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投名狀講的哪個歷史時期

投名狀講的哪個歷史時期

發布時間:2021-02-26 10:28:31

㈠ 投名狀的歷史記載

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就有「投名狀」一說。《水滸傳》第十一回「朱貴專水亭施號箭屬林沖雪夜上樑山」寫王倫要求林沖拿一個人頭來當見面禮。
小說原文描寫:林沖道:「小人一身犯了死罪,因此來投入伙,何故相疑?」王倫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入伙,把一個『投名狀』來。」林沖便道:「小人頗識幾字,乞紙筆來便寫。」朱貴笑道:「教頭你錯了。但凡好漢們入伙,須要納投名狀,是教你下山去殺得一個人,將頭獻納,他便無疑心,這個便謂之投名狀。」林沖道:「這事也不難,林沖便下山去等,只怕沒人過。」王倫道:「與你三日限。若三日內有投名狀來,便容你入伙;若三日內沒時,只得休怪。」林沖應承了,自回房中宿歇,悶悶不已。

㈡ 投名狀主要講述的是什麼

《投名狀》的故事大綱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該片以清朝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為背景,講訴了龐青雲、趙二虎、姜午陽三個結拜兄弟之間的恩仇糾葛。


中文片名:投名狀

外文片名:The Warlords

其它譯名:刺馬

製片地區:中國香港

導 演:陳可辛、葉偉民

編 劇:須蘭、秦天南、林愛華等

類 型:動作、劇情、戰爭、歷史

主 演: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徐靜蕾

片 長:126 min | 110 min(cut version)

上映時間:2007年12月12日


劇情簡介

趙二虎在亂世中淪為強盜,帶著幾百人到處劫掠,他為人盜亦有道,就算打劫也「劫七留三」,留一條活路給被劫的村民,而劫掠所得就拿來分給和他同住一條山村的良民,所以深得眾心。趙二虎一生人最愛兩個人,一個是他的妻子蓮生,一個就是十三歲便跟了他做強盜的三弟江午陽。自從在打劫太平軍糧車的一役中,大哥龐青雲這個陌生人為替江午陽擋箭而受了傷,令江午陽深感救命的恩情,因此江午陽對龐青雲的崇拜竟超過他對趙二虎的崇拜。

在趙二虎等人的山村被清軍洗劫,付出傷亡慘重的代價後,江午陽極力主張他們三人結拜為兄弟,由大哥龐青雲帶領他們投效清廷,趙二虎為了不想令三弟失望,也為了不想自己的一班同村兄弟陷入絕境,他不計較個人得失,將首領地位拱手讓給龐青雲。

為實現天下沒有戰爭的太平盛世理想,龐青雲藉助以趙二虎、江午陽為首的一班兄弟的力量,成立「山字營」暫時為清廷效力,原來是要藉助攻打太平天國結集軍力;但是隨著他大權在握,龐青雲變得越來越野心勃勃,令他要清除一切的障礙。他不惜和趙二虎決裂,屠殺被趙二虎勸降的太平軍降兵,只為怕降兵造反。他利用江午陽的狂熱性格,說服他站向自己那一邊。本來,龐青雲距離成功已僅有一步之遙,但他的作為傷透了對他崇拜不已的江午陽。就在就職大典上,就在權勢如日中天的最輝煌時刻,龐青雲竟橫死於刺客之手。


精彩影評

正如姜午陽所描述的那樣,龐青雲(李連傑飾演)根本就不相信「投名狀」,他只是相信他的兩位兄弟,而他的「相信」,又只是建立在當有共同利益的存在時可加以利用的基礎之上;反之,當共同利益發生變化——特別是他的個人利益受到威脅時,「投名狀」就不過是個形同虛設的儀式加幾句幼稚可笑的誓言而已。一將功成萬骨枯,他深諳此道。所以他在窮途末路、攻城略地時能與兄弟同生共死,亦能在平步青雲之後,為了榮華富貴、權勢地位等而對兄弟痛下殺手。


一出《投名狀》,濃墨重彩大肆渲染的是兄弟義,輕描淡寫一帶而過是兒女情。然而如此慘烈的男人戲,除了視聽方面的感官震撼之外,讓人更多油然而生的是恍若一夢的悵然:如果連最能代表兄弟情義的「投名狀」都如此脆弱,經不起世事的考驗,那麼什麼才能成為我們理想主義真正的烏托邦?

