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綿陽歷史名人故事
陽是人文薈萃的地方 ,歷朝歷代在綿陽出生和生活過的名人數不勝數,回 黃帝元妃、栽桑養蠶答繅絲織綢發明家嫘祖,鄧稼先 治水英雄、先賢大禹, 文昌帝君, 享譽世界的詩仙李白, 文豪歐陽修, 文學家沙汀, 胸有成竹的詩畫大師文同, 清代巴蜀文壇的一代奇人李調元, 塞軍旅豪壯蒼涼的歌者李頎, 武林奇人海燈,均為綿陽人氏; 劉備、諸葛亮、唐明皇、司馬相如、杜甫、蘇軾、陸游都曾在這里 留下過不朽詩文或精彩故事 此外還有:龔學淵、馬薇、楊銘儀、廖宇靖、林山、白馬人組合 歷史名人 光焰萬丈的詩國巨星李白 邊塞軍旅豪壯蒼涼的歌者李頎 從涪江邊走來的一代文宗歐陽修 胸有成竹的詩畫大師文同 清代巴蜀文壇的一代奇人李調元
Ⅱ 綿陽科技館的歷史文化
綿陽科技館的前身是原老綿陽博物館。為打造中國紅色(科工)旅遊基地,2005年下半年,綿陽市委、市政府決定,將綿陽博物館館舍改建為「兩彈一星科技博物館」,後來定名為「綿陽科技館」,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先生為綿陽科技館題寫了館名。
2005年9月,綿陽科技館的陳列布展工作開始啟動,
2006年4月9日,建成了「中國唯一、亞洲第一的太空娛樂風洞」和「中國第三、西部第一的Digistar3數字球幕影院」。太空娛樂風洞是綿陽市和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利用自身的科研與發展將成熟的高科技運用於娛樂項目的成功安全,填補了國內空白 。
2006年7月,以「兩彈一星」為主題的陳列布展工作正式展開。
2008年「5.12」特大地震後,綿陽科技館進行震損檢測和加固維修工作之處,一直處停滯、待建狀態。
2009年6月28日,綿陽市委書記吳靖平主持召開市委五屆第102次常委會議,對綿陽科技館災後恢復重建工程和相關事項提出明確要求。按照市委的決定,綿陽科技館災後恢復重建工程在2011年1月18日前全面完工。
2011年1月26日,綿陽科技館舉行開館慶典儀式,正式開館。
2014年5月,綿陽科技館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Ⅲ 綿陽人文歷史
綿陽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古名「涪城」、「綿州」,自公元前201 年漢高祖設置涪專縣以來屬,已有2200 多年建城史,歷來為郡、州治所,後因城址位於綿山之南而得名「綿陽」。這里是人文初祖黃帝的元妃——絲綢之母嫘祖的故鄉,中華民族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夏王朝的締造者、治水英雄大禹的誕生地。古往今來,這塊土地英才輩出,哺育了唐代詩人李白、宋代文豪歐陽修、詩書畫家文同、清代才子李調元、現代作家沙汀、小麥育種專家馮達仕等無數傑出人物。
綿陽,從西晉懷帝時起,歷來為郡、州治地。清雍正五年(1727),升綿州為直隸州,領縣舊時的綿陽市區增多,轄區擴大。
1913年改綿州為綿陽縣,取「綿山南面之城」意。自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設置涪縣以來,已有2100多年歷史,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根蘊。
Ⅳ 綿陽歷史上出過哪些名人
唐韜略大家——趙蕤
趙蕤 (ruí),字太賓,號東岩子。梓州鹽亭人(今四川省鹽亭縣兩河鎮趙家壩人),約生於唐高宗顯慶四年 ( 公元 659 年 ),卒於唐玄宗天寶元年( 公元742年)。唐代傑出的道家與縱橫家 。趙蕤和李白是唐代的「蜀中二傑」,以「趙蕤術數,李白文章」並稱。
趙蕤的代表作為《長短經》 ,又叫《反經》。《長短經》成書於開元四年 (公元716年),共九卷 64 篇,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雜家和陰陽家思想之大成,是難得的謀略全書。
「詩仙」——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後人難及的高度。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李白所作詞賦,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北宋狀元——蘇易簡
