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中六國是現在哪些地方
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雖然存在過鄭國、魯國、衛國、宋國等諸侯國。不過,總的來說,真正實力強勁,而且存活時間較長的國家,還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等戰國七雄。那麼,如果是在戰國時期,你的家鄉屬於哪一個國家呢?
齊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山東被稱為齊魯大地,其中,山東的大部分地區都是齊國佔領的。當然,除了山東地區,齊國的勢力還延展到河南、河北等周邊地區。
燕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北京也被稱為燕京,這個稱呼和春秋戰國時的燕國存在密切關系。除了北京、天津、河北等部分地區,燕國還積極向今天的遼寧地區擴張。
『貳』 歷史上匃奴現在的地理位置在哪一帶
歷史上匃奴現在的地理位置在山西、內蒙古、阿爾泰山一袋。
匈奴人原本是活躍在中亞蒙古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們從公元3世紀開始了漫長的西遷。
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有突厥、蒙古等說。無文字。戰國末,常擾掠秦、趙、燕北邊,三國相繼築長城以拒之。冒頓單於在位(前209~前174)時,統一各部,建立國家,統有大漠南北廣大地區。老上單於(約前174~前160)時,匈奴勢力東至遼河,西越蔥嶺,北抵貝加爾湖,南達長城,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草原游牧帝國。
漢初,匈奴不斷南下侵掠。公元前200年,圍漢高祖劉邦於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東北),遂迫漢朝實行和親,且歲奉貢獻,並開關市與之交易。然而,匈奴仍屢屢背約南侵,成為漢朝一大邊患。漢武帝時國力強盛,曾3次(前127、前121、前119)大舉出兵反擊匈奴,匈奴勢力漸衰。漢代,匈奴由於天災、人禍及漢軍的打擊,發生過兩次分裂:一次是公元前57年左右出現的五單於並立局面。結果是公元前53年呼韓邪單於歸漢,引眾南徙陰山附近。公元前36年,漢西域副校尉陳湯發西域各國兵遠征康居,擊殺與漢為敵的郅支單於,消滅了匈奴在西域的勢力,公元前33年,漢元帝以宮人王嬙(昭君)嫁呼韓邪單於,恢復了和親。另一次是王莽篡漢後,匈奴的勢力有所發展。但到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邊八部擁立為南單於,襲用其祖父呼韓邪單於的稱號,請求內附,得到東漢允許。匈奴又一次分裂,成為南北二部。南下附漢的稱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
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雲中(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等郡,東漢末分為五部。至西晉,南匈奴人在逐步轉向定居農耕生活,但除了上層貴族生活習慣和文化教養受漢文化影響較深外,匈奴仍然聚族而居,社會結構變化不大。304年,匈奴劉淵建立政權,民族共同體開始瓦解,逐漸漢化。除劉趙政權外,十六國中的夏(赫連氏)和北涼(沮渠氏)也是匈奴支裔建立的。
公元91年,漢軍出居延塞(今內蒙古西部額濟納旗一帶),圍北匈奴單於於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北匈奴戰敗後部分西遷,余眾後來歸附於興起的鮮卑。多數學者認為,西遷的北匈奴就是歐洲史上的匈人。
『叄』 歷史楚漢爭霸的楚國漢國分別是現在的哪兩個地方
1、楚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慶、河南、安徽、江蘇、江西部分地方。
2、漢地基本是在偏遠的巴蜀地區,基本上是現在的四川,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方。
秦朝滅亡後,項羽佯尊楚懷王為義帝,並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諸侯王,封劉邦為漢王。
楚漢之爭,即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最後以項羽敗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
(3)歷史中的漢在現在哪個位置擴展閱讀
戰爭影響
