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的越州是哪裡

歷史上的越州是哪裡

發布時間:2021-02-04 19:34:26

㈠ 宋代 越州 是今天的什麼地方

夏稱"於越",亦稱"百越",簡稱"越"。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國,稱"越國"。秦王政二十回五年(前222),降越君,稱會稽郡。晉稱會稽國,南朝時為東揚州治所。
隋開皇九年(589),改置吳州總管府,治會稽縣。大業元年(605)起稱越答州,此後越州與會稽郡名稱交替使用。
南宋高宗趙構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於建炎五年(1131)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名稱之由來,並沿用至今。
紹興市是浙江省轄地級市,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是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遊城市 。東連寧波市,南臨台州市和金華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錢塘江與嘉興市相望,位於東經119°53′03"至121°13′38"、北緯29°13′35"至30°17′30"之間,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全境域東西長130.4千米,南北寬118.1千米,海岸線長40千米,陸域總面積為8273.3平方千米。市轄區總面積2942平方公里,人口216.1萬(2013年11月數據)。

㈡ "越州「這一地名的出現是在哪個朝代後()。

越州現稱紹興,在隋朝時這一地名出現。
夏稱"於越",亦稱"百越",簡稱"越"。春秋時專期,於越民屬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國,稱"越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降越君,稱會稽郡。晉稱會稽國,南朝時為東揚州治所。
隋開皇九年(589),改置吳州總管府,治會稽縣。大業元年(605)起稱越州,此後越州與會稽郡名稱交替使用。
南宋高宗趙構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於建炎五年(1131)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名稱之由來,並沿用至今。

㈢ 元朝越州現在在哪裡

臨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臨安市位於浙江省西部; 越州,位於今廣東浦北縣石涌鄉坡子坪的仰天湖邊,即為今天的紹興市越城區; 明州,開元二十六年

