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沒有發生在雲陽的故事和傳說簡單說一下。
雲陽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一代代墨客騷人為雲陽留下了無數文化瑰寶和美麗的傳說。早在唐宋時期,雲陽的文人遺跡便冠於列縣,名揚蜀東。其中,王維的《燕子龕》之詩,字字珠璣;杜甫一曲《杜鵑》詩叫萬山啼血。更有三蘇的「留題」光耀後世,陸游的《憶昔》流傳千古。雲陽地靈人傑,歷代英才俊彥輩出。有彭聚星、塗鳳書、龍潛、陶德悅、張蘇、劉淑芳、王克芬這樣享譽海內外的學者專家;有扶嘉、張榮廷、陶正幫這樣勇於開拓的創業者、企業家;有鄔宗岳、屈銀華這樣勇攀高峰的登山英雄。地下黨員劉孟伉是川東著名的革命戰士,是享有盛名的書法家、詩人和篆刻家,有學者譽贊他「印詩書三絕,文武藝一家」。革命烈士彭詠梧系雲陽縣紅獅人(《紅岩》江姐丈夫),為了革命事業而壯烈犧牲。為了紀念彭詠梧烈士,原雲陽縣紅獅小學更名為詠梧小學,並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蒲榮翔、王仁銀、吳克純、藍伯庄、賀兆言、劉代坤、徐澤貴等一批將軍和特級戰斗英雄。分布於全國各地的雲陽籍地師級以上黨政軍領導幹部近100人,科學家、學者、教授、作家、藝術家等各類高級專門人才近500人。
雲陽歷史悠久,置縣已有2300年左右,古先民留下了豐厚的歷史遺存,列入《全國文物分布圖》的古建築、古遺址、古墓葬、石刻造像等文物145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保護單位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名列長江三峽庫區各縣之首。被譽為「巴蜀勝景」、「文藻勝地」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張飛廟名冠華夏,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廟內珍藏1000多件歷史文物;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磐石城是南宋末年為抵禦元軍而修建的軍事要塞;彭氏宗祠和近旁的彭家老屋是重慶市現有最完整、最具特色的古民宅之一。
雲陽有獨特的自然風光,自古便有「鳳山春色」、「龍川夜濤」、「山崖滴翠」等「雲安八景」而名揚蜀東;江南龍缸、龍洞、大安洞、歧耀山、石筍河、永固河流域集森林、草原、奇峰、秀水、危崖、幽谷、怪石、溶洞於一身,是一處尚未開發的自然生態保存最為完好的一片處女地,是觀光、探險、科考、狩獵、漂流、休閑度假的最佳去處,江北四十八槽森林公園、轎頂山自然風景區古木蔥茂、鳥鳴猿啼、怪石林立,為絕佳休閑避暑勝地。三峽水庫形成後,還有10—2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2處,1—5平方公里的湖泊3處,小島和半島50餘處,一派湖光山色,將是引人入勝的自然風景區。[1]
B. 雲陽縣的歷史沿革
雲陽縣境,東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秦滅巴國置巴郡,在雲陽地域建縣名「朐忍」,是為建縣之始。
東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屬永寧郡;建安六年(201年)隸巴東郡;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改隸固陵郡。
三國時期,蜀漢章武元年(221)屬巴東郡。
兩晉南北朝時期,西晉、宋、齊、梁、西魏國,朐忍縣名、隸屬未變;北周天和三年(568年),更名為「雲安」。
隋朝,開皇三年(583年)隸信州;大業三年(607年)隸巴東郡。
唐代,武德元年(618年)復隸信州;武德二年(619年)改隸夔州;天寶元年(742年)廢夔州置雲安郡,後廢雲安郡復夔州;貞元元年(785年)在雲安鹽場設雲安監。
