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寫歷史人物的作文
蘇軾:<宋朝的雨>,我們老師說要寫散文就仿這樣寫,不過最好開頭比這個要鮮明點,畢竟是考場作文:http://www.chinateacher.com.cn/news/2008/0116/5158.asp
陶淵明:http://www.sinopecnews.com.cn/staff/2006-11/23/content_417772.htm
李清照:<亂世中的美神>很經典:http://tieba..com/f?kz=97344916
李白: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6/1/50366.shtml
林黛玉:http://..com/question/78173504.html?si=1
考場作文:要點題句,老師基本就是看幾眼就會評分,不要太過含蓄,我自己就吃過這方面虧,最好講你要寫的人物素材與你自己結合起來,比如說他對你的啟示或是其他.不要讓老師覺得你只是在寫人物.多使用名句,記不住名言就自己寫,簡練點,多使用反復回環對比手法看起來就會像名句了.而且這樣的句子最好單獨成段
2. 寫一篇關於歷史人物的作文!謝謝!
諸葛亮自古以來就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評論,深受人們的愛戴,出於茅廬的他輔佐實力單薄的劉備成王霸業,忠貞地獻上自己的謀略,為蜀國打拚了一片天下。他的聰明才智和忠貞不虞讓許多人都為之欽佩。
小時侯就聽過有關諸葛亮的故事,也看過一點《三國演義》的電視劇。所以,諸葛亮在我的心中總是神秘的,出神入化,無所不能。他是一個神奇的人,隱居於山中未能與外界接觸,卻能熟知當時的情形,對外界了如指掌。面對劉備的提問,他將時局分析得相當透徹,無論從哪個方面都是那樣的周密,面面俱到。另外,他對於與曹操,孫權的關系方面的把握也做了相當精妙的解析。最後還做出了最為重要的一個謀略——取荊州,作為蜀國的國土,並將荊州的地理環境,人文關系都進行了嚴密的分析。可以說,沒有哪個謀士能像諸葛亮一樣將各個方面都考慮到,對於各個地理環鏡那樣的熟悉。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算準天氣,「呼風喚雨」借東風,對於赤壁之戰的勝利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可真可謂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
他的聰明才智是不可估量的。後人一提起他,必將首先想到他的神機妙算與錦囊妙計,是智慧的化生諸葛亮設空城計,下退司馬懿大軍,實行的心理戰術;草船借箭,竟向敵人獲取了戰斗工具。看似不容易做到的,卻如此輕松地在他的計謀中完成。這些計謀都很奇特,令人意想不到,在危難時刻幫了蜀國大忙,挽救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可以說,如果沒有諸葛亮,蜀國絕對不會立足於天下,與魏`吳兩國抗衡。諸葛亮也是相當忠義的一個人,劉備在世時,盡心盡力地出謀劃策,劉備死後也耐心地輔佐劉禪,為後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然而劉禪卻昏庸無能,不理朝政。諸葛亮非但沒有篡位,背叛,到其他的強國去,反而更加盡心地為劉禪出謀劃策。《出師表》一文中更是表現出了自己的衷心,感人肺腑,正義凜然。這一切都取決於對先主的感激與懷戀。可是我認為,諸葛亮雖然接受了先主劉備的遺命,但是蜀國卻早已不如當年,再怎麼調整也不可能打敗曹操,後主如此地軟弱。也許,他太注重於忠,堅首誓言,盡心盡力去做的只是一件永遠沒有結果的事。最後死在了行軍途中,令人惋惜。如果諸葛亮早日掙拖的束縛,看穿了這一點,他不會活得那麼累。他可以歸隱山居,安度晚年。成為一名隱士。諸葛亮的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給後人留下了無數啟發和迷團。然而他的聰明才智,忠貞不虞會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千古流傳,永不磨滅。
3. 寫歷史人物的作文
我看項羽 武功蓋世,風雲際會,一舉成名,威服天下,主宰蒼生,英雄莫敢俯視。但大起過後即大落,大喜過後即大悲。從笑傲天下,碑睨諸侯,短短四年,被迫自刎烏江,項羽不愧為悲情英雄。
他的叱吒風雲又重情重義,既神勇無比又親善士兵。</FONT>
愛江山,他才南征北伐,陶醉於西楚霸王的寶座;愛美人,他才隨身不離虞姬。許多人覺得項羽不應該因為美色而在四面楚歌時,不開個例會,但試問,面臨生死一別的邊緣,誰不珍惜與愛人共度的時光?這出於項羽的柔情,他的重情義。這位柔情似水的猛將令我佩服。
項羽對士兵的友善,對部下的關心,同甘共苦的精神,歷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現代人能顧及的?無良商販為了私慾,剝削員工的實例比比皆是,為什麼就不能學習一下他的精神呢?
