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些成就體現文化自信
1、截至2015年12月1日,中國已在13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500所孔子學院、1000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學員總數達190萬人。我們有理由相信,中華文化之花,已借孔子學院及其他諸多實踐之力,開遍世界。
2、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程度也在不斷加深,2018年「歡樂春節」活動在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城市開展,其中覆蓋53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舉辦了上千場文化活動,涵蓋展演、廟會、廣場巡遊、創意設計等多種形式,深受當地民眾和廣大華人喜愛。
3、此外,我國的文學作品、電視劇、綜藝節目等也開啟了強勢出海的新時代,如爆款國產劇《延禧攻略》成功登頂谷歌發布的2018年度全球電視劇熱搜榜榜首。過去這一年,文化自信得到彰顯,中國形象逐漸深入人心。
(1)哪些歷史可以提現文化自信擴展閱讀:
我們有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蘊,也有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過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種在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的繼承和發展,夯實了我們文化建設的根基,奠定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
我們有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它能「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我們文化發展的母體,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諸如「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捨生取義」的犧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創新思想,「扶危濟困」的公德意識,「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價值理念等,一直是中華民族奮發進取的精神動力。
此外,「天人合一」、「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以人為本」、「民惟邦本」的治國理念,「載舟覆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止戈為武」、「協和萬邦」的和平思想,「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世之道;
「儒法並用」、「德刑相輔」的治理思想,「和為貴」、「和而不同」的東方智慧,一直是中華民族治國理政的思想淵源。甚至,我們正努力建設的小康社會的「小康」這個概念,也是出自《禮記·禮運》,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
這些千百年傳承的理念,已浸潤於每個國人心中,成為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構成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正如習近平所說,中國傳統思想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
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
㈡ 作為一個小學生的哪些實踐能體現文化自信
雙魚座之家
「自信」並非全都來自萬事齊備、胸有成竹,往往多為大成若缺之際遇。俗話說「初生之犢不畏虎」;魯迅也說「料事太明,做事即失其勇」;一些傑出軍事家更是認為有七分把握的仗就可以打,全都要等有十分把握,那就沒幾個仗好打了。創業之初一個人若在舉步維艱、孤立無援、勢單力薄之際還都不減其「自信」,那才稱得上是真正自信之人。
自信之人不屑說謊,更不會狡詐欺矇,他勇於直面真相,磊落坦盪,鄙棄謊言。哪怕有一分謊言就足以證明他有十分的不自信。最恨那些頗有心機之人故意只展露一半事實,掩藏另一半關鍵事實,雖沒見他說一句謊話,卻誘導你自行達到「信謊」的效果。足見——片面的「真實」往往比全面的「謊話」更具欺騙性。
自信之人絕不自吹自擂。藏獒「厲害」絕不是「叫」出來的,而是「咬」出來的。真正的「自信」應該是眼界高遠,心胸博大,不與庸人論短長。而那種鋒芒畢露,事事爭雄,充其量只能算是目光短淺、小器易盈的「自信」。大器充盈之自信不該是眼界狹窄夜郎國式的自信,不該是吹脹氣球「空心化」的自信,更不該是那種霸王風月、山大王式的自信。
中國傳統文化原本就是建立在家族血緣關繫上的。自信之人不屑奴顏婢膝地順從「潛規則」,更不會委曲求全地附和歪門邪道,在強調「人脈」「資源」的現實社會中難免遭遇「逆淘汰」。然而「自信」之頑韌更像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極難摧折;「自信」又像贛江之水「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那般不可阻擋。不過對社會而言,當下比較流行的某種「逆淘汰」若任其發展下去,必然會成為阻礙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絆腳石。
最讓人仰慕的是沉穩謙和,博學雅量,自尊自強的「真自信」;最讓人討厭的則是色厲內荏,裝腔作勢,誇誇其談的「假自信」。
㈢ 文化自信是誰在什麼情況下提出來的
文化覺醒、文化自信首倡者是安徽省安慶人黃晶(現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員,第六屆理事)。他從2003年開始發現中國人普遍喜歡用英文命名中國的事物,比如DVD、VCD、CPI、CCTV等,中國人對中國人說話用英文這些常人見怪不怪的瑣碎小事中提煉中國人崇洋媚外的本質原因是中國人一百多年來的文化自卑,並探求解決文化自卑的辦法,寫成《中文正在缺失》。