宋代,開寶六年(973年),雲安縣升雲安軍,領雲安縣、雲安監;熙寧四年(1071年)撤雲安監,置安義縣;熙寧八年(1075年),撤安義縣,並入雲安縣;後廢雲安軍、雲安縣。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復置雲安軍;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縣入軍,軍改為州,名「雲陽州」,屬夔州路。
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州隸夔府;洪武六年(1373年)十二月,州降為縣,始為「雲陽縣」(以地兩山夾江,四時多雲,而邑當山水之陽,故名雲陽),屬夔州;洪武九年(1376年)隸重慶府;洪武十四(1381年)屬夔州府。
清朝,沿襲明制。
中華民國時期,1917年起,先為國民革命軍20軍防地,後為國民革命軍21軍防地;1935年實行新縣制,隸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區萬縣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2月16日成立雲陽縣人民政府,隸萬縣地區專員公署;1955年1月,更名為「雲陽縣人民委員會」;1955年5月,屬萬縣專員公署;1969年10月,更稱「雲陽縣革命委員會」,隸萬縣地區革命委員會;1981年4月恢復「雲陽縣人民政府」稱謂,屬萬縣地區行政公署;1992年12月,改屬萬縣市;1997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人民政府掛牌,雲陽改由萬州移民開發區代管;2000年7月14日,直屬重慶直轄市管轄。
C. 重慶市雲陽縣的歷史
雲陽有2300餘年建縣歷史。東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滅巴國置巴郡,在朐忍夷人之地建縣名「朐忍」,是為本縣建縣之始。縣治舊縣坪(又名「舊縣壩」,今雙江鎮建民村二社 雲陽縣新縣城天空)。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以下省略「公元」和「年」字)屬永寧郡。獻帝建安六年(201)隸巴東郡。建安二十一年(216)改隸固陵郡 。蜀漢章武元年(221)屬巴東郡。 西晉和南北朝宋、齊、梁、西魏國,朐忍縣名、隸屬未變。北周天和三年(568)縣治遷湯口(今雲陽鎮),更縣名「雲安」,隸巴東郡。隋開皇三年(583)隸信州。大業三年(607)還隸巴東郡。次年改隸夔州。天寶元年(742)屬夔州雲安郡。五代前蜀置安州,治今雲安鎮,隸鎮江節度使(《中國歷史地圖集-五》P86 中華地圖學社出版 1975年第一版))。後蜀國州廢,置雲安監,隸寧江節度使(《中國歷史地圖集-五》P86 中華地圖學社出版 1975年第一版)。宋置雲安軍。宋末,軍廢縣存,更隸夔州路。 元至元十五年(1278),復置雲安軍,縣仍為軍治,隸夔州路。至元二十年(1283)省縣入軍,軍改為州,名「雲陽州」。至元二十三年(1286),州屬夔路。 明洪武四年(1371),州隸夔府。洪武六年(1373)十二月,州降為縣,始為「雲陽縣」,屬夔州。洪武九年(1376)隸重慶府。洪武十四年,更隸夔州府。清仍之。1917年起,先 歷史沿革為國民革命軍20軍防地,後為國民革命軍21軍防地。1935年實行新縣制,隸第九行政督察區萬縣專員公署。 1949年12月6日,雲陽縣城和平解放。同月16日,成立雲陽縣人民政府,隸萬縣地區專員公署。1955年元月,更名為「雲陽縣人民委員會」;是年5月,屬萬縣專員公署。1969年10月,更稱「雲陽縣革命委員會」,隸萬縣地區革命委員會。1981年4月恢復「雲陽縣人民政府」稱謂,屬萬縣地區行政公署。1992年12月,改屬萬縣市。1997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成立重慶直轄市。是年7月18日,重慶直轄市人民政府成立,雲陽改由萬州移民開發區政府代管。1999年9月28日,縣治從雲陽鎮遷至新縣城雙江鎮。2000年7月14 日,直屬重慶直轄市管轄至今未變。
