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湖北省潛江市的上級城市是 哪個
潛江上一級直接上湖北省政府。
湖北潛江屬於湖北省直管市,屬於湖北省政府直接管理的縣級市。
他不像其他的縣級市上面還有地級市,不過潛江市在90年代前是屬於荊州市的,後來因為直管了才獨立出來了。
拓展資料:
潛江隸屬湖北省,是湖北省直管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是連接湖北東西部的橋梁城市,是武漢城市圈、漢江生態經濟帶等湖北「兩圈兩帶」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素有「曹禺故里、江漢油城、水鄉園林、龍蝦之鄉」的美譽。
自公元965年(宋乾德三年)建縣,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作為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境內發現被譽為「天下第一台」的東周楚靈王行宮章華台遺址,被列為「2000年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1988年5月撤縣建市。1994年10月被列為湖北省直管市。
全市國土面積20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6.20萬人(2016年末),境內有全國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漢油田,轄6個辦事處、10個鎮、6個管理區(農場)、1 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擁有曹禺文化旅遊區、興隆水利文化旅遊區等[,先後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市等稱號。
潛江花鼓戲、潛江皮影戲、潛江民歌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18年7月,權威機構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發布了「2018縣域經濟100強榜單」,潛江名列第95位。
⑵ 湖北省潛江市屬於哪個地級市
屬於湖北直管市,相當於地級市。
拓展:
1、簡介:
潛江位於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曹禺先生的故鄉。1994 年被列為湖北三個直管市之一。
境內地勢平坦,地面海拔在26米至31米之間,全境都是平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素來以"水鄉園林"著稱。潛江是武漢城市圈成員,地上盛產糧棉,地下富藏油氣。境內有全國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漢油田和由16個國有農場組成的農場群。
著名作家碧野曾盛贊潛江是"一座綠色的城"。潛江是世界最大的牛磺酸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石油鑽頭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眼科用葯生產基地;被國家授予"中國小龍蝦之鄉"的稱號。
2、社會城市內涵
潛江身處江漢平原富庶腹地,又是武漢城市圈成員之一,漢宜高速公路跨境而過,交通便利,經濟人文基礎厚實,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正趕上一個很好的歷史機遇,城市的品位品質也需要一個提升來更好地參與市場的競爭和與其它的城市合作。
「品質」的實現與城市品質聯系在一起,開發商不僅是商業空間的提供者,更是城市公共生活空間的提供者。水牛城、世貿廣場等地區性建築,從建築規劃到物業管理到商業管理到文化滲透,開發商的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著潛江這個水鄉園林城市整體的商業格局。
水牛城5萬平方米純商業的建築和經營,對於江漢平原來說,都是一個無可比擬商業巨擘,肯德基、中商集團等諸多國際國內一線品牌的搶灘登陸,品質、品味亦並一同提升。
⑶ 潛江的歷史有多久嘞誰知道啊
