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西歷史戰役有哪些
天鎮戰役、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 其中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出內師華北抗日戰場容後首戰大捷
唐中葉「安史之亂」李光弼守太原之戰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十一月至十二月,在明攻山西之戰中,奪取山西太原的作戰
安史之亂
⑵ 抗日戰爭時期長治地區有什麼著名戰役
上黨戰役啊,很出名的
⑶ 上黨戰役簡介 上黨戰役怎麼爆發的
上黨戰抄役,發生於1945年9月10日中國山西省上黨地區 ,發生於重慶談判期間,以作為配合談判的重要軍事動作。
上黨戰役是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國共兩黨發生的首次軍事沖突,是1945年國共沖突的一部分,成為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序曲。
這次戰役殲滅了閻錫山所屬的11個師的部隊,使得閻錫山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未能對中共發動攻勢,並且不得不藉助中央軍守衛山西。
⑷ 抗日戰爭在武鄉發生和結束的時間,期間有什麼大型戰役
1938年4月,日軍出動三萬餘人對晉東南地區發動九路合圍,遇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九路日軍中只有一路有進展,其它的日軍無法前進。
唯一有進展的一路日軍約3000人,從長治、屯留出發,到達沁縣、武鄉、遼縣一帶,遇到的對手是第3軍(滇)與八路軍129師,雙方未發生主力決戰。在日軍撤退過程中經過武鄉東面長樂村的時候,八路軍129師伏擊了這股日軍的後尾部隊,並宣布殲滅日軍1500人。
但是據戰後日本公開的資料,這場戰斗規模並不大。只有36人死亡,142人受傷,資料無法相互印證。
⑸ 發生在山西的戰役有哪些可以具體點么
娘子關戰役、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
1、娘子關戰役
娘子關戰役(1937年10月11日-1937年11月2日)為抗戰初期中國軍隊為保衛太原在晉東娘子關地區進行的一次抗擊日軍戰役,為太原會戰重要戰役之一。
1937年10月,國民黨軍隊在太原以北的忻口與日軍會戰,日軍華北方面軍為配合忻口方面的進攻作戰,以第20師團由石家莊沿正太鐵路西進,進入井陘以西要地切斷山西交通,以策應第5師團作戰。
10月12日,駐守雪花山趙壽山部與日軍接戰。日軍於13日攻取了舊關。23日,敵我雙方在舊關外、核桃園附近戰局成膠著狀態。26日,日軍反攻娘子關。 29日,日軍佔領平定。30日,日軍佔領陽泉。11月2日,日軍佔領壽陽 。
娘子關戰役歷時22日,中國軍隊雖頑強抵抗,但仍無法挽回敗局。此戰役中,中國軍隊投入50個團,約10萬兵力,共死傷2.7萬多人,日軍傷亡數千。
2、忻口戰役
忻口戰役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山西忻口抗擊日軍,保衛太原的中心戰役。
戰役從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歷時二十一天。參加作戰的部隊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又稱第十八集團軍)。
這次戰役是由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朱德、衛立煌、黃紹竑副之)指揮實施的太原會戰的中心戰役。該戰役創殲敵逾萬的紀錄,是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在軍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範例。
3、太原保衛戰
太原保衛戰(1937年11月4日-11月9日),是忻口戰役後傅作義率領晉綏軍進行的城市保衛戰,是太原會戰的核心戰役、太原會戰的最後一場戰役,為抗日戰爭早期的大型戰役之一。
1937年9月,日軍突破國民黨軍長城防線後,沿同蒲線和正太線兩路合擊太原。1937年10月下旬,娘子關失陷,5日,東路日軍佔領榆次,6日北路日軍兵臨太原城下,7日兩路日軍在日空軍配合下,對太原發動總攻。
8日夜攻城日軍突破北面城垣,守城傅作義部最後突圍。11月9日,太原淪陷,太原保衛戰結束。
日軍佔領太原後,繼續沿津浦線南犯,於11月中旬進至黃河北岸,在華北,以國民黨為主體的正規戰爭已經結束,以共產黨為主體的游擊戰爭進入主要地位。
4、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
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臨危出征,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
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禦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迴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5、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盪」的戰役,由於參戰兵力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百團大戰分為3個階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為第一階段,中心任務是摧毀正太路交通。
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為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繼續破壞日軍的交通線,並摧毀日軍深入抗日根據地的主要據點。
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為第三階段,主要任務是反擊日軍的報復性「掃盪」。
據八路軍總部1940年12月10日的統計,百團大戰僅前三個半月期間,進行大小戰斗共1824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太原保衛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百團大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娘子關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忻口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平型關大捷
