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雲南歷史名人龍雲是哪裡人

雲南歷史名人龍雲是哪裡人

發布時間:2021-02-26 03:17:10

① 雲南省的歷史名人,誰可以給我一些

聶耳
聶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藝,一作紫藝。祖籍玉溪,生於昆明。中學時代即加入共青團,參加革命活動。1930年到上海,次年考入"日月歌舞社"任小提琴師。1933年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參加進步音樂、戲劇、電影的創作和演出活動,並以"黑天使"的筆名發表藝術評論。1935年取道日本赴蘇聯,不幸於7月17日在日本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溺水逝世。聶耳創作的歌曲有《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大路歌》、《開路先鋒》等30餘首,集中表現當時工農群眾的苦難和反抗,以及中國人民抗日救亡的堅決意志,成為"中國革命之 號角"。 其中《義勇軍進行曲》於1949年9月27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82年12月4 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其墓在昆明西山,玉溪辟有聶耳公園昆明翠湖、西山及玉溪有聶耳雕像。
鄭和
鄭和原姓馬,小字三保,回族,昆明人。明初入宮為宦官,賜姓鄭。後從侍燕王朱棣,有功而被升為內宮監太監。世稱"三保太監"。1405-1433年,鄭和率27,800餘人,分62艘寶船,先後七次下西洋,南至爪哇、西至波斯灣和紅海、最遠到赤道以南非洲東海岸,歷經39個國家和地區,航程達10餘萬公里。此航海創舉,比葡萄牙人迪亞士到達非洲好望角、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還早80多年,比麥哲倫環球航行早100年。對中國的航海事業具有偉大的貢獻。
皮邏閣
皮邏閣(公元697~748年)南詔第四代王,據胡蔚本《南詔野史》載,他於唐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即位, 天寶七載(公元748年)卒,在位20年。他在位期間,在唐王朝的支持下並吞了其他五詔,使洱海地區統歸南詔管轄,將王都從巍山遷至大理,當時稱為太和城。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他入京朝貢,受到唐玄宗的禮遇,加封為"特進雲南王、越國公、開府儀同三司"。其後又加封"上柱國",並賜"龜茲樂一部"及金佛像等。
龍雲
龍雲(公元1884~1962年)原名登雲,字志舟,昭通人,彝族。原為唐繼部將,1927年胡若愚等發動兵變改組省政府成功,龍雲相繼任雲南省常務委員員主席、38軍軍長、雲南省政府主席、13路軍總指揮、國民黨雲南省黨部主任委員、滇黔綏靖公署主任。抗日戰爭時期,組織第58軍、第60軍參加中原抗日,後任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陸軍副總司令等職。秘密參加民盟,支持民主運動。1945年10月,蔣介石以武力改組雲南省政府,龍雲調任軍事參議院院長。1948年底至香港,1949年8月13日在香港發展《我們對現階段中國的認識與主張》的聲明,表示擁護中國共產黨。1950年到北京,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際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軍政委員會、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民革中央委員會副主席。龍雲是繼唐繼之後,執掌雲南黨政軍權長達18年的人物,對民國時期的雲南省有較大的影響。
唐繼堯
唐繼堯 (公元1883~1927年)字螢賡,別號東大陸主人,會澤人,清癢生。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同盟會員。1909年回滇後歷任清陸軍督練公所參謀處提調、陸軍講武堂教官、監督、新軍管長。1912年率軍北伐,任貴州都督,次年調任雲南都督。19015年與蔡鍔等通電全國反對袁世凱稱帝,任護國都督兼第三軍總司令。1917年護法運動中任靖國聯軍總司令、元帥。1922年創建東陸大學,還支持趙藩等輯刻《雲南叢書》。1927年2月部將胡若愚、龍雲、張汝驥、李選廷等發動兵變,改組省政府。5月,唐病逝於昆明,葬於園通山。著有《會澤首義文牘》、《會澤督黔文牘》、《會澤靖國文牘》、《東大陸主人言志錄》等。
盧漢
盧漢(公元1896~1974年),原名邦漢,字永衡,昭通人,彝族。為龍雲手下的重要人物。抗日戰爭時期任第60軍軍長,參加台兒庄戰役,後任第13軍團軍團長、第一集團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第一方面軍總司令。抗戰勝利,率滇軍主力赴越南接受日本投降。1945年10月龍雲被迫下台後,調任雲南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雲南綏靖公署主任。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義,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歷任雲南省臨時軍政委員會主任、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國防委員會委員、國家體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等職。盧漢繼龍雲之後,在民國時期執掌雲南軍政大權4年多,為新舊政權交替之際的重要人物。
楚圖南
楚圖南(公元1899~1994年)雲南文山人。1923年畢業於北京高等師范學校(今北師大)史地系,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先後在東北、山東等地任教及從事革命工作。 1935年到上海,在暨南大學任教,參加文化界的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受聘雲南大學文史系主任、教授,1943年加入民盟,為民盟雲南組織的領導人之一,為團結廣大知識分子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先後在上海、香港等地進行盟務活動,1948年底到河北平山縣中共中央所在地,1949年隨軍進入北平,參與文教接管,出席新政協一次會議。新中國成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文教委員會主任、文教部長。1953年後到北京,先後任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會長、國務院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協副會長和黨組副書記、二至五屆全國政協黨委、一至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人大常委、六屆全國人大副委員會。其著作主要有《楚圖南文集》(上、下)、詩詞集《蕊草集》,譯作《草葉集選》等。他還精於書法,各地園林名勝、紀念地多有刊物懸掛,文山西華園有楚圖南銅像。
李根源
李根源,生於1879年,字印泉,雲南滕沖縣和順鄉人,是一位愛國志人,著有《永昌府文征》《東齋詩抄》等,我國近現代著名政治家和學者。清代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公派留學日本學習陸軍,在東京與孫中山、黃興多有接觸,並於光緒三十一年(公元l905年)加入同盟會,因而被尊為國民黨元老。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學成歸國,受孫中山之囑托,李根源創辦「中國最進步、最新式」的軍事學校雲南陸軍講武堂,被委任為講武堂監督,不久升為總辦(校長),全面負責辦學事宜。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中的朱德、葉劍英都出身於雲南講武堂,為革命培養了一批骨幹人才。
另外,還有袁嘉穀、趙藩、高奣映等雲南歷史文化名人

