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十六國的詳細歷史到哪裡去查
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晉永興元年至北魏統一),南至今淮河,北至陰山,西至蔥嶺,東至海,東北至鴨綠江下游以北,西南至瀾滄江以東,相繼建立了十六個分裂割據政權。即西晉永興年建立的成(巴氐)、漢(匈奴),西晉亡後建立的前趙(匈奴)、後趙(羯)、前涼(漢)、前燕(鮮卑)、前秦(氐)、後秦(羌)、後燕(鮮卑)、西秦(鮮卑)、後涼(氐)、北涼(匈奴)、南涼(鮮卑)、南燕(鮮卑)、西涼(漢)、夏(匈奴)、北燕(漢)。此外,還有冉魏(漢)、西燕,但沒有包括在內。
漢和前趙算一國,史稱十六國時期。而入主中原的五個主要部族即匈奴、羯、鮮卑、氐、羌,史稱五胡。習稱五胡十六國。
魏晉五胡十六國帝王譜(包括實際執掌朝政的人)- -
魏
三國時的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始於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奐,曹丕之父曹操雖未稱帝,但曹丕稱帝後追封他為魏太祖,魏朝,計曹操共6帝。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國家。
東漢末年,地方豪強勢力迅速增強,各地豪強紛紛起兵割據自立,一時間全國又陷入內戰混亂之中。曹操初據有兗州,復收編了青州黃巾軍三十萬,勢力漸強。他又將洛陽的獻帝迎至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優勢。建安五年(200),袁紹與曹操在官渡展開決戰,曹操大敗袁紹,成為北方最強的軍事集團。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軍南下,占荊州,與在長江中下游的孫權對壘。此時劉備也起兵欲興漢室,率荊州的殘余勢力與江東的孫權結合。孫、曹大軍在赤壁會戰。曹操大敗,退回北方,劉備得以占據荊州,後入成都。從此,曹、孫、劉三大勢力成鼎足之勢。
曹操封魏公,遷都鄴,後又進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漢獻帝,建國號魏。次年,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一般稱蜀或蜀漢)。公元229年,吳王孫權在建業稱帝,國號吳。三國分立時代正式開始。
三國初期,各國主要致力於整頓吏治,恢復社會秩序和發展經濟。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較突出。從曹操統一北方、開展屯田開始,生產逐漸恢復,曹操又改革了東漢以來的許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強的勢力,掃除了宦官和外戚的專權,吸收中下層地主階級人物參加政權。魏文帝時,又實行九品中正法,承認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權利。蜀國丞相諸葛亮嚴格採用法治,紀律嚴明,賞罰分明,使蜀國農業和手工業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特別是諸葛亮招撫西南夷,使少數民族地區得到開發,加強了民族團結。吳國自公元211年孫權遷都建業後,東南地區很快得到開發,共得43郡313縣,比東漢時大大增強。吳國土地開辟,農業發展,政治穩定,航海業發達。
三國時期雖然仍有不斷的戰爭,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蜀、吳爭奪荊州的戰爭,蜀、魏爭奪漢中的戰爭,和魏滅蜀、晉滅吳的戰爭。三國的軍事實力以魏國最強,吳國次之,蜀國最弱。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晉滅吳。至此,三國時代宣告終結。
魏皇帝譜
