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考古出土的哪些人和物印證了歷史

考古出土的哪些人和物印證了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6 09:22:50

A. 秦朝的叛將古墓中的哪個遺物,印證了歷史記載

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由燕國揮師南下直驅齊國都城臨淄,齊王建不戰而降。自此,秦王嬴政完成了對山東六國的統一戰爭。

不過,秦國征伐的腳步並未就此停歇。

事實上,《史記》對嶺南秦軍拒不回援秦朝的原因記載的很明確:“至二世時,南海尉任囂病且死,召龍川令趙佗語曰:‘聞陳勝等作亂,秦為無道,天下苦之……南海僻遠……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

早在第一代南海尉任囂時期,就已經有了叛逆立國之心,而此後,繼任者趙佗“誅秦所置長吏”,攻桂林、象郡,正式建立了南越國割據政權。秦朝叛將墓龍紋遺物的考古發現,也印證了這則千年史實。

可見,所謂的嶺南秦軍不回援是因為秦始皇生前有密令純屬胡編亂造。有網友即稱:被網文騙了

B. 材料三中出土的文物,可以印證傳說中哪些歷史是真實

這些來文物說明當時源人們會紡織,養蠶,製造陶器,以船為交通工具(半坡出土的船型彩陶壺),還出現原始音樂(半坡出土的陶塤和舞陽出土的骨笛)。
考古發掘和古代傳說相互印證,都是很重要的歷史資料,可以從不同側面揭示歷史事實,幫助我們了解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的發展與沿革。

C. 考古都發現了哪些令人懷疑歷史的文物

西周洛邑尚未發現,何抄來「考古發現與研究」?目前的考古成果,也就是大致確立了西周王城的位置。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滅商後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5年。定都於鎬京和豐京(今陝西西安市西南),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歷史上將東遷之前那一時期的周朝稱為西周。周朝是中國遠古社會的鼎盛時期。從西周開始,進行境內各個民族與部落不斷融合的過程,在這期間,華夏族逐步形成,成為漢族的前身。從周朝開始,進行境內各個民族與部落不斷融合的過程,其它還有夷、蠻、越、戎狄、肅慎、東胡等諸多少數民族。西周國野之制最為典型,到春秋時期國野之制開始瓦解,到戰國則普遍為郡縣。西周後期社會矛盾包括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對土地以及政權的爭奪,加速了西周的滅亡。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統治的基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了。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諸侯立周平王(宜臼)為國王,平王將都城從鎬京遷至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歷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

D. 有哪些考古發現,推翻了人們對歷史的認知

隨著考古事業的推進,幾乎世界上每時每刻都有著從地底下發現的不為人知的秘密,當然也有些很多被挖掘出來的史料都會推翻現存的理論,或者說一些既定的事實。甚至說有一些資料或者物件的出土都會推翻人們對歷史的認知,那麼這些典型的考古發現都有哪些具體的例子呢?

第三,阿房宮是一個爛尾樓。
本來人們已經普遍地認為阿房宮當時是被項羽所燒的,而且這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基本共識。可是經過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對阿房宮的研究,發現在阿房宮的土層上面根本找不到被火燒的紅土,由此可見阿房宮並不是被火所燒的。而且綜合了各方面的證據,人們發現一個阿房宮只是一個爛尾樓,它只是剛剛開始建。

E. 在廣西考古發現80萬年前的什麼印證了人類中國起源說

廣西考古發現了元謀人化石印證了人類中國起源說。

F. 考古發現有是如何印證關於黃帝傳說中的內容

黃帝其人的真實性,已見於2300多年前戰國中期的銅器鑄銘,及典籍載述,比回起後來兩漢時期的傳錄應較答可信。黃帝活動的范圍以中原為主,未越黃河上、中游之外地區,最北經陝北到過河套,最南只達長江中游的洞庭湖濱;現經考古發掘地下文物的再現,乃知4700年前後黃帝時代及其域外的文明真相實況。總括來說,黃帝處於新石器時代的晚期,也是從各地彩陶盛行的末期過渡到早期龍山文化的階段,所以當時民生用器,除蘭州的小坪子期仍制彩陶外,其他各地彩陶已少,大多改用灰陶、灰黑陶及黑陶;在生產工具及武器方面,是以石器為主,兼用骨器;在祭禮及佩飾上,則以太湖地區的良渚玉器最盛,在衣著上也以此地的絲織品最多。如此新發現,與俗傳5000年前後的文物已多差異,學界似應釐清。