② 雲南近代史上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唐繼堯:作為中國和雲南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通常被視為傑出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或者舊軍閥,但按照界定歷史文化名人的標准,唐繼堯不僅當屬雲南近代文化名人,而且還是雲南近代名人中最為傑出的代表。
聶耳:祖籍玉溪,生於昆明;創作的歌曲有《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大路歌》、《開路先鋒》等30餘首,集中表現當時工農群眾的苦難和反抗,以及中國人民抗日救亡的堅決意志,成為"中國革命之 號角"。 其中《義勇軍進行曲》於1949年9月27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
龍雲:原為唐繼部將,龍雲是繼唐繼之後,執掌雲南黨政軍權長達18年的人物,對民國時期的雲南省有較大的影響。
盧漢:為龍雲手下的重要人物。盧漢繼龍雲之後,在民國時期執掌雲南軍政大權4年多,為新舊政權交替之際的重要人物。
楚圖南:1943年加入民盟,為民盟雲南組織的領導人之一,為團結廣大知識分子做了大量工作。
李根源:是一位愛國志人,著有《永昌府文征》《東齋詩抄》等,我國近現代著名政治家和學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學成歸國,受孫中山之囑托,李根源創辦「中國最進步、最新式」的軍事學校雲南陸軍講武堂,被委任為講武堂監督,不久升為總辦(校長),全面負責辦學事宜。
另外,還有袁嘉穀、趙藩、高奣映等雲南歷史文化名人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9152900.html

③ 龍雲的人物簡介

龍雲一角,是導抄演高林豹在電影版《畫皮》的基礎上添加的一個新人物。龍雲本來家裡有個疼他的母親,就因為自己的善心救了一個姑娘,沒想到這個姑娘是個狼妖,在夜裡把龍雲的母親嚇死了,從此之後龍雲開始學習法術,要把天下的妖怪消滅,成為了一個降魔者。龍雲在破獲葉一一案的過程中,遇到了同為降魔者的夏老一隊——夏老、夏冰和栩栩(小唯)。龍雲對栩栩一見鍾情,並向她表明愛意。在小紅被打回原型後,栩栩向龍雲表明自己是妖,龍雲無法接受。最後龍雲為了收了栩栩,假意與栩栩成婚,最後因不敵栩栩的妖術,慘死在栩栩手中。

