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教和基督教哪個創始早
佛教創始早
佛教創始時間公元前六世紀
基督教伊創始時間公元一世紀.
2. 請問佛教歷史悠久還是基督教歷史悠久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專佛誕)屬。佛教於西漢末年傳入中國,佛教八大祖庭: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禪宗,律宗,密宗,凈土宗。
基督教起源公元1世紀,相傳耶穌與其十二使徒開始在巴勒斯坦、小亞細亞一帶從事宗教活動。2世紀前後,天主教會建制。4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錫尼頒布米蘭赦令,信仰合法。
3. 基督教和佛教那個最早
樓主你好,我來回答你的問題,諸天借耶和華的命而造,
萬象借他口中的氣而成!因為他·說有就有,命立就立!
耶穌是宇宙的主宰,是獨一真神!
耶穌愛你·!在呼喚你!
4. 佛教和基督教那個起源更早
不知道在這個問題上,樓主有沒有選好最佳回答,本人也嘗試回答一下.若說,純粹的不涉及前身的佛教和基督教的起源,哪個更早,根據史實,佛教更早,一看時間表,很明顯.但是,存在爭議的是,一旦較真"起源"這個詞,有的網友會認為把二者的前身放在一起比較,那就不好說了.
有人說,佛教的前身是印度教,實際上,這里存在一個誤會,因為佛教誕生要早於印度教誕生.可是,如果說佛教的前身是婆羅門教,就更有說服力.而且,印度教的前身似乎也是婆羅門教.那麼,婆羅門教的前身又是什麼?追根溯源,永無止境.
有人說,基督教的前身是猶太教,實際上,這個也是有爭議的,不確定的.
俗話說,只有觀點沒有證據,相當於空談.於是,由於篇幅受限,筆者為樓主准備了一份簡單的人類信仰史上的發展列表,主要涵蓋:起源時期,起源地點,創立者/集大成者和基礎思想四個方面.其中,"-"表示不祥,無可考證.
自然教:公元前30世紀,孟斐斯(今埃及),-,奉自然,法老和亡靈為三拜.
猶太教:公元前20世紀,希伯來(今以色列),亞伯拉罕,奉伊勒沙代(耶和華)為全能神.
吠陀教:公元前20世紀,旁遮普(今印度),-,奉天,空和地為三界.
耆那教:公元前8世紀,吠舍離(今印度),祖筏馱摩那,奉命,非命,漏入,系縛,制御,寂靜和解脫為七諦.
婆羅門教:公元前7世紀,十六雄(今印度),-,奉梵天,毗濕奴和濕婆為三主神.
佛教:公元前6世紀,迦毗羅衛(今尼泊爾),喬答摩.悉達多,奉燃燈古佛,釋迦牟尼佛和彌勒佛為縱三世佛/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和葯師佛為橫三世佛.
7.儒教:公元前1世紀,西漢(今中國),董仲舒,奉昊天上帝為最高神/奉孔子為先師.
8.基督教:公元1世紀,迦南(今巴勒斯坦),耶穌,奉聖父(耶和華),聖子(耶穌)和聖靈為三位一體.
9.印度教:公元2世紀,天竺(今巴基斯坦),商羯羅,奉梵天,毗濕奴和濕婆為三主神.
10.道教:公元3世紀,東漢(今中國),張道陵,奉太清道德天尊(老子),玉清元始天尊和上清靈寶天尊為三清道祖.
11.伊斯蘭教:公元7世紀,大食(今沙烏地阿拉伯),穆罕默德,奉真主(安拉),天使,經典,先知(穆罕默德),後世和前定為六信.
12.馬克思主義:公元19世紀,普魯士(今德國),馬克思/恩格斯,奉共產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為四大主義.
如果基督教和猶太教有著極深的淵源,那麼最大的可能是,猶太教裡面信奉的全能神伊勒沙代與基督教裡面信奉的上帝耶和華是同一位神.但是,這一點仍存在學術界的爭議,無法確定下來.
樓主可以看到,在公元前20世紀,巧合的是,中東地區的猶太教和印度次大陸地區的吠陀教幾乎難分先後地誕生了.很有可能當時發生了某件大事,讓處於沒有信仰的兩個地區的人們同時產生了信仰,比如某某科技高度發達的外星生命體造訪地球之類的事件,被樸素的人類當作了天神下凡事件.不過,這也只是假說,尚未得到證實.
從另一個角度上看,假設智人發源於東非大裂谷衣索比亞,進而遷移遍布全世界,那麼從其行走路線上看,無論是涉足歐洲還是涉足遠東,中東地區是必經之地.而且,每到一個地方,只要有豐富的水資源,尤其指的是淡水河流,必然形成一個古代文明.比如,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恆河和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古中國文明.