蘇易簡,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人,字太簡。生於後周世宗顯德五年(958),卒於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太平興國五年(980),舉進士時,太宗留心儒術,責考生皆臨軒復試,易簡洋洋三千餘言,一揮而就。太宗覽畢,甚為贊賞,擢為甲科第一,時年僅二十二歲。
蘇易簡是北宋期間四川第一個狀元,也是綿陽的唯一一個,而他的「母校」則是位於綿陽鹽泉縣的古剎上方寺(現綿陽市遊仙區玉河鎮)。玉河鎮也有「狀元故里,鹽泉舊地」的說法。蘇易簡在上方寺的書院讀書3年有餘,考取功名後為了感謝上方寺,由朝廷頒發了一部金剛經 ,寺內至今存有北宋時期的碑文。
北宋時期,隨著造紙業的發展、造紙術的進步、以及紙對社會生活的重要影響,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因而出現了一些研究紙的專門論著。其中最早的一部就是蘇易簡撰寫的《文房四譜》中的《紙譜》一卷,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關於紙的專著。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
歐陽修,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省綿陽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
詩畫大師——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與可,人稱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畫家、詩人。以學名世,擅詩文書畫,深為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贊許。
文同以善畫竹著稱。他注重體驗,主張胸有成竹而後動筆。他畫竹葉,創濃墨為面、淡墨為背之法,學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師"之稱,又稱之為"文湖州竹派"。"胸有成竹"這個成語就是起源於他畫竹的思想。
中華名醫——蒲輔周
蒲輔周,原名啟宇,1888年1月12日出生於四川省梓潼縣長溪鄉一個世醫之家。輔周7歲開始上私塾,11歲後在上小學同時,還由其祖父講授醫書。15歲起,在祖父潛心教授下,他掌握了不少醫葯知識。經3年的苦讀與侍診,蒲輔周積累了一定的臨床經驗。18歲便懸壺於鄉里。
他牢記前人"醫乃仁術"之教誨,將名字改為輔周,取輔助貧弱、周濟病人之意。在幾次傳染病流行時,他辨證論治,獨辟蹊徑,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為豐富、發展中醫臨床醫學作出了寶貴的貢獻,曾任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委員。
當代歷史學家——蒙文通
蒙文通先生(1894--1968),名爾達,字文通,四川省鹽亭縣石牛廟鄉人,我國現代傑出的歷史學家。
蒙文通先生在中國古代史及古代學術文化研究領域中,辛勤耕耘了一生,造詣很深,成就甚高,蒙文通先生佛學造詣也很高。
海燈法師——釋海燈
釋海燈(1902-1989),生於四川江油,俗姓范,名靖鶴,字劍英,又名無病,號無病道人,法號:海燈。
海燈法師是中國當代的傳奇人物、著名詩人、武術家、禪宗上師。接智光老法師傳臨濟正宗法。接虛雲老和尚傳溈仰宗法脈,賜法名 「宣明」。海燈是禪宗溈仰宗第九代祖師宣明。
文學家、革命家——沙汀
沙汀(1904-1992),作家。原名楊朝熙,安縣人。畢業於四川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參加中共組織領導的革命活動,求學期間接受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思想並廣泛愛好新文藝。
沙汀是一個有著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家。他的作品主要以四川鄉鎮為沙汀作品故事背景,採用冷峻、客觀、暴露、諷刺手法和含蓄深沉的藝術氣質描寫現實社會。細致刻劃人物的典型細節,繪出一幅幅富有社會風習的畫面。他的小說以極強的幽默感和濃烈的地方色彩著稱。
Ⅳ 綿陽歷史文化名人及其相關的旅遊資源
