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成為優秀歷史老師
自從參加工作以來,做好一名合格的教師,教好每一位學生,上好每一堂歷史課,一直是我
努力的目標和方向,特別是現在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貫徹,讓我覺得自己肩頭的擔子很重,但我一直在努力的探索,一直在注意加強新課程理念的學習,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和看法.我個人認為,初中歷史教學要做好以下幾方面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興趣,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學得高效。
一、做好師生雙邊活動中的提問.
提問是歷史課堂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提問,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另一方面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啟發他們深入思考,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應該重視課堂上的提問。但是,課堂提問要講究藝術,沒有啟發性.無價值的提問,除了讓外行看來課堂形式多樣,課堂氣氛活躍外,只會是浪費時間,對教學來講毫無意義.
二、教具展示輔助教師講授.
歷史課程的內容特點是時間跨度大──上下幾千年;空間范圍廣──縱橫幾萬里;內容繁多──古今中外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式、聲音、色彩和感覺」來思維的。如果忽略了向學生提供生動的直觀機會,教師只是以語言等抽象的方式進行教學,會使學生生厭,是不利於歷史教學的。歷史課程內容的特點決定了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運用一定的直觀手段,這不但會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形成正確的表象,還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收到理想的教學成效。但如果使用不當,結果會適得其反,讓人感覺整堂課的教學華而不實.
三、趣味教學激起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知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積極性的內在動力,是「要學生學」變為「學生要學」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手段。特別是初中歷史教學,學生沒有升學考試的壓力,如果再對歷史課沒有興趣,教學中只是教師「剃頭刀子一頭熱」,其課堂教學的狀況和教學的效果就可想而知。所以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如在講述第14課<<伐無道
誅暴秦>>這一課時,我先給同學們講大澤鄉起義的歷史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再說如果同學們想知道陳勝.吳廣為什麼要起義,他們起義的最終結果如何?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4課的內容,通過講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四、教學中要注意激思啟智.
英國教育家愛德華?德波諾認為:「教育就是教人思維」。課堂教學中抓住重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就需要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獲取知識和能力,就是課堂教學藝術。思維的藝術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一法為主、多法相助」啟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愛因斯坦說過:「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課堂教學中先提出嘗試問題,就是為了激發學生思維。設疑求思、以疑促思、思則解疑。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大膽向教師提出問題,主動向教師質疑問難。
五、教學中要注意激活雙邊.
課堂教學中,方法要活,教法要得法,師生雙邊關系要活,充滿「活」的課堂,這也是課堂教學藝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備的課要「活」且要上得「活」,充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主張合作學習,通過討論、又要注重獨立思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又要注重教師的主
導作用;既要生動活潑又要嚴格要求。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小結有什麼收獲,有什麼不同的見解。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堂教學顯得生動活潑。
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智力,創造性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繼續堅持歷史教育現代化的方向,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學藝術,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意識能力,能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讓學生接受適應未來的現代化教育。