沒有文明的人類,是野蠻的人類,有了文明卻沒有信仰的人類,是愚昧的人類.信仰是用來教化人類的精神支柱.中國也擅長創立宗教信仰,比如儒教和道教,可惜到了今天已經不再被當今的大多數中國人傳承發揚了.
人們都說,地處中東地區和印度次大陸地區的埃及,巴比倫,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前三位,可見這絕不是偶然.
5. 基督教和佛教那個教派誕生的年代更早呢
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回(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所創,答基督教發源於公元1世紀巴勒斯坦(舊稱:迦南地)的耶路撒冷地區猶太人社會,並繼承希伯來聖經為基督教聖經舊約全書(希臘語:Παλαι
6. 關於佛教和基督教 哪一個是先誕生的啊
佛教是先誕生的。
佛教誕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基督教是對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稱,亦稱基督宗教。公元1世紀,發源於羅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在中國,因為歷史翻譯的原因,通常把新教稱為基督教,為了說明「基督教」的確切概念,本詞條稱「新教」為「基督新教」,而不是慣稱的「基督教」。
所以說基督教比佛教晚了5~6個世紀。
(6)佛教和基督教哪個歷史長擴展閱讀:
佛教傳入中國
佛教傳入中國的確切年代尚無定論,異說頗多,最廣泛的說法是東漢永平十年(67),漢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廣求佛像及經典,並迎請迦葉摩騰、竺法蘭等僧至洛陽,在洛陽建立第一座官辦寺廟——白馬寺,為我國寺院的發祥地;並於此寺完成我國最早傳譯的佛典《四十二章經》。
從南北朝開始中國佛教進入興盛發展階段。南北朝時佛教已遍布全國,出家、在家佛教徒數量增加很快,北魏《洛陽伽藍記》記載洛陽城中寺廟鼎盛時達到1367所, 而北方的長安僧尼過萬,南方的建業(今南京)也有佛寺數百座。
隋唐時期是中國佛教鼎盛之時。隋朝皇室崇信佛教,唐朝皇帝崇信道教,但對佛教等其它諸多宗教都採取寬容、保護政策。中國佛學逐步發展成熟。
基督教傳入中國
唐貞觀九年(635),基督教聶斯脫利派曾於傳入中國,稱「景教」。太宗、高宗兩朝,景教受到寬容對待,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以至於當時各州都普遍建有景教寺院,稱「發流十道」「寺滿百城」的繁榮境況。但會昌五年(845)因朝廷下詔禁絕佛教而被波及,在中原地區中斷傳播。
元代時又傳入天主教和聶斯脫利派,通稱「也里可溫教」或「十字教」。到14世紀30年代時教徒已達3萬人。其活動范圍除大都、江南等地外,最遠達新疆、蒙古等邊疆地區。該派在蒙古貴族和朝廷官吏中接受較多,但在民間流傳不廣,後隨著元朝的滅亡而告中斷。
明萬曆十年(1582)天主教由耶穌會傳教士再度傳入,以利瑪竇為代表的傳教士帶來了大批西方科學技術與知識文化,推動了中國的天文、歷法、水利等多個領域的發展。特別是中國文化向西方的傳播更是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當時的中國官員如徐光啟都紛紛受洗,宮廷內外士大夫階層就有超過500人入教。康熙皇帝與傳教士親密交往的故事,並為基督教題寫了許多詩詞和對聯,可以說是基督教與中國的熱戀期。18世紀因「中國禮儀之爭」而被清朝禁止。
7. 佛教,相比於基督教,哪個歷史更悠久一點
基督教遠比佛教要早。如果從經典的時間來判定,基督教最早的經文----摩西五經早在公元前1500左右就已由摩西寫成,此後約一千年,釋迦牟尼才出生。
就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歷史,很多人都以為從明清才傳入中國,但實際上遠要早於此時間,具體可看下面的論述:
-從炎黃算起,中華民族已有五千年歷史。五千年來,中國人一直把自己居住的這塊土地稱作神州,意思是:上帝的土地。
-中國最早的古經《尚書》和《詩經》記載著:中國人來自上帝。
-一九六八年遺傳學家發現,全人類來自同一個祖先。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八日新華社電訊,基因科學研究證實,中國人不是北京猿人的進化,而是人類單一起源的後裔。
-希伯來《聖經》上說,上帝初造了一個男人,統管地上萬物,女人是他骨中的骨、肉中的肉。這一對人類始祖,阿拉伯人和印度人傳為「阿耽「和「好娃」,中國祖先傳為「安登」和「女媧」,希伯來《聖經》原文叫「Adam」和「Howwah」。兩千多年前,詩人屈原在《天問》中問道:是誰叫安登做了統領大帝?女媧的身體是怎麼造出來的?
