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怒發沖冠是哪個歷史典故

怒發沖冠是哪個歷史典故

發布時間:2021-02-26 03:03:44

1. 「怒發沖冠」這個成語典故里的主人公是誰

成語來源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專冠.
所以是藺相如。屬
怒發沖冠
nùfàchōngguān
[釋義] 冠:帽子。憤怒得頭發豎起;頂著帽子。形容憤怒到極點。
[語出]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近義] 大發雷霆 怒形於色 怒火中燒
[反義] 喜不自勝 欣喜若狂 喜形於色
[用法] 多指激於義憤。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補語。
[結構] 主謂式。

2. 沖冠一怒為紅顏出自哪個典故

出自《圓圓曲》,是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的一首七言歌行。典故:陳圓圓曾入宮,後為崇禎帝田貴妃之父田弘遇所得,又轉贈給遼東總兵、平西伯吳三桂為妾。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佔北京,陳圓圓被俘。吳三桂出於私恨,遂引清兵入關,反攻北京,復得陳圓圓。

此詩通過明末清初名妓陳圓圓與吳三桂的聚散離合,反映了明末清初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委婉曲折地譴責了吳三桂的叛變行為。全詩巧妙地將吳三桂、陳圓圓同吳王夫差、西施聯系起來,同時又運用不少史書典故入詩,從而使詩篇籠罩了一種深沉的歷史感。

全詩(節選)如下: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

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譯文如下:

君王當年離開了人間,將軍破敵收京讓開了山海關。

全軍痛哭披上了縞素,哪知道將軍沖冠一怒是為了紅顏。

還說紅顏流落不是他所系戀,還說逆賊命定滅亡是因為迷於飲宴。

像閃電般掃盪黃巾平定黑山.哭畢君王和老父親再和她相見。

(2)怒發沖冠是哪個歷史典故擴展閱讀:

《圓圓曲》是長篇敘事詩,全詩組織結構嚴謹,次序井然,前後照應,多用曲筆,敘事、抒情、議論交織在了一起,雖以陳圓圓、吳三桂的離合故事為主要內容,但也揉合進了明末清初的故事,抒發了作者極其復雜的思想感情。

第一段為開頭八句,寫明崇禎皇帝弔死景山,吳三桂勾結清兵攻佔北京,以「沖冠一怒為紅顏」句切中吳三桂要害,並以此句為全詩的主旨。指明吳三桂打著復明的旗號,實際上是為了陳圓圓而降清的。

詩一開篇就借「鼎湖當日棄人間」代指崇禎之死,然後就寫吳三桂打敗李自成:「破敵收京下玉關」,極斬截利落。興兵的名義是為崇禎報仇,然而骨子裡卻另有懷恨。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二句之妙,一在於對仗精整,以眾形獨,以素形紅;二在於下句「立片言以據要,乃一篇之警策」。它不是靠誇張取勝,而是一針見血以事實勝雄辯,「沖冠一怒為紅顏」這一事實是吳三桂本人也不敢正視的。

為一已私情犧牲民族大節及全家性命,其行徑比較《史記》中為護璧沖冠一怒的藺相如和將行剌秦王「怒發上指冠」的荊軻,畢竟太卑微,出以吳三桂口吻的「紅顏流落非吾戀」,辯解顯得無力,「哭罷君親再相見」的舉止於是顯得做作虛偽。

3. 怒發沖冠的成語典故

怒發沖冠是一個成語,讀音是nù fà chōng guān,意思是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典故
「怒發沖冠」這則成語的冠是帽子。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起帽子。比喻極度憤怒。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世的璧玉。這塊璧是春秋時楚人卞和發現的,所以稱為和氏璧。不料,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圖仗勢把和氏璧據為己有。於是他假意寫信給趙王,表示願用15座城來換這塊璧。
趙王怕秦王有詐,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來犯。同大臣們商量了半天,也沒有個結果。再說,也找不到一個能隨機應變的使者,到秦國去交涉這件事。 正在這時,有人向趙王推薦了藺相如,說他有勇有謀,可以出使。趙王立即召見,並首先問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璧交換15座城池。藺相如說:「秦國強,我們趙國弱,這件事不能不答應。」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卻又不肯把15座城給我,那怎麼辦?」
「秦王已經許了願,如趙國不答應,就理虧了;而趙國如果把璧送給秦王,他卻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無理。兩方面比較一下,寧可答應秦王的要求,讓他承擔不講道理的責任。」
就這樣,藺相如帶了和氏璧出使秦國。秦王得知他來後,沒有按照正式的禮儀在朝廷上接見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個臨時居住的宮室里召見藺相如。他接過璧後,非常高興,看了又看,又遞給左右大臣和姬妾們傳看。 藺相如見秦王如此輕蔑無禮,早已非常憤怒,這時又見他只管傳看和氏璧,根本沒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這璧上還有點小的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
藺相如把璧拿到手後,馬上退後幾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極度憤怒,頭發直豎,頂起帽子,激昂地說:「趙王和大臣們商量後,都認為秦國貪得無厭,想用空話騙取和氏璧,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給秦國;聽了我的意見,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來。今天我到這里,大王沒有在朝廷上接見我,拿到璧後竟又遞給姬妾們傳觀,當面戲弄我,所以我把璧取了回來。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願把自己的頭與璧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 在這種情況下,秦王只得道歉,並答應齋戒五天後受璧。但藺相如預料秦王不會交城,私下讓人把璧送歸趙國。秦王得知後,無可奈何,只好按照禮儀送藺相如回國。
出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補語;形容極端憤怒