④ 龍雲的人物事跡

龍雲和胡若愚發動「二·六政變」後,雲南省務委員會成立,胡若愚被推省政府主席兼軍政廳廳長,龍雲為省政府委員兼雲南講武堂校長。省務委員會的成立,名義上是四鎮守使聯合統治雲南,但實際大權操縱在實力較強的胡若愚、龍雲手中。張汝驥擁兵3個團,倒向胡若愚一邊,李選廷只有1個團的兵力,覺得力量太弱,不敢參與爭奪。這樣,龍雲與胡、張兩軍對壘,矛盾日益尖銳。但是,龍雲為人正直,胸懷坦盪,未有防胡圖胡之心,致使胡張佔了先機,險遭不測。
1927年6月14日夜,胡若愚、張汝驥突然派兵襲擊了龍雲在昆明翠湖東路的住宅,龍雲和衛士奮勇反擊。一顆炮彈在住宅附近爆炸,擊毀了門窗。龍雲的左眼球被玻璃碎片炸傷,頓時鮮血淋漓,身體不支被俘。胡若愚俘虜龍雲後,昆明城防司令王潔修把龍雲關在大鐵籠子里,囚禁在五華山上達一月有餘,龍雲的左眼得不到治療,造成終身失明。
就在「六一四事變」當日,蔣介石正好發布命令,任命龍雲為「國民革命軍」第38軍軍長,胡若愚為第39軍軍長,張汝驥為獨立第8師師長。只是一個多月後,龍雲才得到這個消息。龍雲雖然被囚,但龍雲部的主要將領盧漢、朱旭、高蔭槐等卻趁混亂之機,逃到了滇西。龍雲的軍事實力並沒有受到重大損失。龍部遂在滇西邀請滇軍元老胡瑛代理第38軍軍長,指揮部隊反擊。全軍將士同仇敵愾,與胡若愚、張汝驥部在祥雲縣清華洞、祿豐縣城郊展開激戰。在擊潰胡、張部隊之後,乘勝進入昆明。胡若愚挾持龍雲撤走,在退至昆明東郊大板橋時,恐38軍跟蹤追擊,乃向龍雲言和示好,雙方達成了「板橋協議」,商定由龍雲回昆明主持省政,胡、張即行北伐,由龍雲在後方補充餉械。8月13日,龍雲回到昆明,接任了第38軍軍長兼代雲南省政府主席,並重新改組了雲南省政府,延續一個多月的「六一四滇變」鬧劇收場。從此龍雲開始了長達17年之久的主政雲南的時期。1928年1月,蔣介石指定龍雲為雲南省政府主席,兼國民革命軍第13路軍總指揮,龍雲的地位得到了南京國民政府的認可。
龍雲主政後,又與胡若愚、張汝驥和唐繼虞部及支持他們的黔、川軍,進行了兩年左右的政權保衛戰,最終於1928年秋冬先後擊退唐繼虞、胡若愚、張汝驥等部進攻,1929年挺進貴州,擊斃與胡、張勾結的貴州軍閥周西成,大敗黔軍。是年夏末,胡若愚、張汝驥與脫離龍雲的唐繼堯近衛軍舊將孟坤部聯合,分別從川南、滇東北向昆明反攻。龍雲急調入黔滇軍趕回昆明,分別擊潰聯軍。胡、張、孟部退入川南一帶。龍雲通過關系,與川南的木里土司進行夾擊,結果張汝驥被俘,押到雲南下關槍斃;孟坤渡江,翻船淹死;胡若愚逃往上海,另謀出路。這年秋天,龍雲基本肅清了雲南境內反對勢力,從而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統治。經歷了多年戰亂的雲南,終於迎來了和平的曙光。 在統一雲南後,龍雲提出了建設「新雲南」的目標。他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等諸方面實行了一系列的整頓和改革,對東南亞各國亦採取開放政策。這些措施收到了相當好的成效,使地處邊疆的雲南成為民國時期國民黨統治區一個引人注目的省份和抗戰時期的堅定的後方。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龍雲始終以堅韌的毅力,勵精圖治,奮發圖強,致使雲南各方面的建設生機盎然,欣欣向榮,呈現出一派大好局面。龍雲因而也被稱為「雲南王」。
政治上,雲南政治清明,社會穩定,民主氣氛濃厚。寬松的環境為抗戰期間各種政治力量的活動提供了舞台。龍雲主政雲南後,起初在政治上追隨蔣介石。1929年秋,蔣桂戰爭中,他被蔣任命為討逆軍第10路總指揮,出兵伐桂。不久又奉蔣介石之命在雲南進行過「清黨」。1935年初和1936年3月,又被蔣介石分別任命為第2路軍總司令和滇黔綏靖公署主任,對過境雲南的、處於長征途中的紅一方面軍和賀龍、蕭克的紅2、6軍團進行防堵,以維護其利益。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後,龍雲對中國共產黨顧全大局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主張實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深表欽佩。在民族矛盾上升的關鍵時刻,龍雲的政治態度有了積極的變化,「七七事變」爆發後,他更是全力支持全面抗戰。
在整肅了各路軍事武裝後,又剿滅了各地土匪,使匪患漸平,民得安居。為雲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保障,也為全國樹立了樣板。因此,抗戰期間,大批進步教授、民主人士、社會團體和大中學校紛紛入滇。他們在雲南的活動,推動了當地人民的思想進步,也推動了當地的政治活動。
