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宗教旅遊資源有什麼特點
我國宗教旅遊資源有六個特點,詳解如下:
一、簡介宗教旅遊資源:
宗教旅遊資源是指能激發旅遊者的旅遊動機,具有一定旅遊價值和旅遊功能,並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應、社會效應和生態效應的各種宗教事物或現象的總和。它的種類與內容非常豐富,從大的方面看,既有物質性的,又有觀念性的和行為性的,具體而言,則包括宗教聖地、宗教神跡、宗教名山、宗教建築(寺廟、宮觀、教堂等)、宗教文化藝術、宗教禮儀、宗教活動(佛事、法會、節慶)、宗教飲食、宗教名人等等。
二、我國宗教旅遊資源的基本特點:
宗教旅遊資源是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具備普通旅遊資源的類型多樣、分布廣泛、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映和諧等特點外,還具備白有的許多特點。
(一)境界玄奇、神秘
這是宗教旅遊資源最突出的特徵,也是它區別於其他旅遊資源的根本之處。宗教的本質屬性在於其對超自然、超人間、超現實力量的崇拜與信仰。從宗教教義到宗教建築到各類宗教藝術、儀式、活動、宗教用品以及那異常豐富的宗教神話傳說故事等,宗教的各個方面都含有虛幻、想像、誇張、荒誕成分以及超現實世界的神秘感。這使宗教旅遊資源帶有強烈的玄奇、神秘的特徵和氛圍。
(二)文化底蘊深厚
宗教是人類歷史上一種古老而又普遍的社會文化現象,具有多種表現形態和豐富的內涵。而宗教旅遊資源的形成,一般都是宗教與當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結果,這多種因素的互動及長期積淀才形成了現存的宗教旅遊資源。所以,它們既具有宗教內涵,又具有豐富的歷史、社會、文化、藝術、民俗方面的深厚底蘊。
(三)文化傾向性強
文化傾向性是指旅遊資源對旅遊者具有文化、意識上的傾向和誘導作用,它是人文旅遊資源區別於自然旅遊資源的一個顯著特徵。這一點在宗教旅遊資源中表現得極為突出。幽靜的環境,深邃幽暗的殿堂,繚繞的煙霧,神態安詳的塑像,神奇的壁畫,舒緩的音樂,深沉悠揚的經聲佛號,這一切形成一種強烈的宗教氛圍,容易使人不由自主、不知不覺間產生一種超脫凡世的感覺,對人的意識具有明顯的傾向和誘導作用。
(四)知名度高,影響廣泛
宗教旅遊資源大都影響廣泛,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這對於旅遊開發極其有利。其知名度和影響首先來自於宗教傳播,其次來自於歷史上統治階級對宗教的重視與提倡,還來自於社會名流、文人學士的游覽及其所創作的相關文學、藝術作品,這些文藝作品擴大了宗教旅遊資源的影響,提升了其知名度。
(五)層次豐富,綜合性強
宗教旅遊資源的內容非常豐富,既包括有形的物質性資源,也包括無形的精神性資源;既包括各類靜態資源(聖地、建築、藝術品、文物),又包括各類動態的資源(儀式、修煉活動、節慶活動),可提供多種形式的游覽項目和活動方式。
(六)旅遊基礎深厚,歷史悠久
許多宗教名山在歷史上早就成為民眾的朝拜聖地和游覽勝地,而許多寺廟道觀在歷史上既是宗教場所,也是百姓娛樂活動的游藝場所,擔負著地方文化娛樂活動中心的功能。寺廟用於旅遊的歷史相當悠久,舊時寺廟旅遊的內容已相當豐富,主要有降香拜神、觀光寺貌、參觀寺藏、聚餐飲酒、觀戲買物(廟會)、觀燈賞月、品茶閑話、納涼避暑等。
⑵ 張家界宗教文化旅遊資源有哪些
可以這樣講抄,「張家界襲是一個什麼宗教文化都沒有的地方」。也可以說,張家界是一個什麼宗教文化都有的地方。
簡單地說,佛教寺有名的:天門山圭2008年新開方的,但歷吏上曾有一寺,文化革命被革了。到去年才修的。還有城裡有一普光寺,是一個歷吏寺廟,不過現在乾的是見不的人的事,另有很多小寺廟。如寶峰寺,褔壽寺呀。
道教有,五雷山道教。這個還好,不過紫霞觀就真不是什麼好東西了。
其實這里的人們善良是受儒教文化影響,
另外本地還有很多牛鬼蛇神,也另有風味
⑶ 宗教旅遊資源有哪些
西藏的日喀則非常好。看了就知道了
⑷ 聊城宗教文化旅遊資源有哪些開發現狀如何
聊城市地處經濟發達的山東省,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聊城是山東省交通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京九鐵路、邯濟鐵路、濟館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是連接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聊城市轄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東昌府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省轄市臨清市。聊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形成了豐富的旅遊資源。聊城被譽為「江北水城」,「南有西湖西子秀,北有水城胭脂美」,水造就了生命,也造就了文明,成就了聊城獨特的民俗風情。