㈢ 電影【投名狀】的歷史背景

該片的故事大綱是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所以歷史背景可以參考這個。
事情版發生在同治九年七權月二十六日上午,馬新貽校場閱兵完畢,返回督署的路上,為刺客張汶祥所殺。
這個案子發生後,清廷十分驚恐,知道此案涉及封疆大臣的內幕褻聞,於臉面上大不光彩。因此,只能掩蓋矛盾,粉飾門面。慈禧太後為了維系她搖搖欲墜的統治,親自出面處理此案。把正在天津處理教案的大員曾國藩,調來審理這個案件。又在曾國藩出發前夕,召見了他,面授機宜,說「馬新貽辦事很好」,為此案定了調子。這還不放心,一周之內,又連連派出大員參與審案。刑部尚書鄭敦謹,也奉旨與曾國藩同審。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終於為張文祥定了一個「漏網發逆」和「復通海盜」的罪名,將張汶祥處決,剜了張汶祥的心,去祭奠這位馬新貽,又厚厚地予以撫恤。一句話,馬新貽是一個好官,張汶祥是一個發逆。

㈣ 電影《投名狀》反映的是清朝什麼時候的歷史背景啊大神們幫幫忙

清末復年,各地農民起制義風起雲涌,一些官兵迫於各方壓力也紛紛落草為寇。一時間,土匪遍地,俠盜漫天,本作游戲秉承這一時期的歷史特點,將清廷與民間綠林好漢之間那血海深仇般的矛盾體現的淋漓盡致,完美的再現了清末的民族矛盾,也與電影寫實風格的拍攝手法不謀而合。 張文祥、黃縱皆為草莽中人,與馬新貽不打不相識,並結為異性兄弟。老二黃縱的妻子米蘭愛慕大哥馬新貽,但馬新貽建立起感情的堅強防線,未被米蘭的愛所沖破。待馬新貽任兩江總督,米蘭對於馬新貽愈加愛慕,而馬新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他的道德和感情防線也徹底崩潰,終於佔有了米蘭,殺害了兄弟黃縱。老三張汶祥聞得此事義憤填膺,刺殺了馬新貽,並在刑部公堂之上供認不諱。

㈤ 電影《投名狀》反映的是清朝什麼時候的歷史背景啊

清末同治年間
《投名狀》的故事大綱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
刺馬是指清末張汶祥刺殺兩江總督馬新貽的故事。在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兩江總督、封疆大吏馬新貽校場閱兵完畢,返回督署的路上,為刺客張汶祥所殺。刺客並不逃走,高喊:「刺客是我張汶祥!」讓那班怕死的衛士捉拿。
這個案子發生後,清廷十分驚恐,知道此案涉及封疆大臣的內幕褻聞,於臉面上大不光彩。因此,只能掩蓋矛盾,粉飾門面。慈禧太後為了維系她搖搖欲墜的統治,親自出面處理此案。把正在天津處理教案的大員曾國藩,調來審理這個案件。又在曾國藩出發前夕,召見了他,面授機宜,說「馬新貽辦事很好」,為此案定了調子。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終於為張文祥定了一個「漏網發逆」和「復通海盜」的罪名,將張汶祥處決,剜了張汶祥的心,去祭奠這位馬新貽,又厚厚地予以撫恤。一句話,馬新貽是一個好官,張汶祥是一個發逆。
然而,事情的真象總是難以隱瞞的,原來,馬新貽之所以官運亨通,靠的是假報軍功,又結納權貴才得來的。他在所謂的「剿匪」戰斗中,原本是一個敗軍之將。被俘以後,又沒有骨氣,與「匪首」義結金蘭,成了拜把兄弟。再由他的把兄弟導演一幕馬新貽收復失地的鬧劇,欺瞞了朝廷,以至爬上封疆大吏的寶座。飛黃騰達以後,那些拜把兄弟原以為可以攀附於他,千里迢迢來投靠。馬新貽奸佔了拜把兄弟的妻室,又誘殺了拜把兄弟。張文祥因偶然的原因逃脫他的魔掌,才弄出這一出刺馬的大案來。由此可見,清廷所依重的大臣,漁色負友,形同禽獸。凡此種種,正是清廷官場腐敗的縮影,無怪慈禧太後煞費苦心,一定要把真象掩蓋起來。

㈥ 電影《投名狀》講述的故事是清朝的歷史事件還是虛構的

投名狀 又名刺馬 刺馬是清朝有名的奇案之一 是可以去網上搜一下 刺馬
刺馬
晚清政治腐敗,社會動盪,五花八門的事層出不盡。這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態勢,預示著清朝統治行將覆滅。

在同治九年,又發生了兩江總督、封疆大吏馬新貽被刺的要案,真是朝野震驚,舉國傾注。事情發生在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馬新貽校場閱兵完畢,返回督署的路上,為刺客張文祥所殺。刺客並不逃走,高喊:「刺客是我張文祥!」讓那班怕死的衛士捉拿。