魏武帝曹操(155-220) —— 曹操,字孟德,175年舉孝廉,任洛陽部尉,後經鎮壓黃巾起義有功,官職不斷提升,196年,曹操迎漢獻帝至許昌,取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 曹操頒布「屯田令」,大力發展生產,為以後的魏國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他任人唯賢,不斷壯大勢力,先後滅掉,呂布,袁術,袁召等諸侯,使「三分天下有其二」,但208年於赤壁敗於孫劉聯軍,形成三國局面。曹操死於220年,時年66歲。死後被追封為魏太祖。 曹操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學家,《觀滄海》我想大家都讀過。他任人唯賢,唯才是舉。在軍事上,他身經百戰,精通兵法.曹操也是本人最為崇拜的古人之一,其才遠在劉備之上。
魏文帝曹丕(187-226) 220年稱帝,在位7年 曹丕,曹操的兒子。220年廢漢獻帝自立,國號「魏」。 他繼續推行曹操的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方針,確立了「九品中正制」。死於226年,時年40歲。
魏明帝曹睿(203-238) 226年即位,在位13年 曹睿,曹丕的兒子。即位後以司馬懿為大將軍,多次打敗蜀相諸葛亮的進攻,但他好靡奢,喜女色。魏國政治開始衰落。他死於239年,時年36歲。
魏齊王曹芳(232-274) (239-254)在位,在位15年 曹芳,曹操的曾孫,曹楷的兒子。明帝無子,死後由曹芳即位。在位時被司馬懿篡權,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掌權,254年,曹芳被廢,274年死,時年43歲。
魏高貴鄉公曹髦(241-260) (254-260)在位,在位6年 曹髦,曹丕孫,曹霖的兒子。十四歲即位,260年,被司馬昭殺死。時年19歲。留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諺語。
魏元帝曹奐(246-302) (260-265)在位,在位6年 曹奐,曹操孫,燕王曹宇的兒子。265年被司馬炎所廢,被封為陳留王。死於302年,時年57歲。
蜀漢
蜀漢(公元221年-263年),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後主劉禪,共2帝。三國時期最弱小的國家,擁有四川,漢中,荊州等地,後關羽大意失荊州,使蜀漢地域更加狹小。
東漢末年,地方豪強勢力迅速增強,各地豪強紛紛起兵割據自立,一時間全國又陷入內戰混亂之中。曹操初據有兗州,復收編了青州黃巾軍三十萬,勢力漸強。他又將洛陽的獻帝迎至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優勢。建安五年(200),袁紹與曹操在官渡展開決戰,曹操大敗袁紹,成為北方最強的軍事集團。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軍南下,占荊州,與在長江中下游的孫權對壘。此時劉備也起兵欲興漢室,率荊州的殘余勢力與江東的孫權結合。孫、曹大軍在赤壁會戰。曹操大敗,退回北方,劉備得以占據荊州,後入成都。從此,曹、孫、劉三大勢力成鼎足之勢。
曹操封魏公,遷都鄴,後又進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漢獻帝,建國號魏。次年,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一般稱蜀或蜀漢)。公元229年,吳王孫權在建業稱帝,國號吳。三國分立時代正式開始。
三國初期,各國主要致力於整頓吏治,恢復社會秩序和發展經濟。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較突出。從曹操統一北方、開展屯田開始,生產逐漸恢復,曹操又改革了東漢以來的許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強的勢力,掃除了宦官和外戚的專權,吸收中下層地主階級人物參加政權。魏文帝時,又實行九品中正法,承認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權利。蜀國丞相諸葛亮嚴格採用法治,紀律嚴明,賞罰分明,使蜀國農業和手工業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特別是諸葛亮招撫西南夷,使少數民族地區得到開發,加強了民族團結。吳國自公元211年孫權遷都建業後,東南地區很快得到開發,共得43郡313縣,比東漢時大大增強。吳國土地開辟,農業發展,政治穩定,航海業發達。