-猶太人移居的河南開封,有個「一賜樂業」即以色列教碑,上面也刻著「阿耽「和 「女媧」的名字,說阿耽就是「盤古」,是「阿無羅漢」即亞伯拉罕的祖先。不僅如此,《聖經》創世記前十一章關於人類早期共同史的記述,在中國古經中幾乎都可以找到印證。
-《聖經》說:太初有道,道就是上帝,在空虛混沌中創造了天地萬物。《老子》說:道,從無中生有,乃天地之始,萬物之母。
-《聖經》說: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完畢,就安息了。《周易》也神秘地說:七日來復,天行也。
-《聖經》說:伊甸園里有四條河,流出珍珠瑪瑙。《淮南子》上說:天下有四水, 「凡此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葯,以潤萬物」。
-《聖經》說:伊甸園中有生命樹和知識樹。《山海經》上說:當初有不死樹和聖樹,聖樹又叫睿木,「食之令人聖智也」。
-《聖經》說:人類始祖貪吃了智慧樹上的果子,被上帝趕出伊甸園,並有基路伯和火焰之劍,阻斷了人神通路。《尚書》和《國語》上說:人犯了罪,上帝命令重黎堵絕天路,上下不相來往。
-《聖經》說:後來地上充滿罪惡,上帝用大洪水沖刷了大地。《淮南子》《路史》《國語》上都說:共工為始作亂,震滔洪水,禍害天下,天柱折,地維絕,水潦塵埃歸。
-當初伊甸園中有生命樹和知識樹,夏娃受蛇的誘騙,見知識樹上的果子好看好吃又給人智慧,一時貪婪心起,就摘下來吃了。祖先們顯然記得這故事,用「二木之下一女擇果」這幅圖畫作貪婪的「婪」字,用的多麼傳神,多麼絕妙! 「禁」字也相仿。當初上帝向亞當示明:知識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你吃的日子必定死,所以那果子又叫「禁果」。
-中國祖先們也一定聽說過大洪水的故事,當時上祖挪亞遵從上帝啟示造了一個巨大的方舟,領著妻子、三個兒子和兒媳一家八口並大批動物住進去,使人類生命得以存活繁衍。舟之大,當然莫過於方舟了,於是造字者就用「舟加八口」造了表示大舟的船字,真可謂傳神之筆!
-大洪水之後,挪亞及其子孫們用羔羊獻祭,後來耶穌也被稱為上帝的羔羊,使一切信他的人可以稱義。「我獻羔羊,羔羊蓋我」為?字,竟維妙維肖地將整本《聖經》的精義見證了出來。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論證說:老子的道就是上帝;老子所說「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的「夷希微」,就是「耶微」即耶和華的相似音,這個相似音在非洲、希臘、希伯來和中國,都是指上帝。
3 中國祖先的敬虔道統-歷史證據
-相傳,炎帝和黃帝都是少典的後代,少典是安登女媧的後代,安登女媧是上帝造的。
-黃帝滅蚩尤後,取代炎帝治理神州。他每到一處便建築祭壇,敬拜上帝,叫作「封禪」。曾著《三墳》一書,專說上天大道,可惜失傳了。
-《史記》記載,堯有通神之智、高天之愛,凡事敬畏上帝。孔子曾贊嘆:「偉大崇高的堯啊!獨尊上天為大,一心效法天道!寬廣坦盪啊,人們無法形容!」
-堯不將君位傳給兒子卻傳給舜,舜也不將君位傳給兒子卻傳給禹,禹帝不將君位傳給兒子卻傳給伯夷,這一段佳話史稱「禪讓」。禪讓的真正原因,是祖先們敬畏上天。古經《左傳》上說: 「所謂道,忠於民信於神也」;然而,如果不是「信於神」,甚麼力量能夠保證孤寡不善、權傾天下的人間帝王「忠於民」呢?這就是孔子所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敬虔時代,這就是信於神、畏於天、順於道、敬拜上帝的古老神州。
-在「禮儀之邦」中國,最大的禮是祭祀。
-一部《詩經》,呼喊昊天上帝之名達四百二十一次之多。孔子贊嘆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從炎黃起,經堯舜禹到夏商周,凡兩千五百年間,敬虔是神州大地上的主旋律。祖先們確信,他們與昊天上帝之間有天經地義的血緣關系。
8. 佛教和基督教,哪個起源更早
佛教的起源早。
佛教誕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內爾境內)王子喬容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基督教的創始時間為:西元(公元)一世紀。發源於羅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穌基督的誕生、傳道、死亡與復活。
(8)佛教和基督教哪個歷史長擴展閱讀:
基督教信仰上帝(天主)創造並主宰世界。它認為人類從始祖起就因不遵守上帝的律法而犯了罪,並在罪中悲苦受死,只有信仰三位一體的上帝,藉助耶穌基督,才能獲救。