六、與時俱進,勇於創新 .
做一個好教師應該具有獨特的教學藝術,教學藝術直接關繫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教師應努力實踐,積極探索獨特的教學方法,設計好每一堂課,盡量兼顧每一位學生,因材施教,因人而易,創造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教學計劃,根據教學過程的情況要把握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教學手段要做到與時俱進,努力掌握好現代信息技術。新的課程標准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好教師應能充分相信學生的潛力,挖掘孩子的優點和長處,發展孩子的個性。讓每個孩子追求成功是我們追求的教育目標,一名好教師一定會給孩子營造一個有詩意的課堂,使教學成為師生生命發展的載體,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塑造學生完整健全的人格。在這樣的課堂里,師生民主平等;知識是師生互動生成的;學生成績的評價是全方位的、立體的、運動的。
要成為一名好教師還應不斷地改革創新,不斷地給自己充電,不斷地完善自己,因為學習是無止境的。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理念,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七、關愛每一個學生。
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滅一個學生。成長中的學生需要更多的關心、鼓勵和激發。給學生一點陽光,他們就會燦爛,而對學生動輒斥之以「笨豬、蠢才,孺子不可教」等責罵之語,會嚴重刺傷學生稚嫩的心,使其在惶恐和不安中逐漸喪失信心,迷失自我,淪為後進生。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對處在困境中的學生進行關心、鼓勵、幫助、引導,時常對他們報以「你真行,你真棒」的暗示,這猶如涓涓細流,流淌在學生心靈之間,讓他們享受到教育的溫暖,激發起求知的慾望。
八、教師要不斷學習,強化基本功。
教師要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能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個性,能以教書傳知,育人感人。作為教師,平時應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興趣,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生活入手,用自己的知識感染學生,在課堂上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努力創設一種競爭向上的學習氣氛,使教學過程逐漸成為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關於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一),關於知識結構方面
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首先應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和完善的知識結構,這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這個知識結構應當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有貫通古今的通史知識結構;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識結構;
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學范圍的多學科的知識結構。在這幾個月的教學過程中,我感覺自己迫切需要不斷充電,意識到了自己的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儲備還太少,特別是現在使用的新教材知識面寬,涉及的范圍廣,有許多問題自己也難以回答,越來越找不到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應變方法.所以必須養成時時.事事.處處學習的習慣,不斷積累,保持開放的心態,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只有學習精彩,生命才會精彩;只有學習成功,生命才會成功,教學才會出色.」
(二)、關於教學語言方面
歷史教學以其學科的特點,對教師的語言也有相應的要求:一是既要生動、具體,又要准確、無誤;二是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時代性;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質朴風格;四是既要邏輯嚴謹,又要有節奏感。但要達到上述要求,教師必須重視教學語言的培養和訓練。
(三)、關於板書、板畫方面
板書是歷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設計板書的過程,既是一種教學藝術再創造的過程,又是教師對教材分析、把握、濃縮和轉化的過程。關於板書的要求、形式等,這里不作闡述。只想說明的是關於板書的書寫時間問題,這是個易被忽略的問題。恰當的書寫時間是在教師說完某一知識後,再掉轉頭去板書,而非邊說邊寫。板畫,主要是指自繪地圖,這是歷史教師必備的基本功。我覺得我在這方面做的不夠,自己不會畫,只好使用地圖冊或是書上的地圖,不過,以後我會加強這方面的訓練的.