綿陽建城已達2200年之久抄,自上古以來,文化積淀深厚,歷史名人輩出,與\"絲綢之路\"齊名的連接中國中央與後方腹地的"蜀道"貫穿全境,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包括李白文化、文昌文化、三國蜀漢文化、大禹文化、嫘祖文化、宗教文化、溫泉沐浴文化、西羌文化、白馬文化、科技旅遊文化、以及相關的飲食文化、古建築文化等。
在上古文化中:人文女祖、蠶桑始祖、黃帝元妃嫘祖誕生在綿陽市的鹽亭縣;羌族祖先大禹、從綿陽的北川走出去,治洪水,建夏朝,於奇山秀水間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傳說。
Ⅵ 綿陽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綿陽博物館從市區搬到了景區——富樂山風景區。這里古跡眾多,有著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
綿陽博物館災後重建項目選址富樂山西麓、富樂堂北側、芙蓉溪東岸。根據規劃,綿陽博物館災後重建工程佔地面積65畝,總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2.3億元。該項目將整合綿陽歷史博物館、綿陽自然博物館、綿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和綿陽市農家書屋管理服務中心,成為一座功能齊全、配套完善的現代綜合博物館。
綿陽博物館建築概念性方案設計通過市政府采購中心以邀請招標的方式進行,在召集市內專家學者會商咨詢、公開徵求市民意見的基礎上,經市委、市政府慎重研究,最終確定西南建築設計院「北斗卧龍」方案中標。該方案的創作靈感來自《元和郡縣志》對綿州古城的記載,即「東據天池,西臨涪水,形如北斗,卧龍伏焉」。建築師據此將建築外觀設計為「形如北斗,猶如卧龍」,建築布局依山就勢、盤山而上。根據該方案建成的綿陽博物館新館,將宛如一條騰飛的巨龍,與富樂山的人文自然環境和諧地融為一體,成為綿陽一座重要的地標性建築和特色鮮明的人文景觀。
此次擔綱綿陽博物館設計的是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總負責人鄭國英曾設計了四川博物院、三峽博物館等國內知名的博物館。這次設計綿陽博物館,他立意彰顯歷史文化特色。「東據天池,西臨涪水,形如北斗,卧龍伏焉。」設計師的靈感來自於《元和郡縣志》上對綿州古城的記載,旨在設計一座傳承歷史文脈的文化聖地。
「突出博物館立體教科書特性,將博物館園林化是設計的首要出發點。」另一設計負責人符師導告訴記者,博物館的空間布局借鑒了中國傳統園林的表現形式,順應富樂山的山勢,整座博物館依山而建,遠遠望去彷彿一條巨龍盤旋在山上,又形如北斗點綴夜空。「西側為文化廣場入口」,符師導說,順山拾級而上,就來到展陳區和社會教育與公共互動區、綜合服務區。「此次設計強調『以人為本』的宗旨,以游園的方式規劃博物館參觀流線,讓市民在休閑中體會文化。」
符師導透露,博物館的外立面將使用厚重的石材和靈秀的玻璃相結合,以便與富樂山風景區內的其他建築和諧。此外,傳統建築的坡屋面將被藝術抽象化,局部覆土綠化,以此實現人工建築與自然地形的融合,獲得良好的生態效益。
綿陽博物館新館建成後,將舉辦綿陽古代歷史文化、漢代文物、石刻藝術、書畫、崖墓、搖錢樹等專題陳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靜態展示,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同時,這里還將開展公共圖書閱覽服務和青少年綠色上網服務,開展全市農家書屋綜合管理與培訓業務,開展文藝演出、會展、旅遊等服務。
綿陽博物館新館是一座嶄新的現代化展覽場館,設施齊全、設備先進,我們將以現代的經營理念,星級的服務水平,熱情周到地為各方展商、展團服務,熱忱歡迎來綿參觀、考察、指導工作並合作舉辦高水平展覽獲得雙贏。 老綿陽博物館為綿陽市標志性建築,其主體建築設計古樸大氣,坐落於綿陽城區仙魚橋國保文物漢闕處、新建漢正街旁,距火車站和南郊機場均10分鍾車程,四周分布有富樂山省級風景名勝區,綿陽師專,李杜祠省保文物單位,漁父村森林公園和富樂堂三國文化遺址。系具有古典風格的現代建築,造型類似古代拱橋,寓意博物館及文物有溝通公眾與歷史、未來的功能。