項羽的果斷,細膩,勇猛,感悟了我。讓我明白到時機是多麼重要,情誼是多麼的可貴,精神是多麼可嘉。
雖然項羽神勇無比,但卻在處理私情方面十分不謹,項羽濫用私情,殘暴,沖動,無一不警戒我,應該冷靜、客觀地面對每一件事,從多角度地去看每個問題,才能理性地作出選擇。
在一個盛行「勝者王侯敗者」的觀念,竟然還有一個失敗了的項羽受到如此的禮贊。他讓我嘆息,讓我感概,讓我傷感,讓我敬佩。他的血性和柔情,讓我揮之不去,詠之不足。他雖然像流星,在歷史長河中一閃而過,但他卻成了一個文化符號,被人們無數次地評價著。
4. 著名歷史人物評價作文怎麼寫
1,要確定歷史人復物的時代背景。在評制價任何一個歷史人物時,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歷史范圍內進行考察,即尋找該歷史人物個人活動與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之間的關系。
2,要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
3,要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主要看他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是否推動或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進步。
4,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依據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或活動對其做出應有的評價,防止以偏概全。
5,注意把握歷史人物的總體特徵。對歷史人物,不僅要一分為二,還要有一個總結論,亦即對歷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斷。
6,注意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和點評歷史人物,要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國,把歷史人物放在世界大環境中去認識,採用中外對比的方法。
以上答復希望能夠幫到你,滿意請採納
5. 寫作文(關於歷史人物)寫他的性格
作文一: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聽!這雄壯而動聽的《滿江紅》是多麼深沉。他便是離我們已有兩千年的,從小母親就在其身上刻著「精忠報國」的,家喻戶曉的民族大英雄——岳飛。
他出身於農家,是抗金戰火中的一名出色將領。他懷著刻在骨子裡的「精忠報國」帶著他的岳家軍與金軍對抗。他的部隊軍機嚴明:「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在抗金戰場上威名遠揚,讓不可一世的金軍膽顫心驚,聞風喪膽。居然在金軍中流傳這著「憾山易,憾岳家軍難」一類的話。這是多麼了不起!屈指一數歷史上也就區區幾人可以做到。
他滿懷著高昂的鬥志要去收復北方迎回原北宋皇帝以及太上皇,但不料成為當今皇帝——趙構的眼中釘,肉中刺。雖然他是我們心中的民族英雄,有著極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超群的指揮才能,但在政治上太缺乏經驗,一心只為救回先皇,不為當今皇上考慮。他沒有想過如果他真救回了先帝和太上皇那麼宋朝將會有三個皇帝那趙構是什麼?這才導致趙構對岳飛的擔心,在趙構的指示下秦檜夫婦將岳飛陷害以某犯罪處決。一代天驕便如此去世。
或許幾千年前,岳飛應該支持趙構,而不是一味的要去救回先皇,這樣趙構也不會質他於死地,他也可以繼續報效國家,這樣既實現了他精忠報國的宏願也可以保全自己。
岳飛是我們的民族英雄,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應學習他精忠報國的精神,在戰場上可以臨危不震,靈活運用的卓越指揮才能和他的文學造詣以及他正直,簡朴,愛國愛民愛兵的良好精神和品質。
作文二: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
《三國演義》中,一個個活靈活現的歷史人物,有武藝高但又自負傲慢的關雲長,絕頂聰明似乎無所不能諸葛孔明,陰險狡詐卻又狡猾的董卓,志向遠大而又知人善任的孫仲謀等。我但最是誰?。我但最是誰?當然是忠厚憨實得關雲長了。
關羽為什麼使我著迷,當然是關羽玉樹臨風,英俊蕭曬,重情重義,勇敢堅強的關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關羽長著一頭烏黑的頭發,兩顆炯炯有神的眼睛,鑲嵌在扁長的臉頰上,一個柳葉似的眉毛,貼在眼睛上面,耳朵赤紅赤紅的,他的雙臂揮舞寶劍,真有紳士的感覺,而且一生氣臉就會赤紅赤紅的,你一定聽入迷了吧,那就聽我繼續講下去。
關羽很勇敢,我相信你也提過一個故事吧;關於在戰場是為了救一個夥伴自己中了一根毒箭,毒氣逼人所以他去請華佗來治療。華佗說:「需要把肉割掉,把骨頭刮一刮」,於是他又說:「會很疼的」。關羽說卻說:「我不怕!」說著,他伸左手出,又叫人找了一個棋盤,叫軍師同他一起下棋,棋剛開始,華佗的刮骨療傷也開始了。關羽一邊下著棋一邊忍受著莫大的痛苦,有時還會流出汗來,眉毛就會皺起來讓讓人忍不慘睹呀!
