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東海島的歷史沿革
1899年,湛江市區被法國「租借」,當時名字叫「廣州灣」,對外貿易曾繁盛一時。
1943年,廣州灣為日軍佔領。
1945年抗戰勝利,廣州灣回歸,從此定名為「湛江」。
1953年2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吳川縣第九區的南三島劃歸雷東縣管轄;1954年1月,又將西營區(現霞山區)的特呈島劃歸雷東縣管轄。是時湛江市郊區只有新鹿(現湖光)、潮滿兩區。1958年9月15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雷東縣,並將雷東縣並入湛江市郊區管轄,10月14日正式合署辦公。
1992年7月17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1992年8月13日,湛江市人民政府決定成立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管委會籌委會。1993年4月22日,中共湛江市委批准設立「中共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委員會」,東海島、硇洲島兩島四個鎮的黨組織歸屬試驗區黨委管理。1993年3月25日,湛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牽頭,組織市民政局、市國土局、東海試驗區和市郊區政府辦、民政局、國土局以及湖光鎮、太平鎮、民安鎮、東山鎮的領導到實地勘察,共同勘定了東海島試驗區與湛江市郊區之間的行政區域界線。1993年7月,湛江市人民政府決定從7月1日起,東海島試驗區財政與湛江市郊區財政脫鉤,實行獨立核算,黨政財一切事務由試驗區黨委會、管委會統一管理。至此,東海島試驗區作為湛江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除擔負經濟開發職能外,還要擔負下轄東海島和硇洲島東山鎮、民安鎮、東簡鎮、硇洲鎮等四個鎮的社會管理任務。
2006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商務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6月26日聯合簽發了《關於擴大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范圍的復函》,同意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東海島擴大發展用地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
2009年10月,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合並為新的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湛江八景之一:「東海旭日」---東海島 湛江電視台湛江日報碧海銀沙圖讀湛江湛江金視網湛江新聞網東海島網
② 湛江的古建築有哪些
中山紀念堂,地址: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
東里革命老區紀念館,地址: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內;
前山烈士陵容園,地址: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
李漢魂將軍故居,地址: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
梅菉頭抗日紀念館,地址: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
吳川市烈士陵園,地址: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
唐多慧紀念館,地址: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
下洋鎮革命烈士陵園,地址: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
李紀妙記念亭,地址: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
徐聞烈士陵園,地址: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
東海島烈士陵園,地址: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
林召棠狀元紀念館,地址: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
牛蒙山下紀念堂,地址: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