做一名好教師應該成為我們每位教師終生為之追求的奮斗目標,只有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眼前做起,堅持不懈,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才能真正實現做一名好教師的崇高目標。
『貳』 怎樣成為一名歷史教師
首先,你需要去考普通話證,歷史老師的要求不高,一級乙等就行了,再就是去考教師資格證。拿到教室資格證後就可以多留意下有哪些學校在招老師,可以去應聘。有的需要筆試
『叄』 如何做好初中歷史老師,應該注意哪些
一、好教師要具備較高的教學基本技能
教師是專業技術人員,是有職稱的人。所以,好教師基本的標准必須是具備教學的基本技能。教學基本技能是教師有效開展教學工作具備的系列教學行為方式,在課堂中依據教學理論,運用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等,使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持能,並受到思想教育等,主要包括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作業批改和課後輔導、教學評價、教學研究五方面。一位好教師應該做到:
1、能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
清楚認識所授課程在本學科總體的教學計劃中的地位作用,並能制訂詳細的授課計劃和教學進度;正確把握教材的內容和重點、難點,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實際情況撰寫實用、有效的教案;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正確掌握教學媒體使用方法。
2、能進行高質量的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的好壞是評價教師工作是否勝任的重要標准之一,可以做到「五看」:一看導入方法。要以為授新服務,不能喧賓奪主為原則,或開門見山、或聯系舊、或設置懸念、或故事引入、或創設情景等,好老師應該根據學生年齡、授課類型等因素,運用不同的導入方式。二看能准確運用教學語言。做到「三有」:有形象、有感性、有幽默感。不同學科的老師除了正確恰當使用學科術語外,還各有側重。語文老師應該突出語言感染力,數學老師則要突出其邏輯性、條理性,政治歷史老師分析問題時要表現出語言的嚴謹、嚴密,社科老師的語言表達的要簡潔、准確、有啟發性等。對教學語言的評價看其即興說話的能力,有「六要」:思路要清晰、構思要全面、應變要靈活、儀表要得體、教態要自然,表達要准確。三看教學設疑提問要恰當。啟發式教學不是問答式教學,設疑要在恰當的時機、有針對性地提出,並根據學生反饋及時進行肯定和總結。四看能正確認識板書的作用。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部分,把本節課知識點向學生整體、條理性呈現,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一位好教師應該具有深厚的板書功底:文圖准確,有科學性;層次分明,有條理性;書寫(繪圖)規范,有示範性;重點突出,有計劃性;布局合理,有藝術性;形式多樣,有啟發性。五看能善於歸納總結。一節課上下來要對所授知識形成系統性總結,具有啟發性,利於學生拓展延伸。
3、能進行科學有效的輔導
能夠根據課程標准和教學內容選擇作業形式,布置作業注意理論聯系實際,並能夠合理控製作業的數量和難易程度,作業要求明確,指導要及時;運用合理的作業批改方式,能夠正確總結出學生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批與改、批與評相結合,及時進行課後輔導,既進行課程內容的輔導,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4、具有科學評價技能
一能科學命題。通過准確分析,根據教學內容的目標要求、考試目的和內容確定題目的難度和題型,掌握試題編制的一般原則。二能夠科學分析。根據每個考試題目的質量和考試結果的可靠性與有效性,撰寫客觀、科學的考試質量分析報告。
5、樹立主動學習和研究意識
好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學習型教師。優先確立終身學習意識,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充實自己、提升教學素養;其次以課題研究為依託,主動參與,做研究型教師。當好教師、當名師就一定要會研究,教學即研究,樹立「小課題」意識,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通過梳理獨立撰寫學科研究論文。教學研究是促進教師成長的必要途徑。在聽課、說課、評課上有自己獨到之處,具體要求為聽得進去、說得出來、評得到位。
善聽課。主動深入同頭、同科、同級課堂聽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一方面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另一方面全面客觀了解學生,為自我成長打基礎。
精說課。作為一種教學、教研改革的手段,說課能夠有效地調動教師投身教學改革、學習教育理論、鑽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也是提高教師素質,培養造就研究型、學者型青年教師的最好途徑之一。好教師能夠運用語言把自己的備課思路和設想准確地表達出來,達到和他人交流、分享、提高的目的。
懂評課。評課不是否定、不是挑刺兒,不可借題發揮,一夥人群起而攻之,對授課人品頭論足,或者乾脆一棒子打死,永不得翻身。好教師應該懂得,同樣一節課,十位教師會有十種教案;同樣一個問題,不同教師會有多種解法這個道理。好教師應該具有平等的思想、科學的方法、嚴謹的態度,對授課人的優點要大膽肯定,對其不足要直言不諱,通過交流產生思想碰撞,最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好教師要有駕馭教材的能力
