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的變法運動有哪些

歷史上的變法運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2-27 18:19:22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變法

主要有:商鞅變法來、王莽變自法、戊戌變法。

1、商鞅變法: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於前361年在秦國實施的改革,分兩次進行,第一次開始於公元前359年,第二次開始於公元前350年,對秦國的崛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王莽變法為西漢末及新朝時由王莽推行的變法,初始元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是為建國元年。

3、戊戌變法又名百日維新、戊戌維新、維新變法,為清朝光緒二十四年間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這次變法主張由光緒皇帝親自領導,進行政治體制的變革,希望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現代化道路。

(1)歷史上的變法運動有哪些擴展閱讀:

1、熙寧變法,又名王安石變法,指北宋時期,大臣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國以來積弊的一場改革。新法立意雖好,但並未處理好具體實行的問題以及與與反對者的關系,於是與反對者間長期反復地爭斗,大至處於被批評的局面,但是一些具體措施還是保留了下來。

2、現代建國初期的土地改革運動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經濟體制改革等;中國90年代以來啟動新一輪改革;此外,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對外開放。

❷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變法都有哪些

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改革:

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改革軍制,使齊國強盛,齊桓公確立霸業。

戊戌變法,

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但戊戌變法因損害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頑固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後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主要內容: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同時規定,今後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❸ 中國近代史上的變法運動有哪些

  1. 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2. 戊戌變法:甲午慘敗,激發了新的民族覺醒,知識分子站在救亡圖存和變法維新前列,他們代表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要求,這也把向西方學習推進到新的高度:不但科學技術,還要學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3. 辛亥革命: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4. 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由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李大釗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

  5. 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由於中國巴黎外交失敗而產生的,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❹ 歷史上著名的變法或改革運動有哪些

中國古代改革或變法的類型。1。奴隸社會內部富國強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專等。2。地主階級的封屬建化政治改革,如商鞅變法、李悝變法等。3。少數民族封建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耶律阿保機改革、清初皇太極改革等。4。封建社會內部調整統治政策的改革,如王莽改制、周世宗改革、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等

中國近現代改革或變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中共11屆3中全會決定改革開放。

世界近現代改革或變法: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等。

❺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變法運動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變法事件有: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齊國鄒忌的改革、韓國的申不害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宋朝的王安石變法、清朝的戊戌變法等

