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有哪些慘遭廢殺的太子呢
晉惠帝和賈後結婚之前,曾與侍候他的才人謝玖生過一個兒子,名叫司馬遹。這個孩子天資異於常人,在他五歲時,一天晚上宮中起火,晉武帝登樓張望,司馬遹拉著他的手將他拉入暗間。
太子抄得歪歪斜斜,有的字只寫了一半,賈後將其補全。隨即把太子的手筆拿給晉惠帝去看。晉惠帝一看吃驚不小,原來詔書中的“自了”就是了結自己生命的意思,“中宮”即指皇太後賈後,這事非同尋常,便立即召公卿大臣一起商討,說:“事情如果真是如此,太子應該馬上賜死。”
② 中國歷史殺兒子的
李世民:
廢太子承乾,李承乾死於流放地。(年紀輕輕怎麼就死了呢?為什麼呢?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他的十四個兒子,最後只剩了兩個,李福和唐高宗李治(雖然不是他害的,但這也算報應了吧)。
武則天:
她殺過自己尚在襁褓中的一個女兒(為登後位陷害王皇後)。
還有殺太子李弘和李賢(章懷太子),先立後廢繼而被殺。(以上三個都是親生的)
她還殺掉了李治(唐高宗)的兄弟李貞(反武失敗,被逼服毒)和李慎(未參與反武,但仍被殺)
她還殺過懷孕的第三代,經常是一屍兩命。
漢景帝劉啟:
太子劉榮被逼自盡(嚴格說來,他不應該算是被他爹殺死的,應該算是政治斗爭的犧牲品。他娘是漢景帝的寵姬,遂立他為太子,但竇太後想立劉武為太子。後劉榮被廢,繼而被逼自盡)
漢武帝劉徹:
直接殺死陽石公主(劉娟)、諸邑公主(劉媚),一個太子,間接逼瘋逼死一個女兒衛長公主(當利公主)劉妍。他也殺過第三代,還給殺人者封過侯。
(「巫蠱之禍」,征和二年(前91),有人舉報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又派人用巫術詛咒漢武帝,並且在漢武帝經常經過的甘泉宮馳道埋偶人,祝詛之言十分惡毒。數月之後,陽石公主和諸邑公主都因為巫蠱罪而被處死。巫蠱案逼反戾太子置太子於死地(武帝沒有下令殺太子,只是命令搜捕,結果太子走頭無路背逼自殺得!)。在「巫蠱之禍」中衛長公主之子曹宗亦遇害身亡。)
漢成帝劉驁:
殺死過自己剛剛降生的兩個孩子,一個是間接殺死,一個是親自動手的。
(趙飛燕正式被宣布為後,但她與妹妹都不能生下子嗣。她們的地位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成帝因趙氏姊妹寵幸有年,但未生一男半女,時常憂心,便開始偷偷招幸其他宮人。宮婢曹氏不久便懷孕,生下一男。成帝聽到後暗暗高興,特派宮女六人,服侍曹氏。卻不料被趙合德察覺,趙合德假制聖旨將曹氏系入廷獄,迫令她自盡,將所生嬰兒,也立即處死,甚至六個伺候的婢女都勒斃而死。成帝卻怕趙合德姊妹,不敢救護,坐看曹宮女母子畢命歸陰。還有一個許美人,臨幸數次,也生下一個男嬰。成帝為討好趙合德,竟詔令許美人交出嬰孩,用蘆葦編的篋裝進趙合德住的地方,由成帝親自扼死。先前長安曾有童謠:「燕飛來,啄皇孫!」此時真的應驗了。終成帝一生,再也未有子嗣。)
劉備:
殺劉封,這是個義子。
殺阿斗未遂,長坂坡劉備摔孩子,謀殺幼兒,慘無人道。
王莽:
把三個兒子都給害死了。
呂太後:
殺孝惠帝太子少帝,這個是她親孫子,另外她殺高祖兒子N個,那些名義上也都是她兒子。