D. 雲陽現存有哪些歷史古建築
雲陽歷史悠久,兩千多年以來,存下不少古建築。大多經過歲月洗禮完整不缺,但還是存下不少具有一定歷史文物價值的古建築。那麼,有哪些呢?我們來看看。
首先,最出名的是張飛廟
晚清雲陽著名地主庄園
另外,雲陽三峽文物園也保存了一些淹沒文物建築,如牌坊、南熏門、雲安古鎮幾個老建築等地,其它鄉鎮散落一些古建築如晚清名人程德全故居、南溪郭家大院等等。
更多雲陽家鄉信息歡迎關注頭條號:雲陽土特產網,歡迎留言、轉載、關注點擊賬號
E. 我要重慶雲陽歷史故事。(可以包括文化古跡的來歷以及近代抗戰故事)
雲陽夏屬梁州,商、周屬庸國;以後先後屬巴國和楚國;戰國後期屬秦國,始置縣名朐忍,縣治舊縣坪(今雙江鎮建民村)。北周天和三年(568),陸騰將縣址從舊縣坪遷至湯口(今雲陽鎮),更縣名為雲安。宋開寶六年(973)升縣為軍,宋末雲安軍廢。元至元十五年(1278),復立雲安軍,至元二十年(1283)改軍為州,名雲陽州(因縣址地處雲安鹽場之南和五峰山南麓,南為陽,故名雲陽)。明洪武六年(1373)降州為縣,名雲陽縣,屬夔州府。民國早期屬川軍20軍防區,民國後期屬第九專員督察區。1949年12月6日,雲陽解放,先後屬萬縣專區、萬縣地區、萬縣市、重慶市。 1992年1月,民政部批復同意雲陽縣城遷至雙江鎮青龍嘴。雲陽新縣城位於長江北岸雙江鎮,是由雲陽鎮、雲安鎮、雙江鎮三鎮合一搬遷的縣城。1999年9月28日,縣直機關搬遷到新縣城辦公。 1997年,雲陽縣面積3634.3平方千米,人口121萬。轄24鎮32鄉。縣政府駐雲陽鎮。 2000年6月21日,長洪鎮政府駐地由長棚子遷至新橋灣(渝府[2000]118號)。 2000年,雲陽縣轄25個鎮、40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219647人,其中:雲陽鎮46834人、雲安鎮13768人、雙江鎮41822人、鳳鳴鎮17900人、盤石鎮28328人、龍角鎮19645人、寶坪鎮26593人、故陵鎮29123人、紅獅鎮31132人、南溪鎮30757人、長洪鎮28273人、雙土鎮28001人、桑坪鎮18477人、江口鎮35746人、盛堡鎮20388人、路陽鎮31986人、農壩鎮24475人、高陽鎮24604人、渠馬鎮17628人、關市鎮14775人、人和鎮21357人、黃石鎮14661人、巴陽鎮16977人、沙市鎮20761人、魚泉鎮25667人、硐村鄉15446人、毛壩鄉20684人、棲霞鄉21191人、寶塔鄉14646人、水磨鄉15368人、里市鄉12073人、鳳橋鄉12038人、院庄鄉16283人、外郎鄉10473人、泥溪鄉16058人、耀靈鄉12234人、雲峰鄉10939人、清水鄉5937人、蔈草鄉22084人、堰坪鄉12816人、新津鄉14142人、普安鄉16468人、龍洞鄉24496人、洞鹿鄉13335人、石門鄉8311人、大陽鄉14696人、青山鄉13657人、富家鄉11360人、新陽鄉18986人、塔棚鄉8825人、團壩鄉13452人、千丘鄉13441人、帆水鄉11032人、文龍鄉16617人、後葉鄉19190人、向陽鄉13830人、建全鄉17192人、雙水鄉17481人、白龍鄉16779人、龍塘鄉8236人、養鹿鄉22108人、水口鄉13812人、蓮花鄉15104人、九龍鄉17878人、上壩鄉11271人。 2002年2月22日,外郎鄉政府駐地由外郎村2組遷至竹林村3組大橋頭(渝府[2002]14號)。2002年2月26日,撤銷清水鄉,設立清水土家族鄉(渝府[2002]15號)。2002年9月25日,毛壩鄉政府駐地由該鄉毛壩村6組遷至白水村2組(渝府[2002]158號)。2002年7月30日,棲霞鄉政府駐地從洪湖村8組鄧家老屋遷至同安村13組小丫口(渝府[2002]118號)。 2002年,雲陽縣轄25個鎮、40個鄉,57個居委會、827個村委會。年末戶籍總人口125.9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35萬人。 