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哪些歷史名人配祀廟宇

哪些歷史名人配祀廟宇

發布時間:2021-02-26 12:14:50

㈠ 很多名人為啥都住在廟里,長大後再出山完成大業

歷史上,不少名人為何要在廟上居住,長大後,再出山完成其大業?

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安徽鳳陽地區的一個貧困家庭里,家人們按照元朝時期的慣例,給他取了個名字:朱重八,有人也稱他叫朱八八。

飢寒交迫中,朱元璋在他的茅草屋裡度過。

在元末明初的那個荒亂年代,即使辛勤勞作,都填不飽肚子。朱元璋想吃上口熱乎的飯,當然也不能閑著,就在地主劉德家放牛為生,這一放就放了16年。

1344年,已經17歲的朱元璋,在眼睜睜地看著親人們一個個餓死,卻無能為力。

一場痛哭之後,他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去當和尚!主要目的:為了有口飯吃。

而當有天災人禍等戰亂瘟災,大難來臨時,寺廟道觀之人又會打開山門,賑濟災民,盡可能收留無家可歸或落難之人。

“源易緣”在本文中列舉的朱元璋和唐玄奘,正是在落難之時,得到了寺廟的容留,有了容身之處。

㈡ 求黃帝陵祭祀大殿詳細介紹及歷代祭祀名人錄

黃帝陵相傳是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園,它位於黃陵縣城北的橋山頂上。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一位偉大的部落首領,是開創中華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車弓矢。他的妻子能養蠶,其史官倉頡創造了文字,其臣大撓創造了干支歷法,其樂官伶倫製作了樂器。我國後來能巍然屹立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列,這與黃帝的赫赫殊勛是分不開的。

黃帝還以他懲罰邪惡,首次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 據說黃帝活了118歲。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間,突然晴天一聲霹靂,一條黃龍自天而降。它對黃帝說:「你的使命已經完成,請你和我一起歸天吧。」黃帝自知天命難違,便上了龍背。當黃龍飛越陝西橋山時,黃帝請求下駕安

撫臣民。黎民百姓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個個痛哭流涕。在黃龍的再三催促下,黃帝又跨上了龍背,人們拽住黃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黃龍帶走了黃帝之後,只剩下了黃帝的衣冠了。人們把黃帝的衣冠葬於橋山,起冢為陵。這就是傳說中的黃帝陵的由來。但是也有人說,黃帝死後就安葬在橋山。
黃帝陵區約4平方公里,山水環抱,林木蔥郁。參觀者到達橋山山頂,首先看見路立的一塊

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黃帝陵」3個大字。祭亭後面又有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龍馭」4字。再後面便是黃帝陵。黃帝陵位於山頂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約4米,周長約50米,陵前40米處有一約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書有 「漢武仙台」 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巡遊朔方歸來時,祭奠黃帝,祈仙求神時所築。 黃陵下的軒轅廟裡面尚有一些建築、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進廟門,左邊有一棵巨大的柏樹。相傳此柏為黃帝親手所植,故稱「黃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

廟門北有一過廳和一碑亭,碑亭里陳放著47塊石碑。最北邊坐落著大殿,大殿前還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掛甲柏」。據傳,這是漢武帝掛金甲印烙所致。
大殿雄偉壯麗,門額上懸掛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間有富麗堂皇的黃帝牌位,其周圍殿牆下還有一些陳列品。

中華民族祭祀黃帝陵廟的活動,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開始了。從孔子,孟子的文章中和他們與學生對話語錄中,已經得到證實。據《呂氏春秋·安葬篇》、《七國考》、《山海經》這些古史書籍記載:「墓設陵園」在秦代開始形成一種制度。黃帝陵園最早建於秦代。秦統一六國後,又規定天子的墳墓一律稱作「陵」,一般庶民墳都稱作「墓」。漢代又規定天子陵旁必設『廟』。劉邦建立大漢後,漢朝初期就在橋山西麓建起「軒轅廟」。唐代宗大歷五年至大歷七年,對軒轅廟進行了歷時二年重修擴建,並栽植柏樹一千一百四十株。宋朝開寶二年,因沮河水連年侵蝕,橋山西麓經常發生崖塌水崩,威脅廟院存亡,地方官員上書朝廷,宋太祖趙匡胤降旨,將軒轅廟由橋山西麓遷移橋山東麓黃帝行宮。這就是當今人們前來拜謁的軒轅廟。在之後的元,明,清各朝以及辛亥革命前後直至當今,都對黃帝陵廟進行過多次修繕和擴建,我們現在看到的黃帝陵廟的規模和范圍。已遠遠超過歷代。