三國時期雖然仍有不斷的戰爭,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蜀、吳爭奪荊州的戰爭,蜀、魏爭奪漢中的戰爭,和魏滅蜀、晉滅吳的戰爭。三國的軍事實力以魏國最強,吳國次之,蜀國最弱。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晉滅吳。至此,三國時代宣告終結。
蜀漢皇帝譜
昭烈帝劉備(162-223) 221年稱帝,在位3年 劉備,字玄德,河北涿縣人。小時家境貧寒。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後,他鎮壓有功,任徐州牧。後經一系列征戰,取荊州,益州,漢中,與魏,吳成三國鼎立之勢。 221年於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漢」。 219年,吳蜀江陵一戰孫權奪荊州,關羽敗死,劉備為收復荊州,於221年發動彝陵之戰,後被吳將陸遜擊敗,223年,劉備死於白帝城,時年62歲。託孤於諸葛亮。
後主劉禪(206-271) (223-263)年在位,在位41年 後主劉禪,劉備的兒子,為甘夫人所生,223年即位,時年17歲。 劉禪雖然無能,但在諸葛亮的輔佐下,蜀漢的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諸葛亮吸取了劉備的失敗教訓,採取聯吳攻魏的方針,但諸葛亮數次伐魏,均告失敗,於234年死於五丈原。後,蜀漢政治腐敗,國力日弱,於263年被魏國所滅。劉禪被擒到洛陽,死於271年,時年65歲。為後人留下「樂不思蜀」的笑柄。
吳
三國時的吳國(公元222年-280年),始於吳大帝孫權,終於烏程侯孫皓,共4帝。吳國在三國中擁有地利,依靠長江天險與魏國抗衡。
東漢末年,地方豪強勢力迅速增強,各地豪強紛紛起兵割據自立,一時間全國又陷入內戰混亂之中。曹操初據有兗州,復收編了青州黃巾軍三十萬,勢力漸強。他又將洛陽的獻帝迎至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優勢。建安五年(200),袁紹與曹操在官渡展開決戰,曹操大敗袁紹,成為北方最強的軍事集團。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軍南下,占荊州,與在長江中下游的孫權對壘。此時劉備也起兵欲興漢室,率荊州的殘余勢力與江東的孫權結合。孫、曹大軍在赤壁會戰。曹操大敗,退回北方,劉備得以占據荊州,後入成都。從此,曹、孫、劉三大勢力成鼎足之勢。
曹操封魏公,遷都鄴,後又進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漢獻帝,建國號魏。次年,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一般稱蜀或蜀漢)。公元229年,吳王孫權在建業稱帝,國號吳。三國分立時代正式開始。
三國初期,各國主要致力於整頓吏治,恢復社會秩序和發展經濟。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較突出。從曹操統一北方、開展屯田開始,生產逐漸恢復,曹操又改革了東漢以來的許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強的勢力,掃除了宦官和外戚的專權,吸收中下層地主階級人物參加政權。魏文帝時,又實行九品中正法,承認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權利。蜀國丞相諸葛亮嚴格採用法治,紀律嚴明,賞罰分明,使蜀國農業和手工業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特別是諸葛亮招撫西南夷,使少數民族地區得到開發,加強了民族團結。吳國自公元211年孫權遷都建業後,東南地區很快得到開發,共得43郡313縣,比東漢時大大增強。吳國土地開辟,農業發展,政治穩定,航海業發達。