❻ 中國歷史上有哪三大著名的變法拜託各位大神

秦代商鞅變法: 時間: 商鞅變法是分兩次進行的。第一次開始於公元前359年,第二次開始於公元前350年。 變法主要內容有 經濟措施 1)廢井田、開阡陌 2)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3)統一度量衡 度量衡的統一的意義 第一、全國上下有了標準的度量准則,為人們從事經濟、文化的交流活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第二、對賦稅制和俸祿制的統一產生了積極作用; 第三、有利於消除地方割據勢力的影響; 第四、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礎。 政治措施 1)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 2)除「世卿世祿制」,鼓勵宗室貴族建立軍功 3)改革戶籍制度,實行連坐法 4)推行郡縣制 5)定秦律,「燔詩書而明法令」 商鞅變法的目的及作用 商鞅變法以法律形式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制度,開阡陌,肯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打破了奴隸主世襲貴族的特權,確定了封建等級制度,發展和壯大了地主階級政治勢力;中央集權的實行,鞏固了地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統治;發展了封建經濟,壯大了地主階級經濟力量;方便了稅收和交換。 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一、商鞅變法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制崩潰、封建制確立的大變革時期,商鞅變法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和歷史發展的潮流,是為變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二、商鞅變法得到了統治者的支持。 三、商鞅確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正確的變法指導思想,改革態度堅決,取信於民。 宋代王安石變法: 時間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 新法內容如下: ★限制商人 供應國家需要和限制商人的政策,主要是均輸法、市易法和免行法。 ★均輸法 熙寧二年七月,頒行淮、浙、江、湖六路均輸法。由發運使掌握六路的財賦情況,斟酌每年應該上供和京城每年所需物資的情況,然後按照「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的原則,「從便變易蓄買」,貯存備用,藉以節省價款和轉運的勞費。均輸法奪取了富商大賈的部分利益,同時也稍稍減輕了納稅戶的許多額外負擔。 ★市易法 熙寧五年三月,頒行市易法。在開封設置市易務。市易務根據市場情況,決定價格,收購滯銷貨物,待至市場上需要時出售,商販可以向市易務貸款,或賒購貨物。後又將開封市易務升為都提舉市易司,作為市易務的總機構。市易法在限制大商人壟斷市場方面發揮了作用,也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收入。 ★免行法 熙寧六年七月,正式頒行免行法。免行法規定,各行商鋪依據贏利的多寡,每月向市易務交納免行錢,不再輪流以實物或人力供應官府。 ★發展農業生產 調整封建國家、地主和農民關系的政策以及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和農田水利法。 ★青苗法 熙寧二年九月,頒布青苗法。規定以各路常平。?廣惠倉所積存的錢谷為本,其存糧遇糧價貴,即較市價降低出售,遇價賤,即較市價增貴收購。其所積現錢,每年分兩期,即在需要播種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願原則,由農民向政府借貸錢物。收成後,隨夏、秋兩稅,加息2/10或3/10歸還穀物或現錢。青苗法使農民在新陳不接之際,不至受「兼並之家」高利貸的盤剝,使農民能夠「赴時趨事」。 ★募役法 熙寧四年頒布實施。募役法(免役法)規定由州、縣官府出錢僱人應役。各州、縣預計每年雇役所需經費,由民戶按戶等高下分攤。募役法使原來輪流充役的農村居民回鄉務農,原來享有免役特權的人戶不得不交納役錢,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方田均稅法 熙寧五年頒行。方田均稅法規定每年九月由縣官丈量土地,檢驗土地肥瘠,分為五等,規定稅額。丈量後,到次年三月分發土地帳帖,作為「地符」。分家析產、典賣割移,都以現在丈量的田畝為准,由官府登記,發給契書。以限制官僚地主兼並土地,隱瞞田產和人口。 ★農田水利法 熙寧二年頒布。條約獎勵各地開墾荒田,興修水利,修築堤防圩岸,由受益人戶按戶等高下出資興修。在王安石的倡導下,一時形成「四方爭言農田水利」的熱潮。北方在治理黃河、漳河等河的同時,還在幾道河渠的沿岸淤灌成大批「淤田」,使貧瘠的土壤變成了良田。 為穩定封建秩序,鞏固封建統治秩序,整頓、加強軍隊,建立將兵法、保甲法、保馬法以及建立軍器監等。 ★將兵法 作為「強兵」的措施,王安石一方面精簡軍隊,裁汰老弱,合並軍營,另一方面實行將兵法。自熙寧七年始,在北方挑選武藝較高、作戰經驗較多的武官專掌訓練。將兵法的實行,使兵知其將,將練其兵,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保甲法 熙寧三年頒行。各地農村住戶,不論主戶或客戶,每十家(後改為五家)組成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凡家有兩丁以上的,出一人為保丁。農閑時集合保丁,進行軍訓;夜間輪差巡查,維持治安。保甲法既可以使各地壯丁接受軍訓,與正規軍相參為用,以節省國家的大量軍費,又可以建立嚴密的治安網,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編制起來,以便穩定封建秩序。 ★改革教育制度 王安石等變法派還改革了科舉制,整頓了各級學校,為社會培養需要的人才。 