在中共領導和民盟推動下,雲南抗日民主運動蓬勃開展。而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省主席龍雲,則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龍雲對民主運動採取了保護和支持的態度,使雲南昆明具有了「民主堡壘」之稱。抗戰爆發初期,中國共產黨即與龍雲建立了秘密聯系。1943年,中共又派華崗同志到龍雲身邊工作。華崗向龍雲介紹了中共中央關於抗日救國的政策方針,闡明堅持抗戰、反對內戰、支持民主運動、反對法西斯專政的重大意義,使龍雲對中共的政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蔣介石鏟除地方勢力、排除異己的一貫手段,有了更深的認識。在龍雲倡議下,中共在五華山龍雲駐地設立電台,供雙方及時聯系。1945年7月,龍雲又同意中共《新華日報》報社在昆明青雲街31號設立營業分處,發售《新華日報》和《群眾》半月刊,民盟機關報《民主周刊》,也在昆明發售。這年年初,昆明還成立了「中國民主青年同盟」、「民主工人同盟」、「新民主主義同盟」,這些組織,都是在龍雲的默許下進行的。戰時只有昆明這個城市,才有這樣的「民主」運動。
龍雲與民盟領導人羅隆基等關系密切,對民盟的組織和活動,不僅在政治上加以保護,而且在經濟上也給了不少的幫助。1944年底,龍雲加入了民盟。民盟在雲南工作比較活躍,在群眾中有比較廣泛的影響,對於配合共產黨、開展抗日民主運動起了積極的作用 。
經濟上,唐繼堯時代征戰南北,軍需費用浩大,使農村破產,城鎮工商凋零,幣值低落,財政拮據。龍雲上台後,開始大力整頓財稅,鞏固金融,穩定貨幣,興辦實業。他重用陸崇仁等,改革財政稅務,取消苛捐雜稅,刪繁就簡,另立新稅。將財政、企業、金融合而為一,以財政扶持金融,發展生產;以金融充裕財政,支持生產;以生產鞏固財政,充實金融。他改組富滇銀行,發行鈔票,統治外匯,鞏固雲南金融。他大力扶植雲南地方資本,支持興辦實業,擴大紡織出口,整頓發展個舊錫礦及其他鎢、銻、銅、錫、鹽、煤礦等,使雲南省財政收入大增,經濟發展呈現出比較繁榮的景象。
龍雲還十分重視農業和交通設施建設。雲南的交通設施落後,唐繼堯時期,全省只有約40華里公路。龍雲主政後,大力修建公路,使通往省外的公路多達6條,分別為:滇黔公路、滇康公路、川滇西路、滇川東路、滇桂公路、滇康公路。特別是後來修建的滇緬公路,更是龍雲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公路的修築,極大地支持了中國的抗日戰爭,也促進了雲南的社會發展。
雲南山地較多,長久以來糧食都不能實現自給,而主要依靠從越南進口。龍雲擴大糧食耕地,減輕稅收,存糧積谷,力爭糧食自給。抗戰期間,軍隊和人口大批湧入,而雲南糧食無缺,端賴於此。 龍雲對雲南的文化建設還有兩件事需要提及:一是扶持、推進滇劇的發展,二是倡修雲南通志、雲南省志和雲南各縣縣志。
由於他的努力,1935年,《新纂雲南通志》定稿。1941年80卷、21部類、計400餘萬字的《續雲南通志長編》也基本完成。這為保存雲南歷史文獻,研究雲南近現代歷史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軍人出身的龍雲,深知軍隊對於政權的重要性,要想穩定統治,必須有軍隊作堅強的後盾。所以,他接掌滇政後,大力整頓滇軍,努力樹立滇軍新形象,提高滇軍的戰鬥力。滇軍驍勇善戰,但不乏亡命之徒,兵也很難「帶」。當時的滇軍,從士兵到長官,幾乎都是職業軍人,雲南稱之為「兵油子」。這些「兵油子」多半是游手好閑之人,到處受雇,到處「開小差」,不僅混吃混喝,而且三教九流,魚目混珠,人員成分非常復雜。在削平滇中諸雄後,雲南舊軍人很多被淘汰。龍雲便趁此機會,提出「重塑滇軍新形象」的口號。
他採用了如下辦法:整理編制。龍雲將他的直屬部隊,取消師、軍以上的番號,縮小編制為旅,旅下屬2個團,分駐全省各地。規定軍隊僅維持治安,不再過問地方政治。改募兵制為徵兵制。征來的壯丁稱為「學兵」,服役期滿,回鄉為在鄉軍人。從前募來的兵士,形形色色,什麼人都有。改徵兵制後,所征多半是農家子弟,不但沒有人抽吸鴉片,連一般社會惡習也沒有。所以滇軍有了「脫胎換骨」的新面貌。設立軍官教導團。1930年開始創辦,龍雲自任團長,招募中學畢業生及遴選軍中幹部嚴訓,以培養下級軍官。每期受訓時間多為三年,分步、騎、炮、工、交通、通訊各科。至抗戰前,共訓練下級軍官達四千餘人,成為滇軍基層骨幹。重新訓練軍隊,配套新式武器。從前的步兵操典,多半模仿日軍。征來的新兵則一律改用「德操」。新兵的裝備,系經法國軍火商采購而來,這些歐洲新式武器,加強了滇軍的戰鬥力,為以後滇軍參加抗日立下了功勞。 「七七事變」後,龍雲先後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昆明行營主任、軍事委員會駐滇幹部訓練團副團長、陸軍副總司令等職,在雲南組織人力物力,支援全國抗戰。將龍雲稱為抗日愛國將軍毫不誇張。就憑兩件事,他就足以擔綱此譽,一是組織滇軍二十多萬奔赴抗日前線;二是開辟滇緬公路,打通抗日的國際援華通道。
民族大義使龍雲第一次與中國共產黨合作。1937年8月,龍雲在西安和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同機飛往南京參加國防會議,並多次會晤。朱德和龍雲是雲南講武堂同學,雙方交換電台密碼,開始建立聯系渠道。在與中共領導人交談中,龍雲受到巨大鼓舞,堅定了抗日的決心。也正是在那次會議上,龍雲慷慨陳詞,表示要「盡地方所有之人力,貢獻國家,犧牲一切,奮斗到底」。但龍雲也逐漸看清了蔣介石並非真心抗日,於是決心以己之力,以全雲南之力,做好抗日的准備。