陳瑸墓,地址: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
騎樓建築,地址:赤坎區民主大道;
廣州灣商會,地址:民主路107號附近;
雷祖祠,地址:雷州城西南五里之英榜山;
三元塔公園,地址:湛江雷州市雷城曲街4號......等等
③ 東海島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特徵
東海島在中國雷州半島東部,歷史上為古雷州府轄島。1958年東北大堤修建後回修成半島,今答屬湛江市經濟開發區,島內主要通有東山、東簡、民安3個街道辦。地勢東高西低,東為玄武岩台地,西為海積平原。東端距海灘2公里,有海拔111米高的龍水嶺火山錐,面積500×500米,為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玄武岩構成,是天然航海陸標。蔚鶨港和北山港為島內最大漁港。蔚鶨附近6.5公里岸線,水深26~40米,其中40米深水航道650米。島內有尚待開發的土地40餘萬畝,地勢平坦,標高4~14米,為地質堅硬的火成岩基地。地下水日開采量可達50萬立方米。盛產魚、鹽,有庵里、紅旗鹽場,海水養殖 以鮑魚和對蝦著稱。海灘綿長且潔白。
④ 東海島民安鎮西山村委會下山村有什麼歷史故事
我只知道名字由來
傳說在宋恭帝向蒙古人投降被蒙古人擄走之後,為了支撐南宋的半壁江山,文天祥、張世傑等忠臣又擁戴益王趙罡繼位做皇帝。
可是,蒙古鐵騎很快又殺了回來,正危難之際,忽然飛來一隻大蝴蝶,聲稱要救駕。你道這蝴蝶是從哪裡來的?原來是從吳道子畫的「美女撲蝶圖」上飛下來的。吳道子人稱畫聖,他畫的畫是很有靈氣的,只因當年宋徽宗趙信也是好畫之人,他見這只蝴蝶畫得傳神,心生憐愛之意,便用御筆在撲蝶的撲字之上加上了一個小小的「免」字,成了「美女免撲蝶」。蝴蝶銘感皇恩,一直未能報答,今見趙家有難,使現身來救駕。趙罡等人見形勢危急,便顧不了許多,紛紛爬上蝴蝶的背脊逃命。蝴蝶振翅一飛,沖出重圍,為了逃離蒙古鐵騎的追趕,它拚命地飛呀飛,不知越過千山萬水,也不知飛了多長時間。飛到一處海灣,已經筋疲力盡,再也飛不動了,便一頭栽到大海里,度成一個海島。再說小皇帝趙罡,他睜開眼睛,見四面是海水,心裡納悶,不知是什麼地方,但心裡又想,剛才從臨安城逃出來;如今見到大海,莫不就是臨安城東面的東海?於是便沖日說出:「哈哈,我們逃到東海島了!」由於皇帝開了金口,從此就將錯就錯,把這里叫做「東海島」。
後來,蒙古兵又追趕到這里來,趙罡慌忙逃到對面的硇洲島,並病死在那裡,由他八歲的弟弟趙丙繼位做南宋的最後一任皇帝,那就是後話了。
宋恭帝(當時還不滿6周歲)被蒙古人擄走,文夭樣擁立宋端宗趙罡,趙罡逃亡到油洲島,趙罡死後八歲的趙丙在對洲島登基,做了不夠兩年的倒霉皇帝,這些都是千真萬確的史實。
東海島也的確象一隻蝴蝶,是不是從古畫上飛出來的,就請各位認真考證了。至於守海島的名稱,明清時代叫做「椹川」,法國強租廣州灣後,把這里劃為「東海區」,此名沿用至今,就叫做「東海島」。
⑤ 湛江有些什麼歷史呢
湛江歷史沿革
市名由來
由「廣州灣」到'湛江"市
1899年,法國強租當時名曰「廣州灣」的雷州府遂溪縣東部沿海(今湛江市區)法國人則稱為「白雅特堡」(Fort Bayard),而此湛江對外貿易盛極一時。1943年,日軍侵略者從法國人手中接管「廣州灣」,到45年日本投降後,民國政府於當年9月21日光復廣州灣,以原范圍劃設市治,因史上曾屬椹川縣,境內東海島曾設椹川巡檢司,古「椹川」亦有稱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
悠久的歷史
今湛江轄地遠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約4000年前夏、商之間)便有了人煙。秦皇統一中國後,今湛江轄地歸屬象郡。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聞、海康、遂溪三縣屬交趾部徐聞縣;北部吳川、廉江兩縣分屬交趾部高涼縣和合浦縣。
以後,南部三縣先後屬交州、合州、南合州、東合州,至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東合州為雷州,統管雷州半島三縣,直至清代;北部兩縣先後屬廣州、羅州、化州,至明清屬高州。
1899年,晚清政府與法國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廣州灣,被強租法國。我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先生寫下了名篇《七子之歌》(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 廣州灣 九龍 旅順大連等七處「失地」),其中第五章便是「廣州灣」湛江。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陸續解放湛江全境。此後,五縣先後屬廣東省南路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高雷區專員公署、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區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區與湛江市合並,五縣劃歸湛江市。