三國時期雖然仍有不斷的戰爭,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蜀、吳爭奪荊州的戰爭,蜀、魏爭奪漢中的戰爭,和魏滅蜀、晉滅吳的戰爭。三國的軍事實力以魏國最強,吳國次之,蜀國最弱。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晉滅吳。至此,三國時代宣告終結。
吳皇帝譜
吳大帝孫權(182-252) 222年稱帝,在位30年 吳大帝孫權,字仲謀,父孫堅,兄,孫策經征戰,據有江東六郡,200年孫策死,孫權襲職,208年,於赤壁打敗曹操,形成三國鼎立之勢,222年,孫權稱帝於武昌,後遷都建業(南京)。孫權制國有術,致使曹操也不無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權死於252年,時年71歲,謚大皇帝,廟號太祖。
會稽王孫亮(243-) 252年即位,在位6年 會稽王孫亮,孫權幼子,250年立為太子,252年即位時才10歲,16歲時,被權臣孫琳所廢,貶為會稽王。
吳景帝孫休(234-264) 258年即位,在位6年 吳景帝孫休,孫權第六子,258年即位,同年殺權臣孫琳,264年孫休死,時年30歲。
烏程侯孫皓(242-283) 264年即位,在位17年 孫皓,孫權的孫子,父孫和。孫皓即位後,大修宮舍,殘暴好殺,窮奢極欲,終於於280年,被晉武帝司馬炎所滅,死於283年,時年42歲。
西晉
西晉(公元265年-316年),始於武帝司馬炎,終於愍帝司馬鄴,共4帝。晉朝統一了全國,但由於皇帝昏庸,只4帝就土崩瓦解。國家又陷於分裂。
三國時期,司馬懿成為魏國的實權人物。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先後掌權。司馬昭權勢極大,自封為晉王,封其子司馬炎為太子。公元二六五年,司馬昭卒,其子司馬炎廢魏帝曹奐,該國號為晉,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西晉王朝。
公元二八零年,晉軍南下進攻建業(今南京),吳主孫皓出城請降,中國出現了暫時的統一。之後,武帝分封十餘有功同姓為王,晉朝初年的經濟並未有太大發展。 晉武帝司馬炎病故,由次子惠帝司馬衷繼位。惠帝本是愚痴之人,並不能治理國家,於是便發生了晉朝歷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亂」。其中八王全部是晉皇室宗親。「八王之亂」使晉朝原本就衰弱的統治進一步惡化。
公元三零八年,匈奴大單於劉淵稱帝,開始了滅晉的歷程。登基後,劉淵立即譴其子劉聰與大將王彌進攻西晉都城洛陽。攻克洛陽,掠走晉懷帝司馬熾。懷帝被俘後,豫州刺史閻鼎與雍州刺史賈疋等人又擁立武帝之孫司馬鄴為帝,都於長安。至建安四年(公元316年)長安被圍,晉愍帝司馬鄴出降,西晉王朝終結。
西晉王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外族消滅的王朝
西晉皇帝譜
武帝司馬炎(236-290) 265年稱帝,在位26年 武帝司馬炎,司馬昭的長子,265年,司馬炎即晉王。逼迫曹奐禪位,建立晉朝,280年,攻下建業,吳國滅亡,完成了統一事業。 晉武帝生活十分荒淫,晉宮內宮女萬人以上,並造成社會風氣荒淫奢侈,有「王愷,石崇鬥富」。司馬炎死於290年,時年55歲。
惠帝司馬衷(259-306) 290年即位,在位17年 惠帝,武帝第二子。司馬衷是一個白痴。即位後,無力理政,發生諸王為爭奪最高統治權的內戰,史稱「八王之亂」。激化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司馬衷死於306年,時年48歲。
懷帝司馬熾(284-264) (306-312)年在位,在位6年 懷帝,晉武帝第二十五子。司馬熾繼承了惠帝的爛攤子,並無雄才大略。312年,匈奴軍進攻洛陽,晉懷帝被俘,次年被殺。時年 30歲。
愍帝司馬鄴(300-317) (313-316)在位,在位4年 司馬鄴,晉武帝孫,吳孝王司馬晏的兒子。司馬鄴即位時才13歲。,由琅邪王司馬睿,南陽王司馬保輔政。匈奴劉曜進攻長安,愍帝投降,受盡侮辱,317年被殺,時年18歲。
東晉
東晉(公元317年-420年),始於元帝司馬睿,終於恭帝司馬德文,共11帝。西晉滅亡後,與東晉同時存在的北方的北魏,東晉被劉裕創建的宋滅掉後,形成南北朝的局面。
