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虹橋的歷史
鳳凰古城虹橋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橋上閣樓在文革時被毀,現虹橋上閣樓是根據原有設計於2000年修復。
⑵ 樂清虹橋的簡介
虹橋是一座山海相依的千年古鎮,一顆秉承鍾靈毓秀而成的「東海明珠」。專
虹橋鎮古名新市,相傳南宋屬名臣王十朋,運漳州赤石建新市橋,因橋石赭紅,宛如彩虹渡波,取名「虹橋」,後遂以橋名鎮聞世。南宋紹興以前,虹橋設新市驛。明洪武初,設新市鋪。明清時期,虹橋屬瑞應鄉十四都。清宣統元年(1909)稱虹橋鎮,民國20年(1931)始設虹橋鎮公所。1949年5月11日虹橋鎮解放,6月,建立鎮人民政府。
⑶ 虹橋白龍山的基本信息
白龍山又名丫髻山,海拔716.1米,面積約50平方公里,在虹橋與芙蓉的交界處,山回麓東西走向,西鄰答淡溪水庫、龍潭水庫,東北接壤著名景區雁盪山山麓。白龍山一名的來歷,也有個傳說。據傳:從前峃前村有一村姑,與嫂嫂在村口溪頭浣紗時發現一枚發光的卵,因為貪圖方便,在用雙手扶紗桶時,把卵含在口中,結果不小心吞下去導致懷孕。因怕鄉人取笑殃及家人,逃至此山避難,後來生下白龍。遂有白龍山一說,如今該山上還有白龍聖母墳存在。
⑷ 虹橋有哪些傳說
1937年8月9日下午5時許,上海虹橋軍用機場的中國守軍忽然發現遠處一輛日本軍用汽車開足馬力,像發瘋一般沿著虹橋路,由東向西地沖向機場大門,守衛的士兵急忙打手勢讓其停車,不料此車非但沒停,反而從車內射出子彈,一名中國士兵頓時被擊中身亡,其餘士兵一見頓時憤然端槍向汽車開火,汽車受到槍擊,遂又向右轉,沿著機場東面的路向北開駛,僅隔一道鐵絲網的機場內守軍跟著向這輛汽車射擊,終於將這頭「野獸」擊毀,車內日本軍官及駕駛員當場斃命。事發後,當時的上海警備司令楊虎深感事態嚴重,即命當地的警察所長董昆吾及一名懂日語的張秘書,代表中方與日軍交涉此事。
當晚9時許,日軍代表、日本領事及所有各國駐滬領事均到達現場,由日方軍醫開始驗屍,登記記載。董昆吾稱:「由於這輛汽車不聽機場守軍攔阻,無端強行沖向機場大門,並首先發難,開槍打死我軍士兵,我放出於防衛,被迫還擊,才向汽車開槍。」而日軍代表則反誣是中國士兵先開槍打死日軍。雙方激辯甚烈,日寇強橫激憤,氣勢凶惡,直到深夜終未解決。國民政府及各國領事均要求繼續以外交方式解決此事,但日本早已蓄謀藉此發動戰爭,8月12日,日閣召開會議,通過了陸軍參戰方案,駐滬日本海軍陸戰隊得知消息,不待援兵到達,便於8月13日悍然對上海市區進行了炮擊。就這樣,日本軍國主義終於以兩名敢死隊員的代價換取了發動戰爭的借口。
⑸ 上海有哪些名勝古跡
有玉佛寺、靜安寺 、龍華寺 、龍華塔 、青龍塔 、護珠塔 、松江方塔 、西林塔 、嘉定孔廟 、文廟 、松江唐經幢 、秋霞圃、豫園 、古猗園 、匯龍潭 、醉白池 、書隱樓 、四明公所 、大境道觀 、天後宮 、佘山聖母大教堂 、魯迅故居 、孫中山故居 、宋慶齡故居 、宋慶齡墓、魯迅墓 、宋教仁墓、 徐光啟墓 、龍華烈士陵園、寶山烈士陵園、七寶古鎮等。
1、玉佛寺
玉佛寺位於上海市普陀區安遠路170號,因寺內主要供奉玉佛而得名,因其屬於禪宗臨濟法系,修習禪法,故又名玉佛禪寺。玉佛寺作為上海旅遊的十大景點之一,它雖地處繁華的市區,卻又鬧中取靜,被喻為鬧市中的一片凈土。玉佛寺創建人和首任住持是慧根法師。
2、大觀園
上海大觀園曾榮獲國家建築魯班獎,上海40周年十佳建築,十佳休閑新景點,新中國50周年上海優秀建築,上海十大旅遊特色園林,上海市七大文明公園,國家建設部全國風景名勝區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3、寶山烈士陵園
陵園安葬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上海戰役寶山戰區犧牲的1884名烈士遺骸;烈士骨灰陳放室安放著建國後在對敵斗爭和搶險救災中犧牲的16名烈士的骨灰盒;烈士史績陳列室和大型畫廊陳列著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時英勇作戰、頑強殲敵的歷史質料、照片和部分烈士遺像、生平事跡等。
4、青龍塔
青龍塔,位於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青龍村,塔名『隆福寺塔』,俗稱『青龍寺塔』,又名『青龍雁塔』,是上海市稀有的實物古跡,也是上海古老港口——青龍鎮遺存的地面建築物,它是研究上海古代史、古建築和佛教史的寶貴資料。
5、七寶古鎮