變法的結果 王安石變法以「富國強兵」為目標,從新法實施,到守舊派廢罷新法,前後將近15年時間。在此期間,每項新法在推行後,基本上收到了預期的效果,使豪強兼並和高利貸者的活動受到了一些限制,使中、上級官員、皇室減少了一些特權,鄉村上戶地主和下戶自耕農減輕了部分差役和賦稅負擔,封建國家也加強了對直接生產者的統治,增加了財政收入。各項新法或多或少地觸犯了中、上級官員、皇室、豪強和高利貸者的利益,最終被罷廢。 清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又名百日維新, 是中國清朝光緒年間(1898年)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這次變法主張由光緒皇帝親自領導,進行政治體制的變革,希望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現代化道路。 戊戌變法失敗的真正原因 簡單的說: 1、光緒帝和幾個書生的全變和大變的急進變革得罪了整個上層階級,包括知識分子, 廢除科舉堵住了某些知識分子的陞官之路。 2、戊戌變法和之後慈禧太後的新政都有洋人的破壞 。 上面的兩個原因,以第一條為最主要 洋務運動 1840年鴉片戰爭戰敗後,中國跟世界的關系出現前所未見的改變。接連的外憂內患,使清政府及一眾知識份子逐漸醒覺到必須要改變以自強。咸豐、同治年間開始,清政府進行洋務運動,希望能夠「師夷長技以自強」,改良生產技術。各地先後引入外國新科技,開設礦業、工廠,建設鐵路、架設電報網,培訓技術人材;在軍事上亦建立了遠東最具規模的北洋水師。1894年至1895年發生甲午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被日本打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證明只靠經濟上洋務運動未能根本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落後。於是出現了要求從更基本層面,包括政治體制上,進行變法維新的聲音。 經過: 公車上書 維新運動開始於1895年於北京發生的公車上書。當時齊集在北京參與科舉會試的十八省舉人,收到《馬關條約》中,中國割去台灣及遼東,並嚮日本賠款二萬萬兩的消息,一時間群情激動,4月, 康有為、梁啟超作成上皇帝的萬言書,提出拒和、遷都及變法的主張,得到一千多人連署。5月2日,康、梁二人,十八省舉人及數千市民,集合在都察院門前要求代奏。因為外省舉人到京是由朝廷的公車接送,事件亦被稱為公車上書。雖然公車上書在當時沒有得到直接實質的後果,但卻形成了國民問政的風氣,之後亦催生了各式各樣不同的議政團體。當中由康、梁二人發起的犟學會最為聲勢浩大,更曾一度得到帝師翁同龢、南洋大臣張之洞等清朝高級官員的支持。 變法開始 1897年末, 山東發生曹州教案, 兩名德意志帝國傳教士被殺。 德國乘機侵佔膠州灣(今青島),俄國同時進占旅順大連,法國進占廣州灣(今廣東湛江),英國進佔山東威海,並要求拓展九龍新界。列犟意圖瓜分剛敗於日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朝中再次敲響了警鍾。 光緒帝雖然在1887年十七歲時已在名義上親政,但實權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後太後的手裡。面對列犟瓜分的危險,1898年(戊戌年), 慈禧太後同意光緒帝進行朝政的改革。6月11日,光緒帝帝頒布《定國是詔》,表明變更體制的決心,這亦是百日維新的開始。之後光緒帝帝召見康有為, 調任他為京章行走, 作為變法的智囊。 其後又用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等人,協助維新。 新政內容主要有:裁汰冗員、廢八股、開學堂、練新軍、滿漢平等,等等;涵蓋教育、軍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體制。其最終目標,是推行君主立憲制。康有為向光緒帝帝贈送康有為自己的著作日本變政考和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還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攬要〉的譯本和其他有關各國改革的書。正在變法的時候想要推薦使把型號特別地當作明治維新的改革前進了。 戊戌政變 新政一開始便遭到原來各大臣的抵制。特別是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榮祿,更是保守派的頭目。9月16日,光緒帝在頤和園召見統率北洋新軍的直隸按察使袁世凱,面談後昇任他為侍郎候補。另一方面,直隸總督榮祿以英俄開戰,催袁急回天津。據袁世凱的日記,之後譚嗣同於9月18日夜訪袁世凱住處,透露皇上希望袁世凱可以起兵勤王,誅殺榮祿及包圍慈禧太後太後太後住的頤和園。兩日後(9月20日),袁世凱回到天津,將譚嗣同的計劃向榮祿報告。 9月19日,慈禧太後太後太後回宮,9月21日即臨朝,宣佈戒嚴,火車停駛;並即幽禁光緒帝,廢除新政,搜捕維新黨人。是為戊戌政變,結束了只有一百零三天的維新。維新黨人中,康有為早離開北京,梁啟超逃入日本使館。其他數十人被捕,包括稱為「戊戌六君子」的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六人於9月28日斬於菜市口。徐致靖處以永遠監禁;張蔭桓則發放新疆。所有新政,除京師大學堂外,一律都被廢止。 變法的影響 近年亦有歷史學家認為,維新運動自開始即不具有成功希望。除了光緒帝帝未具備足夠的權力和威望推行改革外,維新派人物(特別是作為智囊的康有為)對政治現實的無知,和他們對西方社會制度的粗糙了解,亦註定運動的失敗。 變法的意義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它要求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和擴大資產階級政治權力,符合近代中國發展的歷史趨勢,因此也是一次進步的政治改良運動。它傳播了資產階級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義舊文化、舊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