1937年秋天,中國軍隊在華東重鎮徐州與來勢洶洶的日軍展開了一場生死較量的決戰,正是在這樣的緊急關頭,龍雲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多年精心培養出來的數萬子弟兵送上了前線。9月9日,龍雲一身戎裝,誓師巫家壩,滇軍首批以盧漢為軍長的第60軍4萬余官兵浩浩盪盪步行1000多公里到達長沙集結,隨即奔赴台兒庄戰場。
血戰台兒庄
此時的台兒庄戰事對中國極為不利,孫連仲部第二集團軍被日軍包圍,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滇軍就是在這樣的危急關頭,甚至還沒來得及將機槍從馬背上卸下來就開始投入戰斗。英勇的戰士前仆後繼,與日軍展開了反復肉搏,沒有人因膽小而退卻,沒有人因怕死而逃跑。營長尹國華全營500人,最後僅一人生還。台兒庄戰役勝利了,滇軍堅持了二十多天,重創日軍,威震敵膽,名揚天下。但龍雲也付出了傷亡2萬餘人的代價。接著,雲南又新編成第58軍和新3軍,與60軍合組第30軍團,年底又擴編為第1集團軍,由盧漢指揮,龍雲自兼總司令,參加武漢保衛戰等。八年抗戰,在僅有900萬人的雲南,龍雲共組建派出了22萬人的大軍開赴前線,經歷各種重大戰役20餘個,傷亡官兵十餘萬。並動員和組織全省軍民投入滇西大抗戰,使雲南一直掌握在中國人手裡,成為中華民族背水一戰時腳底下為數不多的一塊土地。這是龍雲政治軍事生涯中最為光彩和輝煌的一筆。
修建滇緬公路
考慮到戰時港口會被日軍封鎖,重慶又地處內地,交通上必須保證國際通道的順暢,1937年,龍雲主動向蔣介石請命修築滇緬公路,打通抗日的國際交通線。此條公路地勢險峻,須跨越瀾滄江和怒江,施工實屬不易。在資金、人力、技術、設備等等幾乎都不具備的情況下,龍雲堅決地下達了築路飭令。在國難當頭時刻,為了抗日救國,雲南人民不分男女老幼,長途跋涉紛紛趕往築路工地,平均每天出動數萬人,用了不到9個月的時間修築了974公里的公路,滇緬公路全線通車。1938年5月17日至19日,英國《泰晤士報》連續三天發表文章和照片,報道滇緬公路的修築情況,贊美「只有中國人才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做得到」。這條公路是當時中國唯一的一條國際通道,當時的國際援助物資均從此公路運至昆明,在軍事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龍雲本來還打算修築一條滇緬鐵路,後因緬甸淪陷,建路物資運不進來,鐵路修了一半,最終沒有完成。但是,這條奇跡般的滇緬公路,成了抗戰時期至關重要的運輸通道,有「抗日輸血管」之稱。
抗戰期間,他的第三子龍繩曾,因廣泛的人脈和社交結觸能力,被雲南各界人士推舉為雲南司機聯合會董事長,卓有成效地保障了父親龍雲治下,發動數十萬父老民工修築的滇緬公路,可以在當時猖獗匪盜的眼皮下,讓輸送抗日物資的卡車車隊,順利地通行在這條中國與國際相聯的唯一陸地運輸線。可以說龍繩曾「董事長」的名義起到了最關鍵的作用。 龍雲主政以來,雖然一直支持蔣介石,但蔣、龍之間業已存在著深刻的矛盾。多年以來,龍雲把雲南的政治、經濟、軍事、人事等,都抓在自己手裡,不容中央政府染指,這在蔣介石看來,是絕對不能容忍的。1938年12月,汪精衛潛離重慶,經昆明逃往越南河內,在昆明得到了龍雲的同情和幫助,使蔣介石對龍雲從此耿耿於懷。尤其是龍雲保護、支持共產黨和民主人士在雲南開展活動,嚴禁國民黨特務抓人,使昆明成為「民主堡壘」,更讓蔣介石寢食難安。蔣介石認為龍雲「阻撓政令,危害抗戰,包庇左翼分子,使昆明成為共產黨的溫床」。而隨著抗戰的勝利,解除龍雲在雲南的統治,清除民主陣地,就成為蔣介石在抗戰勝利前後不得不面對而又必須解決的一件大事 。
1945年4月,蔣介石秘密召見昆明防守司令官杜聿明,商談解決龍雲的問題,要杜在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做好准備。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實施調虎離山之計,急忙調龍雲的滇軍主力———由盧漢率領的第一方面軍,全部開赴越南接受日軍投降,使龍雲成為無兵之帥。蔣還命令杜對昆明所有的通訊、交通設施都進行監視和切斷部署,嚴防龍雲亂中逃跑。一切布置完畢後,蔣又以日軍有陰謀、國民黨軍接收兵力不足、恐出意外為借口,要龍雲把他留在昆明護駕的家兵———龍雲的大兒子龍繩武的19師、愛將潘朔端的23師都調防越南。至此,龍雲多年來訓練、裝備起來的「看家寶」就只剩下二兒子龍繩祖率領的24師以及憲兵團和警衛大隊了。
在對龍雲發動突然襲擊之前,杜聿明還多次舉辦舞會、宴會,並到龍公館拜訪,以示親熱,藉以迷惑龍雲。1945年10月3日,根據蔣介石的指令,杜聿明指揮中央軍包圍昆明城,解除了龍雲的警衛部隊和滇軍守城地方的武裝,並傳達蔣介石命令,免去龍雲軍事委員會昆明行轅主任、雲南省政府主席及所兼各職,調任軍事參議院上將院長。史稱「十三事件」。
龍雲逃出公館,登上五華山省政府駐地後,一面指揮警衛營奮死反抗,一面等待後援。雙方僵持不下。最後,在宋子文等人的反復勸解下,龍雲才放棄抵抗,留戀地離開了他經營十七年的雲南,被迫飛往重慶接受院長任命。實際上,他已完全失去自由,等同於被軟禁了。之前,在盧漢離開昆明時,龍雲為了預防萬一,曾對盧漢說,如果昆明有變,聞訊即率部隊回昆。但蔣介石早有安排,在中越邊境布置大軍堵截,並任命盧漢為雲南省政府主席,以分化龍、盧之間的關系。因此,「十三事件」發生後,盧漢猶豫不決,部分滇軍想打回雲南,但一分析軍事態勢,確也難以辦到。盧漢完成受降任務回國後,於1945年12月1日就任雲南省主席職位,但只帶回了一個營的兵力。蔣介石為了消滅異己,將駐越滇軍調到了東北內戰前線。