七寶鎮,位於上海市西南部,是一座既有江南水鄉自然風光,又有悠久人文內涵的歷史古鎮。東臨漕河涇高新技術開發區,西接松江、青浦,南靠上海市莘庄工業區,北鄰虹橋國際機場。
⑹ 虹橋有哪些名勝古跡土特產品或一件工業產品
新樂遺址……
⑺ 虹橋白龍山的介紹
白龍山,又名丫髻山,位於虹橋與芙蓉的交界處,山麓東西走向,西鄰淡溪水庫、專龍潭水庫,東北接屬壤著名景區雁盪山山麓。白龍山海拔716.1米,面積約50平方公里。白龍山以奇石著稱,「仙人床岩、鯉魚岩、烏龜岩、猩猩岩、龍抽岩」等岩石較為出名。
⑻ 南京虹橋有什麼歷史故事
1937年8.13淞滬會戰從這里迸出火花:虹橋機場為我國軍軍用機場,12日,數名日軍乘吉普車來此挑釁,與中國軍隊發生沖突,雙方各有死傷,之後沖突進一步升級,淞滬會戰由此拉開帷幕。
⑼ 虹橋(樂清)有什麼地方好玩
樂清古橋
橋梁是一個地方歷史文化的表徵,它不但是一座構築物,也是一件藝術品,同時在工程結構上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樂清地處東南沿海,西北部高山丘陵間,萬壑爭流,平原地區則河道縱橫,計有溪河一千七百五十八條,總長逾一千零三十三公里。
自古以來建成的橋梁,數不勝數。據史料記載,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元年(976)的翁烊聚星橋(俗名「上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為我市最古老的橋梁。宋至清末共建有各種橋梁三百七十多座,按橋型結構,分為梁橋、拱橋兩種體系。
梁橋,是用梁作為橋的主要承重構件,結構 簡單,被普遍採用,是中外歷史上使用最久的橋型。早期的粱橋多以木材為之,因木質粱柱易腐,遂為石材所取代。粱橋中有代表性的是沙嶴大橋和慈濟橋。
沙嶴大橋,在柳市鎮沙嶴。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趙伯葯建。石構,抬梁式橋墩十二架,墩上鋪設橋板,共十一間,全長六十多米,寬二點五米。清道光十六年(1836)重修,增置青石欄桿。為我市規模最大的一座石樑橋。
慈濟橋,在石帆鎮大橋頭村。宋末咸諄十年(1274)吏部尚書劉黻母解氏捐建。四墩三跨石粱橋,兩側不設欄桿,橋長十一點六米,寬二點八米。此橋乃保存最完好的宋橋,梁架構件系七百多年前肇建時的原物。
由於石料在築橋中的普遍使用,使出現了以拱卷結構的橋型,叫做拱橋。它與粱橋比較,不但外型美觀,經久耐用,而且載荷能力、穩定性和剛度都大大提高。拱橋工程難度大,造價昂貴,它不可能像粱橋一樣被廣泛使用。
萬橋,在天成鄉萬橋村。北宋元?v二年(1087)動工,至八年(1093)建成,地人萬規創建,故名。初為石墩木樑,後粱木被火燒毀,易以石鋪陳橋面。至明宣德八年(1433)蒲岐所千戶魏迪重建,歷時八年,建成五跨五竇石拱橋。全長五十七點八米,中寬四點八米,兩坡引道呈扇形展開,盡端寬五點二米。拱圈採用先進的「縱聯分節並列」的砌拱技術,中孔最大邊孔依次遞減,橋身整體曲線柔和。橋面鋪設踏跺,間以平台,兩側立望柱欄板,雕飾精美。萬橋飛架於萬橋河上,宛似「長虹飲澗」,十分雄偉壯美。
文虹橋,在樂成鎮西運河上。明天啟七年(1627)知縣胡良臣建,又名「胡公橋」。系三跨三竇石拱橋,長三十四米,中寬四點三七米,引道端寬五點六五米,望柱欄板無存。整體構造與萬橋相仿。一九六三年政府撥款按原樣修葺。
除上述的梁式橋和拱形橋外,山區半山區還有以下幾種較有特色的橋型。
堤梁橋,俗稱「碇步橋」、 「石步碇」。它的歷史最古老,是橋粱的雛形。用比較方整的石塊在溪灘中築起一個接一個的石磴,供人越溪通行。白石鎮政府大門前的北街五步碇長三十一點七米,雙行,每行六十多級,往來過溪方便。
漫水橋,是堤梁橋的發展,多建於季節性強,豐水期易澇,枯水期易早的溪澗。立柱為墩,上鋪條石為橋面,橋身低矮,洪水季節水流漫溢橋面而過,為了使之不被洪水沖跨,柱墩兩邊用石條斜頂支撐,遠觀如多足蜈蚣,故又稱「娛蚣橋」。樂成北門原先的蜈蚣橋就是這種橋型。
懸臂梁橋,多建於滇急岸陡的溪澗上。為增大橋的跨徑和凈空,墩台以條石多層疊澀出挑,以支承橋梁。如樂清中學校門前建於清代的泰運橋(俗稱「塔影橋)。
單懸臂梁橋,即棧道。它是木橋早期的一種形式,秦漢時出現。
雁湖鄉巨坑庵村的發祥峙有一段長一百二十四米、建於明崇楨年間(1628——1644)的棧道,柱、梁、橋面均用條石構築。在臨澗的絕壁間鑿上下兩排卯孔,立柱插入下卯,粱和橋面條石嵌於上卯,榫卯間灌以鐵生凝固,故當地稱之「鐵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