潛江市古為雲夢澤一角,歷經江水復合沖積和湖水緩慢沉積而逐漸形成。 潛江地域夏、商、周三代屬荊州域。 公元前5世紀前後的春秋戰國時期,在本縣南部的崗後和北部的平原上出現了章華台、竟陵等邑居,其地屬於諸侯國中的楚國。 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率秦軍攻佔楚郢都(今江陵西北),東下竟陵,並分別設郡建縣,這里成為秦南郢竟陵縣轄地。 公元前206年西漢建立,其後在章華台設置了華容縣,潛江分屬竟陵、華容。 三國時,潛江之地轄於吳國,隸屬郡縣與漢無異。 晉初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潛江為竟陵郡之竟陵,南郡之江陵二縣地。 公元550年前後,南朝梁省竟陵,廢華容。潛江西南境改屬南郡江陵縣;西魏分江陵而置華陵縣,北周改華陵縣為紫陵縣,潛江西南境為其所轄。東北境為郢州竟陵郡之竟陵縣,竟陵郡治於齊時也由長壽(今鍾祥境內)遷至竟陵;梁末省竟陵縣入霄城縣,竟陵郡治、縣治始移霄城(今天門境內),潛江東北境遂屬霄城縣;北周復改霄城縣為竟陵縣,改竟陵郡為石城郡,潛江東北境屬石城郡之竟陵縣。 隋朝時,潛江東北境屬荊州沔陽郡竟陵縣,西南境屬紫陵縣。 唐初省紫陵入江陵縣,潛江西南境屬江陵府江陵縣,東北境屬復州竟陵縣。公元857年(唐大中十一年),「以人戶輸納不便,置征科巡院於白 伏」(《太平寰宇記》,白 伏在今縣西北),隸屬於荊南節度使管轄。五代改白 伏為安遠鎮,為南平國(荊南國)屬地。 965年(宋乾德三年),升白 伏巡院為縣。因境內有河道分流漢水入長江,取「漢出為潛」意,命名潛江。縣治設在安遠鎮(在今下蚌湖附近),隸屬於荊湖北路江陵府。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改江陵府為上路總管府,後又改為中興路,均領有潛江,上隸於河南江北行中書省。1293年(至元三十年),因水患縣治遷至斗堤,即今治所在。 1368年,明朝建立。此前已改中興路為荊州府,所以明初潛江屬湖廣布政使司荊州府。1531年(嘉靖十年)升安陸州為承天府,潛江改屬之。 1646年(清順治三年),改承天府為安陸府;1664年(康熙三年),分湖廣為湖北、湖南。潛江屬湖北省安陸府。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次年,改府為道,以道為省縣之間的行政機構,潛江屬鄂北道(後改稱襄陽道)。1925年廢除道制,遂直轄於省。1932年,在省縣之間設行政督察區,潛江屬第七區(1934年曾屬第六區,後還屬)。1936年,第七區改稱第四區,仍領有潛江(直到1947年)。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軍於1939年5月至1945年8月盤踞潛江部分地區,設有傀儡政權。潛江縣政府被迫輾轉於拖船埠、楊李家台、熊口等地;1943年春撤離潛江,設辦事處於公安縣境,日軍投降後還治。 本縣屬水網湖區,民國時期「十年淹九水」,人民除受「三座大山」的壓迫之外,還苦於水患。由於距中心城市較遠,人民富有革命傳統,有利於革命力量的集聚和迴旋,故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義革命時期成為革命根據地。1930年春至1932年冬,全境皆蘇區,是湘鄂西省(原稱「聯縣政府」)的潛江、荊南(後改稱荊門)、天潛縣蘇維埃政府(革命委員會)轄地。潛江縣蘇維埃政府曾駐於拖船埠、潛江城等處,荊南縣蘇維埃政府駐脈旺嘴。 1942年春至1945年秋,為抗日根據地,是鄂豫邊區襄南、襄河兩行政公置的荊潛、天潛沔、天京潛縣抗日民主政府轄地。荊潛縣抗日民主政府駐莫家嶺,天潛沔縣抗日民主政府一度駐總口陶和嶺,天京潛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夏家場。 1947年12月至1949年6月,全縣為解放區,是江漢區襄南、鄂中兩行政專員公署的江荊潛、天潛沔、天京潛縣人民民主政府轄地。江荊潛縣人民民主政府駐熊口,天京潛縣人民民主政府駐夏家場。 1949年7月撤銷邊區縣,恢復原縣名、縣域,江荊潛、天潛沔、天京潛縣撤銷。潛江縣人民政府設於熊口,隸屬於湖北省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8月,潛江縣人民政府移駐城關(今園林辦事處)。 1988年5月撤縣建市。 1994年10月被列為湖北省直管市。
⑷ 潛江的歷史沿革
潛江市古為雲夢澤一角,歷經江水復合沖積和湖水緩慢沉積而逐漸形成。潛江地域夏、商、周三代屬荊州域。
公元前5世紀前後的春秋戰國時期,在本縣南部的崗後和北部的平原上出現了章華台、竟陵等邑居,其地屬於諸侯國中的楚國。
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率秦軍攻佔楚郢都(今江陵西北),東下竟陵,並分別設郡建縣,這里成為秦南郢竟陵縣轄地。
公元前206年西漢建立,其後在章華台設置了華容縣,潛江分屬竟陵、華容。
三國時,潛江之地轄於吳國,隸屬郡縣與漢無異。
晉初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潛江為竟陵郡之竟陵,南郡之江陵二縣地。
公元550年前後,南朝梁省竟陵,廢華容。潛江西南境改屬南郡江陵縣;西魏分江陵而置華陵縣,北周改華陵縣為紫陵縣,潛江西南境為其所轄。東北境為郢州竟陵郡之竟陵縣,竟陵郡治於齊時也由長壽(今鍾祥境內)遷至竟陵;梁末省竟陵縣入霄城縣,竟陵郡治、縣治始移霄城(今天門境內),潛江東北境遂屬霄城縣;北周復改霄城縣為竟陵縣,改竟陵郡為石城郡,潛江東北境屬石城郡之竟陵縣。