❼ 中國歷史上的變法

變法,指對國家的法令制度做重大的變革。主旨是為了富國強兵,依法專治國,舒緩屬下人治的弊端。那麼網友們知道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變法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改革: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改革軍制,使齊國強盛,齊桓公確立霸業。2李悝變法。李悝(kuī)變法是指戰國時期魏國的魏文侯當政時,任用李悝為相,進行變法改革。李悝在政治上主張廢止世襲貴族特權,選賢任能,賞罰嚴明。經濟上主要實行盡地力、平糴法。3吳起變法,是指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當政時,任命吳起為令尹,對楚國政治、法律、軍事等實行改革的變法運動。經過變法,楚國國力逐漸強盛,在公元前381年,聯合趙國大敗魏國。但楚悼王去世後,吳起變法遭到楚國舊貴族的強烈反對,以失敗宣告告終。4申不害變法戰國時期法家人物申不害在韓國境內的一個改革。申不害除了與其他法家人物一樣講法治外,主要強調君主的統治之「術」,即任用、監督、考核臣下的方法。5商鞅變法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當然啦,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變法還有很多,小編在這里就不一一舉例了。

❽ 歷史上著名的變法或改革運動有哪些

中國古代改革或變法的類型.

  1. 奴隸社會內部富國強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等.


2.地主階級的封版建化政治權改革,如商鞅變法、李悝變法等.


3.少數民族封建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耶律阿保機改革、清初皇太極改革等.


4.封建社會內部調整統治政策的改革,如王莽改制、周世宗改革、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等

中國近現代改革或變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中共11屆3中全會決定改革開放.

世界近現代改革或變法: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等.