示例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宋·岳飛《滿江紅》詞)

沙汀《闖關》:「他怒發沖冠,他咬牙切齒,而他顯然還沒有盡情發作。」
《儒林外史》第九回:「有這樣讀書君子,卻被守錢奴如此凌虐,足令人怒發沖冠!」

4. 怒發沖冠的故事

戰國時,秦昭襄王聽說趙國有一塊很珍貴的國寶一一和氏璧,就寫信給趙惠王,說願意用十五座城與之交換。趙王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

藺相如把璧獻給秦王後,發現秦王根本就沒有交付十五座城池的意思,於是就假說璧上有點小毛病要指給秦王看,趁機從秦王手中收回璧。

這時藺相如靠近殿柱,憤怒得頭發都豎直了,把帽子都頂起來了。他告訴秦王:如果你逼迫我,我的頭就和這璧玉一起碰碎在這柱子上!後來,藺相如終於使和氏璧完整地歸還了趙國。

(4)怒發沖冠是哪個歷史典故擴展閱讀:

怒發沖冠是一個成語,讀音是nù fà chōng guān,意思是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出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示例:沙汀《闖關》:「他怒發沖冠,他咬牙切齒,而他顯然還沒有盡情發作。」

怒發沖冠的近義詞:

1、大發雷霆

大發雷霆是成語,拼音dà fā léi tíng,暴怒,發泄出強烈的怒氣。例句:對這種少有的拖延,他大發雷霆;大發脾氣,高聲訓斥。

出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四回:不知說了一句甚麼話,符老爺登時大發雷霆起來,把那獨腳桌子一掀。

示例:考試沒考好,爸爸大發雷霆,打了我一頓。

2、火冒三丈

火冒三丈,讀音huǒ mào sān zhàng,漢語詞語,指火勢大,也形容憤怒到極點,怒氣特別大。

出自:出自陶菊隱《籌安會六君子傳》:「章太炎以自己慘淡經營《民報》多年,一旦復刑,竟被擯斥,不由得火冒三丈。

示例:她一句話把他說得跳起來,火冒三丈。

3、怒火中燒

怒火中燒,讀音是nù huǒ zhōng shāo,是一個漢語成語,釋義是怒火在心中燃燒。形容心中懷著極大的憤怒。

出自:古龍《長干行》:「這時見四個師弟非欲置自己和師父於死地,不由怒火中燒。」

示例:一見到偽劣商品,人們就怒火中燒。

4、怒形於色

怒形於色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nù xíng yú sè,解釋為內心的憤怒在臉上顯露出來。

出自: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曹沫右手按劍,左手攬桓公之袖,怒形於色。」

示例:做人不要怒形於色,以免吃虧上當。

5. "怒發沖冠"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藺相如

怒發沖冠 ( nù fà chōng guān )

解 釋 冠:帽子。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出 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補語;形容極端憤怒

示 例 沙汀《闖關》:「他~,他咬牙切齒,而他顯然還沒有盡情發作。」

近義詞 大發雷霆、怒形於色、怒火中燒

反義詞 喜不自勝、欣喜若狂、喜形於色

典故

「怒發沖冠」這則成語的冠是帽子。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起帽子。比喻極度憤怒。

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世的璧玉。這塊璧是春秋時楚人卞和發現的,所以稱為和氏璧。不料,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圖仗勢把和氏璧據為己有。於是他假意寫信給趙王,表示願用15座城來換這塊璧。