2003年8月5日,將原規劃渠馬集鎮遷建新址由渠馬鎮促進村一組(依託舊鎮後靠)變更到渠馬鎮土岩村三組燕子窩(渝府[2003]178號)。2003年10月21日,寶塔鄉政府駐地由蔬菜村2組遷至廟中村12組(小地名三溪口)(渝府[2003]234號)。 2004年9月24日,鳳鳴鎮政府駐地由鳳鳴街蓮花路31號遷至鳳鳴村9組;江口鎮政府駐地由江口鎮大河街遷至江口村10組(渝府[2004]236號)。 2005年1月11日,農壩鎮人民政府駐地由農壩居委會遷至龍堰村5組(渝府[2005]9號)。年底,全縣轄25個鎮、39個鄉、1個民族鄉:雲陽鎮、雲安鎮、雙江鎮、鳳鳴鎮、盤石鎮、龍角鎮、寶坪鎮、故陵鎮、紅獅鎮、南溪鎮、長洪鎮、雙土鎮、桑坪鎮、江口鎮、盛堡鎮、路陽鎮、農壩鎮、高陽鎮、渠馬鎮、關市鎮、人和鎮、黃石鎮、巴陽鎮、沙市鎮、魚泉鎮、硐村鄉、毛壩鄉、棲霞鄉、寶塔鄉、水磨鄉、里市鄉、鳳橋鄉、院庄鄉、外郎鄉、泥溪鄉、耀靈鄉、雲峰鄉、清水土家族鄉、票草鄉、堰坪鄉、新津鄉、普安鄉、龍洞鄉、洞鹿鄉、石門鄉、大陽鄉、青山鄉、富家鄉、新陽鄉、塔棚鄉、團壩鄉、千丘鄉、帆水鄉、文龍鄉、後葉鄉、向陽鄉、建全鄉、雙水鄉、白龍鄉、龍塘鄉、養鹿鄉、水口鄉、蓮花鄉、九龍鄉、上壩鄉。共有568個村委會和66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129萬,其中非農業人口16萬,農業人口113萬。
F. 雲陽縣的風景名勝
龍缸景區來
龍缸景區位於雲陽縣清水土家源族鄉境內,面積300餘平方公里,屬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地質公園類自然風景區。
張飛廟景區
張飛廟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由於原址屬三峽區淹沒區,張飛廟被異地搬遷到原址上游30公里外的雲陽新縣城對岸盤石鎮。
登雲梯
登雲梯是世界上最長城市人字梯。梯道起於長江邊的濱江大道,止於新縣城至高點磐石城下,全長1388米、寬30米、共1975級,垂直高度達200多米,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梯」。
三峽文物園
三峽文物園位於登雲梯頂端的雲頂廣場,包含文昌宮、帝主宮、東岳廟、陝西牮樓等建築,被譽為「一部濃縮庫區歷史的活教材」。
磐石城
磐石城位於雲陽新城,形如磨盤,是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南宋淳佑二年(1242年),有「萬里長江第一古軍寨」、「夔門之砥柱,東川之保障」之稱。
龍脊嶺公園
龍脊嶺公園又名龍脊嶺文化長廊,面積達83公頃。為雙井寨游覽觀光區、龍脊嶺生態林帶兩大區域,園內有龍壇、寄情壁、高祖閣等文化景觀。
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位於雲陽縣鳳鳴鎮黎明村,為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反映中國清代農庄文化、民居遺跡和清代宗祠的建築群。
G. 雲陽鎮的歷史沿革
雲陽是來中原人類的發祥地,源早在五六十萬年前,「南召猿人」(「中原猿人」)便在境內繁衍生息(「南召猿人」是迄今發現的中國「四大猿人」之一,是中原人類的共同祖先);雲陽古代是豫西溝通南北的唯一關隘,素有「北扼汝洛,南控荊襄」之稱。雲陽文化積淀深厚,夏商時屬豫州,唐時為向城縣,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設縣衙(因縣城東北隅的南召店是宛(南陽)洛(洛陽)大道上商旅息居的名驛,故以南召名縣),曾歷代置邑,一直到1947年南召縣解放,雲陽都是縣城所在地,有千餘年的縣治建制史。1947年11月縣城搬遷置鎮;1974年劃離南召縣,成立為河南省政府南陽地區直轄雲陽工區辦事處(雲陽工區);1977年轍工區辦事處,復歸南召縣,仍置為公社;1978年恢復雲陽鎮至今。