❾ 歷史上的四次變法

商鞅變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於前361年在秦國實施的改革,分兩次進行,第一次開始於公元前359年,第二次開始於公元前350年。對秦國的崛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主要內容有:「開阡陌封疆」、「廢井田」、「民得買賣」、承認土地私有 以法律形式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制度,開阡陌,肯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廢除「世卿世祿」制度,按軍功大小授予爵位 打破奴隸主世襲貴族的特權,確定封建的等級制度,發展和壯大地主階級政治勢力廢除封分制、建立縣制、編制戶口、「什伍連坐」 實行中央集權,鞏固地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統治「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發展封建經濟,壯大地主階級經濟力量「平斗桶、權衡、丈尺」頒布標準度量衡器 方便稅收和交換,加強集權制度「燔詩書而明法令」 在上層建築領域實行封建統治階級的專政影響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奠定了秦始皇統一全中國的基礎。王莽變法是西漢末及新朝時由王莽推行的變法,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是為建國元年(9年)。王莽開中國歷史上通過篡位作皇帝的先河。王莽是儒家學派巨子,有他的政治理念,並開始進行一個驚天動地的全面社會改革。王莽仿照《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廢止奴隸制度,建立五均賒貸(貸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不停回復到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由於政策多迂通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不斷挑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結果到了天鳳四年(17年)全國發生蝗、旱災,飢荒四起,各地農民紛起,形成赤眉、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導致新朝的滅亡。檢討王莽推行新政,多隻求名目復古,又要求恢復周禮,徒增行政困難;缺乏改革的技術能力,而行政官員大多近乎腐敗貪污;改制前後缺乏周詳計劃,以致法令繁復,朝令夕改,如:多次幣制改革,令貨幣種類繁多,導致通貨膨脹;又以嚴刑強制執行,使人民反感;諸多措施,如行王田制、禁賣買私屬、行五均六莞,嚴重損害既得利益者,自然鳴鼓而攻之。王安石變法,又名「熙寧變法」。指北宋時期,大臣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國以來積弊的一場改革,由於具體實行中出現一些問題以及沒有處理好與反對派之間的關系,最後同反對派之間放反反復復地爭斗,基本上處於被批評的局面,但是一些具體措施還是保留了下來。目錄1 背景2 具體內容3 實行效果4 歷代評價背景北宋中葉以後,政府官員數目持續膨脹激漲,士大夫越來越多。不事生產的讀書人也就越多,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帝國,不可能擁有超過百分之二十的知識份子。這些士大夫以全國百分之五不到的總數,佔有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財富。宗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二年,司馬光給王安石寫了三封長信——《與(王)介甫書》責難王安石「財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條例司」,「又置提舉常平廣惠倉使者」,「今介甫為政,盡變更祖宗舊法,先者後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毀滅之,棄者取之,矻矻焉窮日力,繼之以夜不得息。……」,「今介甫為政,首建制置條例司,大講財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輸法於江,淮,欲盡奪商賈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錢於天下而收其息,使人愁痛,你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或所見小異,微言新令之便者,介甫輒艴然加怒,或詬罵 以辱之,或言於上而逐之,不待其辭之畢也。明主寬容如此,而介甫拒諫乃爾,無乃不足於恕乎!」 ;列舉實施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等弊端,要求王安石廢棄新法,恢復舊制。王安石則寫了〈答司馬諫議書〉回覆:「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後來兩人完全絕裂,司馬光跟皇帝辭職,隱居洛陽專心撰寫《資治通鑒》。具體內容置制三司條例司熙寧二年(1068年),設置制三司條例司,是王安石推動變法第一個設立之機構,原本宋朝的財政由三司掌握,王安石設立置制三司條例司來作為三司的上級機構,統籌財政,是當時最高的財政機關。均輸法均輸法此法已久,早在西漢桑弘羊時試行,唐代以後各郡置均輸官,達到「斂不及民而用度足」。熙寧二年七月,為了供應京城皇室、百官的消費,又要避免商人屯積,在淮、浙、江、湖六路設置發運使,按照「徙貴就賤,用近易遠」、「從便變易蓄買,以待上令」的原則,負責督運各地「上供」物質。意在省勞費、去重斂,減少人民的負擔。青苗法熙寧二年(1069年)實行青苗法,規定凡州縣各等民戶,在每年夏秋兩收前,可到當地官府借貸現錢或糧谷,以補助耕作。農田水利法規定各地興修水利工程,用工的材料由當地居民照每戶等高下分派。只要是靠民力不能興修的,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貸款,取息一分,如一州一縣不能勝任的,可聯合若干州縣共同負責。