形成一個認識:教材是我們教學的素材。不僅僅指課本,也包括考綱、考點、課程標准等;教材是工具,而不是拐杖。
本著一個原則:教材是教學的例子。在教學過程中能靈活運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依葫蘆畫瓢,或者拄著拐杖不敢放手。好教師應該具備兩方面的能力:
一要有鑽研教材的能力。首先能吃透課本。熟知學科性質,把握所教知識的內涵實質及其知識結構,熟知每章節、每單元的知識點、重難點,深刻理解和整體把握「是什麼、如何是」,這是做好教學工作的第一步。只有知道了「是什麼」,才能思考「教什麼」、「怎麼教」的問題;其次能細心研讀學科考綱、把握考點。考綱是是指揮棒,決定教學的方向,是每一位學科教師都應該掛在嘴上、裝在心裡、用在實際的有效進行教學任務的指導性綱領。只有清楚考向的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如果教師理解不深、認識不到位甚至錯位,那麼他們就很難將本學科的知識正確、高效地傳授給學生,很難保證教學的高質量。
二要有整合教材的能力。好教師除了對所教年級課程熟悉之外,整個學科課程體系都應該清楚明了。主要體現在授課過程中,注重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和關聯,給學生呈現出框架式的知識結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是為了某一知識點而學習,學會橫向、縱向雙向思考問題,將知識整合,自主地進行學習。這樣,教師不是為了單純的「教」而「教」,學生也不是為了盲目的「學」而「學」,學生的學習能力會在學習過程中得以提升。
三、好教師必須能夠會上課
能上課不等於會上課。會上課分三個檔次:能讓學生愛聽,能讓學生掌握,能對學生未來發展奠基,即培養學生的能力。當下,好多地方教研工作盲目跟風,今天學這個模式,明天學那個模式,學來學去把常態化的課堂教學變成了「花架子」的表演,只要有「劇本」,按照設計好的「台詞」,加上表演功底,課上的叫「精彩」,學生配合的叫「絕妙」。可是一節課下來,學生充其量就是跟著老師「跑龍套」,課堂夠熱鬧,但不充實;講課夠花哨,但不有效。失去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到最後有點「東施效顰」的味道。不是說這節課教師導入好、板書好、學生活動多、技術手段使用多、PPT製作精美就是一節好課;也不能說教師的外表美、教態好、口齒清晰、表演到位、語言感染力強就說課講得好。講課不是表演,更不是「作秀」,好教師一定要有自己的講課特色,不盲目跟風,能夠把新的教學理念融會於自己的授課過程中,把常態課上規范、上扎實、上有效。一節課上得好不好,應該具備三個基本點:
一是上課能吸引住學生,學生愛聽。一位好老師應該懂得「親其師,方能信其道」這個道理,不管你長得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年輕還是年長,都要通過自身精彩的授課特色和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影響學生,讓學生喜歡聽講。
二是上課能講清、講透,學生能聽懂。「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提倡了幾千年,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能把它真正落到實處的並不多。一個好的學科帶頭人一定是熟練掌握教學教法,根據學生的差異科學施教,有條理、清晰地把知識點講到位,讓學生聽懂、聽明白。
三是上課能做到讓學生掌握知識和開發潛能二者兼顧。好教師不僅僅關注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看他做對了幾道題、記住了幾個單詞等等,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課上舉一反三,適時的引導和點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自主、自覺的學習,從而提升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好教師要讓學生學得會
教學的目的是教學生學習,學生學得會。對學生而言,教學的效果就是學得會,它包括顯性的學會了知識和隱性的具備了能力。對教師而言,教學效果的直接體現就是檢測或考試成績優秀。也許會有人說,現在進行的是素質教育,是不能談考試、談成績的,這是與當下的教育理念相悖,我卻不這么認為。當前社會背景之下,我以為,為了城鄉教育的公平、為了加速教育的發展,不能迴避考試,尤其不能迴避對教師教學效果的檢測。
1、正確理解素質教育與教學檢測
現在有人一提起素質教育,就要講到學生的「減負」,
就會把考試貶得一無是處,認為素質教育就是只管上上課、搞搞活動,不能涉及考試成績,其實這是對素質教育理解的偏頗,也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做為教育工作者,要正確理解素質教育,全面理解考試以及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教育,其核心內涵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而應試教育是一切以分數為中心,以犧牲師生身心健康為代價的教育。素質教育不是不要考試,考試也是素質教育成功的標志之一;素質教育不能怕考試,素質提高了,考試自然能成功。抓檢測、抓考試,並不是搞應試教育,也不是為了考試而考試,為了檢測而檢測,考試和檢測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程度,為了下一步更好地開展有效的教學研究,為了了解教師教學評價的結果。因為,在目前情況下,如果我們的教育放棄了考試,放棄了檢測,教學就失去了評價,失去了方向,這恐怕不是素質教育提出者的真正目的。對素質教育作簡單化的理解,對考試作簡單化的評說,都可能造成歷史的貽誤。
2、客觀認識教育公平
現在之所以大談教育公平的問題,就是因為有許多的教育不公平。目前國家採取的中考、高考以及各類選拔考試,都是消除城鄉、貧富、高低、貴賤之分的最佳方式。我們讓農村孩子學得會、考得高,不正是給教育公平做貢獻嗎?
