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比較有名的中國歷史書籍有哪些
有《春秋》、《史記》、《資治通鑒》、《三國志》、《左傳》等。
1、《春秋》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2、《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3、《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
5、《左傳》
《春秋左氏傳》(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史書
㈡ 歷史教輔書什麼好
《讓學習充滿樂趣》之《學歷史竟然如此簡單》:
「20天熟記中學三年內歷史」
「一本最能開發學容生智力的書,一本讓孩子學好歷史的神奇魔法書」。
本書按照歷史課的編排順序,採用最佳記憶法——歌訣記憶法的形式編寫,每句七字,四句一首,一課不漏,共一百八十餘首(歌訣後面配有詳細註解,以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涵蓋了初中一到三年級歷史課的全部內容。
學生只需20天(每天兩小時)即可熟練掌握,按老師講課的進度利用書本學習,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三年來推廣受益學生已達十萬余名,其中有不少學生在中高考中取得滿分成績。
㈢ 高中歷史買什麼資料書好
歷史 我推薦你抄買無敵高考歷史決勝版(此為輔導書,如果你是高三的話~)這個比較全,而且還有相關的鏈接。要題+輔導的話推薦你買全線突破,有高考題~或是三年五年也不錯~具體的你要看你需要什麼了~
地理 我沒有賣過,基本上都是學校發的~
語文 我覺得買書之前要先把自己的基礎知識強化!比如正音正字,詞語解釋,文言的實詞虛詞這類的……閱讀,文言文方面,就是拚命的「使喚」老師。這些有助於你拿到基礎的分,也就是白給得分~至於練習冊還是買高考的比較好,讓自己更熟悉高考的試題……
呼~以上是我個人的經驗啦~希望能幫上忙~
㈣ 學歷史看哪些書比較好。求達人列出書名!
三國的給你推薦幾本,馬植傑《三國史》(多數人推薦)、黎東版方《細說三國》(易中天風權格的,淺顯易懂)、中信出版社《柏楊品三國》(這個比較全),呂思勉《三國史話》(大師啊。。)這幾本都是大師級的,水平一流,通俗易懂。
明朝的話那時明月的《明朝那些事》。
對於其它的歷史我就不了解了,你先弄懂一段就不容易了
㈤ 學習中國歷史買什麼書好
上下五千年的幾乎沒有 有《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但不夠嚴謹 可以多找幾本看一下比如劍橋中國史 從秦朝到新中國 另外呂著的書寫的不錯 中國歷史很復雜多看書才能搞懂
㈥ 有哪些比較好的歷史書值得推薦
推薦《明朝那些事》印象最深的是胡宗憲打海盜那段,最大的體會就是,人可以沒有良心,但不能,沒有理想,沒有良心的人未必不能做好事,但沒有理想的人,只是苟活,世間爾。
㈦ 有哪些好點的歷史類的書
明朝那些事兒 千古名將英雄夢 原來這才是春秋 戰國那些事兒 戰國就是一場游戲版 大秦帝國 流血權的仕途 那時漢朝 嗜血的皇冠 最三國 華麗血時代 南北朝那些事兒 說晉天下 隋朝那些事兒 唐史不並如煙 輕松幽默侃唐朝 瘋狂五代史 如果這是宋史 兩宋風雲 大話元王朝 大明王朝最後歲月 亡天下 別笑,這是大清正史 曹操秘史 隋唐戰史 浪花淘盡英雄 史上最強日本史 帝國政界往事 袁騰飛系列 竊明
㈧ 推薦好的歷史輔導書
1.教輔書,推薦《學習抄高手》。裡麵包括教材知識清單,包括典型例題,還有狀元糾錯筆記,還有拓展知識點,每一單元後還有知識總結。
2.你想做難度大的題?《5.3》上的題目基本上是比較難的,它的答案和書是分開的,答案還比較詳細。
㈨ 有什麼好的歷史資料輔導書推薦的
這不是哪個好,或用哪個的問題,而是你應該了解教輔的分類和自己的需求。
市面上的教輔其實是分為不同功能類別的,像講解類VS練習類,同步類VS總復習類,還有專題類、題型類,等等,從而針對不同的學習階段和學習目標及要。所以相應的,以高中三年為例(初中應該差不多,就是初三不像高三一年都在復習),像高一高二,這時候學新知識,肯定得選同步的,你看那些所謂的排行榜,一來就是本總復習的在第一名,你用也用不上呀。而到了高三,則開始進行高考總復習,而這種復習一般又分成三輪,每一輪的要求不同,第一輪拉網,是要講全,第二輪規范,規范答題,查漏補缺,第三輪練,高考練兵。你想一本教輔用三輪,也不現實。
而說到教學輔導書,說來說去總不是那幾位所謂的「考神」,像什麼王後雄呀之類的,就以「王後雄學案」為例,其實王後雄學案都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個大的教輔系列,我知道的就有:
一、同步類(和各地不同版本的教材課程一一對應的)
《教材完全解讀》(講練比7比3)、《教材完全學案》(練習冊,可以看成是與《教材完全解讀》配套的作業本)、《課堂完全解讀》(講練比5比5)
二、總復習類
高中:《高考完全解讀》(衡中一輪復習指定用書)、《高考1對1》、《高考12卷》,分別對應高三的一二三輪復習。
三、其他
《600分專題》(專題類學習訓練)、《600分解題大全》(高中各年級的,以解題方法為主)、《考試必記》(知識點匯編的小冊子,初高中都有)等。
以上這些書只是用來說明不同時間不同階段要用不同的書,因為這些書就是針對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學習要求的。像高一高二學新課階段,肯定是同步類的,像《教材完全解讀》這些,對每一課進行詳解詳析,幫助日常學習,打好基礎;像《教材完全學案》就是刷題用的習題集,也是一課一課的,上完一課做一課。然後學到一定程度,要查漏補漏,或者說拔高,那就是專題類的或練習類的;你到了高三,三輪復習,又是各有側重的。
因為網路知道里不能說網址貼鏈接,要不可以讓你看看電子書,你看裡面的版塊、內容設置什麼的就明白了。你只能自己去搜一下,或去實體書店看看書,選擇自己年級、階段適用的比較好。
㈩ 比較有名的中國歷史書籍
1、《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2、《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 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秦統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戰國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
3、《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斷代史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
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戰國策》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該書亦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一書的思想傾向,因其與儒家正統思想相悖,受到歷代學者的貶斥。
4、《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5、《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的另一部《尚書》,為古文《尚書》。
西晉永嘉年間戰亂,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以及偽《古文尚書》2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