這個案子發生後,清廷十分驚恐,知道此案涉及封疆大臣的內幕褻聞,於臉面上大不光彩。因此,只能掩蓋矛盾,粉飾門面。慈禧太後為了維系她搖搖欲墜的統治,親自出面處理此案。把正在天津處理教案的大員曾國藩,調來審理這個案件。又在曾國藩出發前夕,召見了他,面授機宜,說「馬新貽辦事很好」,為此案定了調子。這還不放心,一周之內,又連連派出大員參與審案。刑部尚書鄭敦謹,也奉旨與曾國藩同審。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終於為張文祥定了一個「漏網發逆」和「復通海盜」的罪名,將張文祥處決,剜了張文祥的心,去祭奠這位馬新貽,又厚厚的於以撫恤。一句話,馬新貽是一個好官,張文祥是一個發逆。

然而,事情的真象總是難以隱瞞的,紙包不住火。大量的野史、筆記、小說、戲曲,卻不顧官方史家的曲筆,將馬新貽被刺原委,一一公諸於眾。原來,馬新貽之所以官運亨通,靠的是假報軍功,又結納權貴才得來的。他在所謂的「剿匪」戰斗中,原本是一個敗軍之將。被俘以後,又沒有骨氣,與「匪首」義結金蘭,成了拜把兄弟。再由他的把兄弟導演一幕馬新貽收復失地的鬧劇,欺瞞了朝廷,以至爬上封疆大吏的寶座。飛黃騰達以後,那些把兄弟原以為可以攀附於他,千里迢迢來投靠。馬新貽又奸佔了把兄弟的妻室,誘殺了把兄弟。張文祥因偶然的原因逃脫他的魔掌,才弄出這一出刺馬的大案來。由此可見,清廷所依重的大臣,漁色負友,形同禽獸。凡此種種,正是清廷官場腐敗的縮影,無怪慈禧太後煞費苦心,一定要把真象掩蓋起來。

此事轟動朝野,慈禧太後驚問:「這事豈不甚奇?」曾國藩誠惶誠恐地回答:「這事很奇。」 更奇的是,案犯張汶祥供詞閃爍,主審大員奏案含糊,期間雖有曾國藩、鄭敦謹等朝廷大員復審,卻始終未得真相,次年十月,張汶祥被剖腹挖心,祭奠馬靈。

由於「刺馬案」一拖半年之久不能結案,難免傳聞四起,使此案更加撲朔迷離,後人將「刺馬案」與「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案」 「太原案」並稱為「清末四大奇案」。
張汶祥為何「刺馬」?清廷給出的答案是「聽受海盜指使並挾私怨行刺」,「實無另有主使及知情同謀之人」。民間則眾說紛紜,更有甚者,早在「刺馬」尚未結案時,上海就演出了「刺馬戲」。對此,當時官場老謀之士及近現代學者卻皆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刺馬」更像是一個政治事件——功德均微的馬新貽居然做上兩江總督與曾國藩平起平坐,聖恩何以如此眷顧?「刺馬案」剛發生便有傳言揭馬新貽曾遭賊俘、品行不端,難道早有預謀?據查張汶祥本是湘軍,而馬新貽上任後曾嚴厲懲治湘軍游勇,案發後清廷又派」湘軍老祖「曾國藩主審,這其中有何奧妙呢?

按照民間傳言和演義版本,張汶祥刺馬的根本緣由,是因為馬新貽漁色負友,張汶祥是為友復仇。至於故事詳情,最早的版本為馬新貽曾與竇一虎、張汶祥結為把兄弟,始誘降,繼出爾反爾,賣友求榮,殺了竇一虎並霸佔其老婆。張汶祥發誓復仇,終遂其願。值得注意的是,在《清稗類鈔》中,老二竇一虎則名曹二虎。

有趣的是,在後世諸多版本當中,雖然故事大同小異,但「妻遭馬占」的這個綠帽倒霉蛋不斷更名,比如京劇有一個版本叫陳金威,另一個版本則是張汶祥自己。平江不肖生武俠名作《江湖奇俠傳》中喚鄭時,張徹的電影版名為黃縱,電視版則叫關雲寶。之所以列出上述舉證,並非無聊,而是想借「綠帽倒霉蛋」姓名的變遷說明「刺馬」歷經多年多人演義改編,文學意義早已遠勝歷史價值。