於2009年上半年完成後,立即將此文寄到中央有關部委並在各有關網站和論壇推廣,得到眾多人士的贊同與支持。並與南開大學德語老師陳輝一起聯名將各自在此方面的論文寄至中央政治局各位常委,得到時任中央書記外書記劉雲山同志的高度重視,專門作出批示並轉信至教育部。教育部時任袁貴仁部長親自召開部長會議,由部綜合處魏丹專門聯系兩位同志。
黃晶在此文中首次完整、連貫提出文化覺醒、文化自信的概念共六條主張,其中包括「文化覺醒、文化自信」在內的五條被中央及有關部門採納,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修改《憲法》,將中文置於與國旗、國徽、國家主權同等地位,讓人們認識到中英文混用等胡亂使用中國語言文字行為是對中國語言文化的戕害;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在內的有關法律法規。
增加關於禁止中外文混用的條文,明確少數幾種可以與中文同時使用外文的特殊場合。以國務院辦公廳名義發文,要求各部門、行業凡是受眾為我國民眾的文字材料,一律禁止穿插使用英文等外國語言文字或其他民族文字。確有需要的,在括弧內註明外文原稱,或用相應文字另行文。呼籲中華文化的意識覺醒,強調中華文明自信,提倡全面、規范使用漢語文字的風尚,宣傳中英文混用的危害。
禁止媒體(報紙、電視、電台、正規網站)受眾主要為中國人群的中英文混用(中文出版物禁止使用;公文禁止使用;在校學生語文類學習、考試禁止使用。) 必須使用中文的幾種情況:涉及公權力的會徽、標志、商標、品牌圖案,必須使用中文。如電台、電視台、警車等。本國生產或所有權為中國且投放國外市場的產品標志、說明必須有中文。
掀起「漢化風暴」。國家教育、翻譯部門及工作人員要加強職能作用,嚴把翻譯、審核關,每年開展中英文混用清理翻譯工作,定期通報不正確的翻譯而不是將字母詞公布為當年漢語流行詞。 自此之後,相關「文化覺醒、文化自信」的論述才逐漸出現,道路、制度自信的提法也由此才漸漸於十八大之後逐步推出。
文化覺醒、文化自信早在2009年就完整提出,是解決中國人近一百多年來崇洋媚外思想問題的根本指導原則。所有文化覺醒、文化自信的論述皆自此開始。這一主張也被寫入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十八大。雖然只有八個字,但這是中華民族真正復興的思想基石。因此,李克強總理指出,要尊重人民群眾的原創精神。
所以,並不是只有專家教授才能提出有效的思想主張。
㈣ 世界上哪個歷史事件與缺失文化自信有關
物質層面:洋務運動。 制度層面:戊戌變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文化層面: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
㈤ 我們的文化自信來源於那些方面
在世界文化市場上,美國獨占鰲頭。近些年來,以文化政策為手段促進國力發展最戲劇化的例子,是韓國。從一些資料看,十多年前,韓國便提出了「文化立國」的施政戰略,把文化產業列為發展國家經濟的龍頭產業,制定了《創新企業培育特別法》,針對數字內容產業予以激勵,接下來出爐了《文化產業發展五年計劃》、《文化產業前景二十一》、《文化產業發展推進計劃》、《文化產業促進法》,又成立了文化產業振興院、文化產業局、文化產業基金……在之後短短幾年內,韓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五大文化產業大國。 我們提升和發展文化軟實力的源泉、文化自信,來自哪裡?這種源泉、自信,當然來自我們的厚重傳統、歷史深處,但光憑這些傳統、這些歷史還是不夠的。提升和發展文化軟實力,必須推動整體的文化創新,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培育中國文化魅力;增強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創造中國文化價值;倡導共贏、責任、和諧的理念,提高中國文化的國際貢獻度,加大文化傳播的力度,努力掌握國際話語權。此外,更需要我們每一個文化創造個體,發揮自我的心智、創意和努力,去放手寫作、製作、拍攝、編導,讓文化和精神創造力得以抒發釋放…… 我們知道,文化在形塑一個社會和國家的政治與經濟行為上,是一個關鍵元素。文化更是一個國家的心靈和大腦。一個民族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主要的是以文化的方式體現的。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最後都要歸結到文化上面,體現為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一個國家的文化的「軟實力」是如此重要,也是這個道理。所以,一個國家要擁有文化的「軟實力」,才決定了這個民族擁有文化的自信和尊嚴,才決定了它思想有多麼深厚、它的想像力有多麼活潑、創意有多麼燦爛奔放、它自我挑戰、自我超越的企圖心有多麼旺盛,而它更徹底地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真實國力和未來
㈥ 文化自信什麼時候提出
所謂「文化自覺」,是借用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的觀點:它指生活在一版定文化歷史圈子權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並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換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
文化自信來源歷史深處。泱泱大漢、煌煌盛唐,當這些盛世湮滅於歷史的長河時,留給人們的是深深紮根在民族靈魂深處的文化。所以,當人們談到兵馬俑,談到絲綢之路,甚至談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滿懷對自己歷史文化的自信。
這種自信,就是人們的一種文化自覺。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認為,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並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
㈦ 文化自信的歷史邏輯是怎麼提出的
優良的歷史文化可以讓本民族更好的認識自己,發揚好的積極方面,又版汲取教訓,避免歷史權的覆轍。文化也是一種美,所以人們把這種美融進自己精神上的組成部分,甚至是精神的全部,所以有文化懂文化和熱愛文化的人就算窮困潦倒也很富有和自信!
㈧ 有什麼歷史人物體現文化自信且鼓舞人心。
楊靖宇,蘇武,岳飛,文天祥,史可法,章太炎,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