千百年來流傳在當地民謠說:
漢朝立廟唐擴建,
到了宋朝把廟遷,
不論誰來坐皇帝,
登基都不忘祖先。

黃帝崩,葬橋山,橋山位於陝西省黃陵縣城北約一公里處,山體渾厚,氣勢雄偉,山下有沮水環繞。山上有八萬多棵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鬱郁蔥蔥。軒轅黃帝的陵冢就深藏在橋山巔的古柏中。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長48米,環冢砌以青磚花牆,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橋山龍馭」,意為黃帝「馭龍升天」之處。在前為一祭亭,歇山頂,飛檐起翹,氣宇軒昂。亭內立有郭沫若手書「黃帝陵」碑石。陵園區周圍設置紅牆圍護,東南側面為欞星門,兩側有仿製的漢代石闕。陵園區內地鋪著磚。顯得古樸典雅。陵前正南,陵園圍牆以外是土築高台,即「漢武仙台」。《史記·封禪書》載:「漢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漢武仙台,即漢武帝祭祀黃帝所築,台高20餘米,現已用塊石砌築並建有登台石階及雲板,護欄等。黃帝廟前區氣勢恢宏,面積約10000平方米的入口廣場的地面。選用5000塊大型河卵石鋪砌,象徵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廣場北端為軒轅橋,寬8·6、長66米、高6·15米,全橋共9跨。石樑121根,橋面設護欄。欄板上均雕有古典圖案花紋。全橋均採用花岩石料砌成。顯得粗獷古樸。軒轅橋下及其左右水面為印池,佔地約300餘畝。蓄水量可達46萬平方米。橋山古柏,倒映池中,與白雲藍天交相輝映,為黃帝陵平添了無限靈氣。印池四周綠樹成蔭,形成優美的空間環境。軒轅橋北端為龍尾道,共設95級台階,象徵黃帝「九五之尊」至高無上的寓意。由龍尾道向上即登臨廟院山門。山門為五間廓廡式花崗岩(仿漢代木)建築。顯得格外庄嚴雄偉。入廟院山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軒轅手植柏。傳為軒轅黃帝親手所植。此柏高19米,樹干下圍10米,中圍6米,上圍2米,遒枝蒼勁,柏葉青翠。再北為誠心亭。面闊五間。進深一間。祭祀官員至此須整飾衣冠,靜心凈面,方可進入大殿祭祀。再北為碑亭,面闊五間,進深一間,卷棚頂。亭內立有毛澤東手跡「祭黃帝陵文」和蔣中正手跡 「黃帝陵」碑石。側有一高大古柏,即「漢武掛甲柏」,枝葉茂盛。軒轅廟正殿面闊七間,進深三間,歇山頂,門楣匾額「人文初祖」,系國民黨元老程潛手跡。殿內正中木質壁龕內嵌浮雕軒轅黃帝石像。碑亭東為碑廓,其中有歷代碑石40餘通,其中有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奉旨栽植松柏1413棵記事碑。元泰定二年(公元1371年)禁伐黃帝陵樹木聖旨碑,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祭黃帝陵御制祝文碑,清聖祖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9年)祭黃帝橋陵碑,以及1912年孫中山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派代表團帶上他新自撰寫的《祭黃帝陵文》前往橋山致祭軒轅黃帝陵的碑石等。