我在現實生活中也嘗試著學習關羽的是。
在有一個晚上我的爸爸媽媽都去澆水,就留我和姐姐在家。我們在看鬼電視(因為姐姐不怕鬼,她的膽子十分大.)看到恐怖的畫面時,我害怕的大叫起來,這個恐怖的畫面一直停留在我的腦海中,怎麼也忘不了,我又在自我安慰;「不用怕關羽在保護我呢!」這時,腦海中的鬼彷彿在和關羽打鬥,最後關羽打贏了!鬼在腦海中魂飛魄散了我雖然以經不害怕了可是那恐怖的會成為現實,所以,等看完了鬼電視,我該去趟衛生間了,我總覺得衛生間和鬼電視里的畫面彷彿一樣,我情不自禁地大叫起來但是關羽彷彿又來了,照亮了我幼小的心靈,彷彿關羽計提著一盞燈,向我走來,對我說:「別怕,有我在,我陪著你!」我就不害怕了。睡覺的時候,彷彿關羽在床上陪著我,同我一起睡覺。
現在,你總該知道我最喜愛歷史人物是誰了吧!
6. 在寫作時,我們應如何去寫歷史人物,抓住哪些主要的如何構思,才能拿高分作文
要極力塑造人物的性抄格。可以通過突出一種矛盾沖來突顯人物的性格。
其次心裡活動。寫史切忌與真實史實相違背,可以故事新編,但要以人物原始性格為基調。寫歷史人物對於歷史要有很深的了解。
可以通過人物的某一篇詩詞展開。
EG:
http://www.fan.net/bf/xzdq/xinshang/2002.htm №. 04《小重山》後的選擇,是一篇不錯的故事新編的範文
7. 作文 歷史人物 主要場景描寫
kan
8. 怎麼寫關於歷史人物的作文
寫歷史人物,你可以通過對這個人的出生【(出生地 名字的來源 家人)(內略寫)}然後寫他的成容長歷程(詳寫),可以的話再謝謝他在軍政上的作用(詳寫)。如果他是一個詩人或文學家你可以側重寫他的作品,最好加一些自己的感受。(詳寫)。
9. 如何寫《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的作文在線等
大綱
一、
1、人物簡介;
2.、生平事跡;
二、
展開寫你喜歡他的原因;
三、
結束段落,一般是總結一下他的一生諸如雄才大略,歷史功績等或者抒發一下感情,或者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生平我不太了解,從網路里給你找的。個人覺得如果你要寫,一定對他有所了解啦,不然會比較生硬的。
劉恆(前203年—前157年)是漢朝的第3個皇帝(不包括兩位漢少帝的情況下),漢族,漢高祖劉邦第4子,漢惠帝劉盈弟,母薄姬, 劉恆像
8歲被立為代王,曾有代王王後一位,劉恆還是代王時便已過世,所生四個兒子相繼病死。元配王後、四位王子史書未留名。後有寵姬竇漪房竇美人,24歲劉恆登基後竇漪房兒子劉啟被立為太子,竇漪房成為皇後。劉恆躬行節儉勵精圖治開創治世「文景之治」。
編輯本段理政
文帝劉恆入京,僅帶宋昌、張武等六人。漢文帝下定決心要盡快整合皇權體制,以恢復和加強國家政權的運轉能力。
鞏固皇權
軍權是最大的權,文帝深諳此道,所以在他進入未央宮的當天夜裡,就命令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二軍;命張武為郎中令,巡察保衛宮中。有司衙門分別誅殺少後帝及其三個弟弟於他們自己的府第里。皇帝回到前殿,連夜頒布詔令,大赦天下。 文帝知道自己在漢廷並無雄厚的政治基礎,有的宗室認為他是「摘桃派」,僅僅是依靠一批老臣的擁戴而登上皇位的,他所面臨的是不斷壯大和日益驕橫的諸侯王勢力,所以他首要的任務是採取恩威並施的兩手策略來鞏固皇權。
封賞功臣、宗室
漢文帝即位之後,首先封賜誅諸呂有功之臣。文帝前元年(前179年)十月,封周勃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灌嬰為太尉,組成新的漢廷中央。隨劉恆入朝的官員,有的官至列卿。 除了保留舊有的諸侯王之外,漢文帝又立了一批新的諸侯王。同年十二月,立原趙幽王劉友之子劉遂為趙王;徙封原琅邪王劉澤為燕王。後來,又立劉遂之弟劉強為河間王;朱虛侯劉章為城陽王;東牟侯劉興居為濟北王;立皇子劉武為代王,又徙封為淮陽王,後徙封為梁王;封劉參為太原王;劉揖為梁王。 同年正月,即劉恆即位三個月後,根據群臣的建議,文帝立長子劉啟為太子。這樣,自漢高祖以來,預立太子就成為漢家的定製。三月,立竇氏為皇後。