㈣ 越州的史料記載

越州,會稽。都督府。開元十萬七千六百四十五。鄉二百一十。元和戶二萬六百八十五。鄉百四十五。今為浙東觀察使理所。
管州七:越州,婺州,衢州,處州,溫州,台州,明州。縣三十(七)〔八〕。
都管戶一十萬四千三百六十七。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為越,周禮「吳越星紀之分」。夏少康封少子無余以奉禹禮,號曰於越,越國之稱,始於茲矣。後代句踐稱王,與吳王闔閭戰,敗之?音醉。李,故城在今嘉興縣南三十七里。夫差立,句踐復伐吳滅之,並其地。
遂渡淮,遷都琅邪,朝貢周,周錫命為伯。至六代,王無︹為楚所滅。秦以其地並吳立為會稽郡。後漢順帝時,陽羨令周喜上書,以吳、越二國,周旋一萬一千里,以浙江山川險絕,求得分置。遂分浙江以西為吳郡,東為會稽郡。自晉至陳,又於此置東揚州。隋平陳,改東揚州為吳州,大業元年改為越州。武德四年討平李子通,置越州總管。六年陷輔公┙,七年平定公┙,改總管為都督。
州境:東西六百四十八里。南北三百六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五百三十里。西北至東都二千六百七十里。東至明州二百七十五里。東南至台州四百七十五里。西南至婺州三百九十里。西北至杭州一百四十里。
貢、賦:開元貢:甘橘,甘蔗,葛根,石蜜,交梭白綾。自貞元之後,凡貢之外,另進異文吳綾,及花<?皮>歇單絲吳綾、吳朱紗等纖麗之物,凡數十品。
管縣七:會稽,山陰,諸暨,於姚,蕭山,上虞,剡。
會稽縣,望,郭下。山陰,越之前故靈文(國)〔園〕也。秦立以為會稽山陰。漢初為都尉。隋平陳,改山陰為會稽縣,皇朝因之。吳越春秋雲:「禹巡行天下,會計修國之道,因以會計名山,仍為地號。」山陰縣,秦舊地,隋改為會稽。垂拱二年,又割會稽西界別置山陰,大歷二年刺史薛兼訓奏省山陰並會稽。
七年,刺史劉少游又奏置,今復並入會稽。宋略雲:「會稽山陰,編戶三萬,號為天下繁劇。
重山,大夫種葬處。
會稽山,在州東南二十里。
蘭亭山,在州西南一十一里。
大海,在州東四十里。
鏡湖,後漢永和五年太守馬臻創立,在會稽、山陰兩縣界築塘蓄水,水高丈余,田又高海丈余,若水少則泄湖灌田,如水多則閉湖泄田中水入海,所以無凶年。?是塘周回三百一十里,溉田九千頃。
山陰縣,望。同會稽。
諸暨縣,望。東北至州一百四十五里。秦到也,界有暨浦諸山,因以為名。
越王允常所居。
鳥帶山,在縣北五十里。出紫石英。
餘姚縣,緊,西至州一百四十里。本漢舊縣。舜後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曰餘姚。隋平陳廢。武德四年復立,仍置姚州,七年廢州。
四明山,在縣西一百五十里。
大海,在縣北三十里。
蕭山縣,緊。東北至州一百里。本曰余暨,吳王弟夫?邑。吳大帝改曰蕭山,以縣西一里蕭山為名。
浙江,在縣西二十五里。
浦陽江,在縣南一十五里。
上虞縣,上。西至州九十六里。故城西枕上虞江。隋平陳廢,貞元元年刺史王密復奏置。
上虞江,在今縣西二十八里。
剡縣,望。西北至州一百八十五里。漢舊縣,故城在今縣理西南一十二里,吳賀齊為令,移理今所。隋末陷於李子通。武德中以縣為嵊州,六年廢州,縣依舊。
天姥山,在縣南八十里。
剡溪,出縣西南,北流人上虞縣界為上虞江。
婺州,東陽。上。開元戶九萬九千四百九。鄉一百八十九。元和戶四萬八千三十六。鄉二百。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為越之西界。秦屬會稽郡。今之州界,分得會稽郡之烏傷、太末二縣之地,本會稽西部,常置都尉。孫皓始分會稽置東陽郡。陳武帝置縉州。隋開皇九年平陳置婺州,蓋取其地於天文為婺女之分野。隋氏喪亂,陷於寇境,武德四年討平李子通,置婺州。六年,輔公┙叛,州又陷沒。七年平定公┙,仍置婺州。
州境:東西三百三里。南北四百五十六里。
八到:西北上都三千九百九十五里。西北至東都三千三十五里。正北微西至睦州一百六十里,水路一百八十里。正北微東至越州三百九十西至衢州一百九十里。東南至處州二百六十里。
貢、賦:開元貢:藤,紙。賦:?布。元和貢:纖纊,白藤,細紙。
管縣七:金華,義烏,永康,東陽,蘭溪,武義,浦陽。
金華縣,望。郭下。本漢烏傷縣地,獻帝初平三年,分烏傷置長山縣,屬會稽郡。隋平陳,改為吳寧縣,十二年又改為東陽縣,十八年又改為金華縣。其長山一名金華,故取名焉。
東陽江,有二源,一南自永康縣界流入,一東自義烏縣流入,至縣界南合為一,謂之東陽江。
金華山,在縣北二十里。赤松子重道處。出龍須草。
義烏縣,緊。西南至州一百五十一里。三秦烏傷縣也,孝子顏烏將葬,群烏銜土塊助之,烏口皆傷,時以為純孝所感,乃於其處立縣曰烏傷。武德四年,於縣置綢州,縣屬焉,又改烏傷為義烏。
永康縣,望。西北至州一百九里。三溪烏傷縣地,吳大帝分烏傷之南界置,隋廢。武德四年於縣置麗州,八年廢州,縣屬婺州。
東陽縣,望。西至州一百五十里。本漢烏縣地,垂拱二年分義烏縣置,取舊東陽郡名也。
蘭溪縣,緊。東南至州五十里。咸通五年割金華縣西界置。
蘭溪,在縣南七里,東北流入東陽江,武義縣,上。北至州九十里。天授二年,分永康西界以為武義縣。
浦陽縣,上。西南至州一百二里。天寶十三年,分義烏縣北界置。
浦陽縣,在縣西北四十里。出雙溪山嶺,東入越州諸暨縣。

㈤ 元朝越州是現在哪地方

曲靖復市麒麟區越州鎮。應該制是這個地方,元朝的時候,設置了越州。
一般來說,紹興也叫做越州,但元代的時候,越州是上述的地方,不是紹興。
古代的時候,因為各種原因,地名經常變更。就比如長安,變成了西安。
而同時,也因為各種原因,有地名重疊。
比如,烏江榨菜的烏江,和項羽自盡的烏江自刎,並不是同一個地方。
元代設置的越州,應該是曲靖這個。
滿意望採納。