應海內外華人的共同要求,經國家批准,整修黃帝陵工程已於一九九二年四月四日(清明節)奠基,八月二十五日動工建設。
整修黃帝陵工程的范圍包容了黃帝陵所在的橋山及其周圍山水、城鎮,面積達3.24平方公里,整修的目標和指導思想,一是以黃帝陵、廟深刻的內涵為基礎,通過整修黃帝使黃帝隊成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增強民族精神凝聚力的聖地;二是保證好現存的文物古足跡和古柏林,為古柏林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三是建築與天然山川水勢相結合,融陵、山、水、城於一體,體現出「雄偉、庄觀、肅穆、古樸」的氣勢;四是吸收傳統思想的精華,追求漢代更古樸粗廣的建築風格,並使所有建築風格形象力求統一。
整修工程規劃確定了以黃帝陵、軒轅廟為重點保護范圍,總體結構包括廟前區,廟品,功德場及神道,陵區,縣城和外圍景觀六個區域。形成祭祀謁陵完整的建築休系,其中廟院廣場能滿足五千文明文化的系列石雕石刻加以點綴,增強人們對先祖的崇敬和對文明古國歷史文化的自豪感。整修黃帝陵規劃設計是國內一流專家指導下進行的,並廣泛徵求了港,澳台地區和海外華人的意見。相信不久的將來,黃帝陵一定能成為全體炎黃子孫智慧的結晶和力量的凝聚點。
邁進軒轅廟大門,迎面便是一棵蒼翠挺拔的古柏,這便是著名的「黃帝手植柏」。據說它是我國最古老的一棵柏樹,距今大約已有5000多年了。外國人稱贊它是「世界柏樹之父」。黃帝手植柏下圍十米有餘,七人合抱不嚴,所以當地民諺說它是「七摟八紮半,二十四個疙瘩不上算」。
傳說黃帝戰敗蚩尤,建立了部落聯盟,定居在橋山。黃帝發現橋山一帶群民,有的棲居於樹,有的與獸同穴,既不文明,又不安全。黃帝便和大臣力牧、大鴻、共鼓等商議如何改變這種狀況。他們教化橋山群民在臨水靠山的半坡上砍樹造屋,離開樹枝和洞穴搬進新屋;又把橋山改名為橋國。橋山群民住進房屋後,不但日常生活方便多了,而且也不怕野獸來傷害他們了。可是,在那時候人們並不懂得毀壞森林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嚴重後果。他們經常亂砍亂伐樹木,沒有幾年,橋山周圍的樹林全被砍光了。就連黃帝曾多次下令禁止砍伐的常年不落葉的柏樹,也被砍伐得一棵不剩。就在這時候,一場暴雨襲來,山洪突然暴發,洪水像猛獸一般從山下猛沖下來,把幾十人和黃帝得力的大臣共鼓、狄貨都捲走了。黃帝悲痛萬分。
雨過天晴,黃帝親自帶領大臣們上山查看,發現凡是樹林被砍光了的山峁,不僅擋不住水,連地上的草也沖得一干二凈了。黃帝看見滿山遍野都是洪水過後留下的溝溝窪窪,心情十分沉重,他對群民說:「今後再也不能亂砍樹木了。如果再亂砍下去,橋國就沒有樹林了,野獸也沒處藏身了。到那時,我們吃什麼?穿什麼?」當時有位大臣建議搬到另一個地方居住。黃帝說:「不可!如果那裡樹木也叫我們砍完,那時候我們還能往哪裡搬呢?再遭洪水,我們又哪裡跑?」眾臣覺得黃帝說得有理,都問他該怎麼辦?
黃帝說:「我願和大家一齊上山栽樹種草,用不了幾年,滿山就會長滿林草,既不怕洪水,又能招來野獸,那時橋國群民才能有吃有穿」。說罷,黃帝就自己帶頭栽了一棵小柏樹。臣民們都學黃帝的樣子,紛紛栽樹種草。
不幾年,橋國的山山峁峁林草茂密,一片蔥綠。人們都很感激黃帝。從此,植樹造林便成了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世世代代一直沿續下來。
傳說黃帝在乘龍升天飛經橋國上空時,還特意讓巨龍停下來,為了再看一眼自己親手栽下的那棵柏樹。臨行時,又隨手把群民送給他的干肉塊扔下來,落在自己栽種的柏樹上。傳說現在黃帝手植柏樹幹上長的24個疙瘩,就是那時黃帝扔下的肉塊變的。

