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用歷史唯物觀點解決現實問題
(一) 科學發展觀屬於歷史唯物主義的范疇。
(二) 科學發展觀屬於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不應將它歸入歷史唯物主義原有的范疇。
(三) 科學發展觀是歷史唯物主義學科在新時期理論創新、與時俱進的一次重大機遇,也是馬克思主義當代化、中國化的一次關鍵性的機遇。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當代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佳出場路徑。
那麼,為什麼必須將科學發展觀納入歷史唯物主義體系呢?
因為,從研究對象來看,科學發展觀是研究人類社會的發展問題,它是以人類社會某一具體的、相對穩定的歷史進程時期,社會系統的發展現象、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社會歷史哲學,社會發展問題,都遵循於或者受制於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基礎,諸如人類社會發展是自然歷史進程,社會基本矛盾規律,社會意識、社會形態劃分,社會進步,等等。科學發展觀的理論體系,必須建構於上述哲學概念的基礎之上。科學發展觀,雖然包含了豐富的唯物主義思想和辯證法的思想,但其理論主題部分是歷史唯物主義。現有的其他學科,如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等,都無法從基礎理論的高度全面駕馭科學發展觀,都無法擔當使命。因此,若忽視甚至反對從唯物史觀的哲學體系考察科學發展觀,必將使其研究缺乏抽象思維,缺乏理論思維。
但是,科學發展觀不屬於歷史唯物主義現有體系中的一個小問題或分支問題,不能簡單插入現有的歷史唯物主義體系,不能簡單當成一個局部問題,一個原有體系的具體應用問題。這是因為,第一,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受時代的局限性,沒有經歷過科學發展觀的現實社會模型,沒有面對過社會主義穩定發展時期的種種現象、矛盾和問題。若簡單將科學發展插入原有理論體系中,既違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原理,也是對理論研究工作的不負責任。其次,馬克思主義在其誕生之後的150多年裡,既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成功地指導了世界性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實踐,同時150多年來社會巨變,在科學技術領域和社會科學領域,都涌現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預見到的一些新知識、新現象和新問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問題是社會歷史觀中的發展問題,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五個統籌」,生態、能源,等等,都需要以唯物史觀為基礎,適當引入當代的一些新學科、交叉學科和新理論,進行全面創新,綜合探索。因此,僅僅是原來理論的基礎上小修小補,是不可取的;與其小修小補,不如大膽獨立出來。
科學發展觀內涵極其豐富,主要表現在以下領域:
1、深刻的哲學問題、歷史問題、經濟問題;
2、政策問題、政績問題、社會問題,人的全面發展,社會諸要素的協調發展;
3、科技第一生產力、高科技、全球化、網路社會、能源、生態環境、生物工程問題,等等。
科學發展觀體系既具有很強的思辯性、邏輯性,又具有非常全面、非常具體的現實性和應用價值,它帶有某些當今時代其他哲學概念和哲學課題無法比擬的優勢,而且,科學發展觀很容易同當代一些世界性的,有影響力的學術成就交流和融合。因此,科學發展觀的研究,要著眼於大思路,要在歷史唯物主義體系的框架內做大、做實。
如果運作成功,理論界完全有可能把握住歷史唯物主義學科體系創新的歷史性機會,努力將新編歷史唯物主義,或者說新時期的歷史唯物主義,發展成涵蓋原有唯物史觀和科學發展觀這兩大學科子系統。綜上所述,以科學發展觀為契機,有可能成為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最佳突破口,並將深刻影響新時期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整體格局。
㈡ 如何用歷史唯物主義評價歷史
就是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對於一個事件,既要看到其積極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極的專一面。但注意屬在評價歷史事件時,要首先判斷這件事對歷史、對社會所產生的主流作用,即主要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就要去強調其主流的一面。還有的歷史事件,其作用主要是消極的,但在客觀上有進步作用,也需要指出來。
㈢ 如何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辨正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有無固定的答題格式
歷史唯物:1.社會意識與存在的關系 2.肯定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辯證唯物:1.一分為二的看問題
㈣ 例談如何運用唯物史觀原理剖析歷史難點問題
摘要:中學歷史教材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為指導編寫的,因而回要學好歷史答,最基本的是要學會以這些原理為指導,用科學的方法去揭示歷史的本來面目,探索歷史發展的規律.這不僅是高中歷史理論教學的必須,也是綜合考試中政史結合的需要.筆者以《中國古代史》為例,對如何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及「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三個基本原理剖析歷史難點問題作些探析,供大家參考.