北魏孝文帝:
太子恂(反對孝文帝漢化措施而被殺)
北魏太武帝:
殺太子晃(爺倆宗教信仰不同,一道一佛,而且互相鄙視彼此的宗教,這導致他們在江山社稷等重大問題上的分歧)
晉獻公:
殺世子申生,這廝殺一子尚且不足,重耳夷吾若是腿腳不好也都被砍了,假若如此連殺三子也可以博一個紀錄了。
後趙石虎:
先後殺太子石邃和石宣。
五代李克用:
殺義子李存孝。
遼道宗:
廢太子浚,耶律浚死於權臣乙辛之手。
西晉賈後:
殺廢太子司馬遹。
(應該差不多齊了,想到在告訴你。)
元代以後就沒有這種事兒了(「雍正殺子弘時」那是個疑案,可以忽略不計),很多人覺得元朝統治者兇狠殘暴,但元代還真就沒出過這種事兒(本人蒙古族),而且元代太子與其他王朝僅僅是儲君不同,元太子是預政的,所以元代皇子沒有其他朝代的那麼「弱」,任人想殺就殺。
雖然你問的是殺死自己的骨肉,但我認為最下得去狠手,以數量來論「變態」的話,這最變態的應屬胡亥(秦二世),為了登上皇位逼死其兄扶蘇,他雖是最得寵的皇子但卻是排行最小(秦始皇第十八子),所以他知道雖然秦始皇死的突然並未立太子,但以他的排行是怎麼也輪不到他的,秦始皇生前子女眾多,除了扶蘇,還留下了二十來個公子公主。在他看來,這些哥哥統統都是自己皇位的潛在威脅者。於是便羅織罪名,讓趙高來審判。趙高本來就陰險刻毒,而且除掉這些公子也是預謀好的,所謂審判,不過是走走過場罷了。便把公子十二人、公主十人,舊臣近侍若幹人一起拘捕,在嚴刑拷打之下,全部問成謀逆重罪。結果,公子十二人戮死在咸陽,公主十人則在杜郵(今咸陽城中)被肢解,所有財物抄沒入官,被株連者不可勝數。
秦二世殺得興起,就連自己同母的兄弟也不肯放過。如果說公子對秦二世的皇位還有潛在威脅的話,那麼,處死十個公主卻未免有些無謂。女子向來是不能參與政事的,秦二世的這些姐妹其實對他不會構成任何威脅,但也被處以如此殘酷的刑罰,這說明秦二世的瘋狂殺戮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
其實秦始皇剛死的時候,胡亥年幼並沒有當皇帝的心思,都是他的老師趙高一手打造出了後來的這位「瘋狂皇帝」,弒手足,殺群臣,一步一步都是趙高的教唆,所以最狠毒的其實是趙高。
③ 為了奪權,殺了十二位公子, 這位史上最殘忍的帝王是誰
胡亥
胡亥感受到作為天下之主的快樂,便擔心自己的皇位會不會在哪一天被自版己的兄弟搶走。趙高也害怕,權如果胡亥的皇位被搶走,他自己也將落得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下場,於是兩人合謀將秦始皇的其他幾位公子殺掉,不止公子,公主也得殺。
胡亥屠殺自己的兄弟,簡直就是殘忍至極,最殘忍的一次就是將自己的12個兄弟在咸陽處死。還有一次將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在當時的杜郵碾死,刑場上慘不忍睹,畫面難以想像。秦始皇還有三位比較沉穩的兄弟,胡亥找不到理由將他們處死,便把他們關在宮里。其他的兄弟姐妹被處死後,趙高便讓他們自盡而死。
胡亥就因為信了小人趙高,與他同流合污,便造成了如此之大過。不僅殘害與自己流著相同血脈的兄弟姐妹,朝堂上的忠臣,以及一些有赫赫戰功的將軍也被莫名其妙的處死,實屬不該。
皇帝昏庸無能,宦官專權,這怎麼能讓一個王朝流芳百世呢?