鎮壓諸侯王叛亂
由於漢王朝大力推行無為政治,對諸侯王勢力的惡性發展,起了催化作用。諸侯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必然使劉氏宗室內部在皇權和王權的分割問題上產生了尖銳的矛盾,這個矛盾從文帝即位後就開始激化了。文帝三年(前177年),濟北王劉興居叛亂,首開王國武裝反抗漢廷之先例。文帝派兵鎮壓,叛軍頃刻瓦解,劉興居被俘後自殺。 只過了三年,淮南王劉長又舉起了叛旗。但尚未行動,即被朝廷發覺。文帝派人傳訊劉長入京,罷去他的封號,將他發配蜀郡。途中,劉長絕食而死。 賈誼獻策 兩起叛亂雖被平息了,但漢初諸侯王勢力的惡性發展,實際上已成為對抗中央朝廷的分裂勢力。朝廷中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到了非從根本上解決不可的時候了。賈誼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賈誼時年28歲的賈誼上《陳政事疏》(即《治安策》),提出兩點:第一,親疏不是主要問題,即同姓諸侯王不比異姓王可靠。第二,是強者先反叛,弱者後反叛,在這樣的封國條件下,最後都是要威脅中央集權政權的。賈誼提出解決的辦法就是「眾建諸侯王而少其力」,即分割諸侯王國的勢力,從而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
文帝十分欣賞賈誼的《治安策》,然而,當時他正用心於穩定政局,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形勢不允許他與諸侯王公開對抗。直到文帝十六年(前164年),齊王劉則死,無子嗣位,文帝才分最大的齊國的六國。又封劉長的三子劉安、劉勃、劉賜等為王,將淮南國一分為三。賈誼關於眾建諸侯的建議,至此才得以實施,但皇權和王權的矛盾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分權和集權的問題依然存在。由於文帝對同姓諸侯王基本上採取姑息政策,所以導致了景帝時期的吳楚七國之亂。
開創治世
西漢王朝建立後,漢高祖、惠帝、呂後都著力於發展農業生產,穩定統治秩序,收到了顯著的成效。然而文帝即位之時,不僅國家財力嚴重不足,人民生活還相當困頓。造成這種貧困的狀況,是由於「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農民遭受殘酷剝削,淫侈之風日益嚴重,以及社會背本趨末的結果。這表明漢初一度緩和的社會矛盾,到文景時期又逐漸趨於表面化。怎樣才能解決這個矛盾?怎樣才能求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安民為本
年輕的賈誼作《過秦論》為文帝提出治國的根本方針為「牧民之道,務在安之」。這股要求安民的社會思潮,是惠帝以來朝野共同的要求,也是鞏固西漢統治的需要。 在「安民」方針指導下,歸納起來,文帝採取的措施有:
減省租賦
為了吸引農民歸農力本,文帝以減輕田租稅率的辦法,改變背本趨末的社會風氣,用來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曾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即納1∕30的土地稅,十三年還全部免去田租。自此以後,三十稅一成為漢代定製。此外,算賦也由每人每年120錢減至每人每年40錢。
減輕徭役
文帝「偃武興文」,「丁男三年而一事」,即成年男子的徭役減為每三年服役一次。這樣的減免,在中國封建社會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令列侯歸國
文帝即位之初,列侯多居長安,遠離所屬食邑,造成「吏卒給輸費苦」,給人民增加了一項新的轉輸負擔。文帝二年(前178年),即詔令列侯回歸封邑,做官吏的及有詔令特許的,要將太子送歸封邑,其他任何人不許留居長安,以減輕人民的負擔。
弛山澤之禁