郎庄麵塑、馬官屯泥娃娃、張飛庄牛筋腰帶、雕刻葫蘆、木版年畫等豐富的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民俗工藝,增加了聊城的文化內涵。2008年利用暑假時間,選取了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傳統民俗文化旅遊資源進行調查。先後前往聊城市東昌府區於集鎮、「中國葫蘆第一村」——東昌府區堂邑鎮路西村、臨清市,調查了熏香、工藝葫蘆、哈達等傳統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情況,調查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也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啟發。
一、聊城市傳統民俗文化旅遊資源保護現狀
聊城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旅遊業成為新興產業。隨著旅遊業的逐步開展,利用聊城豐富的民俗旅遊資源,逐漸形成了以京劇之鄉、豫劇之鄉、雜技之鄉、剪紙之鄉、書畫之鄉為主要內容的民俗文化旅遊線。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國內旅遊市場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通過幾個代表性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調查發現聊城,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了它們的價值,而且開始開發和利用它們的價值。在開發和利用傳統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過程中取得和一系列的成就。下面就根據調查的情況簡單的介紹一下:有的做得比較好如:於集的熏香。改變了傳統的加工工藝和生產方式,採用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加工,即增加了產量,也增加了
二、聊城市傳統民俗文化旅遊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聊城市民俗旅遊資源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一些傳統的民間手藝得到挖掘,轉化成為商品。為農民增加了收入,創造了就業機會。但是也有一些因為沒有很好的市場價值而消失。在民俗旅遊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1.政府重視不足,傳統民俗文化旅遊資源保護現狀堪憂
通過這次調查發現,雖然當地政府認識到傳統民俗文化是本地區的一個特色,也偶爾組織藝人參加傳統手工藝比賽。但由於經濟條件不發達、觀念落後等原因,政府對傳統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保護重視不足,只有個別能為當地村民帶來經濟效益的傳統民俗工藝才被民間自發的保留下來。政府很少投入專項資金進行保護,更不用說對民俗旅遊資源進行開發了。這就使得一些傳統手工藝消失。因為從事這種行業不能掙到錢,就不能養家糊口。首先要生活下去,這是最重要的。
2.缺乏開發傳統民俗文化旅遊資源觀念以「中國葫蘆第一村」東昌府區堂邑鎮路西村為例,全村葫蘆種植面積近萬畝,擁有亞腰與異型兩個大類30餘個葫蘆品種,基本涵蓋了當今國際葫蘆市場的所有品種。葫蘆成熟的季節,萬畝葫蘆田裡望不到邊的各種形態的葫蘆隨風搖曳,不遜色於任何旅遊景觀。
再加上傳統民俗文化旅遊所特有的文化性、參與性、立體性定能吸引大批市區旅遊者,再加上民俗文化旅遊開發低投入、高產出的特點也非常適合廣大農村地區。可惜的是當地政府還沒有認識到這座「金山」的價值。只是扶植農民種植和加工葫蘆。如果再進行旅遊開發,成為旅遊目的地,肯定會帶來更大的效益。
3.傳統手工製作工藝逐漸被機器生產取代
在聊城「第一村」工藝葫蘆加工廠,對工藝葫蘆的發展歷程、製作工藝、品種樣式開發的調查中,發現傳統的刀刻、針刺工藝由於技術復雜、程序繁瑣,已經不能滿足當今市場的需求,堂邑鎮的所有葫蘆加工場所都已改為電烙鐵烙畫。在有「中國葫蘆第一村」之稱的路西村,掌握手工刀刻葫蘆工藝的藝人也僅剩郝東恩、郝春林兩位老人。在東昌府區於集鎮,熏香的製作也在幾十年前發展為機器壓制。這種情況對於臨清哈達來說更為嚴重。臨清的哈達手工製作現在已經失傳所以沒有得到調查資料。據資料記載:臨清哈達,魯綉的一種,是臨清市生產的一種凈地或織有宗教圖案的絲織品。這一技術是在太平天國時由俄國傳入,全盛時,從事哈達生產的有700餘戶,後來衰落。解放後得以恢復和發展,產品銷往青海、甘肅、西藏、新疆、內蒙和東北等少數民族區。1954年,臨清哈達在北京展出。1955年,12000餘條帶有蒙古國徽的哈達出口到蒙古人民共和國。1980年成立了專門生產哈達的工藝絲織廠,成為國家輕工部惟一的定點生產廠家。哈達成品,高檔有官佛像、小佛像、丈帕,中檔有花喜綾、八寶、福壽,低檔有小白絹等。[1]