基督教聖禮,或稱「聖事」,是基督教重要的禮儀。基督教認為聖事是耶穌基督親自定立,並具有一定形式的宗教禮儀,它藉助一定可見的形式賦予領受者不可見的基督的「寵愛」和「保佑」,凡誠心領受者,都能獲得。
9. 基督教和佛教 哪個歷史悠久 他們有什麼不同
佛教至今是2552年,基督教以耶酥誕生為記元,所以我們現在公元2008年,基督教就是存在了2008年了
不同之處有十點
第一 佛是人而不是神
遍看全世界各個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沒有一個宗教的教主不是以超人的『神』格自居的。這個神能夠呼風喚雨,點石成金;他主宰著人類的吉凶禍福,它操縱著萬物的生死榮辱。人類只有匍匐在他的面前,贊美與謳歌,把一切成就榮耀歸於萬能的神,信仰他的才能上天堂,反對他的只有墮入地獄,絕無抗辯申訴的餘地。
而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他來到人間的第一句話就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里要請讀者們注意的是:『唯我獨尊』的『我』字,並不是單指的釋迦牟尼本身,而是指的全體人類的每一個人。
這句話的正確解釋應該是:人在宇宙中是頂天立地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決定著自己的命運,而不必聽命於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
釋迦牟尼將他的覺悟、成就、及造詣,完全歸功於人自己的努力與才智。
釋迦牟尼認為一個人的吉凶禍福、成敗榮辱,決定在自己的行為善惡與努力與否。沒有一個人可以提拔我上天堂,也沒有一個人可以把我推入地獄。贊美與謳歌不能離苦得樂,只有腳踏實地去修心養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凈化升華,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樂。
釋迦牟尼也不能像變法似地點石成金.他主張『人要怎麼收獲,就先要怎麼栽。』他不能使一棵蓮霧樹長出蘋果來,你若想要收獲蘋果,就先要播下蘋果的種子。釋迦牟尼只不過是告訴你如何栽培,以便來日有豐碩的收獲,但栽培的工作還是要你自己動手。
梁啟超先生在『學問的趣味』一文中,不是也做過這樣的比喻嗎?他說冬天曬太陽的滋味舒服透了,但『太陽雖好,總要諸君親自去曬,旁人卻替你曬不來。』
釋迦牟尼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次),無非是為我們指出一條『成佛之道』——自己創造最徹底圓滿的智慧與人格。但這一條路卻是要自己憑著毅力、智慧、恆心去走完它的。所以佛說:『工作須你們自己去做,因為我只教你們該走的路。』
成佛沒有捷徑,修行是點滴功夫,『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第二 佛是真平等者
我說佛是真平等者,並不是信口胡說的,我們先就當時印度社會背景來觀察:
誰都知道釋迦牟尼時代的印度,社會分成婆羅門、貴族、平民、奴隸等四大階級,而貴為太子的釋迦牟尼眼見社會階級的不合理,毅然樹起平等的旗幟,主張廢除階級對立,倡言眾生平等。
請諸君好好地想一想,歷史上所有的革命,都是卑賤低下的階級要求『提高』和顯貴高上的階級平等,絕對沒有像釋迦牟尼一樣,自己願意『降低』他的太子身份與平民、奴隸平等的。由於他這種大公無私,無所為而為的作風,所以我說他是真平等者。
同時佛教又主張『無緣大慈』與『同體大悲』,又把平等的意義推上更進一步的境地。
我想『無緣大慈』與『同體大悲』的意思,一定還有些同學們不太清楚,這兒我應該簡單地敘述一下:
(一)無緣大慈:佛教主張不但對跟自己有關系的人要慈愛,如自己的父母、親戚、朋友等;同時對跟自己沒有親戚、朋友關系的人也要慈愛,如跟我從不交往或素不相識的人,也一樣地關懷愛護。
『無緣大慈』用儒家的話來說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禮運大同篇所說的『不獨親其親,子其子。』的意思。
(二)同體大悲:同體大悲就是一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把宇宙間一切眾生看成人我一體,休戚與共、骨肉相連。
儒家所說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又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正可表現『同體大悲』的胸襟。而地藏王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悲願深心,更是同體大悲的極致。