⑹ 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長治市的戰斗有哪些
黃崖洞保衛戰是有名的戰斗,是八路軍傷衛乓工廠的戰斗。
⑺ 上黨戰役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有:毛澤東,劉伯承,鄧小平,蔣介石,閻錫山.彭毓斌,史澤波等
上黨戰役
解放戰爭初期,晉冀魯豫解放區部隊在山西長治(古稱上黨郡)地區粉碎國民黨軍進犯的戰役。故稱此次戰役為上黨戰役。1945年8月中、下旬,國民黨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遵照蔣介石的命令,調集所部19軍軍長史澤波率領1.7萬餘人,在日偽軍的配合下,向晉冀魯豫解放區的長治地區進攻,企圖佔領整個晉東南地區。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遵照中共中央軍委「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的方針和關於徹底消滅進犯之敵的指示,集中部隊3.1 萬人,9月10日發起上黨戰役。首先收復屯留、長子等四城。自9月20日起,從東、西、南三面合圍長治。閻錫山急調第7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率領3個軍8個師2.3萬人,從太原出發南下,增援長治。晉冀魯豫軍區部隊以一部兵力繼續圍攻長治,主力北上消滅援軍。10月2日,將援軍合圍於屯留西北地區,經4晝夜激戰,國民黨軍除2千餘人逃回沁縣外,其餘全部被殲。長治守軍待援無望,於8日向西突圍,企圖逃回浮山、翼城。晉冀魯豫區太岳部隊跟蹤追擊,至12日將其殲滅於沁河以東之將軍嶺、桃川地區,上黨戰役勝利結束。此役,共殲滅國民黨軍3.5萬人,擊斃彭毓斌,生俘史澤波等10餘名師長以上將領,有力地配合了重慶談判斗爭。
⑻ 抗日戰爭時長治都有什麼戰役
神頭之戰 在邯(鄲)、長(治)公路上進行的一次伏擊戰,我軍殲滅版了侵華日軍第16師團、權第108師團、第14師團各一部,共一千五百餘人
東陽關戰斗 我47軍以傷亡2000人的代價殲敵1000餘人 其中一O四師保衛長治
長樂大戰 我129師事先埋伏 殲敵2200餘人 劉伯承認為:「長樂戰斗是粉碎敵人九路圍攻晉東南決定性的戰斗,也是全國聞名的急襲戰斗。
黃崖洞保衛戰 我軍以不足一個團的兵力英勇抗擊,經過八個晝夜的激戰,殲敵1000餘人,以敵我傷亡6∶1的輝煌戰績,「開創了中日戰況上敵我傷亡對比空前未有之紀錄」
有名的就這些吧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⑼ 山西長治歷史
概況
長治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北接晉中市,東與河北省、河南省交界,南與晉城市毗鄰。總面積13864平方千米。總人口316萬人(2003年)。中國十大魅力城市、長治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山西省唯一)。
市人民政府駐城區英雄中路,郵編:046000。代碼:140400。區號:0355。拼音:Chang Shi。
【地理位置】
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地處北緯35°50'--37°08',東經113°01'--113°40'。東倚太行山,與河北、河南兩省為鄰,西屏太岳山,與臨汾市接壤,南部與晉城市毗鄰,北部與晉中市交界。
為太行山,太岳山所環繞,構成高原地形,通稱「沁潞高原」,又稱「上黨盆地」。境內山地、丘陵、盆地縱橫交錯,海拔大都在800--1500米之間,最高的太岳山北台頂,海拔2453米。
【歷史背景】
長治古稱上黨,位於山西省東南部,《荀子》稱為「上地」。「上黨」的意思,就是高處的、上面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巔,地形最高與天為黨也」,因其地勢險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得上黨可望得中原」之說。此外,長治還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是研究山西省歷史文化、弘揚革命傳統的基地。
早在上古時代,我們的祖先神農氏炎帝就曾在這里嘗百草、馴養牲畜、發展原始農業。殷商時期,長治是殷商王朝屬下的諸侯國,史稱「黎」。春秋時歸晉。戰國時期趙、魏、韓三家分晉,長治為韓國別都,稱「上黨郡」。隋開皇時改為潞州,後幾經變更,唐時改為河東道潞州上黨縣。明嘉靖8年(公元1529年)改稱潞安府,並置長治縣取「長治久安」之意,長治由此而得名。清朝時繼舊制為潞安府長治縣。民國初廢道,長治改屬冀寧道。民國19年(公元1930年)廢道制,長治直隸省轄。1945年10月8日長治解放,1945年到1998年的50多年間,曾先後經歷了作為山西省轄市由長治專區代管和晉東南行署隸屬等多次行政區劃的調整變動。
長治屬於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源遠流長。傳說中的《後羿射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就發端於此。長治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同時還是一個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在這里創建了以太行山和太岳山為依託的抗日根據地,後來發展成為晉冀魯豫邊區,是當時華北最大的一塊根據地。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領導機關曾長期駐扎在武鄉、潞城等地,使這里成了華北抗日前線的中樞。
⑽ 上黨戰役簡介 上黨戰役主要人物有哪些
上黨戰役,發生於1945年9月10日中國山西省上黨地區(今長治市)境內 ,發生於重慶談專判期間,以作為配合談屬判的重要軍事動作。
上黨戰役是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國共兩黨發生的首次軍事沖突,是1945年國共沖突的一部分,成為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序曲。
這次戰役殲滅了閻錫山所屬的11個師的部隊,使得閻錫山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未能對中共發動攻勢,並且不得不藉助中央軍守衛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