縱隊10師28團營文化教員,第三野戰軍23軍67師199團政治處技術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師政治部秘書。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營副政治教導員、營政治教導員。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3軍政治部組織處助理員,沈陽軍區政治部組織部科長、副部長,師政治委員,陸軍第23軍政治部主任、軍政治委員。1985年起任沈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軍區副政治委員。1992年11月-1995年7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政治委員。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1994年晉升為上將軍銜。
戴怡芳(1940-2001)
河北省東光縣人,1960年考入河北大學,196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文書、班長、排長、參謀、股長、團副參謀長、副團長等職。1979年調軍事科學院工作,歷任戰役戰術研究部副團職、正團職研究員,第三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科研指導部副部長、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在部隊工作期間,刻苦鑽研戰術技術,積極探索部隊建設規律,為提高部隊訓練水平做出了顯著成績。在軍事科學院工作期間,參加過戰斗條令、教令的編寫、實驗、修改和定稿工作。組織編撰的一批研究報告和理論專著,獲得了軍事科學院科研成果獎。先後組織領導了全軍軍事科研工作「九五」計劃的編制工作,組織召開了第四次全軍軍事科研工作大會,主持了軍事學學科調查,組織領導了一系列重大現實課題研究。認真貫徹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在組織領導戰略、作戰、外軍和軍事運籌研究工作,特別是在高技術條件下作戰研究中,傾注了大量心血。豐碩的軍事科研成果為繁榮和發展中國軍事科學做出了貢獻。
1994年由大校軍銜晉升為少將軍銜,1999年晉升為中將軍銜。2001年1月1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61歲。

⑤ 歷史上姓戴的高官都有那些

戴淵、戴法興、戴胄、戴叔倫、戴才等。

1、戴淵

戴淵(269年-322年),字若思(《晉書》避唐高祖李淵諱作戴若思)。廣陵郡(今江蘇揚州)人。東晉大臣、名士。

戴淵年輕時受陸機推薦,在東海王司馬越幕府任職,累官散騎侍郎,封秣陵侯。後渡江歸附琅玡王司馬睿,任鎮東將軍右司馬,後歷任前將軍、尚書、中護軍等職,頗受司馬睿信任。

太興四年(321年),任征西將軍,都督六州軍事、假節,加散騎常侍,出鎮合肥。王敦之亂時,任驃騎將軍,率軍勤王,兵敗後與周顗皆為王敦所害。王敦之亂平定後,獲贈右光祿大夫、儀同三司,謚號「簡」。

戴淵工書法,張懷瓘《書估》將其書列入第四等。

2、戴法興

戴法興(414~465年),字型大小不詳,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朝宋大臣。

出身貧苦,少賣葛於市,後為吏傳署,好學能文,頗通古今,文章盛名當時。彭城王劉義康掌權期間,戴法興以才用被劉義康引見,被任命為記室令史。

劉義康失勢後,轉投劉駿,擔任劉駿的征虜、撫軍記室掾,隨劉駿遷轉多地,後隨劉駿率軍攻入建康。孝武帝劉駿即位後,提拔戴法興為南台侍御史,兼中書通事舍人,加建武將軍、南魯郡太守。

又以參與密謀討伐劉劭之功,封為吳昌縣男,食邑三百戶。後又轉員外散騎侍郎、給事中、太子旅賁中郎將,侍太子於東宮。以頗知古今,又擅文筆,為孝武帝所重,參與中樞機要事務的處理和商議,權重當時。