最後我要加以說明的,也就是最能表現佛教『真平等』精神者,就是佛教把平等的觀念,不局限於萬物之靈的人,佛教反對除人類以外的一切動物都是被創造來給人飽享口腹的論調。一切動物臨死的悲鳴哀號,真是慘不忍睹,慟不忍聞,連孟子都要慨言:『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佛教更進一步地肯定這些被我們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所濫捕亂殺的動物,無不具有佛性——一種來日可以成佛的潛能,縱使人與其他動物之間,在形體上、智慧上有所不同,但在求生存的權利上,在佛性上卻是平等的。(就像一個窮凶極惡或是愚蠢無知的人,他亦具有『人性』一樣,我們要以『人道』來對待他,用『人道』來教育他、感化他。)
古人說:『天有好生之德。』又說:『萬物與我並生。』都是一種視萬物為一體的平等思想。只不過是沒有佛教說的如此透徹罷了。
第三 佛不是生而知之者
釋迦牟尼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他姓喬答摩,名叫悉達多,西元前六世紀生於北印度,亦即今天毗鄰尼泊爾南方國境,卡德曼多約二百公里處倫明麗的地方。
他在廿九歲那年舍棄了即將可以繼承的王位,出家學道,尋求解脫人生苦惱的方法。六年後,也就是卅五歲的時候,釋迦牟尼在尼連禪河旁的菩提樹下證得了正覺,正確而透徹地覺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
從此人們才稱釋迦牟尼為佛陀,或簡稱做佛。意即:真理的覺醒;或簡稱做:覺者。
我簡介佛陀修行的經過,主要的目的,是要告訴各位,釋迦牟尼同我們一樣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夠藉修行而悟道,所有千千萬萬的人類也都可以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證果。
釋迦牟尼——他祗是人類無數的先知先覺之一,而我們是後知後覺者。佛與我們的不同,不是在人格上、地位上的不同,只是在一個『覺』字的不同罷了。即韓愈說的:『聞道有先後。』
第四 佛教不承認有頑劣不可教化的人
依照其他宗教的說法,他們的教主或萬能的主,在百般威迫利誘之後,或苦口婆心、諄諄教誨之餘,如果仍然不知幡然覺悟,投靠到神的旗幟下,懺悔、承認自己是個迷途的罪人,可憐的羔羊的話,那麼一旦最後的審判到來,一律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不超生。
古人說:『浪子回頭金不換。』世上做人父母的,永遠敞開著大門,盼望著浪子能夠回頭,盡管他們的子女是個罪惡滿貫的強盜。從來沒有一對父母,希望或忍心自己的孩子永遠在暗無天日、水深火熱的地獄中受苦的。
佛教承認人性是善良的,只要放下屠刀,立地就可以成佛。佛更認為真正的『犯人』不是罪惡,而是無知,一切罪惡都是由於無知(佛教叫『無明』)所引生出來的。因此苦口婆心地、日夜不停地開導、啟發眾生,就變成了佛的責任了。佛關懷眾生,『如母憶子』,不但不忍心眾生身受地獄之苦,而且廣發『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誓願。(菩提是『覺悟』或『正道』的意思,證菩提就是得道或成佛之意。)
這是何等慈心!何等悲願!這才是真博愛!這才是真憐愍呀!
第五 佛不是獨一無二的 人人皆可成佛
在前面第三點里,已經提到過佛與眾生,只是在於覺悟時間的先後而已。韓愈說:『聞道有先後。』正可拿來做輔助說明。
『佛』只是對一個覺悟者的通稱而已。就像我們稱能夠『傳道、授業、解惑』的人為『教師』一樣,教師不只一位,人人可以做教師,處處可以有教師。同樣的道理,佛不是單指釋迦牟尼一個人,人人可以成佛,處處可以有佛,不只這個世界有佛,宇宙中無數個星球上都可以有佛。(當然也有眾生。)
這一點也是佛教同他教根本不同的地方,其他的宗教只能承認他們『獨一無二』的神,而盡力地攻訐、否定他教的神為『假神』。
同時在他們的教義下,人類無論如何地努力奮斗,永遠不能與神並駕齊驅,同處於平等的境地(永遠是主僕關系)。因為神是造物者,而人只不過是神所造的『物』之一而已。
第六 佛教不承認有創造萬物的神
依照某些宗教的說法,宇宙萬物是由萬能的主所創造的,他們的證據是舊約中的『創世紀』。
其實稍為懂點思想的人,馬上就可以會意『神』也是人類思想的產物,人類憑著自己的觀念和形像造神。而人類創造了『神』,目的之一是在解釋『宇宙人生的起源』,佛家稱它做『第一因』。但『神』本身從何而來?外教徒不但不肯去追究,而且十分肯定地說:『神是萬能的,他是自然存在的。』
親愛的朋友呀!如果神能夠『自己存在』,換句話說他不用被別人創造,就可以自己存在,那麼『神創造宇宙人生』的觀念又有什麼意義呢?(因為同理宇宙人生也可以自然存在了。)
這里我們列下一個數學式子來說明這個問題,雖然不十分恰當,但多少可以幫助同學們了解:
假設宇宙人生的起源為X。
求X=?