傳說黃帝乘龍升天時,臣民們挽留不住,以致把黃帝的衣襟、靴子和寶劍都拽下來了。臣民們為了紀念黃帝,便把這些遣物都埋在橋山之巔,這里便成了黃帝的衣冠冢。從此,每天都有很多人前來祭奠。
那時,橋山頂上沒有樹木,是光禿禿的一片。群民在黃帝陵前祭供的食物,常被飛禽走獸搶食一空。看到這種情況。群民心裡很不安。有位名叫青山的老人,便在黃帝陵冢周圍栽種了很多樹,想用樹的樹葉把陵墓遮擋起來,青山老人整天挖樹、栽樹,忙個不停。時間一長,被九天玄女發現了,她回到天宮便把此事稟告玉皇大帝。玉帝說:「青山老人對黃帝一片赤心,天宮早已知曉,只是他獨自一人栽樹,何年何月,才能栽滿橋山」?說罷命九天玄女把王母娘娘收藏的常年不落葉的柏樹籽,撒在橋山上,第二年春天整個橋山溝溝岔岔,山山峁峁,都長出了綠盈盈的柏樹苗。青山老人見滿山長出了樹苗苗,高興的不得了,他整天在山上給樹苗培土、除草。日積月累,年復一年,一棵棵柏樹長得根深葉茂,整個橋山變成蔥綠一片。
不知又過了多少年,青山老人已年過百歲,雖然胳膊腿已不靈活,但每天仍然堅持上山護林。就在這時候,橋山來了一個名叫拾怪的惡霸,他憑著自己有十個兒子,暗偷明搶,胡作非為,無惡不作。拾怪發現橋山柏樹長得又粗又大,便起了歹心。他帶領兩個兒子明目張膽地上山砍樹。青山老人發覺後,急忙起來阻止。拾怪父子三人蠻不講理地說:「滿山遍野都是樹,我們砍幾棵有何不可!」青山老人說:「祖陵地上的樹,誰也不許砍!」拾怪根本不聽這一套,繼續指揮兒子砍樹。青山老人上前把樹身緊緊抱住。拾怪揮起一拳,就把青山老人打倒在地。年邁之人,哪經得起這樣的拳打,眼看著青山老人兩眼一閉死去了。這時候,正好陳摶老祖從橋山上空經過,見拾怪打死了護林老人青山,急忙返回天宮,告知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從南天門上往下一看,不由得怒從心起,隨手拔下頭上兩支金箸,往下一拋。拾怪的兩個兒子隨即慘叫一聲,便倒在血泊中了。原來兩支金簪在空中變成兩把鋒利的寶劍,直插拾怪兩個兒子的胸前。拾怪不知寶劍的來由,以為有人在暗算他們父子,一氣之下,便放火燒山。橋山上頓時燒成焦蛋。再說,王母娘娘發現現橋山樹林起火,立即請龍王降雨。霎時大雨傾盆 ,很快就把烈火撲滅了,橋山柏樹經過這場災難,不但沒有絕種,反而變得更加繁茂。所以民間有這樣的傳說:「橋山古柏,棵棵都是神樹;誰要亂砍,全家都要遭殃」。
有個名叫賴順的人,偏偏不相信。此人好吃懶做,一貫靠偷人為生,有年冬天,雪下得有三尺深,賴順凍得實在受不住了,便偷偷跑上橋山,把橋山上的柏樹枝偷砍了一擔,挑回家裡當柴燒。誰知點火以後,只冒濃煙,不起火焰。賴順用口越吹,濃煙越大,最後把他嗆得跌倒在地,兩眼直翻,口吐鮮血,氣斷身亡。鄰居們聞訊趕來一看,原來賴順燒了橋山柏樹枝,怪不得落了個如此下場。
從此以後,再沒有人敢隨便砍伐橋山的古柏了。就是有的孩子偶而把落在地上的枯樹枝拾回來當柴燒,都會受到家中老人的嚴厲責罵,非叫孩子把拾回的枯樹枝送回橋山不可。橋山古柏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保護到今天,康熙年間,有一位縣令想知道橋山到底有多少棵古柏,曾令人普查了七七四十九天,結果沒有數清,只好作罷。1939年,中部縣的縣長盧仁山調集一個民團,把橋山劃地為段,編列號次,命士兵按樹貼號,錯者罰大洋五塊,打40軍棍。歷經19天詳細普查,才得查清橋山共有古柏61286棵,並將這一普查結果正式載入了黃陵縣志。