前廢帝劉子業即位後,戴法興遷越騎校尉,凡詔敕施為,悉決戴法興之手,益假專權。時劉子業欲有所為,戴法興每相禁制,引起劉子業不滿。

戴法興更多次裁減劉子業對寵臣濫加的賞賜,劉子業所寵親信對他都十分痛恨。後被閹人華願兒進讒於帝,免官賜死。著有文集四卷,盛名當時,今佚。

3、戴胄

戴胄(?-633年),字玄胤,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唐朝宰相。

戴胄早年在隋朝為官,曾效力於王世充,歸唐後為秦王府士曹參軍。唐太宗繼位後,戴胄被擢升為大理少卿。他生性忠直,數次犯言直諫,後改任尚書左丞。

629年(貞觀三年),戴胄代理吏部尚書,主持選官,次年又以民部尚書之職參預朝政,成為宰相。633年(貞觀七年),戴胄病逝,追贈尚書右僕射,謚號為忠。

4、戴叔倫

戴叔倫(約732——約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

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

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今存詩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細辨偽。

5、戴才

戴才,明太子少保,兩京兵部尚書,晉菴公滄州人,嘉靖十三年進士。曾巡撫甘肅。當時甘肅剛剛遭受寇兵。

戴才去後撫起創痍,興修水利,開墾農田,加強防衛,建學明教。使甘肅大治。後又巡撫陝西、河南等地。官至戶部左侍郎、兵部尚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戴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戴法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戴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戴叔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戴才