H. 誰能告訴我重慶市雲陽縣的歷史呀!
雲陽有2300餘年建縣歷史。東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滅巴國在原巴國置巴郡,在雲陽地域建縣名「朐忍」,是為本縣建縣之始。縣治舊縣坪(又名「萬戶驛」、「萬戶壩」,今雙江鎮建民村二社)。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以下省略「公元」和「年」字)屬永寧郡。獻帝建安六年(201)隸巴東郡。建安二十一年(216)改隸固陵郡 。蜀漢章武元年(221)屬巴東郡。 西晉和南北朝宋、齊、梁、西魏國,朐忍縣名、隸屬未變。北周天和三年(568)縣治遷湯口(今雲陽鎮),更縣名「雲安」,隸巴東郡。隋開皇三年(583)隸信州。大業三年(607)還隸巴東郡。唐武德元年(618)復隸信州,次年改隸夔州。天寶元年(742)廢夔州置雲安郡,後廢雲安郡復夔州,雲安復隸。唐貞元年(785)在雲安鹽場設雲安監。宋開寶六年(973),雲安縣升雲安軍,領雲安縣、雲安監。宋熙寧四年(1071)撤雲安監,置安義縣,熙寧八年(1075),撤安義縣,並入雲安縣,宋末,廢雲安軍、雲安縣。 元至元十五年(1278),復置雲安軍,縣隸夔州路雲安軍。至元二十年(1283)省縣入軍,軍改為州,名「雲陽州」,屬夔州路。 明洪武四年(1371),州隸夔府。洪武六年(1373)十二月,州降為縣,始為「雲陽縣」,屬夔州。洪武九年(1376)隸重慶府。洪武十四()1381夔州府。清仍之。1917年起,先為國民革命軍20軍防地,後為國民革命軍21軍防地。1935年實行新縣制,隸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區萬縣專員公署。 1949年12月6日,雲陽縣城和平解放。同月16日,成立雲陽縣人民政府,隸萬縣地區專員公署。1955年元月,更名為「雲陽縣人民委員會」;是年5月,屬萬縣專員公署。1969年10月,更稱「雲陽縣革命委員會」,隸萬縣地區革命委員會。1981年4月恢復「雲陽縣人民政府」稱謂,屬萬縣地區行政公署。1992年12月,改屬萬縣市。1997年3月,全國八屆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是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人民政府掛牌,雲陽改由萬州移民開發區代管。1999年9月28日,縣治從雲陽鎮遷至新縣城雙江鎮。2000年7月14 日,直屬重慶直轄市管轄至今。
I. 雲陽都有哪些旅遊景點
1.張飛廟
張飛廟又名張桓侯廟, 位於長江南岸飛鳳山麓,始建於蜀漢末期,距今已有1700餘年。廟內留存有大量珍貴的字畫和碑刻,被譽為巴蜀勝景、文藻勝地。相傳勇毅剛直的張飛急於為義兄關羽報仇,被部將張達、范疆所害,其頭顱被拋於江中。有漁人夜得張飛托夢,到江中打撈張飛頭顱,意外撈到一罐金子,於是用此金修造了張飛廟。張飛廟臨江而建,山水園林與廟宇建築渾然一體,蔚為壯觀。廟外環境清幽,廟前臨江石壁上刻有江上風清四個大字,字體雄勁秀逸。廟內塑有張飛像,珍藏有漢唐以來的大量詩文碑刻書畫及其他文物數百件,多為稀世珍品。素有三絕(文章絕世,書法絕世,鐫刻絕世)之譽。
歷史遺跡 | 建築人文
門票28元
2. 三峽梯城
三峽梯城景區位於雲陽新縣城內,包括登雲梯、三峽文物園、磐石城、龍脊嶺公園四大景點。它們中,有兩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處世界最長人字梯,一處長達7公里的城市公園,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十分豐富。三峽文物園是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於磐石城古軍寨下,佔地16000平方米左右,共有11處古建築。這些古建築原位於三峽庫區蓄水線175米以下,由國家三建委和國家文物局統一規劃,確定為異地搬遷保護項目,採用以舊搬舊、以原有面貌建造的工程原則。從2000年年底開始遷建,於2009年9月29日正式開園,歷時近九年。在這里,我們可以領略到不同時代、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古建風韻,可以說,它是雲陽厚重歷史文化的實物見證。