公元前,元封元年11月,漢武帝劉徹召集12部將軍,調集18萬人馬,巡視朔方,威震匈奴,大軍沿秦直道北上,出長城,登單於台,直到邊關,匈奴未敢出兵交戰。漢武帝等了數日,因怕誤了封禪時間,便決定收兵回京。為了節省時間,大軍沒有從原路返回,而改從延安以南直插

中國歷史上最悠久的祭祀、供奉大禹的廟宇是哪個

禹廟是大禹陵區的主要建築之一,位於禹陵的右側,始建於545年,它版是我國歷史上最悠久的祭權祀、供奉大禹的廟宇。禹廟的整個廟宇順山勢而逐步升高,高低錯落有致,雄偉壯觀。密集的斗拱,樑上的繪畫,質朴而巧奪天工。

㈣ 中國有哪些名人故居(盡量全一些)

1、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位於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孫中山故居為主體內的紀念性博物容館,建立於1956年11月,其主體陳列有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生平事跡展覽和翠亨民居展覽等。該館行政隸屬中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2、毛澤東故居

名為上屋場,坐落於茂林修竹、青翠欲滴的小山沖中。房屋是一棟坐南朝北,泥磚青瓦,土木結構,南方常見的普通農家住房。

3、周恩來故居

位於江蘇省淮安市西北隅的駙馬巷內。1979年3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1984年12月11日,鄧小平題寫「周恩來同志故居」匾額。

4、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

是1982年8月為紀念中國人民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軍事家朱德而建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劉少奇故居

在湖南寧鄉縣東南花明樓區花明樓鄉炭子沖屋場。炭子沖屋場坐東朝西,前臨水塘,後倚青山,為土木結構的四合農舍。

㈤ 涇川王母娘娘廟東王公大殿兩側配祀著哪些佛教人物,其內牆上還繪制著哪幾幅壁畫

東王公大殿的兩側是四大天王彩塑,分別為職風的增長天王,職調的廣目天王、專職雨的多聞天王和屬職順的持國天王,幫助東王管理宇宙萬物的風調雨順,是百姓心中所祈求的昀高幸福。

東王公內牆上繪有6幅壁畫,南牆為木公初形圖、石室相公圖和金母誕生圖。北牆為金童傳書圖、東王公演變成道教神靈圖和玉女抱壺圖。形象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東王公的相關故事。

㈥ 求各位大師幫忙一下!成都有哪些文化古跡,歷史名人,名街,古巷啊回答滿意的懸賞財富值啊!

成都市區主要歷史景點有武侯祠、杜甫草堂、錦里、寬窄巷子、大慈寺、文殊坊,周邊古鎮有黃龍溪古鎮、洛帶古鎮、街子古鎮、安仁古鎮
歷史人物有:司馬相如、卓文君、揚雄

㈦ 歷代帝王廟的祭祀

配殿的主要祭祀人物展,展出主要人物三十八位。展覽中介紹的人物既有開國帝王,也有守回業帝王,既有華答夏-漢民族為主體的帝王人物,也有多民族帝王人物,體現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一脈相承的歷史特點;此外,還介紹了眾多的歷代文臣武將,其中不乏著名歷史人物,更加豐富了展覽內容。
第一單元:主要入祀人物三皇五帝歷代帝王
第二單元:未入祀的幾位人物秦始皇、曹操、楊堅