趙王怕秦王有詐,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來犯。同大臣們商量了半天,也沒有個結果。再說,也找不到一個能隨機應變的使者,到秦國去交涉這件事。 正在這時,有人向趙王推薦了藺相如,說他有勇有謀,可以出使。趙王立即召見,並首先問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璧交換15座城池。藺相如說:「秦國強,我們趙國弱,這件事不能不答應。」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卻又不肯把15座城給我,那怎麼辦?」

「秦王已經許了願,如趙國不答應,就理虧了;而趙國如果把璧送給秦王,他卻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無理。兩方面比較一下,寧可答應秦王的要求,讓他承擔不講道理的責任。」

就這樣,藺相如帶了和氏璧出使秦國。秦王得知他來後,沒有按照正式的禮儀在朝廷上接見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個臨時居住的宮室里召見藺相如。他接過璧後,非常高興,看了又看,又遞給左右大臣和姬妾們傳看。 藺相如見秦王如此輕蔑無禮,早已非常憤怒,現在又見他只管傳看和氏璧,根本沒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這璧上還有點小的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

藺相如把璧拿到手後,馬上退後幾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極度憤怒,頭發直豎,頂起帽子,激昂地說:「趙王和大臣們商量後,都認為秦國貪得無厭,想用空話騙取和氏璧,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給秦國;聽了我的意見,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來。今天我到這里,大王沒有在朝廷上接見我,拿到璧後竟又遞給姬妾們傳觀,當面戲弄我,所以我把璧取了回來。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願把自己的頭與璧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 在這種情況下,秦王只得道歉,並答應齋戒五天後受璧。但藺相如預料秦王不會交城,私下讓人把璧送歸趙國。秦王得知後,無可奈何,只好按照禮儀送藺相如回國。

6. 成語大全:怒發沖冠的歷史人物是誰

怒發沖冠的歷史人物是藺相如(戰國時趙國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內)
【成語】:容怒發沖冠
【拼音】:nù fà chōng guān
【解釋】: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出處】:《莊子·盜跖》:「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示例】:~,憑欄處,瀟瀟雨歇。 ★宋·岳飛《滿江紅》詞
【近義詞】:大發雷霆、怒形於色、怒火中燒
【反義詞】:喜不自勝、欣喜若狂、喜形於色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秦昭襄王為得到趙國的和氏璧,便允諾趙惠王以15座城池交換。迫於秦國勢力,趙王派藺相如帶和氏璧去交換,秦王閉口不談城池的事,藺相如用計奪回和氏璧,並怒發沖冠地說:「如果不以城池交換,我就與和氏璧同歸於盡。」

7. 「怒發沖冠」這個成語典故里的主人公是誰

成語來源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所以是藺相如

8. "沖冠一怒為紅顏"是說誰的典故

原文:

京師陷落。
李自成大軍入占京都。
吳三桂恰似無所依傍的浮萍迷惘飄盪。就在這無所沉浮的波濤中,他思念著自己心愛的人兒,一想到她的命運,他的心中不禁打了一個冷顫!
圓圓難道真的要出事?不,不會……還是先別猜,說不定沒人能找到她,她命大……
破天荒頭一遭,吳三桂在大軍進退維谷的危險處境下,竟然不去想如何進退,而是一腦子陳圓圓,他甚至沒有想到母親與家族會如何……
相約如夢,誓言如風。
夢已逝,風已去,人卻依然活在心中。
吳三桂不能沒有陳圓圓,若圓圓有個三長兩短,我將……我將怎麼辦呢?
吳三桂依然在想著陳圓圓。
三天後,細作從北京帶回了父親的書信。

三桂我兒:大順軍陷城,為父與眾臣已歸降。家中無事,陳圓圓亦平安無事。兒可准備投降大順,但須觀大順如何待明室降將。

吳三桂輕松地出了一口長氣。「圓圓平安無事」最是令人快意了。
降李自成?如果李自成真有天子氣像,那自然要降,否則我吳三桂還能到關外降清?我或當梁山好漢不成?
他對投降大順並無反感。改朝換代的事,誰又扭轉得了?良臣擇明主,飛鳥擇良木。萬一將來李自成不信任我了,我就與圓圓遨遊山林去,這打仗還能當日子過……?
吳三桂的心松馳下來,他在靜候佳音。
三月二十五日,北京家中又來了一封信,短極了,字跡亦潦草顫抖:

三桂吾兒:父事大順,勿憂,兒保重。陳圓圓單騎奔遼東尋你。
父字

奇怪的是,大信封中竟有一方絲巾,內含一綹青絲——圓圓的頭發!
她既然來找我,為什麼要留此青絲!?
這種男女永決式的剪青絲為念,吳三桂感到大惑大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吳三桂立即伏案回書:

父鑒:降順兒甚贊同。父信中說圓圓隻身匹馬奔遼東。何曾見其蹤跡?如此輕年少女,豈可匹馬出門,父親怎麼能如此失算?兒實不放心,盼再告。

實際上,這是吳襄騙兒子的。
他想讓兒子對圓圓死了心,就當圓圓死在亂兵路上了。大順李自成、劉宗敏搶走圓圓,能說嗎?況將來三桂還要投降大順,這君臣關系怎麼處?父受刑掠,也不能說……如今只有用言語安慰一些,盼到太平時日再說吧!
誰知次日即三月二十六日,吳府管事吳祿深夜逃出吳府,聽說吳三桂的軍馬就在豐潤時,他即連夜奔豐潤而來。
來到吳三掛帥府,吳祿即刻求見吳三桂。
吳三桂聽說是家中管事吳祿,立刻召見。
吳祿帶來的消息使吳三桂目瞪口呆!
家產被李自成籍沒!
家父被劉宗敏嚴刑拷打拘執!
家族人被軟禁!
最為讓吳三桂受不了的是:
陳圓圓被劉宗敏搶走……
吳三桂一下子失去了反應——他感到大地顛覆於一日之間,究竟是怎麼了?
圓圓、家父、財產、家族……
他覺得一股熱血驟然沖上頭頂,幾乎要倒下去了……他強扶起書案站定,他滿臉通紅,一直紅到發根,鼻竇由於內心激動張得大大的,額上冒出豆大的汗珠,一條深深的皺紋從緊咬著的嘴唇向氣勢洶洶的下巴伸展過去……他眼裡閃爍著一股無法遏制的怒火。這樣的目光使身邊的侍從們大為驚慌,都害怕起來。
吳三桂牙齒咬得咔咔直響。驟然間,他轉過身抽出兵器架上的斬將刀,突然發出一聲只有聽到過一隻受傷的獅子的吼聲的人才能想像得出的喊叫:
「李自成——!劉宗敏——!」
一刀劈下,書案即一聲巨響被從中劈開。
眾將聞聲,嘩然聚來……吳三桂只覺嗓子眼兒發甜,一口鮮血吐了出來,蹌踉幾步躺倒在地上。
眾將紛紛圍上來:
屋子裡一片慌亂。
良久,吳三桂才悠悠醒來,他沒有滴一滴眼淚,但眼珠紅絲遍布,血充瞳仁,他見眾將圍在自己身邊,向他們揮一揮手:
「各回營帳,容我思慮片刻,兩個時辰後大帳議事」。
「那將軍您……」
「我沒事!」
眾將紛紛走了。
吳三桂閉眼沉思:怎麼辦?進,李自成軍已駐山海關。退,往哪裡退?投降李自成?不,絕不能!我的圓圓,我的愛妾,我的美人,當初我為什麼沒把你帶上隨軍出征,為什麼讓你孤零零的一個人獨守家門,如今賊人進入京城,圓圓已身陷魔爪,被李自成蹂躪,她那嬌弱之軀,怎禁得住這幫賊人的踐踏,李自成,劉宗敏,你們這幫豬狗!
吳三桂由陳圓圓發展到對李自成大軍的全面仇恨,奪我愛妾——刑我家父——籍我家產——毀我皇室——逼殺皇上……國仇家恨,全部凝聚到李自成、劉宗敏身上,和這樣的賊匪怎麼能共事——那麼,肯定要與李自成為敵了?是的,肯定為敵了!
如果與李自成為敵,那麼就要趕快擺脫豐潤這個危險地帶。大軍出京,豐潤即日可下,這個地方地勢平平,無險可守,明明是坐以待斃……當務之急,是必須先找個立足點,再圖復仇根本,殺死仇家!
「傳參軍方獻廷、胡守亮兩位大人。」
吳三桂向書房外喊話,他需要這兩位參軍為他謀劃一處立足點。
「方獻廷,胡守亮參見將軍!」
話音剛落,二人推門而入。
噫!來得如此之快?吳三桂看了他們一眼。
「參見將軍!」
「二位請坐!」
「謝將軍。」二人坐定說道,「我二人並未離開,我們一直守在營帳書房外面,只等將軍商議大事。」
這真是兩個見事極快的高明參軍。
方獻廷是原遼東巡府的公子,與吳三桂意氣相投,其父死後他不做別的官,專門趕來為吳三桂作高級參謀,吳三桂甚為欣賞此人見多識廣,二人無事不談。
胡宗亮是軍中謀士出身,也是吳三桂的作戰參謀。他精通滿語,足智多謀,尤其在實際戰爭中會隨機應變,常有奇謀妙計。
吳三桂非常高興,向二人一拱手:
「方、胡兩位兄台:方今大勢已明,我與李自成、劉宗敏不共戴天!但急需找一處地方駐扎屯兵,目下之計,不知二位有何高見?」
「吳將軍所言極是,我二人早已想到一處地方——」
「什麼地方?」
「山海關!」
吳三桂手一劈道:「我也如此想!刻不容緩,連夜回師北上,一切到山海關再議!」
一個時辰後,眾將聚集營中。
吳三桂手捧尚方寶劍,臉色肅然,在營帳中來回走了幾步,正色宣誓:
「諸位將軍,這是大明先帝賜我的鎮遼尚方寶劍!而今我軍回師勤王後未幾,闖賊已攻克帝京,滅我泉社,逼殺皇上,刑戮大臣,焚掠皇宮……我父被刑,家產被抄,愛妾被奪!國仇家恨,今日集於一身!我誓與闖賊李自成、劉宗敏周旋到底,不殺此賊,誓不為人!請將凡願跟隨我報此國仇家恨者,留!凡不願復仇者,走!」
滿帳一聲吼:「願隨將軍復仇!」
「好!我軍連夜北進山海關,攻取山海關,再作計議!」吳三桂立即分派了行軍次序。
一個時辰後,八萬大軍開出豐潤。
這支大軍在黑夜中無聲無息向山海關撲去。