在教育資源還不太豐富,教育結構還比較單一的條件下,分配教育資源的標准,應該是可預期的學生對社會的貢獻,也就是學生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客觀測度標准又是什麼呢?與考試相比,人們更擔心的是權力的交易和操控,所以,考試無疑是最有效、最客觀、最公平的標准之一。順應時代發展的教育是好教育,適應教育發展的教師才是好教師。一個教師能關愛學生,能熱愛教育,可是到最後學生做題做不對、考試不及格,那他也不能算是好教師。好教師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在眼下所提供的平台上不被淘汰,順利通過選拔邁入自己理想的學校,這才是對教師教學成效的根本肯定,這就是為教育公平奉獻。
經常抱怨:一邊是偏遠山區岌岌可危的校舍,一邊是大都市寬敞明亮的現代化教室;一個是早早輟學在家,肩負生活重擔的山裡娃,一個是車接車送、衣食無憂的城裡妹;有的孩子從來沒上過微機課、沒上過像模像樣的體育課,有的孩子卻在享受著平等、幸福、健康的先進教育。這樣的「不公平」還有許多,造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能做的就是用行動,教學質量逐步改善這一狀況,縮小教育差距,力求教育公平的最大化。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管怎樣,一個教師如果想要發展的更快、更好,就必須把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相結合,學習教育理念、堅持教學常規,走自主發展之路,走專業化發展之路,成長為一名受學生愛戴的學者型教師。
『肆』 如果想當初中歷史老師,該怎麼做
如果想當初中歷史老師首先要學好歷史、有大專以上學歷、再通過該地區的單位招生考試就基本可以了。
『伍』 請問我怎樣才能當一名初中歷史教師
大學專科學歷可以做中學老師。估計你現在年齡還小,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學成人教育的,很簡單。而且學費也很少,希望你努力實現願望。
『陸』 相當一名初中的歷史老師,需要什麼條件不
需要有本科畢業證,最好是歷史專業的,然後考出中學教師資格證就可以了。
『柒』 如何做好一個中學歷史老師
一、好教師要具備較高的教學基本技能教師是專業技術人員,是有職稱的人。所以,好教師基本的標准必須是具備教學的基本技能。教學基本技能是教師有效開展教學工作具備的系列教學行為方式,在課堂中依據教學理論,運用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等,使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持能,並受到思想教育等,主要包括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作業批改和課後輔導、教學評價、教學研究五方面。一位好教師應該做到:1、能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清楚認識所授課程在本學科總體的教學計劃中的地位作用,並能制訂詳細的授課計劃和教學進度;正確把握教材的內容和重點、難點,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實際情況撰寫實用、有效的教案;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正確掌握教學媒體使用方法。2、能進行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好壞是評價教師工作是否勝任的重要標准之一,可以做到「五看」:一看導入方法。要以為授新服務,不能喧賓奪主為原則,或開門見山、或聯系舊、或設置懸念、或故事引入、或創設情景等,好老師應該根據學生年齡、授課類型等因素,運用不同的導入方式。二看能准確運用教學語言。做到「三有」:有形象、有感性、有幽默感。不同學科的老師除了正確恰當使用學科術語外,還各有側重。語文老師應該突出語言感染力,數學老師則要突出其邏輯性、條理性,政治歷史老師分析問題時要表現出語言的嚴謹、嚴密,社科老師的語言表達的要簡潔、准確、有啟發性等。對教學語言的評價看其即興說話的能力,有「六要」:思路要清晰、構思要全面、應變要靈活、儀表要得體、教態要自然,表達要准確。三看教學設疑提問要恰當。啟發式教學不是問答式教學,設疑要在恰當的時機、有針對性地提出,並根據學生反饋及時進行肯定和總結。四看能正確認識板書的作用。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部分,把本節課知識點向學生整體、條理性呈現,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一位好教師應該具有深厚的板書功底:文圖准確,有科學性;層次分明,有條理性;書寫(繪圖)規范,有示範性;重點突出,有計劃性;布局合理,有藝術性;形式多樣,有啟發性。五看能善於歸納總結。一節課上下來要對所授知識形成系統性總結,具有啟發性,利於學生拓展延伸。3、能進行科學有效的輔導能夠根據課程標准和教學內容選擇作業形式,布置作業注意理論聯系實際,並能夠合理控製作業的數量和難易程度,作業要求明確,指導要及時;運用合理的作業批改方式,能夠正確總結出學生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批與改、批與評相結合,及時進行課後輔導,既進行課程內容的輔導,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4、具有科學評價技能一能科學命題。