㈥ 三國時期長安洛陽揚州越州分別是現在的哪幾個城市

長安就是現在的西安西北方、洛陽就是現在的洛陽市、三國時魏、吳各有揚州,吳揚州治建業,魏揚州治壽春。

㈦ 越州的歷史沿革

越州為南北朝時期的劉宋王朝於泰始七年(公元471年)所立,州址臨漳,就在今廣東浦北縣石涌鄉坡子坪的仰天湖邊。領臨漳、百梁、隴蘇、永寧、安昌、富昌、南流、合浦、宋壽九郡。
南齊越州領臨漳、合浦、龍蘇、百梁、安昌、鹽田、封山、南流、定川、齊寧、北流、陸川、馬門、越中、高興、永寧、齊康、吳春俚、富昌、思築20郡。
梁天監元年(502年)後,越州治所遷合浦縣(浦北縣泉水鎮舊州)城。至中大同元年(546年),領永寧、龍蘇、富昌、思築、鹽田、陸川、齊寧7個郡。
陳越州領合浦、百梁、封山、龍蘇、定川5郡。 隋大業元年(605年),越州改稱祿州。
大業三年(607年),祿州與合州(今雷州半島)合並,稱合州。同年合州改稱合浦郡,隸屬揚州,轄11縣,郡治在合浦縣。
唐武德五年(622年),合浦郡改稱越州。同年析合浦縣部份轄地設置安昌、高城、大廉、大都4縣,同屬越州。
貞觀八年(634年),越州改稱廉州。 越州發展歷程
隋大業元年(605)廢諸州總管府,改吳州置越州;大業三年,越州復為會稽郡。
唐武德四年(621),改會稽郡為越州,置總管府,總管越、嵊、姚、鄞、松、婺、衢、 、麗、嚴、綢11州。越州直領會稽、諸暨2縣。武德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督五州。省姚州為餘姚縣,另析置山陰縣,越州直領會稽、山陰、諸暨、餘姚4縣。武德八年,省鄞、嵊2州及山陰縣;越州都督府督越、婺2州。
貞觀元年(627),分天下為10道,越州督泉、台、建、括等6州,隸江南道。
開元二十一年(733),析天下為15道,江南道分為江南東、西道,越州隸江南東道。
天寶元年(742),越州復為會稽郡。乾元元年(758),會稽郡復為越州。同年,江南東道析為浙江東、西道。浙江東道節度使駐越州。
貞元元年(785),析會稽縣復置上虞縣。貞元三年,再置浙江東道,時睦州改屬浙江西道,浙江東道轄越、婺、衢、明、台、處、溫7州,治越州。
中和三年(883),浙江東道觀察使賜號為義勝軍節度使;光啟三年(887)改威勝軍。治越州。
乾寧三年(896),平董昌,號越州為東府。
五代,隸屬吳越國。梁開平二年(吳越天寶元年,908),敕升越州為大都督府。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吳越納土歸宋,宋襲五代制,越州仍稱大都督府越州鎮東節度使。
至道三年(997),分全國為15路,越州屬兩浙路。熙寧七年(1074),兩浙路析為兩浙東、西路。兩浙東路治越州,轄錢江以南越、婺、衢、明、台、處、溫7州。是年九月合為兩浙路,九年復分,十年復合。
建炎三年(1129),再分兩浙路為兩浙東、西路,兩浙東路轄屬依舊。四年四月癸未,宋高宗駐蹕越州,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於第二年正月改元紹興。時越州官吏軍民僧道上表乞賜府額,遂仿唐德宗以興元元年巡幸梁州改梁州為興元府故事,於同年十月升越州為紹興府。

㈧ 古代的越州是現在的什麼地方拜託各位大神

紹興

㈨ 南宋時期的臨安、越州、明州各是現在的那座城市

南宋時期的臨安是現今浙江省杭州市,越州是現在浙江省紹興市、明州約在現在的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

一、臨安

臨安城,位於今浙江省杭州市,原為臨安城,位於今浙江省杭州市,原為五代時期吳越國(907~978年)的西府。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定臨安為都,增建禮制壇廟。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直至1276年南宋滅亡,前後共計一百三十八年。

二、越州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駐蹕越州,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下詔從建炎五年正月起改元紹興,並升越州為紹興府。府治設山陰,轄山陰、會稽、諸暨、蕭山、餘姚、上虞、嵊縣、新昌八縣。

三、明州

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將鄮縣分為慈溪、翁山(今舟山定海)、奉化、鄮縣四個縣,設明州以統轄之。州治設在鄮縣(寧波市鄞州區鄞江鎮)。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明州升格為慶元府,府治設在鄞縣(三江口)。

(9)歷史上的越州是哪裡擴展閱讀

臨安(杭州)、越州(紹興)、明州(寧波)目前的發展狀況

一、臨安(杭州)

2018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13509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57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632億元,分別增長1.8%、5.8%和7.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5:34.6:62.9調整為2.3:33.8:63.9。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40180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1184美元)。