東晉王朝是由西晉王室後裔在南方建立起來的小朝廷,事實上東晉的統治范圍卻僅限於江南的半壁河山,在此期間,中國北方一直由趙、前秦等外族統治者控制,東晉雖然偏安於江南,但在歷代帝王在位的時候都希望收復北方的國土。公元三一一年,大將祖逖出兵收復河北,但後因受到朝廷的排斥憂郁而死。公元三八三年,謝安在淝水之戰中擊敗苻堅後,立即收復了徐、兗、青、司、豫、梁六州,取得了東晉北伐歷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由於東晉安於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與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促進了社會文化的發展。東晉的手工業水平比西晉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另外,自曹魏以來,中國的文學發展一直處於大步前進的時期,其中以東晉年間的文人最為著名。東晉出現了山水詩人謝靈運、田園詩人陶淵明等人,為將來隋、唐的詩文盛世創造了前提條件。
當東晉在江南建國的同時,中國的北方則為鮮卑、羌等少數民族控制著,在歷史稱之為「五胡十六國」。使中國正式成為具有相似生活習慣的多民族國家。
東晉皇帝譜
元帝司馬睿(276-322) 317年稱帝,在位6年 元帝司馬睿,琅邪王司馬覲的兒子。晉懷帝任命他為鎮東大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軍事,西晉滅亡後,司馬睿稱帝,建都建康(南京),史稱東晉。 元帝即位後,矛盾四伏。在位6年死,時年47歲。
明帝司馬紹(298-325) 322年即位,在位4年 司馬紹,元帝長子,從小就聰明伶俐,即位後,鞏固了東晉的統治。死於325年,時年27歲。
成帝司馬衍(321-342) 325年即位,在位18年 成帝司馬衍,明帝長子。即位時5歲。死時22歲。
康帝司馬岳(322-344) 342年即位,在位3年 康帝司馬岳,明帝的兒子,成帝的弟弟,在位3年死,時年23歲。
穆帝司馬聃(343-361) 344年即位,在位17年 穆帝,康帝子,即位時才2歲,死於361年,時年19歲。
哀帝司馬丕(341-365) 361年即位,在位5年 司馬丕,成帝長子,迷信黃老之術,常服長生不老之葯,服食過量而死,時年25歲。
廢帝司馬奕(342-386) (365-371)年在位,在位5年 司馬奕,成帝子,哀帝同母弟。在位5年被大將軍桓溫所廢,死於386年,時年45歲。
簡文帝司馬昱(321-372) 371年即位,在位1年 司馬昱,元帝的幼子,初封會稽王,371年,被桓溫擁立為帝。在位1年死,時年53歲。
孝武帝司馬曜(352-396) 372年即位,在位25年 孝武帝,簡文帝第三子。383年,與前秦有「淝水之戰」,在謝安領導下,大敗前秦軍。謝安死後,社會矛盾逐漸尖銳。加上,孝武帝「溺於酒色」,時政治腐敗。孝武帝死於396年,時年45歲。
安帝司馬德宗(382-418) 396年即位,在位23年 安帝,孝武帝長子,即位後,發生內亂,國勢日衰,安帝沒有什麼政治才能,信奉五斗米教的孫恩趁民心騷動,於東方起事。他們在短短的十幾天中就發展到數十萬人,直至公元四零二年,才被徹底消滅。這次起義大大削弱了晉朝的力量,418年,被劉裕所殺。時年37歲。
恭帝司馬德文(386-421) (418-420)年在位,在位2年 恭帝,安帝同母弟,在位2年,被廢,421年被殺,時年36歲。
五胡十六國
五胡十六國(公元304年-439年)。經過西晉短暫的統一後,中國又陷入紛亂的動盪中,南方仍是司馬氏政權,歷史稱東晉,北方則較為混亂,政權分割交替,且多為少數民族政權,所以歷史稱五胡十六國。
十六國形式譜
國名 皇帝 民族 都城 統治地區 公元年代 滅於何國
漢、前趙 高祖劉淵-昭武帝劉聰-隱帝劉桀-劉曜 匈奴 (初)平陽(遷)長安 陝西、山西、河南、甘肅各一部 304-329 後趙
成漢 武帝李雄-哀帝李班-幽公李期-昭文帝李壽-末主李勢 巴氏 成都 四川東部、雲南、貴州一部 304-347 東晉
前涼 昭王張寔-成王張茂-文王張駿桓王張重華-威王張祚-沖王張玄靚-悼公張天錫 漢 姑藏 甘肅西部、新疆東部、寧夏西部 317-376 前秦
後趙 明帝石勒-海陽王石弘-武帝石虎-譙王石世-彭城王石遵-義陽王石鑒-趙王石祗 羯 (初)襄國(遷)鄴 河北、山西、河南、山東、陝西、江西、江蘇、安徽、甘肅、遼寧的一部分 319-351 冉魏