1、西漢建立
楚漢之爭是由秦末農民戰爭直接演變而來的,但性質卻截然不同。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農民戰爭雖然勝利地推翻了舊的封建王朝,但曾經是農民戰爭領袖的劉邦和項羽,卻不得不走封建統治的老路,遂轉變為封建統治權的角逐者。
在這場角逐中,項羽具有強烈的舊貴族意識,不善於用人,不能重建統一王朝。劉邦知人善任,因勢利導,終於戰勝了項羽,登上了西漢皇帝的寶座,建立了漢朝。
2、長期統一
項羽分封劉邦於漢水之畔的漢中,號曰漢王。漢王劉邦統一天下後,便以「漢」為國號,建立了統一的西漢王朝,並為後來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又經漢武帝一朝,達到了西漢的巔峰時期。
楚漢戰爭造就了統一的西漢王朝,後歷王莽短暫篡國後又進入東漢時期,形成了中國歷史上長達400餘年的長期統一局面,促進了漢民族的融合和經濟的發展。
『肆』 西漢的都城在哪裡
漢長安城遺址復是西漢時制期的都城遺址,位於現在西安城西北10公里處。漢長安城的城牆均為板築土牆,牆高8米,牆基寬16米。東城牆長5940米,南牆長6250米,西牆長4550米,北牆長5950米,共有12個城門。城內分為9個市區,街道寬闊平整,規劃整齊。長樂宮、未央宮、建章宮是漢長安城最著名的三大宮殿群。長樂宮位於城的東南部,周長約10公里。未央宮位於城的西南部,周長約11公里。僅長樂、未央兩宮就佔去漢長安城內一半面積。建章宮在城外的上林苑,佔地也十分廣闊。
『伍』 歷史上的阿馬爾汗現今在哪裡
應該是「撒馬爾罕」。
撒馬爾罕是中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關於她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善於經商的粟特人把撒馬爾罕建造成一座美輪美奐的都城。公元前4世紀,當馬其頓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攻佔該城時不禁贊嘆:「我所聽說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只是撒馬爾罕要比我想像中更為壯觀。」
作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樞紐城市,撒馬爾罕連接著波斯帝國、印度和中國這三大帝國,但也飽受了戰火的蹂躪。1219年,撒馬爾罕是花剌子模帝國的新都和文化中心,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攻陷之後,遭受了滅頂之災。城內的大多數建築,則是由後來的帖木兒大帝敕令修建。隨著帖木兒帝國的興起,他的大軍橫掃波斯、印度、高加索、亞塞拜然和蒙古。他發誓要讓撒馬爾罕成為亞洲之都,因此他把從亞洲各地劫掠來的珍寶堆積在撒馬爾罕,把每個城市的最精巧的工匠帶到撒馬爾罕,在城裡修建起最輝煌的宮殿和清真寺。
《魏書》稱為悉萬斤;《隋書·西域記》稱為康國;唐慧超《往五天竺國傳》作康國;唐杜環《經行記〉作康國、薩末建;《新唐書》稱為康國、薩秣建,元耶律楚材《西遊錄》作尋思干;《長春真人西遊記》作邪米思干;《元史》作薛迷思加;明陳誠《西域番國志》、《明史》、明嚴從簡《殊域周咨錄》均作撒馬兒罕。
城市現狀
烏茲別克第二大城,撒馬爾罕州首府。在國境東南部澤拉夫尚河谷地。人口37.1萬(1985)。中亞歷史名城,有2,500年的歷史。為古代索格德、帖木兒帝國的古都。1868年並入沙俄。1924--1930年曾為烏茲別克行政中心。鐵路和公路樞紐。工業以軋棉、絲織和食品加工為主,還有機械製造和化學工業。建有電梯和電影機製造、家用冰箱製造、化肥、罐頭廠等。烏茲別克的文化中心,設有高等院校多所和考古研究所及中亞著名的卡拉庫爾綿羊養殖研究所。附近有建於14至17世紀的清真寺、陵墓等許多歷史古跡。
『陸』 歷史上的北漢是如今哪裡
在太原。復
951年正月,郭製成稱帝建立後周後,廢後漢高祖的侄子劉贇為湘陰公,不久又將其殺死。個漢高祖的弟弟劉崇團與郭威爭權,早就有隙,見郭成殺劉贇奪權,自稱皇帝,951年2月24日(後漢乾祐四年正月十五日)更名旻,在晉陽(今太原)自立為帝。國號漢,因漢佔有河東地區的共、汾、忻、代等12州,也是十國中唯一在北方的國家,史稱北漢,劉崇為北漢世祖。劉崇向契丹君主稱"侄",故有"侄皇帝"之謂。他勾結契丹,進攻晉州,並在契丹支持下一再興兵南下,後來被周世宗打敗。
979年被北宋滅掉。
『柒』 漢朝時的山東厭次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漢朝時的山東厭次是現在的惠民縣陽信縣。
山東厭次,齊國時曾是麥丘之地,秦置厭次縣,屬齊郡。秦始皇以東南有天子氣,乃東巡以厭 ( 厭讀壓 ) 之,次舍於此,故名。縣治在今山東惠民縣桑落墅北。劉邦定國分封功臣設厭次侯國。西晉屬冀州樂陵國,並為冀州刺史駐地。