⑥ 歷史上有哪些比較出名姓戴人物

戴姓名人
戴德
西漢今文禮學「大戴學」的開創者。生卒年不詳。字延君。梁(今河南商丘)人,又據《成安縣志》為魏郡斥丘(今河北成安東南)人。任信都王劉囂太傅。與兄子戴聖同學《禮》於後蒼。宣帝時立為博士,稱「大戴」,也叫「太傅《禮》」。曾選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等的論述,編成《大戴禮記》八十五篇,今殘。
戴聖
西漢今文禮學「小戴學」的開創者。生卒年不詳。字次君。梁(今河南商丘)人,又據《成安縣志》為魏郡斥丘(今河北成安東南)人。任九江太守。與叔父戴德同學《禮》於後蒼。宣帝時立為博士,參加石渠閣議,世稱「小戴」。選集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等的論述,編成《小戴禮記》,即今本《禮記》。
戴逵(?—396)
東晉學者、畫家、雕塑家。字安道。譙郡銍縣(今安徽宿州)人。他反對佛教的因果報應說,著有《釋疑論》。他曾為會稽山靈寶寺作木雕無量佛及脅侍菩薩。又為瓦棺寺塑《五世佛》,和顧愷之的壁畫《維摩詰像》、獅子國(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在當時並稱「三絕」。所畫人物、山水也別具一格。子戴勃、戴顒,均能畫,戴顒亦為當時名雕塑家。
戴叔倫(732—789)
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戴叔倫集》,其中羼入宋元及明初人詩頗多。
戴嵩
唐代畫家。生卒年不詳。韓滉弟子,韓滉鎮守浙西時,嵩為巡官。擅畫田家、川原之景,寫山澤水牛尤為著名,後人謂得「野性筋骨之妙」。相傳曾畫飲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連,可見之觀察之精微。明代李日華評其畫謂:「固知象物者不在工謹,貫得其神而捷取之耳。」與韓干之畫馬,並稱「韓馬戴牛」。傳世作品有《鬥牛圖》。
戴復古(1167—?)
南宋詩人。字式之,號石屏。台州黃岩(今屬浙江台州)人。他長期浪遊江湖,卒年八十餘。曾向陸游學詩,也受晚唐詩的影響,語言自然,是「江湖派」中較有成就的作家。部分作品指責當時統治者苟且偷安,表達收復中原的願望。也能詞,風格雄放。有《石屏詩集》、《石屏詞》。
戴錶元(1244—1310)
元代文學家。字帥初,一字曾伯,號剡源。奉化(今屬浙江)人。宋咸淳七年(1271)進士,元大德八年(1304)六十一歲時,被薦為信州教授。再調婺州,因病辭歸。論詩主張宗唐得古,詩風清深雅潔,類多傷時憫亂、悲憂感憤之辭。著有《剡源戴先生文集》。
戴良(1317—1383)
元代詩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浦江(今屬浙江諸暨)人。曾任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儒學提舉。後至吳中,依張士誠。又復泛海至登萊,擬歸元軍。元亡,隱居四明山。洪武十五年,明太祖召至京師,欲與之官,託病固辭,致因忤逆太祖意入獄。待罪之日,作書告別親舊,仍以忠孝大節為語。次年,卒於獄中。或說系自裁而逝。其詩文內容多頌揚與懷念元朝統治。也保存了一些著名中醫的傳記資料。 有《九靈山房集》。
戴進(1388—1462)
明初畫家。字文進,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善畫山水、人物、走獸、花果等。境界深遠美妙,運筆頓挫有力,設色純熟有神采。人推明代院體中第一手,有「浙派」創始人之稱。
戴本孝(1621—1691)
清初畫家。字務旃,號鷹阿山樵。休寧今屬安徽人。父戴重,明亡絕食死。本孝以布衣終老。能詩,工山水,多作卷冊小景,擅用干筆焦墨,丘壑不繁,意境恬淡,近元人畫趣。 戴名世(—1713)
清代史學家。字田有,號憂庵,人稱潛虛先生。安徽桐城人。散文長於史傳。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刊行《南山集》,其中多采方孝標《滇黔紀聞》所載南明永曆帝時事。五十七歲中進士,任翰林院編修。三年後為御史趙申喬參劾,以「大逆」罪被殺。此案牽連數百人,方孝標已死,亦被戮屍,為清朝四大文字獄之一。
戴震(1724—1777)
清代學者,思想家。字東原。安徽休寧人。問學於婺源今屬江西江永。以塾師為生。乾隆間修四庫全書,特召為纂修官,後賜同進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在館五年,病死。他博聞強記,治學實事求是,不迷信前人,也不師心自用。精於考據、訓詁。對天文、數學、歷史、地理均有深刻研究。精通古音,立韻類正轉旁轉之例。從分析廣韻系統入手,區別等呼洪細與韻類異同,創古音九類二十五部之說及陰、陽、入對轉的理論。對經學、語言學有重大貢獻,為一代考據大師。著作有《原善》、《原象》、《孟子字義疏證》、《聲韻考》、《聲類表》、《方言疏證》等,後人編有《戴氏遺書》。訓詁學家段玉裁、王念孫等都是他的學生。
戴第元(1728—1789)
清代文學家、官員。字正宇,號簋圃,又號省翁。大庾縣(今大余縣)人。戴第元家境寒素,從小聰明俊秀,13歲入縣學,即能詩擅文,得「神童」之譽。童試時得到南安府知府和江西提學的贊許,被選入府學。自此更加勤奮努力,乾隆十八年(1753) 中舉,次年會試中副榜,選為興安(今橫峰)縣教諭。二十二年(1757) 中進士,改庶吉士,後授翰林編修。二十七年任江南行省鄉試副主考官,選拔出來的學者中包括江永、朱筠、戴震等飽學窮經之士。後又為江南道、四川道監察御史。四十三年(1778),次子衢亨殿試第一,取為狀元。第元與其弟均元,其長子心亨(乾隆四十年進士)和衢亨皆入翰林院,並稱「西江四戴」,「為詞林增典故焉」。第元還主持山西、湖北等省鄉試,視學安徽。官光祿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等,乾隆五十一年以病致仕。多才博學,名重海內。入翰林院後,詞章更是「傾倒一時」。編有《唐宋詩本》80卷行世。
戴衢亨(1755—1811)
清朝狀元、官員。字荷之,號蓮士,江西大庾(今大余)人。戴第元之子。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戊戌殿試一甲一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選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鄉試。嘉慶初年,凡大典須撰擬文字,皆出自其手。從政謹飭清慎,頗有遠見,為嘉慶時重臣。歷任侍讀學士、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等職。1811年病逝,贈太子太師,謚文端。著有《震無咎齋詩稿》。善畫山水 。乾隆三十六年(1771)嘗作廬山瀑布圖 。與父第元、叔均元、兄心亨,均顯赫於朝,合稱「西江四戴」。
戴熙(1801—1860)
清代畫家、官員。字醇士,號榆庵、松屏、鹿床居士、井東居士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一年(1831)進士,十二年(1832)翰林,官至兵部右侍郎,後引疾致仕歸。曾在崇文書院任主講。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克杭州時,投水死,謚號文節。工詩書,善繪事。四王以後的山水畫大家,被譽為「四王後勁」,與清代畫家湯貽汾齊名。山水早年師法王翚,進而摹擬宋元諸大家,對於王蒙、吳鎮兩家筆意更有所得。晚年觀摩巨然真跡,在用墨方面有深切的領會。道光時宮廷書畫多出於其手。又能畫花鳥、人物,以及梅竹石,筆墨皆雋妙。秦祖永的評論是:「臨古之作形神兼備,微嫌落墨稍板,無靈警渾脫之致,蓋限於資也。所寫竹石小品停勻妥帖,尚為蹊徑所縛,未能另立門庭也。」有《習苦齋集》、《習苦齋畫絮》等。
戴煦(1805—1860)
清代數學家。字鄂士,號鶴墅,又號仲乙。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與項名達同時研究三角函數的冪級數展開式和橢圓求周等問題,並代項氏續成遺著。他的代表作有《對數簡法》等四種九卷,合刊成《求表捷術》。得出了指數為任意實數的二項展開式、對數展開式及三角函數對數展開式,並用來計算對數表。還著有《四元玉鑒細草》等。戴煦在研究無窮級數時發現了「開方求對數」的簡便方法,並在此基礎上補充了「定理級對數」和「自然對數級數術」兩項定理,比當時世界上的先進演算法要簡單實用得多。
戴相龍
戴相龍,男,漢族,1944年11月生,江蘇省儀征市人。197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7年9月參加工作,中央財政金融學院會計系畢業,研究員、高級經濟師、博士生導師。現任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黨組書記、理事長。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天津)。1995—2002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2002—2007任天津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
戴秉國
戴秉國,男,土家族,1941年3月生,貴州印江人,197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9月參加工作,四川大學外語系俄語專業畢業,大學學歷。 現任中共中央委員,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央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外交部副部長、黨委委員。
還有戴季陶戴笠等等黨國精英。