㈤ 如何用歷史唯物觀點解決現實問題
(一) 科學發展觀屬於歷史唯物主義的范疇。
(二) 科學發展觀屬於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不應將它歸入歷史唯物主義原有的范疇。
(三) 科學發展觀是歷史唯物主義學科在新時期理論創新、與時俱進的一次重大機遇,也是馬克思主義當代化、中國化的一次關鍵性的機遇。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當代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佳出場路徑。
那麼,為什麼必須將科學發展觀納入歷史唯物主義體系呢?
因為,從研究對象來看,科學發展觀是研究人類社會的發展問題,它是以人類社會某一具體的、相對穩定的歷史進程時期,社會系統的發展現象、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社會歷史哲學,社會發展問題,都遵循於或者受制於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基礎,諸如人類社會發展是自然歷史進程,社會基本矛盾規律,社會意識、社會形態劃分,社會進步,等等。科學發展觀的理論體系,必須建構於上述哲學概念的基礎之上。科學發展觀,雖然包含了豐富的唯物主義思想和辯證法的思想,但其理論主題部分是歷史唯物主義。現有的其他學科,如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等,都無法從基礎理論的高度全面駕馭科學發展觀,都無法擔當使命。因此,若忽視甚至反對從唯物史觀的哲學體系考察科學發展觀,必將使其研究缺乏抽象思維,缺乏理論思維。
但是,科學發展觀不屬於歷史唯物主義現有體系中的一個小問題或分支問題,不能簡單插入現有的歷史唯物主義體系,不能簡單當成一個局部問題,一個原有體系的具體應用問題。這是因為,第一,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受時代的局限性,沒有經歷過科學發展觀的現實社會模型,沒有面對過社會主義穩定發展時期的種種現象、矛盾和問題。若簡單將科學發展插入原有理論體系中,既違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原理,也是對理論研究工作的不負責任。其次,馬克思主義在其誕生之後的150多年裡,既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成功地指導了世界性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實踐,同時150多年來社會巨變,在科學技術領域和社會科學領域,都涌現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預見到的一些新知識、新現象和新問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問題是社會歷史觀中的發展問題,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五個統籌」,生態、能源,等等,都需要以唯物史觀為基礎,適當引入當代的一些新學科、交叉學科和新理論,進行全面創新,綜合探索。因此,僅僅是原來理論的基礎上小修小補,是不可取的;與其小修小補,不如大膽獨立出來。
科學發展觀內涵極其豐富,主要表現在以下領域:
1、深刻的哲學問題、歷史問題、經濟問題;
2、政策問題、政績問題、社會問題,人的全面發展,社會諸要素的協調發展;
3、科技第一生產力、高科技、全球化、網路社會、能源、生態環境、生物工程問題,等等。
科學發展觀體系既具有很強的思辯性、邏輯性,又具有非常全面、非常具體的現實性和應用價值,它帶有某些當今時代其他哲學概念和哲學課題無法比擬的優勢,而且,科學發展觀很容易同當代一些世界性的,有影響力的學術成就交流和融合。因此,科學發展觀的研究,要著眼於大思路,要在歷史唯物主義體系的框架內做大、做實。
如果運作成功,理論界完全有可能把握住歷史唯物主義學科體系創新的歷史性機會,努力將新編歷史唯物主義,或者說新時期的歷史唯物主義,發展成涵蓋原有唯物史觀和科學發展觀這兩大學科子系統。綜上所述,以科學發展觀為契機,有可能成為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最佳突破口,並將深刻影響新時期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整體格局。
參考資料:http://www.qglt.com/bbs/ReadFile?whichfile=1120231&typeid=17
㈥ 如何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看問題
我們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辯證法的觀點,解決處理好工作中的問題和矛盾,採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來加以解決和處理,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對立統一規律中的活靈魂,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也是我們在工作生活中解決處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統一點。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正確揭示人類社會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同時也為我們理解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徹底的唯物主義的根本要求,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一定要堅持唯物辯證法,防止形而上學,把辨證法應用於我們的實際工作中。
(一)堅持以人為本。
堅持以人為本,突出人民群眾主體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鮮明特點。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面對黨的歷史方位的變化,我們黨堅持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堅持把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貫穿於治國理政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中,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個領域。
(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條紅線,集中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和活的靈魂。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歷史起點和邏輯起點。從歷史起點看,沒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就沒有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轉變,沒有歷史是非的清理,沒有工作中心的轉移,也就沒有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邏輯起點看,思想路線是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理論基礎。思想路線正確與否,直接決定著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貫徹執行。不解決思想路線問題,正確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就制定不出來,制定了也貫徹不下去。也就是說,思想路線不正確,就找不到革命、建設、改革的正確道路,就不能在重大歷史關頭找准正確方向,就不能不斷解決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各種問題。