保甲法熙寧三年(1070年)司農寺制定《畿縣保甲條例頒行》。鄉村住戶,每五家組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以住戶中最富有者擔任保長、大保長、都保長。用以防止農民的反抗,並節省軍費。募役法又稱「免役法」,熙寧四年(1071年)一月,由司農寺擬定,開封府界試行,同年十月頒布全國實施。免役法廢除原來按戶等輪流充當州縣差役的辦法,改由州縣官府自行出錢僱人應役。雇員所需經費,由民戶按戶分攤。原來不用負擔差役的女戶、寺觀,也要繳納半數的役錢,稱為「助役錢」。太學三舍法用學校育取代科舉考試。「三舍法」,即把太學分為外舍、內舍、上舍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禮部試,下等免解」,後來地方官學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級教學的特色。市易法熙寧五年(1072年)三月,頒行市易法。由政府出資金一百萬貫,在開封設「市易務」(市易司),在平價時收購商販滯銷的貨物,等到市場缺貨的時候再賣出去。同時向商販發放貸款,以財產作抵押,五人以上互保,每年納息二分。用以達到「通有無、權貴賤,以平物價,所以抑兼並也。」保馬法神宗時,宋朝戰馬只有十五萬余匹,政府鼓勵西北邊疆人民代養官馬。凡是願意養馬的,由政府供給馬匹,或政府出錢讓人民購買,每戶一匹,富戶兩匹。馬有生病死亡的,就得負責賠償,但遭遇到瘟疫流行,死了不少馬匹,徒增民擾。不久廢止,改行民牧制度。方田均稅法熙寧五年(1071年)八月由司農寺制定《方田均稅條約》,分「方田」與「均稅」兩個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縣長舉辦土地丈量,按土塙肥瘠定為五等,「均稅」是以「方田」丈量的結果為依據,制定稅數。軍器監法熙寧六年(1073年)七月頒行免行法。八月廣設軍器監,負責監督製造武器;並且招募工匠,致力改良武器。實行效果王安石的變法對於增加國家收入,有著積極的作用,但王安石急於求成,推行過急,利弊互見,遭到許多反對。倡行「市易法」的魏澤宗認為「憤惋自陳,以謂市易主者摧固掊克,皆不如初議,都邑之人不勝其怨。」韓琦在熙寧三年奏疏中稱,「制置三司條例司雖大臣主領,然終是定奪之所」、「不關中書、樞密院,不奉聖旨直可施行者,如此則是中書外又有一中書也。」熙寧六年(1073年)大旱,安上門監鄭俠畫《流民圖》,圖中流民或身背鎖械,或口食草根,告訴皇上說旱災是王安石造成的,神宗大受刺激,對變法產生重大懷疑。王安石認為「水旱常數,堯、湯所不免」,司馬光又上《應詔言朝廷闕失狀》,熙寧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罷相,出知江寧府。變法運動由韓絳、呂惠卿等人繼續執行,呂惠卿私心自用,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滿。熙寧八年二月,召王安石回京復職。熙寧九年(1076年)愛子王雱病逝,王安石受到重大打擊,堅決求退,退居金陵,潛心學問,不問世事。元佑元年(1086年)司馬光執政,盡廢新法,蘇東坡、范純仁等人皆曰不可,溫公執意而行,不久王安石在南京病死,同年九月,司馬光病逝。宋哲宗元佑八年(1093年),在宣仁太後主導下,致力於恢復祖宗舊制,前後歷時九年。支持變法者被稱之為「元豐黨人」,反對變法者被稱之為「元佑黨人」。從此宋朝進入了黨爭的泥沼,不可自拔。歷代評價明代楊慎的《鉛丹錄》對王安石極盡毀謗之能事,謂為「古今第一小人」。最嚴厲的指控是:「王安石的變法葬送了奄奄一息的北宋王朝」。入清後蔡上翔則有《王荊公年譜考略》一文為王安石之辨誣。梁啟超的《中國六大政治家——王荊公》一書為王安石及其變法翻案代表作,在史料上大量參考蔡上翔的《王荊公年譜考略》,梁稱王安石是「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當之矣」。青苗法和市易法實為近代「文明國家」的銀行雛型,免役法堪稱「與今世各文明國收所得稅之法正同」。熙寧八年(1075年),農田水利法推行五年之後,「荊公初執政,即分遣諸路常平官使專領農田水利,吏民能知土地種植之法,陂塘圩土旱堤堰溝洫利害都皆得自言,行之有效,隨功利大小酬賞。其後在位之日,始終汲汲盡瘁於此業。史稱自熙寧二年至九年,府界及諸路所興修利水田凡一萬七百九十三處,為田三十六萬一千一百七十八頃雲。」,「 荊公所開水利,不可悉數,其大者曰浚黃河,清汴河。公之言浚黃河也,曰安石次第推行的新法有左列各項,茲分述如下: [一] 設置「制置三司條例法」:為國家最高的理財機構,以宰相領其事,總天下之利及國家預決算。[二] 興農田水利:置水利官,考察各地已廢的陂塘溝洫及湖泊,及勸導並協助農民修整,`以利農田灌溉。[三] 行均輸法:使有無相溝通,徙貴以就賤,既便轉輸,又省勞費。[四] 行青苗法:以諸路常平錢借貸給民戶,春散秋斂,出息二分,免民戶受高利貸的剝削。此謂之散青苗,有強迫性質,因為散斂以錢不以谷,秋收後,貸錢戶反要賣掉數倍之糧食以還債,因穀物秋賤而春貴,往往懸殊三四倍或五六倍而不止。[五] 行免役法:亦稱雇役法或募役法,令當役的民戶按貧富戶等第出免役錢,官戶,女戶,坊郭戶,單丁戶,原不充役戶及寺觀亦分別輸錢助役(其中官戶減半),叫做助役錢。又增收二分以分以備水旱欠缺,叫做免役寬剩錢。[六] 行市易法:在京設市易務,許民以田宅向政府辦理抵押貸款,以購官物,其價較市價低廉。期內收息二分,逾期不還者,再追交百分之二的罰錢。[七] 行方田均稅法:以東西南北各一千步為一方,相當於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平方步(二百四十平方步為一畝,百畝為頃),歲以九月開始丈量登記,驗土地肥瘠顏色,定為等級,攤派賦稅,以均平負荷,杜絕隱漏。[八] 立保甲法:以「十家為一保,選主戶有心力者一人為保長;五十家為一大保,選主戶最有心力及物力最高者一人為大保長,十大保為一都保,選住戶最有行止心力,材勇為眾所服及物力最高者二人為都副保正,凡選一家兩丁以上通主客為之,謂之保丁。」負責地方匪盜之討平和煙火的防範。[九] 行保馬法:陜西五路義勇保甲,願養官馬者,由監牧以現馬給之,或官與其值令自市之,戶養一匹,給予免稅之優待,官府每年檢查一次,病死者補償。其用意一則可省公家開支,二則可加強地方民兵習戰御盜之能力。[十] 更貢舉立太學三舍法:廢除明經科,進士科議罷詩賦,改試經義策論,並頒布三經新義於學校,令天下士子皆誦習,又設明法科,試以宋律及刑統大義,以待不能業進士者。