通過准確分析,根據教學內容的目標要求、考試目的和內容確定題目的難度和題型,掌握試題編制的一般原則。二能夠科學分析。根據每個考試題目的質量和考試結果的可靠性與有效性,撰寫客觀、科學的考試質量分析報告。5、樹立主動學習和研究意識好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學習型教師。優先確立終身學習意識,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充實自己、提升教學素養;其次以課題研究為依託,主動參與,做研究型教師。當好教師、當名師就一定要會研究,教學即研究,樹立「小課題」意識,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通過梳理獨立撰寫學科研究論文。教學研究是促進教師成長的必要途徑。在聽課、說課、評課上有自己獨到之處,具體要求為聽得進去、說得出來、評得到位。善聽課。主動深入同頭、同科、同級課堂聽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一方面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另一方面全面客觀了解學生,為自我成長打基礎。精說課。作為一種教學、教研改革的手段,說課能夠有效地調動教師投身教學改革、學習教育理論、鑽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也是提高教師素質,培養造就研究型、學者型青年教師的最好途徑之一。好教師能夠運用語言把自己的備課思路和設想准確地表達出來,達到和他人交流、分享、提高的目的。懂評課。評課不是否定、不是挑刺兒,不可借題發揮,一夥人群起而攻之,對授課人品頭論足,或者乾脆一棒子打死,永不得翻身。好教師應該懂得,同樣一節課,十位教師會有十種教案;同樣一個問題,不同教師會有多種解法這個道理。好教師應該具有平等的思想、科學的方法、嚴謹的態度,對授課人的優點要大膽肯定,對其不足要直言不諱,通過交流產生思想碰撞,最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二、好教師要有駕馭教材的能力形成一個認識:教材是我們教學的素材。不僅僅指課本,也包括考綱、考點、課程標准等;教材是工具,而不是拐杖。本著一個原則:教材是教學的例子。在教學過程中能靈活運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依葫蘆畫瓢,或者拄著拐杖不敢放手。好教師應該具備兩方面的能力:一要有鑽研教材的能力。首先能吃透課本。熟知學科性質,把握所教知識的內涵實質及其知識結構,熟知每章節、每單元的知識點、重難點,深刻理解和整體把握「是什麼、如何是」,這是做好教學工作的第一步。只有知道了「是什麼」,才能思考「教什麼」、「怎麼教」的問題;其次能細心研讀學科考綱、把握考點。考綱是是指揮棒,決定教學的方向,是每一位學科教師都應該掛在嘴上、裝在心裡、用在實際的有效進行教學任務的指導性綱領。只有清楚考向的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如果教師理解不深、認識不到位甚至錯位,那麼他們就很難將本學科的知識正確、高效地傳授給學生,很難保證教學的高質量。二要有整合教材的能力。好教師除了對所教年級課程熟悉之外,整個學科課程體系都應該清楚明了。主要體現在授課過程中,注重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和關聯,給學生呈現出框架式的知識結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是為了某一知識點而學習,學會橫向、縱向雙向思考問題,將知識整合,自主地進行學習。這樣,教師不是為了單純的「教」而「教」,學生也不是為了盲目的「學」而「學」,學生的學習能力會在學習過程中得以提升。三、好教師必須能夠會上課能上課不等於會上課。會上課分三個檔次:能讓學生愛聽,能讓學生掌握,能對學生未來發展奠基,即培養學生的能力。當下,好多地方教研工作盲目跟風,今天學這個模式,明天學那個模式,學來學去把常態化的課堂教學變成了「花架子」的表演,只要有「劇本」,按照設計好的「台詞」,加上表演功底,課上的叫「精彩」,學生配合的叫「絕妙」。可是一節課下來,學生充其量就是跟著老師「跑龍套」,課堂夠熱鬧,但不充實;講課夠花哨,但不有效。失去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到最後有點「東施效顰」的味道。不是說這節課教師導入好、板書好、學生活動多、技術手段使用多、PPT製作精美就是一節好課;也不能說教師的外表美、教態好、口齒清晰、表演到位、語言感染力強就說課講得好。講課不是表演,更不是「作秀」,好教師一定要有自己的講課特色,不盲目跟風,能夠把新的教學理念融會於自己的授課過程中,把常態課上規范、上扎實、上有效。一節課上得好不好,應該具備三個基本點:一是上課能吸引住學生,學生愛聽。一位好老師應該懂得「親其師,方能信其道」這個道理,不管你長得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年輕還是年長,都要通過自身精彩的授課特色和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影響學生,讓學生喜歡聽講。