磐石城亦名大石城、磨盤寨,它臨江矗立,橫亘天際,形如巨大磨盤,故名。《華陽國志》等史籍均有記載,古人有詩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拔地危峰萬仞雄。西蜀地形天下險,青山削出玉芙蓉。2000年9月,被確定為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脊嶺公園東起鷹嘴岩,西至雙江與長江交匯處的人頭山,公園全長6518米,寬20~150米,總面積3.67平方公里,它像一條蜿蜒盤旋的綠色巨龍,橫卧在雲陽新縣城的北方。
自然景觀
門票40元
3. 雲陽長江大橋
雲陽長江大橋是三峽工程二期蓄水前重慶開建的最後一橋。大橋起於北岸雲陽新縣城,止於南岸磐石鎮,與四川到湖北的省道開(江)利(川)路相接。其橋梁結構形式為高低塔斜拉橋,全橋長1278.6米,主橋長637米,引橋長為641.6米,為三峽庫區唯一的高低子母塔斜拉橋。雲陽縣被長江橫截為南北兩部分,長期以來,縣內南北兩岸的居民過江,都得乘坐渡輪。渡船載著客車、貨車、建材、生活用品和農用物資在長江兩岸往來穿梭,嚴重製約了雲陽經濟文化的發展。雲陽長江大橋的修建打通了開(縣)利(川)路融會108國道的瓶頸,是渝東南北循環經濟圈陸上大通道的關鍵工程之一,結束了千百年來以船擺渡人和車輛過江的歷史。對促進南北兩岸的經濟發展、拓展移民安置空間、拉開城市發展格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築人文
門票免費
4. 龍脊石
龍脊石是雲陽縣城前長江江心的一處長200餘米,寬10多米的砂岩石樑。在三峽大壩修建前,每年冬春枯水季節露出水面,一般年份中部潛於江心,形成東西兩島,水位十分低下時,兩島成一片。宛如一條白龍潛於長江,故名龍脊石,又稱龍潛石。每年冬春枯水季節露出水面時,龍脊石就很顯眼地擺在人們視線之中,特別是春節那幾天,更是到那去玩的好地方,這時,到龍脊石上面去玩的人也就特別的多,龍脊石可分為三段,其中西段為頭,稍高,東段為尾,中段偏低,退出來時很寬,也沒有懸崖絕壁,有的只是減緩的坡度,不必要單心掉到水裡面。
自然景觀
門票免費
5. 三峽文物園
三峽文物園位於重慶雲陽新縣城磨盤寨,是三峽庫區文物保護示範工程。復制遷建工作2001年11月啟動,按照異地搬遷、原樣復建的原則,將雲陽三峽工程淹沒區內原文昌宮、帝主宮、東岳廟、陝西箭樓、維新學堂、雲陽南城門、夏黃氏節孝牌坊、長灘石碑亭、六崗石題刻、牛尾石岩畫、龍脊石題刻等十一處文物集中搬遷到園內。同時,在園內還保存著1000餘件地下考古發掘出的各級地下文物,這些文物展現了長江三峽文明發展脈絡。三峽文物園內的十一處文物景點復建前均位於海拔175米水位之下,因其重要歷史價值,所以被國家三建委和國家文物局統一規劃確定為異地搬遷和復制的保護項目。 遷建工程從2000年12月開始,到2008年底所有遷建工程全部竣工。2009年逐步完善綠化工程和專題布展項目,2009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文物園遷建工程在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下,文物工作者通過8年時間的辛勤勞作,將十一處文物古跡保持其原有風貌集中展示給廣大遊客。
歷史遺跡
門票16元
J. 雲陽傳統文化
雲陽民風剽悍純朴。民眾性格好結社,講義氣,重親情,不畏權勢,吃苦耐勞。服回飾特點是冬天男性多穿答保暖性能的皮獵裝、皮夾克,女性多愛穿顏色鮮艷的皮衫、毛線衫及呢制服裝。飲食特點是喜吃大米、豬肉,其菜喜愛麻、辣,有不怕辣的習性。雲陽人熱情好客,凡客人到家,遠道者,先送上熱毛巾洗臉,然後捧上香茶及香煙、糖、水果,由客人選用。雲陽的宗教有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主要分布在雲陽鎮,天主教分布在雲陽鎮、雲安鎮,基督教分布在路陽鎮的部分村、社。 http://ke..com/view/46789.htm?fr=ala0_1_1 個人不是很清楚,只能幫你找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