由上述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新法規模甚大,其中理財方面最為重要,只可惜沒能貫徹實行,反落個徒勞無功之譏,而加深了政治上的反覆仇報和黨派分野,這真是值得惋惜的事,此誠安石的不幸,亦為宋室的不幸! 北流不塞,占公私田至多,又水散漫,久復淀塞。向之瀉鹵,俱為沃壤。」。 王安石變法的檢討 平情而論,王安石變法遭到失敗,不能完全推到守舊派反對上,他的政策和做法都值得檢討。茲就四方面論之: (一) 政策上重在理財利國而非專意利民——青苗法免役法之實行,與理想相去懸絕。如果貧困民戶自願請貸官錢,尚有可說,但實際上是地方官強迫農民五家互保後在逐家派定數目,稱為散青苗,地方官為了保障秋後本息全部收回,散派的對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貧下之戶,蓋怕貧下戶無力償還,這還談什麼惠民呢?(二) 拘泥古制——王安石說他的新法皆出於先王及孔子遺訓,以塞反對新法之人的口,如將青苗法比之「周禮」之泉府;免役法本之於「周官」的府史胥徒,王制之庶民在官祿足以代其耕;保甲法比於先王之農為兵,市易法比於漢之平準。古今風俗不同,環境各異,源於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時合宜。(三) 剛愎自用——王安石性剛,與神宗議論國事,有所抗辯,聲色俱厲,神宗每為之改容聽納。創行變法之初,司馬光曾致函叫他不要用心太過,自信太厚,安石覆書抗議,深不以為然,二人本是極要好又互相推重的朋友,從此畫地絕交。(四) 任用非人——安石不樂聞逆耳之言,但喜歡聽人恭維和奉承話,於是投機份子章敦、呂惠卿之流,曲意迎合,因緣重用,遂使新法的推行變了質。王安石變法內容王安石次第推行的新法有左列各項,茲分述如下:[一] 設置「制置三司條例法」:為國家最高的理財機構,以宰相領其事,總天下之利及國家預決算。[二] 興農田水利:置水利官,考察各地已廢的陂塘溝洫及湖泊,及勸導並協助農民修整,`以利農田灌溉。[三] 行均輸法:使有無相溝通,徙貴以就賤,既便轉輸,又省勞費。[四] 行青苗法:以諸路常平錢借貸給民戶,春散秋斂,出息二分,免民戶受高利貸的剝削。此謂之散青苗,有強迫性質,因為散斂以錢不以谷,秋收後,貸錢戶反要賣掉數倍之糧食以還債,因穀物秋賤而春貴,往往懸殊三四倍或五六倍而不止。[五] 行免役法:亦稱雇役法或募役法,令當役的民戶按貧富戶等第出免役錢,官戶,女戶,坊郭戶,單丁戶,原不充役戶及寺觀亦分別輸錢助役(其中官戶減半),叫做助役錢。又增收二分以分以備水旱欠缺,叫做免役寬剩錢。[六] 行市易法:在京設市易務,許民以田宅向政府辦理抵押貸款,以購官物,其價較市價低廉。期內收息二分,逾期不還者,再追交百分之二的罰錢。[七] 行方田均稅法:以東西南北各一千步為一方,相當於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平方步(二百四十平方步為一畝,百畝為頃),歲以九月開始丈量登記,驗土地肥瘠顏色,定為等級,攤派賦稅,以均平負荷,杜絕隱漏。[八] 立保甲法:以「十家為一保,選主戶有心力者一人為保長;五十家為一大保,選主戶最有心力及物力最高者一人為大保長,十大保為一都保,選住戶最有行止心力,材勇為眾所服及物力最高者二人為都副保正,凡選一家兩丁以上通主客為之,謂之保丁。」負責地方匪盜之討平和煙火的防範。[九] 行保馬法:陜西五路義勇保甲,願養官馬者,由監牧以現馬給之,或官與其值令自市之,戶養一匹,給予免稅之優待,官府每年檢查一次,病死者補償。其用意一則可省公家開支,二則可加強地方民兵習戰御盜之能力。[十] 更貢舉立太學三舍法:廢除明經科,進士科議罷詩賦,改試經義策論,並頒布三經新義於學校,令天下士子皆誦習,又設明法科,試以宋律及刑統大義,以待不能業進士者。由上述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新法規模甚大,其中理財方面最為重要,只可惜沒能貫徹實行,反落個徒勞無功之譏,而加深了政治上的反覆仇報和黨派分野,這真是值得惋惜的事,此誠安石的不幸,亦為宋室的不幸!梁啟超對變法的結論是「實國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譽之社會革命」。「一條鞭法」是明代嘉靖時期確立的賦役制度,由張居正提出。《明史 食貨志》:「一條鞭法者, 總括一州之賦役, 量地計丁, 丁糧畢輸於官, 一歲之役, 官為僉募, 力差則計其工食之貨, 量為增減, 銀差則計其交納之費, 加以增枆。 凡額辦、派辦、京庫歲需與存留供億諸費, 以及土貢方物, 悉並一條。皆計畝征銀折辦於官, 故謂之一條鞭法。」將過去按地、戶、丁分別徵收實行,征發徭役的賦役制度改為按土地、人丁徵收貨幣與白銀;將過去由納稅戶輪流徵收解運改為官府自行徵收解運。目的簡化稅制。增加收入。方便徵收稅款。成效增加國庫收入一條鞭法明文規定 稅以銀徵收, 從此銀的流通便有了法律的根據, 促進了貨幣流通的發展史書稱「太倉粟可支十年,冏寺積金,至四百餘萬」推動生產力一條鞭法按畝徵收的特質使政府的財政負擔大部份的從農民身上轉移到大地主身上。大地主成為了付稅的主要來源,農民的負擔減少,自然推動生產力。化簡後遺症因為賦役制度過於簡單及明後期國防問題,致使國家收入大減和支出龐大。到了後期,明政府在一條鞭法之上加派, 如遼餉、練餉及剿餉等。無田者免差力役一條鞭法之最大特色為役歸於地,一些商人、手工業者無田則無須履行賦役,結果「逐末者千金而手不沾一役」。「一條鞭法」的意義在於適應了社會發展趨勢,鬆弛了傳統的人身依附關系,稅收開始轉為以資產計征,使賦稅負擔趨於合理。戊戌變法又名百日維新,是中國清朝光緒二十四年間(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這次變法主張由光緒皇帝親自領導,進行政治體制的變革,希望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現代化道路。無奈變法受到清朝廷內保守勢力尤其是慈禧太後的反對,最後演變成為政變,維新派人物被殺。維新運動失敗,使中國損失一批熱心於國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將中國推上革命的道路。目錄1 洋務運動2 公車上書3 變法開始4 變法內容4.1 教育改革4.2 經濟建設4.3 軍事4.4 政治5 戊戌政變6 變法的影響洋務運動1840年鴉片戰爭戰敗後,中國跟世界的關系出現前所未見的改變。接連的外憂內患,使清政府及一眾知識份子逐漸醒覺到必須要改變以自強。咸豐、同治年間開始,清政府進行洋務運動,希望能夠「師夷長技以自強」,改良生產技術。