北魏時厭次縣治遷馬嶺城(今山東惠民縣何坊鄉二郎堂村北二里處),屬滄州樂陵郡。556年(北齊天保七年),厭次縣並入陽信縣。62 年 ( 東漢明帝永平五年 ) ,恢復為厭次縣。
惠民縣是山東省濱州市轄縣,是山東省財政直管縣。惠民縣地處魯西北平原,北與濱州市陽信縣接壤,東鄰濱州市濱城區,南隔黃河與淄博市高青縣、濱州市鄒平縣相望,西與濟南市商河縣、濟陽縣交界。
截至2013年底,惠民縣版圖面積1357平方公里,轄12鎮、3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163個行政村,65萬人口。2016年,惠民縣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92.92億元。
惠民縣是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的故里。轄區內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一處、3A級旅遊景區三處,先後被授予「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生態農業科技示範縣」、「全國綠化模範縣」、「中國綠色名縣」、「全省信訪工作先進縣」、「中國繩網名城」等榮譽稱號。
山東厭次(惠民縣)歷史沿革:
惠民縣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夏商周三代時期。
秦:置厭次縣,屬齊郡。秦始皇以東南有天子氣,乃東巡以厭(厭讀壓)之,次舍於此,故名。縣治在今桑落墅北。
漢:西漢改厭次縣為富平縣,屬青州刺史部平原郡。
王莽建立新朝後,改富平為樂安亭。
東漢明帝永平五年(62年),復改為厭次縣,仍屬平原郡。
三國:為魏地,名厭次,屬樂安郡。
晉:名厭次,屬冀州刺史部所轄樂陵國,刺史部駐厭次。
北魏:名厭次,縣治遷馬嶺城(今何坊鄉二郎堂村北二里處),屬滄州樂陵郡。北齊:556年(天保七年)廢厭次,將原厭次縣並入陽信縣,縣治馬嶺城,屬樂陵郡。隋:初為陽信縣,屬渤海郡。586年(開皇六年)廢渤海置棣州,縣屬棣州。
隋朝開皇十六年(596年),復置厭次縣,屬棣州,縣治遷至今辛店鄉先棣州村一帶。606年(大業二年)廢棣州,厭次縣屬滄州。不久,廢滄州,復置渤海郡,厭次屬渤海郡。
唐:復置棣州,厭次屬棣州。625年(武德八年),廢棣州,厭次屬滄州。643年(貞觀十七年)復置棣州,州治駐厭次,厭次還屬棣州。天寶初,改棣州為樂安郡,厭次屬樂安郡。758年(乾元元年)改樂安郡為棣州,厭次屬棣州。
五代:厭次屬棣州。907年(後梁開平元年)棣州刺史華溫琪為避水患,將州治與縣治均遷於厭次東南(今清河鎮鄉古城馬村一帶)。
宋:厭次縣屬河北東路棣州樂安郡。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遷州治、厭次縣治至陽信縣界喬子鎮之八方寺(今惠民縣城址)。金:厭次屬山東東路棣州防禦郡。
元:厭次縣屬濟南路棣州。
明:1368(洪武元年),廢厭次縣,域地入棣州。1403年(永樂元年),改棣州為樂安州。1426年(宣德元年)改樂安州為武定州,屬濟南府。
清:初仍為武定州地,1724年(雍正二年),武定州為山東布政使司直隸州。1734年(雍正十二年),武定州升為武定府,始置惠民縣(因城東南20里有惠民溝而定名)。為武定府的附郭縣。
中華民國:民國二年(1914年),改岱北道為濟南道,惠民縣改屬濟南道。民國十三年(1925年),置武定道,道治設惠民城。民國十六年(1928年)廢武定道,惠民縣直屬山東省。民國二十四年(1936年),於惠民縣城置山東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轄惠民等11縣。
民國二十七年(1939年),中國共產黨在惠民縣境內西北部、西部、西南部開展抗日游擊活動。(民國三十年)1942年9月,冀魯邊區在商河、惠民兩縣邊界地區建立商惠縣抗日民主政府。
1944年10月渤海區建立惠(民)濟(陽)商(河)三邊縣。
1945年9月,建立惠民市,惠民縣原一、二區歸惠民市管轄,市政府駐惠城;其餘地區屬惠民縣管轄,縣政府駐何李村(屬第三堡鄉)。惠民市、惠民縣屬渤海行政區第四專署所轄。10月,撤商惠縣、三邊縣。1946年12月建楊忠縣。1949年4月,惠民縣黨政機關由何李村一帶遷入惠民城。
1949年5月,楊忠縣改稱惠濟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年5月,渤海區撤銷,原轄專區調整,建立惠民專區,專署機關駐惠城,惠民縣屬惠民專署管轄。惠濟縣撤銷,其轄區分歸惠民、濟陽、商河三縣。
1961年4月10日,惠民縣、濱縣分治,惠民縣原轄13處人民公社改為13個區,縣政府遷回惠城。惠民縣屬惠民專署所轄。1967年3月,中共惠民縣委、惠民縣人民委員會被惠民縣革命委員會取代,屬惠民地區革命委員會所轄。