冉魏 悼武天王冉閔 漢 鄴 同上 350-352 前燕
前燕 文明帝慕容煌-景昭帝慕容儁-幽帝慕容暐 鮮卑 (處)龍城(遷)鄴 河北、山西、河南、山東、陝西、江西、江蘇、遼寧的一部分 337-370 前秦
前秦 景明帝苻健-厲王苻生-宣昭帝苻堅-哀平帝苻丕-高帝苻登-苻崇 氐 長安 河北、山西、山東、陝西、甘肅、河南、四川、貴州、遼寧、江蘇、安徽、湖北的一部分 350-394 後秦
後秦 武昭帝姚萇-文桓帝姚興-姚泓 羌 長安 陝西、甘肅、寧夏、山西一部分 384-417 東晉
後燕 武成帝慕容垂-惠愍帝慕容寶-昭武帝慕容盛-昭文帝慕容熙 鮮卑 中山 河北、山東、山西和河南、遼寧的一部分 384-407 北燕
西燕 濟北王慕容泓-威帝沖-昌平王段隨-建明王凱-建平帝瑤-建武帝忠-河東王永 鮮卑 (初)長安(遷)長子 山西一帶 384-394 後燕
西秦 宣烈王乞伏國仁-武元王乞伏乾歸-文昭王乞伏熾磐-乞伏暮末 鮮卑 菀川 甘肅西南部 385-431 夏
後涼 懿武帝呂光-靈帝呂纂-建康公呂隆 氐 姑藏 同前涼 386-403 後秦
南涼 武王禿發烏孤-康王禿發利鹿孤-景王禿發辱檀 鮮卑 (初)西平(遷)樂都 甘肅西部、青海一部 397-414 西秦
南燕 獻武帝慕容德-太上帝慕容超 鮮卑 廣固 山東、河南的一部分 398-410 東晉
西涼 武昭王李嵩-後主李歆-永建王李恂 漢 (初)敦煌(遷)酒泉 甘肅極西部 400-421 北涼
夏 武烈帝赫連勃勃-昌秦王赫連昌-平原王赫連定 匈奴 統萬 陝西北部、內蒙古一部 407-431 吐谷渾
北燕 馮跋 漢 龍城 河北東北部、遼寧 407-436 北魏
北涼 武宣王沮渠蒙遜-哀王沮渠牧楗 匈奴 張椅 甘肅西部 401-439 北魏
代 拓跋倚盧 鮮卑 平城 內蒙古及山西北端 315-376 前秦
.
.
.
.
.
.
http://haroo.blogchina.com/3183263.html
http://www.white-collar.net/02-lib/01-zg/03-guoxue/%C6%E4%CB%FB%C0%FA%CA%B7%CA%E9%BC%AE/%D7%A8%CC%E2%C0%E0/%C0%FA%CA%B7/100events/033.htm
❷ 世界各國的歷史在那有看的或者下載的
http://history.thexrock.net/ 這里很全
❸ 在哪個網站可以看中國地方誌史
一般來說,沒有某一個網站有全部的地方誌史,通常每個省市都有地方誌辦公室,每個地方誌辦公室(指省市級),都會有資料室,也會有網站,很多志書都上了網。可以搜索。搜索模式:某某地方誌網。即可查到!
❹ 中國五千年歷史看哪裡
上下五千年-不要青少年版的
史記,資治通鑒-最好半白話文的
中國通史
推薦看看陳旭麓先生的書,關於中國史的較多,可能對你會有幫助
❺ 在網上哪裡可以看中國歷史,詳細的歷史,具體在哪裡搜索
你可以去看24史,基本上都有了,不過前提是你古文水品要高
❻ 歷史上的六國是現在的哪裡
燕國在現在的河北北方和遼寧西部。
趙國在現在的山西和河北南部
齊國在現在的山東和江蘇北部
魏國在現在的河南東部
韓國在現在的河南西北部和山西南部
楚國在現在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
❼ 我想在網上看中國古代的歷史,應該怎麼看啊,在哪裡看啊,或者說看什麼書,謝謝
嗯,建議你可以看下資治通鑒,或者史記。
❽ 中國古代歷史應該從哪裡看起
高中歷史老師回答您:嚴格意義上說,「中國古代史:是指從遠古(大約500萬年回前)一直到公答元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歷史。但是您如果不是專業人士,要看中國古代史,我建議從夏商朝開始著眼,從傳統意義上的奴隸社會開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❾ 中國歷史在網上哪裡有看
http://www.hxlsw.com/Pic/
❿ 在哪裡能看到詳細的中國古代歷史
1、去書店買本中國通史看~
這是普及性的了解
2、尋找相關中國古代史教材(大學)
這個可以了解的深一些
3、如果想很詳細的了解 可以看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