㈧ 北京祠堂有哪些 歷史名人

於謙祠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
位置:位於北京市東城區西裱褙胡同23號
祠坐北朝南,東為於謙故宅,毀於清初。光緒年間重修。
院內東側建有奎光樓,為兩層小樓。上層為魁星閣,懸「熱血千秋」木匾,正房5間為享堂,硬山合瓦頂,內供於謙塑像。1890年,義和團曾在此設神壇。1976年魁星閣在地震時被震毀,小樓亦被拆除。
文天祥祠位於北京東城區府學胡同63號,又稱文丞相祠,是為紀念南宋末年抗元愛國英雄、南宋丞相文天祥而建的。明清兩代為祭祀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 ,將當年文天祥被囚禁的土牢舊址擴大改建而成,至今仍保持明代的建築風格。1984年10月對外開放。
接下來是我不喜歡的人物李鴻章了= =!

李鴻章祠堂在東城區西總布胡同27號。李鴻章 (1823―1901),安徽合肥人,清道光時進士,曾任湖廣總督、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死後謚「文忠」。是清代唯一在京師建立祠堂的漢人官吏。主要建築有儀門、享堂及東西配房、碑亭等。存有享堂及東西配房。西總布胡同屬東城區建國門地區,是東單北大街路東從南往北數的第四條胡同。胡同自西向東溝通東單北大街和朝陽門南小街,長700多米。明代此地設有總捕衙署,稱「總鋪胡同」,清乾隆時稱「總部胡同」,宣統時將胡同一分為二,以朝陽門南小街為界分為東、西總布胡同。西總布胡同27號,舊時門牌15號,在胡同中段北側,坐北朝南,大門在西總布胡同北側,後牆在外交部街南側。此宅原為李鴻章祠堂,名「表忠祠」,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李鴻章生前寓所改建而成。由大門、前殿、享堂、配殿等構成的二進四合院;大門、碑亭、前殿、享堂及東西配殿等主要建築頂部均覆黑琉璃瓦;享堂三楹,為歇山頂斗拱建築,前有月台三出陛;院牆磚砌,外抹紅堊土,頂部覆灰色筒瓦。1949年9月,李鴻章祠堂被辟為北平市第一人民教育館分館,後改為北京市第一人民文化館分館、東單區文化館、東城區文化館。1978年拆除前院建築及大門,建成兩層的東城區文化辦公室的辦公樓;現為北京東方文化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辦公用房,門牌仍為「西總布胡同27號」。1991年拆除後院享堂、配殿及剩餘的院牆,建成四層樓房,東城區檔案局和檔案館遷入至今,大門朝北,門牌為「外交部街甲28號」。
目前好像就這3個人物。

㈨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偉人名人的塑像放在佛教廟宇區域

當然有了,三國名將,關羽,先是封侯,後來,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版天!即權,他死後被各家宗派搶奪:
在佛教,被封為伽藍菩薩;
在道教,為封為「關聖帝君」,簡稱「關帝」,本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如今道教主要將他作為財神來供奉。
在儒家學派,關羽更被尊稱為「武王」、「武聖人」,與孔子並肩而立。

這還是相傳以久的。

而在各縣市場,毛主席的雕像也公錢進入道觀,不過,因涉及政治,所以可能是不允許的,而各地群眾也在打擦邊球,比如,毛爺爺的像,不能在寺院,但是,在風景為主的寺廟里,則是為他建一個紀念性的建築,有人來查,佛寺與紀念堂是分開的,信眾來了,卻認為是一家的。

除了毛爺爺外,為當地流血犧牲的一些老一輩子革命家,本來不是神仙,但是因為當地群眾對他們有感情,氫他們的形象用宗教的形式來追悼和紀念,或與當地的寺觀放在一起,這可能是不允許的,但是這不是下面瞎胡鬧,而是有一種感情在裡面,大多地方都是睜隻眼閉隻眼。

閱讀全文

與哪些歷史名人配祀廟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