可以看出,機器生產雖然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但精細、考究的傳統手工藝正面臨失傳的危險。
4.家庭式作坊為主,缺乏大規模生產條件
雖然有實力的家族購買了機器進行小規模的機器生產,但聊城傳統工藝品的總體特點還是各家各戶獨立生產、各自為政。比如,於集鎮後羅村「老左家」是本村生產工藝香的大戶,產品銷往山東各地,但由於擔心其他家庭作坊生產工藝低,影響自己的產品形象,老闆明確表示不會與其他村民合作,也沒有考慮兼並這些小作坊以建立正規的熏香加工企業。
三、聊城市傳統民俗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對策
1.加強政府引導,提供政策支持傳統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特性要求有整體規劃和統一管理,以便使旅遊資源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為此,要求當地政府和旅遊部門聯合對境內傳統民俗文化旅遊資源進行調查,依據其性質和等級進行合理分類,並制定相關政策與法規。這樣才能使得傳統民俗文化旅遊資源到合理的使用和有效的管理,並使具體的開發與經營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強包括旅遊目的地可進入設施、旅遊景點服務設施在內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此外,在進行有效管理的同時,要注意保護村民的積極性,讓擁有傳統民俗技藝的村民做傳統民俗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主人公,讓村民嘗到甜頭,才能是旅遊可持續發展。
2.依據社會需求,深入挖掘資源
傳統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表象不似名勝古跡那樣一目瞭然,要求根據社會需求有意識地去探查、挖掘和建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原始、古樸的傳統民俗文化旅遊資源必將對旅遊者產生強大的吸引力,要抓住當今旅遊者求新獵奇、獲取知識的心理,深入挖掘資源,開發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的民俗產品,增強民俗旅遊的參與性。如在對民俗旅遊資源進行講解和展示的時候,邀請旅遊者參與到傳統手工藝品的製作過程中。
3.引入現代企業方式,使開發正規化、市場化
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引入現代企業方式,推廣股份合作制,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到傳統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保護與開發中,增加財政收入的同時可以有效的保護傳統民俗文化。
4.做好廣告宣傳,提高知名度
沒有恰當的廣告宣傳,缺少知名度,即使傳統民俗工藝品再精緻,民俗旅遊景點再美,遊客人數也不會很多。在商品經濟大潮中,要改變原來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傳統觀念,變「酒香不怕巷子深」為「酒香也怕巷子深」,利用中國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遊節、電視廣告、報刊廣告、網路等多種傳媒手段,做好廣告宣傳工作,提高知名度,讓遊客們知道民俗旅遊點的確切位置、旅遊項目的獨到特色、旅遊工藝品的文化內涵。只有宣傳做好了,才能吸引旅遊者的到來。
5.加強行業內合作,形成規模效益
現在社會各行業競爭壓力很大,企業要想取得長遠發展必然要加強與業內各行業的合作與交流,實現資源共享,以其取得降低成本、提高知名度的規模效益。開發傳統民俗文化旅遊資源要打破小農觀念,站在全行業的高度審視與其他競爭者的關系。尤其是小作坊式的生產,很難取得競爭優勢,而民俗旅遊工藝品的加工大多數就屬於家庭式的生產。路西村的葫蘆協會就是很值得推廣的例子。有葫蘆協會統一管理種植和加工葫蘆就可以有更大的競爭力,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權益。
⑸ 四川省主要的宗教文化旅遊資源有哪些
首先,峨眉山 為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 是普賢菩薩的道場 坐騎為六牙象 普賢版的網路鏈接權(http://ke..com/view/8809.htm)
其次,青城山 為中國四大道教聖地之一 網路鏈接(http://ke..com/view/23966.htm)
⑹ 九, 什麼是宗教類旅遊資源能否舉出一兩個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宗教旅遊資源這種類
比如說少林寺,靈隱寺,嶗山(道教),布達拉宮(藏傳佛教),
⑺ 宗教文化的旅遊價值有哪些
宗教文化旅遊的價值