⑦ 歷史上姓戴的名人都有誰啊

歷史名人
戴名世:安徽桐城人,清代史學家曾任翰林院編修。他刊行有《南山集》,其中有許多明朝正史以外的史事,觸怒了清王朝,以「大逆」罪被殺,為清朝四大文字獄之一。
戴震:安徽休寧人,思想家,學者。他博聞強記,對天文、數學、歷史、地理都有研究。他精通古音,立韻類正轉旁轉之例,創古音九類二十五部之說及陰、陽、入對轉的理論,對經學、語言學有重大貢獻,為一代考據大師。後人編有《戴氏遺書》。
戴進:著名畫家,錢塘(今杭州)人,善畫山水,境界深遠妙處,多出己意。兼工人物、佛像,運筆頓挫有力,設色純熟有神采,人推明代院體中第一手,有「浙派」之稱。
戴復古:南宋詩人,字式之,號石屏,台州黃岩(今屬浙江)人。他長期浪遊江湖,曾向陸游學詩,也受晚唐詩的影響,語言自然,是「江湖派」中較有成就的作家。部分作品指責當時統治者苟且偷安,表達了收復中原的願望。也能詞,風格雄放。有《石屏詩集》、《石屏詞》。
戴逵:東晉學者、畫家、雕塑家,譙郡銍縣(今安徽宿縣)人。他反對佛教的因果報應說,著有《釋疑論》。他曾為會稽山靈寶寺作木雕無量佛及脅侍菩薩,又為瓦棺寺塑《五世佛》,和顧愷之的壁畫《維摩詰像》、獅子國(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在當時並稱「三絕」。所畫人物、山水也別具一格。
戴德、戴聖:被稱為今文禮學的「大戴學」和「小戴學」的開創者。戴聖是戴德之侄,西漢時梁(今河南商丘)人,家族顯赫。他們同學《禮》於後蒼,選集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的論述,分別編成《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
還有唐詩人戴叔倫、畫家戴嵩、元文學家戴錶元、詩人戴良、畫家戴本孝、戴熙、文學家戴第元、當代風雲人物戴季陶等人。