二是上課能講清、講透,學生能聽懂。「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提倡了幾千年,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能把它真正落到實處的並不多。一個好的學科帶頭人一定是熟練掌握教學教法,根據學生的差異科學施教,有條理、清晰地把知識點講到位,讓學生聽懂、聽明白。三是上課能做到讓學生掌握知識和開發潛能二者兼顧。好教師不僅僅關注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看他做對了幾道題、記住了幾個單詞等等,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課上舉一反三,適時的引導和點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自主、自覺的學習,從而提升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好教師要讓學生學得會教學的目的是教學生學習,學生學得會。對學生而言,教學的效果就是學得會,它包括顯性的學會了知識和隱性的具備了能力。對教師而言,教學效果的直接體現就是檢測或考試成績優秀。也許會有人說,現在進行的是素質教育,是不能談考試、談成績的,這是與當下的教育理念相悖,我卻不這么認為。當前社會背景之下,我以為,為了城鄉教育的公平、為了加速教育的發展,不能迴避考試,尤其不能迴避對教師教學效果的檢測。1、正確理解素質教育與教學檢測現在有人一提起素質教育,就要講到學生的「減負」,就會把考試貶得一無是處,認為素質教育就是只管上上課、搞搞活動,不能涉及考試成績,其實這是對素質教育理解的偏頗,也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做為教育工作者,要正確理解素質教育,全面理解考試以及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教育,其核心內涵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而應試教育是一切以分數為中心,以犧牲師生身心健康為代價的教育。素質教育不是不要考試,考試也是素質教育成功的標志之一;素質教育不能怕考試,素質提高了,考試自然能成功。抓檢測、抓考試,並不是搞應試教育,也不是為了考試而考試,為了檢測而檢測,考試和檢測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程度,為了下一步更好地開展有效的教學研究,為了了解教師教學評價的結果。因為,在目前情況下,如果我們的教育放棄了考試,放棄了檢測,教學就失去了評價,失去了方向,這恐怕不是素質教育提出者的真正目的。對素質教育作簡單化的理解,對考試作簡單化的評說,都可能造成歷史的貽誤。2、客觀認識教育公平現在之所以大談教育公平的問題,就是因為有許多的教育不公平。目前國家採取的中考、高考以及各類選拔考試,都是消除城鄉、貧富、高低、貴賤之分的最佳方式。我們讓農村孩子學得會、考得高,不正是給教育公平做貢獻嗎?在教育資源還不太豐富,教育結構還比較單一的條件下,分配教育資源的標准,應該是可預期的學生對社會的貢獻,也就是學生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客觀測度標准又是什麼呢?與考試相比,人們更擔心的是權力的交易和操控,所以,考試無疑是最有效、最客觀、最公平的標准之一。順應時代發展的教育是好教育,適應教育發展的教師才是好教師。一個教師能關愛學生,能熱愛教育,可是到最後學生做題做不對、考試不及格,那他也不能算是好教師。好教師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在眼下所提供的平台上不被淘汰,順利通過選拔邁入自己理想的學校,這才是對教師教學成效的根本肯定,這就是為教育公平奉獻。經常抱怨:一邊是偏遠山區岌岌可危的校舍,一邊是大都市寬敞明亮的現代化教室;一個是早早輟學在家,肩負生活重擔的山裡娃,一個是車接車送、衣食無憂的城裡妹;有的孩子從來沒上過微機課、沒上過像模像樣的體育課,有的孩子卻在享受著平等、幸福、健康的先進教育。這樣的「不公平」還有許多,造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能做的就是用行動,教學質量逐步改善這一狀況,縮小教育差距,力求教育公平的最大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管怎樣,一個教師如果想要發展的更快、更好,就必須把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相結合,學習教育理念、堅持教學常規,走自主發展之路,走專業化發展之路,成長為一名受學生愛戴的學者型教師。如何做好一個中學歷史老師
『捌』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學歷史老師