外教徒的解答是這樣的,他們不必引用定理或已知的假設,直接就寫了答案:
X=神
然而神是從那兒來的呢?請看下列的式子:
X=神=Y
稍有數學觀念的人都知道,Y也是一個未知數,換句話說這個問題照樣沒有得到解答。
佛教根本否定『神創造萬物』的假設,根本就不承認宇宙有第一個『開始』。所謂一件事的『開始』祗是前一件事的『結束』而已。在一連串的因果關系中,一件事物的消逝就構成另一件事物生起的條件。
張澄基博士在他所著的『什麼是佛法?』書中,對這個問題曾經做過如下的解說:
『「開始」這個觀念,是因人類「有限」的心理(所產生的),不能涵括萬千的因果關系。』
比如說我們去看第三場的『亂世佳人』電影,從七點『開始』演,到十點一結束』,但是我們再仔細想一想,第三場電影的『開始』,其實就是第二場的『結束』,而第三場的『結束』,不就是第四場的『開始』嗎?
所以說『開始』這個概念,只是對某一特定事物而言才有意義;對整個錯綜復雜、因果相續的宇宙而言,就沒有意義了。時間是流動不息的,誰能從中找出停止不動、所謂『現在』的一點來?然後說這一點就是『開始』呢?
其實佛教對於討論這一類對人生沒有利益的問題,(哲學上的形而上學)並不感興趣,因為宇宙是無始的,也是無終的,人們殫精竭慮去追求『宇宙的第一因』,將是枉然的,徒勞無功的。當你千辛萬苦尋求到『第一因』時,你勢必發覺在它之前還有一個『因』。如此循環不息,周而復始,你永遠尋求不出一個固定不變的『第一因』來。
同時人生短暫,生命無常,如果你還是要鑽牛角尖,那麼當你還沒有追求到『宇宙第一因』的答案時,你可能已經死了。
在佛經里,有一段極精彩的比喻:
『有一個人被毒箭所傷,他的親友帶他去看外科醫生。假如當時那人說:「我不願把這箭拔出來,我要知道是誰射我的,他是剎帝利種?婆羅門種?吠舍種?還是首陀羅種?他的姓名與氏族是什麼?他是高是矮還是中等身材?他的膚色是黑是棕還是金黃色?他來自那一城市鄉鎮?我不願取出此箭,除非我知道我是被什麼弓所射中,弓弦是什麼樣的?那一型的箭?笛羽是那種毛制的,笛簇又是什麼材料所制?......」如此;這人必當死亡,而不得聞知這些答案。』
所以佛教不浪費篇幅和時間,苦苦去追究『宇宙的第一因』的問題。因為追求也是無用的,同時也是對人生無益的,這些跟人們脫離生、老、病、死的痛苦無關,不能使人從而得到寧靜、解脫的快樂。
話題稍為扯遠了,現在我們再談佛教反對宇宙萬物是由神所創造的,而認為萬物都是『因緣聚合』而成的。
比如我們眼前的一座山,它是土石之積;湖泊是凹地積水而成;再看教室的桌椅,則是木匠用木頭做成的。
如果把土石散開則不復成『山』;把湖泊的水抽干則成凹地,那來『湖泊』的影子?再把木板一片片地拆散,請問『桌椅』在那裡?
這些有形體可見的東西,我們都可以簡稱它們叫『色』,因為它們只是『因緣暫時的聚合』而已,並不是真實不變的,所以我們說它們是『空』的——沒有永存不變的實體。
這就是佛經上『色即是空』的簡單道理。
然而,佛教說『色即是空』,這『空』字並不是『空空如也』的『空』,也不是『一無所有』的『空』,而是一種含著「妙有』的『真空』。
這句話怎麼個說法呢?我且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眼前有一杯水,把水加熱後就變成水蒸氣了,再也看不見水的影子。但這並不是說水真的就消失成『空』,當水蒸氣遇冷的時候,又會還原成『水』了。
再者懂得化學的人,都知道水是氫氧的化合物,換句話說『水』不過是氫和氧暫時的化合的『物』而已。水經過電解以後,又會變成氫氣和氧氣了。依此類推宇宙萬事萬物,沒有一件不是因緣暫時聚合生成的,沒有一樣是永恆不變的。因緣合則生,因緣散則滅,那裡有創造萬物的『神』?那有被創造的『萬物』呀?