④ 古代歷史上殺了十二個皇子,十個公主的這個人到底是誰
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趙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蘇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
胡亥登上帝位之前就害死了自己的長兄扶蘇。胡亥做了皇帝後,對其他眾多的兄弟姐妹更是殘忍有加,毫無人性。
胡亥屠殺自己兄弟最殘忍的是在咸陽市(市即古代城市中的商業區)將十二個兄弟處死。另一次在杜郵(今陝西咸陽東)又將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碾死。將閭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最終也被逼自盡。
⑤ 歷史上有哪些弒兄殺父泯滅人性的多嫡大戰
根據歷史記載李世民,楊廣,司馬昭等等都是弒兄殺父泯滅人性的代表人物
⑥ 歷史上真有「羋月」這人嗎羋月的真實身份是什麼羋月是怎麼死的
有,就是秦宣太後,是病死的。
宣太後(?―前265年),羋(mǐ)姓,出生地楚國丹陽(在今湖北省),又稱羋八子、秦宣太後。戰國時期秦國王太後,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
宣太後本是楚國人,後成為秦惠文王的姬妾,稱羋八子。前306年,秦武王因舉鼎而死。因秦武王無子,他的弟弟們爭奪王位。
趙武靈王派代郡郡相趙固將在燕國作為人質的公子稷送回秦國。在宣太後異父弟魏冉的幫助下,公子稷繼位,即秦昭襄王。
魏冉隨後平定了王室內部爭奪君位的動亂,誅殺惠文後及公子壯、公子雍,將秦武王後驅逐至魏國,肅清了與秦昭襄王不和的諸公子。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後以太後之位主政,魏冉輔政。死後葬於芷陽驪山。
宣太後主政時任用弟弟魏冉、羋戎以及兒子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貴主政。宣太後及四貴的專權極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權力,造成了秦國國內只知有太後和四貴,不知有秦王的局面。
魏國人范雎逃亡至秦國後,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范雎向秦昭襄王建議收回五人的權力,以免造成淖齒、李兌那樣弒君篡國的禍亂。
秦昭襄王採納范雎的建議,廢宣太後,將魏冉、羋戎、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貴驅逐出首都咸陽。前265年十月,宣太後去世,葬於芷陽驪山(今陝西西安臨潼區驪山)。
⑦ 羋月 殺了 哪些叛亂公子
公子來壯、公子雍
宣太源後本是楚國人,後成為秦惠文王的姬妾,稱羋八子。 前306年,秦武王因舉鼎而死。因秦武王無子,他的弟弟們爭奪王位。 趙武靈王派代郡郡相趙固將在燕國作為人質的公子稷送回秦國。在宣太後異父弟魏冉的幫助下,公子稷繼位,即秦昭襄王。魏冉隨後平定了王室內部爭奪君位的動亂,誅殺惠文後及公子壯、公子雍,將悼武王後驅逐至魏國,肅清了與秦昭襄王不和的諸公子。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後以太後之位主政,魏冉輔政。
⑧ 歷史上真有米月殺七公子之事嗎
這些一般都是胡扯,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回事!
希望採納!謝謝!
⑨ 歷史上半月有什麼傳奇人生
宣太後。
宣太後本是楚國人,後成為秦惠文王的姬妾,稱羋八子。前306年,秦武專王因舉鼎屬而死。因秦武王無子,他的弟弟們爭奪王位。趙武靈王派代郡郡相趙固將在燕國作為人質公子稷送回秦國。在宣太後異父弟魏冉的幫助下,公子稷繼位,即秦昭襄王。魏冉隨後平定了王室內部爭奪君位的動亂,誅殺惠文後及公子壯、公子雍,將悼武王後驅逐至魏國,肅清了與秦昭襄王不和的諸公子。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後以太後之位主政,魏冉輔政。
⑩ 歷史上是哪七公子叛亂被殺
七王指的抄是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
七國之亂是發生在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參與叛亂的是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王: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故又稱七王之亂。
漢景帝二年(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錯上疏《削藩策》,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建議,於次年冬天下詔削奪吳、楚等諸侯王的封地。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王由於不滿朝廷削減他們的權力,以「清君側」為名聯兵反叛,後因戰略失當,被漢廷和梁國聯手平定,七大功臣為:漢廷方面周亞夫、竇嬰、欒布、酈寄,梁國方面劉武、張羽、韓安國。
七國之亂的根源是強大的諸侯王勢力與專制皇權的矛盾,七國之亂的平定,標志著西漢諸侯王勢力的威脅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