處於軟禁中的龍雲,絲毫不懼蔣介石的淫威,經常與中共、民主人士和滇軍老部下秘密聯系策動反蔣,並在舊政協開會前,資助民盟經費2000萬法幣(當時值黃金200兩)。後來,潘朔端、曾澤生起義和張沖投向共產黨,都與他們的老長官龍雲不無關系。
1946年3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時,龍雲提出想先回昆明一趟,然後再去香港,希望脫離政治,遭到蔣的拒絕。龍雲只好跟隨大隊人馬回到南京。第二年,龍雲所在的軍事參議院被撤銷,另立戰略顧問委員會,由何應欽任主任,龍雲任副主任。蔣介石幾次要戰略顧問委員會擬「剿共」計劃,但均為龍雲所拒絕,雙方關系更為緊張。
在南京,龍雲受到嚴密監視,一舉一動都受到限制。例如1946年秋他想到杭州參觀,1947年夏想到上海送愛女國璧赴美留學,均被無情拒絕。1948年秋,龍雲聽到蔣介石要把自己挾持到台灣的消息後,決心逃出虎口,並立即著手自救行動。他先與上海中共地下負責人吳克堅取得聯系,計劃乘船北上解放區,但未能實現。接著又派人到上海找到抗戰期間在雲南結識的美國飛虎隊大隊長陳納德將軍求援。在老朋友陳納德的幫助下 ,1948年12月8日,被蔣軟禁了整整三年的龍雲終於脫離牢籠,搭乘陳納德的一架商業飛機從南京經上海飛赴廣州,隨即遠走香港 。 龍雲脫險後,立即站到了反蔣反內戰的行列。他到達香港不久,就發表長篇談話,公開抨擊蔣介石的陰謀,拒絕了代總統李宗仁要他去南京「共商國是」的要求,並力勸李宗仁接受中共所提出的八項和談條件。他在香港加入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為民革中央負責人之一。他時常關心雲南的局勢,多次派人去雲南勸說盧漢早日起義。1949年8月13日,他同黃紹竑等44人,在香港發表《我們對於現階段中國革命的認識與主張》的聲明,痛斥蔣介石禍國殃民的政策,表示同蔣徹底決裂,並號召國民黨軍政人員認清形勢,不要跟著蔣南逃。蔣介石惱羞成怒,下令開除龍雲等人黨籍並加以通緝,甚至派遣特務到香港伺機刺殺。
二十多年來,龍雲從擁蔣到反蔣,經歷了曲折的道路,他徹底與蔣介石反動集團決裂,走向光明,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熱烈歡迎。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隆重開幕,龍雲被列為特邀代表。10月1日,新中國誕生,龍雲被委任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新政協會議頒布了新中國的臨時憲法《共同綱領》,制定了國旗、國徽、國歌。尚在香港的龍雲高興地對《文匯報》記者表示:「我覺得最高興的一點是『共同綱領』的頒布和有了新國旗。看了『共同綱領』後,覺得它勝過百萬雄師,足夠壓倒百萬美帝裝備的反動軍隊……這可以說是全中國人民真正的共同的意志。中央政府中所有的各政府機關,非常完備,可以說將阻礙國家統一的一切因素都掃除了。阻礙中國建設繁榮的毛病掃除得乾乾凈凈,全中國人民都清楚看出我們國家的遠景。」
經中共地下黨的安排,原計劃龍雲早日北上,但他不願意把吸食鴉片的惡習帶到北京,決心戒了煙再走。1950年1月,已經成功戒煙的龍雲離開香港,到達北平,沿途受到各地黨政領導和群眾的熱烈歡迎。不久龍雲被安排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和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此後,他又先後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民革第二屆中央委員、第三屆中央副主席,第四屆中央常委等職。國家給了龍雲副總理級的待遇,工資500元人民幣,配有司機、警衛、秘書、服務員、勤雜工、廚師等。
到達北平後的龍雲,生活舒適,心情歡暢。
夫人顧映秋在給兒子的一封信中曾這樣寫道:「……你爸爸來到北平以後,中共各級人員的態度非常好,對你爸爸優禮有加,過去在昆明的民主人士,也非常親洽,所以心情特別愉悅,更顯然精神好了。」 黨和人民的委託與信任,使龍雲深受感動。盡管他年事已高, 仍然努力工作。他積極協助黨和政府安定西南地方雲南戰爭的社會秩序, 維護民族團結,恢復和發展生產。他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土地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他經常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與政治協商。他重視民革工作, 大力加強民革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為社會主義事業、民族團結、邊疆鞏固、 發展愛國統一戰線和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建設做出了貢獻。