據傳,《禮記》一書的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聖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重和取捨,各有特色。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註解,後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並由解說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成為士人必讀之書。

⑧ 歷史上戴姓名人有誰

戴德 西漢今文禮學「大戴學」的開創者戴名世 清代史學家
戴煦 清代數學家
戴笠 號稱「蔣介石的佩劍」、「中國的蓋世太保」、「中國最神秘人物」
戴立忍 知名台灣電影導演

⑨ 歷史上姓戴的偉人名人有哪些

戴名世:安徽桐城人,清代史學家曾任翰林院編修。他刊行有《南山集》,其中有許多明朝正史以外的史事,觸怒了清王朝,以「大逆」罪被殺,為清朝四大文字獄之一。

戴震:安徽休寧人,思想家,學者。他博聞強記,對天文、數學、歷史、地理都有研究。他精通古音,立韻類正轉旁轉之例,創古音九類二十五部之說及陰、陽、入對轉的理論,對經學、語言學有重大貢獻,為一代考據大師。後人編有《戴氏遺書》。

⑩ 姓戴的名人有哪些 帶朝代

戴名世:安徽桐城人,清代史學家曾任翰林院編修。他刊行有《南山集》,其中有許多明朝正史以外的史事,觸怒了清王朝,以「大逆」罪被殺,為清朝四大文字獄之一。
戴震:安徽休寧人,思想家,學者。他博聞強記,對天文、數學、歷史、地理都有研究。他精通古音,立韻類正轉旁轉之例,創古音九類二十五部之說及陰、陽、入對轉的理論,對經學、語言學有重大貢獻,為一代考據大師。後人編有《戴氏遺書》。
戴進:著名畫家,錢塘(今杭州)人,善畫山水,境界深遠妙處,多出己意。兼工人物、佛像,運筆頓挫有力,設色純熟有神采,人推明代院體中第一手,有「浙派」之稱。
戴復古:南宋詩人,字式之,號石屏,台州黃岩(今屬浙江)人。他長期浪遊江湖,曾向陸游學詩,也受晚唐詩的影響,語言自然,是「江湖派」中較有成就的作家。部分作品指責當時統治者苟且偷安,表達了收復中原的願望。也能詞,風格雄放。有《石屏詩集》、《石屏詞》。
戴逵:東晉學者、畫家、雕塑家,譙郡銍縣(今安徽宿縣)人。他反對佛教的因果報應說,著有《釋疑論》。他曾為會稽山靈寶寺作木雕無量佛及脅侍菩薩,又為瓦棺寺塑《五世佛》,和顧愷之的壁畫《維摩詰像》、獅子國(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在當時並稱「三絕」。所畫人物、山水也別具一格。
戴德、戴聖:被稱為今文禮學的「大戴學」和「小戴學」的開創者。戴聖是戴德之侄,西漢時梁(今河南商丘)人,家族顯赫。他們同學《禮》於後蒼,選集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的論述,分別編成《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
還有唐詩人戴叔倫、畫家戴嵩、元文學家戴錶元、詩人戴良、畫家戴本孝、戴熙、文學家戴第元、當代風雲人物戴季陶等人。
戴望舒,近代詩人。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有哪些姓戴的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