《刺馬》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已久,各個版本層出不窮,撲朔迷離。但事實上,這個故事之所以被列入"清末四大奇案",不是因為這個故事所傳達出的正義或兄弟俠義上的問題,也不是叔嫂通姦之類吸引人們眼球的花邊內容,而是在於這個案子背後所隱藏著更大的政治軍事秘密,據清代史料記載,太平天國十年,洪秀全聚斂無數錢財。而曾國藩攻陷天京後收繳了全部金銀,但所上繳朝廷的數額卻非常之少,便有傳言曾國藩有野心,於是慈僖太後先把曾國藩調離江寧,接著召見過馬新貽,升其為兩江總督,之後馬便在其密旨的授權下開始了對湘軍的財政調查。就在馬新貽即將把太平天國財富去向弄清楚的時候,"刺馬"案突然發生。

㈦ 關於投名狀的時代背景

那你要好好看看清末的歷史啦!那時的太平天國還沒有失敗,江南大部都版在它的范圍內,龐青雲的人權物所處的正是那個時候,如果是攻打蘇州城並且攻破了,按理說就是淮軍將領,不過這部片子不是歷史紀時片,所以不用當真。

㈧ 投名狀是哪個歷史背景

《投名狀》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原型是清末的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全稱叫做刺馬新貽案。

電影《投名狀》講的是龐青雲、趙二虎和姜午陽三兄弟之間的糾葛,故事發生在1870年秋,由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和徐靜蕾主演,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

清末四大奇案分別是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刺馬案、太原案和名伶楊月樓案。刺馬案多次被改編成影視劇,《投名狀》就是其中一部。《投名狀》中的三個老人,他們的原型實際上都是清朝的大臣。狄大人是指的曾國藩,姜大人指的是李鴻章,陳大人則指的是胡林翼。

影片中的龐青雲實際上就是馬新貽,也就是刺馬案的主人公。馬新貽當初在閱兵操練結束之後,徒步返回家中,在路上被張文祥殺死。殺死人的張文祥並沒有逃跑,而是在原地高喊:「刺客是我張文祥」。被抓到的張文祥被審訊了很久,經歷了很多的酷刑,都沒有說出作案動機和背後主使人,後來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8)投名狀講的哪個歷史時期擴展閱讀:

龐青雲在自己的就職典禮上遭到刺殺,慘死於刺客之手,然而回顧歷史卻發現龐青雲是死有餘辜。趙二虎在亂世中落草為寇,帶著幾百名兄弟四處搶劫,秉承著劫七留三的原則,給受害村民留了一條活路。

姜午陽是趙二虎的弟弟,十三歲時就跟在趙二虎身邊,趙二虎最在乎的兩個人就是妻子蓮生和弟弟姜午陽。龐青雲因為替姜午陽擋了一劍受傷,成了姜午陽的救命恩人兼偶像。姜午陽提議結拜,三人就成了結拜兄弟,趙二虎還把自己首領的位置讓給龐青雲。原本龐青雲兄弟三人打算推翻清廷統治,但龐青雲卻被權勢蒙住雙眼,成了野心勃勃的清廷走狗。

龐青雲為了自己的野心無惡不作,先後害死了無數性命,連趙二虎和蓮生都不放過。對龐青雲失望透頂的姜午陽在龐青雲的就職典禮進行刺殺,親手殺死了最敬重的大哥龐青雲。

㈨ 投名狀的主要故事情節歷史背景是什麼啊,劉、李,金三人分別飾演的是什麼角色好還是壞

片中三位男主角將換成李連傑、金城武與劉德華。李連傑飾演由正轉邪的馬新貽,專劉德華飾演被奪屬妻並遭殺害的黃縱,金城武的角色則是最終完成「刺馬」的張汶祥。

本片的背景為清朝,劇中男演員都得剃頭上陣。此次《投名狀馬》將走寫實路線,除了三大男主角之外,其他演員「一定要很男人,一定要不帥」,拍攝中也將「風餐露宿」。金城武一改以往英俊瀟灑的形象,以鬍子拉碴的造型出鏡。
本片翻拍自老牌導演張徹的經典之作,《投名狀》原型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講述三位結拜兄弟因女人反目成仇的故事。當年是由姜大衛、陳觀泰、狄龍與井莉主演。整個故事圍繞三個男人為一個女人反目成仇,血腥剛烈。當年張徹的影片色彩很用力,該片不僅橫掃第11屆台灣金馬獎,還被奉為導演張徹和動作指導劉家良合作的典範。