雖然,黃帝的行蹤並未涉足中原以外的文明地區,中華民族的文化早就活躍在四面八方,作多元化的滋長、興旺與擴散,但經由黃帝及其子孫所歷夏、商、周、秦一脈治理天下的大融合,乃造就中華民族悠久輝煌的一體文化。於茲追遠探源,藉著考古文物與年代的實證,理應將歷史的共祖黃帝鏈結整合。

G. 哪些考古發現推翻了人們對歷史的認識

1.人們認為的周王陵,考古證實是秦王墓 。

在咸陽市城北,有南北兩座古墓,相傳南為周文王之陵,北是周武王之墓。墓陵前有清代畢沅立的石碑和明清兩朝所立石碑四十多座。那它們是真正的周王陵嗎?其實不然,考古結果證明傳說是錯的,周王陵其實是戰國晚期的秦王陵墓。

4.《孫臏兵法》的出土。

一直以來歷史學界認為孫臏和孫子可能是同一個人。除了史書記載以外,看不到關於孫臏的任何著作。還有人認為《孫臏兵法》其實就是《孫子兵法》。但在《孫臏兵法》出土後,確定了兩人、兩書是完全分別存在的。

H. 有哪些考古發現完全推翻了人們之前對歷史的認識

傳說中的周王陵 考古證實為秦王墓
在咸陽市城北6公里處,有南北兩座古墓,相距百米,均呈覆斗形,傳說南為周文王之陵,北為周武王之陵。陵前有清代乾隆年間畢沅立的石碑以及明清兩朝所立石碑四十餘座。但是,它們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周王陵呢?
考古結果證明傳說有誤,周陵其實是戰國晚期的秦王陵墓。2007年,考古人員對陵園進行全面勘探,兩座墓葬形制均為「亞」字形,在陵園內地表散落有大量的殘磚塊、瓦片,殘瓦片外表有粗繩紋、細繩紋、籃紋以及素麵。素麵圓瓦當在戰國早期還有一些,戰國中晚期已甚少。其中葵紋瓦當同於秦咸陽遺址所發現的紋樣。
考古專家說,之所以認定是秦王墓主要有三大依據:一、根據《集解》引《皇覽》曰:「秦武王冢在扶風安陵縣西北畢陌中,大冢是也。人以為周文王冢,非也。周文王冢在杜中」。《正義》引《括地誌》雲:「秦悼武王陵,在雍州咸陽縣西北十五里也。」《皇清經解》引孫星衍《畢陌畢原考》雲:「畢陌在渭水北,秦文王、武王所葬,即今咸陽之陵,先諸書甚明,其誤自宋人始。」可見自宋代,就有周陵的誤傳。二是陵園的布局為南北方向,而墓為東西方向,東西方向的「亞」字形符合戰國晚期秦王墓的特點。三、最重要的是在考古中發現了一些青銅器,根據其紋路等特徵應為戰國晚秦時期。考古專家推測周陵應該為「秦悼武王或者秦惠文王」的墓。
解開了周陵的謎團,那麼西周王陵在哪?至今還是個謎團。有說在西安郭杜附近,也有說在咸陽附近,也有說在周公廟附近,至今沒有定論。

I. 初2歷史上的第1單元,第3課,這些文物印證了黃帝傳說的那些內容

這些文物說明當時人們會紡織,養蠶,製造陶器,以船為交通工具(半坡出土的船型回彩陶壺),還出現答原始音樂(半坡出土的陶塤和舞陽出土的骨笛)。
考古發掘和古代傳說相互印證,都是很重要的歷史資料,可以從不同側面揭示歷史事實,幫助我們了解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的發展與沿革。

標准答案

閱讀全文

與考古出土的哪些人和物印證了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