9. 怒發沖冠的歷史人物是誰

怒發沖冠的歷史人物是藺相如。
怒發沖冠: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起帽子。比喻極專度憤怒。
戰國時,秦昭襄王聽說屬趙國有一塊很珍貴的國寶一一和氏璧,就寫信給趙惠王,說願意用十五座城與之交換。趙王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藺相如把璧獻給秦王後,發現秦王根本就沒有交付十五座城池的意思,於是就假說璧上有點小毛病要指給秦王看,趁機從秦王手中收回璧。
這時藺相如靠近殿柱,憤怒得頭發都豎直了,把帽子都頂起來了。他告訴秦王:如果你逼迫我,我的頭就和這璧玉一起碰碎在這柱子上!
後來,藺相如終於使和氏璧完整地歸還了趙國。

10. 怒發沖冠出自哪個典故

「怒發沖冠」這則成語的冠是帽子。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起帽子。比喻極度憤怒。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世的璧玉。這塊璧是春秋時楚人卞和發現的,所以稱為和氏璧。不料,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圖仗勢把和氏璧據為己有。於是他假意寫信給趙王,表示願用15座城來換這塊璧。
趙王怕秦王有詐,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來犯。同大臣們商量了半天,也沒有個結果。再說,也找不到一個能隨機應變的使者,到秦國去交涉這件事。 正在這時,有人向趙王推薦了藺相如,說他有勇有謀,可以出使。趙王立即召見,並首先問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璧交換15座城池。藺相如說:「秦國強,我們趙國弱,這件事不能不答應。」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卻又不肯把15座城給我,那怎麼辦?」
「秦王已經許了願,如趙國不答應,就理虧了;而趙國如果把璧送給秦王,他卻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無理。兩方面比較一下,寧可答應秦王的要求,讓他承擔不講道理的責任。」
就這樣,藺相如帶了和氏璧出使秦國。秦王得知他來後,沒有按照正式的禮儀在朝廷上接見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個臨時居住的宮室里召見藺相如。他接過璧後,非常高興,看了又看,又遞給左右大臣和姬妾們傳看。 藺相如見秦王如此輕蔑無禮,早已非常憤怒,這時又見他只管傳看和氏璧,根本沒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這璧上還有點小的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
藺相如把璧拿到手後,馬上退後幾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極度憤怒,頭發直豎,頂起帽子,激昂地說:「趙王和大臣們商量後,都認為秦國貪得無厭,想用空話騙取和氏璧,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給秦國;聽了我的意見,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來。今天我到這里,大王沒有在朝廷上接見我,拿到璧後竟又遞給姬妾們傳觀,當面戲弄我,所以我把璧取了回來。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願把自己的頭與璧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 在這種情況下,秦王只得道歉,並答應齋戒五天後受璧。但藺相如預料秦王不會交城,私下讓人把璧送歸趙國。秦王得知後,無可奈何,只好按照禮儀送藺相如回國。

閱讀全文

與怒發沖冠是哪個歷史典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