老綿陽博物館於1996年籌建立項,1999年開工建設,是綿陽市九五、十五期間重點工程,政府投資6500萬元。館址佔地90畝,建築面積20800平方米,有展廳、學術報告廳、辦公技術用房、庫房、觀眾休閑游覽場所、文物商店、室外雕塑、休閑草坪和綠化帶等設施。
老綿陽博物館由中華四季壇設計人余立博士創意,由京澳凱芬斯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其整體形狀似古代石拱橋,寓意該館為連結綿陽歷史、現代和未來的橋梁,是展示綿陽歷史文明和現代科技實力的窗口,也是外地人了解綿陽的窗口,更是綿陽人深層次了解綿陽的窗口。建成後的綿陽博物館主要功能是對綿陽出土文物集中保護、研究和展示,同時也用於發展與文博相關的文化教育、文化旅遊產業。
館舍佔地面積6.4萬平方米(96畝),總建築面積1.96萬平方米,其中陳列文物面積8 000平方米。總造價6 500萬元人民幣。館藏文物7 000餘件、其中一級文物65件。
館藏有綿陽永興雙包山西漢墓出土的120匹木馬方陣,甚為壯觀。館門右牆體鐫刻有表現綿陽5 000年歷史、題名為《風韻長河》的綿陽史詩藝術牆,高3米余、長約七八十米,具有較高藝術價值。
Ⅶ 綿陽的地方文化特徵是什麼
科技城,其實沒什麼文化特徵的,綿陽本身是一個有歷史的城市,但是在城市化進程中,已經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地方文化特徵了。
Ⅷ 綿陽越王樓有哪些歷史
越王李貞為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雖不是皇後所生的嫡子,但才華出眾,而被先後封為漢王專、越王。屬越王樓在李貞任綿州刺史時(公元656年-661年)由李貞親自督建,參考了長安、洛陽諸多王府的營造規劃,再根據龜山的地形地貌,依山取勢,因勢建樓。越王樓的修建先後歷時3年,耗銀50萬兩,樓高10丈。越王樓經歷唐、宋、元、明,明萬曆年間重修,後毀於清乾隆初年。遺址越王台,保留迄今,已有二百餘年。 2001年10月24日,越王樓開始重建,後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越王樓重建工程於2005年3月28日停工。 越王樓是與黃鶴樓、鸛雀樓、岳陽樓其名的中國四大古名樓之一。與滕王閣、蓬萊閣、解池閣、真武閣等四大名閣一起構成我國古代著名樓閣建築。
Ⅸ 綿陽有哪些風景區
綿陽歷史悠久,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出生在江油的青蓮鎮,在青蓮及江油境內有李白眾多的遺跡遺址,至今仍是人們朝拜祭祀李白尋幽仿古的重要場所;被李白贊譽「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的竇圌山,李白讀書台,尋仙仿道的大匡山都能尋到李白的足跡;在金牛古蜀道和翠雲廊的南端,全國最大的古柏叢中掩映著一座古廟,這就是有「文昌祖庭」之譽的七曲山大廟;在通往九寨溝的路上,有「深山故宮」報恩寺和獨特的白馬人風情;在全國唯一羌族自治縣北川境內,除了濃郁的羌族風情外,還有禹穴溝、禹王廟;鹽亭是嫘祖故里,有嫘祖墳、嫘祖廟;三台有四川第二大道觀雲台觀、有古國遺址和江古城,還有梓州杜甫草堂;安縣是清代文豪李調元和現代著名作家沙汀的故鄉,奇特的山水孕育著優秀的人才。 綿陽城市被青山綠水環繞,喬木淡煙相隔,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是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範例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城區除了涪江、安昌江沿岸的城市觀光帶以外,還有富樂山、西山、南湖、仙海等景區,有漢闋、李杜祠、碧水寺、聖水寺、蔣琬墓、子雲亭、六一堂、富樂堂等歷史人文景點,有人民公園、火炬廣場、五一廣場、鐵牛廣場、濱江廣場、青年廣場、三江半島、芙蓉漢城、洞天公園、南山公園等眾多的大眾休閑場所。綿陽被譽為最適合人居住的城市,同時也是最適合觀光和休閑的城市。
Ⅹ 綿陽的歷史沿革
綿陽建城已有2200 余年的歷史,是座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城。 綿陽,古名「涪城」、「綿州」,從西晉懷帝時起,歷來為郡、州治地。清雍正五年(1727),升綿州為直隸州,領縣舊時的綿陽市區增多,轄區擴大。 1913年改綿州為綿陽縣,勸綿山南面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