第七 佛法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
佛對眾生說法,都是針對不同的根機,隨著時空的不同而設教。
佛因為教化的對象不同,就有不同的解釋:例如:對於智慧高的人,佛就告訴他能夠直指人心,明心見性,當下即悟的道理;對於智慧稍低的人,佛就告訴他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去修行。
又如:對於熱中名利的人,佛就告訴他『名利皆空』的道理;而對於消極悲觀,認為人生毫無意義,生命全是虛無空幻的人,佛就告訴他『人生是難得的,生命是寶貴的,人可以藉努力以獲致幸福和快樂。』來鼓舞他的勇氣和信心。
同樣的道理,由於時空的不同,佛就有不同的比喻和說明:
例如:台北的人問佛說:『台中如何去法?』佛的答案是:『南下.』至於回答高雄的人則說:『北上。』依此類推,祗要眾生所處地方不同,佛的回答也就不一樣了。
佛法有三藏十二部,八萬四千個法門(法門就是修行的方法)。這些修行的方法都是為適應眾生的根器,為對治眾生的煩惱而創設的。
如果沒有眾生也就不須要有佛法了。佛法如『葯』,眾生沒有煩惱的『病』,葯就不需要了。
佛法傳世逾二千五百餘年,能適應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眾生,這就是它能夠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所致。而這種教育方法,正是佛教的特色之一。
第八 佛法是入世的
佛教講的道理,雖然最終的目的是『出世』的,但它和『入世』的精神並不抵觸。(所謂『出世』並不是脫離、逃避世間,而是改造這個世間,重建這個世界。)
佛經上所講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如覓兔角。』就是說明修行要在人間,覺悟也要在人間,每一個有心向道的人,他不可能厭棄這個世界,逃避這世界上的人類,而『獨善其身』地修成正果。因為一個人要想成佛,他除了具備聰明智慧之外,還要有廣大的誓願悲心去普渡眾生。要以這兩種『悲』和『智』交互運用,相輔相成,做到徹底、圓滿的境地才能成佛。所以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來做入世的事業,從修行一直到成佛,既沒有『入世』,也沒有『出世』,因為一直是在這個世間進行的呀!
而佛經上雖然有所謂『西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世界』等凈土,勸人念佛往生彼國,但稍為了解佛法真諦的人都知道,這是諸佛菩薩為了度化眾生的一種權宜方便,佛教最後的目的是在於『化人間為庄嚴凈土,變地獄為極樂世界。』這才是佛教的真正宗旨,並不是要人人逃避這個世界而躲到西方凈土去享福。
第九 佛教沒有排他性
世界上大部份的宗教,都只承認他們自己所信的宗教教義才是唯一的『真理』,而排斥他教教理為『邪說』。
而佛教認為一切宗教,祗有教義深淺的區分,很少有好壞邪正的差別的。任何一種能夠存在世上千年以上的宗教,一定對世道人心有著或多或少的裨益的,否則這個宗教早就被人類的『智慧』所唾棄,以及被時間的浪濤所沖失了。
問題只是在於某些宗教只能給人以短暫的、少數的快樂;而有些宗教則能予人以永恆的、多數的幸福。而佛教正是屬於少數的後者之一的。
在佛法傳世的近二千五百年之中,佛教一直與其他的宗教和平共處,歷史上為了傳教而與其他宗教發生流血沖突的事,佛教從來沒有過。
這里我要請朋友們看印度阿育王(西元前三世紀),遵照釋迦牟尼的寬大慈悲,兼容並蓄的遺教,有一段至今原文尚存,被雕刻在岩石上的誥文:『不可只尊重自己的宗教而菲薄他人的宗教。應如理尊重他教。這樣做,不但能幫助自己宗教的成長,而且也對別的宗教盡了義務。反過來做,則不但替自己的宗教掘了墳墓,也傷害了別的宗教。』
『因此,和諧才是好的。大家都應該諦聽,而且心甘情願地諦聽其他宗教的教義。』(諦聽即留心聽。)
從這一段文字看來,這種寬容和誠意,正是佛教文化中最珍貴的遺產之一。
『真理』在佛教看來是沒有國界的,它不須任何宗教的『商標』。它也不屬於任何一個宗教,或屬於任何時代中的任何一個人。所以佛所說的真理,不是他一個人獨有的,因為佛只不過是一個『真理的發現者』而已,就像牛頓所發現的『地心吸引力』,並不是牛頓專有的一樣。
因此佛教認為一切合理的、具有永恆不變的道理的都是『佛法』。
『你要愛你的仇敵。』雖然出自於聖經,但佛教毫無疑問地承認它是具有美德的真理。(與佛教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相同。)
佛法像浩瀚的江海,它能容納地球上的一切大小河川。所以佛經上說:『一切法皆是佛法』啊!