湛江市區歷史上屬遂溪、吳川兩縣。隋至唐初,郊區湖光鎮舊縣村曾先後為鐵耙縣、遂溪縣縣治;南寧景炎三年(1278年),寧帝禺即位於市區硇洲島,升硇洲為翔龍縣;明洪武年間至清雍正年間,曾先後在市郊舊縣村和東海島設置椹川巡檢司。
⑥ 誰知道湛江市東海島的歷史,那裡以前出過什麼有名人物嗎
東海島位於廣東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島東部,歷史上屬於雷州府遂溪縣管轄在內。在今廣東省湛江市區東南面,今屬湛江市麻章區管轄。以雷州方言、雷州音樂、雷劇、雷歌、人龍舞等諸多文化內容為載體,鑄就了「雷州文化」的組成部分。這里是的中國「第五大島」廣東省「第一大島」。當地民俗、民居和方言都具有鮮明的「雷州文化」特色。
歷史:
宋朝
中國大陸最南端是雷州半島,雷州半島東部、湛江市東南海域的東海島、硇洲島,就是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轄地。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行政區域屢經變遷,歷史沿革復雜!海島上的東山圩(現東山鎮),宋朝紹興時曾是椹川(原遂溪縣舊稱)巡檢司舊址;明洪武和正統年間,曾在東山圩建築城池,設置椹川巡檢司;清雍正年間,將雷州守備合並移置於東山圩,改名為東山水師營。硇洲島古名硇洲。北宋年間,島上設有硇洲寨;南宋末年,宋帝趙昰避元兵逃亡到硇洲,次年駕崩,其弟宋帝趙昺在島上登極升硇洲為翔龍縣,拜改元樣興,隸化州。元初復並入吳川。
清朝
清雍正年間,硇洲島曾設硇洲巡檢司。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十四日(1899年11月16日),簽訂了《廣州灣租界條約》 ,法帝強行租借廣州灣(包括原為吳川縣轄地的麻斜、坡頭、特呈島、南三島和原為遂溪縣轄地的海頭、赤坎、東頭山島、東海島)之後,曾在在硇洲島設置淡水區(現硇洲淡水圩);轄硇洲、東海兩島。並在硇洲島建造硇洲燈塔。
近代
1943年3月,日本侵佔廣州灣;1945年9月21日,駐雷州半島地區的日方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我國同時從日軍手中接收廣州灣,被異國統治前後47年的神聖領土,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1952年12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報中南軍政委員會轉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將東海、硇洲兩區從湛江市郊區劃出,設置雷東縣,隸屬粵西行政公署領導,縣址設在東海島的東山圩。
建國後
1899年,湛江市區被法國「租借」,當時名字叫「廣州灣」,對外貿易曾繁盛一時。
1943年,廣州灣為日軍佔領。
1945年抗戰勝利,廣州灣回歸,從此定名為「湛江」。
1953年2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吳川縣第九區的南三島劃歸雷東縣管轄;1954年1月,又將西營區(現霞山區)的特呈島劃歸雷東縣管轄。
1958年9月15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雷東縣,並將雷東縣並入湛江市郊區管轄。
1992年7月17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1992年8月13日,湛江市人民政府決定成立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管委會籌委會。
1993年4月22日,中共湛江市委批准設立「中共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委員會」,東海島、硇洲島兩島四個鎮的黨組織歸屬試驗區黨委管理。
1993年3月25日,湛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牽頭,組織市民政局、市國土局、東海試驗區和市郊區政府辦、民政局、國土局以及湖光鎮、太平鎮、民安鎮、東山鎮的領導到實地勘察,共同勘定了東海島試驗區與湛江市郊區之間的行政區域界線。