㈩ 投名狀的真實歷史背景或者故事什麼啊

什麼是「投名狀」?它就是叫你在進入綠林之後,再也別想有回歸之路的賣生契。它的解脫方式只有一個,那便是接受官方的招安。
林沖在梁山眾好漢中命運是最悲慘的,魯迅說對他除了同情之外,實在無話可說。所謂英雄末路。忍字上面一把刀,到了不能再忍的時候,於是長槍出手,血染山神廟,然後踏著漫天風雪,上了梁山。
林沖被逼上樑山,白衣秀士王倫對他又忌又嫌,這種心態是不得志的文人的通病。王倫上樑山有點莫名其妙,可能是考試不中,沒臉回鄉,怕老婆拿搓衣板抽他,因此只好上山落草。王倫怕林沖來投山寨,引火燒身,所以要重金送他下山,讓他另投別處。
林沖對王倫道:「小人一身犯了死罪,因此來投入伙,何故相疑?」王倫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入伙,把一個投名狀來。」林沖便道:「小人頗識幾字。」於是乞紙筆來便寫。朱貴笑道:「教頭,你錯了。但凡好漢們入伙,須要納投名狀。是教你下山去殺得一個人,將頭獻納,他便無疑心。這個便稱『投名狀』。」
殺個人也不容易。人倒楣的時候,想上吊還找不到繩子。林沖等了三天,卻等到了個楊志,鬥了五十多合,不分勝負。惺惺惜惺惺,真令人潸然淚下。林沖在上樑山時,生命便已告結束。時勢不能造英雄,反而害了英雄。
順便說一下,三打祝家莊時,林沖生擒了扈三娘,本來他們倆應該是天生一對,但扈三娘卻被宋江許配給跟他一樣矮小的王英。象禵平、周通、王英這樣的好色之徒也恬居好漢之列,真讓梁山蒙羞。我以為梁山上最漂亮的女人應該數小李廣花榮的妹子,也就是秦明之妻。看看花榮就知道了。如果有人感興趣,不妨編排部劇本「清風寨」,一定賣座。這些是題外話。
在《水滸》中,義是對仁的反撥。上樑山的一百零九條(不屏晁蓋於外)好漢中,除了神醫安道全,鐵面孔目裴宣,聖手書生蕭讓,紫髯伯皇甫端等手無縛雞之力的寥寥數人之外,哪個人手中沒有幾條人命?施耐庵所處的元末年代,已經仁至義盡。他的解剖刀,是以義為准則的。他的先生羅貫中的《三國》中,還塑造了個劉備,做為仁的偶像。仁字重如泰山,施耐庵想把它分解成忠義兩字,結果失敗了。仁是什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義是什麼?原來我以為是殺身成仁。但它不是。上樑山的好漢,本來很多都是可以殺身成仁的,但最後一個個都領了「投名狀」。關羽之義,宋江之忠,都是悲劇的結局。義與仁其實是對立的,這是中國文化中最矛盾的部分。
而梁山眾好漢之義,顯然只是勾欄、瓦舍間的挺身而出的作為而已。在商業化發達的時代,義代表的只是面子。它已經淡化了關羽所執認的義中藏仁的蘊含。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那是仁義結合的最高境界,連一紙軍令狀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而那鬍子長得跟關羽一樣的美髯公朱仝放走晁蓋,則純粹只是為了一個義字。因為他得到過晁蓋的銀兩。
所以,義在《水滸》中,只是平民之間交往的一種游戲規則。「投名狀」就是這種游戲的契約。你上了梁山,大家都綁在一起,互不出賣,大家都是同志。宋江很明白這一點,為了解除這個契約的壓力,他於是選擇了招安這條路。他打出了「忠義」兩字,做為綠林與廟堂的平衡系數。但是,「忠」只是為了尋找仁與義的歸宿感而已。在江湖上,你要向廟堂遞獻「投名狀」,居廟堂之高者,未必願意接受。其中微妙之處,便在於朱貴說的「疑心」兩字。
因此,在江湖上,只有罪惡才是信任的基礎,沒人會去理會善良的。打抱不平不過是想把自己粉飾得善良一點。你想把自己打扮成綠林義士,你便得先去行凶,獲取一張「投名狀」,即賣身契。可憐林沖,欲為盜而不得。死在他手下的,沒有一個冤枉之鬼。也可憐楊志,江湖上繞了一圈,最後跟林沖的把兄魯智深也打了五十回合,不分勝負。所謂殊途同歸。這不是緣份,而是在冥冥之中,你必須去領取那份「投名狀」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一想起美麗溫柔的張京娘,便不覺悲從中來。實際上,京娘才是林沖真正的「投名狀」!這張「投名狀」,使得多少大好男兒,欲哭無淚。

閱讀全文

與投名狀講的哪個歷史時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