第十 佛教是民主和自由的
在其他宗教里,教主所說的話就是不可抗拒的『命令』,就是不容懷疑的『真理』。誰要是不服從或稍微表示懷疑,那麼必遭天譴神罰。
在外教的經典里明白地記載著:人類的始祖因為違背了上帝的命令,而永遠地被趕出了伊甸園;而且他們的子孫——也就是千千萬萬的人類,包括以前、現在和未來的,也因此而莫明其妙地跟著受苦了。
依外教的解釋,這叫做『原罪』的遺傳。不過;我只聽說過某些疾病會遺傳,沒有聽說過『罪』也會遺傳的。除了古代專制野蠻時代,一人犯罪,全族會遭受誅連,以致被斬盡殺絕而外;現在任何一個進步的文明國家,父親犯罪,父親坐牢,跟妻子兒女扯不上半點關系的。
而佛教就是這樣主張:佛教認為一人做事,一人承當,父親殺人,兒子是下不了地獄的。(兒子也不能代替父親受罪。)
我有一個要好知己,他本來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以前我們常為了亞當、夏娃偷吃禁果而被『驅逐出境』的故事,辯得面紅耳赤。
以下是我們當時的談話:
『亞當他們為什麼會被趕出樂園的?』我問。
『因為夏娃不聽神的話,受了毒蛇的引誘偷吃了禁果,他違抗了神的命令。』
『請問神是全知全能的嗎?』
『是的,它是全知全能的。』
『請問全知全能的神事先曉得夏娃受不了毒蛇的引誘嗎?』
『不知道的,因為神要試驗亞當、夏娃是否聽他的話。』
『既然神事先不知道,那麼他還能被稱作全知全能嗎?』
『咦?喔,錯了,上帝事先當然是知道夏哇會受不了引誘的。因為他是全知全能的主呀!我真該死,剛才我冒瀆了神,說他事先不知道。』我的朋友見風轉舵,可是他沒想到另一邊也是死巷呀!
『好,全知全能的主既然事先明明知道夏娃受不了毒蛇的引誘,卻還要讓毒蛇來引誘她,而不加以制止,事後還要懲罰他們。這不是存心不良,故意納人於罪嗎?』
『咦?』我的朋友終於為之語塞。
亞當和夏娃就是這樣胡里胡塗地被趕了出來的。我們也是這樣胡里胡塗地跟著受苦了。
不管如何,神的話總是對的,違抗神的話,後果就是這樣悲慘。但是神自己卻不自我反省,他自己的『話』是否合理?是否自相矛盾?是否太武斷?太專制?
除此以外,在各種宗教經典中,時常記載神因人的不聽話而震怒的故事,處罰的方式包括用慘絕人寰的洪水來淹沒人類;用瘟疫來殺害人類。
在佛教經典里,絕對找不到佛會發怒的記載,更不會有這種殘酷、無情的處罰方式。在佛四十九年的教化中,弟子們所看到他們的導師,總是和顏悅色,慈悲安祥的,他對好人如此,對壞人也是如此。
佛對自己所說的道理,絕不強迫弟子們接受,他鼓勵他們懷疑發問。一直到他八十歲在婆羅雙樹間即將臨終時,仍然諄諄地教誨,一再地垂詢弟子們還有沒有疑問。
佛說:『大疑才有大悟,小疑只有小悟,不疑就永遠不悟。』
佛也在最後的遺教時說:『我沒有想過你們弟子是我的,眾生是我的......我不過是你們當中的一個,常常和你們大家在一起。......我從不壓迫別人,也不會要人來服從我。』這是多麼慈祥,多麼感人的遺教啊!
佛教這種准許以及鼓勵教徒對教主本身所說的道理,自由懷疑發問,進而深入探討的精神,我想是舉世無雙的吧?
朋友們,真理是不容許強迫別人接受的,勉強人去接受他所不了解的,或他所不喜愛的,那是政治而不是宗教。真理只有在民主、自由的前提下,反復地思辨,才能更加地顯出它的精神和價值。
而在全世界的宗教中,只有佛教的教主與經典是允許被懷疑、討論和追究的。
歡迎有研究精神,有獨立自主人格,有智慧聰明的同學們來研究佛法,佛教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10. 佛教和基督教,誰時間長
佛教是公元前六世紀,基督教是公元一世紀。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基督教是最先在猶太人中盛行,沿襲了一神教的傳統,它奉基督耶穌為救世主,所以耶穌出世的時間就是基督教出現的時間,正是公元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