二、越州(紹興)

2017年,紹興市生產總值(GDP)5108億元,列全省第四位,比上年增長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7億元,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2491億元,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2410億元,增長8.0%。三次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4.0%、48.8%、47.2%。

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計算)10.22萬元(按年平均匯率6.7518折算為1.51萬美元),列全省第四位。

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6%。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06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45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31元。

三、明州(寧波)

2018年,寧波地區生產總值10746億元,躋身萬億GDP城市行列,僅用全國0.1%的陸域面積創造了全國1.19%的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06.0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507.5億元,增長6.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932.0億元,增長8.1%。

三次產業之比為2.8∶51.3∶45.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32603元(按年平均匯率摺合20038美元)。

㈩ 唐朝時,越州具體指的是現代的哪個地方

越州,古地名,今浙江省紹興市。
歷史沿革

南朝宋置
越州為南北朝時期的劉宋王朝於泰始七年(公元471年)所立,州址臨漳,就在今廣東浦北縣石涌鄉坡子坪的仰天湖邊。領臨漳、百梁、隴蘇、永寧、安昌、富昌、南流、合浦、宋壽九郡。
南齊越州領臨漳、合浦、龍蘇、百梁、安昌、鹽田、封山、南流、定川、齊寧、北流、陸川、馬門、越中、高興、永寧、齊康、吳春俚、富昌、思築20郡。
梁天監元年(502年)後,越州治所遷合浦縣(浦北縣泉水鎮舊州)城。至中大同元年(546年),領永寧、龍蘇、富昌、思築、鹽田、陸川、齊寧7個郡。
陳越州領合浦、百梁、封山、龍蘇、定川5郡。

城市變遷
隋大業元年(605年),越州改稱祿州。
大業三年(607年),祿州與合州(今雷州半島)合並,稱合州。同年合州改稱合浦郡,隸屬揚州,轄11縣,郡治在合浦縣。
唐武德五年(622年),合浦郡改稱越州。同年析合浦縣部份轄地設置安昌、高城、大廉、大都4縣,同屬越州。
貞觀八年(634年),越州改稱廉州。

隋朝設置
越州發展歷程
隋大業元年(605)廢諸州總管府,改吳州置越州;大業三年,越州復為會稽郡。
唐武德四年(621),改會稽郡為越州,置總管府,總管越、嵊、姚、鄞、松、婺、衢、杭 、麗、嚴、綢11州。越州直領會稽、諸暨2縣。武德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督五州。省姚州為餘姚縣,另析置山陰縣,越州直領會稽、山陰、諸暨、餘姚4縣。武德八年,省鄞、嵊2州及山陰縣;越州都督府督越、婺2州。
貞觀元年(627),分天下為10道,越州督泉、台、建、括等6州,江南道首府。
景雲元年(710年),天下分二十四都督府。越州管杭。婺。衢。溫。處。台等六州。
天寶元年(742),越州復為會稽郡,會稽都督府管杭。婺。衢。溫。處。台等六州。
乾元元年(758),會稽郡復為越州。浙江東道節度使駐越州。領越、睦、衢、婺、台、明、處、溫八州。
貞元元年(785),析會稽縣復置上虞縣。貞元三年,再置浙江東道,時睦州改屬浙江西道,浙江東道轄越、婺、衢、明、台、處、溫7州,治越州。
中和三年(883),浙江東道觀察使賜號為義勝軍節度使;光啟三年(887)改威勝軍。治越州。
乾寧三年(896),平董昌,號越州為東府。
五代,隸屬吳越國。梁開平二年(吳越天寶元年,908),越州為大都督府。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吳越納土歸宋,宋襲五代制,越州仍稱大都督府越州鎮東節度使。
至道三年(997),分全國為15路,越州為兩浙路憲司治所。熙寧七年(1074),兩浙路析為兩浙東、西路。兩浙東路治越州,轄越、婺、衢、明、台、處、溫7州。是年九月合為兩浙路,九年復分,十年復合。
建炎三年(1129)定行在越州《行在越州條具時政》,分兩浙路為兩浙東、西路,兩浙東路轄屬依舊。宋高宗駐蹕行在越州,宋哲宗孟太後在紹興皇宮,升行在越州為都城紹興,紹興十二年(1142年)分路16:兩浙東路(首都紹興)、兩浙西路、江南東路、江南西路、淮南東路、淮南西路、荊湖南路、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廣南東路、廣南西路、福建路、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利州路、夔州路。嘉定元年(1208年)宋寧宗改為17路,把利州分為東、西兩路。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的越州是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