1978年,惠民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惠民地區行署,轄縣不變。至1985年,惠民縣仍歸惠民行署所轄。
2006年2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惠民鎮更名為孫武鎮。
2010年,經省政府和市政府批准,惠民縣撤銷孫武鎮,以其原行政區域和原何坊鄉的部分行政區域設立孫武街道辦事處和武定府街道辦事處。何坊鄉、辛店鄉、大年陳鄉3個鄉行政區劃調整為鎮。
2011年,撤銷何坊鎮,設立何坊街道;撤銷皂戶李鄉,設立皂戶李鎮。
『捌』 漢朝都城在哪裡 漢朝都城位於現在的哪裡
漢朝都城在長安、洛陽、許昌,漢朝都城位於現在的西北地區。
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版定都長權安,又稱前漢;後世史學家不承認新朝和玄漢合法性,所以一般將其合並到漢朝歷史里。
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又稱後漢,史稱東漢 ;西漢與東漢合稱兩漢,即為漢朝。後代的三國時期漢昭烈帝劉備建立蜀漢,自稱季漢,又稱西蜀。
(8)歷史中的漢在現在哪個位置擴展閱讀:
長安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千餘年,先後有21個王朝和政權建都於此,是十三朝古都。在建都長安的諸多朝代中,周、秦、漢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強盛時代,當時的長安已成為國際性大都市。長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4年的兩段時間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自從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隋時,隋文帝在「大興縣」營建新都(長安縣東),命名為「大興城」。唐朝時,以中軸線重新劃分長安縣與大興縣,並更名「大興縣"為萬年縣,取意「萬年長安」,重新恢復「長安」之名。
元代,「長安」喪失首都地位,「長安城」所在地「京兆府」易名為「奉元路」。明朝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玖』 歷史上的「西楚」在現在的什麼地方
歷史上的西楚在現在的江蘇。
西楚即西楚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出現的政權,也是介於秦漢之間的一個朝代,為魯公項羽在現今的江蘇宿遷所建。
公元前206年四月,名義上統一了秦朝末年疆域的絕大部分地區。建都彭城也就是現今的江蘇徐州,國祚四年。
秦朝末年,爆發農民起義,一時間,四方響應,天下大亂,身為楚國貴族的項梁、項羽趁勢崛起,公元前207年項羽率軍五萬渡河救趙王歇,於巨鹿之戰大破章邯。
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威震天下,名聞諸侯,被拜為諸侯上將軍,擁兵雄厚,達四十餘萬。次年,項羽在咸陽分封十八路諸侯就國,自立為西楚霸王。
(9)歷史中的漢在現在哪個位置擴展閱讀:
公元前208年,楚懷王熊心遣項羽、劉邦分道伐秦,並共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結果項羽於巨鹿一戰全殲秦軍二十萬,而劉邦自武關入秦。
用張良的計策,採取了符合民意的策略,招攬降秦官員,迂迴前進,避免攻堅,結果卻最先順利進入關中。
公元前206年,秦三世嬴子嬰殺趙高,投降劉邦,秦朝滅亡。劉邦入咸陽後,申明軍紀,廢除秦的嚴刑苛政,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項羽在消滅秦軍主力之後,聞劉邦已破咸陽,遂亦迅即率兵入函谷關,與劉軍相對峙,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
沛公兵十萬,在霸上。在鴻門宴上,項羽謀殺劉邦而未遂,後乃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在當時群雄並立之局勢下,項羽以為自己已得天下,遂於公元前206年四月實行裂土分封,尊楚懷王為楚義帝,自立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國號西楚。
此外又另分封了十八個王,劉邦被封為漢王,並把章邯、司馬欣、董翳三個秦朝降將封於關中,以阻劉邦東出。項羽把虜掠來的財寶美女帶歸彭城,並下令諸侯解散軍隊,各到封地。
『拾』 歷史上魏漢吳是現在的哪些城市
魏國首都現在的河南許昌,蜀漢首都現在的四川成都,東吳首都現在的江蘇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