宗教文化旅遊,主要指以宗教活動或宗教景點為主要旅遊吸引物,通過旅遊者的參與,為旅遊業所利用並產生一定經濟或社會效益的旅遊活動。我國歷史文化古跡眾多,宗教文化資源豐富。據有關部門統計,在我國現存的主要名勝古跡中,宗教遺跡大概占據一半,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就有近二分之一為宗教景觀。①我國宗教文化資源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研究和旅遊價值,它們不僅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勝地,而且是人們訪古探幽、增長知識的博物館。對宗教文化旅遊的進一步開發,將有助於引導宗教為促進社會和諧發揮積極作用,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
開展宗教文化旅遊,有利於宣傳黨和國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政府對待宗教問題的一項長期基本政策。一直以來,我們都始終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落實宗教事務條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努力實現宗教與社會和諧相處。通過宗教文化旅遊,讓眾多的中外遊客接觸、了解、保護宗教文化遺產與合法有序的宗教活動,消除他們的一些偏見和誤解。同時,積極開展宗教文化旅遊也可以為中外宗教界人士提供加強聯系的機會,使外國友人加深對我國宗教信仰自由真實狀況和改革開放成就的認識,從而有利於營造良好的和平發展環境。
開展宗教文化旅遊有利於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以及宗教資源的保護。全球每年有超過3億人的旅遊是以宗教為目的,這一市場每年的旅遊收入都超過180億美元,宗教旅遊已經成為重要的全球產業。我國一些地區通過積極開展宗教文化旅遊也有力推動了地區經濟的發展,並成為了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開發宗教文化旅遊不僅能提高整個地區的旅遊經濟效益,還能給宗教部門本身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宗教活動場所可以通過添油款、捐款、佛事法事收入、贈品、門票收入等途徑改善經營狀況。
宗教文化旅遊有利於我國傳統文化的延續和弘揚。宗教本身就有積極的作用,它具有強烈的眾生平等、幫助他人、勸惡揚善、重智尚真的思想,對我們現在倡導民主、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反對個人極端主義、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等有重要的意義。宗教學中還有深厚的文化積淀,集文學、藝術、語言、民俗、哲學、史學等之大成。宗教充滿著智慧和哲學以及蘊含著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宗教文化資源進行開發,有利於引導民眾對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的關注,有利於增強我們的民族凝聚力。②
我國宗教文化旅遊開發的現狀
目前,我國宗教文化旅遊已經形成了一些精品旅遊項目,宗教文化旅遊開發也呈現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形成了融宗教建築、節慶活動、宗教修學、宗教養生等多種方式於一體的旅遊活動。我國宗教文化旅遊雖然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地方政府對宗教文化旅遊的開發重視不夠。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長期以來,宗教問題與民族問題、封建迷信等活動交織在一起,這造成了宗教問題的復雜性與特殊性。事實上,宗教文化固然有它的消極作用,但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只要對宗教有正確認識,對宗教旅遊資源的特性有正確認識,開發時能夠貫徹宗教政策,遵守宗教法規,遵循正確的開發原則,那麼這項工作完全可能取得較好的成效。
旅遊項目單一,從業人員素質不高。我國宗教旅遊項目所推出的活動內容比較單調,深度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很多地區的宗教旅遊開發還處於「符號階段」。宗教所蘊含的啟迪智慧、平衡心理、修身養性等文化內涵亟待挖掘。此外,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還有待提高。在很多宗教景點,宗教人員只是從事為進香者祈禱、發放經義、維持秩序以及誦讀經書等活動,很少為遊客進行深入講解。一些宗教景點的導游沒有專業的培訓,也沒有上崗證明,基本上處於一種無序狀態。