各地先後引入外國新科技,開設礦業、工廠,建設鐵路、架設電報網,培訓技術人材;在軍事上亦建立了遠東最具規模的北洋水師。1894年至1895年發生甲午戰爭,中國被日本打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證明了洋務運動未能根本改變中國的落後。於是出現了要求從更基本層面,包括政治體制上,進行變法維新的聲音。公車上書維新運動開始於1895年於北京發生的公車上書。當時齊集在北京參與科舉會試的十八省舉人,收到《馬關條約》中,中國割去台灣及遼東,並向日本賠款二萬萬兩的消息,一時間群情激動。4月,康有為、梁啟超作成上皇帝的萬言書,提出拒和、遷都及變法的主張,得到一千多人連署。5月2日,康、梁二人,十八省舉人及數千市民,集合在都察院門前要求代奏。因為外省舉人到京是由朝廷的公車接送,事件亦被稱為公車上書。雖然公車上書在當時沒有得到直接實質的後果,但卻形成了國民問政的風氣,之後亦催生了各式各樣不同的議政團體。當中由康、梁二人發起的強學會最為聲勢浩大,更曾一度得到帝師翁同和、南洋大臣張之洞等清朝高級官員的支持。變法開始1897年末,山東發生曹州教案,兩名德國傳教士被殺。德國乘機侵佔膠州灣(今青島),俄國同時進占旅順大連,法國進占廣州灣(今廣東湛江),英國進佔山東威海,並要求拓展九龍新界。列強意圖瓜分剛敗於日本的中國,在朝中再次敲響了警鍾。光緒皇帝雖然在1887年十七歲時已在名義上親政,但實權一路仍然是掌握在慈禧太後的手裡。面對列強瓜分的危險,光緒於1898年(戊戌年)向慈禧要求實際的權力,讓他進行朝政的改革。6月11日,光緒頒布《定國是詔》,表明變更體制的決心,這亦是百日維新的開始。之後光緒召見康有為,調任他為京章行走,作為變法的智囊。其後又用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等人,協助維新。變法內容新政內容主要涵蓋教育、軍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體制。其最終目標,是推行君主立憲制。康有為向光緒皇帝贈送康有為自己的著作《日本變政考》和《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還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攬要》的譯本和其他有關各國改革的書。這令光緒傾向以明治維新為改革的藍本的。教育改革這是維新派最重視的地方,細節抱括:舉辦京師大學堂所有書院、祠廟、義學、社學一律改為兼習中西學的學堂各省會設高等學堂,郡城設中等學堂,州縣設小學鼓勵私人開辦學堂設立翻譯、醫學、農務、商學、路、礦、茶務、蠶桑速成學堂派皇族宗室出國游歷,挑選學生到日本游學廢八股、鄉會試及生童歲、科考試,改考歷史、政治、時務及四書五經,以及定期舉行經濟特科設譯書局頒發著書及發明給獎章程,保薦格致人才經濟建設康有為強調中國必須以工商立國,才能富國養民;另因為官辦企業多弊病,故也著重鼓勵民辦企業。設鐵路礦務總局、農工商總局,並在各省設分局廣泛開設農會,刊印農報,購買農具,訂立獎勵學藝、農業程序,編譯外國農學書籍,採用中西各法切實開墾頒發制器及振興工藝給獎章程在各地設立工廠在各省設商務局、商會,保護商務,推廣口岸商埠開放八旗經商的禁令,名其學習士農工商自謀生計軍事改用西洋軍事訓練遣散老弱殘兵,削減軍餉須支,實行團練,裁減綠營,舉辦民兵頒發興造槍炮特賞章程籌設武備大學堂武科停試弓箭騎劍,改試學科政治裁減冗員設置京卿學士,以集思廣益准許地方官與士民上書改上海《時務報》為官報,創設京師報館開放新聞自由按月分類列名每年收支康有為還有好些未發表的新政,如尊孔聖為國教,立教部、教會,以孔子紀年,制訂憲法,開國會,軍民合治,滿漢平等,皇帝親自統帥陸海軍,改年號為「維新」,斷發易服,遷都上海等。根據康有為所講,自軍民合治以下的新政都得到了光緒的同意。戊戌政變新政一開始便遭到原來各大臣的抵制。特別是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榮祿,更是保守派的頭目。榮祿與慈禧的關系密切,不單對光緒公開抗命,還與朝中其他保守派人物向慈禧密報,要求慈禧回朝訓政。9月13日,光緒感到慈禧有異,於是命康有為迅速外出到上海,並要「設法相救」。9月16日,光緒在頤和園召見統率北洋新軍的直隸按察使袁世凱,面談後升任他為侍郎候補。另一方面,直隸總督榮祿以英俄開戰,催袁急回天津。據袁世凱的日記,之後譚嗣同於9月18日夜訪袁世凱住處,透露慈禧聯同榮祿,要廢除光緒;並說皇上希望袁世凱可以起兵勤王,誅殺榮祿及包圍慈禧住的頤和園。兩日後(9月20日),袁世凱回到天津,將譚嗣同的計劃向榮祿報告。一種說法是袁世凱的泄密,是光緒政變失敗的原因;但據近年的考證,慈禧及榮祿早有廢除新政的計劃,二人在袁世凱9月20日泄密以前亦經已有部署和防備。9月19日,慈禧回宮,9月21日即臨朝,宣布戒嚴,火車停駛;並即幽禁光緒,廢除新政,搜捕維新黨人。是為戊戌政變,結束了只有一百零三天的維新。維新黨人中,康有為早離開北京,梁啟超逃入日本使館。其他數十人被捕,包括稱為「戊戌六君子」的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六人於9月28日斬於菜市口。徐致靖處以永遠監禁;張蔭桓則發放新疆。所有新政,除京師大學堂外,一律都被廢止。變法的影響只有短短103日的變法,最後因為宮廷政治斗爭的緣故而告失敗。過去多數人將運動的失敗歸咎於慈禧及朝庭中保守大臣反對改革而發動政變。但近年亦有歷史學家認為,維新運動自開始即不具有成功希望。除了光緒未具備足夠的權力和威望推行改革外,維新派人物(特別是作為智囊的康有為)對政治現實的無知,和他們對西方社會制度的粗糙了解,亦註定運動的失敗。由於變法的失敗,中國失去了一批傾向在原有制度下實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張激烈變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後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帝制亦畫上句號。除此以外,朝庭中本來較為開明有為的大臣在政變後有些被貶,其他亦多被排擠到中央以外;間接亦造成了之後發生的義和團事件。歷史上的四次變法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的變法運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