文帝後六年(前158年),文帝下令,開放原來歸屬國家的所有山林川澤,准許私人開采礦產,利用和開發漁鹽資源,從而促進了農民的副業生產和與國計民生有重大關系的鹽鐵生產事業的發展。弛禁的結果,「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廢除過關用傳制度
漢代在軍事重鎮或邊地要塞,都設關卡以控制人口流動,檢查行旅往來。出入關隘時,要持有「傳」,即通過關卡的符信(憑證),方可放行。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三月,文帝取消出入關的「傳」,從而有利用於商品的流通和各地區間的經濟聯系,對於農業生產的發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入粟拜爵
文帝十二年(前168年),號稱「智囊」的太子家令晁錯向文帝建議:「募天下之人入粟於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文帝採納了這個建議,採取公開招標價賣爵的辦法來充實邊防軍糧。晁錯又建議,入粟拜爵辦法實行後,邊境積粟足以支5年,可令入粟者輸於郡縣,是郡縣也積粟;邊境和郡縣都已充實,就可以免除天下田租。入粟拜爵辦法的實行,是農民的處境暫時有所改善。
躬修節儉
文帝在位23年,車騎服御之物都沒有增添;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平時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絲綢做的衣服;文帝為自己預修的陵墓,也要求從簡。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簡朴為世人稱道的皇帝。
第一個治世
由於文帝採取了上述的方針和措施,就使當時社會經濟獲得了顯著的發展,統治秩序也日臻鞏固。西漢初年,大侯封國不過萬家,小的五六百戶;到了文帝和景帝時期,流民還歸田園,戶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國大者至三四萬戶,小的也戶口倍增,而且比過去富實多了。中國古代社會開始進入治世。 源於文帝時期的文景之治之所以成為封建社會的盛世,原因是多方面的: 1、統治者認識的改變:漢初統治者從秦亡的教訓中,第一次看到了「民」的力量,認識到這個力量雖在平時不顯現,然而絕不能忽視它。如果過分侵犯了「民」維持生存的起碼權利,「民」就不是原來的被動狀態,而要以暴力的行動顯示出它不僅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強大力量。所以統治者就要對「民」讓步,就要順「民」心。 2、統治者大力推行黃老政治:漢初統治者,尤其是文帝和景帝,堅持「清靜無為」「躬修節儉」,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結果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費,解決了秦過分剝削農民、破壞合理的權利和界限的根本問題,這樣,就造成一個「吏安其官,民樂其業」的良好社會環境。 3、文帝個人的勵精圖治:劉恆即位不久,就廢止了誹謗妖言之罪,使臣下能大膽提出不同的意見。秦代以來有所謂「秘祝」之官,凡有災異就移過於臣下。文帝十三年(前167年)下詔廢除並且聲明:「百官的錯誤和罪過,皇帝要負責。」次年,他又禁止祠官為他祝福,文帝謙讓寬容,以禮相待,便自然形成一種比較清明的政治空氣,正因為如此,漢文帝的政績不但得到了後人的贊譽,也得到了西漢末年赤眉軍的尊崇,他們攻佔長安後,西漢皇陵均被破壞,唯有漢文帝的霸陵得到了保護。
編輯本段司法