1993年7月,湛江市人民政府決定從7月1日起,東海島試驗區財政與湛江市郊區財政脫鉤,實行獨立核算,黨政財一切事務由試驗區黨委會、管委會統一管理。至此,東海島試驗區作為湛江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除擔負經濟開發職能外,還要擔負下轄東海島和硇洲島東山鎮、民安鎮、東簡鎮、硇洲鎮等四個鎮的社會管理任務。2006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商務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6月26日聯合簽發了《關於擴大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范圍的復函》,同意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東海島擴大發展用地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2009年10月,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合並為新的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⑦ 東海島的風情習俗有那些
東海島民服飾與大陸內地一樣,其主要功能是護體、遮羞和裝飾。應該說遠在人類的初創階段,服裝的產生主要出於人的本能和生活的需要,即為遮身蔽體和防寒御暑,後來才逐漸萌發了裝飾的觀念和行為。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這里,馬克思把「衣」放在第一位。然而,服飾發生又與自然環境和生產方式有關,為此,因地域和環境之異就產生了各自的服飾習俗。
說起東海島民服飾,考查起來,起源較早。據《山海經》中所載,遠古時代在我國東南沿海有個捕魚氏族,稱之「玄股國」,玄股國的國民「擅長用魚皮製衣」,這同我國北方狩獵民族「多以獸皮製作衣服」習俗,如出一轍。另據出土文物考證,遠在一萬八千多年前的山頂洞人,早已懂得用獸皮製作簡易的「衣裳」,可見這種服俗發生之悠久。
當然,若以古代的服裝材料論,在江南地區,先有葛,後有麻和絲,最後才是棉花了。其間捻線織布是最原始的紡織術,而紡輪則是紡紗的主要工具。為此,近年來在舟山定海的白泉和大巨島的孫家山等地,考古發掘的一件扁圓形石紡輪和一件陶紡輪,以及骨針、骨錐等物,足以證明遠在新石器時期,海島上已有紡織和縫紉之術,服飾習俗也隨之而生了,而這個時期,距今約六千餘年。
也許,由於這種深厚的歷史淵源,對東海島民的服飾習俗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如明代編纂的《舟山志》中雲:「僻居海中存淳樸之風。」「凡居、服、飲食尚節省蓄力,勤而儉,比戶皆然。」《浙江風俗簡志》中曰:「溫州洞頭島,宋前男女平時穿布衣素服,不尚羅綺,有古樸風」。舟山的《岱山鎮志》中亦說:「岱山風俗,向稱質朴」。凡此種種,不僅說明了海島服飾的歷史淵源,更構成了海島服飾的一大特點,即「古樸風」。
若說海島服飾的第二大特點,則是與海洋性環境和海上的勞作方式有關。如鍾敬文主編的《民俗學概論》中所言:「海產漁民多穿短衣短褲,便於撒網捕魚。」楊志林所著的《洞頭海島民俗》一書中雲:「洞頭漁民,因大多時間在海上生活,衣著易被海水打濕而腐蝕,穿著壽命短;因此,為了耐穿,所穿的外衣都用栲膠染過,染成棕紅色,俗稱『栲衣』。」此俗舟山群島亦然。在舟山,昔日漁民所穿褲子也用栲膠或栲皮染過,染成醬色。褲子一般較短,但褲腳肥大,穿起來好像提著兩盞大燈籠,俗稱「籠褲」。「栲衣」和「籠褲」之俗,吳越海島的地方誌書中均有記載和闡釋。可見,以上的服飾習俗不僅由海島的特定環境和勞作方式所決定,亦為一大特點,俗稱「海派風」。
關於海島服飾的第三個特點,則是由外界輻射和滲透所致。這是因為吳越海島地處長江口或甌江外,臨近我國第一大都市上海以及寧波、溫州等著名港口城市,交通便利,來往頻繁。或售魚,或經商,或購物,接觸頗多,深受其影響。如民國初年編纂的《定海縣志》中曰:「海通以後,商於滬上者多奢糜之習,由輪舶運輸而來,鄉風為之丕變,私居燕服,亦被綺羅,窮鄉僻島,通行舶品,雖小家碧玉亦無不佩戴金珠者矣。」又雲:「往往時式服裝始流行於滬上,不數日鄉里之人即仿效之,較鄞(鄞縣)、鎮(鎮海)等邑,有過之而無不及。」藉此說明,海島服飾的第三大特點,則為「時尚風」。
由此可知,海島人的服飾應具有怎麼樣的一種個性化風格?那麼,上文所述的「古樸、海派和時尚」,則是它的三大特點和標志。而且,尤為可貴的是這三個特點十分鮮明地貫穿在海島服飾的民俗事象中,具體的有兩個層面。
⑧ 湛江市東海島這個島是怎樣形成的,形成到現在有多了,能告訴我島的歷史嗎謝謝
東海來島為大陸島,系大陸地塊延自伸到海底並出露海面而形成的島嶼,其地質構造、岩性和地貌等方麗與鄰近大陸基本相似。有獨特水文地質條件——淺層含水層與大陸以淺海灣相隔,中深層承壓水含水層與大陸地下水系統緊密相連。
東海島,位於湛江市東南部,北瀕湛江港,面積286平方公里,是全國第五大島。東海島面積大,有綺麗的火山遺跡,屬火山台地地質區,地下有厚度不等的玄武岩層。東海島東端距海灘2公里,有海拔111米高的龍水嶺火山錐,面積500×500米,為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玄武岩構成,是雷瓊火山群雷州半島部分56個火山錐之一,是湛江海域的天然航海陸標。東海島東山鎮最南邊有個龜頭村,村前海灘是一片連綿數里的彎月形的火山石海灘,據推測這里很可能曾經是海底火山噴發口,其海域是中華白海豚的棲息海域之一。
隔海相望的硇洲島是一個大約20—50萬年前由海底火山爆發而形成的海島,也是中國第一大火山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