⑤ 國民黨雲南省主席龍雲什麼族

龍雲

(抗日愛國將領,雲南省政府主席)

龍雲(1884.11.19-1962.6.27),字志舟,原名登雲,彝族,彝名納專吉烏薩。雲屬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炎山鄉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國民黨滇軍高級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雲南省國民政府主席,雲南陸軍講武堂校長。

⑥ 雲南名人有哪些

先秦時期 庄硚
隋唐時期 皮羅閣
兩宋時期 段思平
元代時期 賽典赤
明帝國時期
開疆功臣 傅友德——穎川侯 藍玉——永昌侯 沐英——黔寧王 沐春——黔國公
政治人物 楊一清——內閣首輔,雲南安寧人。
嚴清——四川巡撫、刑部尚書、吏部尚書、貴州巡撫,雲南昆明人。
劉文征——四川按察使、陝西右布政使,雲南昆明人。
朱家民——貴州左布政使,雲南曲靖人。
楊繩武——兵部尚書,雲南彌勒人。
包見捷——吏部右侍郎,雲南建水人。
陳表——浙江道監察御史,雲南玉溪人。
胡平表——貴州布政使,雲南建水人。
傅宗龍——貴州巡撫、順天巡撫、陝西總督、兵部尚書,雲南昆明人。
雷躍龍——禮部尚書兼育英殿大學士,雲南玉溪人。
王錫袞——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雲南祿豐人。
朱化孚——湖廣按察使,雲南安寧人。
龔彝——戶部尚書,雲南鳳慶人。
蕭崇業——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雲南建水人。
張志淳——戶部右侍郎,雲南保山人。
胡璇——工部右侍郎,雲南騰沖人。
醫學家 蘭 茂——醫學家,著有《滇南本草》,雲南嵩明人。
清代時期
政治人物 李因培——湖北巡撫、湖南巡撫、福建巡撫,雲南晉寧人。
趙士麟——浙江巡撫、江蘇巡撫,雲南澄江人。
朱嶟——工、刑、兵、戶、吏諸部尚書兼內閣學士,雲南通海人。
趙光——工、刑、兵、戶、吏諸部尚書,雲南昆明人。
何桂清——兩江總督,雲南昆明人。
陳時夏——江蘇巡撫,雲南元謀人。
丁槐——廣西巡撫,雲南鶴慶人。
錢灃——江南道監察御史,雲南昆明人。
何桂珍——兩江兵備道,雲南師宗人。
王人文——四川總督,雲南大理人。
竇垿——江西道監察御史,雲南羅平人。
陳世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雲南建水人。
尹壯圖——京畿道監察御史、內閣學士、禮部侍郎,雲南蒙自人。
張漢——山東道御史,兩次入翰林院,雲南石屏人。
朱家寶——安徽巡撫、直隸總督,雲南華寧人。
黃 琮——兵部侍郎,雲南昆明人。
袁嘉穀——雲南科舉史上第一個全國狀元,雲南石屏人。
王宏祚——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和兵部尚書,雲南保山人。
程含章——廣東、山東、江西巡撫,工部左侍郎,雲南景東人。
何彤雲——兵部侍郎,雲南晉寧人。

⑦ 雲南的名人有哪些 雲南歷史名人

1、鄭和

鄭和(1371年 - 1433年),明朝太監,雲南人,小名三寶,又作三保。一說本姓馬,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人。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入宮前經歷不詳。1382年,被選於宮中尚衣局訓育兩年。1384年,他經宮中指派,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從侍。1404年(永樂二年),鄭和因功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

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間,鄭和去世,時間約在1433年(宣德八年)。

2、段思平

段思平(893年—944年),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瞼(今喜洲)人,一說為劍川永旁人,大理國的締造者、開國皇帝。段思平家族世代為南詔武將,父段保隆為南詔布燮。

後晉天福二年(937年),任通海節度使,因受大義寧國主楊干貞迫害,遂以減爾稅糧半,寬爾徭役三載為號召,聯合奴隸和農奴為主的起義隊伍,舉行起義。

攻破太和城(在今大理城北),滅楊干貞的大義寧國,建大理國,年號文德,以羊苴咩城(今大理城)為都。

即位後,厲行改革,盡逐楊氏邪臣。更易制度,損除苛令。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於是遠近歸心,咸奉約束,把南詔末朝以來分裂、戰亂的局面重新統一起來。

大行分封,篤信佛教,在位8年,年年建寺,鑄佛萬尊。逝世後由子段思英繼位,謚號神聖文武皇帝。

3、李恢

李恢(?—公元231年),字德昂,建寧郡俞元縣(今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 )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官員。初仕郡為督郵,後投靠劉備,為益州功曹書佐、主簿,遷州別駕從事。