秦漢時期的黃老學一個主要特徵是「守法而無為」,所謂「無為」,不是毫無作為,也不是漫無邊際的放任,而是不超越既定的法律規定。「法」是「無為」的界限,而無為的「道」又是「法」的根源。所以,要求「法立而弗敢廢」,就是指立法之後不輕易變更,要「循守成法」。 漢初統治者堅持黃老之學「賞罰信」的思想,主張嚴格執法,即使皇帝也只有「執道生法」的權力,而不得犯法。漢文帝就是一位不以個人意志破壞法律規定而「循守成法」的皇帝。一次,文帝出行中路過渭橋,有人從橋下走出,使文帝乘車的馬受驚而跑。廷尉張釋之判處此人「罪金」(罰四兩金)。文帝要求處死。張釋之向文帝說:「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制定的,如果我們輕易地改變法律,就會使人們對法律失去信任,不知怎樣做才對。」文帝終究表示廷尉做得對。 黃老思想雖然吸收了法家的「執法」「守法」思想,但基於「安民」「惠民」的立場,對法家的「重刑輕罪」主張並不首肯。黃老思想不僅要求「君正」,而且要求「法正」。在這種思想作用下,漢初統治者堅持除秦苛法。文帝元年(前179年)十二月,除「收孥連坐法」。明令宣布:「現在,廢除一人犯罪,家人收為奴婢及各種株連的法律。」這是對舊傳統的否定,對成法的改革。 文帝最重要的改革是廢除肉刑,改革刑制。改革的起因是緹縈救父。文帝十三年(前167年),齊太倉令淳於公犯了罪,應當受刑。漢代的肉刑主要由黥刑(臉上刺字)、劓刑(割去鼻子)和斬左右趾(砍去左足或右足)。淳於公因為做過官,所以要押解到長安去受刑。淳於公幼女緹縈非常悲痛,便隨父到長安,上書文帝,說:「臣妾願意入官府為奴婢,來抵贖父罪。」文帝憐憫她的一片孝心,下令赦免了淳於公的肉刑,令其攜女歸家,並且下詔廢除肉刑,改革刑制。 對漢文帝廢除肉刑,後世有許多評說,大多是認為出於「悲憐」緹縈,體現了文帝的「德政」。這一刑制的改革,在中國法制史上的意義是重大的,它是中國古代刑制由野蠻階段進入較為文明階段的標志。這一改革,為刑制向新「五刑」(笞、杖、徙、流、死)的過渡奠定了基礎。
編輯本段邊疆政策
漢文帝即位後,不僅內政復雜棘手,邊事也十分嚴峻,在國力不強的情況下,面對「胡強南勁」的形勢,漢文帝採取了正確的策略,終於贏得了較好的外部環境。
匈奴
自白登之圍來,漢廷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雖然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並不能根本解除匈奴貴族的威脅,雙方一直處於戰和不定的狀態。 文帝在位期間,為了謀求安定的和平環境,對匈奴一直採取克制忍讓的態度,繼續執行和親政策,避免大動干戈。然而,匈奴雖然受益於和親政策,但是卻不信守和親的盟約。漢廷急需行之有效的御邊之策。 當時任太子家令的晁錯上書漢文帝,分析漢朝與匈奴雙方在軍事上各自的長短,建議實行「募民實邊」的策略。其主要內容為:在邊地建立城邑,招募內地人民遷徙邊地,一面種田,一面備「胡」;每個城邑遷徙千戶以上的居民,由官府發給農具、衣服、糧食,直到他們能自給為止;遷往邊地的老百姓,按什伍編制組織起來,平時進行訓練,有事則可應敵,凡能抵抗匈奴人的侵擾,奪回被匈奴人掠奪的財富,則由官府照價賞賜一半。文帝在不同程度上採納了這個策略。 此外,文帝還在邊地建立馬苑36所,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用官奴婢3萬人,養馬30萬匹。在民間,同樣獎勵老百姓養馬,以滿足邊防對馬匹的需求。 這些措施產生了積極的作用:改變了單一輪換屯戍的制度,既有利於對邊郡的開發,又大大加強了抗擊匈奴的防禦力量;有利於休養和生息,使內地的社會經濟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為後來漢武帝徹底解決匈奴問題打下了基礎。
南越
在戰國秦漢時期,我國東南沿海及嶺南一帶,聚居一種支族眾多的越族,被統稱為「百越」。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越人,因地處「楚之南」,被稱為「南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統一嶺南,在這里設置了桂林、南海、和象三個郡。秦末農民戰爭起義爆發後,行南海尉事的趙佗自立為王。 漢高祖時,趙佗接受「南越王」封號,從此「稱臣奉漢約」,成為西漢王朝下的一個屬國—南越國。呂後統治時期,對南越實行經濟封鎖政策,趙佗即以兵戎相見,與漢王朝分庭抗禮。 公元前180年,呂後駕崩,文帝即位,改變扼殺政策,採取安撫政策,向南越提供發展生產所需的鐵器、農具、馬牛羊等。