景點商業氣息過濃,資源保護不力。許多開放的寺廟宮觀內,充滿著濃厚的商業色彩。商販在宗教場所的買賣經營活動極大影響了景區的神聖與庄嚴。一些宗教場所還以各種名義借機向遊客騙取錢財。隨著旅遊業的進一步開發,宗教旅遊資源的保護問題變得日益嚴重。一些地方政府受經濟利益的驅動,不尊重經濟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的現實狀況,倉促建設了一些宗教旅遊項目而收益甚微,同時一些旅遊項目的建設對於周邊生態環境和宗教文化帶來了極大的破壞。③宗教旅遊資源保護不力,已成為目前我國宗教旅遊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
經營管理體制不完善,各利益相關者矛盾突出。當前,我國對於宗教旅遊景區的管理基本上形成了復雜的管理體制。旅遊與自然保護區、旅遊與文物、旅遊與宗教、旅遊與環保、旅遊與社區等方面針對景區管理權而產生的利益爭奪大量存在,形成錯綜復雜的關系。宗教團體和旅遊部門在宗教旅遊開發中還經常存在一定的矛盾。旅遊景區部門往往對宗教知識、政策、法規及相關問題認識不足,在決策時較少聽從宗教部門的建議,不注重維護宗教團體的權益。宗教團體在協調各方面關系時經驗不足,單純從自身角度思考問題,這也引起其他部門的不滿。
我國宗教文化旅遊開發的對策
根據宗教旅遊的特點和我國宗教文化旅遊開發中存在的問題,我國宗教旅遊開發應注意以下幾點。
澄清模糊觀念,端正對宗教文化的認識。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在人類歷史中長期而且普遍存在著,其影響十分廣泛、深刻。在古代,上自意識形態,下至社會生活,幾乎都有宗教的浸潤,哲學、神學、文學、音樂、美術、建築、人們的風俗習尚,處處展現出宗教的精神。有神論的宗教思想不是我國當今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但它對其信徒有道德教化、止惡從善、心理撫慰的積極作用,對社會道德規范和生活習俗也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宗教文化與宗教信仰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宗教文化雖不是主流文化,但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豐富宗教旅遊產品內容,加強對外宣傳。宗教的建築、音樂、繪畫、雕塑、舞蹈、節日、養身之道對遊客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夠滿足旅遊者的各種審美需求和精神需要。因此,我們應當深入挖掘宗教文化內涵,積極開發多樣化的旅遊項目而不滿足既有的淺層次開發。在旅遊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對外宣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般而言,對外宣傳的力度與遊客數量多少成正比關系。強而有力的宣傳有利於強化人們對於景區的關注。我國很多宗教旅遊景區宣傳力度還亟待加強。在當前,我們要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渠道以擴大影響力。只有多層面、多角度、全方位的宣傳,宗教文化旅遊才能有大的發展、大的作為。
加強宗教旅遊專業人才的培養。宗教文化旅遊作為特殊的文化旅遊產品,對於旅遊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要求。宗教旅遊從業人員應有一定的宗教知識基礎和歷史文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向遊客更好地宣傳我國的歷史文化和宗教文化,從而激發遊客的興趣。結合我國目前的實際狀況,可以有計劃地在中專、高職和高校的旅遊專業中,增設關於宗教文化旅遊的專業課程,加強對旅遊管理服務人才宗教文化知識的培訓。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適當聘請景區附近大專院校、研究院所中熟悉宗教的專家、科研人員擔任導游。由於他們擁有豐富的宗教文化知識,可對遊客進行基本的景觀介紹、宗教思想闡述等。
建立健全宗教文化旅遊管理體制,創新宗教旅遊管理模式。為改善目前管理混亂局面,應打破民族宗教部門、文物部門、旅遊部門條塊分割、資源管理分散、各自為戰的傳統模式。旅遊風景區管理部門、宗教部門以及園林管理、文物保護等部門應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明確責任,通力協作,不能只考慮單方面利益,而要考慮全局利益。
當然,我們在宗教旅遊開發中還應切實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開發工作必須充分地考慮到宗教組織、宗教信徒的宗教情感。同時,我們還應對宗教旅遊資源開發活動進行規范管理,要嚴厲清除那些愚昧的、反科學的、借開發宗教旅遊資源之名出現的精神文化垃圾,通過科學管理來保證正確的開發方向。我國深厚的宗教文化資源是我國人民的共同財富,我們應當深入研究內涵豐富的宗教文化,並積極地揚棄,批判地繼承,充分發揮宗教文化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服務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