隋朝時,潛江東北境屬荊州沔陽郡竟陵縣,西南境屬紫陵縣。
唐初省紫陵入江陵縣,潛江西南境屬江陵府江陵縣,東北境屬復州竟陵縣。公元857年(唐大中十一年),「以人戶輸納不便,置征科巡院於白 伏」(《太平寰宇記》,白 伏在今縣西北),隸屬於荊南節度使管轄。五代改白 伏為安遠鎮,為南平國(荊南國)屬地。
965年(宋乾德三年),升白 伏巡院為縣。因境內有河道分流漢水入長江,取「漢出為潛」意,命名潛江。縣治設在安遠鎮(在今下蚌湖附近),隸屬於荊湖北路江陵府。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改江陵府為上路總管府,後又改為中興路,均領有潛江,上隸於河南江北行中書省。1293年(至元三十年),因水患縣治遷至斗堤,即今治所在。
1368年,明朝建立。此前已改中興路為荊州府,所以明初潛江屬湖廣布政使司荊州府。1531年(嘉靖十年)升安陸州為承天府,潛江改屬之。
1646年(清順治三年),改承天府為安陸府;1664年(康熙三年),分湖廣為湖北、湖南。潛江屬湖北省安陸府。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次年,改府為道,以道為省縣之間的行政機構,潛江屬鄂北道(後改稱襄陽道)。1925年廢除道制,遂直轄於省。1932年,在省縣之間設行政督察區,潛江屬第七區(1934年曾屬第六區,後還屬)。1936年,第七區改稱第四區,仍領有潛江(直到1947年)。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軍於1939年5月至1945年8月盤踞潛江部分地區,設有傀儡政權。潛江縣政府被迫輾轉於拖船埠、楊李家台、熊口等地;1943年春撤離潛江,設辦事處於公安縣境,日軍投降後還治。
本縣屬水網湖區,民國時期「十年淹九水」,人民除受「三座大山」的壓迫之外,還苦於水患。由於距中心城市較遠,人民富有革命傳統,有利於革命力量的集聚和迴旋,故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成為革命根據地。1930年春至1932年冬,全境皆蘇區,是湘鄂西省(原稱「聯縣政府」)的潛江、荊南(後改稱荊門)、天潛縣蘇維埃政府(革命委員會)轄地。潛江縣蘇維埃政府曾駐於拖船埠、潛江城等處,荊南縣蘇維埃政府駐脈旺嘴。
1942年春至1945年秋,為抗日根據地,是鄂豫邊區襄南、襄河兩行政公置的荊潛、天潛沔、天京潛縣抗日民主政府轄地。荊潛縣抗日民主政府駐莫家嶺,天潛沔縣抗日民主政府一度駐總口陶和嶺,天京潛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夏家場。
1947年12月至1949年6月,全縣為解放區,是江漢區襄南、鄂中兩行政專員公署的江荊潛、天潛沔、天京潛縣人民民主政府轄地。江荊潛縣人民民主政府駐熊口,天京潛縣人民民主政府駐夏家場。
1949年7月撤銷邊區縣,恢復原縣名、縣域,江荊潛、天潛沔、天京潛縣撤銷。潛江縣人民政府設於熊口,隸屬於湖北省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8月,潛江縣人民政府移駐城關(今園林辦事處)。
1988年5月撤縣建市。
1994年10月被列為湖北省直管市。
⑸ 潛江地名的由來
潛江,自公元965年(宋乾德三年)建縣,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因境內有河道分內流漢水入長江,取「漢出容為潛」意,命名潛江。1988年5月撤縣建市。1994年10月被列為湖北省直管市。
潛江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據史書記載,自宋至清,潛江出過進士63人,舉人265人,貢士399人。在近、現代也涌現出不少傑出人物:
「興中會」重要成員、庚子起義烈士傅慈祥;「日知會」總幹事、辛亥革命先驅劉靜庵;中華民國開國元老、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農業部部長李書誠;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李漢俊(李書誠和李漢俊為同胞兄弟,中共一大就是在他們上海的寓所召開的);無產階級女革命家、國務院第一任監察部部長錢英;文壇巨子、享有世界盛譽的劇作家曹禺;方誌學家、藏書家甘鵬雲;以及物理學家祁開智、歷史學家周春元、音樂學家杜鳴心等。
ccp422429
⑹ 潛江市在歷史上有哪些稱謂
竟陵、華陵、紫陵、安遠。
965年,升白
伏巡院為縣。因境內有河道分流漢水入長江,取「漢出為潛」意,命名潛江。縣治設在安遠鎮,隸屬於荊湖北路江陵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