並派人修葺趙佗在真定(今河北正定)的祖墳,置守邑,歲時祭祀。又撤掉進攻南越的軍官,拜趙佗的兄弟做官。然後,遣陸賈再次出使南越。在文帝誠意的感召下,趙佗謝罪稱臣,從而再次贏得了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到武帝時期,嶺南地區經濟文化發展已有較大發展。 由以上可以看出,漢文帝對周邊少數民族不輕易用兵,盡力維持相安友好關系,以禮相待,兄弟相稱,這對於加強中原人民與周邊少數民族人民之間的團結,增進友誼,起了很好的作用,進一步促進了漢朝時期各個民族之間的融合,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編輯本段漢文帝抗擊匈奴入侵的戰爭
漢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呂後死。文帝即位,繼續對匈奴和親。 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匈奴右賢王背棄 和親 之約,率數萬大軍侵佔河南地(今內蒙古伊克昭盟地區),並進襲上郡(今陝西綏德地區),殺略漢民,威脅長安。文帝急令丞相灌嬰將車騎8萬迎擊匈奴,自率諸將詣甘泉宮(故址在今陝西淳化西北),作為應援。匈奴右賢王見漢軍大隊來攻,遂退出塞外。雙方雖未交兵,但這次用兵是西漢自白登之圍後對匈奴第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表明西漢王朝並不甘於 和親 政策。 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冒頓單於死,其子稽粥即位,號老上單於。 老上單於初即位,文帝復遣宗室女公主為單於閼氏,派宦者燕人中行說為護送使者。中行說不願去匈奴,被強令出使。中行說忿恨上路,到匈奴即投降老上單於。老上單於對他親信倍至。中行說在匈奴千方百計破壞漢匈的 和親 關系,鼓動老上單於伺機南下攻漢。 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老上單於親率14萬大軍入北地郡,進占朝那(今甘肅平涼西北)、蕭關(今甘肅固原東南)、彭陽(今甘肅鎮原東南),燒回中宮(秦宮,故址在今甘肅固原),前鋒直抵雍縣(今陝西鳳翔南)、甘泉(今陝西淳化西北),距長安僅200里,直接威脅西漢王朝的統治中心。文帝得報,立即命中尉周谷、郎中令張武為將軍, 發車千乘,騎十萬 ①,屯駐長安附近,防衛京師;又拜昌侯盧卿為上郡將軍,寧侯魏遫為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灶為隴西將軍,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成侯董赤為前將軍,大發上郡、北地、隴西等處兵馬車騎迎擊匈奴,苦戰月余,老上單於方退出塞外,而漢軍 逐出塞即還,不能有所殺 ②。從此, 匈奴日已驕,歲入邊,殺略人民畜產甚多,雲中、遼東最甚,至代郡萬餘人 ③。西漢王朝深以為患,不得不遣使者復與匈奴修好 和親.文帝後元四年(公元前160年),老上稽粥單於死,其子軍臣立為單於,仍以中行說為親信,積極准備攻漢。 文帝後元六年(公元前158年),軍臣單於絕 和親 之約,對漢發動戰爭。他以6萬騎兵,分兩路,每路3萬騎,分別侵入上郡及雲中郡,殺略甚眾。文帝急忙以中大夫令勉為車騎將軍,率軍進駐飛狐(今山西上黨);以原楚相蘇意為將軍,將兵入代地,進駐句注(今山西雁門關附近);又派將軍張武屯兵北地,同時,置三將軍,命河內守周亞夫駐屯細柳,祝茲侯徐悍駐棘門,宗正劉禮駐霸上,保衛長安。此時,匈奴騎兵已進至代地句注邊,邊境烽火警報連連告急。漢軍經數月調動,方抵邊境地區。匈奴見漢軍加強了守備,遂退出塞外。漢軍也罷兵撤警。第二年,文帝死。 景帝時,繼續執行高祖劉邦以來的 和親 政策, 通關市,給遺匈奴,遣公主,如故約 ①,注意改善與匈奴的關系。因此,匈奴對漢只有一些小規模的邊境襲擾,不再有大規模的軍事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