蘇聯小說《古麗雅》中說,人有四個高度,中學為第一高度。中學生的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高度,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不合格的教師教出不合格的學生。我們需要一大批真正的「明師」——明白之師,明辯之師,明天之師,作為人類文明傳播者的歷史教師,責無旁貸。課堂是師生分享智慧的場所, 先簡單說說我對歷史課堂教學的理解。新課程強調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在課程資源多樣化、最大化的背景下,在教科書和教參仍是許多教師作為主要教學依據的今天,與被學生視為第二生命的教科書相比,教師何以成為最重要的課程資源?70多年前,陳衡哲女士在《西洋史》序言中的一段話或許能為我們提供幫助,她說:「教科書減去了教師,便是一本白紙黑字的死書,我深望採用此書的教師們,能理解我編書的原旨,能給我以一點精神上的贊助。我尤希望他們能幫助青年們,去發達他們的國際觀念,俾人類誤解的機會可以減少,人類的諒解和同情也可以日增一日。這個巨大的責任,歷史的著者不過盡百分之一,其餘的九十九分都在一般引導青年們的教師上。」陳女士是過謙了,但她明白指出了教師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死書活起來。如何讓教科書活起來,有兩個基本路徑: 一是與學生分享閱讀的體驗。歷史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分享閱讀體驗的過程。教師閱讀到達的地方就是教學到達的地方,閱讀的邊界就是教學的邊界。台海洪蘭博士倡議把閱讀作為教育的根本。她的推論過程是:閱讀可以建構知識的鷹架,大量閱讀後就架構了豐富的背景知識,建立常識、累積學識後,一個人就有了見識,而見識廣才有可能有辯識的能力和創造力,孩子們的未來才有創造力。洪博士還認為,經驗是達到學習的最好的方法,因為它促使神經的連接,但是經驗要靠時間換取,而人的壽命有限。因此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經驗,就必須快速將別人的經驗內化為自己的。而吸收別人經驗最好的方式便是閱讀,因為它超越時空的限制。現在的問題是學生很少課外閱讀,我們的教科書又不大適合學生閱讀——提供了太多的結論,而學生缺乏相應的背景知識把它們聯系起來。學生和教師的差別在於有沒有背景知識來建構他的基模,學生可以通過網路等渠道接收信息,但沒有經過基模解讀的信息是沒有大大意義的,所以,教師應該利用自己的優勢,彌補學生的不足,與學生分享閱讀的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給學生一個廣度,最終實現從輸血到造血轉化。 二是與學生分享人生的經驗。歷史教育就是一個個不同閱歷的人對同一內容的闡釋,歷史教育是在一個集中的地點,短暫的時間內的交流,不是什麼都要學生自己親自經歷。與學生相比,教師的社會閱歷相對豐富,這是教師能夠提供給學生最大的幫助,教師的知識結構包括策略性知識、專業性知識和經驗性知識,其中只有經驗性知識是獨一無二的,是最具有個性特色的。新課程要求教師要以智慧點燃智慧,那麼教師多少要顯得有點智慧的樣子。不充分利用教師資源是資源的浪費,學生的損失。用力幫人的人是好人,用錢幫人的人是善人,用智慧帶人的人是賢人。因此歷史教學要貼近人生,不拘泥於教材,把教師自身的思想、自己的人生與課堂結合起來,拉近教材知識與學生的距離,教會學生感受和思考生活,給學生一個深度。
『玖』 如何能做歷史老師
教師資格證實必須的。不一定要歷史畢業的或者歷史教師資格證。那還要具體看你想去哪個學校或者哪類地區的學校當老師。
『拾』 怎樣當一個好的歷史老師
做好一名歷史老師,就要先做好一名教師。
一名好的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
1.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
2.熱愛學生
3.具有團結合作的精神
4.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必備的專業素養:
1.專業知識素養:a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b精深的學科知識c寬厚的教育科學、心理科學知識和管理科學知識。
2.專業能力素養:a對學生的發展進行分析、預測和指導的能力
b駕馭教材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c精湛的語言表達能力
d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
e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
f 較高的教育機智
g教育科研能力
3.個性素養:熱情樂觀、有責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幽默風趣、善於交際、公平客觀等等。
而做一名歷史教師還有一些必須強調:一定不要放棄學習,對課本要仔細鑽研,認真對待每一堂課,深入的了解學生,找尋最好的教學方法,不要在教學不久就形成了思維定式,教學惰性,方法要創新,不能一成不變。上好課是好老師最重要的表現,所以每一節課上課之前都要把各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剛開始教學時要養成課前模擬教學的習慣,講課的范圍要廣泛,但是要突出條理和重點,保證讓大多數學生聽懂,課下多做輔導。還有就是剛開始做老師容易犯得錯誤,就是過於慈愛,沒有嚴格要求學生,這點很重要,做老師一定要嚴慈相濟,不能太過放任,不然後面的教學將很難進行。這是個人一點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