(三)用辨證法觀點來了解人和事。
了解情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和出發點,也是堅持唯物論、辯證法的根本。按照哲學原理,了解情況必須要結合實際,了解得全,了解得准,做到周到而必要。要做到這樣,必須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范疇,深入調查研究,有目的地、有計劃地了解。如我們對某個人評價時,往往會說這個同志其它還可以,就是某一方面差一些,那麼我們是否對他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了解。我們對一個人的評價和做任何一件事情需要了解,要辨證的去看,所以了解情況需要辨證法,怎樣去了解情況也需要辨證法,辨證法是貫穿於我們了解情況的始終。
(四)用辨證法觀點來分析解決矛盾。
事物就是矛盾,問題就是矛盾,矛盾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法則,矛盾無處不在。如我們在決策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矛盾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去分析解決,而且還必需要解決好。我們在工程建設管理當中,經常會在質量、安全、進度、資金管理中發生矛盾,既要保證工程質量安全,又要保持按期完成,同時控制住造價。其實從辨證法的角度去分析和看,這是一種正常的存在,只有在工作中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統籌兼顧,才能完成好一項工程建設任務。
(五)用辨證法觀點來研究工作中的對策。
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統一的,一些哲學觀點本身就是方法。實事求是是哲學的基本觀點,同時也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有些常用的方法盡管本身不是觀點,但稍加琢磨就可看出是哲學觀點的延伸或運用。哲學最大的意義是為我們工作確定原則、指引方向、啟迪思路。而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可以解決思維方式問題,幫助我們從認識論、方法論的根本上理清工作思路。研究工作對策必須研究解決不同矛盾的不同方法,而對立統一規律能夠開闊我們的思路,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可以幫助我們尋找方法。總之,辨證法可以使我們腦子靈、點子多、思路清、方向明,對研究工作對策作用很大。
(六)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能不能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是順利開展好工作的關鍵。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什麼是非馬克思主義,我們怎樣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些問題既不是由哪幾個理論家來回答的,也不是由哪幾個領導人物來回答的,而是由共產黨全黨的實踐來回答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必須注意反對和防止將非馬克思主義的東西當作是馬克思主義的東西,用非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來堅持馬克思主義
㈦ 如何用歷史唯物主義評價歷史
就是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對於一個事件,既要看到其積極的一面也回要看到其消極的一面答。但注意在評價歷史事件時,要首先判斷這件事對歷史、對社會所產生的主流作用,即主要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就要去強調其主流的一面。還有的歷史事件,其作用主要是消極的,但在客觀上有進步作用,也需要指出來。
㈧ 利用唯物史觀談談究竟如何科學看待歷史人物的地位與作用
一、個人的歷史分類
個人是相對於群體而言的,是指社會中作為個體而存在的人。根據對歷史影響的程度,個人區分為普通個人和歷史人物。
歷史人物是對歷史變遷起過重大作用、造成重大影響的人物。根據對歷史影響的性質,歷史人物區分為傑出人物和反動人物。
傑出人物是指對歷史發展起重大推動作用的偉大人物。反動人物是對歷史發展起阻礙作用的反動勢力的代表人物。
二、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
1、科學決策作用。傑出人物提出了解決重大社會問題的正確理論、戰略、策略。
2、組織領導作用。傑出人物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起著組織領導作用。
三、正確認識和評價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
1、堅持歷史主義原則,全面分析傑出人物所處的歷史條件。傑出人物的產生是歷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統一;傑出人物的作用受歷史條件的制約。
2、堅持階級分析原則,正確認識傑出人物具有的階級屬性。在階級社會,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與他們所代表的那個階級的歷史作用密切相關。
3、堅持聯系發展原則,科學評價傑出人物發揮的歷史作用。要具體地歷史地分析傑出人物的功過是非。
歷史人物評價中有一條很重要的標准,那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指導,綜合考察歷史人物的全部活動,看其對當時社會和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是起的推動作用,還是阻礙和破壞作用,分別情況,予以恰如其分的判斷,這是史學界一貫公認的歷史人物評價標准。
特別需要指出並加以補充的是,運用唯物史觀評價歷史人物,既要把歷史人物的實踐活動放在當時當地予以檢驗,又要結合其實踐活動對後世社會的影響進行評價。
㈨ 如何應用歷史唯物主義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應用歷史唯物主義必須要牢牢把握這一點;
在學習工作中,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同時要在理論上不斷提高,促進學習工作的提高
㈩ 如何運用唯物史觀分析歷史人物
看看人物所處的歷史時期,再看看人物代表的階級,最後再讀讀人物傳記了解人物在所處的歷史時期的活動及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