蜀漢建立後,任庲降都督,跟隨蜀漢丞相諸葛亮討平南中四郡的叛亂,拜安漢將軍,封漢興亭侯,領建寧郡太守。建興九年(公元231年)去世。

李恢是蜀漢第二任庲降都督,在平定南中的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並於戰後積極調配南中物資,有效地支持了蜀漢政府的財政。

4、段功

段功,雲南大理人,白族。大理國開國皇帝段思平之後裔,元滅大理國後封段氏為世襲大理總管。段功乃段隆之子,段光之胞弟。段功是第十位大理總管,同時元朝也授他為承務郞、蒙化州知州。

1363年,紅巾軍將領明玉珍及其弟明二率兵三萬攻打中慶路,梁王巴匝拉瓦爾密逃奔楚雄,得段功出兵援助梁王,和明玉珍大戰於呂閣關,保住雲南不失。

後來段功夜襲古田寺,用火攻將敗明玉珍擊退,並在七星關擊潰明玉珍的兵馬,終收復中慶路、奪回昆明。

5、傅宗龍

傅宗龍(1591~1641),字仲綸,一字元憲,號括蒼、雲中,雲南昆明府昆明縣(今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人,明末重臣。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進士。

授銅梁知縣,調巴縣,行取,入為戶部主事。久之,授御史。天啟元年(1621年),遼陽失守,請戰領兵。四年(1624年),巡按貴州,打敗水西土司安邦彥。

崇禎三年(1630年),以兵部右侍郎總督薊、遼、保定軍務,不久罷官。十二年,召為兵部尚書,以不能從諛承意,忤旨下獄。十四年,從獄中釋出,起為總督陝西三邊軍務,由陝入豫。

與保定總督楊文岳合圍李自成、羅汝才聯軍。中伏大敗,逃至項城,與戰陣亡。復兵部尚書職,贈太子少保,謚忠壯。有詩集、文集各一卷傳世。

⑧ 雲南的名人有哪些

1、聶耳

聶耳(公元1912~年)原名守信,字子藝,一作紫藝。祖籍玉溪,生於昆明。中學時代即加入共青團,參加革命活動。1930年到上海,次年考入"日月歌舞社"任小提琴師。1933年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參加進步音樂、戲劇、電影的創作和演出活動,並以"黑天使"的筆名發表藝術評論。1935年取道日本赴蘇聯,不幸於7月17日在日本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溺水逝世。

(8)雲南歷史名人龍雲是哪裡人擴展閱讀

雲南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是發現的中國和亞洲最早人類。戰國時期,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雲南即彩雲之南、七彩雲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

雲南國土總面積39.41萬平方千米,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4.1%,居全國第8位,總人口4770.5萬人(2016年) ,是中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下轄8個市、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

⑨ 民國,雲南主席龍雲生平

姓名: 龍雲 國籍: 中國 省份: 雲南 城市: 昭通 生辰: 1884年11月19日 忌日: 1962年6月27日 龍雲(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雲南昭通炎山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滇軍將領,雲南省政府主席。字志舟,原名登雲。彝族人,彝名納吉鳥梯。 1911年加入滇軍。 1914年於雲南陸軍講武學堂第四期步兵科畢業後,入雲南都督唐繼堯部,為唐所賞識,被唐從下級軍官逐步提拔為侍衛隊長。 1922年升為第五軍軍長兼滇中鎮守使。 1926年改任昆明鎮守使。 1927年龍雲與胡若愚等策動「2·6政變」迫使唐繼堯下台,投向廣州國民政府,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軍軍長,之後在與胡若愚爭奪雲南統治權的斗爭中獲勝。 1928年被蔣介石任命為雲南省主席兼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路軍總指揮等職。 1929年秋統一了雲南。 1933年出兵助蔣鎮壓福建人民政府(見福建事變)。 1935年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還任國民政府「剿匪」第二路軍總司令,在黔、滇、川邊境阻擊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第一集團軍總司令,軍事委員長昆明行營主任兼陸軍副總司令。 至1945年,共主政雲南17 年,被稱為「雲南王」. 抗日戰爭期間,雲南地處後方,但龍雲先後派遣滇軍20多萬赴抗戰前線,參加了包括「台兒庄戰役」等二十多次戰役,傷亡10多萬,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因與蔣介石集團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龍雲逐漸支持抗日民主活動,反對蔣介石消滅異己的陰謀,同中國共產黨及民主人士結交,並秘密參加了民主同盟。 1945年10月,龍雲遭蔣介石猜忌,被調至中央任「軍事參議院院長」的虛職,被軟禁三年。 1948年12月,在陳納德等人幫助下,龍雲從南京出走香港,脫離蔣介石的控制.不久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1949年8月13日,與黃紹竑等在香港發表《我們對現階段中國革命的認識與主張》的聲明,表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950年1月從香港赴北京,加入共產黨的新政府,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四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等職. 1956年曾出訪蘇聯、羅馬尼亞、捷克、南斯拉夫等東歐國家。 1957年龍雲被劃為右派。 1962年在北京去世。 1980年其右派問題被平反.

⑩ 晚清民國雲南名人

晚清雲南名人要屬「龍雲」啦。龍雲,1884年生於雲南恩安,字:志舟,原名:登雲,長期主政雲南,有「雲南王」之稱。

閱讀全文

與雲南歷史名人龍雲是哪裡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